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美援朝看装备战损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7 05:44:24
 据统计,在前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平均每月武器损耗率如下:步枪12%,冲锋枪21%,轻机枪24.3%,重机枪17.1%,60毫米迫击炮19.2%,火箭筒15.3%,轻迫击炮15%,山炮30%,高射机枪30%。例如:
  第一次战役:39军步枪原有7701支,损失570支;冲锋枪原有2935支,损失334支;轻机枪原有1001挺,损失65挺,重机枪原有163挺,损失8挺;火箭筒原有60具,损失4具;60毫米迫击炮原有278门,损失21门;81毫米、82毫米迫击炮原有108门,损失2门。
  第二次战役:20军步枪原有13285支,损耗1822支;冲锋枪原有3227支,损耗474支;轻机枪原有1021挺,损耗150挺;重机枪原有152挺,损耗22挺;火箭筒原有47具,损耗4具;60毫米迫击炮原有229门,损耗36门;82毫米迫击炮原有82门,损耗12门。
  第三次战役:39军步枪原有6915支,损耗179支;冲锋枪原有2315支,损耗95支;轻机枪原有798挺,损耗36挺;重机枪原有151挺,损耗3挺;火箭筒原有52具,损耗1具;60毫米迫击炮原有203门,损耗2门。
  第四次战役:38军原有步枪4376支,损耗316支;冲锋枪原有1333支,损耗312支;轻机枪原有600挺,损耗250挺;重机枪原有135挺,损耗35挺;火箭筒原有41具,损耗12具;60毫米迫击炮125门,损耗47门;81毫米、82毫米迫击炮原有69门,损耗12门;山炮原有30门,损耗5门。
  第五次战役:63军步枪原有7643支,损耗645支;冲锋枪原有2716支,损耗308支;轻机枪原有605挺,损耗59挺;重机枪原有160挺,损耗12挺; 60毫米迫击炮257门,损耗11门;82毫米迫击炮原有81门,损耗3门;山炮原有36门,损耗8门。
  第五次战役:65军步枪原有7484支,损耗481支;冲锋枪原有2701支,损耗316支;轻机枪原有610挺,损耗96挺;重机枪原有155挺,损耗18挺; 60毫米迫击炮原有248门,损耗36门;高射机枪原有91挺,损耗14挺;山炮原有27门,损耗3门。
  15军在第五次战役中损失步枪、轻机枪各22%,重机枪56%,60毫米迫击炮24%,82毫米迫击炮21%,野炮41%,榴弹炮50%,高射炮75%。
  64军在第五次战役中损失步枪24%,冲锋枪36%,轻重机枪各44%,60毫米迫击炮62%,82毫米迫击炮32%。
  在第四次战役开始前,39军统计全军实力,仅装备38式步枪2460支,79步枪10支,美制春田式步枪1063支,美制冲锋枪1843支,美制卡宾枪1658支,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2挺,捷克式轻机枪599挺,美制M1918式轻机枪70挺,英制布伦式轻机枪42挺,美制M1917式重机枪145挺, 60毫米迫击炮183门,81毫米迫击炮40门,82毫米迫击炮3门,120毫米迫击炮3门,美制107毫米化学迫击炮16门,美制60毫米火箭筒50具,美制57毫米无后座力炮12门,51式90毫米火箭筒51具,日制92式步兵炮27门,日制41式山炮8门,日制94式山炮10门,美制75毫米山炮10门。
  需要指出的是,前三次战役期间,39军不仅得到了来自国内的武器补充(如国产51式90毫米火箭筒),而且还大量利用了战场缴获来弥补自己的损耗(例如部队缴获了大批美式卡宾枪、60毫米火箭筒、57毫米无后座力炮),但与出国前相比,武器装备损耗明显,尤其是步枪净损失6千余支,装备实力大减。
  50军由于前三次战役的恶仗、硬仗并不多,所以部队装备损耗程度比39军低。四次战役前50军共装备38式步枪1424支,79式步枪4652支,美制春田式步枪296支,英制恩菲尔德步枪261支,美式卡宾枪891支,美式冲锋枪1388支,捷克式轻机枪640挺,美制M1918式轻机枪18挺,英制布伦式轻机枪33挺,马克沁重机枪104挺, 60毫米迫击炮168门, 82毫米迫击炮40门,100毫米迫击炮6门,美制107毫米化学迫击炮7门,美制60毫米火箭筒6具,美制57毫米无后座力炮4门,92式步兵炮19门,美制75山炮14门。
  虽然50军的装备损耗程度较39军为低,但因为该军在运动战前三次战役中战果小,缴获少,尤其没有像39军那样得到大批美式反坦克火箭筒的补充,这使得50军在第四次战役的汉江阻击战中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截止到1951年5月25日,按国防师编制计算,仅第50军就缺短枪58.6%,冲锋枪48.9%,轻机枪33.3%,重机枪39.5%,60毫米迫击炮44.4%,82毫米迫击炮45.7%,重迫击炮33.3%,山炮100%。第42军除补充了一个师的苏式轻武器外,按国防军编制仍缺轻机枪33.3%,重机枪33.3%,60毫米迫击炮61.5%,82毫米迫击炮81.48%。第38军缺82毫米迫击炮81.48%,山炮38.9%。
 武器损失如此之大,除了战争激烈残酷以外,前线部队在管理和观念上的存在的问题也导致了一些武器装备的无谓损失。运动战期间,我军缴获的主要是轻武器,重武器经常被敌机炸毁。由于后勤前送弹药困难,前方部队对后勤是否能及时足量供应弹药普遍信心不足,本单位缴获的弹药往往则截留自用,不往上报。缴获了敌人轻武器则在战场上随时换装,随时使用,因携行能力有限,换装后自己原有的枪往往就扔掉了,造成了一些无谓的浪费。归根到底,这是由于我军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高造成的。
   由于旧中国留下的烂摊子工业基础薄弱,虽能自制部分武器弹药,但无力全部承担志愿军的武器弹药供应。为了保证作战需要,同时也为了统一口径,简化后勤,中央军委决定从苏联进口45个师的步兵轻武器装备志愿军部队。鉴于朝鲜战况激烈,志愿军入朝参战仅半年就由后方补充了47000余支步枪;37毫米高炮部队入朝仅三个月即损失了近10%的装备。为了保证后续供给,中央军委决定在进口的45个师的步兵轻武器中,拿出36个师的装备成建制地改装部队,其余9个师的步兵轻武器用以补充各部队在1951年第2、3、4季度的作战损失。
  1951年3月, 志愿军19兵团在华北地区完成换装苏式轻武器,到达东北后,又补充了苏式高射机枪270挺。志愿军20兵团由东北负责换装8个师的苏式轻武器,共计步枪31944支,冲锋枪5856支,轻机枪1608挺,重机枪432挺,12.7毫米高射机枪441挺。
  在成建制换装的同时,给朝鲜境内的第9兵团补充步枪11979支,冲锋枪2196支(不含26军);补充13兵团苏式步枪15972支,冲锋枪2928支。改装的苏式轻武器都配有2个基数的弹药。
  除了苏式轻武器,还给志愿军一线部队补充了各种型号枪械7576支,炮142门,给二线部队补充了各种枪6701支,炮23门。
  由于改装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千头万绪,后勤部门在下发武器时发生了一些错漏。如4月份发给50军的82毫米迫击炮因无法使用而被退回;发给38军的60毫米迫击炮发现有沙眼;发给42军的60毫米迫击炮炮足坏了,炮身与炮盘不相匹配,无法使用。发给19兵团的92步兵炮缺少桡棍,冲锋枪、步骑枪普遍缺少通条。
  为保证已经改装苏式装备的志愿军第二批、第三批入朝参战部队的武器弹药供应,总后勤部专门致电前方,要求各部队入朝后尽可能不要用缴获的武器装备随便调换苏式装备,而应将缴获的武器交后方修理备用。若万不得已而使用缴获武器时,也必须在部队整训时重新调整。
  通过紧急进口一批苏式武器装备志愿军。至第五次战役前夕,志愿军的装备水平,尤其是炮兵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截止到五次战役前,志愿军机动炮兵部队共装备美制155毫米榴弹炮24门,日制4式150毫米榴弹炮15门,苏制122毫米榴弹炮36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72门,日制91式105毫米榴弹炮21门,日制90式野炮9门,日制38式野炮24门,苏制76.2毫米野炮36门,苏制57毫米战防炮36门,喀秋莎火箭炮72门。志愿军入朝参战的高炮部队共装备苏制85毫米高射炮32门,苏制37毫米高射炮165门,98式高射机关炮7门,苏罗通高射机关炮6门,美制40毫米高射炮6门,7.92毫米高射机枪310挺,89式高射机枪240挺,苏制德什卡高射机枪1560挺。
  志愿军各步兵部队(包括20、26、27、39、40、63、64、65军,不包括12、15、60、38、42军)共装备有60毫米迫击炮1895门,81毫米迫击炮165门,82毫米迫击炮48门,100毫米迫击炮10门,105毫米迫击炮23门,美制107毫米化学迫击炮80门,120毫米迫击炮25门,125毫米迫击炮12门,化学迫击炮2门,美制60毫米火箭筒265具,国产51式90毫米火箭筒128具。美制57毫米无后座力炮10门,75毫米无后座力炮19门,苏制37毫米战防炮3门,美制37毫米战防炮5门,日制37毫米战防炮18门,苏制45毫米战防炮4门,98式高射机关炮2门,日式75毫米高射炮12门,苏制37毫米高射炮71门,苏制20毫米机关炮4门,92式步兵炮155门,美制75毫米山炮71门,13式山炮15门,晋造36式山炮63门,日制41式山炮83门,日制94式山炮50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45门,日制105毫米榴弹炮19门,日制38式野炮113门。
    平均计算,第五次战役前夕,志愿军参战步兵部队的轻武器装备水平恢复到了出国参战前的最高水平。各部队的炮兵火力,尤其是反坦克和防空火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第五次战役结束,战线在三八线附近稳定下来,敌我双方都转入防御。此时志愿军全军统计共有81、82毫米迫击炮1506门,重迫击炮223门,各式山炮479门,日式野炮297门,苏制76.2毫米野炮272门,57毫米战防炮95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230门,苏制122毫米榴弹炮99门,85毫米高炮72门,37毫米高炮461门,T34型坦克88辆,IS2型坦克30辆,喀秋莎火箭炮71门。
  1951年夏秋两季,志愿军连续粉碎了联合国军发起的“夏季攻势”、“秋季攻势”。
         在粉碎联合国军“秋季攻势”的战斗中,仅10月份,我志愿军一线7个参战军就损耗步骑枪5059支,短枪258支,冲锋枪2846支,轻机枪723挺,重机枪199挺,高射机枪30挺,60毫米迫击炮248门,轻迫击炮117门,重迫击炮3门,火箭筒40具,无后座力炮75门,高射机关炮19门,92步兵炮24门,山炮8门,野炮9门,榴弹炮3门。
  其中志愿军20兵团损失各种武器均在10%以上,最多者达32%。特别是67军在19天的阻击战中,即损失冲锋枪57%,轻机枪61%,60毫米迫击炮64%。
  在损耗巨大的同时,志愿军在阵地战中缴获却极少。20兵团在10月份只缴获步枪125支,冲锋枪3支,轻重机枪43挺,60毫米、82毫米迫击炮各1门。因此,在朝鲜战场上根本无法像国内战争那样“以战养战”,“补给主要来自前线”,只能依靠后方补给。


