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负责任的说: 关羽, 不可能使大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56:30
转贴:原作者:甫志高v2.0
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在国人大众中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艺术化的人物形象屡见于绘画、雕塑、戏曲等作品中,甚至连其所用兵器也艺术化了,张飞的丈八蛇矛、关羽的偃月大刀、吕布的方天画戟与使用者一起,都成为国人心目中固有的模式和形象。四位英雄走马盘旋,驰骋纵横,罗贯中以艺术化的笔触,再现了当年刀光剑影、鼓角铮鸣的波澜壮阔图景,将我们带回到那历史风云的一页。可毕竟是三分真实、七分虚构的小说,以明人的思维去再现二千年前的战争场面难免带有时代的烙印。至于现在的三国游戏设计,为了美化艺术化,更是不着边际了。那么那个时代的英雄们真的是使用这些兵器么?他们到底用什么兵器作战呢?有必要还历史本来面目,揭开这些历史人物的真实一面。
  
  张飞的丈八蛇矛。丈八蛇矛来源于矟,东汉刘熙《释名·释兵》说:“矛长丈八曰矟,马上所持”。即张飞所用的就是一种骑兵所用的,长一丈八尺的长矛,也叫“马矛”。按汉代一尺约23厘米计算,约长4米多一点,应是一种极为细长的矛,此种兵器自东汉晚期到魏晋南北朝时代,在军队中极为盛行,由于其柄很长,在马背上运用,应有较高的技巧,而张飞应是这方面的高手。《三国志》中说“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也共决死’!”,甚有英雄气概。近世艺术家将丈八蛇矛的矛头绘成如蛇扭曲的形状,是受到所谓蛇矛的影响,实际上蛇矛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只表达细长之意,历史上是不存在矛头象蛇一样的武器的。
  
  关羽的偃刀大刀。在后世的描绘中,关圣人的青龙偃月刀已与其本人完全融为一体,成为不可或缺的形象代言物。但历史上的关羽真的是用刀作战吗?在汉末,骑马用刀作战者,均用环首刀,这种武器属短兵器,刀直窄长,长约一米,单刃无护格,柄首均是与刀茎连铸一起的环型。骑兵作战时的用法类似现在的马刀一样左右挥舞,向下劈砍,即使关羽用刀,也只能用这种刀。长柄大刀至唐宋才出现,关羽的掩(偃)月刀之名见于北宋《武经总要》,是当时名家健斗之人自制以标新立异来突出自己,这种刀很重,只能日常作练武之用,不能用于战阵。实际上,关羽根本是不用刀作战的,《三国志》上说:“曹公使张辽及关羽为先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与关羽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陈寿说的很明白,一个“刺”字就足以证明关羽是不用刀的。
  
  刘备的双剑。自西汉开始出现以刀作战后,刀的优点逐渐显露出来,骑兵作战对敌主要以劈砍为主,由于刀背厚实,用起来比剑更有力,且不易折断,所以骑兵以刀作战日益盛行。至东汉末期,已完成了刀与剑的交替,剑基本脱离了实战,成为权贵佩服和把玩的饰品。刘备作为一方首领,亲自与吕布作战纯属虚构,即使亲自上阵,也绝不可能用双剑,且马镫出现于两晋,试想,一个人以双腿夹住马肚,双手举着武器,这种技巧只有杂技演员才能胜任,更不用说打仗了。
  
  吕布的方天画戟。在今人的印象中,方天画戟是直刺的一侧有一个月牙形的短弯刀,这种形制也最早见于北宋的《武经总要》。在民间画师的装饰性偏好下,武器描绘得越华丽越古怪才能提高装饰性和威严性,于是对所描绘的武器经常变形、渲染,使后世的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戟就是那些画作上的花美之戟,称为“画戟”或“方天画戟”,并用于诗词、戏曲中的著名人物。实际上,戟就是在矛头直刺旁再加一个横枝而已,便于叉刺和钩杀,象“卜”字型,长戟长约2至3米,骑兵使用称“马戟”(典韦所用是步兵用的短双戟)。三国时的戟旁的横枝一般向上弯曲,翘起,形成一个小尖。《三国志》载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中,陈寿清楚地写出吕布令门卫在营门中举起一枝戟,是临时借用部下的武器,非吕布自己所用。吕布到底用何种武器呢?答案是“矛”。《三国志》写吕布刺董卓时,“肃以戟刺之,卓伤臂堕车,顾大呼曰‘吕布何在’?吕布应声持矛刺卓,趣兵斩之”。
  
