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舰导弹的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0:35:56
反舰导弹的发展

1967年10月21日,埃及在西奈半岛附近从1艘排水量80吨的小艇上发射3枚“冥河”导弹击沉了以色列的“埃拉特”号驱逐舰。这是反舰导弹的首次实战应用,证明了它是打击舰艇的有效武器,使西方国家大为震惊,纷纷重新开始发展反舰导弹。在此后的海战中,反舰导弹频频亮相,并取得了一连串的成功。从1967年到1982年的5次海战中,共击沉各种类型的舰船48艘,其中有28艘被反舰导弹击沉,占被击沉总数的58.3%。目前,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装备了海上和陆地发射的先进反舰导弹,20多个国家拥有空射型先进反舰导弹。
综观反舰导弹的发展,从技术特征来讲,大致经历了4代,现在进入了第5代“升级、增质、延寿”的发展时期。下面笔者将有代表性的介绍从1代到5代反舰导弹的发展(见表一) 。
一.        第一代反舰导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到20世纪50年代,世界进入了第一代反舰导弹的发展时期。前苏联、瑞典等经济技术条件较好的国家,在V-1导弹技术资料及德国科学家帮助下,开始了反舰导弹的研制。第一代反舰导弹多在上世纪50年代末或60年代初服役。第一代反舰导弹型号有瑞典“罗伯特315”(舰对舰)和“罗伯特304”(空对舰),前苏联SS-N-1“扫帚”(舰对舰) 、SS-N-2“冥河” (舰对舰) 、AS-1“狗窝” (空对舰) 、AS-2“鳟鱼” (空对舰)等型号。这一代导弹的典型特征是沿用了V-1导弹的“一”字飞机式的气动布局,它们采

表一:反舰导弹的发展总结
代差        国名        名称/型号        制导方式        主要技术指标
第一代        前苏联        冥河SS-N-2A        中段:惯性末段:主动雷达        发射重量:2300kg射程:40km巡航高度:100-300m巡航速度:300m/s
第二代        法国        飞鱼MM·38        中段:惯性末段:主动雷达        导弹重量:735kg射程:37km巡航高度:15m巡航速度:0.82Ma
第三代        美国        捕鲸叉RGM-84A        中段:惯性末段:主动雷达        导弹重量:680kg射程:120km巡航高度:30-60m巡航速度:0.75Ma
第四代        前苏联        宝石        中段:惯性末段:主动雷达        发射重量:3000kg射程:300km(高低弹道)射程:150km(低低弹道)巡航速度:2.0~2.5Ma
第五代        对现役型号导弹进行技术改造,使其“升级、增质、延寿” 。
用脉冲喷气发动机或飞机用的涡喷发动机推进,导弹几何尺寸大、笨重、飞行速度低、射程近。在第一代反舰导弹中,以SS-N-2“冥河” 导弹为最为突出的代表,下面以“冥河”为例介绍第一代反舰导弹的性能。
    “冥河”导弹的射程为40公里,飞行速度约300米/秒,弹长5.80米,弹径0.76米,发射重量为2300公斤,装聚能战斗部,内装高能炸药450公斤,有很大的爆炸威力。准备发射导弹时,接通导弹自动驾驶仪中的陀螺并进行对准,火控系统向自动驾驶仪输入关键数据,包括估测的目标距离数据。发射后, “冥河”导弹爬升到约135米的高度,导弹有5种可供选择的巡航高度,因受气压高度表的限制,最低巡航高度为100米,每档递增50米,最高巡航高度达到300米,导弹依赖AM-15A自动驾驶仪靠惯性制导飞到目标区,在离目标约12公里处,MC-2主动雷达导引头开机,最后,导弹从巡航高度向目标俯冲。
二.        第二代反舰导弹
