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层,新声音(精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3:33:59
私营企业主群体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阶层意识,这个阶层开始在经济领域之外的政治、社会领域表达自己的声音,尽管有些微弱,但底气很足

    所谓阶层意识,是指某个社会阶层的成员对本阶层的归属感、认同感,亦即全体成员对本阶层共同处境和共同利益的共同认识。因此,阶层意识一旦形成和建立,作为阶层成员之间就会产生一种“我们感”,而对于外部,对于其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则会从心理上、行为上产生一种区别感。

    作为一个新兴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开始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阶层意识。

阶层意识特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独有特征,决定着这个阶层独有的社会意识。这主要集中在两个相互联系而其本质又是相同的一个问题上。这就是我们刚刚经历过的历史。

    一是在大约50年前,我们过急过快地以行政手段完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改造”;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我们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特别是是没有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没有正确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指导下,将经济建设意识形态化。

    在1962年以后的10多年里,持续不断地大搞各种群众运动、政治斗争,斗争重点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各级主要领导干部),革命对象是“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一批普通公民),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概念又极其宽乏、模糊,诸如长途贬运、弃农经商、多搞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包产到户,等等,都是批判、打击的对象,甚至连人们追求生存、发展的权利也被扼杀。私营企业主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中,不能不存着过去历史的烙印。这种社会存在,决定了他们阶层意识的两大特征。

    一是私营企业主普遍关心自己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地位。实质上就是关心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企业的兴衰存亡,只是一个赚钱亏本的问题;而政治上一旦被打入‘另册’,则不但自己一辈子抬不起头,而且可能还要祸及子孙,株连亲友,几代人都不能翻身。”

    他们都成长于或经历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他们都看见或听说过新老资产阶级分子及其子女所曾遭受的不公正对待。他们当中就有一些人曾经被当作“新生资产阶级分子”的典型,被游街示众,被批斗,被关押、判刑。另一方面:20十多年来,围绕私营经济和私营企业主的基本特征,社会上各方面一直没有停止争论,而且总有一些人把他们简单地等同或类似于过去的民族资产阶级,把“雇工剥削”当成紧箍咒,一有风吹草动,总是先拿他们发难。

    二是普遍关心他们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他们合法的私有财产的安全。有位企业主曾经说道:“老实说,不少从业者仍心有余悸。要发展就得增加投资,扩大再生产。假如你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全投进去了,却没有法律保护,谁能踏下心来?”这位企业主的话无疑反映了这个新生阶层的共同心声。

    因为心有余悸,怕再来一次“改造”,有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以在境外开办分支机构等名义,将资金存入境外银行,或者购买公寓等等不动产;而他们本人和子女则用“投资移民”等形式拿上外国护照。现在,他们的政治地位显然明确了,但内心深处的困惑没有彻底清除,这就是剥削问题,“想把企业做大,也怕把企业做大,因为企业越大,剥削越多。”剥削问题,仍是悬在他们头上的一把利剑。

    私营企业主阶层意识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他们对本阶层成员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等级归属的共同认识。据全国第五次抽样调查的数据,被调查者多数认为,自己的经济收入、社会声望和政治地位,处于社会阶层结构的中上等水平,而是这三个方面的主观认知差异很小;他们自己认为居于第五等以上的(在调查中,将经济收入、社会声望和政治地位三个方面设置了从高至低的1-10个台阶,由私营企业主确认自己的地位)(见图4),在经济收入方面占74.4%,在社会声望方面占79.4%,在政治地位上略低一些,也占65.2%。

    从总体上看,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经济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其中,他们对自己的社会声望的估计最高,经济收入次之,政治地位居第三位。调查数据显示,他们对自己的三种地位认知是相当一致的。其中,社会声望和政治地位的相关度最大,反映出两者之间在现实生活中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声望越高,参与政治生活的可能性越大,反之,政治参与度越大,社会声望往往也越高。

阶层愿望
    根据全国第五次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私营企业主阶层在经济利益、社会声望和政治地位等方面的愿望、要求,具体如下。

    今后的打算是什么?

