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大规模部署苏-30全面压制美式战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57:28
&nbsp;<center><img alt="亚太地区大规模部署苏-30全面压制美式战机(图)" src="http://image2.sina.com.cn/jc/p/2006-07-14/U1335P27T1D383400F3DT20060714073315.jpg" border="1"/></center><br/><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俄罗斯苏-30MKI战斗机是苏30家族顶尖型号</font></center><center><font class="f12"></font></center><center><font size="2"></font></center><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font></center><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font></center><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font></center><p> <strong> 编者按:目前,俄罗斯正在向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出售苏一30系列远程战斗机,这种情况正逐步改变该地区的战略版图。由此导致该地区空中力量的基本作战能力(将随着改装这种新型战斗机)提高,因此它将对该地区所有国家形成具有重大意义的深远影响。本文编译自卡洛-科普博士发表于《澳大利亚空军)上的同名文章。本刊刊登此文并非证实其内容,亦非同意其观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strong></p><p>  口卡洛·科普博士原著 张宏飞 编译</p><p> <strong> ▲前言</strong></p><p>  目前,亚洲及西南太平洋地区各国空军的主要装备呈现出美、俄对抗的局面,即部分国j家装备俄罗斯苏一27系列战斗机,这一“集团”的代表是印度和中国;同时也有相当数量亚洲国家依靠美制战斗机担任防空任务,譬如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苏-30无疑是苏-27系列战斗机中较为先进的型号,而澳大利亚空军装备的F/A—18A HUG(Hornet Upgrade,F/A-18的改进型)以及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未来将会装备的F-35战斗机则代表了亚洲及西南太平洋地区美制战机的最高水平。尽管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这一地区出现大规模局部战争和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但技术装备对国家战略的影响不可忽视。基于此,苏-30战机与F-35联合攻击战斗机以及F/A一18E/F的对抗成为各方感兴趣的话题。</p><p> <strong> ▲苏-30在争夺制空权方面的优势</strong></p><p>  苏-30(尤其是安装了最新型发动机的型号)在与上述美制战斗机对抗时,将始终占据空中机动性方面的巨大优势——在空中机动性对抗方面,没有比发动机推力更为关键的因素了。此外还必须考虑另一种因素,即苏-30机身油箱所携带的最高可达10吨的燃油。该机在不延伸作战半径时,发动机可将更多的机身燃油转化为飞行动能,这种动能可一直用于夺取空战优势。</p><p>  在空中格斗中,由于双方战机都装备了性能不相上下的格斗导弹以及头盔瞄准/显示器,因此美制战斗机在与性能占优的苏-30改型之间的空战胜负将取决于飞行员的能力以及运气好坏。苏一30集高超的空中机动能力和优异的推重比于一身,由此在进入和实施近距格斗时具有很强的机动性优势。即使F一35也无法与采用了推力矢量发动机的最新型号苏一30相对抗。</p><p>  在格斗空战中,F一35在与最新型号的苏-30对抗时被视为“双重弱者”,这是因为苏-30在推重比和翼载荷等方面都占有优势(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R.L肖所著的《战斗机空战》一书——作者注),而且在安装鸭翼和矢量喷口后能够更快地占据有利开火位置。由于F一35在设计时将空中机动性确定为类似于F/A一18和F—16战斗机的级别,而这种性能级别正好处于苏一30设计时所考虑的“必杀”范围之内。</p><p>  在超视距空战中,苏一30也将占据空中机动性优势,它可在作战半径的边缘区域发挥这种优势,这主要是因为苏一30较之F/A—18的各种改型以及F一35,能够更快地进入和脱离空空导弹的有效攻击区域,苏一30在发挥空中机动性优势时所具备的巨大发动机推力和机身载油量都是后者所望尘莫及的。</p><p>  然而,在超视距对抗中居于主导因素的是机身和外部传感器的探测能力以及远距空空导弹的作战性能。当苏一30MK安装N011M型机载相控阵雷达以及采用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的R-77M远距空空导弹时,F/A—18A HUG在空中与其对抗时将完全处于下风。最新型号的F—18E在外挂重量最小且装备APG一79有源电扫描阵列式相控阵(AESA)机载雷达时(2005年1月13日,雷神公司已提前向波音公司交付了第一部APG一79型雷达——译者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上述空战劣势局面,这是因为APG一79雷达采用了雷达探测信号压减措施,其雷达能量孔径也具有更好的探测性能。然而,当F—18E携带更多外挂时,其在生存能力方面的劣势又会加重,有可能在远距空战中落入苏-30(机载雷达/导弹所构成)的有效攻击范围并最终被击落。预计在2010年后改装AESA型雷达的苏一30也将具备比目前好得多的雷达能量孔径探测性能,’并由此抵销F/A一18E/F的雷达探测信号压减措施的效用。