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 -- 朝鲜战场小小说 [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00:58
文章来源: GoodO 于 2003-9-12 7:32:00   
  作者 xjshzbj
  
  
  前 传
  
  天黑了,但目标还未出现。
  
  看着路上行人和车辆浑不知情的涌动,他的掌心又有点潮,这次任务不需要百步穿
  杨,需要的是一枪毙命,绝对不允许误伤和补射。
  
  他潜意识中又想触动腰带上那块生肖玉片,那是他12岁时收到的幸运符。
  
  “目标出门了,注意,目标出门了。”几乎立刻,他的瞄准镜中看见了目标,很年轻
  的一张脸,长发在晚风中飘逸,如果不是读过他的案卷,相信没人发觉他内心的丑
  恶。他扬手关上车门,身边的妙龄少女搅住他的脖子。
  
  他的后脑清晰而稳定地定格在瞄准镜里。
  
  “十八年后,我的孩子也该这么大了,……” 他想。
  
  射击吗?他的心中忽然闪过一丝犹豫,475米距离,5.8mm钝头普通弹可以轻易穿过目
  标的后颅骨,打出一个7mm直径的圆孔,然后翻滚旋转出一个葫芦型的弹创腔,大腔直
  径不小于180mm,小腔直径也在90mm以上,然后弹丸变形后卡在前面额骨上,击穿的可
  能性为1.7%。目标的颅压骤然达到10个气压,会产生七窍出血的现象。
  
  以他射击的经验, 这一枪绝对会是这样的结果。
  
  他却犹豫起来,为什么?他本想再问自己的内心,却已来不及,他听到耳机中警方指
  挥队长低沉有力的声音:“开枪!击毙目标!”
  
  他下意识的略一校正瞄准线,右手食指向后柔和地扳动,消音器前青光跳动,低哑的
  枪声中一个金黄色的弹壳被枪栓拉出甩出2米多远。
  
  一股淡淡的硝味。地上的弹壳还在滴溜溜的转动。
  
  他抬起头,观察员仍紧握着望远镜,语调有些紧张:“目标已倒下!警察已经包围目
  标!”他叹口气,略略摇头,用力抱起枪,大背到肩上,出门。
  
  
  第一章
  
  “你就是李庆凉?”中尉问。李庆凉点点头,他不认为敬礼答话可以提高命中率,中
  尉倒也没在意,拉开车门:“来吧,欢迎到八连。”
  
  阵地是一片灌木丛,背后的山梁上密密匝匝的松林,远远望去夏未的大地已有片片微
  黄,成片的稻田仍未收割,只有弹坑和点点火光,沿着平金公路,密密麻麻的黄绿色
  装甲车和坦克正急急忙忙向这边涌来,难民如几道长线沿着公路撒开,天空中不时闪
  过美韩战机,而撤退的装甲纵队和人群中不时爆发出耀眼的闪光,滚滚浓烟冲天而
  起,炮声震耳。
  
  475.2高地扼守在平金公路中段的第二个突出部,地势虽不利坚守,但也算是个防御要
  点。早在五十年代,朝军便已开始构筑坚固的地表和地下掩体,上周朝军向38线西南
  集结,又对工事进行了紧急加固,随后,这个地区的阵地便移交给了41集团军。475.2
  高地本应由营级单位驻防,但因人为短缺,现在只有一个连守在这里。
  
  深夜,吵闹了一周的平金公路安静下来,装甲纵队已消失在北方,而难民流也已渐渐
  变得不连贯,连敌军的火炮也安静下来。
  
  按中尉的话,这叫饭前的那会儿饿。
  
  李庆凉已设置好了七八个射击阵位,现在正在坑道里睡觉,他本想给家里写封信再
  睡,可是白天干的活太累了,刚写了几句就乏得写不下去了,笔扔在一边,沉沉睡
  去。
  
  他被沉闷而急促的炮声惊醒,尽管是在地下30米,他还是感觉到那炮击的猛烈和固
  执,四壁浮土飘逸,应急灯昏暗中闪动,身边址几个士兵互相递着眼色,又躺回行军
  床,此刻好象天塌下来也不会令他们少睡一会儿。
  
  不知是谁,抖得象风中干草。
  
  李庆凉准备好枪械,靠着墙壁坐了会儿,冰凉的石壁令他稳定下来。毕竟,狙击手的
  心理素质还是很稳定的,此刻他留心听着炮声,猜测会是155弹还是273火箭弹。
  第1307个响声过后 ,一个下士冲下来:“第一分队进入阵地!”
  