    有80.6%的被调查企业者回答:“在商言商,把企业办好。”这同前几次调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完全一致的。因为自己经营的企业是私营企业主安身立命的根本,人生舞台的基础。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是他们参与政治活动的砝码,是他们在人生舞台上的价值体现,在这个意义上,确实是只有“财大”才能“气粗”,所以他们把办好企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为了搞好企业决策、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他们真是朝思暮想,全心全意,绞尽脑汁。他们参与社会活动、政治生活、结交朋友,最终目的还是为办好自己的企业服务。

    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哪些?

    1、尽快落实中央政策精神,营造更加宽松的企业发展环境(占74.8%)。他们认为,目前在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着以下一些突出问题:首当其冲的是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需求,被调查企业扩大规模需要资金的中位数是100万元,普遍反映贷款难。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政府、银行、工商联等,虽然经过多方面努力,但还是成效甚微。

    2、社会治安问题是影响发展的最大问题。有些地区的社会治安问题非常突出,直接威胁到企业主及其家庭成员的生命安全。对于如何搞社会治安,他们认为应该加强立法(82.0%)、转变政府职能(15.4%)和依靠行业组织(2.6%)。(见图5)

    3、要求打破行业垄断、解决行业准入、行业竞争不规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调查,有26.1%的人认为应该加强立法,有45.4%的人认为应该转变政府职能,有28.4%的人认为应该依靠行业组织。(见图6)还有,对于假冒伪劣产品生产经营者的打击力度不够,有67.7%的人认为应该加强立法,因为我们的法律还不能有力地保护合法的生产经营者,有19.0%的人认为应转变政府职能,有13.2%的人认为应依靠行业组织。(见图7)

    4、在法律上明确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占45.6%)。这个问题集中反映在“三乱”上。调查显示,平均每户企业各种摊派为4.38万元,各种损赠为6.25万元,应酬交际10.04万元。即使排除出于自愿的损赠,一个企业用于这方面的支出已超过20万元(高出投资者分红14.67万元),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社会成本。如何解决“三乱”问题,有59.8%的人认为应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收费行为,有35.4%的人认为应该加强立法,有4.8%的人认为应该依靠行业组织。(见图8)

社会声望需求
    社会声望或社会地位,通俗讲就是受人尊敬的程度,是社会上多数人对某个人或某个阶层的价值评价。

    作为一个曾经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处于弱势的、身份模糊不清的利益群体,他们很在意公众对自己的评价,很在意自己在社会上的名声。就这个问题,在问及他们今后的具体打算时,有68.3%的人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良好的个人和企业形象,做一名社会贤达。”

    问卷为此设计的问题是:为了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你认为最主要应该做好哪些事情?

    第一位:“讲究诚信”。因为缺乏诚信已经是私营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特别是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情况极其普遍。调查数据显示,“其他企业拖欠了您企业多少货款、借款?”答案的平均数是164.13万元;“您企业拖欠了其他企业多少货款、借款?”平均数是46.29万元。

    那么,怎样提高信用水平、诚实经营呢?61.1%的人认为应该依靠行业组织,认为应该强加立法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分别占26.7%和12.2%。

    第二位:“依法纳税”。问卷数据显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销售额和纳税额呈迅速增长的态势。第五次调查与第四次调查比较,企业平均的销售额由400万元增加到580万元,增长了45%,而平均每家企业的纳税额却由14万元增加到22万元,增长了57%。这是由于近几年国家对私营企业的税收征管力度加大,同时私营企业主的纳税意识也在逐步增强。

    第三位:“努力发展生产”。第五次调查同第四次调查比较,平均每户实有资金由150万元增加到250万元,税后净利润由20万元增加到21万元。另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资料,2001年同1999年比较,全国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增长了77.0%,实现的工业产值增长了60.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了49.0%。

    第四位:“善待员工”。

    第五位:“解决就业”。

    问卷数据显示,平均每家企业雇佣员工60人,有90.6%的企业雇佣了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下岗职工占员工总数的20%。职工平均年收入10240.8元,平均年劳动保险费为217.75元,平均支出医疗费用68.90元。另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资料,全国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从1999年到2001年,由2022万人增加到2714万人,增长了34.2%。

    第六位:“多做公益事业”。

获得途径
    如何做一位社会贤达,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声望?