    1967年10月的第三次中东战争,证明了反舰导弹是打击舰艇有力的进攻性武器,使西方国家大为震惊。美国也清醒过来,开始重视反舰导弹的研制。从此,反舰导弹进入了第二代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服役的型号较多,有:法国的“飞鱼”系列,以色列的“迦伯列”,挪威的“企鹅”,瑞典的Rb08A,前苏联的SS-N-9“海妖”等。第二代反舰导弹的气动布局开始摆脱飞机式布局, “X X” 、“X +”布局开始形成主流;开始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它减小了导弹的几何尺寸与重量,开始实现小型化;采用自主式中制导与先进的末制导系统,命中精度有所提高,可以实现高亚音速掠海飞行;射程较近,多为20~40公里,后来的改进型亦在80公里之内。在第二代反舰导弹中,以法国“飞鱼”MM·38导弹为最为突出的代表,下面以“飞鱼”MM·38为例介绍第二代反舰导弹的性能。
“飞鱼”MM·38导弹的动力射程为4-42公里,有效射程37公里。巡航速度为0.82马赫,巡航高度为15米,末端高度视海情而定,可以在2.5米的高度掠海飞行。采用±30°扇面发射,发射间隔短,能在2~5级海情下全天侯作战。“飞鱼”MM· 38导弹弹长为5.21米,弹径350毫米,翼展1.0米。它采用1台环行助推器来发射,用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作巡航飞行。它采用简易惯导进行中段制导,用主动雷达进行末端寻的。导弹重735公斤,采用165公斤的半穿甲战斗部,装药42公斤,配备触发延迟引信,战斗部可钻入舱内爆炸,这样的1枚导弹可使1艘中型水面舰艇失去战斗力。它可靠性高,寿命为10年。
三.        第三代反舰导弹
   20世纪70年代,第三代反舰导弹开始发展,美国也在这一领域赶了上来,这也是反舰导弹技术比较成熟的发展时期。型号有美国“捕鲸叉”系列,法、意合作研制的“奥托马特”,瑞典的RBS-15,美国的“战斧”反舰导弹,前苏联的SS-N-25 、SS-N-12“沙箱” 、AS-18等。这一代反舰导弹典型特征是采用了先进的电子技术,提高了抗干扰能力,且采用高效能涡喷或涡扇发动机,亚音速飞行,使反舰导弹的射程超过100公里,初步具备了防区外发射能力。在第三代反舰导弹中,以美国“捕鲸叉”导弹为最为突出的代表,下面以RGM-84A“捕鲸叉”舰对舰导弹和AGM-84A“捕鲸叉”空对舰导弹为例介绍第三代反舰导弹的性能。
RGM-84A“捕鲸叉”舰对舰导弹的性能:以攻击多种水面舰艇为主要目标,采用1台涡喷发动机为主发动机,1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发射,射程为60公里,后来的改进型号射程达到120公里,其飞行速度为0.75马赫,巡航高度为30~60米,它采用±90°扇面发射,中段采用惯性制导,主动雷达末制导,末端突然跃升而后俯冲攻击目标,大大提高了攻击效果。该导弹弹长4.64米,弹径343毫米,翼展830毫米,起飞重量680公斤。它装备带触发延迟和近炸引信的半穿甲战斗部,重量230公斤,战斗部钻到船舱内爆炸,威力很大。
AGM-84A“捕鲸叉”空对舰导弹的性能:在1500米以下的低空、低速发射时,发射前发动机就启动; 在1500米以上的高度发射时,发动机在导弹投放后下降到一定高度才启动,而后导弹继续下降至巡航高度飞行。中段制导装置和雷达高度表控制导弹按预定的航向和高度作巡航飞行。在离目标一定距离时,导引头根据所选定的方式,开始搜索前面的区域;当捕获到目标并进行跟踪时,开始末段方位控制;导弹处于掠海高度接近目标,偏置比例高低制导开始,导弹突然跃升,而后向下俯冲,在甲板内爆炸,达到最大摧毁效果。
四.        第四代反舰导弹
    为了解决亚音速反舰导弹低空被拦截问题,在20世纪70-80年代开始研制第四代超音速反舰导弹。随着前苏联整体式冲亚发动机推进的反舰导弹的型号服役,产生了一系列反舰导弹的型号,有:前苏联的“宝石” 、SS-N-21“白蛉” 、SS-N-19“花岗岩” 、X-41,法国的ASMP等。第四代反舰导弹多以2.0~3.0马赫速度飞行,以低空或高空弹道攻击目标,大大增加了导弹的作战效能,提高了导弹的生存与突防能力。超音速反舰导弹带来的问题是:导弹几何尺寸大、笨重、技术复杂、低空飞行潜力不大。在第四代反舰导弹中,以前苏联的“宝石”导弹为最为突出的代表,下面以“宝石”舰对舰导弹和“宝石”空对舰导弹为例介绍第四代反舰导弹的性能。