           据统计,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共损失:
  各种手枪8357支(其中51式手枪1179支,驳壳枪2816支,杂式手枪3463支,信号枪899支);
  各种步枪44086支(其中38式步枪5509支,99式472支,莫辛纳甘式28089支,美制春田式步枪1527支,恩菲尔德步枪6支,捷克步枪4666支,日制6.5改7.92步枪59支,杂式步枪241支,美制卡宾枪1617支,美制M1半自动步枪1900支);
  冲锋枪28525支(其中50式11491支,波波莎11429支,司登式611支,汤姆生式4754支,M1盖德式240支);
  轻机枪4325挺(其中歪把子3挺,苏制德普式1711挺,美制M1918式321挺,日制96式7挺,英制布伦式55挺,加拿大制7.92布伦760挺,捷克式1407挺,比利时拉启利式44挺,杂式轻机枪17挺);
  重机枪1234挺(其中苏制郭留诺夫718挺,苏制7.62马克沁5挺,美制M1917式176挺,日制92式重机枪53挺,7.92马克沁236挺,79式重机枪7挺,日制79式重机枪7挺,苏制7.62车载机枪28挺,苏制12.7车载高射机枪2挺,日77改79重机枪2挺);
  高射机枪525挺(其中日式7.7高射机枪2挺,苏制德什卡高射机枪477挺,美制M2式高射机枪46挺);
  掷弹筒70具,枪榴筒3,信号筒16具,
  各式迫击炮2657门(其中60毫米迫击炮1841门,81毫米迫击炮44门,国产82毫米迫击炮691门,苏制82毫米迫击炮10门,苏制107毫米迫击炮5门,美制107毫米迫击炮27门,国产120毫米迫击炮34门,苏制120毫米迫击炮5门);
  各型无后座力炮396门(其中国产57毫米无后座力炮372门,美制57毫米无后座力炮9门,国产75毫米无后座力炮7门,美制75毫米无后座力炮8门);
  各式火箭筒694具(其中美制60毫米火箭筒174具,国产90毫米火箭筒491具,美制90毫米火箭筒29具);
  火箭炮11门(其中国产102毫米6管火箭炮7门,喀秋莎火箭炮4门);
  战防炮8门(其中苏制57毫米战防炮7门,美制57毫米战防炮1门);92步兵炮78门;
  各式山炮177门(其中晋造山炮17门,日制41式山炮57门,日制94式山炮74门,美制75毫米山炮27门,苏制76.2毫米山炮2门);
  各式野炮136门(其中日制38式野炮58门,日制90式75毫米野炮13门,日制95式75毫米野炮4门,苏制76.2毫米野炮61门);
  T34型坦克14辆,IS2坦克4辆,
  美制105毫米榴弹炮64门,
  日制105毫米榴弹炮14门,
  苏制122毫米榴弹炮33门,
  日制150毫米榴弹炮1门,
  美制155毫米榴弹炮8门,
  日制105毫米加农炮6门,
  苏制152毫米加农炮2门;
  各型高炮142门(其中20毫米高炮2门,苏制37毫米高炮116门,美制40毫米高炮3门,苏制85毫米高炮21门)。据统计,在前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平均每月武器损耗率如下:步枪12%,冲锋枪21%,轻机枪24.3%,重机枪17.1%,60毫米迫击炮19.2%,火箭筒15.3%,轻迫击炮15%,山炮30%,高射机枪30%。例如:
  第一次战役:39军步枪原有7701支,损失570支;冲锋枪原有2935支,损失334支;轻机枪原有1001挺,损失65挺,重机枪原有163挺,损失8挺;火箭筒原有60具,损失4具;60毫米迫击炮原有278门,损失21门;81毫米、82毫米迫击炮原有108门,损失2门。
  第二次战役:20军步枪原有13285支,损耗1822支;冲锋枪原有3227支,损耗474支;轻机枪原有1021挺,损耗150挺;重机枪原有152挺,损耗22挺;火箭筒原有47具,损耗4具;60毫米迫击炮原有229门,损耗36门;82毫米迫击炮原有82门,损耗12门。
  第三次战役:39军步枪原有6915支,损耗179支;冲锋枪原有2315支,损耗95支;轻机枪原有798挺,损耗36挺;重机枪原有151挺,损耗3挺;火箭筒原有52具,损耗1具;60毫米迫击炮原有203门,损耗2门。
  第四次战役:38军原有步枪4376支,损耗316支;冲锋枪原有1333支,损耗312支;轻机枪原有600挺,损耗250挺;重机枪原有135挺,损耗35挺;火箭筒原有41具,损耗12具;60毫米迫击炮125门,损耗47门;81毫米、82毫米迫击炮原有69门,损耗12门;山炮原有30门,损耗5门。
  第五次战役:63军步枪原有7643支,损耗645支;冲锋枪原有2716支,损耗308支;轻机枪原有605挺,损耗59挺;重机枪原有160挺,损耗12挺; 60毫米迫击炮257门,损耗11门;82毫米迫击炮原有81门,损耗3门;山炮原有36门,损耗8门。
  第五次战役:65军步枪原有7484支,损耗481支;冲锋枪原有2701支,损耗316支;轻机枪原有610挺,损耗96挺;重机枪原有155挺,损耗18挺; 60毫米迫击炮原有248门,损耗36门;高射机枪原有91挺,损耗14挺;山炮原有27门,损耗3门。
  15军在第五次战役中损失步枪、轻机枪各22%,重机枪56%,60毫米迫击炮24%,82毫米迫击炮21%,野炮41%,榴弹炮50%,高射炮75%。
  64军在第五次战役中损失步枪24%,冲锋枪36%,轻重机枪各44%,60毫米迫击炮62%,82毫米迫击炮32%。
  在第四次战役开始前,39军统计全军实力,仅装备38式步枪2460支,79步枪10支,美制春田式步枪1063支,美制冲锋枪1843支,美制卡宾枪1658支,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2挺,捷克式轻机枪599挺,美制M1918式轻机枪70挺,英制布伦式轻机枪42挺,美制M1917式重机枪145挺, 60毫米迫击炮183门,81毫米迫击炮40门,82毫米迫击炮3门,120毫米迫击炮3门,美制107毫米化学迫击炮16门,美制60毫米火箭筒50具,美制57毫米无后座力炮12门,51式90毫米火箭筒51具,日制92式步兵炮27门,日制41式山炮8门,日制94式山炮10门,美制75毫米山炮10门。
  需要指出的是,前三次战役期间,39军不仅得到了来自国内的武器补充(如国产51式90毫米火箭筒),而且还大量利用了战场缴获来弥补自己的损耗(例如部队缴获了大批美式卡宾枪、60毫米火箭筒、57毫米无后座力炮),但与出国前相比,武器装备损耗明显,尤其是步枪净损失6千余支,装备实力大减。
  50军由于前三次战役的恶仗、硬仗并不多,所以部队装备损耗程度比39军低。四次战役前50军共装备38式步枪1424支,79式步枪4652支,美制春田式步枪296支,英制恩菲尔德步枪261支,美式卡宾枪891支,美式冲锋枪1388支,捷克式轻机枪640挺,美制M1918式轻机枪18挺,英制布伦式轻机枪33挺,马克沁重机枪104挺, 60毫米迫击炮168门, 82毫米迫击炮40门,100毫米迫击炮6门,美制107毫米化学迫击炮7门,美制60毫米火箭筒6具,美制57毫米无后座力炮4门,92式步兵炮19门,美制75山炮14门。
