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空空导弹总汇(文字版)配图及补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12:27
霹雳-1(PL-1)  霹雳-1(PL-1)  

基本情况
  该弹是中国在引进苏联的К-5М空空导弹基础上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第一个空空导弹,由航空工业部所属的、作为总装厂的湖南株洲航空发动机厂,以及兵器和电子工业部所属的几家配套工厂共同仿制。1958年10月开始筹建仿制生产线并测绘К-5М导弹,设计代号为7089。1959年10月投入试制生产。1960年3月首枚导弹组装成功,同年6月制造出12枚导弹,全部通过地面试验。随后将其中10枚导弹运往国家空空导弹试验靶场。
  1960年7月进行了首枚导弹空中无靶试射,导弹工作完全正常,随后进行了4次对Ла-17靶机的空中试射。由于试验载机上的火控雷达在发射导弹之前未能校准,导至发射的4枚导弹均末命中靶机。1962年10月恢复导弹试制生产。1963年3月总装出24枚导弹,同年11月再次在国家靶场进行定型试验,共发射20枚导弹,其中两次对Ла-17靶机空中试射,均击毁该靶机。1964年5月通过了国家定型委员会的审查,批准生产定型并投入批生产,正式命名为“霹雳”1号空空导弹,编号为PL-1。批生产型导弹随后进入中国空军服役,装备歼6(J-6)战斗机。该弹1974年停产,现已退出现役。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由无线电近炸引信和战斗部舱、无线电驾束式制导控制舱、单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舱、内装横滚稳定装置的稳定舱和无线电天线接收机舱共5个舱段组成。2个尾部的无线电定向天线,接收来自机载雷达的照射波束信号,经过弹上计算装置将其转变为与导弹偏离等强信号线的偏移量和偏移速度成比例的制导信号,输给舵机装置,控制鸭式舵面相应运动,从而使导弹沿着机载雷达照射目标的波束方向飞向目标。由于受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机载雷达和导弹本身的性能很差,“三点法”驾束制导方式落后,载机只能从尾后攻击机动性差的敌方轰炸机,不能满足现代空战的需要。


最大射程 4~6km
最小射程 1500m
最大速度 M2
使用高度 2500~16500m
最大过载
制导系统 雷达驾束式
引  信 无线电近炸引信
战 斗 部 爆炸破片,重13kg
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82kg
弹  长 2.5m
弹  径 200mm
翼  展 654mm
霹雳-2 空对空导弹

由俄罗斯 K-13 (AA-2)导弹研发而来,而俄罗斯 K-13 (AA-2)又是仿制于 AIM-9B。1958年,我国从原苏联引进了用雷达波束制导、主要用于攻击中型轰炸机的K-5型空空导弹。1960年3月,我国模仿K-5,研制出第一枚“霹雳”空空导弹。1958年9月,原苏联专家在美制“响尾蛇”空空导弹残骸的基础上研制出K-13型导弹,我国于1964年仿制,并在1967年7月成功试验了“霹雳”2号空空导弹,采用红外被动寻的制导,载机发射导弹后即可退出攻击,不再跟踪目标等。
现已停产。
基本情况
  该弹是中国在引进苏联的К-13空空导弹基础上研制并改进发展的第二个空空导弹,也是中国空军和海军在70~80年代大量装备使用的空空导弹,载机为歼6(J-6)、歼7(J-7)战斗机。1962年首先由兵器工业部所属的、作为总装厂的西安东方机械厂,以及20多家主要配套工厂,共同筹建仿制生产线。1964年11月开始导弹各部件试验样机的试制。1965年9月开始各部件单元飞行试验。1967年3月开始在国家靶场进行定型试验,总共发射19枚导弹,试验取得成功。1967年11月通过了国家定型委员会的审查,批准生产定型并投入批生产,正式命名为“霹雳”2号空空导弹,编号为PL-2。
  为满足中国空/海军装备需要,1964年10月由航空工业部所属的株洲航空发动机厂作为总装厂,同原各主要配套工厂协作,开始仿制К-13空空导弹。1966年11月试制出首批18枚导弹。1967年5月在国家靶场进行定型试验,总共发射22枚导弹,试验取得成功。1970年8月获准定型并投入批生产。

结构和性能特点
  PL-2原型空空导弹的结构与性能特点,与美国的“响尾蛇”AIM-9B空空导弹相似。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和模块化舱段结构,由导引头舱、舵机舱、战斗部舱、光学引信舱和发动机舱共5部分组成。两对三角形舵面位于舵机舱所在的圆柱形弹体外侧,两对后掠梯形弹翼位于发动机舱所在的圆柱形弹体尾部,两者呈X-X形配置。
  导引头采用硫化铅(PbS)红外探测器,视场角4°,框架角25°,跟踪角速度11°/s,太阳盲区20°,调制盘转速70Hz,调制方式为调幅,制导飞行时间20s。固体火箭发动机由铝合金制成,总重36kg,推力2668dN,总冲3685dNs,装药21kg。破片杀伤式战斗部重11.4kg,生成的破片数约7000块,破片飞散角10°~16°,有效杀伤半径10~11m。
  由于受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导弹本身的机动性、抗太阳以及其他自然和人工干扰能力很差,载机只能从尾后攻击敌方战斗机,不能满足现代空战的需要