  李庆凉抄起狙击枪,观察员大吴挎上望远镜和步枪,按正常情况,狙击手最后出发。
  望着身前小队士兵匆忙地爬着阶梯,一个个消失在二层三层坑道战斗区入口,他心头
  涌起奇怪的预感,既不是美妙他不是悲哀,只是一种迷惑:究竟我们活着是为了什
  么。
  
  他的一号射击位置是在阵地右侧二层地下坑道的一个窄小的T字型火力点,有四个射
  孔,正常情况下应是一个机枪点,可以俯瞰平金公路从左侧伸出直向远方,这个位置
  对于狙击手的射界略嫌小,但很隐蔽,对于狙击手来说,十全十美的事是不存在的,
  观察手已经就位。
  
  李庆凉把狙击手推上枪架,慢慢摇起射击孔,阳光透过两丛稀疏的觅叶照进来,一块
  还在冒烟的石块散发着热气,堵住了右半个射击孔,该死,但他暂时没动它,反正石
  块并不大,随时可以推开。
  
  此刻他并不急着开镜搜索目标,观察员大吴还没有就位。他推弹上膛,摘下瞄准镜防
  尘盖,以600米处的公路边的一辆翻身的T54为焦点对好焦距,然后开始大略的查看一
  下战场形势。
  
  约30辆韩国K1A3坦克正沿着公路边缓慢推进,身后两翼跟着约60辆步兵战车和装甲输
  送车,再远一点可以看到又一波30余辆M1A3带着M2和M3推进,更远处是两群自行火
  炮,装甲车辆的青烟被风拽得很长,远远吹过来的空气中除了哨味还有淡淡的柴油
  味。
  
  现在他没必要开火。他叹了气,慢慢摇下射击孔挡板,阵地又黯淡下来,他俯下身子
  钻进侧壁的防炮洞,打开耳机,等着观察员的信号。
  
  阵地上突然开始猛烈射击,轻重机枪都响了,偶尔还夹着130毫米坑道炮沉闷的怒吼,
  观察员开始呼叫。
  
  他摇起射击挡板,只留一条缝,透过觅叶草的间隙,他看见有几辆坦克冒着浓烟向后
  退,两辆装甲输送车燃起大火,还有几辆步兵战车也在熊熊燃烧,夹杂着弹药殉爆的
  火花和飞焰。目标是左前侧编号252的指挥坦克,不知道为什么,车长敞盖站着,正在
  用望远镜观察着。
  
  本来这个阶段的战斗是依靠观通系统来保证观察,但不知为什么252号车长伸长脑袋钻
  出安全的炮塔。
  
  好几支枪向他开火,炮塔上不时激起火花。
  
  敌人的火炮开火,压制着中方火力点。
  
  大吴有些急促地说:开火!开火!
  
  我轻轻吸口气,抓住目标,跟踪。
  
  是一个白人,20多一点的年纪,防护盔下,脸上带着一种傲然的得意,正在喊着什
  么。
  
  斗然间他的额头爆射出鲜血,碎肉飞溅,防护盔后边向外激射出碎片血迹,他整个身
  躯被一股大力向后猛拉,然后象一根油条一样软软地仰身翻倒。
  我收回他,急急钻向备用阵地。
  
  片刻,原射击阵地也被数发120mm,140mm,155nn榴弹打得残破不堪,最后一发120mm
  榴弹用延时引信把整个掩体从里面抛射出去,完全破坏。
  
  我这时正准备第二次射击,大吴一直没有发现新的人体目标。
  
  本来,我的任务是利用5.8mm狙击枪破坏敌人装甲车辆的软肋,如光学仪器类,只是白
  捡了个252号车长,他的命运到此终结,终结在一枚5.8mm钢芯穿甲爆破弹上。
  
  李庆凉不知道这一次的射击令8000公里的美军中央作战指挥部陆军副总参谋长凯利.马
  克利呆立了半响,在旁人沉默肃然的气氛中,上将确认他失掉了钟爱的儿子。
  
  面对一颗致命的子弹,任何政治背景都是苍白的,因为生命已没有选择,也无人逃
  避。
  
  
  第二章
  
  第三天,连队仍坚守残余的阵地,此刻的地表阵地和第三层环形阵地已经不存在了,
  敌人已经在摧毁的同时,占领了它们。
  
  连长阵亡,指导员阵亡,三个排长阵亡,8个班长阵亡。
  
  现在阵地最高军衔是中士,最后一名班长,断腿的中士。全连还剩9个人,通讯全断,
  补给全断,现在已经没有了任何同部队联队联系的可能,也不能再获得支持。
  
  现在阵地只剩下五个隐蔽射击孔没有被敌人发现,因为剩下的人全部是重伤员,这两
  天,阵地都无力再同敌人交火。
  
  头顶的爆破声也沉寂下来,天地忽然安宁。
  
  李庆凉醒来时发觉身边的大吴身体已经凉了,两天前的二次战斗中,他胸口受了重
  伤,咳血,急喘,他的生命本还有一线希望,本来若他能被送回后方,还有一丝希
  望。
  
  李庆凉慢慢用毛巾遮住大吴的脸,此刻他已无言。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他的头颅被包扎过,但仍不时渗出血,自从最后一个轻伤
  员阵亡后,包扎已不再有效了,他用力把头压在地上,不知过了多久,感觉好了一
  点。
  
  黑暗中有人轻声呼唤水、水、水…...
  