在此基础上,苏一30如再辅之以高性能的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将肯定能在作战性能上全面超越F/A一18E。</p><p>  气动外形更干净的F-35的优势在于其x波段的雷达反射信号在前半球范围内处于非常低的水平,由此将大幅度削弱苏一30针对其他机型所形成的那种压倒性雷达能量孔径优势。然而,F一35并非一种具备较强超音速飞行能力的机型,在拦截快速突防的苏一30时,它与F/A一18一样也必须打开加力。在这种情况下,F一35将被苏一30的新型红外探测系统探测并跟踪,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空空导弹的攻击(包括红外寻的或光学制导空空导弹,如R-27ET以及R一77T中距拦截导弹等)。R一77/R一77M中距拦截导弹在安装最新型号导引头的情况下,已具备了澳大利亚空军目前装备的性能最好的先进近程空空导弹(ASRAAM)的许多性能(尤其是抗干扰能力),但前者在中段制导方面尚不及后者。为苏一30研制机载红外探测设备的研究机构声称,它已研制出一种新型双频谱红外导引头,目标探测距离为20公里。从外观上看,该型导引头已用于R-77系列中距空空导弹。</p><p>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拥有竞争力较强的红外探测系统研制机构,如Cyclone JSC最近向外界透露了它所研制的QWIP单芯片热成像导引头,其探测分辨率达到128 X 128以及320 X 256的水平,已达到与欧洲先进水平。俄罗斯研制的OLS一30/31系列红外探测系统的一种高性能改型,在探测能力上已接近于欧洲战斗机装备的海盗热成像仪,且探测距离更远。根据目前的研制进展速度,该系统将在3—5年内进入实用阶段。</p><p>  F-35在极易遭受后半球范围内的主动或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攻击,因为该机后半球的雷达信号远高于前半球。另个因素是F一35自身的雷达信号散射,这使它极易受到那些远距反辐射导弹的攻击,这些导弹包括R一27P、R一27EP以及R一77P等被动制导中距空窄导弹,或采用冲压喷气式发动机的R一77MP(如能最终部署)。虽然通过采用一些低拦截概率(LPI)技术,可以削弱敌方反辐射导弹的攻击致命性,但雷达在采用探测来袭导弹的信号模式时,通常要求它自身采用较高的信号刷新率,而这对发动攻击的反辐射导弹更为有利。俄国阿加特设计局正在研制FOG(纤维)陀螺仪技术并以此避免依赖于西方的环形激光陀螺仪技术,在此甚础为R一77/R一77M安装中段飞行惯性制导装置,因此当JSF出现短时的雷达信号散射时,它可能无法规避R一77P/R一77MP或新型R一27P/EP等中距空空导弹的攻击。 苏联/俄岁斯与BVR相关的空中作战原则一直强调同时向目标发射2枚导弹,其巾一枚红外制导导弹,另一枚则雷达制导,期望以这种空战模式击败对方的对抗措施。尤其足采用主动雷达和20世纪90年代末期研制成功的热成像导引头的导弹,对于防御方而言是非常致命的混合攻击方式。处于防御位置的战斗机可能只安装了用于预警的数据链传输系统,该系统无法显示来袭导弹的导引头组合方式。</p><p>  从目前可获得的公开数据看,装备NS一011雷达的苏一30可在正向攻击范围内的19至37公里的距离探测和攻击F一35,除非后者能首先发射导弹并成功将苏一30击落,否则一旦苏一30接近F一35,那么在空战对抗中的所有“赌注”都将取决于F一35在近距空中格斗中的生存能力。</p><p>  可以设想,既然伊拉克在联合国对其实施武器禁运期间都能通过走私手段获取俄制GPS干扰器,就无法确保类似于高能L波段干扰器、高性能IRST系统、电予对抗接收器、由喷气冲压式发动机推进的远距反辐射导弹以及低波段雷达不会扩散至亚太地区(已有报道称解放军空军装备了Kh一31R远距反辐射导弹)。在美国及其盟友对该地区相关国家(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实力稍逊的国家)存在不信任感的情况下,上述趋势毫无疑问仍将持续发展,性能最先进的俄制武器系统以及各国自行研制的各类武器装备都将得到广泛应用。虽然这种情况尚无法对美国空军具有隐身性能和超音速巡冉亢能力的F/A一22构成实质性威胁,但它已可能使计划以F/A一18E/F和JSF作为主力机种的美国海军承受巨大压力。如果澳大利亚空军选择JSF作为改装机型的唯一备选对象,它也将面临同样的困境。</p><p>  从长远发展看,俄罗斯将在亚太地区发现一个规模不断扩大的“反情报、监视和侦察”武器市场,该市场巾的产品将包括射程为398公里的KS一172远距重型空空导弹、射程为296公里的R一37中距空空导弹以及射程为111公里的Kh一31反舰/反辐射系列导弹等。在针对西方国家空军发起的任何进攻行动中,担负第一波攻击任务的苏式战斗机将向敌方发射诸如KS—172、R一37和Kh一31(或那些迄今为止型号尚不得而知的导弹)等被称作“预警机杀手”的远程攻击武器,要么将这些预警机摧毁,要么迫使它们关闭机载雷达和撤出作战空域。和俄罗斯为其空空导弹类武器进行市场推广而散发的宣传材料中,经常可以看到与“预警机杀手”相关的内容。</p><p>  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在前沿空域执行战斗空巾巡逻(CAP)任务的战斗机将不得不打开机载雷达独立实施探测任务,这将使它们在与敌方进行的电子干扰对抗中被后者探测到,并受到诸如R一27EP或R一77P/MP等反辐射导弹的攻击。俄罗斯在宅战原则中强调使用远距空空导弹进行饱和式攻击,这是其已经过实际验证的使用远距空舰导弹攻击敌海上舰艇编队的作战原则的翻版。由于西方国家空军ISR平台的规模正不断增大,这些平台包括E一3型预警机、RC一135V/W战略电子侦察机、E-8预警机、E一10多传感器指挥’控制飞机以及澳大利亚空军装备的楔尾预警机等,它们都极易遭受敌方攻击,而西方国家空军对此类平台的作战依赖性又在逐渐增大,因此俄罗斯确立上述作战原则是一种非常适应形势发展的调整。</p><p>  当前不断发展的技术领域的现实情况是,性能先进的常规武器及相应技术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扩散。苏一30战斗机在亚太地区的发展速度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任何拥有硬通货的国家都能迅速拥有大量的高性能战机,这些战机通常能够改装西方最先进的机载电子设备以及俄罗斯最好的武器和传感器系统。</p><p>