  虽然50军的装备损耗程度较39军为低,但因为该军在运动战前三次战役中战果小,缴获少,尤其没有像39军那样得到大批美式反坦克火箭筒的补充,这使得50军在第四次战役的汉江阻击战中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截止到1951年5月25日,按国防师编制计算,仅第50军就缺短枪58.6%,冲锋枪48.9%,轻机枪33.3%,重机枪39.5%,60毫米迫击炮44.4%,82毫米迫击炮45.7%,重迫击炮33.3%,山炮100%。第42军除补充了一个师的苏式轻武器外,按国防军编制仍缺轻机枪33.3%,重机枪33.3%,60毫米迫击炮61.5%,82毫米迫击炮81.48%。第38军缺82毫米迫击炮81.48%,山炮38.9%。
 武器损失如此之大,除了战争激烈残酷以外,前线部队在管理和观念上的存在的问题也导致了一些武器装备的无谓损失。运动战期间,我军缴获的主要是轻武器,重武器经常被敌机炸毁。由于后勤前送弹药困难,前方部队对后勤是否能及时足量供应弹药普遍信心不足,本单位缴获的弹药往往则截留自用,不往上报。缴获了敌人轻武器则在战场上随时换装,随时使用,因携行能力有限,换装后自己原有的枪往往就扔掉了,造成了一些无谓的浪费。归根到底,这是由于我军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高造成的。
   由于旧中国留下的烂摊子工业基础薄弱,虽能自制部分武器弹药,但无力全部承担志愿军的武器弹药供应。为了保证作战需要,同时也为了统一口径,简化后勤,中央军委决定从苏联进口45个师的步兵轻武器装备志愿军部队。鉴于朝鲜战况激烈,志愿军入朝参战仅半年就由后方补充了47000余支步枪;37毫米高炮部队入朝仅三个月即损失了近10%的装备。为了保证后续供给,中央军委决定在进口的45个师的步兵轻武器中,拿出36个师的装备成建制地改装部队,其余9个师的步兵轻武器用以补充各部队在1951年第2、3、4季度的作战损失。
  1951年3月, 志愿军19兵团在华北地区完成换装苏式轻武器,到达东北后,又补充了苏式高射机枪270挺。志愿军20兵团由东北负责换装8个师的苏式轻武器,共计步枪31944支,冲锋枪5856支,轻机枪1608挺,重机枪432挺,12.7毫米高射机枪441挺。
  在成建制换装的同时,给朝鲜境内的第9兵团补充步枪11979支,冲锋枪2196支(不含26军);补充13兵团苏式步枪15972支,冲锋枪2928支。改装的苏式轻武器都配有2个基数的弹药。
  除了苏式轻武器,还给志愿军一线部队补充了各种型号枪械7576支,炮142门,给二线部队补充了各种枪6701支,炮23门。
  由于改装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千头万绪,后勤部门在下发武器时发生了一些错漏。如4月份发给50军的82毫米迫击炮因无法使用而被退回;发给38军的60毫米迫击炮发现有沙眼;发给42军的60毫米迫击炮炮足坏了,炮身与炮盘不相匹配,无法使用。发给19兵团的92步兵炮缺少桡棍,冲锋枪、步骑枪普遍缺少通条。
  为保证已经改装苏式装备的志愿军第二批、第三批入朝参战部队的武器弹药供应,总后勤部专门致电前方,要求各部队入朝后尽可能不要用缴获的武器装备随便调换苏式装备,而应将缴获的武器交后方修理备用。若万不得已而使用缴获武器时,也必须在部队整训时重新调整。
  通过紧急进口一批苏式武器装备志愿军。至第五次战役前夕,志愿军的装备水平,尤其是炮兵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截止到五次战役前,志愿军机动炮兵部队共装备美制155毫米榴弹炮24门,日制4式150毫米榴弹炮15门,苏制122毫米榴弹炮36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72门,日制91式105毫米榴弹炮21门,日制90式野炮9门,日制38式野炮24门,苏制76.2毫米野炮36门,苏制57毫米战防炮36门,喀秋莎火箭炮72门。志愿军入朝参战的高炮部队共装备苏制85毫米高射炮32门,苏制37毫米高射炮165门,98式高射机关炮7门,苏罗通高射机关炮6门,美制40毫米高射炮6门,7.92毫米高射机枪310挺,89式高射机枪240挺,苏制德什卡高射机枪1560挺。
  志愿军各步兵部队(包括20、26、27、39、40、63、64、65军,不包括12、15、60、38、42军)共装备有60毫米迫击炮1895门,81毫米迫击炮165门,82毫米迫击炮48门,100毫米迫击炮10门,105毫米迫击炮23门,美制107毫米化学迫击炮80门,120毫米迫击炮25门,125毫米迫击炮12门,化学迫击炮2门,美制60毫米火箭筒265具,国产51式90毫米火箭筒128具。美制57毫米无后座力炮10门,75毫米无后座力炮19门,苏制37毫米战防炮3门,美制37毫米战防炮5门,日制37毫米战防炮18门,苏制45毫米战防炮4门,98式高射机关炮2门,日式75毫米高射炮12门,苏制37毫米高射炮71门,苏制20毫米机关炮4门,92式步兵炮155门,美制75毫米山炮71门,13式山炮15门,晋造36式山炮63门,日制41式山炮83门,日制94式山炮50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45门,日制105毫米榴弹炮19门,日制38式野炮113门。
    平均计算,第五次战役前夕,志愿军参战步兵部队的轻武器装备水平恢复到了出国参战前的最高水平。各部队的炮兵火力,尤其是反坦克和防空火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第五次战役结束,战线在三八线附近稳定下来,敌我双方都转入防御。此时志愿军全军统计共有81、82毫米迫击炮1506门,重迫击炮223门,各式山炮479门,日式野炮297门,苏制76.2毫米野炮272门,57毫米战防炮95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230门,苏制122毫米榴弹炮99门,85毫米高炮72门,37毫米高炮461门,T34型坦克88辆,IS2型坦克30辆,喀秋莎火箭炮71门。
  1951年夏秋两季,志愿军连续粉碎了联合国军发起的“夏季攻势”、“秋季攻势”。
         在粉碎联合国军“秋季攻势”的战斗中,仅10月份,我志愿军一线7个参战军就损耗步骑枪5059支,短枪258支,冲锋枪2846支,轻机枪723挺,重机枪199挺,高射机枪30挺,60毫米迫击炮248门,轻迫击炮117门,重迫击炮3门,火箭筒40具,无后座力炮75门,高射机关炮19门,92步兵炮24门,山炮8门,野炮9门,榴弹炮3门。
  其中志愿军20兵团损失各种武器均在10%以上,最多者达32%。特别是67军在19天的阻击战中,即损失冲锋枪57%,轻机枪61%,60毫米迫击炮64%。
  在损耗巨大的同时,志愿军在阵地战中缴获却极少。20兵团在10月份只缴获步枪125支,冲锋枪3支,轻重机枪43挺,60毫米、82毫米迫击炮各1门。因此,在朝鲜战场上根本无法像国内战争那样“以战养战”,“补给主要来自前线”,只能依靠后方补给。