技术参数:
制导:红外线制导
尺寸:长:2.83 米;直径127 毫米;翼展 0.53 米
动力:单级固体燃料助推火箭
重量:全重: 85 公斤; 战斗部: 9 公斤
速度: 2.5马赫
射程:3 公里
霹雳-2乙(PL-2B)

霹雳-2乙是霹雳-2的改进型,主要改进是: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增大导引头的探测距离;加强对太阳和天空背景的抗干扰能力;减低引信早炸的可能性;提高导弹的平均速度;增大低空使用时的发射距离。1978年开始研制,1981年11月设计定型。
最大射程:8-10公里
攻击角度:90
战斗部重:11.3千克
霹雳-3(PL-3)
基本情况
  该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个空空导弹,其设计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射程、提高精度和杀伤威力,满足新一代战斗机歼8(J-8)的作战使用要求。以航空工业部所属第六一二所(现为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和株洲航空发动机厂为主,于1962年6月开始研制,1968年6月开始首批20枚样弹地面和飞行试验。1969年12月完成第二批30枚样弹的地面试验。1970年开始在国家靶场进行定型试验,直到1974年11月才基本完成试验项目。
  此后为进一步考核导弹性能,还进行了多次地面和空中试验,到1980年4月正式定型。1981年生产出50枚导弹,1982年发射8枚导弹用于定型补充试验。1983年在航空工业型号调整中停止研制生产。

结构和性能特点
  霹雳-3的外型和气动布局与霹雳-2大体相同,只是几何尺寸和重量略有增加。该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和模块化舱段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加大弹翼面积和平衡攻角,以提高机动性和高空性能;增加发动机装药量,以增大射程;采用光学浸没红外探测器,以增大导引头作用距离,提高截获目标距离,扩大攻击范围;采用新型战斗部,以提高杀伤威力;增加引信延时自动可控系统,以改善引爆系统的协调性;改进陀螺舵结构形式,改善弹体横滚、俯仰、偏航三个通道的控制性能。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最大射程 11.5km
最小射程 1300m
最大速度 M2
使用高度 23000m
最大过载
制导系统 被动红外
引  信 红外近炸引信
战 斗 部 爆炸破片
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93kg
弹  长 2.123m
弹  径 135mm
翼  展 654mm
霹雳-4无图


霹雳-5空对空导弹
霹雳”5甲(PL-5A)

“霹雳”5乙(PL-5B)

基本情况
  该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三个空空导弹,分为半主动雷达型和被动红外型,名称和代号分别为“霹雳”5甲(PL-5A)和“霹雳”5乙(PL-5B),主要研制单位为航空工业部所属第六一二所(现为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半主动雷达型于1966年4月开始研制首批样弹,1971年7月开始首次载飞试验,1972年9月进行空中模拟弹发射试验,1981年4月研制第二批样弹研制,同年8月开始进行空中靶试,直到1982年3月结束发射试验,1983年在航空工业型号调整中停止研制生产。被动红外型于1966年4月开始研制首批样弹,1967年初开始首批地面和空中载飞试验,随后经过多批样弹研制和各种地面和空中发射试验,因受国内形势影响直到1986年9月才通过国家定型委员会审查,获准设计定型并投入批生产,进入中国空/海军服役。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由制导控制组件、战斗部、红外近炸引信或无线电近炸引信、固体火箭发动机、鸭式舵面和三角形弹翼组成。红外导引头采用压缩空气致冷,灵敏度高,具有抗背景辐射干扰的能力。战斗部采用高爆炸药,有杀伤破片型和连续杆型,前者配用红外近炸引信,后者配用无线电近炸引信。这两种类型的战斗部及其近炸引信,可以互换使用。战斗部有效杀伤半径10m。红外近炸引信的抗干扰能力强,起爆可靠性高。该弹的最大脱靶量9m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最大射程 10km(PL-5A)
     16km(PL-5B)
最小射程 1300m
最大速度 M2.2
使用高度 1000~18000m(PL-5A)
     500~21500m(PL-5B)
最大过载 30G
制导系统 半主动雷达(PL-5A)
     被动红外(PL-5B)
引  信 无线电引信或红外光学引信
战 斗 部 高爆炸药,重30kg
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150kg(PL-4A)
     148kg(PL-4B)
弹  长 3.235m(PL-4A)
     3.128m(PL-4B)
弹  径 190mm
翼  展 657m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30 19:59:16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30 20:02:34编辑过]
霹雳-8(PL-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30 20:09:14编辑过]

