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简版08月18日星期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07:34
<p>美国媒体:朝鲜要搞地下核爆 美国政府:若属实是“极度挑衅”<br/><br/>    【美国广播公司报道】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朝鲜可能正准备一次地下核试。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17日表示,由于不满安理会早前通过谴责朝鲜试射导弹的决议,朝鲜可能正在准备进行一次地下核子试验,美国情报人员最近已发现朝鲜的“可疑卡车”在其一个可疑的试验场地进行活动。美国白宫表示,若传媒报道朝鲜计划试爆核子弹属实,将是极度挑衅行为。 <br/>  <br/>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这位官员透露说,从美国情报部门获得的最新情报指出,朝鲜方面正在一处可疑的试验场所加紧进行活动。其活动包括,在朝鲜东北部的一个地下设施,卸下巨大的成卷电缆。这些电缆可能被用于进行地下核子试验,用来连接地下核子试验基地与外部观察设备。美国情报部门的这一发现,已在上周引起白宫的关注。 <br/>     <br/>    报道称,美国方面认为,朝鲜已拥有足够的核原料来制造可能多达12枚的核弹,但到目前为止朝鲜还没有进行过试验。一次成功的试验,将会去掉对朝鲜正变成一个核国家的怀疑。据悉,在美国情报部门发现这一最新动向之前,布什政府一直对朝鲜可能正准备进行一次核子试验而感到日益担忧。 <br/>     <br/>    美国官员担心,朝鲜若进行核子试验,将会导致东亚地区掀起一场核武器竞赛,迫使日本和韩国也发展自己的核武器。朝鲜核子试验将会引起恐慌,也会给朝鲜邻国一些不良反应。 <br/>     <br/>    一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表示,美国仍会严密地封锁这个与世隔绝的国家。美国官员还指出,如果朝鲜确实在进行地下核实验,华盛顿就会立即推动对其进行制裁,切断与朝鲜的所有外界联系。另一种可能的选择就是用军舰封锁朝鲜海域。 <br/>     <br/>    据悉,目前,美国官方对朝鲜正准备进行地下核子试验的情报相当谨慎,因为情报机构的发现并不是结论性的。去年,美国间 谍卫星曾在朝鲜的可疑试验场地,发现了一些可疑的活动,曾导致一些人预测朝鲜即将进行核子试验,但最后却没有发生。 <br/>     <br/>    而想提前侦察出准备进行地下核子试验是非常困难的。例如,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98年分别进行核子试验时,美国情报机构就未能侦察出来。也有美国官员指出,此次朝鲜加紧在试验场地进行活动,可能就是想让美国间谍卫星“看看”,来吸引美方的注意;还有一种可能是,为在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地点进行核子试验“打掩护”。    <br/>  <br/>   【时事点评】在具体讨论“这一次”的“朝鲜准备地下核试验”的是否对美国“极致威胁”之前,我们想对这份新闻中的一个观点发表两点“不同看法”。<br/><br/>   ●两点“不同看法”<br/><br/>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原文是:而想提前侦察出准备进行地下核子试验是非常困难的。例如,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98年分别进行核子试验时,美国情报机构就未能侦察出来。<br/>  <br/>   事实上,在我们看来,以现在的侦察手段,提前侦察出准备进行地下核试验“不仅不困难、反而非常容易”,当然了,这不包括“哪一天点火引爆”,这是其一;<br/>  <br/>   其二,“N”多的证据证明,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98年分别进行核试验时,不仅华盛顿早就一清二楚,就是北京也是心中有数。<br/>  <br/>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在这里对那段历史作个简单的回顾。<br/><br/>   ●印度核爆的大背景<br/><br/>   众所周知,印度在南亚率先进行核爆的时间是1998年5月。具体情况是:5月11日,在西部拉贾斯坦邦的博克兰地区,印度一口气就成功地进行了三次核试验,分别为裂装置、低当量装置和热核装置。<br/>  <br/>   仅隔两于,在5月13日,印度又宣布当天在上述地区进行了两次低于千吨级的核试验。也就是说,印度两天之内就成功完成了“多型号原子弹、氢弹、战术核武器”的全面试验。<br/>  <br/>   另外,印度进行核试验的“背景”是1998年3月印度教民族主义者领导的政府“上台”,人民党领袖瓦杰帕伊出任政府总理。<br/>  <br/>   我们知道,在核问题上,上台伊始的瓦杰帕伊、就公然宣称“印要研制核武器,以抑制邻国的威胁”,从而一改历届政府所奉行的核政策。<br/>  <br/>   值得强调的是,在人民党的施政纲领中,印度新政府就“国家安全”可是明确写着“将重新审议印度的核政策,并行使引进核武器的选择”的。那么如何理解这些话呢?<br/>  <br/>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瓦杰帕伊政府的“这些东西”,通过时任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的一名“大白话”可以清晰地表解释出来,他说:“印度国家安全受到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威胁”。<br/><br/>   ●这句“明白无误”大白话的“背后”、却隐含着这么一层意义<br/>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就是这句“明白无误”大白话的“背后”、却隐含着这么一层意义:它实际上是印度所扮演的角色既将发生改变、“中美俄”在南亚次大陆上的政策都将或主动、或被动进行重大调整的一个强烈信号。<br/>  <br/>   值得注意的是,从事后来看,克林顿政府的“这种调整”恰恰演化成了世界局势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这里,我们想补充一点,那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说的“主动调整方”,显然是当时的华盛顿、而北京与莫斯科的调整是相当被动的。