           据统计,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共损失:
  各种手枪8357支(其中51式手枪1179支,驳壳枪2816支,杂式手枪3463支,信号枪899支);
  各种步枪44086支(其中38式步枪5509支,99式472支,莫辛纳甘式28089支,美制春田式步枪1527支,恩菲尔德步枪6支,捷克步枪4666支,日制6.5改7.92步枪59支,杂式步枪241支,美制卡宾枪1617支,美制M1半自动步枪1900支);
  冲锋枪28525支(其中50式11491支,波波莎11429支,司登式611支,汤姆生式4754支,M1盖德式240支);
  轻机枪4325挺(其中歪把子3挺,苏制德普式1711挺,美制M1918式321挺,日制96式7挺,英制布伦式55挺,加拿大制7.92布伦760挺,捷克式1407挺,比利时拉启利式44挺,杂式轻机枪17挺);
  重机枪1234挺(其中苏制郭留诺夫718挺,苏制7.62马克沁5挺,美制M1917式176挺,日制92式重机枪53挺,7.92马克沁236挺,79式重机枪7挺,日制79式重机枪7挺,苏制7.62车载机枪28挺,苏制12.7车载高射机枪2挺,日77改79重机枪2挺);
  高射机枪525挺(其中日式7.7高射机枪2挺,苏制德什卡高射机枪477挺,美制M2式高射机枪46挺);
  掷弹筒70具,枪榴筒3,信号筒16具,
  各式迫击炮2657门(其中60毫米迫击炮1841门,81毫米迫击炮44门,国产82毫米迫击炮691门,苏制82毫米迫击炮10门,苏制107毫米迫击炮5门,美制107毫米迫击炮27门,国产120毫米迫击炮34门,苏制120毫米迫击炮5门);
  各型无后座力炮396门(其中国产57毫米无后座力炮372门,美制57毫米无后座力炮9门,国产75毫米无后座力炮7门,美制75毫米无后座力炮8门);
  各式火箭筒694具(其中美制60毫米火箭筒174具,国产90毫米火箭筒491具,美制90毫米火箭筒29具);
  火箭炮11门(其中国产102毫米6管火箭炮7门,喀秋莎火箭炮4门);
  战防炮8门(其中苏制57毫米战防炮7门,美制57毫米战防炮1门);92步兵炮78门;
  各式山炮177门(其中晋造山炮17门,日制41式山炮57门,日制94式山炮74门,美制75毫米山炮27门,苏制76.2毫米山炮2门);
  各式野炮136门(其中日制38式野炮58门,日制90式75毫米野炮13门,日制95式75毫米野炮4门,苏制76.2毫米野炮61门);
  T34型坦克14辆,IS2坦克4辆,
  美制105毫米榴弹炮64门,
  日制105毫米榴弹炮14门,
  苏制122毫米榴弹炮33门,
  日制150毫米榴弹炮1门,
  美制155毫米榴弹炮8门,
  日制105毫米加农炮6门,
  苏制152毫米加农炮2门;
  各型高炮142门(其中20毫米高炮2门,苏制37毫米高炮116门,美制40毫米高炮3门,苏制85毫米高炮21门)。


