调查报告:当代大中学生怎样看抗美援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03:40
不久以前,《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位专门研究朝鲜战争的日本学者来到中国,他想像不出中国军队如何能够在50年前那场残酷的战争中舍生忘死、英勇无畏,他在一所大学里问一位年轻的大学生,是否知道在朝鲜战争中中国有一位叫“邱少云”的士兵,为忠实执行上级的命令而被大火烧死。令日本学者惊骇的是,那位中国大学生竟回答说:“知道,但我们再也不会有那么傻的人了。”

  此言一出,引发了人们对于目前中国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精神面貌的思考。毕竟上一代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是历史的光荣,而21世纪中国的辉煌将需要今日学生──这一代新人的有效努力。对于那位大学生给予日本学者的回答,一位中国作家评论说:“这个回答应令我们整个民族羞愧,令我们今天的时代面对历史而羞愧。”众所周知,本世纪50年代,中国人的人生价值的指向是“无我”和“忘我”,即:国家的需要就是个人的需要,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也正是上一代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胜利。如今,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在校生,即将成为我们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生力军,他们生活在多媒体社会中,被日益扩展的全球性的多元化视听媒体所包围,先导的卫星电视和互联网随时随地向他们传播着超越传统、超越国界的新的文化趣味和价值,他们的逻辑起点、他们的视野和所接受的信息量,远远胜过50年代到80年代的同龄人。这一代新人到底如何看待5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在21世纪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他们能否自觉承担未来振兴中华、保卫中华的神圣的历史使命?带着这样的问题,今年9月末,我们进行了一次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历史知识问卷调查,并对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采访。我们采用问卷法,在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团结湖二中、北京针织路小学进行了随机性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40份,回收率93.3%,回收问卷有效率100%。我们针对大中小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了不同的问卷,问卷主要包括3部分:(1)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常识;(2)怎样看待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3)大中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及其相关问题的具体看法。

  小学生:大部分缺少关于“抗美援朝”的基本常识我们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发现今日小学生缺少关于“抗美援朝”的基本常识。如在所收回的由小学5年级某班学生回答的33张问卷中,有24张答卷表示不知道“抗美援朝”指的是什么,占总数的72.7%。而对“‘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取自哪部电影的主题歌”和“王成是哪部电影的男主角”两个问题,33名5年级学生均回答“不知道”,占总人数的100%。对于“长大后,如果有敌人侵犯我国,你想不想当兵保卫祖国”一问,有23人回答自己“想当兵保卫祖国”,占总人数的69.6%,有10名学生表示不想当兵,占总数的33.4%。

  中学生:部分学生敬爱英雄,但不愿向英雄学习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的是北京团结湖二中的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对抗美援朝战争普遍持肯定的态度。认为“中国人不应该忘记抗美援朝战争,它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胜利,中国人当为此骄傲”的占接受问卷调查总人数的82.2%,对此持消极态度、表示“无所谓、不关心”的占17.8%。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保家卫国,是最可爱的人”,同意此观点的占总人数的93.3%;对此观点持消极态度,表示“不关心”的占总人数的6.7%;对于“若遇敌人侵犯国土,是否愿参军保卫祖国”一问,表示“愿意参军报国”的占70.5%;表示“难以判断”的占23%;回答“没想过”的占4.5%,“不愿意参军”的占2%,后3项合并约占总人数的1/3。

  关于“如何看待邱少云烈士”,接受调查的高一学生中,认为“邱少云烈士非常顽强、坚韧、顾全大局,愿向他学习”的占76.7%;表示“我没他英勇、我比他差一些、我做不到烈火烧身而不动、不愿意向邱少云学习”的占14%,表示“难以判断”的占7%,表示“对邱少云不感兴趣”的占2.3%,后3项合并,接近总人数的1/4。

  对于“如何看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后方人民的支前热潮”,持积极态度、表示“在同样情况下自己将尽力支援前线”的占总人数的88.4%。关于如何看待爱国主义教育,赞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振兴的一项伟大工程,应持之以恒地进行”的占79.1%;表示“不喜欢爱国主义教育这类活动”的占12.6%,表示“难以判断”的占6%,表示“不感兴趣、没想过”的占2.3%,后3项合并约占总人数的1/5。

