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主要战斗机研制、采办和改进项目的现状与前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18:47
美国和欧洲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战斗机研制生产者,其新型战斗机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目前,美国正在研制F-35"联合攻击战斗机"(JSF)、大批生产和渐进改进F-22"猛禽"(Raptor)和F/A-18E/F"超级大黄蜂"(Super Hornet),而欧洲主要国家正在大批生产和渐进改进其三种新型战斗机--EF2000"台风"(Typhoon)、"阵风"(Rafale)和JAS-39"鹰狮"(Gripen)。本文将主要介绍这些战斗机项目的现状及其在2005年的重大进展或变动,并对其前景进行简要分析。
   1. 美国
   1.1 F-35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领导的F-35项目目前处于系统研制与演示验证(SDD)阶段。该阶段始于2001年10月26日,预定持续126个月,将制造23架研制型飞机(13架常规起降型F-35A和10架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F-35B),其中15架用于试飞,7架用于地面试验,1架用于测试雷达散射特征。洛·马预定在2008~2027年间为美国和英国生产2593架F-35,其中美空军1763架,美海军430架,美海军陆战队250架,英国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150架;另外再生产2000架销往其他国家。按2002财年的美元值估计,F-35各型的出厂单价分别约为4500万美元(F-35A)、5800万美元(F-35B)和6200万美元(舰载型F-35C)。
   2005年,F-35项目经历了许多争议和一些调整,其中两个较大的事件是:美空军在其2006财年预算申请中提出将其预定购买数量从1763架减为1200架,其中包括200~300架按空军标准制造的F-35B而不是只有F-35A,但这一想法被美国国防部否决了。另外在5月31日,美国国防部批准了该项目的新调整,12月该调整被列入2006财年防务预算申请提交美国国会并最终获得通过。按调整后的计划,首架生产型F-35B将于2012年交付美海军陆战队(原计划是2010年);首架生产型F-35A和F-35C则将在2013年分别交付美空军和美海军(原计划分别是2011年和2012年)。这一调整使美国F-35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的时间比原计划推迟了两年。11月,英国也将其F-35形成完成作战能力的时间由原定的2017年推迟到了2021年。
   2005年,F-35项目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在国际合作方面,5月和9月,美国与该项目的其他八个参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丹麦、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土耳其)分别进行了开展下一阶段合作的前两轮正式谈判,目标是确定各国的购机数量及维护地点所在。在飞机制造和机载系统方面,6月9日,首架研制型飞机AA-1(F-35A)完成了前机身、中机身、后机身和机翼四大部件的对接。到11月底,首选发动机F135和备选发动机F136已分别积累了4000小时和1000小时的地面试验时间,12月初普·惠又完成了配装AA-1的首台试飞用F135。为该机研制的综合电子战系统、APG-81有源相控阵雷达和AAQ-37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 DAS)在这一年先后开始了他机领先试飞,首批光电瞄准系统(EOTS)也制造完毕。
  至今,F-35项目仍存在"拖、降、涨"问题,即进度拖后、未达设计指标和研制费用超支。其中,"降"主要是超重。美国国防部在2003年首次承认该机存在超重问题,尤其是F-35B,至少超重1360千克。为此,美国国防部专门拨款50亿美元用于减重,此工作也成为F-35设计小组整个2004年的工作重点。2005年4月,F-35项目官员表示F-35B通过修改设计(例如缩小内部武器舱等)已实现减重1225千克。该机剩余的超重可能可以通过发动机推力的增大弥补,这是因为普·惠公司也参与了减重大战,并通过修改设计使F-35B推进系统的推力增大了272拾牛。但是,目前该机至少还有一些机载设备超重,例如APG-81雷达虽已减重到122.4千克,但其指标要求是111千克。
   "降"的另外一个问题是F-35C的设计修改,导致其与A、B型的通用性有所降低。F-35项目办公室在2005年7月初表示,为降低着舰速度,C型将通过延伸机翼前、后缘,将机翼面积增大6%(达到62平方米),并加大机翼内部的燃油容量以满足航程指标。为配合这些调整,飞机的起落架机轮也将稍有加大。
   "涨"使得F-35项目一直遭到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GAO)的抨击。GAO在2005年4月初发布报告说,该项目的研制成本估计已上涨80%。F-35项目官员在2004年曾估计,因超重等问题的影响,该机在SDD阶段的研制费用将从330亿美元上涨到405亿美元,2005年4月初美国国防部发布的选择性采办报告则显示实际将达到414~415亿美元。作为有史以来最大的防务项目,F-35项目的总成本估计已从最早的2017.294亿美元增加到现在的2764.589亿美元(数据取自美国国防部2006年4月7日发布的《选择性采办报告》)。
   2006年2月17日,AA-1机总装完毕,19日出厂,目前正在进行各种首飞前试验,预定在8月首飞。按计划,美国国防采办委员会将在2006年年中评审该项目,若通过则F-35A/B将被批准投入小批生产。F-35B和F-35C预定分别在2007年和2009年首飞。