“宝石”舰对舰导弹弹长约10米,弹径650毫米,发射重量为3000公斤,采用整体式冲亚发动机推进, 飞行速度为2.0~2.5马赫,射程在高-低弹道时为300公里,采用低-低弹道时为150公里,战斗部重量为200公斤,采用惯性中制导和主/被动雷达寻的末制导,战术性能好,智能化程度高。
    “宝石”空对舰导弹弹长8.3米,弹径650毫米,高空发射时射程大于500公里,低空发射时射程为200公里。导弹发射后先爬升到14~15千米高度,以800米/秒的巡航速度飞行,由惯导系统导向确定的目标区,距目标50~75公里时,弹上主/被动雷达导引头首次开机,抗干扰导引头可搜索偏离航线45°的目标,能探测75公里外巡洋舰大小的目标。一旦发现目标,弹上制导系统就修正,导弹俯冲并以700米/秒的速度距海面5~10米高度掠海飞行,接近目标后,导引头再开机搜索并锁定目标。
五.        第五代反舰导弹--反舰导弹的新时期
10多年来,反舰导弹的服役型号并没有增加几个,而是通过新技术更新,使“老型号焕发青春”,例如通过改造,美国的“捕鲸叉” 、法国的“飞鱼”服役寿命将延长30年,这就是反舰导弹的“升级、增质、延寿”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反舰导弹通常采用以下技术途径实现。
1.        增大射程,满足远海作战需求
    新一代反舰导弹有一明显趋势,就是增大远海作战能力,发展舰载防御系统防区外发射的反舰导弹,一般射程大于150公里。
2.        超音速飞行
    反舰导弹是进攻性的武器,能够顺利地飞过敌方舰队的严密防区对舰船进行攻击是其作战任务。因此,提高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至关重要,提高导弹的飞行速度,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在未来二三十年内, 超音速反舰导弹会得到很大发展。
3.        隐身技术
隐身技术是提高导弹突防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西方国家更多采用的措施。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亚音速飞行是容易隐身的,超音速导弹采用冲压发动机推进,高温发动机喷出火舌,具有很强的红外特性,对光学寻的雷达极易捕捉。
4.        提高精度,实现智能化
    新一代反舰导弹大多采用新的导引技术与计算机系统,大大提高了命中精度。未来的中远程反舰导弹也将装数据链系统,导弹的头部加装电视摄像头,可以对战场环境与攻击目标做实际评估,增加了重新瞄准目标和对已被攻击目标的再攻击能力,具备了智能化的功能。
5.        机动弹道攻击
未来反舰导弹可以多路途从不同方向对同一目标攻击,可以是多平台发射对同一目标或多目标攻击,也可以从不同方向对同一目标进行饱和攻击。
6.        多用途
所谓多用途,是指同一作战系统可以发射多种导弹,一种导弹可以在多平台发射,一种导弹可以从不同的弹道攻击不同类型目标。如美国的“捕鲸叉”是一种多用途反舰导弹,实现了水下、水上、岸基与飞机平台发射,而且还要成为对陆攻导弹。
7.        低成本与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
导弹型号的系列化,分系统(舱段)的模块化和部件的标准化是达到经济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它通过更换某一分系统或某一部件的方法,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武器系统。经验证明:凡是按系列化发展的,技术上都比较先进,作战能力强,成本低,研制周期短,通用化、实用程度高。
总之,未来反舰导弹的作用和地位会越来越强化,反舰导弹将会朝着远射程、高速、隐身、智能化、低成本、高效的方向发展,成为保卫海疆的“撒手锏”武器。反舰导弹的发展