<br/>  <br/>   我们认为,正是出于美国人的“主动调整”,我们才会听到印度人的这句“明白无误”的大白话。<br/><br/>   ●克林顿政府对印度“核爆”的是持纵容与鼓励的态度的<br/><br/>   同样,我们还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句“明白无误”的大白话,我们才看到了这样一幕,既:尽管印度进行了“一连五次的核爆炸”、但其庞大的准备工作竟然没有让号称侦察能力第一的美国情报机构发现。<br/>  <br/>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这些都是“真”的话,那么,人们除了感叹印度人的“保密能力之强”、感叹美国情报部门的无能,还能有何感受呢?显然,对印度核爆炸的“没有事先发现”,在反核扩的问题上,起码将美国情报机构“大规模、有组织的撒谎”之时间记录、自伊拉克战争之时又“提前了好几年”。<br/>  <br/>   显然,克林顿政府对印度“核爆”的是持纵容与鼓励的态度的。这一点,从事后美国“非常不严肃”对待“五常”通过的谴责“印巴核试验、并制裁印巴的决定”就可以看出。<br/><br/>   ●欧元启动之后,克林顿政府也一改任凭欧盟“多年的千呼万唤”也“不出来”的“矜持”<br/><br/>   前面已经说了,我们所说的“主动调整方”,是当时的华盛顿、而北京与莫斯科的调整是相当被动的。<br/>  <br/>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真实的情况就是,在那之后不久,特别是在欧元启动之后,克林顿政府也一改任凭欧盟“多年的千呼万唤”也“不出来”的“矜持”,终于点头同意带领“志高手短”的欧盟打了一场“触动了所有大国神经”的科索沃战争。<br/><br/>   ●那时的俄罗斯正因服了“两付药方”而被彻底淘空了身子<br/><br/>   而当时的俄罗斯是个什么状况呢?我们知道,那时的俄罗斯正因服了“两付药方”而被彻底淘空了身子:<br/>  <br/>   一付是美国为主的西方合力开出的“民主补药”、俄罗斯“补”出来的结果却是“融入西方的意图全面失败”、西方的理由很简单:按西方的审美标准、在俄罗斯仍有可能重新强壮起来之前,“补出来的”身材永远也不会“合乎标准”;<br/>  <br/>   另一付是美国人精心研制的“经济泄药”,结果在经济上是“泄”得一塌糊涂、泄成了“休克”状态。<br/><br/>  ●令俄罗斯人不堪回首的、是患上了“强补大泄”的综合症<br/>  <br/>   这还不是全部,最终令俄罗斯人不堪回首的、是又患上了“强补大泄”的综合症:除了既能毁灭对手、同时也能毁灭自己、因而不能轻易运用的核战略打击力量之外,俄罗斯“平日”里可以用来维护国家利益的“常规军事能力”、特别是各种利益集团的“交织”使得“国家政治决断能力”受到了重大打击,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与前苏联时“敢于果断出兵匈牙利、甚至阿富汗(尽管失败)”的国家意志力相比,可以说也进入了“休克状态”。<br/><br/>  ●美国直接动手“掏掉”前南联盟的“信心”之所在<br/><br/>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正是美国率领北约展开科索沃战争,直接动手“掏掉”前南联盟的“信心”之所在。要知道,那可是前苏联遗留给俄罗斯“极大的一笔战略遗产”,一个处于西欧核心地带、并因控制着欧洲通往地中海、直到中东战略通道、从而“极具战略价值的战略飞地”。<br/><br/>  ●科索沃战争中“欧美”的得与失<br/><br/>   真实的情况就是,科索沃战争中,欧盟得到利益的是借美国之力拔掉了俄罗斯刺在自己腹部的一根“硬刺”,从而打开了“彻底整合”欧盟的空间,结果是:前南联盟这根刺的确如欧盟所愿地被拔掉了,欧盟也的确如欧盟所愿地东扩了;<br/><br/>  ●无奈的欧盟“办家门口的事”都得依靠美国人<br/><br/>   但是,美国人得到的则更多,一是北约也就如美国所愿意地东扩了,然而,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华盛顿最大的收益就是借北约的力量、也是没有军事力量的欧盟、在“办家门口的事”都得依靠美国人的无奈,一方面利用北约东扩、最大限度地制造了“丢掉了前南联盟这个大筹码”的俄罗斯对欧盟的不信任感,再就是利用这种“欧俄”间互不信任的便利,一边让前南联盟的“善后之事”长期化、从政治、安全上拖住欧盟的注意力;一边再在中东搞搞事情,从经济上着手,用“石油美元”这个武器,将“欧元”所代表的欧洲经济竞争力结结实实地压制了好几年、将“欧元”所附着的欧洲央行的货币决策权“绑架”了好几年。<br/><br/>  ●科索沃战争给欧盟带来的“得与失”有点儿不成比例<br/><br/>  事实证明、因经济没有起色,统一了货币、推出了欧元的欧盟、却因此失去了一部“欧盟宪法”,且科索沃问题直到今天都没有完全解决。因此,在我们看来,科索沃战争给欧盟带来的“得与失”有点儿不成比例。<br/><br/>  我们认为,欧盟“失”的地方还不止这一点,因此在“上述招术”成功的基础上,华盛顿还使出了一招,就是利用已经被科索沃战争强化了的、“欧俄”间的“互不信任”,与欧盟经济上的“没有起色”,对联结欧洲与俄罗斯的战略通道、也就是东欧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全面渗透。<br/>  <br/>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新老板”--欧盟方面得到经济利益有限、且又惧怕“旧老板”---俄罗斯传统威胁的东欧国家,对美国这个既有钱、又有权的贵客,哪有不“开门迎客”的?<br/>  <br/>  如此一来,“西欧与俄罗斯”之间的东欧、不仅没有起到南来北往之“战略通道”的作用,反成了美国的一只掐住“欧俄”经济命脉、阻止欧俄战略接近的黑手。<br/><br/>  显然,德国总理施罗德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敲定的、绕过东欧国家,在波罗的海底建设一条直接联结的能源管道,其战略意图、正是为了“掰开”这只手。<br/>  <br/>  有意思的是,已经“下台”的、“相对反美”的施罗德已经就任这一项目的管理职位,且仍然在为“这一意图”工作着;而已经“上台”的、“相对亲美”的墨克尔仍然看重这一项目。更有意思的是,有消息说,作为后续工程,这一绕过东欧国家的“能源管道”将横惯整个西欧、并将最终“渡过”英吉利海峡、直到英国。<br/><br/>  ●科索沃战争扔给俄罗斯的损失是极为惨重的<br/><br/>  不难看出,科索沃战争扔给俄罗斯的损失是极为惨重的:这不仅表现在失去了南联盟这块战略飞地,更表现在一夜之间北约就敢“拿着皮尺”在离莫斯科不远的地方“丈量土地”了。