  关于“人生的价值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是否愿意自觉承担未来振兴中华、保卫中华的神圣的历史使命”,持肯定态度、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占总人数的95.3%,对此“不关心,没想过”的占4.7%,在接受问卷调查的中学生中,没有人对此表示反对。(见表1)大学生:部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但更强调个人需要与接受问卷调查的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表示了更加强烈的关注和更高的爱国热情。在接受此次问卷调查的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中,认为“中国人不应该忘记抗美援朝战争、关注抗美援朝战争”的占总人数的91%;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保家卫国,是最可爱的人”的占100%;“若遇敌人侵犯国土,愿参军报国”的占总人数的80%,在同等情况下“不愿参军”的占18%,“难以判断”的占2%,后2项合并约占总人数的1/5。

  对于如何看待邱少云烈士,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认为“邱少云烈士是最好的士兵,愿向他学习”的占总人数的86.3%;表示“不能保证像他那样坚韧、毕竟人与人有差距、不愿意向邱少云烈士学习”的占8%,表示“难以判断”的占2%,“没想过”的占3.7%,后3项合并占总人数的13.7%。

  关于“如何看待抗美援朝战争中后方人民的支前热潮”,表示“爱国者都会这么做,我会尽力为祖国做贡献”的占总人数的91%;关于“如何看待爱国主义教育”,认为“很有必要”、表示赞同的占总人数的84%,表示“不喜欢这类活动”的占8%,“难以判断”的占6%,“没想过”的占2%,后3项合并占总人数的16%。

  与中学生在观念、看法上产生较大差异的,是关于人生的价值的回答。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的价值与祖国、民族的命运及前途紧密相连,大学生应自觉承担未来振兴中华、保卫中华的神圣的历史使命”的占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的总人数的75%,“不同意”此观点的占总人数的16%,“难以判断”的占5%,“没想过”的占4%,后3项合并占总人数的1/4。(见表2)对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经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今日在校生在人生的价值观方面存在着鲜明的两极性。从群体来看,对同一问题存在着截然相反的选择。其中绝大多数在校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非常突出。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爱国情感与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已经融入他们的深层意识中,并必将引导他们自觉地承担未来振兴中华、保卫中华的神圣的历史使命。从个体情况看,仍有少部分中学生和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存在着相互矛盾的选择。他们敬爱英雄人物,但不愿意向英雄学习,不愿付诸行动。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但更加强调个人的需要,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区分开来,带有较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和务实性。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将处于社会的中心区,如果相当部分的大学生价值目标低沉,人生态度消极,其国民素质远景令人担忧。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12.5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如何对年轻一代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忧患意识,培养为国奉献的精神,这是全社会应共同关心的永恒的主题。不久以前,《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位专门研究朝鲜战争的日本学者来到中国,他想像不出中国军队如何能够在50年前那场残酷的战争中舍生忘死、英勇无畏,他在一所大学里问一位年轻的大学生,是否知道在朝鲜战争中中国有一位叫“邱少云”的士兵,为忠实执行上级的命令而被大火烧死。令日本学者惊骇的是,那位中国大学生竟回答说:“知道,但我们再也不会有那么傻的人了。”

  此言一出,引发了人们对于目前中国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精神面貌的思考。毕竟上一代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是历史的光荣,而21世纪中国的辉煌将需要今日学生──这一代新人的有效努力。对于那位大学生给予日本学者的回答,一位中国作家评论说:“这个回答应令我们整个民族羞愧,令我们今天的时代面对历史而羞愧。”众所周知,本世纪50年代,中国人的人生价值的指向是“无我”和“忘我”,即:国家的需要就是个人的需要,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也正是上一代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胜利。如今,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在校生,即将成为我们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生力军,他们生活在多媒体社会中,被日益扩展的全球性的多元化视听媒体所包围,先导的卫星电视和互联网随时随地向他们传播着超越传统、超越国界的新的文化趣味和价值,他们的逻辑起点、他们的视野和所接受的信息量,远远胜过50年代到80年代的同龄人。这一代新人到底如何看待5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在21世纪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他们能否自觉承担未来振兴中华、保卫中华的神圣的历史使命?带着这样的问题,今年9月末,我们进行了一次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历史知识问卷调查,并对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采访。我们采用问卷法,在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团结湖二中、北京针织路小学进行了随机性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40份,回收率93.3%,回收问卷有效率100%。我们针对大中小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了不同的问卷,问卷主要包括3部分:(1)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常识;(2)怎样看待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3)大中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及其相关问题的具体看法。

  小学生:大部分缺少关于“抗美援朝”的基本常识我们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发现今日小学生缺少关于“抗美援朝”的基本常识。如在所收回的由小学5年级某班学生回答的33张问卷中,有24张答卷表示不知道“抗美援朝”指的是什么,占总数的72.7%。而对“‘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取自哪部电影的主题歌”和“王成是哪部电影的男主角”两个问题,33名5年级学生均回答“不知道”,占总人数的100%。对于“长大后,如果有敌人侵犯我国,你想不想当兵保卫祖国”一问,有23人回答自己“想当兵保卫祖国”,占总人数的69.6%,有10名学生表示不想当兵,占总数的33.4%。