  目前,F-35在美国防务项目中的地位稳定,在经历了1997年和2003年两次削减之后,其预定装备数量再次大幅削减的可能性不大。前述美空军将采购数量削减563架的提议主要是为了省出钱来购买更多的F-22--尽管它给出的理由是所打算采购的F-35B比F-35A贵,但按目前B、A型的价格差计算,即使美空军购买400架B型,与购买400架A型相比需要多支付的费用也比少买563架A型可节约的资金要少200亿美元以上。由于美国国防部在F-22的生产数量问题上没有做出让步,故美空军很难再通过压缩F-35装备数量来实现购买更多F-22的企图。不过,若美空军急于开展新型加油机采办等优先项目而又缺少资金,则可能会再次尝试削减F-35的生产数量。
   2006年,F-35项目还需要解决有关的国际合作问题。美国要求其他八个参与国都应在这一年与它签署下一阶段合作协议,但目前英国(除美国外该项目出资最多的参与国,也是惟一的一个一级伙伴)在技术转移和是否继续研制F136发动机这两个问题上与美国存在重大分歧,澳大利亚和意大利也对技术转移问题的处理拖沓不满,还有些国家则要求获得更多的工作份额,故该项目今后的国际合作可能还存在一些变数。
  洛·马希望F-35在出口方面能达到甚至超越F-16所取得的成绩。由于F-35B替换的对象之一是AV-8B和"海鹞"垂直起落战斗机,而后者目前是英国"无敌"级、印度"维拉特"号、意大利"加里波第"号和"加富尔"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和泰国"大公主"号航母所搭载的舰载战斗机,故F-35B很可能会成为这些航母、以及这些国家新型航母或两栖攻击舰所搭载的新一代舰载战斗机,从而占领这个F-16无法涉足的海外市场段。例如,英国皇家海军目前就已将F-35B作为其2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未来航母(CVF)首选的舰载战斗机,意大利海军也打算购买该机替换AV-8B。美国和欧洲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战斗机研制生产者,其新型战斗机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目前,美国正在研制F-35"联合攻击战斗机"(JSF)、大批生产和渐进改进F-22"猛禽"(Raptor)和F/A-18E/F"超级大黄蜂"(Super Hornet),而欧洲主要国家正在大批生产和渐进改进其三种新型战斗机--EF2000"台风"(Typhoon)、"阵风"(Rafale)和JAS-39"鹰狮"(Gripen)。本文将主要介绍这些战斗机项目的现状及其在2005年的重大进展或变动,并对其前景进行简要分析。
   1. 美国
   1.1 F-35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领导的F-35项目目前处于系统研制与演示验证(SDD)阶段。该阶段始于2001年10月26日,预定持续126个月,将制造23架研制型飞机(13架常规起降型F-35A和10架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F-35B),其中15架用于试飞,7架用于地面试验,1架用于测试雷达散射特征。洛·马预定在2008~2027年间为美国和英国生产2593架F-35,其中美空军1763架,美海军430架,美海军陆战队250架,英国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150架;另外再生产2000架销往其他国家。按2002财年的美元值估计,F-35各型的出厂单价分别约为4500万美元(F-35A)、5800万美元(F-35B)和6200万美元(舰载型F-35C)。
   2005年,F-35项目经历了许多争议和一些调整,其中两个较大的事件是:美空军在其2006财年预算申请中提出将其预定购买数量从1763架减为1200架,其中包括200~300架按空军标准制造的F-35B而不是只有F-35A,但这一想法被美国国防部否决了。另外在5月31日,美国国防部批准了该项目的新调整,12月该调整被列入2006财年防务预算申请提交美国国会并最终获得通过。按调整后的计划,首架生产型F-35B将于2012年交付美海军陆战队(原计划是2010年);首架生产型F-35A和F-35C则将在2013年分别交付美空军和美海军(原计划分别是2011年和2012年)。这一调整使美国F-35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的时间比原计划推迟了两年。11月,英国也将其F-35形成完成作战能力的时间由原定的2017年推迟到了2021年。
   2005年,F-35项目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在国际合作方面,5月和9月,美国与该项目的其他八个参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丹麦、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土耳其)分别进行了开展下一阶段合作的前两轮正式谈判,目标是确定各国的购机数量及维护地点所在。在飞机制造和机载系统方面,6月9日,首架研制型飞机AA-1(F-35A)完成了前机身、中机身、后机身和机翼四大部件的对接。到11月底,首选发动机F135和备选发动机F136已分别积累了4000小时和1000小时的地面试验时间,12月初普·惠又完成了配装AA-1的首台试飞用F135。为该机研制的综合电子战系统、APG-81有源相控阵雷达和AAQ-37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 DAS)在这一年先后开始了他机领先试飞,首批光电瞄准系统(EOTS)也制造完毕。