霹雳-8是仿制以色列的“大蟒-3”型空对空导弹生产的一种红外寻的制导的导弹。该弹具有全向攻击能力。
弹长:3米
弹径:160毫米
弹重:120千克
战斗部重:11千克
射程:0.5-5公里
最大速度:3马赫
机动过载:30G
离轴发射角度:30
导引头:氮致冷锑化铟
引信:主动微波近炸或红外近炸
强啊,顶了先。鼓励鼓励。
雷达的呢?  继续继续。
说实话,我一直看不惯霹雳-8,特别是他的尾翼,看起来很丑
同感,不喜欢PL8
霹雳-9空对空导弹

基本情况

  该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新一代空空导弹,是具有大过载机动能力的格斗型空空导弹,以满足新一代战斗机的作战使用要求。由航空工业部所属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和西安东方机械厂,于1986年开始研制,1989年投入批生产,1991年首次在巴黎国际航展上亮相。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的气动外形布局与“霹雳”5乙(PL-5B)相似,即小双三角形鸭式舵面位于导弹前部,大梯形固定式弹翼位于导弹尾部,4片弹翼后缘外侧各带一个横滚稳定用的陀螺舵。该弹的结构布局与“霹雳”8(PL-8)相似,即将导弹分为前、后2个舱段,以利于维护使用,而不是按导弹各部件分为多个舱段。该弹的性能水平优于“霹雳”8,具有更好的自动搜索截获目标能力、更大的机动过载和离轴发射能力、以及高的毁伤目标能力.其作战高度为21千米,最小射程500米,最大射程15千米。

 
技术参数: 

最大射程 16km
最小射程 500m
最大速度 M3.5
使用高度 20000m
最大过载 40g
制导系统 被动红外
引  信 雷达引信
战 斗 部 爆炸破片,重12kg
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123kg
弹  长 2.99m
弹  径 160mm
翼  展 810mm(含陀螺舱)
霹雳10(PL-10)空空导弹

霹雳10型空空导弹是猎鹰60型地空导弹的改进型,它与意大利的蝮蛇(ASPIDE)颇为相似,性能比较先进,猎鹰60的舰空改进型为红旗-61(HQ61)舰空导弹(江卫级护卫舰)。
研制国家: 中国
使用国家: 中国
长:3.69米        
体直径: 20.3厘米
翼展:约80厘米        
发射重量: 220千克.
弹头: 33千克高爆碎裂效果   
制导: 半主动雷达自引导     
推进: 单级固体发动机
最大射程: 60公里       
最大速度:4马赫
以下是引用lmx-750122在2003-12-1 0:07:00的发言:
霹雳10(PL-10)空空导弹


这就是PL-4雷达型~~~~
好图呀,顶!!!!!!!!!
好图!顶一个先。还没完吧?期待11,12!
TH-90呢,咋把它漏了
4和6呢?好象很少看得到的!
以下是引用lmx-750122在2003-11-30 20:07:00的发言:

霹雳-8是仿制以色列的“大蟒-3”型空对空导弹生产的一种红外寻的制导的导弹。该弹具有全向攻击能力。
弹长:3米
弹径:160毫米
弹重:120千克
战斗部重:11千克
射程:0.5-5公里
最大速度:3马赫
机动过载:30G
离轴发射角度:30
导引头:氮致冷锑

化铟
引信:主动微波近炸或红外近炸

应该是:射程:0.5-15公里吧
[em00]
强帖!
猛帖

长见识!

不顶不象话!
好图要顶!
强~~顶~~~
pl-8性能很好,外型也看的过去
好!
呆了呆了
霹雳10型空空导弹是猎鹰60型地空导弹的改进型,它与意大利的蝮蛇(ASPIDE)颇为相似,性能比较先进,猎鹰60的舰空改进型为红旗-61(HQ61)舰空导弹(江卫级护卫舰)。
-------需要严重指出的是,这段话是有问题的!帖主混淆了LY60和HQ61的关系。HQ61是60年代我国研制的一种防空导弹,模本是AIM7,但是采用了很奇怪的+X型弹翼,而且不可折叠,导致发射筒巨大!其陆用型,采用两联装方式,装在重型卡车上,与最早的舰空型号一样,采用导轨发射,HQ61是我军最早上舰的防空导弹,于80年代装在531,532两艘护卫舰上。后来改为筒装发射,装在053G上。这个家伙的出现比LY60早的多。LY60则是在引进阿斯派德后衍生的产物,与HQ61没什么关系,即使有,也是HQ61的后代,而不存在LY60改出HQ61的问题。LY60舰空型号已经出口,装备巴基斯坦海军。
hao tu!
哈哈哈!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