对于我军来说,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物质消耗量是空前的,但即便如此,每次战斗发射子弹平均也仅30-40发左右。
  依据以往的战争经验,参照当时国内的工业能力和国民经济状况,在志愿军入朝参战前,中央军委制订的弹药基数标准如下:
  名称 数量(每个基数) 名称 数量(每个基数)
  马步枪弹 40发 平射炮弹 30发
  轻机枪弹 500发 战防炮弹 30发
  重机枪弹 1000发 坦克炮弹 30发
  掷弹筒弹 25发 92式步兵炮弹 30发
  60毫米迫击炮弹 40发 山炮炮弹 30发
  81毫米迫击炮弹 40发 野炮炮弹 30发
  82毫米迫击炮弹 40发 榴弹炮炮弹 30发
  100毫米迫击炮弹 40发 手榴弹 每个战斗员4枚
  120毫米迫击炮弹 20发 工兵炸 药 每人2500千克
  150毫米迫击炮弹 20发
 第一批入朝参战的志愿军部队按上述标准配齐了两个基数的轻武器弹药,一个基数的炮弹。
       第一次战役打响后,在华东地区待的第9兵团紧急驰援朝鲜战场,该兵团的弹药按重武器4.8、轻武器3.2基数携行弹药。由于行动仓促,有些弹药在华东地区不能配足的,到达东北后由东北负责配齐。配属第66军作战的华北炮兵第40团的弹药一律补足20个基数。
          战斗打响后,面对美军这样火力空前强大的对手,志愿军各部队深感自身火力强度与对手相距甚远。特别是有的部队仍然沿用国内战争时期的战果统计考核制度:即每次战斗发射多少子弹,消灭多少敌人的方法,导致很多战士为节约弹药,端起刺刀准备和敌人肉搏。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向中央提出大力保障后勤的要求,为此我军正式组建后勤保障部门。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为准备第四次战役,东北负责按12个军的实力向前线配送重武器14.3个基数、轻武器8.3个基数的弹药。为保证四次战役开始后的补给,防止铁路中断及长途运输的困难,第四次战役参战部队携带重武器3个基数、轻武器2个基数的弹药。朝鲜境内东西两线兵站,根据供应部队的多少,在东线保持重武器2个基数、轻武器2个基数,在西线保持重武器3个基数、轻武器2个基数弹药的囤备量。
 1951年3月,志司要求以12个军及6个炮兵师计算,在洪川、春川地区囤积重武器14.5个基数,轻武器8个基数,共计各种炮弹5094458发,步机子弹148630640发。因战场形势变化,美伪军反攻,因此前运计划也随之改变,运输计划从1月27日开始,至2月23日止,计前运各种高炮弹83176发,占计划的37.1%;掷弹筒弹、迫击炮弹853004发,占计划的37%;步兵炮及各种战防、无后座力、平射等炮弹44377发,占计划的20.2%。60毫米火箭筒弹370发,占原计划的0.4%(因无库存,亦无处可调);山炮弹57598发,占原计划数1.3%;75至150毫米榴弹炮弹实发38035发,占计划31%;手榴弹实发1333477枚,占计划的103.4%;地雷实发26113个,占计划的261%;爆破筒实发11122根,占计划的11%。各种步枪弹实发21987400发,占计划38%;美制7.62毫米自动步枪及各种冲锋枪弹实发1478770发,占计划的40%,其中司登式冲锋枪弹最缺,仅按计划发14%;各种轻机枪弹实发24992237发,占计划的59.1%;各种重机枪弹实发10343440发,占计划的58%;各种高射机枪弹实发1559220发,占计划的131.9%。总平均数,各种炮弹实26.9%,手榴弹及反坦克弹药实发超出2.65%。除手榴弹外,均是供不应求;各种子弹实发69.4%。
          截止到1951年3月,我军有30个师改装了苏式轻武器。新武器一般带来8至20个基数弹药,但苏式自动武器发射速度较快,弹药消耗比一般弹药大,其弹药在国内尚无法制造,战场又无法缴获。因此中央军委向苏联订购轻重武器10个基数,高射武器订购15个基数弹药,并要求在5月运抵东北。
  根据中央军委安排,换装后的炮兵参战部队按新基数标准配4个基数的炮弹(携1囤3)。共计喀秋莎火箭炮弹19008发,苏制37毫米高炮弹197120发,苏制85毫米高炮弹12040发,苏制76.2毫米野炮弹7480发,苏制57毫米战防炮弹7200发,苏制122毫米榴炮弹12960发,苏制12.7毫米高射机枪弹5757000发(内有随新枪1427挺配发者4281000发)。
  19兵团换装苏式武器之弹药(除107毫米迫击炮按新基数标准配4个基数外,其余均按旧基数补齐轻8个计算)计有:苏7.62毫米步枪弹862万发(带弹链),苏7.62毫米轻重机枪弹833万发,苏制冲锋枪弹474万发,苏制107毫米迫击炮弹4320发。
  补齐3兵团9个师及9兵团3个师之新换装苏式步兵武器6个基数的弹药计:苏式步枪弹11499840发(带弹链),轻机弹7236000发,重机弹3888000发,冲锋枪弹6324480发。
          根据朝鲜战场上弹药消耗量大的特点,志愿军司令部要求在为第五次战役准备弹药时,按每门炮一个战役消耗量来筹集弹药。 截止到1951年4月3日,按上述要求,志愿军尚缺美制155毫米榴弹3600发,日四年式150毫米炮弹573发,苏制122毫米榴弹8640发,美制105毫米榴弹33319发,日91式105毫米榴弹8176发,38式野炮弹14447发,苏76.2毫米野炮弹10560发,苏制57毫米战防炮弹12720发,苏85毫米高炮弹21280发,苏制37毫米高炮弹164720发,苏罗通高机弹4320发,7.92毫米高机弹31万发,89式高机弹24万发,苏制12.7毫米高机弹91万发,92式步兵炮弹44962发,美制75毫米山炮弹8701发,13式山炮弹4800发,晋36式山炮弹20160发,日式41山炮弹16587发,94式山炮弹6297,91式野炮弹240发,35毫米战防炮弹8300发,57毫米战防炮弹4000发,75毫米战防炮弹7000发,苏制37毫米战防炮弹1400发,日式37毫米战防炮7020发,苏制45毫米战防炮1600发,60毫米迫击炮弹617877发,81毫米迫击炮弹32245发,82毫米迫击炮弹104781发,100毫米迫击炮弹3000发,105毫米迫击炮弹6900发,107毫米迫击炮弹21840发,120毫米迫击炮弹3734发,125毫米迫击炮弹3600发,60火箭筒弹105836发,90毫米火箭筒弹51000发,美制89毫米火箭筒弹5200发。(以上缺数不包括3兵团、38军、42军)。
         1952年秋季的上甘岭战役,在43天的反复较量中,战况之惨烈是空前的,我军弹药消耗量极为庞大。仅10月30日这一天,82毫米迫击炮弹就消耗19000发,等于战前半个月对全军的补给量。为了保证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前线其他部队甚至暂时停止局部反击,以全力保证上甘岭方向的弹药供应。战役初期重点供应山野炮弹、82毫米迫击炮弹、加重手榴弹、反坦克手榴弹、爆破筒。后期重点供应苏制37毫米高炮弹。
  上甘岭战役开始前,15军配备步枪弹3个基数,机枪弹5个基数,冲锋枪弹8个基数,60毫米迫击炮弹、82毫米迫击炮弹、山炮弹均为11个基数,野炮弹9个基数。全军20个一线连队,每连配备步枪弹3个基数,轻机枪弹13个基数,重机枪弹11个基数,冲锋枪弹20个基数,60毫米迫击炮弹22个基数,82毫米迫击炮弹18个基数,各种手榴弹及爆破筒8000个,61个二线连每连配备步机弹2个基数、60毫米迫击炮弹4个基数,82毫米迫击炮弹4个基数,各种手榴弹及爆破筒800个。
  战役第一天,驻守两个高地的志愿军就将战前储备的弹药消耗殆尽,共计发射了近四十万发子弹,投掷手榴弹、手雷近万枚,打坏10挺苏式转盘机枪、62支冲锋枪、90支步枪。战斗中因弹药供应不上,志愿军战士利用收集阵地上的弹药继续战斗。当敌一度攻占597.9和537.7北山表面阵地后,退守坑道的部队弹药供应被切断,只得依靠夜间爬出坑道,收集阵地上敌我双方遗弃的弹药继续坚持战斗。有些小坑道十多天得不到后方供应,仍能以收集到的大量敌人的武器弹药作战,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45师每日最高消耗达到冲锋枪0.83个基数,步机枪0.29个基数,60毫米迫击炮1.84个基数,82毫米迫击炮7.48个基数,化学迫击炮5.72个基数,山炮3.38个基数,野炮6.65个基数。