    问卷数据显示,有2755人提供过捐助,平均每人捐助金额25.2万元。在具体分析捐助公益事业的重要原因时,回答:“对社会多做贡献”(综合排序为第1位,42.2%),“答谢政府”(20.5%),“报答父老乡亲”(16.5%),“提高自己企业的名望”(10.6%),“与当地政府搞好关系”(7.4%),“实际为被指派”(2.2%),“其他原因”(0.6%)。(见图9)
可见,捐助公益事业是提高社会声望的重要内容。此外,有2549人以不同形式参与了“光彩事业”。

    如何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被调查者回答:“争取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5.5%),“与党政领导人经常联系”(22.4%),“在媒体上多宣传自己”(17.6%)。在意识形态方面,他们要求:“社会舆论对私营企业主更为理解”(21.2%),“在劳动价值等理论上有新的突破”(11.4%)。

    在我们的多年调查中,深深感到提高政治地位方面,他们还要求进一步拓宽政治联系渠道。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协调各种关系,要求与党和政府建立起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联系渠道。

    现阶段,他们主要希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联系:一是加强与统战部、工商联和私营企业协会的联系,希望这些部门能够成为反映他们要求与愿望的“娘家”;二是能够经常参加由党政有关部门召集的座谈会,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呼声;三是希望通过一定的途径,将其要求与愿望纳入党和政府的决策过程,并能及时了解决策过程;四是希望与当地党政主要领导人建立起个人联系。私营企业主群体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阶层意识,这个阶层开始在经济领域之外的政治、社会领域表达自己的声音,尽管有些微弱,但底气很足

    所谓阶层意识,是指某个社会阶层的成员对本阶层的归属感、认同感,亦即全体成员对本阶层共同处境和共同利益的共同认识。因此,阶层意识一旦形成和建立,作为阶层成员之间就会产生一种“我们感”,而对于外部,对于其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则会从心理上、行为上产生一种区别感。

    作为一个新兴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开始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阶层意识。

阶层意识特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独有特征,决定着这个阶层独有的社会意识。这主要集中在两个相互联系而其本质又是相同的一个问题上。这就是我们刚刚经历过的历史。

    一是在大约50年前,我们过急过快地以行政手段完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改造”;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我们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特别是是没有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没有正确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指导下,将经济建设意识形态化。

    在1962年以后的10多年里,持续不断地大搞各种群众运动、政治斗争,斗争重点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各级主要领导干部),革命对象是“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一批普通公民),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概念又极其宽乏、模糊,诸如长途贬运、弃农经商、多搞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包产到户,等等,都是批判、打击的对象,甚至连人们追求生存、发展的权利也被扼杀。私营企业主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中,不能不存着过去历史的烙印。这种社会存在,决定了他们阶层意识的两大特征。

    一是私营企业主普遍关心自己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地位。实质上就是关心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企业的兴衰存亡,只是一个赚钱亏本的问题;而政治上一旦被打入‘另册’,则不但自己一辈子抬不起头,而且可能还要祸及子孙,株连亲友,几代人都不能翻身。”

    他们都成长于或经历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他们都看见或听说过新老资产阶级分子及其子女所曾遭受的不公正对待。他们当中就有一些人曾经被当作“新生资产阶级分子”的典型,被游街示众,被批斗,被关押、判刑。另一方面:20十多年来,围绕私营经济和私营企业主的基本特征,社会上各方面一直没有停止争论,而且总有一些人把他们简单地等同或类似于过去的民族资产阶级,把“雇工剥削”当成紧箍咒,一有风吹草动,总是先拿他们发难。