<br/><br/>  ●北京在那段日子里得到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br/> <br/>  值得强调的是,大使馆被炸的北京、在那段日子里得到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那就是一位烈士家属在承受失去亲人巨大悲痛的同时、当着国家领导人的面所发出的肺腑之言:“国家要强大啊!”。<br/>  <br/>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六个字”饱含了这样一个真理:任何的国家利益,不论是政治利益、还是经济利益,更或者是国家尊严,都需要相应、甚至“超前”的军事实力做支撑,都需要在关键时刻敢于使用自己军事实力的坚强意志做支撑,否则,最后什么利益都谈不上。<br/>  <br/>   事实上,我们在上面说了那么多,就是想说明这么一点:在当今世界上,作为一个有志于在全球角力中占得一席之地的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比如科索沃战争时的欧盟),特别是、如果没有在关键时刻“敢于使用”自己军事力量的坚强决心(比如科索沃战争时的俄罗斯),那么,不论你是多么地富有(比如欧盟)、也不论你的军事力量看起来是多么地令人望而生畏(比如说俄罗斯),你都免不了欧盟的那种“得不偿失”、或者俄罗斯的那种“损失惨重”,更或者得遭遇中国当时所受的“那种屈辱”。<br/><br/>  ●北京决策层“近期”开始发出“能战才能言和”的声音绝不是偶然<br/>  <br/>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没有“能战”的能力、特别是“敢战”的意志力,什么“和平”、“建设”都是空想。显然,在中国综合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经过这几年已经得到极大的提高之后;在经过过去两年的时间、与美日进行了激烈的交锋,从而已经向方方面面证明中国“有足够的政治意志力”之后;特别是在中国军方人士已经明确发出“美国得准备数百座城市被毁”的强音之后,我们认为,针对近期风高浪急的国际形势、北京决策层“近期”开始发出“能战才能言和”的声音绝不是偶然。<br/><br/>  我们从印度核爆炸谈到科索沃战争,主要是想说明两点:<br/>  <br/>  第一,作为一个超级大国,总体而言,美国在战略运用上是极为灵活的。根据我们的观察,除了“必须符合美国国家利益”这一点之外,华盛顿的“所有政策”都是“有原则但并不拘泥于其原有原则”、都可以做到此一时彼一时、也都可以做到双重标准。<br/>  <br/>   显然,以“反核扩”为自己核心国家利益的华盛顿,在印度跨入核门槛的问题上,从反核扩的角度讲,完全就是在“自己在损害自己的核心利益”,但是,当这一损害有利美国战略的展开、有利于谋取其他利益时,特别是“非常重大的现实利益”时,美国就表现得“损害自己核心利益也在所不惜”。<br/><br/>  第二,我们还想说明的是,“中欧俄”中的任何一个有志于拓展自己战略空间的“政治经济实体”,在参与这场“全球大博弈”的过程中、要想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得具备相应的军事力量、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敢于使用这支力量维护自己根本利益的“果敢”。<br/><br/>  在说明了这两点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则新闻报道,我们也就不难看出,世界局势似乎双到了一个关键时刻。<br/>  <br/>  继续我们的讨论之前,我们想请大家再来阅读一则发自华盛顿的消息片段。</p><p><br/>  档案资料:美国与日本扩大防扩散和核安全合作<br/><br/>  【东方档字NO.200607220413】华盛顿消息:美国能源部的一位官员说,美国与日本于7月21日签署了一项协议,决定扩大两国在防核扩散、核防护与核安全领域现有的伙伴合作关系。<br/>  <br/>  美国能源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ational Nuclear Security Administration)首席副局长保罗(Jerry Paul) 和日本原子能机构执行主任木村(Ryo Kimura)在这项协议上签了字。根据这项协议,两国有关机构将在如下方面开展合作:<br/>  <br/>  -- 改进核材料清点和控制技术与程序;<br/>  <br/>  -- 实施先进的核材料监管和控制系统;<br/>  <br/>  -- 增强对核设施和核材料的实地保安。<br/>  <br/>  保罗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7月21日发布的新闻简报中说,这项协议"对推进布什总统于今年早些时候宣布的'全球核能源合作计划'(Global Nuclear Energy Partnership)有重要意义"。<br/>  <br/>  保罗说:"根据这项协议,我们将能合作开发新技术,制定新的防护措施,通过使用安全、防扩散的核燃料循环,帮助满足未来的全球能源需求。"<br/>  <br/>  国家核安全管理局说,美日核安全与防扩散合作关系开始于1988年两国达成的首项正式防护协定。美国还在地区安全问题和出口控制方面以及在核设施的实地安全、海港和陆地口岸的放射线探测系统与核研究反应堆的转换方面与日本合作。<br/>  <br/>  保罗称日本为重要的防核扩散伙伴。他说,这项协议"再次确认了两国间……在核安全方面已持续了20年的合作关系"。<br/><br/>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面文字,原文是:美国能源部的一位官员说,美国与日本于7月21日签署了一项协议,决定扩大两国在防核扩散、核防护与核安全领域现有的伙伴合作关系。<br/><br/>  ●这则消息在“时间”与“内容”上的高度敏感<br/><br/>  显然,美国与日本签署的这项协议的时间,被安排在朝鲜试射导弹之后,也被安排在这一轮中东冲突发生之后,特别被安排在以色列“首次扬言”“或全面入侵黎巴嫩”的同时。事实上,这则消息在“时间”与“内容”上的高度敏感性,已经引起过我们的高度注意。为此,我们当时就配发过相关讨论纪要。有兴趣的读者请自档案库中自行调阅7月22日《东方时事解读》的东亚部分。<br/><br/>  ●美印核合作也是出于“全球核能源合作计划”<br/><br/>  其次,我们再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保罗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7月21日发布的新闻简报中说,这项协议“对推进布什总统于今年早些时候宣布的'全球核能源合作计划'(Global Nuclear Energy Partnership)有重要意义”。