           整个1953年,志愿军平均每日消耗168吨弹药,比1952年增加了3倍。尤其是激烈战斗的弹药消耗,则更是一次比一次增大。1952年上甘岭战役的消耗弹药远远超过了以往历次战役的消耗记录,43天共消耗弹药5113吨,每天平均消耗118吨,比1952年夏季39军粉碎敌重点进攻时平均每天76吨增长了64%,比1951年秋季47军粉碎敌人秋季攻势的消耗,平均每天34.8吨,增大了340%。然而1953年夏季反击战中,60军在6月10日至15日五天时间中,每天平均消耗279.5吨弹药,是上甘岭每天消耗量的近2.5倍。1953年夏季反击战前,因国家生产及进口困难,苏式炮弹的库存量减少。其中苏式120迫击炮在前线使用较多,弹药已无库存。因此82毫米迫击炮弹成了阻击敌人战斗消耗最大的一种弹药。
          中央军委在国内清仓查库,紧急调拨弹药。因为国内已经没有120迫击炮弹、41式山炮弹,苏制76.2山炮弹,日制38式野炮弹的库存,所以这四种弹药无法补充。只能由东北库存中调拨苏式82毫米迫击炮弹21000发,苏制107毫米迫击炮弹1000发,苏制76.2野炮弹53000发,美式105毫米榴弹4万发,国产102毫米火箭弹1000发。由华北库存中调拨苏式120毫米迫击炮弹6000发。此外,华北、东北库存82毫米迫击炮弹227000发,94式山炮弹3万发,美制75山炮弹1万发,90式野炮弹1万发。这批弹药只要前方有需要,随时可以调运前线。  金城反击战期间,后勤部门共供应部队35972吨弹药。进攻部队按每枪炮各1个基数,手榴弹每枪(步冲)4枚,反坦克手榴弹每班2枚,爆破筒、炸药包每排各携带4个。其携带数量仅供穿插追歼中的消耗。考虑到进攻过程中可能缴获部分弹药,因此敌军也装备的弹药,我进攻部队酌情减少携带量(如60毫米迫击炮弹、82毫米迫击炮弹,手榴弹等),敌人没有的弹药我进攻部队多带(如步机弹,冲锋枪弹)。
  但是在部队向纵深挺进时,有些战前准备的弹药无法足量携带。如90毫米火箭筒编制只有2人,却配弹50发,两个人携带不了那么多,只能丢在出发阵地上。当部队进入纵深战斗时,轻武器弹药本身携带不足,后勤一时补充不上,造成前线火力减弱,给战斗进程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我军来说,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物质消耗量是空前的,但即便如此,每次战斗发射子弹平均也仅30-40发左右。
  依据以往的战争经验,参照当时国内的工业能力和国民经济状况,在志愿军入朝参战前,中央军委制订的弹药基数标准如下:
  名称 数量(每个基数) 名称 数量(每个基数)
  马步枪弹 40发 平射炮弹 30发
  轻机枪弹 500发 战防炮弹 30发
  重机枪弹 1000发 坦克炮弹 30发
  掷弹筒弹 25发 92式步兵炮弹 30发
  60毫米迫击炮弹 40发 山炮炮弹 30发
  81毫米迫击炮弹 40发 野炮炮弹 30发
  82毫米迫击炮弹 40发 榴弹炮炮弹 30发
  100毫米迫击炮弹 40发 手榴弹 每个战斗员4枚
  120毫米迫击炮弹 20发 工兵炸 药 每人2500千克
  150毫米迫击炮弹 20发
 第一批入朝参战的志愿军部队按上述标准配齐了两个基数的轻武器弹药,一个基数的炮弹。
       第一次战役打响后,在华东地区待的第9兵团紧急驰援朝鲜战场,该兵团的弹药按重武器4.8、轻武器3.2基数携行弹药。由于行动仓促,有些弹药在华东地区不能配足的,到达东北后由东北负责配齐。配属第66军作战的华北炮兵第40团的弹药一律补足20个基数。
          战斗打响后,面对美军这样火力空前强大的对手,志愿军各部队深感自身火力强度与对手相距甚远。特别是有的部队仍然沿用国内战争时期的战果统计考核制度:即每次战斗发射多少子弹,消灭多少敌人的方法,导致很多战士为节约弹药,端起刺刀准备和敌人肉搏。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向中央提出大力保障后勤的要求,为此我军正式组建后勤保障部门。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为准备第四次战役,东北负责按12个军的实力向前线配送重武器14.3个基数、轻武器8.3个基数的弹药。为保证四次战役开始后的补给,防止铁路中断及长途运输的困难,第四次战役参战部队携带重武器3个基数、轻武器2个基数的弹药。朝鲜境内东西两线兵站,根据供应部队的多少,在东线保持重武器2个基数、轻武器2个基数,在西线保持重武器3个基数、轻武器2个基数弹药的囤备量。
 1951年3月,志司要求以12个军及6个炮兵师计算,在洪川、春川地区囤积重武器14.5个基数,轻武器8个基数,共计各种炮弹5094458发,步机子弹148630640发。因战场形势变化,美伪军反攻,因此前运计划也随之改变,运输计划从1月27日开始,至2月23日止,计前运各种高炮弹83176发,占计划的37.1%;掷弹筒弹、迫击炮弹853004发,占计划的37%;步兵炮及各种战防、无后座力、平射等炮弹44377发,占计划的20.2%。60毫米火箭筒弹370发,占原计划的0.4%(因无库存,亦无处可调);山炮弹57598发,占原计划数1.3%;75至150毫米榴弹炮弹实发38035发,占计划31%;手榴弹实发1333477枚,占计划的103.4%;地雷实发26113个,占计划的261%;爆破筒实发11122根,占计划的11%。各种步枪弹实发21987400发,占计划38%;美制7.62毫米自动步枪及各种冲锋枪弹实发1478770发,占计划的40%,其中司登式冲锋枪弹最缺,仅按计划发14%;各种轻机枪弹实发24992237发,占计划的59.1%;各种重机枪弹实发10343440发,占计划的58%;各种高射机枪弹实发1559220发,占计划的131.9%。总平均数,各种炮弹实26.9%,手榴弹及反坦克弹药实发超出2.65%。除手榴弹外,均是供不应求;各种子弹实发69.4%。
          截止到1951年3月,我军有30个师改装了苏式轻武器。新武器一般带来8至20个基数弹药,但苏式自动武器发射速度较快,弹药消耗比一般弹药大,其弹药在国内尚无法制造,战场又无法缴获。因此中央军委向苏联订购轻重武器10个基数,高射武器订购15个基数弹药,并要求在5月运抵东北。
  根据中央军委安排,换装后的炮兵参战部队按新基数标准配4个基数的炮弹(携1囤3)。共计喀秋莎火箭炮弹19008发,苏制37毫米高炮弹197120发,苏制85毫米高炮弹12040发,苏制76.2毫米野炮弹7480发,苏制57毫米战防炮弹7200发,苏制122毫米榴炮弹12960发,苏制12.7毫米高射机枪弹5757000发(内有随新枪1427挺配发者4281000发)。
  19兵团换装苏式武器之弹药(除107毫米迫击炮按新基数标准配4个基数外,其余均按旧基数补齐轻8个计算)计有:苏7.62毫米步枪弹862万发(带弹链),苏7.62毫米轻重机枪弹833万发,苏制冲锋枪弹474万发,苏制107毫米迫击炮弹4320发。
  补齐3兵团9个师及9兵团3个师之新换装苏式步兵武器6个基数的弹药计:苏式步枪弹11499840发(带弹链),轻机弹7236000发,重机弹3888000发,冲锋枪弹6324480发。
          根据朝鲜战场上弹药消耗量大的特点,志愿军司令部要求在为第五次战役准备弹药时,按每门炮一个战役消耗量来筹集弹药。 截止到1951年4月3日,按上述要求,志愿军尚缺美制155毫米榴弹3600发,日四年式150毫米炮弹573发,苏制122毫米榴弹8640发,美制105毫米榴弹33319发,日91式105毫米榴弹8176发,38式野炮弹14447发,苏76.2毫米野炮弹10560发,苏制57毫米战防炮弹12720发,苏85毫米高炮弹21280发,苏制37毫米高炮弹164720发,苏罗通高机弹4320发,7.92毫米高机弹31万发,89式高机弹24万发,苏制12.7毫米高机弹91万发,92式步兵炮弹44962发,美制75毫米山炮弹8701发,13式山炮弹4800发,晋36式山炮弹20160发,日式41山炮弹16587发,94式山炮弹6297,91式野炮弹240发,35毫米战防炮弹8300发,57毫米战防炮弹4000发,75毫米战防炮弹7000发,苏制37毫米战防炮弹1400发,日式37毫米战防炮7020发,苏制45毫米战防炮1600发,60毫米迫击炮弹617877发,81毫米迫击炮弹32245发,82毫米迫击炮弹104781发,100毫米迫击炮弹3000发,105毫米迫击炮弹6900发,107毫米迫击炮弹21840发,120毫米迫击炮弹3734发,125毫米迫击炮弹3600发,60火箭筒弹105836发,90毫米火箭筒弹51000发,美制89毫米火箭筒弹5200发。(以上缺数不包括3兵团、38军、42军)。
         1952年秋季的上甘岭战役,在43天的反复较量中,战况之惨烈是空前的,我军弹药消耗量极为庞大。仅10月30日这一天,82毫米迫击炮弹就消耗19000发,等于战前半个月对全军的补给量。为了保证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前线其他部队甚至暂时停止局部反击,以全力保证上甘岭方向的弹药供应。战役初期重点供应山野炮弹、82毫米迫击炮弹、加重手榴弹、反坦克手榴弹、爆破筒。后期重点供应苏制37毫米高炮弹。
  上甘岭战役开始前,15军配备步枪弹3个基数,机枪弹5个基数,冲锋枪弹8个基数,60毫米迫击炮弹、82毫米迫击炮弹、山炮弹均为11个基数,野炮弹9个基数。全军20个一线连队,每连配备步枪弹3个基数,轻机枪弹13个基数,重机枪弹11个基数,冲锋枪弹20个基数,60毫米迫击炮弹22个基数,82毫米迫击炮弹18个基数,各种手榴弹及爆破筒8000个,61个二线连每连配备步机弹2个基数、60毫米迫击炮弹4个基数,82毫米迫击炮弹4个基数,各种手榴弹及爆破筒800个。
  战役第一天,驻守两个高地的志愿军就将战前储备的弹药消耗殆尽,共计发射了近四十万发子弹,投掷手榴弹、手雷近万枚,打坏10挺苏式转盘机枪、62支冲锋枪、90支步枪。战斗中因弹药供应不上,志愿军战士利用收集阵地上的弹药继续战斗。当敌一度攻占597.9和537.7北山表面阵地后,退守坑道的部队弹药供应被切断,只得依靠夜间爬出坑道,收集阵地上敌我双方遗弃的弹药继续坚持战斗。有些小坑道十多天得不到后方供应,仍能以收集到的大量敌人的武器弹药作战,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45师每日最高消耗达到冲锋枪0.83个基数,步机枪0.29个基数,60毫米迫击炮1.84个基数,82毫米迫击炮7.48个基数,化学迫击炮5.72个基数,山炮3.38个基数,野炮6.65个基数。