    二是普遍关心他们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他们合法的私有财产的安全。有位企业主曾经说道:“老实说,不少从业者仍心有余悸。要发展就得增加投资,扩大再生产。假如你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全投进去了,却没有法律保护,谁能踏下心来?”这位企业主的话无疑反映了这个新生阶层的共同心声。

    因为心有余悸,怕再来一次“改造”,有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以在境外开办分支机构等名义,将资金存入境外银行,或者购买公寓等等不动产;而他们本人和子女则用“投资移民”等形式拿上外国护照。现在,他们的政治地位显然明确了,但内心深处的困惑没有彻底清除,这就是剥削问题,“想把企业做大,也怕把企业做大,因为企业越大,剥削越多。”剥削问题,仍是悬在他们头上的一把利剑。

    私营企业主阶层意识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他们对本阶层成员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等级归属的共同认识。据全国第五次抽样调查的数据,被调查者多数认为,自己的经济收入、社会声望和政治地位,处于社会阶层结构的中上等水平,而是这三个方面的主观认知差异很小;他们自己认为居于第五等以上的(在调查中,将经济收入、社会声望和政治地位三个方面设置了从高至低的1-10个台阶,由私营企业主确认自己的地位)(见图4),在经济收入方面占74.4%,在社会声望方面占79.4%,在政治地位上略低一些,也占65.2%。

    从总体上看,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经济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其中,他们对自己的社会声望的估计最高,经济收入次之,政治地位居第三位。调查数据显示,他们对自己的三种地位认知是相当一致的。其中,社会声望和政治地位的相关度最大,反映出两者之间在现实生活中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声望越高,参与政治生活的可能性越大,反之,政治参与度越大,社会声望往往也越高。

阶层愿望
    根据全国第五次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私营企业主阶层在经济利益、社会声望和政治地位等方面的愿望、要求,具体如下。

    今后的打算是什么?

    有80.6%的被调查企业者回答:“在商言商,把企业办好。”这同前几次调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完全一致的。因为自己经营的企业是私营企业主安身立命的根本,人生舞台的基础。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是他们参与政治活动的砝码,是他们在人生舞台上的价值体现,在这个意义上,确实是只有“财大”才能“气粗”,所以他们把办好企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为了搞好企业决策、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他们真是朝思暮想,全心全意,绞尽脑汁。他们参与社会活动、政治生活、结交朋友,最终目的还是为办好自己的企业服务。

    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哪些?

    1、尽快落实中央政策精神,营造更加宽松的企业发展环境(占74.8%)。他们认为,目前在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着以下一些突出问题:首当其冲的是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需求,被调查企业扩大规模需要资金的中位数是100万元,普遍反映贷款难。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政府、银行、工商联等,虽然经过多方面努力,但还是成效甚微。

    2、社会治安问题是影响发展的最大问题。有些地区的社会治安问题非常突出,直接威胁到企业主及其家庭成员的生命安全。对于如何搞社会治安,他们认为应该加强立法(82.0%)、转变政府职能(15.4%)和依靠行业组织(2.6%)。(见图5)

    3、要求打破行业垄断、解决行业准入、行业竞争不规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调查,有26.1%的人认为应该加强立法,有45.4%的人认为应该转变政府职能,有28.4%的人认为应该依靠行业组织。(见图6)还有,对于假冒伪劣产品生产经营者的打击力度不够,有67.7%的人认为应该加强立法,因为我们的法律还不能有力地保护合法的生产经营者,有19.0%的人认为应转变政府职能,有13.2%的人认为应依靠行业组织。(见图7)