<br/>  <br/>  非常巧合的是,布什在事隔多年后,突然想起“克林顿主义”的南亚政策,不仅继承之、还发展之,并弄了个“新南亚政策”的新标签,从而表现得非常愿意向印度这个拒绝签定“防核扩散”协议的核国家提供“注定会”用去生产原子弹的核原料,正是出于“全球核能源合作计划”。<br/><br/>  ●整个东亚的不确定因素在急剧累积<br/><br/>  在前面的台湾部分,针对台湾岛内的形势,我们已经说过,台独的骨干份子施明德正在“非常有效地”引导着泛蓝的力量去“倒扁”、再度激化“有可能”获得马英九妥协、默认支持其竞选台北市长的宋楚瑜与马英九之间的矛盾,从而一手全面淘空马英九头上的明星光环、一面还被支持台独的国际势力“所利用”,从而为“台湾的大乱”一点点地“累计火种”,从而将困兽犹斗的陈水扁一点点逼向“制造台独重大事变”的墙角。<br/><br/>  还有,那边,刚与中国一起在中东冲突中过了一把“决策瘾”的俄罗斯、刚与北京联手在中亚亮牌的莫斯科、就迎来了日本的非法闯入者,并果断开枪打死了一个日本人;这边,日本右翼就残忍连续杀害两名俄罗斯人,这使得北方四岛的紧张气氛、在近期没有丝毫缓解的余地;再加上小泉“拜鬼”前就说要去的香港保钓船“并没有准时出现”在钓鱼岛附近,但台湾却“非常及时”地去了一只保钓船,从而令钓鱼岛方面的危险也在一步步积聚。<br/><br/>  ●在中东出尽了洋相“美国船长”,在“台独”与军国主义的支撑下、在东亚仍然有不同凡响的“指挥能力”<br/><br/>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上面的这些、无一不显示出“台独”与日本保守势力的那位“美国船长”,虽然在中东出尽了洋相、但在“有军国野心之日本”的东亚这一块,在“台独分子”与日本军国分子的支撑下、仍然有不同凡响的“指挥能力”。<br/><br/>  ●试射导弹后已经平静多时的朝鲜局势,则更加耐人寻味<br/><br/>  这还不算,我们认为,试射导弹后已经平静多时的朝鲜局势,则更加耐人寻味:一方面,是朝鲜主动释放和缓的信号、在发生大水灾后”第一次“表示“愿意接受韩国和联合国的援助”;但另一方面,在导弹试射后相对低调的华盛顿、却突然高调地“猛炒”朝鲜准备进行核试验的消息,并“煞有其事”严重警告“这是极度挑衅”。<br/>  <br/>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所有这一切,只能说明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华盛顿正在调动其在东亚的全部战略资源,摆出一副不排除在东亚“率先摊牌”的架式。<br/><br/>  ●应该高度警惕华盛顿抢先翻看“北京底牌”的“策略”、及其“手法”<br/><br/>  对此,我们的观点就是,应该高度警惕华盛顿在伊朗问题上、在整个中东问题上孤注一掷之前、在东亚抢先翻看“北京底牌”的“策略”、及其“手法”。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张底牌”就是北京之前一直屡试不爽的“东北亚核竞赛”;<br/>  <br/>   而华盛顿翻看北京“这张底牌”的“策略”、就是“放风”“准备核武装日本”;而说到具体的“手法”,正是“狂炒”朝鲜准备进行地下核试验、准备跨入核门槛。<br/><br/>  ●好家伙!朝鲜终于享受到了印度当年“曾经享受的待遇”<br/><br/>  东方评论员认为,值得强调的是,事实上,华盛顿已经非常明确地暗示了这一点。请大家注意这一句:美国官员还指出,如果朝鲜确实在进行地下核实验,华盛顿就会立即推动对其进行制裁,切断与朝鲜的所有外界联系。另一种可能的选择就是用军舰封锁朝鲜海域。 <br/>  <br/>  显然,华盛顿一方面警告这是极度挑衅、一方面却将自己“因应”方案、既:只有软弱的“制裁与封锁”,没有强硬的“军事打击”之“底牌”提前抖露出来,明眼人是一看就知:好家伙!朝鲜终于享受到了印度当年的待遇,这简值就是在“纵容”朝鲜核试,在“刺激”日本保守势力的核野心。<br/><br/>  ●美国人在这个时候“刺激”日本保守势力的核野心的企图心<br/>  <br/>  在我们看来,美国人在这个时候“刺激”日本保守势力的核野心、就是要“借用”日本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受辱”、进一步配合小泉纯一郎在位只有二十天、从而“敢于闹事”的心理,通过那份已经包含台湾方向的“美日军事同盟”、以一个“一不小心”就“可能会跨进核门槛”、从而将更加坚定支持台独的日本,来最大限度地对中国施加战略压力。<br/><br/>  ●如果华盛顿敢于“抢翻”北京的“那张底牌”,那么,就让它自己翻好了<br/><br/>  对此,首席评论员想强调的就是:在伊核问题面临摊牌的关键时刻,“中欧俄”、特别是“中俄”,任何有志于拓展自己战略发展空间的“政治经济实体”、不论是在中东、在中亚、在东亚、都得相应地表现出敢于使用自己军事力量的决心与果敢;<br/>  <br/>   就东亚局势而言,如果华盛顿敢于“抢翻”北京的“那张底牌”,那么,就让它自己翻好了,要知道,如果美国决策层“果真认为”美国理论界鼓噪的“核武装日本”这个主意不错的话,且的确非常符合美国核心利益的话,那么,为什么不早点做?它还是北京的底牌吗?<br/><br/>  ●对北京而言,面对华盛顿的“这种手法”,同样要对美国保守势力“施加最大的战略压力”<br/><br/>   东方评论员认为,还有,也是最为关键的,如果华盛顿决心这样做、也就是准备亲手打碎其受用无穷的“现有东亚安全框架”,而不只是摆摆样子的话,那么,北京就是想拉也拉不住。<br/>  <br/>   在我们看来,对北京而言,面对华盛顿的“这种手法”,“美日、台独”间的狼狈为奸,在做好伊核问题方面的准备工作、且“绝不放弃原则立场”的力量与决心的“展示”、从而从美国最最核心的战略部位、同样要对美国保守势力“施加最大的战略压力”之后;在做好“准备应付”东亚局势、特别是台海局势出现剧变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军事准备工作、及“展示”敢于使用这支军事力量的“决心”之后,只能以一种“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态度、随它去!</p><p>美国媒体:朝鲜要搞地下核爆 美国政府:若属实是“极度挑衅”<br/><br/>    【美国广播公司报道】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朝鲜可能正准备一次地下核试。