  至今,F-35项目仍存在"拖、降、涨"问题,即进度拖后、未达设计指标和研制费用超支。其中,"降"主要是超重。美国国防部在2003年首次承认该机存在超重问题,尤其是F-35B,至少超重1360千克。为此,美国国防部专门拨款50亿美元用于减重,此工作也成为F-35设计小组整个2004年的工作重点。2005年4月,F-35项目官员表示F-35B通过修改设计(例如缩小内部武器舱等)已实现减重1225千克。该机剩余的超重可能可以通过发动机推力的增大弥补,这是因为普·惠公司也参与了减重大战,并通过修改设计使F-35B推进系统的推力增大了272拾牛。但是,目前该机至少还有一些机载设备超重,例如APG-81雷达虽已减重到122.4千克,但其指标要求是111千克。
   "降"的另外一个问题是F-35C的设计修改,导致其与A、B型的通用性有所降低。F-35项目办公室在2005年7月初表示,为降低着舰速度,C型将通过延伸机翼前、后缘,将机翼面积增大6%(达到62平方米),并加大机翼内部的燃油容量以满足航程指标。为配合这些调整,飞机的起落架机轮也将稍有加大。
   "涨"使得F-35项目一直遭到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GAO)的抨击。GAO在2005年4月初发布报告说,该项目的研制成本估计已上涨80%。F-35项目官员在2004年曾估计,因超重等问题的影响,该机在SDD阶段的研制费用将从330亿美元上涨到405亿美元,2005年4月初美国国防部发布的选择性采办报告则显示实际将达到414~415亿美元。作为有史以来最大的防务项目,F-35项目的总成本估计已从最早的2017.294亿美元增加到现在的2764.589亿美元(数据取自美国国防部2006年4月7日发布的《选择性采办报告》)。
   2006年2月17日,AA-1机总装完毕,19日出厂,目前正在进行各种首飞前试验,预定在8月首飞。按计划,美国国防采办委员会将在2006年年中评审该项目,若通过则F-35A/B将被批准投入小批生产。F-35B和F-35C预定分别在2007年和2009年首飞。
  目前,F-35在美国防务项目中的地位稳定,在经历了1997年和2003年两次削减之后,其预定装备数量再次大幅削减的可能性不大。前述美空军将采购数量削减563架的提议主要是为了省出钱来购买更多的F-22--尽管它给出的理由是所打算采购的F-35B比F-35A贵,但按目前B、A型的价格差计算,即使美空军购买400架B型,与购买400架A型相比需要多支付的费用也比少买563架A型可节约的资金要少200亿美元以上。由于美国国防部在F-22的生产数量问题上没有做出让步,故美空军很难再通过压缩F-35装备数量来实现购买更多F-22的企图。不过,若美空军急于开展新型加油机采办等优先项目而又缺少资金,则可能会再次尝试削减F-35的生产数量。
   2006年,F-35项目还需要解决有关的国际合作问题。美国要求其他八个参与国都应在这一年与它签署下一阶段合作协议,但目前英国(除美国外该项目出资最多的参与国,也是惟一的一个一级伙伴)在技术转移和是否继续研制F136发动机这两个问题上与美国存在重大分歧,澳大利亚和意大利也对技术转移问题的处理拖沓不满,还有些国家则要求获得更多的工作份额,故该项目今后的国际合作可能还存在一些变数。
  洛·马希望F-35在出口方面能达到甚至超越F-16所取得的成绩。由于F-35B替换的对象之一是AV-8B和"海鹞"垂直起落战斗机,而后者目前是英国"无敌"级、印度"维拉特"号、意大利"加里波第"号和"加富尔"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和泰国"大公主"号航母所搭载的舰载战斗机,故F-35B很可能会成为这些航母、以及这些国家新型航母或两栖攻击舰所搭载的新一代舰载战斗机,从而占领这个F-16无法涉足的海外市场段。例如,英国皇家海军目前就已将F-35B作为其2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未来航母(CVF)首选的舰载战斗机,意大利海军也打算购买该机替换AV-8B。
1.2 F-22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F-22战斗机目前正进行大批生产和作战能力的后续开发。该机在2001年8月15日经美国国防采办委员会(DAB)批准投入小批生产,至今美空军已授予洛·马5批生产合同(Lot 1~Lot 5),共订购了90架生产型飞机(各批订购数分别为10/13/21/22/24架)。加上工程制造与发展阶段(EMD)的9架试飞机(4001~4009)、1998年7月10日订购的2架生产型代表试验机(PRTV)加6架初始生产型飞机(4010~4017),迄今该机总订货数已达107架,截至2006年3月4日,洛·马已总装完其中的71架,其中63架已交付。此外,2006财年防务预算法案全额满足了美空军以32亿美元订购24架第6批F-22的拨款申请。按生产合同金额/架数计算,该机目前的单价为1.2~1.3亿美元。
   2005年,洛·马向美国空军交付了23架F-22,而2004年交付数为15架(Lot 1的最后6架和Lot 2的最初9架)。这一年在F-22项目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主要的重大事件包括:
  (1)通过初始作战试验与评估(IOT&E):2月,美空军作战试验与评估中心(AFOTEC)对F-22在IOT&E中的表现做出结论性鉴定:作战能力非凡,主要作战性能都已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但维修性和可靠性的某些方面仍需改进。3月11日,美空军向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美国国会提交了对该机的综合评价报告。11月18日,美空军高官透露说,该机的超声速巡航能力和作战半径都已超过设计要求。
  (2)投入大批生产:4月15日,美国国防部根据国防采办委员会3月进行项目评审的结果,批准F-22投入大批生产,11月9日洛·马获得首份大批生产合同(即前述Lot 5合同),总额29.9亿美元,将在2007年11月完成。
  (3)完成航空电子系统的EMD试验:9月初左右,F-22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的航空电子系统EMD试验基本完成。至此该系统总试飞时间已超过2592小时,遗留下的主要问题是需继续拓展试飞包线以满足作战使用要求。