    4、在法律上明确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占45.6%)。这个问题集中反映在“三乱”上。调查显示,平均每户企业各种摊派为4.38万元,各种损赠为6.25万元,应酬交际10.04万元。即使排除出于自愿的损赠,一个企业用于这方面的支出已超过20万元(高出投资者分红14.67万元),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社会成本。如何解决“三乱”问题,有59.8%的人认为应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收费行为,有35.4%的人认为应该加强立法,有4.8%的人认为应该依靠行业组织。(见图8)

社会声望需求
    社会声望或社会地位,通俗讲就是受人尊敬的程度,是社会上多数人对某个人或某个阶层的价值评价。

    作为一个曾经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处于弱势的、身份模糊不清的利益群体,他们很在意公众对自己的评价,很在意自己在社会上的名声。就这个问题,在问及他们今后的具体打算时,有68.3%的人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良好的个人和企业形象,做一名社会贤达。”

    问卷为此设计的问题是:为了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你认为最主要应该做好哪些事情?

    第一位:“讲究诚信”。因为缺乏诚信已经是私营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特别是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情况极其普遍。调查数据显示,“其他企业拖欠了您企业多少货款、借款?”答案的平均数是164.13万元;“您企业拖欠了其他企业多少货款、借款?”平均数是46.29万元。

    那么,怎样提高信用水平、诚实经营呢?61.1%的人认为应该依靠行业组织,认为应该强加立法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分别占26.7%和12.2%。

    第二位:“依法纳税”。问卷数据显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销售额和纳税额呈迅速增长的态势。第五次调查与第四次调查比较,企业平均的销售额由400万元增加到580万元,增长了45%,而平均每家企业的纳税额却由14万元增加到22万元,增长了57%。这是由于近几年国家对私营企业的税收征管力度加大,同时私营企业主的纳税意识也在逐步增强。

    第三位:“努力发展生产”。第五次调查同第四次调查比较,平均每户实有资金由150万元增加到250万元,税后净利润由20万元增加到21万元。另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资料,2001年同1999年比较,全国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增长了77.0%,实现的工业产值增长了60.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了49.0%。

    第四位:“善待员工”。

    第五位:“解决就业”。

    问卷数据显示,平均每家企业雇佣员工60人,有90.6%的企业雇佣了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下岗职工占员工总数的20%。职工平均年收入10240.8元,平均年劳动保险费为217.75元,平均支出医疗费用68.90元。另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资料,全国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从1999年到2001年,由2022万人增加到2714万人,增长了34.2%。

    第六位:“多做公益事业”。

获得途径
    如何做一位社会贤达,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声望?

    问卷数据显示,有2755人提供过捐助,平均每人捐助金额25.2万元。在具体分析捐助公益事业的重要原因时,回答:“对社会多做贡献”(综合排序为第1位,42.2%),“答谢政府”(20.5%),“报答父老乡亲”(16.5%),“提高自己企业的名望”(10.6%),“与当地政府搞好关系”(7.4%),“实际为被指派”(2.2%),“其他原因”(0.6%)。(见图9)
可见,捐助公益事业是提高社会声望的重要内容。此外,有2549人以不同形式参与了“光彩事业”。

    如何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被调查者回答:“争取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5.5%),“与党政领导人经常联系”(22.4%),“在媒体上多宣传自己”(17.6%)。在意识形态方面,他们要求:“社会舆论对私营企业主更为理解”(21.2%),“在劳动价值等理论上有新的突破”(11.4%)。

    在我们的多年调查中,深深感到提高政治地位方面,他们还要求进一步拓宽政治联系渠道。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协调各种关系,要求与党和政府建立起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联系渠道。

    现阶段,他们主要希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联系:一是加强与统战部、工商联和私营企业协会的联系,希望这些部门能够成为反映他们要求与愿望的“娘家”;二是能够经常参加由党政有关部门召集的座谈会,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呼声;三是希望通过一定的途径,将其要求与愿望纳入党和政府的决策过程,并能及时了解决策过程;四是希望与当地党政主要领导人建立起个人联系。
顶!这部分人是社会上非常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