  通过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现在清楚了,除了刘备外,张、关、吕三人均是持矛作战,而刘备也弓马娴熟,久不作战即有髀肉复生之叹,也是一打仗好手,但绝不会持双剑作战的。转贴:原作者:甫志高v2.0
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在国人大众中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艺术化的人物形象屡见于绘画、雕塑、戏曲等作品中,甚至连其所用兵器也艺术化了,张飞的丈八蛇矛、关羽的偃月大刀、吕布的方天画戟与使用者一起,都成为国人心目中固有的模式和形象。四位英雄走马盘旋,驰骋纵横,罗贯中以艺术化的笔触,再现了当年刀光剑影、鼓角铮鸣的波澜壮阔图景,将我们带回到那历史风云的一页。可毕竟是三分真实、七分虚构的小说,以明人的思维去再现二千年前的战争场面难免带有时代的烙印。至于现在的三国游戏设计,为了美化艺术化,更是不着边际了。那么那个时代的英雄们真的是使用这些兵器么?他们到底用什么兵器作战呢?有必要还历史本来面目,揭开这些历史人物的真实一面。
  
  张飞的丈八蛇矛。丈八蛇矛来源于矟,东汉刘熙《释名·释兵》说:“矛长丈八曰矟,马上所持”。即张飞所用的就是一种骑兵所用的,长一丈八尺的长矛,也叫“马矛”。按汉代一尺约23厘米计算,约长4米多一点,应是一种极为细长的矛,此种兵器自东汉晚期到魏晋南北朝时代,在军队中极为盛行,由于其柄很长,在马背上运用,应有较高的技巧,而张飞应是这方面的高手。《三国志》中说“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也共决死’!”,甚有英雄气概。近世艺术家将丈八蛇矛的矛头绘成如蛇扭曲的形状,是受到所谓蛇矛的影响,实际上蛇矛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只表达细长之意,历史上是不存在矛头象蛇一样的武器的。
  
  关羽的偃刀大刀。在后世的描绘中,关圣人的青龙偃月刀已与其本人完全融为一体,成为不可或缺的形象代言物。但历史上的关羽真的是用刀作战吗?在汉末,骑马用刀作战者,均用环首刀,这种武器属短兵器,刀直窄长,长约一米,单刃无护格,柄首均是与刀茎连铸一起的环型。骑兵作战时的用法类似现在的马刀一样左右挥舞,向下劈砍,即使关羽用刀,也只能用这种刀。长柄大刀至唐宋才出现,关羽的掩(偃)月刀之名见于北宋《武经总要》,是当时名家健斗之人自制以标新立异来突出自己,这种刀很重,只能日常作练武之用,不能用于战阵。实际上,关羽根本是不用刀作战的,《三国志》上说:“曹公使张辽及关羽为先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与关羽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陈寿说的很明白,一个“刺”字就足以证明关羽是不用刀的。
  
  刘备的双剑。自西汉开始出现以刀作战后,刀的优点逐渐显露出来,骑兵作战对敌主要以劈砍为主,由于刀背厚实,用起来比剑更有力,且不易折断,所以骑兵以刀作战日益盛行。至东汉末期,已完成了刀与剑的交替,剑基本脱离了实战,成为权贵佩服和把玩的饰品。刘备作为一方首领,亲自与吕布作战纯属虚构,即使亲自上阵,也绝不可能用双剑,且马镫出现于两晋,试想,一个人以双腿夹住马肚,双手举着武器,这种技巧只有杂技演员才能胜任,更不用说打仗了。
  
  吕布的方天画戟。在今人的印象中,方天画戟是直刺的一侧有一个月牙形的短弯刀,这种形制也最早见于北宋的《武经总要》。在民间画师的装饰性偏好下,武器描绘得越华丽越古怪才能提高装饰性和威严性,于是对所描绘的武器经常变形、渲染,使后世的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戟就是那些画作上的花美之戟,称为“画戟”或“方天画戟”,并用于诗词、戏曲中的著名人物。实际上,戟就是在矛头直刺旁再加一个横枝而已,便于叉刺和钩杀,象“卜”字型,长戟长约2至3米,骑兵使用称“马戟”(典韦所用是步兵用的短双戟)。三国时的戟旁的横枝一般向上弯曲,翘起,形成一个小尖。《三国志》载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中,陈寿清楚地写出吕布令门卫在营门中举起一枝戟,是临时借用部下的武器,非吕布自己所用。吕布到底用何种武器呢?答案是“矛”。《三国志》写吕布刺董卓时,“肃以戟刺之,卓伤臂堕车,顾大呼曰‘吕布何在’?吕布应声持矛刺卓,趣兵斩之”。
  
