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宁:新阶层人士成为统战工作新着力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1 00:31:28
2008年03月23日10:34 法制日报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教研部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李小宁

  本报记者 朱雨晨

  “两会”刚刚结束,人们在盘点会议亮点时,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个名词“新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走上政治舞台始于1993年。来自民营企业界的刘永好等23名政协委员,出现在八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一度吸引了众多中外记者的视线。然而,新阶层真正进入公众视野,并引起广泛关注,却是在今年的“两会”上。

  非公经济人士走上政治舞台

  “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的富民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教研部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李小宁回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党提出了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1988年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第一次写进宪法;同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实施,使私营企业进入了合法的发展阶段。”

  就这样,个体、私营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在我国原有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之外形成了一个新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

  从政治上关注和关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从1991年开始的。这年7月,中共中央下发15号文件,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交由工商联负责。

  “成立于建国初期的工商联,原来的主要工作对象是私营工商业者。”李小宁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宣布资本家阶级已经不存在。工商联原有的工作对象日益减少。党中央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为工商联确定了新的工作对象”。

  从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被正式纳入党的政治工作范围;各级工商联逐步转变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对这个新群体进行团结、帮助、教育、引导,并着手在这个群体中培养一支积极分子队伍。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紧接着,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确立。也就在那一年年底,当第八届全国政协的换届工作开始启动时,各地私有经济的领军人物,被当地统战部门纳入考察人选。

  1993年,以刘永好为代表的23名全国政协委员出现在人民大会堂。标志着私营经济代表人物在时隔近40年后,重新登上中国参政议政的舞台。

  自由择业知识分子进入统战视线

  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包括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以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为代表的中介组织从业人员,以及自由撰稿人、自由经纪人等自由职业人员。

  李小宁指出,中共中央对于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关注始于2000年。在这一年的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将自由择业的党外知识分子纳入统战工作范围”。

  2002年,李小宁所在的教研室参加了中央统战部对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调研。李小宁等人完成的调查报告《关于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若干理论思考》,以律师为样本,对相关社会中介组织和其他专业人才问题进行了分析。

  报告结论认为,中国律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治资源。在新世纪,中国律师有责任也有能力在推进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对自由职业人员的调查启动较晚。”李小宁回忆,2004年,北京798艺术园区举办了第一次艺术节,一举成名,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成为北京市的一张新名片。2005年初,李小宁所在的教研室奉命对北京798艺术园区的自由艺术家群体进行了调研。

  2006年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后,中央统战部牵头建立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都是参加单位。这个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开展调查研究,为中央和有关部委决策提供参考。

  统战工作应各有侧重

  2006年,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提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要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新力量”。

  这次会议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明确概括为两部分,即“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李小宁认为对这两部分人,统战工作应该各有侧重。

  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在继续鼓励和支持他们发展的同时,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引导他们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化解他们同工农基本群众的矛盾和冲突,努力使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更加和谐。

  对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特别是其中以律师为代表的专业人士,要努力在现有的政治框架内为他们提供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和途径,不断扩大他们有序的政治参与,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中的作用。2008年03月23日10:34 法制日报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教研部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李小宁

  本报记者 朱雨晨

  “两会”刚刚结束,人们在盘点会议亮点时,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个名词“新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走上政治舞台始于1993年。来自民营企业界的刘永好等23名政协委员,出现在八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一度吸引了众多中外记者的视线。然而,新阶层真正进入公众视野,并引起广泛关注,却是在今年的“两会”上。

  非公经济人士走上政治舞台

  “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的富民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教研部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李小宁回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党提出了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1988年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第一次写进宪法;同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实施,使私营企业进入了合法的发展阶段。”

  就这样,个体、私营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在我国原有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之外形成了一个新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

  从政治上关注和关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从1991年开始的。这年7月,中共中央下发15号文件,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交由工商联负责。

  “成立于建国初期的工商联,原来的主要工作对象是私营工商业者。”李小宁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宣布资本家阶级已经不存在。工商联原有的工作对象日益减少。党中央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为工商联确定了新的工作对象”。

  从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被正式纳入党的政治工作范围;各级工商联逐步转变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对这个新群体进行团结、帮助、教育、引导,并着手在这个群体中培养一支积极分子队伍。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紧接着,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确立。也就在那一年年底,当第八届全国政协的换届工作开始启动时,各地私有经济的领军人物,被当地统战部门纳入考察人选。

  1993年,以刘永好为代表的23名全国政协委员出现在人民大会堂。标志着私营经济代表人物在时隔近40年后,重新登上中国参政议政的舞台。

  自由择业知识分子进入统战视线

  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包括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以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为代表的中介组织从业人员,以及自由撰稿人、自由经纪人等自由职业人员。

  李小宁指出,中共中央对于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关注始于2000年。在这一年的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将自由择业的党外知识分子纳入统战工作范围”。

  2002年,李小宁所在的教研室参加了中央统战部对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调研。李小宁等人完成的调查报告《关于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若干理论思考》,以律师为样本,对相关社会中介组织和其他专业人才问题进行了分析。

  报告结论认为,中国律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治资源。在新世纪,中国律师有责任也有能力在推进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对自由职业人员的调查启动较晚。”李小宁回忆,2004年,北京798艺术园区举办了第一次艺术节,一举成名,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成为北京市的一张新名片。2005年初,李小宁所在的教研室奉命对北京798艺术园区的自由艺术家群体进行了调研。

  2006年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后,中央统战部牵头建立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都是参加单位。这个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开展调查研究,为中央和有关部委决策提供参考。

  统战工作应各有侧重

  2006年,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提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要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新力量”。

  这次会议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明确概括为两部分,即“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李小宁认为对这两部分人,统战工作应该各有侧重。

  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在继续鼓励和支持他们发展的同时,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引导他们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化解他们同工农基本群众的矛盾和冲突,努力使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更加和谐。

  对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特别是其中以律师为代表的专业人士,要努力在现有的政治框架内为他们提供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和途径,不断扩大他们有序的政治参与,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