  (4)确定了后续采办计划:11月21日,美国国防部和美空军就将F-22的采办时间延长到2010财年达成共识。在2004年12月23日的第753号《项目预算决定》(PBD)文件中,美国国防部将该机的采购总数从279架砍到183架,并在2008财年结束采办,但美空军一直宣称需要381架F-22,同时也不希望在确定F-35项目能否成功之前,失去惟一的五代机生产线。延长该机生产时间的共识在2005年12月28日发布的第720号PBD和2006年2月6日发布的四年度防务评审(QDR)报告中得到了确认,但美国国防部在生产数量问题上没有让步--第720号PBD确定,美空军可在2006财年采办24架第6批F-22,然后以一份多年生产合同,在2008~2010财年每年采办20架,2012财年该机将结束生产。
  (5)形成初始作战能力(IOC):12月15日,美空军宣布该机形成IOC,并将其编号由F/A-22改为F-22A。美空军首支F-22作战中队是驻弗吉尼亚州兰利基地的第1战斗机联队第27中队,形成IOC意味着它随时可派出12架F-22、在其他支援飞机的辅助下执行作战任务。在宣布形成IOC之前,该机从8月29日开始进行了后续作战试验与评估(FOT&E),目的是完成新的和延期的各项效能与作战适用性测试,同时还验证了空-地作战能力。这是该机形成IOC前的最后工作。
   2005年,F-22在机载系统和任务能力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展。5月初,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交付了首台提高对地探测能力(可跟踪地面低速移动目标)和通过改善制造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的APG-77(V)1雷达。7月底,美空军试飞中队的F-22首次成功地在超声速情况下试投了JDAM GBU-32制导炸弹试验弹。该机在2004年已具备了亚声速投射JDAM的能力。在FOT&E中,该机也多次试投了JDAM GBU-32,试验环境既有亚声速也有超声速,还有GPS干扰环境。
   2005年,美空军完成了对该机坠毁事故的调查。2004年12月20日,一架初始生产型F-22(4014)刚起飞即出现异常,飞行员弹射成功并仅受轻伤,但飞机完全毁损,损失超过1.33亿美元。美空军在2005年6月8日公布了事故调查结果,确认是因机上三速度传感器组件的供电意外短时中断,无法向飞控系统提供飞机俯仰、偏航和横滚角加速度测量值,导致后者失效引起。这种事故因素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发生概率极小。此外在2004年9月28日,一架EMD型F-22(4003)在对一架带有副油箱的F-16进行航炮瞄准跟踪机动时,飞控系统出现异常,使位于F-16尾流中的F-22出现俯仰振荡,瞬时过载达到10~11g,超出了飞机的使用极限。尽管飞控系统最后稳定了飞机,飞行员驾机安全着陆,但机上一些零部件不得不因此更换,造成了约360万美元的损失。经调查,这次事故的原因是F-22电传操纵系统俯仰回路中的增益设置过高。2005年4月,洛·马表示新生产的F-22将采用改进后的飞控软件,而已有的F-22也将换用该软件。
   2005年,美国国内关于F-22的生产数量问题争论不休。美空军为了争取采购更多的F-22,一边制造舆论公开或夸大对手的威胁,并以横比方式极力吹捧F-22的性能;一边谋划从F-35等项目中砍出钱来购买更多的F-22。现在,美国国防部已对该机的未来采办定下了基调,在生产结束时间上满足了美空军与F-35的生产相衔接的要求,但在生产数量上没有让步。美空军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很难再有机会争取采购更多的F-22。
   2006年1月13日,美空军在兰利空军基地举行了F-22达到战备状态的庆祝仪式。该项目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一是随着飞机的稳定交付,换装、部署和保障更多的作战中队,例如第1联队第94中队已从2006年年初开始换装该机;二是对飞机进行渐进改进。目前正在交付的飞机是第20批次标准,第30批次标准的飞机预定在2009年秋季投产,将提高压制/摧毁敌防空作战能力、采用宽带数据链并可使用SDB GBU-39小口径制导炸弹。洛·马还正以该机的轰炸机改型方案构想,响应美空军发布的下一代远程攻击系统方案信息征询书。
1.3 F/A-18E/F
  波音公司研制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目前正进行大批生产和螺旋升级改进。该机于1997年3月26日投入小批生产,分3批生产了62架飞机。在大批生产阶段,按2000年6月授予的、总额89亿美元的首份多年采购合同,美海军在2000~2004财年购买了210架飞机;按2003年12月授予的、总额86亿美元的第2份多年采购合同,美海军将在2005~2009财年再购买210架飞机(含F/A-18F的电子攻击改型EA-18G),但拥有增加到240架的选择权,按该合同生产的首批飞机将从2007财年开始交付。小批生产时,F/A-18E的出厂单价(计入了装有航炮的机体、发动机和各种机载设备,但不包括外挂设备和武器)约8200万美元,现在已降低到约5300~5800万美元,双座型--F/A-18F的出厂单价比单座的F/A-18E高约40万美元。
  目前,F/A-18E/F包括第1批次(Block Ⅰ)第2批次(Block Ⅱ)两种配置标准,后者的主要改进将包括:用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取代APG-73雷达;采用新的任务计算机和新的座舱显示控制系统,且两者通过光纤通道(FC)而不是1553B总线互连;采用新型导航定位系统;采用新型宽带Link-16数据链;配备ASQ-228先进瞄准前视红外(ATFLIR)吊舱等。第2批次飞机已从2005年4月开始交付,但其预定改进内容要到2008财年之后才会逐步完全实施。