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17日表示,由于不满安理会早前通过谴责朝鲜试射导弹的决议,朝鲜可能正在准备进行一次地下核子试验,美国情报人员最近已发现朝鲜的“可疑卡车”在其一个可疑的试验场地进行活动。美国白宫表示,若传媒报道朝鲜计划试爆核子弹属实,将是极度挑衅行为。 <br/>  <br/>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这位官员透露说,从美国情报部门获得的最新情报指出,朝鲜方面正在一处可疑的试验场所加紧进行活动。其活动包括,在朝鲜东北部的一个地下设施,卸下巨大的成卷电缆。这些电缆可能被用于进行地下核子试验,用来连接地下核子试验基地与外部观察设备。美国情报部门的这一发现,已在上周引起白宫的关注。 <br/>     <br/>    报道称,美国方面认为,朝鲜已拥有足够的核原料来制造可能多达12枚的核弹,但到目前为止朝鲜还没有进行过试验。一次成功的试验,将会去掉对朝鲜正变成一个核国家的怀疑。据悉,在美国情报部门发现这一最新动向之前,布什政府一直对朝鲜可能正准备进行一次核子试验而感到日益担忧。 <br/>     <br/>    美国官员担心,朝鲜若进行核子试验,将会导致东亚地区掀起一场核武器竞赛,迫使日本和韩国也发展自己的核武器。朝鲜核子试验将会引起恐慌,也会给朝鲜邻国一些不良反应。 <br/>     <br/>    一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表示,美国仍会严密地封锁这个与世隔绝的国家。美国官员还指出,如果朝鲜确实在进行地下核实验,华盛顿就会立即推动对其进行制裁,切断与朝鲜的所有外界联系。另一种可能的选择就是用军舰封锁朝鲜海域。 <br/>     <br/>    据悉,目前,美国官方对朝鲜正准备进行地下核子试验的情报相当谨慎,因为情报机构的发现并不是结论性的。去年,美国间 谍卫星曾在朝鲜的可疑试验场地,发现了一些可疑的活动,曾导致一些人预测朝鲜即将进行核子试验,但最后却没有发生。 <br/>     <br/>    而想提前侦察出准备进行地下核子试验是非常困难的。例如,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98年分别进行核子试验时,美国情报机构就未能侦察出来。也有美国官员指出,此次朝鲜加紧在试验场地进行活动,可能就是想让美国间谍卫星“看看”,来吸引美方的注意;还有一种可能是,为在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地点进行核子试验“打掩护”。    <br/>  <br/>   【时事点评】在具体讨论“这一次”的“朝鲜准备地下核试验”的是否对美国“极致威胁”之前,我们想对这份新闻中的一个观点发表两点“不同看法”。<br/><br/>   ●两点“不同看法”<br/><br/>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原文是:而想提前侦察出准备进行地下核子试验是非常困难的。例如,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98年分别进行核子试验时,美国情报机构就未能侦察出来。<br/>  <br/>   事实上,在我们看来,以现在的侦察手段,提前侦察出准备进行地下核试验“不仅不困难、反而非常容易”,当然了,这不包括“哪一天点火引爆”,这是其一;<br/>  <br/>   其二,“N”多的证据证明,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98年分别进行核试验时,不仅华盛顿早就一清二楚,就是北京也是心中有数。<br/>  <br/>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在这里对那段历史作个简单的回顾。<br/><br/>   ●印度核爆的大背景<br/><br/>   众所周知,印度在南亚率先进行核爆的时间是1998年5月。具体情况是:5月11日,在西部拉贾斯坦邦的博克兰地区,印度一口气就成功地进行了三次核试验,分别为裂装置、低当量装置和热核装置。<br/>  <br/>   仅隔两于,在5月13日,印度又宣布当天在上述地区进行了两次低于千吨级的核试验。也就是说,印度两天之内就成功完成了“多型号原子弹、氢弹、战术核武器”的全面试验。<br/>  <br/>   另外,印度进行核试验的“背景”是1998年3月印度教民族主义者领导的政府“上台”,人民党领袖瓦杰帕伊出任政府总理。<br/>  <br/>   我们知道,在核问题上,上台伊始的瓦杰帕伊、就公然宣称“印要研制核武器,以抑制邻国的威胁”,从而一改历届政府所奉行的核政策。<br/>  <br/>   值得强调的是,在人民党的施政纲领中,印度新政府就“国家安全”可是明确写着“将重新审议印度的核政策,并行使引进核武器的选择”的。那么如何理解这些话呢?<br/>  <br/>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瓦杰帕伊政府的“这些东西”,通过时任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的一名“大白话”可以清晰地表解释出来,他说:“印度国家安全受到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威胁”。<br/><br/>   ●这句“明白无误”大白话的“背后”、却隐含着这么一层意义<br/>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就是这句“明白无误”大白话的“背后”、却隐含着这么一层意义:它实际上是印度所扮演的角色既将发生改变、“中美俄”在南亚次大陆上的政策都将或主动、或被动进行重大调整的一个强烈信号。<br/>  <br/>   值得注意的是,从事后来看,克林顿政府的“这种调整”恰恰演化成了世界局势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这里,我们想补充一点,那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说的“主动调整方”,显然是当时的华盛顿、而北京与莫斯科的调整是相当被动的。<br/>  <br/>   我们认为,正是出于美国人的“主动调整”,我们才会听到印度人的这句“明白无误”的大白话。<br/><br/>   ●克林顿政府对印度“核爆”的是持纵容与鼓励的态度的<br/><br/>   同样,我们还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句“明白无误”的大白话,我们才看到了这样一幕,既:尽管印度进行了“一连五次的核爆炸”、但其庞大的准备工作竟然没有让号称侦察能力第一的美国情报机构发现。