        </p><center><img alt="亚太国家部署苏-30的困难(图)" src="http://image2.sina.com.cn/jc/p/2006-07-14/U1335P27T1D383401F3DT20060714073330.jpg" border="1"/></center><p><br/></p><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俄制苏-30MK型多用途战斗机</font></center><center><font class="f12"></font></center><center><font size="2"></font></center><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font></center><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font></center><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font></center><p>  苏一30在亚太地区的扩散之势对该地区的战略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印度和中国在2015年之前(或更晚些时候)仍将继续部署苏一30,而且目前尚不清楚马来西亚和印度尼两亚最终将部署多少架苏系列战斗机。</p><p>  近期,印尼和中国在全面发挥苏式战斗机的作战效能方面将会遇到困难,这上要是因为它们在训练和保障支援方面存在着非常陡峭的“学习曲线”,而印度和马柬西亚冈拥有基于两方国家空军的训练体制,在改装此类战斗机时将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外界可以预期的是,从2005至2010年,亚太地区相关国家使用苏一30的能力将趋于成熟。在此还要更多地谈及中国在选拔和培训优秀苏式战斗机飞行员时面临的问题,在正确掌握飞行员选拔和培训方法上还需要一定时间。</p><p>  印度空军和解放军空军在最初改装苏式战斗机时都遇到过飞机出勤率以及保障支援方面的困难,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印度政府在一份公开的<span class="yqlink">审计</span>报告中,详细列举了合同问题以及苏一30K/MK的出勤率低于50%的现象。埘于这些问题,应该根据相应的背景条件进行适当分析,它们的产生主要是在采用某种全新的技术及相应的保障支援系统时出现的偶然因素。苏一30的技术性能比印度空军此前装备的米格一29要领先一代,而比解放军空军多年使用的主力战斗机领先两代。</p><p>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和中国的沈阳飞机公司目前正在分别进行苏式战斗机的国内组装和零部件制造,它们要到一段时间后才能具备在国内维护苏式战斗机故障率较高的零部件以及进行飞机机身大修的能力。由此可以判断,这些苏式战斗机目前的维护保障尽础将无法保持连续性。然而,考虑到亚太地区苏一30战斗机较大的部署规模,即使其中有一部分因维护保障方面的原因不得不停留于地面,它们的出动数量仍然能够形成战略性影响。</p><p>  另一个与时间相关的因素是由作为第三方的印度和中国为该地区其他苏式战斗机用户提供零配件的问题。目前面临的俄制零配件供应“瓶颈”现象将不会持续至2010年之后,这主要是因为绕过俄罗斯制造商供应零配件的商业动机非常强烈,亚太地区使用苏式战斗机的许多国家将大量使用由西方国家研制的机载电子设备。一段时间后,该地区将会出现更多的双边交易,这些交易类似于印度与马来西亚之间关于提供米格一29保障支援的协议,它们将出现于该地区的相关国家之间,并将改变苏式战斗机小规模用户所面临的保障支援环境。</p><p>  虽然目前苏一30的零配件供应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俄罗斯伊尔库特(Irkut)公司、俄罗斯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体(KNAAPO)、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和中国沈阳飞机公司拥有的生产线以及次级承包商的生产许可证制造,但市场力量最终将形成有力的影响。一些观点认为,从俄罗斯战机维护保障的历史案例就可反映该地区未来的长期发展态势,这些观点实际上误解了该地区日前止在迅速发展的相关合作机制。冷战时期的技术垄断态势早已灰飞烟火,当前只有美国借助其在飞机隐身、发动机推进系统以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维持自身的垄断。而在评估亚太地区与俄罗斯以及第三方提供苏式战斗机零配件相关问题的长期发展态势时,这种评估模式已不再适用。</p><p>  <strong>▲苏一30对亚太地区的战略影响</strong></p><p>  苏一30是一种确实具备1300公里以上作战半径的战斗机,在作战半径较短的情况下具有非常充裕的机身油量。这种情况使得所有装备苏一30的国家都具备了以前难以想象的更大防空范围。印度目前正在部署俄制伊尔一78空中加油机,并将很快具备将其苏式战斗机有效投送至国境线之外的能力;中国长期以来一直也对空中加油机非常感兴趣。</p><p>  即使是在缺乏相应空中加油能力的情况下,在亚太地区装备苏式战斗机的国家中,也大多不会采取由苏一30自身充当空中加油机的“伙伴式”空中加油方法(主要采用UPAZ空中加油吊舱实施),因为这将以一半苏一30战斗机充当空中加油机为代价。在上述这种“伙伴式”空中加油作战模式中,担负进攻任务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将增加370-464公里,使整个作战半径接近于1850公里。在装备诸如3M一54E空射反舰导弹或Kh一41空射反舰导弹改型(在俄罗斯的武器推销广告中将这两种导弹列入苏一30的机载武器配置)等防区外投射武器的情况F,这些苏一30将具备作战半径1850公里以上的打击能力。