   2005年,波音一共向美国海军交付了42架F/A-18E/F。截至这年11月中旬,美海军已接收了245架生产型F/A-18E/F。这一年,该机在机载系统和任务能力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包括:
  (1)APG-79雷达:波音已在6月底授予雷声公司一份总额5.8亿美元的多年采购合同,将在5年内采购190部APG-79。装有该雷达的F/A-18F分别在10月和12月,首次进行了AIM-120中距空-空导弹和JDAM制导炸弹的打靶试验,在后一试验中目标的地理空间坐标数据是通过合成孔径雷达(SAR)工作方式获得的。2005年该雷达基本完成了研制试飞,性能优势得到了较充分的验证,但也被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软件不能保证雷达稳定工作,并且在重新启动时会产生异常。该雷达原定在2006年春季开始的作战试验与评估已因此推迟。
  (2)综合防御电子战系统(IDECM):8月,BAE系统公司与美海军利用该机成功进行了ALE-55光纤拖曳式诱饵(FOTD)的研制试飞。目前,包含ALE-55在内的第3批次IDECM正在进行研制和使用试验。该诱饵将是F/A-18E/F的IDECM系统中,射频对抗(FRCM)子系统的一部分。
  (3)ASQ-228吊舱:2月投入大批生产。12月,装备APG-79的F/A-18F在JDAM打靶试验中,采用该吊舱获取目标区域图像以进行毁伤评估。6月,该吊舱引入了具备Ku波段通信能力的高速数据链。
  (4)联合头盔提示系统(JHMCS):1月底,波音开始利用F/A-18D和F/A-18F进行JHMCS的后座舱装机综合试飞,此前该系统只用于前座飞行员。试飞完成后,F/A-18D/F的前座飞行员和后座武器系统军官将都能在飞行中使用JHMCS。
  (5)网络中心制导技术:7月下旬,波音和哈里斯公司从一架F/A-18E/F上投射了一枚JDAM GBU-31制导炸弹惰性弹,进行攻击地面活动目标的验证试验。该活动目标是一辆无线电遥控的卡车,F/A-18E/F利用ASQ-228吊舱对其连续跟踪,并在GBU-31飞向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哈里斯公司的双向甚高频武器数据链向炸弹周期性地传送目标位置修正信息,使这枚未装备末段导引头JDAM成功飞抵目标2米半径以内。
  按计划,2006年F/A-18E/F将继续提高任务能力,将进行的试验包括网络中心制导对地攻击、AGM-154C防区外滑翔制导炸弹的试射、JDAM GBU-32的试射等。该项目是美国近年来少有的相当成功的大型防务采办项目之一,创造了总的研制和采办成本未超支、研制与生产交付进度基本符合进度表或比进度表提前、飞机重量未超标的"奇迹"。为此,项目组在2005年11月获得了由《航空周刊》集团颁发的"项目优秀奖",兰德公司也在10月发布了名为《F/A-22和F/A-18E/F研制项目的经验教训》的报告,对其成功的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
  目前,F/A-18E/F正参与印度中型多用途战斗机采购竞标。波音已表示,在2007年,将有8架第2批次的F/A-18E和4架第2批次的F/A-18F可用于出口。但其出口前景并不乐观,装备有早期型F/A-18的国家目前都未打算购买该机:澳大利亚正对其F/A-18机队进行延寿改进,以后将选择F-35;西班牙已装备EF2000;马来西亚目前已订购苏-30MKM;加拿大正在对其F/A-18机队进行两阶段升级改进;瑞士作为国土面积狭小的防御性中立国,选用该机的可能性也不大(瑞士将它装备的F/A-18编号为F-18,表示只用于防御而不用于攻击);芬兰和科威特都没有承诺购买该机。在美国国内,装备有早期型F/A-18的美海军陆战队也不准备购买,而是等待F-35B。
   F/A-18F的电子攻击改型--EA-18G"咆哮者"(Growler)目前处于SDD阶段,2005年其最大进展是在4月28日通过了美海军的最终设计评审。该项目在SDD阶段的两架试验机(EA-1和EA-2)正在制造,预定分别在2006年9月和11月首飞,小批生产预定从2007年4~5月开始。EA-18G将用来取代EA-6B,其出厂单价估计比F/A-18F高约900万美元。
2. 欧洲
   2.1 EF2000
  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联合研制的EF2000战斗机目前正进行大批生产和螺旋升级改进。1997年12月22日四国国防部长一致同意该机投产,1998年5月首架生产型飞机开始制造。2003年6月30日,四国代表宣布该机通过型号验收并进入四国空军服役,并于7月8日正式签署了型号认证书。按计划,该机将分三个基本性能标准为四国生产620架,其中第1批次标准(Tranche 1)148架,(55/44/29/20,英/德/意/西四国分配,下同),生产合同于1998年12月18日签订,总额150亿德国马克(当时约合94.5亿美元),目前正在生产;第2批次标准236架(89/68/46/33),生产合同于2004年12月14日签订,总额130亿欧元(当时约合176.8亿美元),预定从2007年开始交付;第3批次标准236架(88/68/46/34),原定2010年投产,但有可能推迟。英、意、西还可选择将其生产总数分别增加65、9、16架。按生产合同金额/架数计算,第1、2批次标准飞机的单价分别约为6385万和7492万美元。
  第1批次标准飞机除最初的5架(IPA1~IPA5)装测试设备用于试验外,其余143架又可分为PSP1/2/3标准:PSP1共38架,只具备基本空-空作战能力;PSP2共70架,具有完整的空-空作战能力,增装了直接语音输入(DVI)和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MIDS),实现了传感器数据融合,采用过渡型电子战系统并具备有限的对地攻击能力;PSP3共35架,具有较强的空-地作战能力,增装了被动红外机载瞄准装置(PIRATE)、头盔显示器和拖曳式雷达诱饵等。第2批次标准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改进的计算机和完整的电子战系统,可使用侦察吊舱和更多的空-空/空-地武器(包括防区外空-地导弹);第3批次标准还未完成定义,但它和第2批次标准后期型都可能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