<br/>  <br/>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这些都是“真”的话,那么,人们除了感叹印度人的“保密能力之强”、感叹美国情报部门的无能,还能有何感受呢?显然,对印度核爆炸的“没有事先发现”,在反核扩的问题上,起码将美国情报机构“大规模、有组织的撒谎”之时间记录、自伊拉克战争之时又“提前了好几年”。<br/>  <br/>   显然,克林顿政府对印度“核爆”的是持纵容与鼓励的态度的。这一点,从事后美国“非常不严肃”对待“五常”通过的谴责“印巴核试验、并制裁印巴的决定”就可以看出。<br/><br/>   ●欧元启动之后,克林顿政府也一改任凭欧盟“多年的千呼万唤”也“不出来”的“矜持”<br/><br/>   前面已经说了,我们所说的“主动调整方”,是当时的华盛顿、而北京与莫斯科的调整是相当被动的。<br/>  <br/>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真实的情况就是,在那之后不久,特别是在欧元启动之后,克林顿政府也一改任凭欧盟“多年的千呼万唤”也“不出来”的“矜持”,终于点头同意带领“志高手短”的欧盟打了一场“触动了所有大国神经”的科索沃战争。<br/><br/>   ●那时的俄罗斯正因服了“两付药方”而被彻底淘空了身子<br/><br/>   而当时的俄罗斯是个什么状况呢?我们知道,那时的俄罗斯正因服了“两付药方”而被彻底淘空了身子:<br/>  <br/>   一付是美国为主的西方合力开出的“民主补药”、俄罗斯“补”出来的结果却是“融入西方的意图全面失败”、西方的理由很简单:按西方的审美标准、在俄罗斯仍有可能重新强壮起来之前,“补出来的”身材永远也不会“合乎标准”;<br/>  <br/>   另一付是美国人精心研制的“经济泄药”,结果在经济上是“泄”得一塌糊涂、泄成了“休克”状态。<br/><br/>  ●令俄罗斯人不堪回首的、是患上了“强补大泄”的综合症<br/>  <br/>   这还不是全部,最终令俄罗斯人不堪回首的、是又患上了“强补大泄”的综合症:除了既能毁灭对手、同时也能毁灭自己、因而不能轻易运用的核战略打击力量之外,俄罗斯“平日”里可以用来维护国家利益的“常规军事能力”、特别是各种利益集团的“交织”使得“国家政治决断能力”受到了重大打击,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与前苏联时“敢于果断出兵匈牙利、甚至阿富汗(尽管失败)”的国家意志力相比,可以说也进入了“休克状态”。<br/><br/>  ●美国直接动手“掏掉”前南联盟的“信心”之所在<br/><br/>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正是美国率领北约展开科索沃战争,直接动手“掏掉”前南联盟的“信心”之所在。要知道,那可是前苏联遗留给俄罗斯“极大的一笔战略遗产”,一个处于西欧核心地带、并因控制着欧洲通往地中海、直到中东战略通道、从而“极具战略价值的战略飞地”。<br/><br/>  ●科索沃战争中“欧美”的得与失<br/><br/>   真实的情况就是,科索沃战争中,欧盟得到利益的是借美国之力拔掉了俄罗斯刺在自己腹部的一根“硬刺”,从而打开了“彻底整合”欧盟的空间,结果是:前南联盟这根刺的确如欧盟所愿地被拔掉了,欧盟也的确如欧盟所愿地东扩了;<br/><br/>  ●无奈的欧盟“办家门口的事”都得依靠美国人<br/><br/>   但是,美国人得到的则更多,一是北约也就如美国所愿意地东扩了,然而,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华盛顿最大的收益就是借北约的力量、也是没有军事力量的欧盟、在“办家门口的事”都得依靠美国人的无奈,一方面利用北约东扩、最大限度地制造了“丢掉了前南联盟这个大筹码”的俄罗斯对欧盟的不信任感,再就是利用这种“欧俄”间互不信任的便利,一边让前南联盟的“善后之事”长期化、从政治、安全上拖住欧盟的注意力;一边再在中东搞搞事情,从经济上着手,用“石油美元”这个武器,将“欧元”所代表的欧洲经济竞争力结结实实地压制了好几年、将“欧元”所附着的欧洲央行的货币决策权“绑架”了好几年。<br/><br/>  ●科索沃战争给欧盟带来的“得与失”有点儿不成比例<br/><br/>  事实证明、因经济没有起色,统一了货币、推出了欧元的欧盟、却因此失去了一部“欧盟宪法”,且科索沃问题直到今天都没有完全解决。因此,在我们看来,科索沃战争给欧盟带来的“得与失”有点儿不成比例。<br/><br/>  我们认为,欧盟“失”的地方还不止这一点,因此在“上述招术”成功的基础上,华盛顿还使出了一招,就是利用已经被科索沃战争强化了的、“欧俄”间的“互不信任”,与欧盟经济上的“没有起色”,对联结欧洲与俄罗斯的战略通道、也就是东欧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全面渗透。<br/>  <br/>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新老板”--欧盟方面得到经济利益有限、且又惧怕“旧老板”---俄罗斯传统威胁的东欧国家,对美国这个既有钱、又有权的贵客,哪有不“开门迎客”的?<br/>  <br/>  如此一来,“西欧与俄罗斯”之间的东欧、不仅没有起到南来北往之“战略通道”的作用,反成了美国的一只掐住“欧俄”经济命脉、阻止欧俄战略接近的黑手。<br/><br/>  显然,德国总理施罗德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敲定的、绕过东欧国家,在波罗的海底建设一条直接联结的能源管道,其战略意图、正是为了“掰开”这只手。<br/>  <br/>  有意思的是,已经“下台”的、“相对反美”的施罗德已经就任这一项目的管理职位,且仍然在为“这一意图”工作着;而已经“上台”的、“相对亲美”的墨克尔仍然看重这一项目。更有意思的是,有消息说,作为后续工程,这一绕过东欧国家的“能源管道”将横惯整个西欧、并将最终“渡过”英吉利海峡、直到英国。<br/><br/>  ●科索沃战争扔给俄罗斯的损失是极为惨重的<br/><br/>  不难看出,科索沃战争扔给俄罗斯的损失是极为惨重的:这不仅表现在失去了南联盟这块战略飞地,更表现在一夜之间北约就敢“拿着皮尺”在离莫斯科不远的地方“丈量土地”了。<br/><br/>  ●北京在那段日子里得到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br/> <br/>  值得强调的是,大使馆被炸的北京、在那段日子里得到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那就是一位烈士家属在承受失去亲人巨大悲痛的同时、当着国家领导人的面所发出的肺腑之言:“国家要强大啊!”。