  李庆凉睁开眼,慢慢摸索着,最后他摸到一个节能灯,他点亮灯。
  
  是老刘,机枪手,左手被打断了,草草包扎过的伤口肮脏的散发着臭味,他头上还有
  伤,浑身的血污和火燎痕迹,李庆凉左右看看,一箱饮用水放在一协定,封条被匆忙
  地划开,露出里面透明的塑料瓶。他勉力爬过去。
  
  老刘喝了些水,含糊地说了几句话,又沉沉的睡去
  
  李庆凉也喝了水,现在他很饿,也很冷,但在他的意识深处,他还在想该怎么联系其
  它的人。
  
  他终于努力站起来,扶着医护床床沿,晃晃悠悠走到门外边,脚下一软,险些倒下,
  他慌忙扒拉住门抓手,门开了,他失掉平衡,急急迈出一步,头一阵阵晕眩,眼前金
  星四溅,一股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狭长的通道里还亮着灯,最低层的动力机组还没
  停,突然的光明令他的眼睛眯了眯又睁开来,光令他一阵兴奋,还有希望!
  
  他看着最后8个活人,在最后9个人中,他是唯一能活动的。
  
  他先找到了些棉毡棉被,为这些人盖好,然后他挪到厨房,用电炉煮了些热水,胡乱
  热了些肉罐头,闻到那香味,他恨不得把那口锅也吃下去。
  
  全部吃过热饭后,伤员们都有了些生气,中士问现在几月几号了,问了一圈,却没有
  一个人知道,所有人都失掉了手表,“我的印象里,今天已经是我醒来后的第4天
  了,”李庆凉回答。中士叹口气,想努力站一下,但断腿令他汗流浃背,跌坐回床
  位。
  
  李庆凉看着中士徒劳地检查电台,心里黯然,这一次,又能怎么样?
  
  “还有什么武器可以用,还有多少弹药?食品和饮水还能撑多久,药品还剩多少?”
  中士问。
  
  “生存物资还有一些,武器弹药……很少了。”李庆凉回答。
  
  
  第三章
  
  第七集团群指挥官约翰.希思中将推开年轻副官的手,跨下军车,同周围一群军官和记
  者打招呼,他灰白头发下的前额在阳光和闪光灯下闪闪发光。“将军!你认为中国人
  会退出北韩吗?”有记者在一片人群中的喊着。
  
  中将看看身前这座标高仅475.2m的小小山丘,沉默了片刻他想起战前计划中这座小山
  峰被标定为d级障碍,也就是仅靠炮火摧毁即可拿下的目标。最多12小时即可获取。
  他的眼角微微跳了跳,他想到了陆军副总参谋长凯利上将灰白的头发和一夜间苍老的
  面庞。
  
  他付出了700人伤亡的代价,损失了35辆坦克和60多辆装甲车。现在这些来自本土混身
  还是旧金山海风的记者们能看到什么?能看到凯利.斯托克脑浆崩流的头颅吗?能看到
  满地的装甲残骸和遍地鲜血吗?或者,他们能看到守卫者残缺的手臂仍紧握着枪,遍
  地弹壳和空空无物的枪膛吗?
  
  中将吸口气,压住这些灰暗的念头。美国毕竟已经有近40年不曾接触过如此激烈而均
  等的战火。对于获胜至关重要的心理优势是需要成绩来维系的。
  他扬起头,指着面无全非,海拔已低了3米的小山。“这座山被中朝联军称为‘新高
  峰’。重兵把守,但是现在已处于美韩联军掌握之下”。
  
  他不再说什么,他是个军人,不需要象政客一样信口开河,尽管常常是政客决定他的
  工作和生活,他却不得不佩服那些人的厚颜和翻云覆雨。
  
  他信步向前走,这座小山已被流传为“无归之岭”。他知道中军一个加强连--对外宣
  传是团--坚守于此。面对他一个装甲师和四个航空联队的打击,坚持了72小时,据侦
  察,中军伤亡殆尽。
  
  他的脚下虚土浮摇,不时有细长尖利的弹片伸出头。即使已过去十天了,空气中仍股
  强烈的血腥,遍地的弹坑,清除不去的装甲碎片,破烂的军装,枪械的残段仍不时映
  入眼中,他是过来人,清楚地了解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
  
  他有种感觉,相信当年克拉将军也会有,他觉得双方如同猛兽和蛮牛博斗,双方都是
  伤痕累累,仅管最终牛会倒下,但野兽的血也要洒满大地。
  
  他回头招呼一下副官,问:“双方阵亡者后事处理完了吗?”
  
  副官左右看看,道:“将军,我方阵亡者的遗体已全部空运回本土,韩军阵亡已交由
  韩军处理。”中将问:“中方人员遗体呢?”少校怔了怔,道:“已交给韩方……”
  中将摇摇头,道:“交待韩方,尽快交给中方。”他不想知道这样做有什么政治意
  义,但他认为这样是一种军队之间起码的尊重。
  
  突然少校惊叫一声,中将被一股大力向后猛推,他用力站住,身体抖了抖,胸口闷热
  滚烫,他有点呼吸困难,骤然间巨痛袭来,他喘息着低下头,看见胸口热血喷溅迷彩
  服已变了颜色,几双手扶住他,一手拼命按住伤口,他挣扎着想喘息,但咳嗽着已被
  血呛住。乱枪响起,警卫慌乱地四处开枪,试图威摄不知何方的对手。
  