虽然这种空中加油技术尚不足以维持高强度作战行动,但它已足以实施针对高价值目标的“针刺式”突袭,这些高价值目标包括机场、石化/炼油厂、海上运输船队、航母及其他同标,由此形成的毁伤效应将使敌方面临极其难堪的政治形势。</p><p>  从实际意义看,这种状况意味着拥有苏一30的亚太地区国家将具备以下两种作战潜力,即在距机场925公里或更远距离的空域内可与敌方争夺制空权,并在1850公里的作战半径内实施有限空中打击。虽然后一种作战能力不如澳大利亚窄军装备的F一111(能在1850公里作战半径内实施高强度空中打击),但苏式战斗机的机动性和大载弹量仍能构成巨大威胁。</p><p>  从更为长远的角度看,苏式战斗机将产生几方面的战略效应。首先,这种战机为使用者提供了对实力稍逊一筹的邻国进行成慑的能力;其次,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今后在进行威慑或作战行动时而临更大风险,由苏一27/30组成的混合打击力量在性能和战斗力上胜过由F/A一18E/F和JSF组成的舰载机组合,进而增大了美国海军在政治僵局巾面临的风险。除非美军能够及早从相关争议中摆脱出来,并迅速建立以F/A一22为核心的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力量。</p><p>  即使对于美国空军而言,由于苏一30在作战半径内能对前者拥有的空中加油机和预警平台进行空中打击,因此也能对美国空军构成一些“令人感兴趣”的威胁。虽然F/A一22能够迅速有效地与苏式战斗机进行对抗,但在多次演习的情况想定中,苏式战斗机确实能使空战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即迫使美军提高F/A一22的护航力量/攻击力量比,由此减少F/A一22的攻击架次,这将是担负双重作战任务的F/A一22机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p><p>  另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是目前正在不断扩散的先进制导弹药和其他武器,它们由那些互相竞争的俄罗斯军工企业研制。正如俄罗斯伊尔库特公司和KNAAPO在出售苏式战斗机时进行激烈竞争的情况一样。多家俄罗斯军工企业,如三角旗、红星和彩虹等设计局,在合法军火市场上出售各自产品,其中许多都采用了西方国家高性能的现成商用数字化技术。这方面的例子之一是性能经过改进的第二代9B一1103M主动雷达导引头,这种导引头用于R一27A/EA空空导弹,采用了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研制的TMS320C44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探测距离增加了25%。而第二代9B一1348ME型导引头肯定也将安装TMS320C44数字信号处理芯片。</p><p>  一些配属于苏式战斗机的空面武器确实具有极强的作战性能。彩虹设计局研制的Kh一41白蛉(MosRit,又被称为3M一80/82北约编号SS-N一22日炙)已可装载于苏式战斗机的机腹挂架,据称它是目前杀伤能力最强的超音速掠海反舰导弹。联盟图拉耶沃科研生产联合体研制的TKMB型喷气冲压发动机,可使红星一Strda公司研制的Kh一31(北约编号AS一17克里牛)空射导弹达到4马赫的飞行速度,这种导弹已装备苏一30的两种改型,即解放军海军装备的主动雷达导引的Kh一31A型和解放军空军装备的Kh一31R反辐射型。俄国军工厂商最新广告中介绍的Kh一31改型包括采用双模空空导引头,即主动雷达导引头和被动反辐射导引头,通过最优化的性能配置,可在185公里之外对“诸如AWACS之类的非机动性空中目标”实施攻击。外界对俄罗斯OKB一52机械制造设计局研制的Kh一6l宝石(北约编号SS-N一26)和革新家设计局研制的3M一54阿尔法(北约编号SS—N一27)作为苏系列战斗机(尤其是苏一34系列)的武器配置,已进行过公开讨论,但目前尚不清楚俄罗斯有关厂商是否进行了机载武器改装上作。</p><p>  在打击地面目标时,闪电设计局研制的重量为1500磅的Kh一29(北约编号AS一14小锚)空地导弹有电视制导型(Kh一29T)、热成像导引型(Kh一29D)和半主动激光导引(Kh一29L)等各种改型,它与法国国营航空空间工业公司研制的攻击性极强的AS一30系列空地导弹非常相似,后者安装了多种性能类似于美制AGM一65幼畜空地导弹的电视和热成像导引头。体积更小的SL-25D型半主动激光寻的空地导弹和红旗设计局研制的Kh-25ML(北约编号AS一12击球手)也正在向用户交付。在重量2000磅级的空对地弹药中,彩虹设计局已研制了一种性能相当干澳大利亚空军装备的AGM一142精确制导空地导弹的型号,即采用涡扇发动机的Kh一59M(北约编号AS-18笛了),该型导弹采用电视/数据链制导模式,即在该弹左侧进气道安装一个APK-9 Tekon数据链制导装置。Kh一59还有另一种反辐射改型,但尚未出现住苏式战斗机的销售广告中,军火市场上似乎对更新型的Kh一31R系列空地导弹更感兴趣。</p><p>  俄罗斯还在军火市场上积极推销制导炸弹。KAB一500L在性能上相当予美制C-BU一16(使用27N系列激光导引头)制导炸弹;KAB一500Kr在性能上相当干重量为1000磅的GBU-8 HOBOS制导炸弹KAB一1500则是将3000磅级常规炸弹改装的制导炸弹;KAB一1500L是一种半主动激光制导炸弹KAB一1500TK则是一种类似于美制GBU—15的电视制导炸弹,但体积比后者火50%。上述三种1500公斤级武器或是六种500公斤级武器中的任何一种都可在改装适当机载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由苏-27/30携带。</p><p>  迄今为止,亚太地区绝大部分苏式战斗机用户之所以投入巨资装备这些武器,主要是看重其争夺制空权的能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俄罗斯研制的多种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制导武器可能使该地区的苏式机群具备更为多样化的作战能力。俄制激光制导武器广泛使用的主要障碍在于缺乏性能较好的目标指示吊舱——在调整合适的激光编码后,第三方研制的吊舱可在未来10年内填补这方面的空缺。美制GBU一12制导炸弹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影响不可能不被有关方面注意到。