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日本离核武器还有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1:42:36
透视:日本离核武器还有多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23 17:21:48  


日本第一号原子炉的实验设备。
  10月15日,日本自民党政调会长中川昭一借朝核试爆发挥,称有必要讨论日本持核问题,引起日本国内和国际舆论哗然。中川“余音”未消,10月18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又公然表达相同观点。一时之间,日本“持核论”是否会借机抬头引起人们关注。

  日本“不持核”的背景

  长期以来,“持核论”在日本执政势力内部时不时出现。日本“持核论”的基础可以说是否认侵略责任的翻案心理、摆脱美国控制的自主倾向、确立主导地位的大国情结、崇信军事力量的武力信仰、畏惧邻国崛起的防范心态等复杂因素的混合物。近年来,日本“持核论”者则津津乐道于把“朝核威胁”作为其公开藉口。

  10月9日朝鲜宣布核武器试验成功后,自民党政调会长中川昭一公然称:“宪法并没有禁止拥有核”,所以“当然可就此展开讨论”,似乎在为“持核论”打开市场。这一说法既违背日本战后宪法精神,也违背日本现行政策。

  二战后日本形成的法制与政策,都立足于对其侵略战争的否定之上。战后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日本“不保持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核武器,显然是与宪法第九条精神格格不入的。

  宪法第九条衍生出了一系列政策与法规。“专守防卫”就是其一。据日本政府解释,这一政策“是指基于宪法精神之上的被动的防卫战略姿态”,其内容包括不拥有战略进攻性武器,其逻辑结论只能是“不持核”。

  在20世纪60年代日美“归还冲绳”谈判中,如何对待美军部署在冲绳的核武器成为一个问题。日方提出了对核武器“不制造、不持有、不带入”的“无核三原则”以及冲绳“与本土一样”无核化的原则。佐藤首相在1967年12月的第57届国会上首次肯定了该原则,历届内阁都对此加以沿用。

  日本离“持核”有多远?

  其实早在二战时,日本就曾徘徊于“核门槛”。目前,日本具有世界一流的核能技术、世界最大的核原料储备以及世界一流的核弹头运载技术。显然,日本是否跨越“持核”门槛,问题并不在于其有无研制能力,而在于其有无这种战略意图。今后“持核论”是否对日本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将取决于以下因素的演变趋势。

  一是日美关系的走向。迄今为止,美国对日本表露出的任何“持核”意图都曾坚决予以反对。与此相并行,美国也始终在为日本提供着核保护伞。只要这两个基本条件不变,日本决策层要走向“持核”,就要冒导致日美关系破裂、失去美国核保护伞的风险。

  二是国际环境的牵制。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日益发展,使任何试图突破这一体系的国家都势必陷于孤立。如果日本以“朝核”为由执意走向“持核”,以其巨大军事潜力、围绕侵略历史的现实矛盾以及对海外市场的高度依赖,势必陷于比朝鲜更严重的国际困境。

  三是国内因素的约束。在现行宪法下,日本各政治势力间的斗争仍在宪法第九条的框架之内进行。中川发表拥护“持核”的言论后,立即遭到各在野党的强烈反对和核轰炸受害者的纷纷谴责。然而,若在过去,中川很可能就要引咎辞职或当众道歉。但此次中川逍遥无事表明,日本反核思潮已严重衰落,“持核论”正在稳步扩大话语权。

  四是日本的战略抉择。日本决策层对待“持核”,不但要考虑上述各种因素,还要对其合理性作出判断。从日本政府系统的研究报告和各界人士的讨论情况看,迄今为止反对“持核”的意见占了主流。其反对理由之一是,日本四面环海、国土狭小、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等条件不适于采取核威慑战略。但此番中川却认为:“从理论上讲,拥有核将降低被攻击的可能性。”该发言颠覆了把“不持核”作为理性选择的见解。

  如果这一局面继续发展,那么有朝一日“中川发言”或许就会成为日本的主流话语。防止这一前景出现,应当是日本和平主义势力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意愿。(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透视:日本离核武器还有多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23 17:21:48  