  他感到生命正在迅速离去,剧痛令他几乎昏去,但窒息却令他越来越茫然,他的嘴角
  呼呼溢出血沫,脸色青紫,双目已渐渐失掉了镇静和活力,他努力想去抓住什么,但
  却抓不住自己所需要的。
  
  少校推开拥上来疯狂拍摄的记者,在一片枪声,快门声中呼叫医生和后卫部队,但他
  知道,将军将一去不返了。
  
  “不归之岭”他的脑海中闪过这个名字,眼角余角仿佛有光一闪,在一片慌乱的射击
  中如此不引人注意,他的喉咙被什么陡然击中,他听到一个含糊而撕裂、破碎翻滚混
  和在一起的声音,嘈杂而清晰,他下意识地想去捂住,但身体已在那一瞬间失去了感
  觉,只有令他难以清醒的剧烈疼痛从脖颈传入大脑中,他向后缓缓倒下,眼前一烫阵
  阵喷射的鲜血溅在他眼中,他甚至感到有击碎的喉管软骨和结缔组织被冲到脸上,粘
  粘的滑动……
  
  眼前慌乱的救护兵和警卫,几个记者还在拼命拍照,一个士兵一枪托打倒一个记
  者……他眼前一黑,所有的痛楚忽然终止了。
  
  12小时后,最后一个隐蔽的火力点终于停止了反应。
  
  全美四个电视网的实时转播,尽管被强制中断,但还是引起了全国震动。在一块已被
  征服的土地上,一名美国现役中将和他的副官被无情的射杀,鲜血四溅,横尸荒野。
  看到这一幕的美国人民终于意识到什么是战争,尽管还没有人知道有多少美国人阵亡
  在那块弹丸之地,但人们终于知道,面对如此凶悍的对手,将会需要怎样的代价才能
  获得人们所相信的结果。
  
  约翰.凯恩中将成为美军自上世纪80年代在军事行动中丧生的最高军官,而他的副官马
  修.阿尔松少校则成为二次韩战以来美军第27321名阵亡者,同时列入阵亡名单的还有7
  名警卫士兵和四名普通陆军士兵。
  
  在被空气燃烧爆弹彻底摧毁的掩体中,没有人知道有多少中国军人,美军根据火力强
  度等判断,抵抗者不超过十人。
  
  “中军射击手具有极好的射击素质和丰富的战斗经验,射击准确,变位及时,选择战
  机和目标的能力极好,12小时中共发射了约80发子弹,造成17人伤亡,其中13人均是
  一枪命中要害,当场死亡……射手为了增加杀伤力,抵销可能的防弹衣,使用的均是
  5.8mm钢芯穿甲弹,在400-700米射程上形成了可怕的杀伤力,凯恩中将所穿的3型背心
  式防弹衣被一枪击穿,而且弹丸仍翻滚穿透了体腔,另有两名警卫的防护盔在350米处
  被击穿,弹丸击穿颅骨,亦造成当场阵亡,一名下士的腹部中弹,子弹击穿防弹后又
  是击穿皮带,造成内脏大出血,重伤……”此次狙击被称为“不归之岭经典狙击”,
  于当年列入美军狙击教材,教学重点是:在恶劣环境和战场条件下选择目标的能力,
  稳定高效的射击技术,射击阵地的选择和转移。
  
  没有人知道此次狙击战斗的参予者姓名,第41集团军仅知道该连全连幸存者仅2人,均
  为战斗初期后送的重伤员,其余官兵全部阵亡,美军已彻底摧毁了所有中军掩体,也
  没有发现任何有意义的线索。
  
  人们只知道,不超过十名士兵组成的狙击手小组,在一个已被美军控制的阵地上,在
  沉默即可生存的片刻,发射出致命的枪弹,在击倒目标后,全部阵亡。
  
  人们只知道,那发5.8毫米钢芯穿甲弹在短短1分钟内令全体普通美国人明白了什么是
  战争,什么是血腥和惨烈,使他们明白这世界上不仅有对方军人尸横遍野的场景存
  在。
  
  狙击手的定义,已被那四名不知名的士兵诠释得一清二楚,为了记念这四人,该连被
  别的部队称为不归之岭狙击之王。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这是头一次,因为一次狙击,改变了历史的步伐。
  
  战后中韩联军司令部下令在475.2高地立碑,碑名叫做:“不归之岭”。这也是历史上
  第一次,中方参预的战争的纪念物中以敌军起的绰号命名。朝鲜方面宣称475.2高地命
  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狙击岭”。并在3年后建造了一尊六米高的浮雕,正是四名
  狙击手的雕像。
  
  而在揭幕前两个月,人们在挖烈士纪念碑排水渠时,掘出了2具士兵遗骸,发现了一块
  纹裂的生肖玉牌。
  
  那天,远在5000公里外的一个中国家庭里,一位年长的妇人看看窗外足球场上嬉耍的
  孙儿,淡淡笑着对身边的微笑的少妇说道:“乐儿,昨天,我梦见凉儿回来了……”
  泪,又一次静静敞下,从她已满是皱纹的面容上滑落。文章来源: GoodO 于 2003-9-12 7:32:00   
  作者 xjshzbj
  