   2005年,EF2000一共生产交付了52架。截至这年年底,生产型飞机的交付总数已达76架。在这一年,该机首次达到了52架/年的最高生产率,并将保持到2013年(计划)。这年11月中旬,BAE系统公司已开始装配首架第2批次标准飞机,其总装预定在2006年年底开始。
   2005年4月28日,意大利空军接收了其首架PSP2标准的EF2000,至此四国都已装备该标准的飞机;5月,英国皇家空军(RAF)完成了EF2000的全部入役试验工作,包括1040架次试飞(总飞行时间超过1300小时)、训练了16名飞行员和166名地勤人员等,进度比原计划提前了8周;12月16日,意大利空军宣布其EF2000形成作战能力;RAF预定在2006年年中宣布该机形成作战能力,并已在2006年3月31日组建了首支EF000作战中队。
   2005年,EF2000的试验试飞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欧洲战斗机公司6月透露:RAF的1架EF2000首次飞赴美国进行了作战试验,PSP2标准的航空电子系统已完成了试验试飞,包括7次二对二(2架EF2000对抗2架"敌机")和1次二对四的传感器融合作战效能试飞及过渡型电子战系统的5次试飞。此外,3月10日,该机在瑞典北部的维斯德尔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寒冷气候环境使用试验,此间共进行了超过45次测试(含17次试飞),内容包括发动机的自主和辅助起动、在冰冻和冰雪覆盖的跑道上滑跑、最大着陆重量(18800千克)试验、飞行中环境控制系统的失效模拟、表面口盖的开闭、外挂载荷的处理、通用系统和航空电子系统的状况评估、飞行员生命保障装备的性能评价等,一些试验是在-31~-25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的。7月初该机又在西班牙南部的莫龙开始了热气候环境使用试验,按计划在9月完成,进行了超过40次试飞和各种地面试验。
   2005年,EF2000在机载武器综合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是:3月15日首次用AIM-120导弹进行了模拟多目标攻击试射。试验中,该机第4架原型机(DA4)利用机载雷达同时跟踪2架"奎宿九星"靶机,然后用1枚载飞状态的AIM-120对其中1架实施模拟攻击,并发射另1枚AIM-120实弹攻击另1架靶机,直接命中并摧毁目标。按计划,接下来该机将进行攻击实施干扰的超声速靶标、利用另一架EF2000通过MIDS发送的目标跟踪数据发射导弹攻击目标及发射2枚导弹同时攻击2个目标的试验。12月15日,该机首次搭载"流星"中远距空-空导弹的地面操作训练弹(GHTM)进行了试飞。GHTM的尺寸、质量和动力学特性都与实弹相同,EF2000搭载该弹验证了机-弹综合后的机动飞行性能。
   2005年,为第2批次标准飞机生产机载设备的大宗合同已先后授出。这年3月30日和下半年,BAE系统公司还先后开始了该机新型头盔显示器研制型和生产型的试飞。该头显采用南非丹尼尔公司的创新型光学头部位置跟踪系统,通过固定的摄像机跟踪数个嵌入飞行员头盔中的发光二极管(LED),计算出飞行员头部的位置和头盔显示面板上十字线(飞行员视线)的方位。在实验室和外场条件下,该系统的跟踪精度分别达到1.6毫弧度和优于3毫弧度,数据刷新率180次每秒,反应时间小于10毫秒。与传统的电磁系统相比,它不需要经常进行座舱定位或轴线校准,在安装时其校准即一次完成;在飞机进行大的检修时,只需要1个小时就能完成校准,并且不受增加新设备或战场受损时座舱电磁环境变化的影响。
  在四国之外,EF2000只在2003年7月获得了奥地利的18架订货,总值21.4~23亿美元。该机是在竞争中击败JAS-39和F-16后赢得这份合同的,奥将用它来替换J-35D。2004和2005年,该机在出口方面连遭重创。先是2004年年初上台的希腊右翼政府取消了前左翼政府承诺订购60架EF2000的协议(外加30架选购权),转而续购美国F-16第50/52批次改型。该协议于1999年2月签署,此后希政府为准备2004年奥运会而紧缩防务预算,一直未能签署正式合同。接着在2005年4月初,该机又在新加坡战斗机采购竞标中被淘汰,新国防部长给出的理由是其承包商无法按时提供满足要求的全套武器和机载系统。
  尽管许多分析家认为EF2000的出口前景黯淡,但从目前情况看,该机有可能在沙特和挪威取得实质性突破。2005年12月底,英国与沙特政府签署了旨在促进双方军事联系和使沙特武装部队实现现代化的谅解备忘录,其中包含以EF2000替换后者"狂风"战斗机的条款。若能签署正式合同,沙特可能先购买24架第2批次标准飞机,它们将从RAF的订货中拨付,2008年左右即可交付。挪威国防部早在1997年2月就宣布EF2000和F-16被选为其F-5战斗机替换项目的最终考虑对象("阵风"和F/A-18被淘汰),这是该机首次在国际战斗机市场竞标中进入最后一轮。2003年1月29日,挪国防部与欧洲战斗机公司签署了一份总值2320万欧元的工业参与协议,使挪威工业界能参与EF2000的进一步研制工作,挪由此成为EF2000项目在四国之外第一个、也是迄今惟一的工业合作伙伴。2005年6月,挪威又向欧洲战斗机公司提供了总额1250万欧元(1510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在EF2000上对挪威企业的6项技术进行综合试验,即:康斯博格防务及航宇公司的红外成像和飞行控制系统技术、爱立信挪威公司保障机载雷达在面对电子干扰时性能完整性的技术、Triad公司的非合作目标识别(NCTR)技术、泰莱斯挪威公司的先进飞行数据记录系统和EPM技术公司研制三维分析和建模工具。今后,EF2000第2批次标准型将竞标挪威空军的新型战斗机采购项目,其竞争对手主要是F-35,可能还有JAS-39C/D和"阵风"。
  目前,EF2000正在参加印度中型多用途战斗机采购竞标,其竞争对手包括F-16第50批次改型、F/A-18E/F、JAS-39、"阵风"和米格-35,但该机高昂的价格使印度空军反应相当冷淡。