</p><p>  电视制导的KAB一500Kr和KAB一1500Kr炸弹都值得深入研究,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具备类似于GBU一8的“发射后不管”能力,或是GBU一15具备的“发射前目标锁定”能力,这些攻击模式具有非常高的攻击精确性且不需要装备日标指示吊舱。上述两种俄制炸弹具备预先程序化场景匹配能力(即事先向炸弹输入数据化的日标图象),它与早期型号的战斧光学数字场景匹配区域关联(DSMAC)有所不间。俄罗斯目前已具备这种技术,这表明即使是在有限的昼间条件下,俄制炸弹也将具备“类似于美制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的作战能力,即能够在一次攻击行动中分别攻击多个目标。由于KAB系列炸弹的寻的头体积较大,凶此在设计改进方面具有很火余地,低成本商用处理芯片和QWIP热成像仪将使这种改装变得较为容易。</p><p>  据俄罗斯消息来源称,中国已订购了Kh一59ME防区外发射空地导弹、Kh一29T电视制导炸弹、Kh一31R反辐射炸弹以及KAB一500Kr光电制导炸弹。外界已观察到,解放军空军装备的苏一27SK已携带了双联装L005-S Sorbtsya翼尖电子干扰吊舱,该吊舱由俄罗斯卡鲁兹斯基科学与研究所(KNIRTI)研制,它主要用于对抗美制APG一63/65/68/70/73机载雷达和霍克/爱国者地空导弹系统。</p><p> <strong> ▲结论</strong></p><p>  文章的最后,作者站在澳大利亚的立场上分析了亚太国家大量部署苏一30战斗机对澳大利亚的影响。作者认为,苏一30构成了澳大利亚海空防御方面更为困难的趋势。虽然印尼这样的国家不太可能在今后与澳大利亚交战,解放军空军的苏式机群未来能否从北部对澳大利亚构成威胁也是疑问,但严峻的现实是,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之间的遥远距离曾经保护了澳大利亚,但这种保护作用目前正在遭受该地区不断发展的远程打击能力的侵蚀。在这种背景下,澳大利亚空军于2002年5月作出了采购JSF的决定,还计划以F/A一18E/F作为过渡型战斗机。但从实际看它们都是不太恰当的选择。这两种战斗机都无法对苏一30构成决定性的优势,尤其从长远看,亚太地区国家拥有的苏式战斗机的传感器、航电设备和武器将不断发展,这些国家还可能装备预警飞机并具备其他支援能力。</p><p>  实际上,澳大利亚政府内目前流行一种观点:澳大利亚空军目前的存在必要性正在不断减弱,因此必须削减其规模并节省资金。原因是当前澳空军的全部任务只是偶尔参加美军的联合作战行动。而可以肯定的是,当澳大利亚的邻国出现危机事态时,美军将会立刻向澳大利亚提供援助。然而,考虑到美国空军当前在全球范罔内所担负的繁重任务已使其陷入疲于奔命的困境,而且存在空中加油机和战斗机机龄过长的严重问题。在危机事态中,即使美国政府愿意为澳大利亚提供支援,美军可能面临无法迅速部署足够作战力量的态势。而且关同未来的领导层集团是否还会象目前一样与澳大利亚密切合作还很难说。</p><p>  美国可能要到2010年左右才能解决其大批战机过时的问题,如果澳大利亚政府削弱澳空军的作战能力,将会真正在此期间形成一段“战略性脆弱时期”。 </p>&nbsp;<center><img alt="亚太地区大规模部署苏-30全面压制美式战机(图)" src="http://image2.sina.com.cn/jc/p/2006-07-14/U1335P27T1D383400F3DT20060714073315.jpg" border="1"/></center><br/><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俄罗斯苏-30MKI战斗机是苏30家族顶尖型号</font></center><center><font class="f12"></font></center><center><font size="2"></font></center><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font></center><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font></center><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font></center><p> <strong> 编者按:目前,俄罗斯正在向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出售苏一30系列远程战斗机,这种情况正逐步改变该地区的战略版图。由此导致该地区空中力量的基本作战能力(将随着改装这种新型战斗机)提高,因此它将对该地区所有国家形成具有重大意义的深远影响。本文编译自卡洛-科普博士发表于《澳大利亚空军)上的同名文章。本刊刊登此文并非证实其内容,亦非同意其观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strong></p><p>  口卡洛·科普博士原著 张宏飞 编译</p><p> <strong> ▲前言</strong></p><p>  目前,亚洲及西南太平洋地区各国空军的主要装备呈现出美、俄对抗的局面,即部分国j家装备俄罗斯苏一27系列战斗机,这一“集团”的代表是印度和中国;同时也有相当数量亚洲国家依靠美制战斗机担任防空任务,譬如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苏-30无疑是苏-27系列战斗机中较为先进的型号,而澳大利亚空军装备的F/A—18A HUG(Hornet Upgrade,F/A-18的改进型)以及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未来将会装备的F-35战斗机则代表了亚洲及西南太平洋地区美制战机的最高水平。尽管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这一地区出现大规模局部战争和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但技术装备对国家战略的影响不可忽视。基于此,苏-30战机与F-35联合攻击战斗机以及F/A一18E/F的对抗成为各方感兴趣的话题。