  
  前 传
  
  天黑了,但目标还未出现。
  
  看着路上行人和车辆浑不知情的涌动,他的掌心又有点潮,这次任务不需要百步穿
  杨,需要的是一枪毙命,绝对不允许误伤和补射。
  
  他潜意识中又想触动腰带上那块生肖玉片,那是他12岁时收到的幸运符。
  
  “目标出门了,注意,目标出门了。”几乎立刻,他的瞄准镜中看见了目标,很年轻
  的一张脸,长发在晚风中飘逸,如果不是读过他的案卷,相信没人发觉他内心的丑
  恶。他扬手关上车门,身边的妙龄少女搅住他的脖子。
  
  他的后脑清晰而稳定地定格在瞄准镜里。
  
  “十八年后,我的孩子也该这么大了,……” 他想。
  
  射击吗?他的心中忽然闪过一丝犹豫,475米距离,5.8mm钝头普通弹可以轻易穿过目
  标的后颅骨,打出一个7mm直径的圆孔,然后翻滚旋转出一个葫芦型的弹创腔,大腔直
  径不小于180mm,小腔直径也在90mm以上,然后弹丸变形后卡在前面额骨上,击穿的可
  能性为1.7%。目标的颅压骤然达到10个气压,会产生七窍出血的现象。
  
  以他射击的经验, 这一枪绝对会是这样的结果。
  
  他却犹豫起来,为什么?他本想再问自己的内心,却已来不及,他听到耳机中警方指
  挥队长低沉有力的声音:“开枪!击毙目标!”
  
  他下意识的略一校正瞄准线,右手食指向后柔和地扳动,消音器前青光跳动,低哑的
  枪声中一个金黄色的弹壳被枪栓拉出甩出2米多远。
  
  一股淡淡的硝味。地上的弹壳还在滴溜溜的转动。
  
  他抬起头,观察员仍紧握着望远镜,语调有些紧张:“目标已倒下!警察已经包围目
  标!”他叹口气,略略摇头,用力抱起枪,大背到肩上,出门。
  
  
  第一章
  
  “你就是李庆凉?”中尉问。李庆凉点点头,他不认为敬礼答话可以提高命中率,中
  尉倒也没在意,拉开车门:“来吧,欢迎到八连。”
  
  阵地是一片灌木丛,背后的山梁上密密匝匝的松林,远远望去夏未的大地已有片片微
  黄,成片的稻田仍未收割,只有弹坑和点点火光,沿着平金公路,密密麻麻的黄绿色
  装甲车和坦克正急急忙忙向这边涌来,难民如几道长线沿着公路撒开,天空中不时闪
  过美韩战机,而撤退的装甲纵队和人群中不时爆发出耀眼的闪光,滚滚浓烟冲天而
  起,炮声震耳。
  
  475.2高地扼守在平金公路中段的第二个突出部,地势虽不利坚守,但也算是个防御要
  点。早在五十年代,朝军便已开始构筑坚固的地表和地下掩体,上周朝军向38线西南
  集结,又对工事进行了紧急加固,随后,这个地区的阵地便移交给了41集团军。475.2
  高地本应由营级单位驻防,但因人为短缺,现在只有一个连守在这里。
  
  深夜,吵闹了一周的平金公路安静下来,装甲纵队已消失在北方,而难民流也已渐渐
  变得不连贯,连敌军的火炮也安静下来。
  
  按中尉的话,这叫饭前的那会儿饿。
  
  李庆凉已设置好了七八个射击阵位,现在正在坑道里睡觉,他本想给家里写封信再
  睡,可是白天干的活太累了,刚写了几句就乏得写不下去了,笔扔在一边,沉沉睡
  去。
  
  他被沉闷而急促的炮声惊醒,尽管是在地下30米,他还是感觉到那炮击的猛烈和固
  执,四壁浮土飘逸,应急灯昏暗中闪动,身边址几个士兵互相递着眼色,又躺回行军
  床,此刻好象天塌下来也不会令他们少睡一会儿。
  
  不知是谁,抖得象风中干草。
  
  李庆凉准备好枪械,靠着墙壁坐了会儿,冰凉的石壁令他稳定下来。毕竟,狙击手的
  心理素质还是很稳定的,此刻他留心听着炮声,猜测会是155弹还是273火箭弹。
  第1307个响声过后 ,一个下士冲下来:“第一分队进入阵地!”
  
  李庆凉抄起狙击枪,观察员大吴挎上望远镜和步枪,按正常情况,狙击手最后出发。
  望着身前小队士兵匆忙地爬着阶梯,一个个消失在二层三层坑道战斗区入口,他心头
  涌起奇怪的预感,既不是美妙他不是悲哀,只是一种迷惑:究竟我们活着是为了什
  么。
  
  他的一号射击位置是在阵地右侧二层地下坑道的一个窄小的T字型火力点,有四个射
  孔,正常情况下应是一个机枪点,可以俯瞰平金公路从左侧伸出直向远方,这个位置
  对于狙击手的射界略嫌小,但很隐蔽,对于狙击手来说,十全十美的事是不存在的,
  观察手已经就位。
  
  李庆凉把狙击手推上枪架,慢慢摇起射击孔,阳光透过两丛稀疏的觅叶照进来,一块
  还在冒烟的石块散发着热气,堵住了右半个射击孔,该死,但他暂时没动它,反正石
  块并不大,随时可以推开。
  