           整个1953年,志愿军平均每日消耗168吨弹药,比1952年增加了3倍。尤其是激烈战斗的弹药消耗,则更是一次比一次增大。1952年上甘岭战役的消耗弹药远远超过了以往历次战役的消耗记录,43天共消耗弹药5113吨,每天平均消耗118吨,比1952年夏季39军粉碎敌重点进攻时平均每天76吨增长了64%,比1951年秋季47军粉碎敌人秋季攻势的消耗,平均每天34.8吨,增大了340%。然而1953年夏季反击战中,60军在6月10日至15日五天时间中,每天平均消耗279.5吨弹药,是上甘岭每天消耗量的近2.5倍。1953年夏季反击战前,因国家生产及进口困难,苏式炮弹的库存量减少。其中苏式120迫击炮在前线使用较多,弹药已无库存。因此82毫米迫击炮弹成了阻击敌人战斗消耗最大的一种弹药。
          中央军委在国内清仓查库,紧急调拨弹药。因为国内已经没有120迫击炮弹、41式山炮弹,苏制76.2山炮弹,日制38式野炮弹的库存,所以这四种弹药无法补充。只能由东北库存中调拨苏式82毫米迫击炮弹21000发,苏制107毫米迫击炮弹1000发,苏制76.2野炮弹53000发,美式105毫米榴弹4万发,国产102毫米火箭弹1000发。由华北库存中调拨苏式120毫米迫击炮弹6000发。此外,华北、东北库存82毫米迫击炮弹227000发,94式山炮弹3万发,美制75山炮弹1万发,90式野炮弹1万发。这批弹药只要前方有需要,随时可以调运前线。  金城反击战期间,后勤部门共供应部队35972吨弹药。进攻部队按每枪炮各1个基数,手榴弹每枪(步冲)4枚,反坦克手榴弹每班2枚,爆破筒、炸药包每排各携带4个。其携带数量仅供穿插追歼中的消耗。考虑到进攻过程中可能缴获部分弹药,因此敌军也装备的弹药,我进攻部队酌情减少携带量(如60毫米迫击炮弹、82毫米迫击炮弹,手榴弹等),敌人没有的弹药我进攻部队多带(如步机弹,冲锋枪弹)。
  但是在部队向纵深挺进时,有些战前准备的弹药无法足量携带。如90毫米火箭筒编制只有2人,却配弹50发,两个人携带不了那么多,只能丢在出发阵地上。当部队进入纵深战斗时,轻武器弹药本身携带不足,后勤一时补充不上,造成前线火力减弱,给战斗进程带来负面影响。
三楼占了,发表总结
占楼还挺快
志愿军作战部队三年弹药消耗统计----摘自抗美援朝经验总结军械篇