</p><p> <strong> ▲苏-30在争夺制空权方面的优势</strong></p><p>  苏-30(尤其是安装了最新型发动机的型号)在与上述美制战斗机对抗时,将始终占据空中机动性方面的巨大优势——在空中机动性对抗方面,没有比发动机推力更为关键的因素了。此外还必须考虑另一种因素,即苏-30机身油箱所携带的最高可达10吨的燃油。该机在不延伸作战半径时,发动机可将更多的机身燃油转化为飞行动能,这种动能可一直用于夺取空战优势。</p><p>  在空中格斗中,由于双方战机都装备了性能不相上下的格斗导弹以及头盔瞄准/显示器,因此美制战斗机在与性能占优的苏-30改型之间的空战胜负将取决于飞行员的能力以及运气好坏。苏一30集高超的空中机动能力和优异的推重比于一身,由此在进入和实施近距格斗时具有很强的机动性优势。即使F一35也无法与采用了推力矢量发动机的最新型号苏一30相对抗。</p><p>  在格斗空战中,F一35在与最新型号的苏-30对抗时被视为“双重弱者”,这是因为苏-30在推重比和翼载荷等方面都占有优势(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R.L肖所著的《战斗机空战》一书——作者注),而且在安装鸭翼和矢量喷口后能够更快地占据有利开火位置。由于F一35在设计时将空中机动性确定为类似于F/A一18和F—16战斗机的级别,而这种性能级别正好处于苏一30设计时所考虑的“必杀”范围之内。</p><p>  在超视距空战中,苏一30也将占据空中机动性优势,它可在作战半径的边缘区域发挥这种优势,这主要是因为苏一30较之F/A—18的各种改型以及F一35,能够更快地进入和脱离空空导弹的有效攻击区域,苏一30在发挥空中机动性优势时所具备的巨大发动机推力和机身载油量都是后者所望尘莫及的。</p><p>  然而,在超视距对抗中居于主导因素的是机身和外部传感器的探测能力以及远距空空导弹的作战性能。当苏一30MK安装N011M型机载相控阵雷达以及采用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的R-77M远距空空导弹时,F/A—18A HUG在空中与其对抗时将完全处于下风。最新型号的F—18E在外挂重量最小且装备APG一79有源电扫描阵列式相控阵(AESA)机载雷达时(2005年1月13日,雷神公司已提前向波音公司交付了第一部APG一79型雷达——译者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上述空战劣势局面,这是因为APG一79雷达采用了雷达探测信号压减措施,其雷达能量孔径也具有更好的探测性能。然而,当F—18E携带更多外挂时,其在生存能力方面的劣势又会加重,有可能在远距空战中落入苏-30(机载雷达/导弹所构成)的有效攻击范围并最终被击落。预计在2010年后改装AESA型雷达的苏一30也将具备比目前好得多的雷达能量孔径探测性能,’并由此抵销F/A一18E/F的雷达探测信号压减措施的效用。在此基础上,苏一30如再辅之以高性能的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将肯定能在作战性能上全面超越F/A一18E。</p><p>  气动外形更干净的F-35的优势在于其x波段的雷达反射信号在前半球范围内处于非常低的水平,由此将大幅度削弱苏一30针对其他机型所形成的那种压倒性雷达能量孔径优势。然而,F一35并非一种具备较强超音速飞行能力的机型,在拦截快速突防的苏一30时,它与F/A一18一样也必须打开加力。在这种情况下,F一35将被苏一30的新型红外探测系统探测并跟踪,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空空导弹的攻击(包括红外寻的或光学制导空空导弹,如R-27ET以及R一77T中距拦截导弹等)。R一77/R一77M中距拦截导弹在安装最新型号导引头的情况下,已具备了澳大利亚空军目前装备的性能最好的先进近程空空导弹(ASRAAM)的许多性能(尤其是抗干扰能力),但前者在中段制导方面尚不及后者。为苏一30研制机载红外探测设备的研究机构声称,它已研制出一种新型双频谱红外导引头,目标探测距离为20公里。从外观上看,该型导引头已用于R-77系列中距空空导弹。</p><p>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拥有竞争力较强的红外探测系统研制机构,如Cyclone JSC最近向外界透露了它所研制的QWIP单芯片热成像导引头,其探测分辨率达到128 X 128以及320 X 256的水平,已达到与欧洲先进水平。俄罗斯研制的OLS一30/31系列红外探测系统的一种高性能改型,在探测能力上已接近于欧洲战斗机装备的海盗热成像仪,且探测距离更远。根据目前的研制进展速度,该系统将在3—5年内进入实用阶段。</p><p>  F-35在极易遭受后半球范围内的主动或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攻击,因为该机后半球的雷达信号远高于前半球。另个因素是F一35自身的雷达信号散射,这使它极易受到那些远距反辐射导弹的攻击,这些导弹包括R一27P、R一27EP以及R一77P等被动制导中距空窄导弹,或采用冲压喷气式发动机的R一77MP(如能最终部署)。虽然通过采用一些低拦截概率(LPI)技术,可以削弱敌方反辐射导弹的攻击致命性,但雷达在采用探测来袭导弹的信号模式时,通常要求它自身采用较高的信号刷新率,而这对发动攻击的反辐射导弹更为有利。俄国阿加特设计局正在研制FOG(纤维)陀螺仪技术并以此避免依赖于西方的环形激光陀螺仪技术,在此甚础为R一77/R一77M安装中段飞行惯性制导装置,因此当JSF出现短时的雷达信号散射时,它可能无法规避R一77P/R一77MP或新型R一27P/EP等中距空空导弹的攻击。 苏联/俄岁斯与BVR相关的空中作战原则一直强调同时向目标发射2枚导弹,其巾一枚红外制导导弹,另一枚则雷达制导,期望以这种空战模式击败对方的对抗措施。尤其足采用主动雷达和20世纪90年代末期研制成功的热成像导引头的导弹,对于防御方而言是非常致命的混合攻击方式。处于防御位置的战斗机可能只安装了用于预警的数据链传输系统,该系统无法显示来袭导弹的导引头组合方式。</p><p>  从目前可获得的公开数据看,装备NS一011雷达的苏一30可在正向攻击范围内的19至37公里的距离探测和攻击F一35,除非后者能首先发射导弹并成功将苏一30击落,否则一旦苏一30接近F一35,那么在空战对抗中的所有“赌注”都将取决于F一35在近距空中格斗中的生存能力。