  此刻他并不急着开镜搜索目标,观察员大吴还没有就位。他推弹上膛,摘下瞄准镜防
  尘盖,以600米处的公路边的一辆翻身的T54为焦点对好焦距,然后开始大略的查看一
  下战场形势。
  
  约30辆韩国K1A3坦克正沿着公路边缓慢推进,身后两翼跟着约60辆步兵战车和装甲输
  送车,再远一点可以看到又一波30余辆M1A3带着M2和M3推进,更远处是两群自行火
  炮,装甲车辆的青烟被风拽得很长,远远吹过来的空气中除了哨味还有淡淡的柴油
  味。
  
  现在他没必要开火。他叹了气,慢慢摇下射击孔挡板,阵地又黯淡下来,他俯下身子
  钻进侧壁的防炮洞,打开耳机,等着观察员的信号。
  
  阵地上突然开始猛烈射击,轻重机枪都响了,偶尔还夹着130毫米坑道炮沉闷的怒吼,
  观察员开始呼叫。
  
  他摇起射击挡板,只留一条缝,透过觅叶草的间隙,他看见有几辆坦克冒着浓烟向后
  退,两辆装甲输送车燃起大火,还有几辆步兵战车也在熊熊燃烧,夹杂着弹药殉爆的
  火花和飞焰。目标是左前侧编号252的指挥坦克,不知道为什么,车长敞盖站着,正在
  用望远镜观察着。
  
  本来这个阶段的战斗是依靠观通系统来保证观察,但不知为什么252号车长伸长脑袋钻
  出安全的炮塔。
  
  好几支枪向他开火,炮塔上不时激起火花。
  
  敌人的火炮开火,压制着中方火力点。
  
  大吴有些急促地说:开火!开火!
  
  我轻轻吸口气,抓住目标,跟踪。
  
  是一个白人,20多一点的年纪,防护盔下,脸上带着一种傲然的得意,正在喊着什
  么。
  
  斗然间他的额头爆射出鲜血,碎肉飞溅,防护盔后边向外激射出碎片血迹,他整个身
  躯被一股大力向后猛拉,然后象一根油条一样软软地仰身翻倒。
  我收回他,急急钻向备用阵地。
  
  片刻,原射击阵地也被数发120mm,140mm,155nn榴弹打得残破不堪,最后一发120mm
  榴弹用延时引信把整个掩体从里面抛射出去,完全破坏。
  
  我这时正准备第二次射击,大吴一直没有发现新的人体目标。
  
  本来,我的任务是利用5.8mm狙击枪破坏敌人装甲车辆的软肋,如光学仪器类,只是白
  捡了个252号车长,他的命运到此终结,终结在一枚5.8mm钢芯穿甲爆破弹上。
  
  李庆凉不知道这一次的射击令8000公里的美军中央作战指挥部陆军副总参谋长凯利.马
  克利呆立了半响,在旁人沉默肃然的气氛中,上将确认他失掉了钟爱的儿子。
  
  面对一颗致命的子弹,任何政治背景都是苍白的,因为生命已没有选择,也无人逃
  避。
  
  
  第二章
  
  第三天,连队仍坚守残余的阵地,此刻的地表阵地和第三层环形阵地已经不存在了,
  敌人已经在摧毁的同时,占领了它们。
  
  连长阵亡,指导员阵亡,三个排长阵亡,8个班长阵亡。
  
  现在阵地最高军衔是中士,最后一名班长,断腿的中士。全连还剩9个人,通讯全断,
  补给全断,现在已经没有了任何同部队联队联系的可能,也不能再获得支持。
  
  现在阵地只剩下五个隐蔽射击孔没有被敌人发现,因为剩下的人全部是重伤员,这两
  天,阵地都无力再同敌人交火。
  
  头顶的爆破声也沉寂下来,天地忽然安宁。
  
  李庆凉醒来时发觉身边的大吴身体已经凉了,两天前的二次战斗中,他胸口受了重
  伤,咳血,急喘,他的生命本还有一线希望,本来若他能被送回后方,还有一丝希
  望。
  
  李庆凉慢慢用毛巾遮住大吴的脸,此刻他已无言。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他的头颅被包扎过,但仍不时渗出血,自从最后一个轻伤
  员阵亡后,包扎已不再有效了,他用力把头压在地上,不知过了多久,感觉好了一
  点。
  
  黑暗中有人轻声呼唤水、水、水…...
  
  李庆凉睁开眼,慢慢摸索着,最后他摸到一个节能灯,他点亮灯。
  
  是老刘,机枪手,左手被打断了,草草包扎过的伤口肮脏的散发着臭味,他头上还有
  伤,浑身的血污和火燎痕迹,李庆凉左右看看,一箱饮用水放在一协定,封条被匆忙
  地划开,露出里面透明的塑料瓶。他勉力爬过去。
  
  老刘喝了些水,含糊地说了几句话,又沉沉的睡去
  
  李庆凉也喝了水,现在他很饿,也很冷,但在他的意识深处,他还在想该怎么联系其
  它的人。
  
  他终于努力站起来,扶着医护床床沿,晃晃悠悠走到门外边,脚下一软,险些倒下,
  他慌忙扒拉住门抓手,门开了,他失掉平衡,急急迈出一步,头一阵阵晕眩,眼前金
  星四溅,一股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狭长的通道里还亮着灯,最低层的动力机组还没
  停,突然的光明令他的眼睛眯了眯又睁开来,光令他一阵兴奋,还有希望!
  