1967年10月21日,埃及在西奈半岛附近从1艘排水量80吨的小艇上发射3枚“冥河”导弹击沉了以色列的“埃拉特”号驱逐舰。这是反舰导弹的首次实战应用,证明了它是打击舰艇的有效武器,使西方国家大为震惊,纷纷重新开始发展反舰导弹。在此后的海战中,反舰导弹频频亮相,并取得了一连串的成功。从1967年到1982年的5次海战中,共击沉各种类型的舰船48艘,其中有28艘被反舰导弹击沉,占被击沉总数的58.3%。目前,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装备了海上和陆地发射的先进反舰导弹,20多个国家拥有空射型先进反舰导弹。
综观反舰导弹的发展,从技术特征来讲,大致经历了4代,现在进入了第5代“升级、增质、延寿”的发展时期。下面笔者将有代表性的介绍从1代到5代反舰导弹的发展(见表一) 。
一.        第一代反舰导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到20世纪50年代,世界进入了第一代反舰导弹的发展时期。前苏联、瑞典等经济技术条件较好的国家,在V-1导弹技术资料及德国科学家帮助下,开始了反舰导弹的研制。第一代反舰导弹多在上世纪50年代末或60年代初服役。第一代反舰导弹型号有瑞典“罗伯特315”(舰对舰)和“罗伯特304”(空对舰),前苏联SS-N-1“扫帚”(舰对舰) 、SS-N-2“冥河” (舰对舰) 、AS-1“狗窝” (空对舰) 、AS-2“鳟鱼” (空对舰)等型号。这一代导弹的典型特征是沿用了V-1导弹的“一”字飞机式的气动布局,它们采

表一:反舰导弹的发展总结
代差        国名        名称/型号        制导方式        主要技术指标
第一代        前苏联        冥河SS-N-2A        中段:惯性末段:主动雷达        发射重量:2300kg射程:40km巡航高度:100-300m巡航速度:300m/s
第二代        法国        飞鱼MM·38        中段:惯性末段:主动雷达        导弹重量:735kg射程:37km巡航高度:15m巡航速度:0.82Ma
第三代        美国        捕鲸叉RGM-84A        中段:惯性末段:主动雷达        导弹重量:680kg射程:120km巡航高度:30-60m巡航速度:0.75Ma
第四代        前苏联        宝石        中段:惯性末段:主动雷达        发射重量:3000kg射程:300km(高低弹道)射程:150km(低低弹道)巡航速度:2.0~2.5Ma
第五代        对现役型号导弹进行技术改造,使其“升级、增质、延寿” 。
用脉冲喷气发动机或飞机用的涡喷发动机推进,导弹几何尺寸大、笨重、飞行速度低、射程近。在第一代反舰导弹中,以SS-N-2“冥河” 导弹为最为突出的代表,下面以“冥河”为例介绍第一代反舰导弹的性能。
    “冥河”导弹的射程为40公里,飞行速度约300米/秒,弹长5.80米,弹径0.76米,发射重量为2300公斤,装聚能战斗部,内装高能炸药450公斤,有很大的爆炸威力。准备发射导弹时,接通导弹自动驾驶仪中的陀螺并进行对准,火控系统向自动驾驶仪输入关键数据,包括估测的目标距离数据。发射后, “冥河”导弹爬升到约135米的高度,导弹有5种可供选择的巡航高度,因受气压高度表的限制,最低巡航高度为100米,每档递增50米,最高巡航高度达到300米,导弹依赖AM-15A自动驾驶仪靠惯性制导飞到目标区,在离目标约12公里处,MC-2主动雷达导引头开机,最后,导弹从巡航高度向目标俯冲。
二.        第二代反舰导弹
    1967年10月的第三次中东战争,证明了反舰导弹是打击舰艇有力的进攻性武器,使西方国家大为震惊。美国也清醒过来,开始重视反舰导弹的研制。从此,反舰导弹进入了第二代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服役的型号较多,有:法国的“飞鱼”系列,以色列的“迦伯列”,挪威的“企鹅”,瑞典的Rb08A,前苏联的SS-N-9“海妖”等。第二代反舰导弹的气动布局开始摆脱飞机式布局, “X X” 、“X +”布局开始形成主流;开始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它减小了导弹的几何尺寸与重量,开始实现小型化;采用自主式中制导与先进的末制导系统,命中精度有所提高,可以实现高亚音速掠海飞行;射程较近,多为20~40公里,后来的改进型亦在80公里之内。在第二代反舰导弹中,以法国“飞鱼”MM·38导弹为最为突出的代表,下面以“飞鱼”MM·38为例介绍第二代反舰导弹的性能。