</p><p>  可以设想,既然伊拉克在联合国对其实施武器禁运期间都能通过走私手段获取俄制GPS干扰器,就无法确保类似于高能L波段干扰器、高性能IRST系统、电予对抗接收器、由喷气冲压式发动机推进的远距反辐射导弹以及低波段雷达不会扩散至亚太地区(已有报道称解放军空军装备了Kh一31R远距反辐射导弹)。在美国及其盟友对该地区相关国家(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实力稍逊的国家)存在不信任感的情况下,上述趋势毫无疑问仍将持续发展,性能最先进的俄制武器系统以及各国自行研制的各类武器装备都将得到广泛应用。虽然这种情况尚无法对美国空军具有隐身性能和超音速巡冉亢能力的F/A一22构成实质性威胁,但它已可能使计划以F/A一18E/F和JSF作为主力机种的美国海军承受巨大压力。如果澳大利亚空军选择JSF作为改装机型的唯一备选对象,它也将面临同样的困境。</p><p>  从长远发展看,俄罗斯将在亚太地区发现一个规模不断扩大的“反情报、监视和侦察”武器市场,该市场巾的产品将包括射程为398公里的KS一172远距重型空空导弹、射程为296公里的R一37中距空空导弹以及射程为111公里的Kh一31反舰/反辐射系列导弹等。在针对西方国家空军发起的任何进攻行动中,担负第一波攻击任务的苏式战斗机将向敌方发射诸如KS—172、R一37和Kh一31(或那些迄今为止型号尚不得而知的导弹)等被称作“预警机杀手”的远程攻击武器,要么将这些预警机摧毁,要么迫使它们关闭机载雷达和撤出作战空域。和俄罗斯为其空空导弹类武器进行市场推广而散发的宣传材料中,经常可以看到与“预警机杀手”相关的内容。</p><p>  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在前沿空域执行战斗空巾巡逻(CAP)任务的战斗机将不得不打开机载雷达独立实施探测任务,这将使它们在与敌方进行的电子干扰对抗中被后者探测到,并受到诸如R一27EP或R一77P/MP等反辐射导弹的攻击。俄罗斯在宅战原则中强调使用远距空空导弹进行饱和式攻击,这是其已经过实际验证的使用远距空舰导弹攻击敌海上舰艇编队的作战原则的翻版。由于西方国家空军ISR平台的规模正不断增大,这些平台包括E一3型预警机、RC一135V/W战略电子侦察机、E-8预警机、E一10多传感器指挥’控制飞机以及澳大利亚空军装备的楔尾预警机等,它们都极易遭受敌方攻击,而西方国家空军对此类平台的作战依赖性又在逐渐增大,因此俄罗斯确立上述作战原则是一种非常适应形势发展的调整。</p><p>  当前不断发展的技术领域的现实情况是,性能先进的常规武器及相应技术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扩散。苏一30战斗机在亚太地区的发展速度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任何拥有硬通货的国家都能迅速拥有大量的高性能战机,这些战机通常能够改装西方最先进的机载电子设备以及俄罗斯最好的武器和传感器系统。</p><p>
        </p><center><img alt="亚太国家部署苏-30的困难(图)" src="http://image2.sina.com.cn/jc/p/2006-07-14/U1335P27T1D383401F3DT20060714073330.jpg" border="1"/></center><p><br/></p><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俄制苏-30MK型多用途战斗机</font></center><center><font class="f12"></font></center><center><font size="2"></font></center><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font></center><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font></center><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font></center><p>  苏一30在亚太地区的扩散之势对该地区的战略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印度和中国在2015年之前(或更晚些时候)仍将继续部署苏一30,而且目前尚不清楚马来西亚和印度尼两亚最终将部署多少架苏系列战斗机。</p><p>  近期,印尼和中国在全面发挥苏式战斗机的作战效能方面将会遇到困难,这上要是因为它们在训练和保障支援方面存在着非常陡峭的“学习曲线”,而印度和马柬西亚冈拥有基于两方国家空军的训练体制,在改装此类战斗机时将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外界可以预期的是,从2005至2010年,亚太地区相关国家使用苏一30的能力将趋于成熟。在此还要更多地谈及中国在选拔和培训优秀苏式战斗机飞行员时面临的问题,在正确掌握飞行员选拔和培训方法上还需要一定时间。</p><p>  印度空军和解放军空军在最初改装苏式战斗机时都遇到过飞机出勤率以及保障支援方面的困难,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印度政府在一份公开的<span class="yqlink">审计</span>报告中,详细列举了合同问题以及苏一30K/MK的出勤率低于50%的现象。埘于这些问题,应该根据相应的背景条件进行适当分析,它们的产生主要是在采用某种全新的技术及相应的保障支援系统时出现的偶然因素。苏一30的技术性能比印度空军此前装备的米格一29要领先一代,而比解放军空军多年使用的主力战斗机领先两代。</p><p>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和中国的沈阳飞机公司目前正在分别进行苏式战斗机的国内组装和零部件制造,它们要到一段时间后才能具备在国内维护苏式战斗机故障率较高的零部件以及进行飞机机身大修的能力。由此可以判断,这些苏式战斗机目前的维护保障尽础将无法保持连续性。然而,考虑到亚太地区苏一30战斗机较大的部署规模,即使其中有一部分因维护保障方面的原因不得不停留于地面,它们的出动数量仍然能够形成战略性影响。