  他看着最后8个活人,在最后9个人中,他是唯一能活动的。
  
  他先找到了些棉毡棉被,为这些人盖好,然后他挪到厨房,用电炉煮了些热水,胡乱
  热了些肉罐头,闻到那香味,他恨不得把那口锅也吃下去。
  
  全部吃过热饭后,伤员们都有了些生气,中士问现在几月几号了,问了一圈,却没有
  一个人知道,所有人都失掉了手表,“我的印象里,今天已经是我醒来后的第4天
  了,”李庆凉回答。中士叹口气,想努力站一下,但断腿令他汗流浃背,跌坐回床
  位。
  
  李庆凉看着中士徒劳地检查电台,心里黯然,这一次,又能怎么样?
  
  “还有什么武器可以用,还有多少弹药?食品和饮水还能撑多久,药品还剩多少?”
  中士问。
  
  “生存物资还有一些,武器弹药……很少了。”李庆凉回答。
  
  
  第三章
  
  第七集团群指挥官约翰.希思中将推开年轻副官的手,跨下军车,同周围一群军官和记
  者打招呼,他灰白头发下的前额在阳光和闪光灯下闪闪发光。“将军!你认为中国人
  会退出北韩吗?”有记者在一片人群中的喊着。
  
  中将看看身前这座标高仅475.2m的小小山丘,沉默了片刻他想起战前计划中这座小山
  峰被标定为d级障碍,也就是仅靠炮火摧毁即可拿下的目标。最多12小时即可获取。
  他的眼角微微跳了跳,他想到了陆军副总参谋长凯利上将灰白的头发和一夜间苍老的
  面庞。
  
  他付出了700人伤亡的代价,损失了35辆坦克和60多辆装甲车。现在这些来自本土混身
  还是旧金山海风的记者们能看到什么?能看到凯利.斯托克脑浆崩流的头颅吗?能看到
  满地的装甲残骸和遍地鲜血吗?或者,他们能看到守卫者残缺的手臂仍紧握着枪,遍
  地弹壳和空空无物的枪膛吗?
  
  中将吸口气,压住这些灰暗的念头。美国毕竟已经有近40年不曾接触过如此激烈而均
  等的战火。对于获胜至关重要的心理优势是需要成绩来维系的。
  他扬起头,指着面无全非,海拔已低了3米的小山。“这座山被中朝联军称为‘新高
  峰’。重兵把守,但是现在已处于美韩联军掌握之下”。
  
  他不再说什么,他是个军人,不需要象政客一样信口开河,尽管常常是政客决定他的
  工作和生活,他却不得不佩服那些人的厚颜和翻云覆雨。
  
  他信步向前走,这座小山已被流传为“无归之岭”。他知道中军一个加强连--对外宣
  传是团--坚守于此。面对他一个装甲师和四个航空联队的打击,坚持了72小时,据侦
  察,中军伤亡殆尽。
  
  他的脚下虚土浮摇,不时有细长尖利的弹片伸出头。即使已过去十天了,空气中仍股
  强烈的血腥,遍地的弹坑,清除不去的装甲碎片,破烂的军装,枪械的残段仍不时映
  入眼中,他是过来人,清楚地了解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
  
  他有种感觉,相信当年克拉将军也会有,他觉得双方如同猛兽和蛮牛博斗,双方都是
  伤痕累累,仅管最终牛会倒下,但野兽的血也要洒满大地。
  
  他回头招呼一下副官,问:“双方阵亡者后事处理完了吗?”
  
  副官左右看看,道:“将军,我方阵亡者的遗体已全部空运回本土,韩军阵亡已交由
  韩军处理。”中将问:“中方人员遗体呢?”少校怔了怔,道:“已交给韩方……”
  中将摇摇头,道:“交待韩方,尽快交给中方。”他不想知道这样做有什么政治意
  义,但他认为这样是一种军队之间起码的尊重。
  
  突然少校惊叫一声,中将被一股大力向后猛推,他用力站住,身体抖了抖,胸口闷热
  滚烫,他有点呼吸困难,骤然间巨痛袭来,他喘息着低下头,看见胸口热血喷溅迷彩
  服已变了颜色,几双手扶住他,一手拼命按住伤口,他挣扎着想喘息,但咳嗽着已被
  血呛住。乱枪响起,警卫慌乱地四处开枪,试图威摄不知何方的对手。
  
  他感到生命正在迅速离去,剧痛令他几乎昏去,但窒息却令他越来越茫然,他的嘴角
  呼呼溢出血沫,脸色青紫,双目已渐渐失掉了镇静和活力,他努力想去抓住什么,但
  却抓不住自己所需要的。
  