“飞鱼”MM·38导弹的动力射程为4-42公里,有效射程37公里。巡航速度为0.82马赫,巡航高度为15米,末端高度视海情而定,可以在2.5米的高度掠海飞行。采用±30°扇面发射,发射间隔短,能在2~5级海情下全天侯作战。“飞鱼”MM· 38导弹弹长为5.21米,弹径350毫米,翼展1.0米。它采用1台环行助推器来发射,用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作巡航飞行。它采用简易惯导进行中段制导,用主动雷达进行末端寻的。导弹重735公斤,采用165公斤的半穿甲战斗部,装药42公斤,配备触发延迟引信,战斗部可钻入舱内爆炸,这样的1枚导弹可使1艘中型水面舰艇失去战斗力。它可靠性高,寿命为10年。
三.        第三代反舰导弹
   20世纪70年代,第三代反舰导弹开始发展,美国也在这一领域赶了上来,这也是反舰导弹技术比较成熟的发展时期。型号有美国“捕鲸叉”系列,法、意合作研制的“奥托马特”,瑞典的RBS-15,美国的“战斧”反舰导弹,前苏联的SS-N-25 、SS-N-12“沙箱” 、AS-18等。这一代反舰导弹典型特征是采用了先进的电子技术,提高了抗干扰能力,且采用高效能涡喷或涡扇发动机,亚音速飞行,使反舰导弹的射程超过100公里,初步具备了防区外发射能力。在第三代反舰导弹中,以美国“捕鲸叉”导弹为最为突出的代表,下面以RGM-84A“捕鲸叉”舰对舰导弹和AGM-84A“捕鲸叉”空对舰导弹为例介绍第三代反舰导弹的性能。
RGM-84A“捕鲸叉”舰对舰导弹的性能:以攻击多种水面舰艇为主要目标,采用1台涡喷发动机为主发动机,1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发射,射程为60公里,后来的改进型号射程达到120公里,其飞行速度为0.75马赫,巡航高度为30~60米,它采用±90°扇面发射,中段采用惯性制导,主动雷达末制导,末端突然跃升而后俯冲攻击目标,大大提高了攻击效果。该导弹弹长4.64米,弹径343毫米,翼展830毫米,起飞重量680公斤。它装备带触发延迟和近炸引信的半穿甲战斗部,重量230公斤,战斗部钻到船舱内爆炸,威力很大。
AGM-84A“捕鲸叉”空对舰导弹的性能:在1500米以下的低空、低速发射时,发射前发动机就启动; 在1500米以上的高度发射时,发动机在导弹投放后下降到一定高度才启动,而后导弹继续下降至巡航高度飞行。中段制导装置和雷达高度表控制导弹按预定的航向和高度作巡航飞行。在离目标一定距离时,导引头根据所选定的方式,开始搜索前面的区域;当捕获到目标并进行跟踪时,开始末段方位控制;导弹处于掠海高度接近目标,偏置比例高低制导开始,导弹突然跃升,而后向下俯冲,在甲板内爆炸,达到最大摧毁效果。
四.        第四代反舰导弹
    为了解决亚音速反舰导弹低空被拦截问题,在20世纪70-80年代开始研制第四代超音速反舰导弹。随着前苏联整体式冲亚发动机推进的反舰导弹的型号服役,产生了一系列反舰导弹的型号,有:前苏联的“宝石” 、SS-N-21“白蛉” 、SS-N-19“花岗岩” 、X-41,法国的ASMP等。第四代反舰导弹多以2.0~3.0马赫速度飞行,以低空或高空弹道攻击目标,大大增加了导弹的作战效能,提高了导弹的生存与突防能力。超音速反舰导弹带来的问题是:导弹几何尺寸大、笨重、技术复杂、低空飞行潜力不大。在第四代反舰导弹中,以前苏联的“宝石”导弹为最为突出的代表,下面以“宝石”舰对舰导弹和“宝石”空对舰导弹为例介绍第四代反舰导弹的性能。
“宝石”舰对舰导弹弹长约10米,弹径650毫米,发射重量为3000公斤,采用整体式冲亚发动机推进, 飞行速度为2.0~2.5马赫,射程在高-低弹道时为300公里,采用低-低弹道时为150公里,战斗部重量为200公斤,采用惯性中制导和主/被动雷达寻的末制导,战术性能好,智能化程度高。