  
    7.62五一式手枪弹 442432

  
    7.63驳壳枪弹 202226

  
    其它手枪弹 453359

  
    苏7.62冲锋枪弹 36266068

  
    加9.0冲锋枪弹 552666

  
    美11.4冲锋枪弹 3648280

  
    杂式冲锋枪弹 461138

  
    6.5步机弹 8763985

  
    苏7.62步机弹 47644182

  
    美7.62卡宾枪弹 1465410

  
    美7.62步枪弹 9417664

  
    英7.7步机弹 2256773

  
    日7.7步机弹 2802110

  
    日7.7步机弹 977929

  
    7.9步机枪弹 45866064

  
    杂 步机弹 2637884

  
    苏12.7高射机枪弹 9601804

  
    美12.7高射机枪弹 467568

  
    日12.7高射机枪弹 6754

  
    日13.2高射机枪弹 10545

  
    杂 高射机枪弹 467525

  
    英5.5战防枪弹 235

  
    合计: 174538953(6652.5吨)1亿7453万8953发

  
    弹种小结:

  
    手枪弹109万8017发

  
    冲锋枪弹4092万8152发

  
    机步枪弹1亿2183万2001发

  
    高射机枪弹1055万4196发

  
    日50八九掷弹 271

  
    杂 掷榴弹 4048

  
    军60迫炮弹 1699160

  
    军60迫炮长弹 13817

  
    军60迫炮120弹头 4544

  
    军60迫炮信号弹 8770

  
    军60迫炮发烟弹 108

  
    81迫炮弹 26377

  
    军82迫炮弹 2279437

  
    军82迫炮120弹头 50

  
    军82迫炮150弹头 150

  
    军82迫炮宣传弹 8872

  
    军82迫炮照明弹 4

  
    苏82迫炮弹 56,262

  
    90迫炮弹 194

  
    100迫炮弹 1659

  
    美106.7迫炮弹 81053

  
    苏107迫炮弹 72285

  
    军120迫炮弹 47646

  
    其它迫炮弹 21028

  
    合计: 4602146(460万2146发)

  
    美60火箭弹 9066

  
    军90火箭弹 51306

  
    军102火箭弹 7714

  
    苏132火箭弹 16660

  
    其它火箭弹 717

  
    军57无座力炮弹 119141

  
    军75无座力炮弹 3994

  
    美37战防炮弹 342

  
    美57战防炮弹 535

  
    苏57战防炮弹 6988

  
    美76坦克炮弹 28

  
    苏76.2坦克炮弹 28

  
    苏85坦克炮弹 22828

  
    苏122坦克炮弹 7227

  
    70九二步炮弹 117228

  
    75四一山炮弹 247322

  
    75九四山炮弹 232886

  
    美75山炮弹 190889

  
    苏76.2山炮弹 4124

  
    其它山炮弹 10906

  
    顽75三七改榴炮弹 2296

  
    75三八野炮弹 186925

  
    75九零野炮弹 62597

  
    75九五野炮弹 29

  
    苏76.2团野炮弹 3615

  
    苏76.2师野炮弹 440293

  
    其它野炮弹 327

  
    日105九一式榴弹 25427

  
    美105榴炮弹 464043

  
    苏122榴炮弹 421181

  
    日150榴炮弹 28035

  
    苏152榴炮弹 9946

  
    美155榴炮弹(旧) 1552

  
    美155榴炮弹(新) 14404

  
    日105九二式加农炮弹 4930

  
    其它榴弹 4409

  
    日20高炮弹 30133

  
    顽37高炮弹 25433

  
    德37高炮弹 4892

  
    苏37高炮弹 3,009933

  
    美40高炮弹 14482

  
    苏76.2高炮弹 31159

  
    苏85高炮弹 221847

  
    其它高炮弹 73246

  
    合计: 6130965(613万0965发)

  
    弹种总结:

  
    枪弹总结:1亿7453万8953发

  
    弹种小结:

  
    手枪弹109万8017发

  
    冲锋枪弹4092万8152发

  
    机步枪弹1亿2183万2001发

  
    高射机枪弹1055万4196发

  
    各类迫击炮弹:460万2146发

  
    60迫炮弹:172万6399发

  
    81/82迫炮弹:237万1346发

  
    100/106.7/107迫炮弹:15万4997发

  
    120迫炮弹:4万7646发

  
    其他迫炮弹:2万1028发

  
    对地身管炮弹:255万8827发

  
    反坦克炮弹/坦克炮弹/无后坐力炮弹/战防炮弹:16万1111发

  
    山野榴步等身管压制炮弹:100毫米以下:150万3846发 100毫米口径以上:96万9518发.累计:247万3364发

  
    火箭弹:8万5463发

  
    各类高炮弹:341万1125发
发发美军和联合国军的损耗呗
各种口径弹药之繁杂,头疼!
发发美军和联合国军的损耗呗
那可是千万吨以上的弹药
那可是千万吨以上的弹药
我说装备啊
果然是小米加步枪……
50军的100拍是什么型号
请教一下,我军损失的重型火炮主要是在战斗中战损,还是行军运输中遭空袭损失的?
消耗了大量的缴获弹药也好。为统一装备做了准备。不然那点家当一定会修修补补用不少年。像南斯拉夫80年还在用98.40,43的战旧货
请教一下,我军损失的重型火炮主要是在战斗中战损,还是行军运输中遭空袭损失的?
呵呵,横城反击战丢了24门105榴弹炮,团长被撤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