  少校推开拥上来疯狂拍摄的记者,在一片枪声,快门声中呼叫医生和后卫部队,但他
  知道,将军将一去不返了。
  
  “不归之岭”他的脑海中闪过这个名字,眼角余角仿佛有光一闪,在一片慌乱的射击
  中如此不引人注意,他的喉咙被什么陡然击中,他听到一个含糊而撕裂、破碎翻滚混
  和在一起的声音,嘈杂而清晰,他下意识地想去捂住,但身体已在那一瞬间失去了感
  觉,只有令他难以清醒的剧烈疼痛从脖颈传入大脑中,他向后缓缓倒下,眼前一烫阵
  阵喷射的鲜血溅在他眼中,他甚至感到有击碎的喉管软骨和结缔组织被冲到脸上,粘
  粘的滑动……
  
  眼前慌乱的救护兵和警卫,几个记者还在拼命拍照,一个士兵一枪托打倒一个记
  者……他眼前一黑,所有的痛楚忽然终止了。
  
  12小时后,最后一个隐蔽的火力点终于停止了反应。
  
  全美四个电视网的实时转播,尽管被强制中断,但还是引起了全国震动。在一块已被
  征服的土地上,一名美国现役中将和他的副官被无情的射杀,鲜血四溅,横尸荒野。
  看到这一幕的美国人民终于意识到什么是战争,尽管还没有人知道有多少美国人阵亡
  在那块弹丸之地,但人们终于知道,面对如此凶悍的对手,将会需要怎样的代价才能
  获得人们所相信的结果。
  
  约翰.凯恩中将成为美军自上世纪80年代在军事行动中丧生的最高军官,而他的副官马
  修.阿尔松少校则成为二次韩战以来美军第27321名阵亡者,同时列入阵亡名单的还有7
  名警卫士兵和四名普通陆军士兵。
  
  在被空气燃烧爆弹彻底摧毁的掩体中,没有人知道有多少中国军人,美军根据火力强
  度等判断,抵抗者不超过十人。
  
  “中军射击手具有极好的射击素质和丰富的战斗经验,射击准确,变位及时,选择战
  机和目标的能力极好,12小时中共发射了约80发子弹,造成17人伤亡,其中13人均是
  一枪命中要害,当场死亡……射手为了增加杀伤力,抵销可能的防弹衣,使用的均是
  5.8mm钢芯穿甲弹,在400-700米射程上形成了可怕的杀伤力,凯恩中将所穿的3型背心
  式防弹衣被一枪击穿,而且弹丸仍翻滚穿透了体腔,另有两名警卫的防护盔在350米处
  被击穿,弹丸击穿颅骨,亦造成当场阵亡,一名下士的腹部中弹,子弹击穿防弹后又
  是击穿皮带,造成内脏大出血,重伤……”此次狙击被称为“不归之岭经典狙击”,
  于当年列入美军狙击教材,教学重点是:在恶劣环境和战场条件下选择目标的能力,
  稳定高效的射击技术,射击阵地的选择和转移。
  
  没有人知道此次狙击战斗的参予者姓名,第41集团军仅知道该连全连幸存者仅2人,均
  为战斗初期后送的重伤员,其余官兵全部阵亡,美军已彻底摧毁了所有中军掩体,也
  没有发现任何有意义的线索。
  
  人们只知道,不超过十名士兵组成的狙击手小组,在一个已被美军控制的阵地上,在
  沉默即可生存的片刻,发射出致命的枪弹,在击倒目标后,全部阵亡。
  
  人们只知道,那发5.8毫米钢芯穿甲弹在短短1分钟内令全体普通美国人明白了什么是
  战争,什么是血腥和惨烈,使他们明白这世界上不仅有对方军人尸横遍野的场景存
  在。
  
  狙击手的定义,已被那四名不知名的士兵诠释得一清二楚,为了记念这四人,该连被
  别的部队称为不归之岭狙击之王。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这是头一次,因为一次狙击,改变了历史的步伐。
  
  战后中韩联军司令部下令在475.2高地立碑,碑名叫做:“不归之岭”。这也是历史上
  第一次,中方参预的战争的纪念物中以敌军起的绰号命名。朝鲜方面宣称475.2高地命
  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狙击岭”。并在3年后建造了一尊六米高的浮雕,正是四名
  狙击手的雕像。
  
  而在揭幕前两个月,人们在挖烈士纪念碑排水渠时,掘出了2具士兵遗骸,发现了一块
  纹裂的生肖玉牌。
  
  那天,远在5000公里外的一个中国家庭里,一位年长的妇人看看窗外足球场上嬉耍的
  孙儿,淡淡笑着对身边的微笑的少妇说道:“乐儿,昨天,我梦见凉儿回来了……”
  泪,又一次静静敞下,从她已满是皱纹的面容上滑落。
虽然看过了,但是要顶~~
文笔不错,也深揞现代战争的精髓
最后那段,颇为感人~
文笔老练,但主线不够突出
感觉不是太好。
有一点莫名其妙的感觉。
是呀是呀!
顶!
还可以
顶>>>>>>>>>>>>
情节编排很好,语言精炼,好!
一个多么好的剧本!
我有5000万美刀的话,就全拍了它.
那时候我国装备有5.8毫米口径的狙击枪?
严重怀疑中……?
好啊
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