<br/>  <br/>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六个字”饱含了这样一个真理:任何的国家利益,不论是政治利益、还是经济利益,更或者是国家尊严,都需要相应、甚至“超前”的军事实力做支撑,都需要在关键时刻敢于使用自己军事实力的坚强意志做支撑,否则,最后什么利益都谈不上。<br/>  <br/>   事实上,我们在上面说了那么多,就是想说明这么一点:在当今世界上,作为一个有志于在全球角力中占得一席之地的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比如科索沃战争时的欧盟),特别是、如果没有在关键时刻“敢于使用”自己军事力量的坚强决心(比如科索沃战争时的俄罗斯),那么,不论你是多么地富有(比如欧盟)、也不论你的军事力量看起来是多么地令人望而生畏(比如说俄罗斯),你都免不了欧盟的那种“得不偿失”、或者俄罗斯的那种“损失惨重”,更或者得遭遇中国当时所受的“那种屈辱”。<br/><br/>  ●北京决策层“近期”开始发出“能战才能言和”的声音绝不是偶然<br/>  <br/>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没有“能战”的能力、特别是“敢战”的意志力,什么“和平”、“建设”都是空想。显然,在中国综合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经过这几年已经得到极大的提高之后;在经过过去两年的时间、与美日进行了激烈的交锋,从而已经向方方面面证明中国“有足够的政治意志力”之后;特别是在中国军方人士已经明确发出“美国得准备数百座城市被毁”的强音之后,我们认为,针对近期风高浪急的国际形势、北京决策层“近期”开始发出“能战才能言和”的声音绝不是偶然。<br/><br/>  我们从印度核爆炸谈到科索沃战争,主要是想说明两点:<br/>  <br/>  第一,作为一个超级大国,总体而言,美国在战略运用上是极为灵活的。根据我们的观察,除了“必须符合美国国家利益”这一点之外,华盛顿的“所有政策”都是“有原则但并不拘泥于其原有原则”、都可以做到此一时彼一时、也都可以做到双重标准。<br/>  <br/>   显然,以“反核扩”为自己核心国家利益的华盛顿,在印度跨入核门槛的问题上,从反核扩的角度讲,完全就是在“自己在损害自己的核心利益”,但是,当这一损害有利美国战略的展开、有利于谋取其他利益时,特别是“非常重大的现实利益”时,美国就表现得“损害自己核心利益也在所不惜”。<br/><br/>  第二,我们还想说明的是,“中欧俄”中的任何一个有志于拓展自己战略空间的“政治经济实体”,在参与这场“全球大博弈”的过程中、要想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得具备相应的军事力量、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敢于使用这支力量维护自己根本利益的“果敢”。<br/><br/>  在说明了这两点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则新闻报道,我们也就不难看出,世界局势似乎双到了一个关键时刻。<br/>  <br/>  继续我们的讨论之前,我们想请大家再来阅读一则发自华盛顿的消息片段。</p><p><br/>  档案资料:美国与日本扩大防扩散和核安全合作<br/><br/>  【东方档字NO.200607220413】华盛顿消息:美国能源部的一位官员说,美国与日本于7月21日签署了一项协议,决定扩大两国在防核扩散、核防护与核安全领域现有的伙伴合作关系。<br/>  <br/>  美国能源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ational Nuclear Security Administration)首席副局长保罗(Jerry Paul) 和日本原子能机构执行主任木村(Ryo Kimura)在这项协议上签了字。根据这项协议,两国有关机构将在如下方面开展合作:<br/>  <br/>  -- 改进核材料清点和控制技术与程序;<br/>  <br/>  -- 实施先进的核材料监管和控制系统;<br/>  <br/>  -- 增强对核设施和核材料的实地保安。<br/>  <br/>  保罗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7月21日发布的新闻简报中说,这项协议"对推进布什总统于今年早些时候宣布的'全球核能源合作计划'(Global Nuclear Energy Partnership)有重要意义"。<br/>  <br/>  保罗说:"根据这项协议,我们将能合作开发新技术,制定新的防护措施,通过使用安全、防扩散的核燃料循环,帮助满足未来的全球能源需求。"<br/>  <br/>  国家核安全管理局说,美日核安全与防扩散合作关系开始于1988年两国达成的首项正式防护协定。美国还在地区安全问题和出口控制方面以及在核设施的实地安全、海港和陆地口岸的放射线探测系统与核研究反应堆的转换方面与日本合作。<br/>  <br/>  保罗称日本为重要的防核扩散伙伴。他说,这项协议"再次确认了两国间……在核安全方面已持续了20年的合作关系"。<br/><br/>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面文字,原文是:美国能源部的一位官员说,美国与日本于7月21日签署了一项协议,决定扩大两国在防核扩散、核防护与核安全领域现有的伙伴合作关系。<br/><br/>  ●这则消息在“时间”与“内容”上的高度敏感<br/><br/>  显然,美国与日本签署的这项协议的时间,被安排在朝鲜试射导弹之后,也被安排在这一轮中东冲突发生之后,特别被安排在以色列“首次扬言”“或全面入侵黎巴嫩”的同时。事实上,这则消息在“时间”与“内容”上的高度敏感性,已经引起过我们的高度注意。为此,我们当时就配发过相关讨论纪要。有兴趣的读者请自档案库中自行调阅7月22日《东方时事解读》的东亚部分。<br/><br/>  ●美印核合作也是出于“全球核能源合作计划”<br/><br/>  其次,我们再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保罗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7月21日发布的新闻简报中说,这项协议“对推进布什总统于今年早些时候宣布的'全球核能源合作计划'(Global Nuclear Energy Partnership)有重要意义”。<br/>  <br/>  非常巧合的是,布什在事隔多年后,突然想起“克林顿主义”的南亚政策,不仅继承之、还发展之,并弄了个“新南亚政策”的新标签,从而表现得非常愿意向印度这个拒绝签定“防核扩散”协议的核国家提供“注定会”用去生产原子弹的核原料,正是出于“全球核能源合作计划”。