日本第一号原子炉的实验设备。  10月15日,日本自民党政调会长中川昭一借朝核试爆发挥,称有必要讨论日本持核问题,引起日本国内和国际舆论哗然。中川“余音”未消,10月18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又公然表达相同观点。一时之间,日本“持核论”是否会借机抬头引起人们关注。

  日本“不持核”的背景

  长期以来,“持核论”在日本执政势力内部时不时出现。日本“持核论”的基础可以说是否认侵略责任的翻案心理、摆脱美国控制的自主倾向、确立主导地位的大国情结、崇信军事力量的武力信仰、畏惧邻国崛起的防范心态等复杂因素的混合物。近年来,日本“持核论”者则津津乐道于把“朝核威胁”作为其公开藉口。

  10月9日朝鲜宣布核武器试验成功后,自民党政调会长中川昭一公然称:“宪法并没有禁止拥有核”,所以“当然可就此展开讨论”,似乎在为“持核论”打开市场。这一说法既违背日本战后宪法精神,也违背日本现行政策。

  二战后日本形成的法制与政策,都立足于对其侵略战争的否定之上。战后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日本“不保持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核武器,显然是与宪法第九条精神格格不入的。

  宪法第九条衍生出了一系列政策与法规。“专守防卫”就是其一。据日本政府解释,这一政策“是指基于宪法精神之上的被动的防卫战略姿态”,其内容包括不拥有战略进攻性武器,其逻辑结论只能是“不持核”。

  在20世纪60年代日美“归还冲绳”谈判中,如何对待美军部署在冲绳的核武器成为一个问题。日方提出了对核武器“不制造、不持有、不带入”的“无核三原则”以及冲绳“与本土一样”无核化的原则。佐藤首相在1967年12月的第57届国会上首次肯定了该原则,历届内阁都对此加以沿用。

  日本离“持核”有多远?

  其实早在二战时,日本就曾徘徊于“核门槛”。目前,日本具有世界一流的核能技术、世界最大的核原料储备以及世界一流的核弹头运载技术。显然,日本是否跨越“持核”门槛,问题并不在于其有无研制能力,而在于其有无这种战略意图。今后“持核论”是否对日本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将取决于以下因素的演变趋势。

  一是日美关系的走向。迄今为止,美国对日本表露出的任何“持核”意图都曾坚决予以反对。与此相并行,美国也始终在为日本提供着核保护伞。只要这两个基本条件不变,日本决策层要走向“持核”,就要冒导致日美关系破裂、失去美国核保护伞的风险。

  二是国际环境的牵制。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日益发展,使任何试图突破这一体系的国家都势必陷于孤立。如果日本以“朝核”为由执意走向“持核”,以其巨大军事潜力、围绕侵略历史的现实矛盾以及对海外市场的高度依赖,势必陷于比朝鲜更严重的国际困境。

  三是国内因素的约束。在现行宪法下,日本各政治势力间的斗争仍在宪法第九条的框架之内进行。中川发表拥护“持核”的言论后,立即遭到各在野党的强烈反对和核轰炸受害者的纷纷谴责。然而,若在过去,中川很可能就要引咎辞职或当众道歉。但此次中川逍遥无事表明,日本反核思潮已严重衰落,“持核论”正在稳步扩大话语权。

  四是日本的战略抉择。日本决策层对待“持核”,不但要考虑上述各种因素,还要对其合理性作出判断。从日本政府系统的研究报告和各界人士的讨论情况看,迄今为止反对“持核”的意见占了主流。其反对理由之一是,日本四面环海、国土狭小、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等条件不适于采取核威慑战略。但此番中川却认为:“从理论上讲,拥有核将降低被攻击的可能性。”该发言颠覆了把“不持核”作为理性选择的见解。

  如果这一局面继续发展,那么有朝一日“中川发言”或许就会成为日本的主流话语。防止这一前景出现,应当是日本和平主义势力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意愿。(来源: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