2.2 "阵风"
  法国达索航空公司研制的"阵风"战斗机目前正进行大批生产和批次升级改进。该机在设计时即同时考虑了陆基和舰载使用,目前有B、C和M三种型别,分别是法国空军双座型、单座型和法国海军舰载单座型。M型80%的结构和95%的机载系统与C型相同,但为适应舰载使用而进行的改进使其增重590~610千克。该机于1992年12月23日获准投入批生产,迄今法国国防部已订购了120架生产型飞机--1994年和1999年分别订购了13架和48架,2004年12月初又订购了59架(合同总额31亿欧元)。已订货中,B、C型占82架,M型占38架;计划再订购的174架中,B、C型占152架,M型占22架。按1999年美元值计算,B、C、M型的单价分别为4950、4650和5200万美元,但此后欧元升值等因素使其按美元计算的单价显著上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出口。
  已订货的"阵风"可分为F1、F2和F3三个性能标准。前13架为F1标准,只具备空-空作战能力,可使用"米卡"中近距空-空导弹和"魔术"2近距空-空导弹;第14架开始为F2标准,目前正在生产交付,装有基于商用现货处理器的数字式信号/数据处理单元,其性能可满足升级到F3标准的需要,且机上留有再增加1台相同处理单元的空间。此外,F2标准提高了RBE2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对地(海)探测能力、配备前扇区光学系统(FSO)和基于数字地图、机载雷达和无线电高度表的多模地形跟踪系统、可使用SCALP EG防区外空-地导弹、AASM制导炸弹和GBU-12半主动激光制导炸弹;预定从第62架开始为F3标准,将配备对地能力进一步提高的RBE2雷达、新型头盔显示器、"新一代侦察吊舱"(Recce NG)和"达摩克利兹"(Damocles)瞄准吊舱,可使用ASMP-A超声速防区外空-地导弹和AM39空-舰导弹。法国还在研究F4标准的定义,该标准的"阵风"可能从2012年开始装备,主要特点预计包括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增大探测距离的FSO,安装保形油箱并可使用"流星"空-空弹,但"流星"可能从F3标准的飞机就开始装备。
   "阵风"生产型的首批13架订货已于2002年年底已交付完毕,其中法国海军10架,法国空军3架。由于法国海军的需求更急迫,所以其生产交付和形成作战能力的进度都比较快。2002年2月,首支由9架"阵风"M(M02~M10)组成的防空中队被部署到"戴高乐"号航空母舰上,形成了初始作战能力,2004年又形成了完全作战能力。目前法国海军正接收F2标准的"阵风"M,到2007或2008年,"戴高乐"号上第2支"阵风"M中队(全部是F2标准)将形成完全作战能力。该航母上还将部署第3支"阵风"M中队,其14架飞机将全部是F3标准。
   2005年6月3日,法国空军接收了其首架单座作战型"阵风"C(编号C102)。此前的1架(C101)被交付给法国飞行试验中心伊斯特尔试验基地,与首批2架"阵风"B(B301/B302)共同承担试飞任务。而在C102之前,法国空军已装备4架双座作战型"阵风"B(B303~B306)。7月,法国空军首支"阵风"作战中队开始用该机换装"美洲虎"攻击机。按计划,该中队将装备20架"阵风",在2006年9月形成作战能力。截至2005年年底,法国空军已接收了15架作战型"阵风"。
  在2005年6月的巴黎航展上,达索公司公布了有关"阵风"的一些信息,包括:该公司即将确定"阵风"M在携带SCALP EG空-地弹和"米卡"空-空弹时的飞行包线;为确保能带弹着舰,"阵风"M将只在机腹中心线挂架携带1枚SCALP EG,而B、C型可在两侧机翼下各携带1枚;"阵风"的地形跟踪系统已可保证其在距海面约30.5米的高度安全飞行,或在距地面约91米的高度以约102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
   2005年,"阵风"在机载武器方面综合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这年9月7日,该机搭载"流星"空-空弹的模拟弹(尺寸、质量和动力学特性都与实弹相同)进行了首次试飞,进行了起降和大过载盘旋飞行,以评估挂载该弹后"阵风"的飞行包线;12月11~15日,1架"阵风"M成功完成了多种外挂构型下、与"戴高乐"号航母之间的适配性等试验。试验中所搭载的武器(有些是模拟弹)包括ASMP-A、SCALP EG、AM-39 Block 2 Mod 2、"流星"和"米卡"。其中12月11日,该机先后在其机翼滑轨式发射架和机腹弹射式发射架携带"流星"遥测弹,从"戴高乐"号上弹射起飞,然后带弹着舰,验证了该机使用"流星"的包线。此前,"阵风"M已于2004年12月3日完成了与SCALP EG的综合工作,并早在2002年年底就成功试验了以搭载6枚250千克级的AASM、4枚"米卡"和3个2000升副油箱的重载布局从"戴高乐"号航母起飞。2007年,该机将试射AM-39 Block 2 Mod 2。
  在欧洲的三种新型战斗机中,只有"阵风"迄今未能获得出口订货,该机在韩国2001~2002年和新加坡2004~2005年的战斗机采购竞标中都成功进入了最后一轮,但最终都被波音公司的F-15E改型(F-15K和F-15SG)击败。目前,该机正在参加印度中型多用途战斗机采购竞标。
   2.3 JAS-39
   瑞典萨伯公司研制的JAS-39战斗机目前正进行大批生产和一些升级工作。该机于1982年5月6日获准投入研制和生产,1982年6月30日签署了制造5架原型机和首批(Lot 1)30架生产型飞机的研制合同。1992年6月3日和1997年6月26日又分别签署了第2批(Lot 2)110架和第3批(Lot 3)64架的购买合同,使该机生产型飞机订货数量增加到204架(175架单座型和29架双座型)。前2批飞机现已完成生产交付,第3批正在生产。该机目前的出厂单价在3000万美元左右。