<br/><br/>  ●整个东亚的不确定因素在急剧累积<br/><br/>  在前面的台湾部分,针对台湾岛内的形势,我们已经说过,台独的骨干份子施明德正在“非常有效地”引导着泛蓝的力量去“倒扁”、再度激化“有可能”获得马英九妥协、默认支持其竞选台北市长的宋楚瑜与马英九之间的矛盾,从而一手全面淘空马英九头上的明星光环、一面还被支持台独的国际势力“所利用”,从而为“台湾的大乱”一点点地“累计火种”,从而将困兽犹斗的陈水扁一点点逼向“制造台独重大事变”的墙角。<br/><br/>  还有,那边,刚与中国一起在中东冲突中过了一把“决策瘾”的俄罗斯、刚与北京联手在中亚亮牌的莫斯科、就迎来了日本的非法闯入者,并果断开枪打死了一个日本人;这边,日本右翼就残忍连续杀害两名俄罗斯人,这使得北方四岛的紧张气氛、在近期没有丝毫缓解的余地;再加上小泉“拜鬼”前就说要去的香港保钓船“并没有准时出现”在钓鱼岛附近,但台湾却“非常及时”地去了一只保钓船,从而令钓鱼岛方面的危险也在一步步积聚。<br/><br/>  ●在中东出尽了洋相“美国船长”,在“台独”与军国主义的支撑下、在东亚仍然有不同凡响的“指挥能力”<br/><br/>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上面的这些、无一不显示出“台独”与日本保守势力的那位“美国船长”,虽然在中东出尽了洋相、但在“有军国野心之日本”的东亚这一块,在“台独分子”与日本军国分子的支撑下、仍然有不同凡响的“指挥能力”。<br/><br/>  ●试射导弹后已经平静多时的朝鲜局势,则更加耐人寻味<br/><br/>  这还不算,我们认为,试射导弹后已经平静多时的朝鲜局势,则更加耐人寻味:一方面,是朝鲜主动释放和缓的信号、在发生大水灾后”第一次“表示“愿意接受韩国和联合国的援助”;但另一方面,在导弹试射后相对低调的华盛顿、却突然高调地“猛炒”朝鲜准备进行核试验的消息,并“煞有其事”严重警告“这是极度挑衅”。<br/>  <br/>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所有这一切,只能说明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华盛顿正在调动其在东亚的全部战略资源,摆出一副不排除在东亚“率先摊牌”的架式。<br/><br/>  ●应该高度警惕华盛顿抢先翻看“北京底牌”的“策略”、及其“手法”<br/><br/>  对此,我们的观点就是,应该高度警惕华盛顿在伊朗问题上、在整个中东问题上孤注一掷之前、在东亚抢先翻看“北京底牌”的“策略”、及其“手法”。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张底牌”就是北京之前一直屡试不爽的“东北亚核竞赛”;<br/>  <br/>   而华盛顿翻看北京“这张底牌”的“策略”、就是“放风”“准备核武装日本”;而说到具体的“手法”,正是“狂炒”朝鲜准备进行地下核试验、准备跨入核门槛。<br/><br/>  ●好家伙!朝鲜终于享受到了印度当年“曾经享受的待遇”<br/><br/>  东方评论员认为,值得强调的是,事实上,华盛顿已经非常明确地暗示了这一点。请大家注意这一句:美国官员还指出,如果朝鲜确实在进行地下核实验,华盛顿就会立即推动对其进行制裁,切断与朝鲜的所有外界联系。另一种可能的选择就是用军舰封锁朝鲜海域。 <br/>  <br/>  显然,华盛顿一方面警告这是极度挑衅、一方面却将自己“因应”方案、既:只有软弱的“制裁与封锁”,没有强硬的“军事打击”之“底牌”提前抖露出来,明眼人是一看就知:好家伙!朝鲜终于享受到了印度当年的待遇,这简值就是在“纵容”朝鲜核试,在“刺激”日本保守势力的核野心。<br/><br/>  ●美国人在这个时候“刺激”日本保守势力的核野心的企图心<br/>  <br/>  在我们看来,美国人在这个时候“刺激”日本保守势力的核野心、就是要“借用”日本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受辱”、进一步配合小泉纯一郎在位只有二十天、从而“敢于闹事”的心理,通过那份已经包含台湾方向的“美日军事同盟”、以一个“一不小心”就“可能会跨进核门槛”、从而将更加坚定支持台独的日本,来最大限度地对中国施加战略压力。<br/><br/>  ●如果华盛顿敢于“抢翻”北京的“那张底牌”,那么,就让它自己翻好了<br/><br/>  对此,首席评论员想强调的就是:在伊核问题面临摊牌的关键时刻,“中欧俄”、特别是“中俄”,任何有志于拓展自己战略发展空间的“政治经济实体”、不论是在中东、在中亚、在东亚、都得相应地表现出敢于使用自己军事力量的决心与果敢;<br/>  <br/>   就东亚局势而言,如果华盛顿敢于“抢翻”北京的“那张底牌”,那么,就让它自己翻好了,要知道,如果美国决策层“果真认为”美国理论界鼓噪的“核武装日本”这个主意不错的话,且的确非常符合美国核心利益的话,那么,为什么不早点做?它还是北京的底牌吗?<br/><br/>  ●对北京而言,面对华盛顿的“这种手法”,同样要对美国保守势力“施加最大的战略压力”<br/><br/>   东方评论员认为,还有,也是最为关键的,如果华盛顿决心这样做、也就是准备亲手打碎其受用无穷的“现有东亚安全框架”,而不只是摆摆样子的话,那么,北京就是想拉也拉不住。<br/>  <br/>   在我们看来,对北京而言,面对华盛顿的“这种手法”,“美日、台独”间的狼狈为奸,在做好伊核问题方面的准备工作、且“绝不放弃原则立场”的力量与决心的“展示”、从而从美国最最核心的战略部位、同样要对美国保守势力“施加最大的战略压力”之后;在做好“准备应付”东亚局势、特别是台海局势出现剧变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军事准备工作、及“展示”敢于使用这支军事力量的“决心”之后,只能以一种“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态度、随它去!</p>
<p>谢谢潜水艇</p>
太主观了,只利用有利于自己观点的材料,对相反的材料视而不见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咬鹅</i>在2006-8-21 12:21:00的发言:</b><br/>太主观了,只利用有利于自己观点的材料,对相反的材料视而不见</div><p></p><p>不见得,这样的结论较草率。</p><p>对于相反的材料,东方的态度绝对不是视而不见,</p>
<p>先顶后看啊</p>
&nbsp;&nbsp;&nbsp; 谢谢楼主!先顶后看!
谢谢了!!!
123456789
谢谢啊:handshake
原帖由 xinhm 于 2006-8-21 20:18 发表
<p>谢谢潜水艇</p>

:) :)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handshake :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