  中学生:部分学生敬爱英雄,但不愿向英雄学习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的是北京团结湖二中的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对抗美援朝战争普遍持肯定的态度。认为“中国人不应该忘记抗美援朝战争,它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胜利,中国人当为此骄傲”的占接受问卷调查总人数的82.2%,对此持消极态度、表示“无所谓、不关心”的占17.8%。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保家卫国,是最可爱的人”,同意此观点的占总人数的93.3%;对此观点持消极态度,表示“不关心”的占总人数的6.7%;对于“若遇敌人侵犯国土,是否愿参军保卫祖国”一问,表示“愿意参军报国”的占70.5%;表示“难以判断”的占23%;回答“没想过”的占4.5%,“不愿意参军”的占2%,后3项合并约占总人数的1/3。

  关于“如何看待邱少云烈士”,接受调查的高一学生中,认为“邱少云烈士非常顽强、坚韧、顾全大局,愿向他学习”的占76.7%;表示“我没他英勇、我比他差一些、我做不到烈火烧身而不动、不愿意向邱少云学习”的占14%,表示“难以判断”的占7%,表示“对邱少云不感兴趣”的占2.3%,后3项合并,接近总人数的1/4。

  对于“如何看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后方人民的支前热潮”,持积极态度、表示“在同样情况下自己将尽力支援前线”的占总人数的88.4%。关于如何看待爱国主义教育,赞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振兴的一项伟大工程,应持之以恒地进行”的占79.1%;表示“不喜欢爱国主义教育这类活动”的占12.6%,表示“难以判断”的占6%,表示“不感兴趣、没想过”的占2.3%,后3项合并约占总人数的1/5。

  关于“人生的价值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是否愿意自觉承担未来振兴中华、保卫中华的神圣的历史使命”,持肯定态度、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占总人数的95.3%,对此“不关心,没想过”的占4.7%,在接受问卷调查的中学生中,没有人对此表示反对。(见表1)大学生:部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但更强调个人需要与接受问卷调查的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表示了更加强烈的关注和更高的爱国热情。在接受此次问卷调查的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中,认为“中国人不应该忘记抗美援朝战争、关注抗美援朝战争”的占总人数的91%;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保家卫国,是最可爱的人”的占100%;“若遇敌人侵犯国土,愿参军报国”的占总人数的80%,在同等情况下“不愿参军”的占18%,“难以判断”的占2%,后2项合并约占总人数的1/5。

  对于如何看待邱少云烈士,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认为“邱少云烈士是最好的士兵,愿向他学习”的占总人数的86.3%;表示“不能保证像他那样坚韧、毕竟人与人有差距、不愿意向邱少云烈士学习”的占8%,表示“难以判断”的占2%,“没想过”的占3.7%,后3项合并占总人数的13.7%。

  关于“如何看待抗美援朝战争中后方人民的支前热潮”,表示“爱国者都会这么做,我会尽力为祖国做贡献”的占总人数的91%;关于“如何看待爱国主义教育”,认为“很有必要”、表示赞同的占总人数的84%,表示“不喜欢这类活动”的占8%,“难以判断”的占6%,“没想过”的占2%,后3项合并占总人数的16%。

  与中学生在观念、看法上产生较大差异的,是关于人生的价值的回答。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的价值与祖国、民族的命运及前途紧密相连,大学生应自觉承担未来振兴中华、保卫中华的神圣的历史使命”的占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的总人数的75%,“不同意”此观点的占总人数的16%,“难以判断”的占5%,“没想过”的占4%,后3项合并占总人数的1/4。(见表2)对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经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今日在校生在人生的价值观方面存在着鲜明的两极性。从群体来看,对同一问题存在着截然相反的选择。其中绝大多数在校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非常突出。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爱国情感与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已经融入他们的深层意识中,并必将引导他们自觉地承担未来振兴中华、保卫中华的神圣的历史使命。从个体情况看,仍有少部分中学生和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存在着相互矛盾的选择。他们敬爱英雄人物,但不愿意向英雄学习,不愿付诸行动。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但更加强调个人的需要,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区分开来,带有较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和务实性。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将处于社会的中心区,如果相当部分的大学生价值目标低沉,人生态度消极,其国民素质远景令人担忧。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12.5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如何对年轻一代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忧患意识,培养为国奉献的精神,这是全社会应共同关心的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