   目前JAS-39主要包括A~D四种型别,其中A、C是单座型,B、D为双座型。C/D型采用了改进型PS-05/A雷达,它提高了探测距离和多目标跟踪能力,并增加了合成孔径雷达、地面移动目标指示等工作方式。此外,它还采用新型中央计算机、新型通信和电子战设备、3台152毫米′203毫米的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A/B为3台120毫米′150毫米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和头盔瞄准具、机载氧气发生系统、空中受油探管、发动机全权限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等,还可选装IR-OTIS双波段红外搜索跟踪/前视红外系统。瑞典空军的订货中,第3批飞机全部是C/D型,第2批飞机的最后19架单座型采用了与之相同的计算机和空中受油探管,也被编号为JAS-39C。
   2005年,由于需安排出口型飞机的生产,萨伯公司仅向瑞典空军交付了1架JAS-39,而此前都保持了17架左右/年的预定交付速度,例如,2001~2004年分别向瑞典空军交付了18、20、18、16架飞机。截至2005年年底,瑞典空军累计已接收171架生产型JAS-39。
   2005年,JAS-39在机载系统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是:3月24日搭载SPK-39模块化侦察吊舱系统(MRPS)进行了试飞,该吊舱是自足兼自主的,自身带有环境控制系统、大容量存储器、侦察管理系统和控制显示单元,仅通过MIL-STD-1553B数据总线接口和视频接口与飞机航电系统和座舱显示系统互连,可安装光电/红外、合成孔径雷达、电子支援设备等多种传感器载荷及通用数据链。8月1~12日,一架试飞用JAS-39C在西班牙完成了机载环境控制系统的高热、高海拔试验。
   2005年,JAS-39在机载武器综合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是:5月底,在维德塞尔靶场首次试射了AIM-120C5中距空-空导弹,这也是非美国飞机首次发射这种AIM-120C亚改型;12月11日,携带1枚"流星"空-空弹的航空电子试验弹进行了首次系统综合试飞,验证了机-弹之间的通信交互。2006年该机将在维德塞尔靶场首次实弹试射"流星";12月29日,萨伯公司获得了瑞典国防装备管理局(FMV)授予的合同,将德国领导多个欧洲国家研制的IRIS-T近距空-空导弹与该机综合,总值1.5亿瑞典克朗。该机将在2007年试射IRIS-T。
   2005年,JAS-39在任务能力方面取得的其他进展主要有:3~4月,C/D型与南非空军的波音707加油机完成了19架次空中加油试飞,验证了该机可以与符合北约标准的加油机协同;11月22日,FMV宣布C/D型飞机与瑞典空军的C-130加油机完成了首轮空中加油试飞,共试飞了6架次。
   JAS-39的出口营销由鹰狮国际公司负责,它由BAE系统公司和萨伯公司联合建立,双方分别负责出口机45%和55%的工作份额。该机的出口成绩目前是欧洲三种新机中最好的,迄今除瑞典外已有南非、匈牙利和捷克先后购买或租赁该机。南非于1999年12月3日签订了购买28架飞机的合同,总额15亿美元,包括19架C型和9架D型,将集成南非的一些设备和武器,用来替换"幻影"F1AZ/CZ和"猎豹"C/D(南非升级的"幻影"Ⅲ),用作多用途战斗机;匈牙利于2003年2月3日签署了租赁14架(12架单座型、2架双座型)的协议,总额超过10亿瑞典克朗,租期10年,租期结束后可选择购买。这些飞机由JAS-39A/B改装,被称为JAS-39 EBS HU,基本与C/D型相当,用来替换米格-21/-23,用作多用途战斗机;捷克议会于2003年12月17日批准了捷空军租赁14架JAS-39(12架C型、2架D型)的协议,总额略超过13亿瑞典克朗,租期10年,租期结束后可选择购买。这些飞机为全新生产,用来替换米格-21,用作防空战斗机。目前,捷克租赁的飞机已在2005年4~8月全部交付;匈牙利租赁的首批5架飞机已于2006年3月30日交付,剩下的9架预定在2007年12月之前完成交付;为南非生产的首架飞机(D型)已于2005年11月11日首飞,将于2006年8月交付。剩下的8架D型预定在2008年3月到2009年9月之间交付,19架C型预定在2009年11月到2011年年底交付。
  现在,JAS-39出口市场的开拓对象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巴西、瑞士、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和波罗的海三国等。该机也正参加印度中型多用途战斗机采购竞标。
  欧洲的三种新型战斗机都不具备隐身和超声速巡航作战能力,因此通常被认为比F-22所代表的技术层次低一代。从目前情况看,欧洲主要国家(不含俄罗斯)可能不会再独立或联合研制类似F-22或F-35的战斗机,其近期选择将是装备并改进EF2000、"阵风"、JAS-39,以及F-16C/D和"幻影"2000-5改型等,未来有的国家,例如英国、意大利、土耳其,可能还有挪威等,会从美国购买F-35。与此同时,欧洲主要国家正加强对无人机(UAV)和无人战斗机(UCAV)的研究,其中英国、瑞典、意大利和法国都已试飞了各自研制的UCAV验证机,德国和西班牙联合研制的"梭鱼"UCAV验证机预定在2006年5月中旬之前首飞,由法国领导、瑞典、意大利、希腊、瑞士、西班牙参与的"神经元"UCAV验证机项目也已在2006年2月初正式启动。预计,欧洲主要国家可能将利用装备和改进以上三种新型战斗机以及未来装备F-35所赢得的时间,集中力量研究包括新型UAV/UCAV在内的前沿航空技术,主要瞄准F-22和F-35之后的需求,争取在未来实现其航空装备的跨越式发展。
haotie
所以世界水平并不是不可追赶,社会主义社会的好处在于可以集中国内资源发展重点项目。
原帖由 讨虏校尉 于 2006-11-26 23:52 发表
所以世界水平并不是不可追赶,社会主义社会的好处在于可以集中国内资源发展重点项目。


老兄,这和社会不社会主义有什么关系,照你这么说人家资本主业也由曼哈顿计划阿。:lol
就事论事,别在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