    “宝石”空对舰导弹弹长8.3米,弹径650毫米,高空发射时射程大于500公里,低空发射时射程为200公里。导弹发射后先爬升到14~15千米高度,以800米/秒的巡航速度飞行,由惯导系统导向确定的目标区,距目标50~75公里时,弹上主/被动雷达导引头首次开机,抗干扰导引头可搜索偏离航线45°的目标,能探测75公里外巡洋舰大小的目标。一旦发现目标,弹上制导系统就修正,导弹俯冲并以700米/秒的速度距海面5~10米高度掠海飞行,接近目标后,导引头再开机搜索并锁定目标。
五.        第五代反舰导弹--反舰导弹的新时期
10多年来,反舰导弹的服役型号并没有增加几个,而是通过新技术更新,使“老型号焕发青春”,例如通过改造,美国的“捕鲸叉” 、法国的“飞鱼”服役寿命将延长30年,这就是反舰导弹的“升级、增质、延寿”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反舰导弹通常采用以下技术途径实现。
1.        增大射程,满足远海作战需求
    新一代反舰导弹有一明显趋势,就是增大远海作战能力,发展舰载防御系统防区外发射的反舰导弹,一般射程大于150公里。
2.        超音速飞行
    反舰导弹是进攻性的武器,能够顺利地飞过敌方舰队的严密防区对舰船进行攻击是其作战任务。因此,提高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至关重要,提高导弹的飞行速度,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在未来二三十年内, 超音速反舰导弹会得到很大发展。
3.        隐身技术
隐身技术是提高导弹突防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西方国家更多采用的措施。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亚音速飞行是容易隐身的,超音速导弹采用冲压发动机推进,高温发动机喷出火舌,具有很强的红外特性,对光学寻的雷达极易捕捉。
4.        提高精度,实现智能化
    新一代反舰导弹大多采用新的导引技术与计算机系统,大大提高了命中精度。未来的中远程反舰导弹也将装数据链系统,导弹的头部加装电视摄像头,可以对战场环境与攻击目标做实际评估,增加了重新瞄准目标和对已被攻击目标的再攻击能力,具备了智能化的功能。
5.        机动弹道攻击
未来反舰导弹可以多路途从不同方向对同一目标攻击,可以是多平台发射对同一目标或多目标攻击,也可以从不同方向对同一目标进行饱和攻击。
6.        多用途
所谓多用途,是指同一作战系统可以发射多种导弹,一种导弹可以在多平台发射,一种导弹可以从不同的弹道攻击不同类型目标。如美国的“捕鲸叉”是一种多用途反舰导弹,实现了水下、水上、岸基与飞机平台发射,而且还要成为对陆攻导弹。
7.        低成本与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
导弹型号的系列化,分系统(舱段)的模块化和部件的标准化是达到经济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它通过更换某一分系统或某一部件的方法,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武器系统。经验证明:凡是按系列化发展的,技术上都比较先进,作战能力强,成本低,研制周期短,通用化、实用程度高。
总之,未来反舰导弹的作用和地位会越来越强化,反舰导弹将会朝着远射程、高速、隐身、智能化、低成本、高效的方向发展,成为保卫海疆的“撒手锏”武器。
没看出鱼叉比飞鱼高到哪里去,除了射程,难道增程就算升级换代了?
]]
原帖由 lostangel 于 2006-9-27 17:16 发表


RGM-84L,制导头是相控阵体制得,激光陀螺,捷联惯导,能攻击频海复杂小岛海域得小型目标,能上陆攻击固定目标,可以航路规划~
这还是BLOCK1理体系

还由BLOCKII理得,还由SLAM系列得更好!

从战果分析,斯塔克斯 ...


搬板凳喽
咱们的鹰击呢
咱们的武器都很神秘哈,打一仗大家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