  通过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现在清楚了,除了刘备外,张、关、吕三人均是持矛作战,而刘备也弓马娴熟,久不作战即有髀肉复生之叹,也是一打仗好手,但绝不会持双剑作战的。
同意楼主观点
看过相关的一篇文章,说关羽用的是双刀
还有冷月锯 -------------;P
冷艳锯是青龙堰月刀的别名!!!!!!!!
马镫出现于汉代 !!!!!!!!!:D
那和本帖有什么关系?
马蹬早就有了
实际上大规模成为制式装备是出现在东汉末年
看一下《三国志》中关羽刺颜良的描述就知道了嘛,东汉末似乎还没有演义中出现滴那些兵器……
至于两军对垒先斗将,双方主将单挑大战数十回合……更是误导青少年啊!
演义 么,呵呵 -----------
考据得不错,达到小学水平。
顶一个!
楼主研究的不错,汉唐时基本用的是短把大刀,长把大刀的真正使用是在宋代,较为普遍的是朴刀(水浒传里经常出现)。
马镫的话.严格点说应该是西晋吧~~~严重迷糊中.
:Q
偃月刀宋代才出现,而且也不是实战兵器
马镫----见乐游原的“西汉宫廷壁画”。
原帖由 125800 于 2006-10-1 17:37 发表
楼主研究的不错,汉唐时基本用的是短把大刀,长把大刀的真正使用是在宋代,较为普遍的是朴刀(水浒传里经常出现)。

不尽然,唐军的陌刀不是吗
后人夸张得太厉害了
陌刀是否是三尖两刃的~~~~~~~~~~?
原帖由 不战屈人 于 2006-10-2 03:11 发表
陌刀是否是三尖两刃的~~~~~~~~~~?

=========================================
唐军陌刀(转帖)唐军的重要装备那就是陌刀,陌刀非常长,约为三米左右,两面都有刃。最先出现在隋末江南的战场上,由于江南少马,所以步兵手持陌刀用来对抗骑兵。后来则被唐帝国发扬光大,手持陌刀的步兵成为了当时战场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自古以来军队里面的弓弩手的自卫能力是一个一直解决不了的难题,当骑兵冲近之后弓弩手就基本丧失了战斗力,可是唐朝用陌刀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通典》里面说:“诸军弩手,随多少布列,五十人为一队。人持弩一具,箭五十只,人各络膊,将陌刀、棒一具,各于本军战队前雁行分立,调弩上牙,去贼一百步内战,齐发弩箭;贼若来逼,相去二十步即停弩,持刀棒,从战锋等队过前奋击,违者斩。”从这里可以看出唐军的弓弩手均用陌刀来对抗奔驰而来的骑兵,这样军阵里面最弱的一点也得到了弥补。
当时步兵对抗骑兵主要是用两种兵器,一种是长矛,另外一种则是陌刀。但是这二者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那就是长矛只是用来坚守,不利于进攻,而陌刀则是完完全全的进攻兵器,它的作用不是立足于“不败”,而是用来“取胜”的。
      陌刀阵对阵型要求不高,士兵们聚拢在一起固然能发挥巨大的威力,“如墙而进,所向披靡”,但是即便是阵型散乱了,照样是威力强大。如“(开元十五年)八月,(萧)嵩又遣副将杜宾客率弩手四千人,与吐蕃战于祁连城下,自晨至暮,散而复合,贼徒大溃。”这些弓弩手正是手持陌刀与敌血战,虽然阵型被冲散也一样威力不减,最后成功的击溃敌人。此后陌刀在唐朝经营西域的时候发挥了莫大的作用,正文中介绍的李嗣业就是使陌刀的第一把好手,他在与叛军决战之时,独立阵头,手持陌刀瞬杀数十人,陌刀之凶悍可见一斑。
        唐代刀虽分为四种,真正在疆场上发挥作用的兵器只有陌刀与横刀,可惜陌刀的形制如今已经失传,也没有实物佐证,只能依据古书中的描述画出它们的样子了。
;funk 小鸟就是小鸟~~~~
俺老老实实沉底去~~~~
根据评书名家张国良老先生的说法,关羽用刀尖杀了颜良,所以是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