</p><p>  另一个与时间相关的因素是由作为第三方的印度和中国为该地区其他苏式战斗机用户提供零配件的问题。目前面临的俄制零配件供应“瓶颈”现象将不会持续至2010年之后,这主要是因为绕过俄罗斯制造商供应零配件的商业动机非常强烈,亚太地区使用苏式战斗机的许多国家将大量使用由西方国家研制的机载电子设备。一段时间后,该地区将会出现更多的双边交易,这些交易类似于印度与马来西亚之间关于提供米格一29保障支援的协议,它们将出现于该地区的相关国家之间,并将改变苏式战斗机小规模用户所面临的保障支援环境。</p><p>  虽然目前苏一30的零配件供应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俄罗斯伊尔库特(Irkut)公司、俄罗斯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体(KNAAPO)、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和中国沈阳飞机公司拥有的生产线以及次级承包商的生产许可证制造,但市场力量最终将形成有力的影响。一些观点认为,从俄罗斯战机维护保障的历史案例就可反映该地区未来的长期发展态势,这些观点实际上误解了该地区日前止在迅速发展的相关合作机制。冷战时期的技术垄断态势早已灰飞烟火,当前只有美国借助其在飞机隐身、发动机推进系统以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维持自身的垄断。而在评估亚太地区与俄罗斯以及第三方提供苏式战斗机零配件相关问题的长期发展态势时,这种评估模式已不再适用。</p><p>  <strong>▲苏一30对亚太地区的战略影响</strong></p><p>  苏一30是一种确实具备1300公里以上作战半径的战斗机,在作战半径较短的情况下具有非常充裕的机身油量。这种情况使得所有装备苏一30的国家都具备了以前难以想象的更大防空范围。印度目前正在部署俄制伊尔一78空中加油机,并将很快具备将其苏式战斗机有效投送至国境线之外的能力;中国长期以来一直也对空中加油机非常感兴趣。</p><p>  即使是在缺乏相应空中加油能力的情况下,在亚太地区装备苏式战斗机的国家中,也大多不会采取由苏一30自身充当空中加油机的“伙伴式”空中加油方法(主要采用UPAZ空中加油吊舱实施),因为这将以一半苏一30战斗机充当空中加油机为代价。在上述这种“伙伴式”空中加油作战模式中,担负进攻任务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将增加370-464公里,使整个作战半径接近于1850公里。在装备诸如3M一54E空射反舰导弹或Kh一41空射反舰导弹改型(在俄罗斯的武器推销广告中将这两种导弹列入苏一30的机载武器配置)等防区外投射武器的情况F,这些苏一30将具备作战半径1850公里以上的打击能力。虽然这种空中加油技术尚不足以维持高强度作战行动,但它已足以实施针对高价值目标的“针刺式”突袭,这些高价值目标包括机场、石化/炼油厂、海上运输船队、航母及其他同标,由此形成的毁伤效应将使敌方面临极其难堪的政治形势。</p><p>  从实际意义看,这种状况意味着拥有苏一30的亚太地区国家将具备以下两种作战潜力,即在距机场925公里或更远距离的空域内可与敌方争夺制空权,并在1850公里的作战半径内实施有限空中打击。虽然后一种作战能力不如澳大利亚窄军装备的F一111(能在1850公里作战半径内实施高强度空中打击),但苏式战斗机的机动性和大载弹量仍能构成巨大威胁。</p><p>  从更为长远的角度看,苏式战斗机将产生几方面的战略效应。首先,这种战机为使用者提供了对实力稍逊一筹的邻国进行成慑的能力;其次,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今后在进行威慑或作战行动时而临更大风险,由苏一27/30组成的混合打击力量在性能和战斗力上胜过由F/A一18E/F和JSF组成的舰载机组合,进而增大了美国海军在政治僵局巾面临的风险。除非美军能够及早从相关争议中摆脱出来,并迅速建立以F/A一22为核心的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力量。</p><p>  即使对于美国空军而言,由于苏一30在作战半径内能对前者拥有的空中加油机和预警平台进行空中打击,因此也能对美国空军构成一些“令人感兴趣”的威胁。虽然F/A一22能够迅速有效地与苏式战斗机进行对抗,但在多次演习的情况想定中,苏式战斗机确实能使空战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即迫使美军提高F/A一22的护航力量/攻击力量比,由此减少F/A一22的攻击架次,这将是担负双重作战任务的F/A一22机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p><p>  另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是目前正在不断扩散的先进制导弹药和其他武器,它们由那些互相竞争的俄罗斯军工企业研制。正如俄罗斯伊尔库特公司和KNAAPO在出售苏式战斗机时进行激烈竞争的情况一样。多家俄罗斯军工企业,如三角旗、红星和彩虹等设计局,在合法军火市场上出售各自产品,其中许多都采用了西方国家高性能的现成商用数字化技术。这方面的例子之一是性能经过改进的第二代9B一1103M主动雷达导引头,这种导引头用于R一27A/EA空空导弹,采用了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研制的TMS320C44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探测距离增加了25%。而第二代9B一1348ME型导引头肯定也将安装TMS320C44数字信号处理芯片。</p><p>  一些配属于苏式战斗机的空面武器确实具有极强的作战性能。彩虹设计局研制的Kh一41白蛉(MosRit,又被称为3M一80/82北约编号SS-N一22日炙)已可装载于苏式战斗机的机腹挂架,据称它是目前杀伤能力最强的超音速掠海反舰导弹。联盟图拉耶沃科研生产联合体研制的TKMB型喷气冲压发动机,可使红星一Strda公司研制的Kh一31(北约编号AS一17克里牛)空射导弹达到4马赫的飞行速度,这种导弹已装备苏一30的两种改型,即解放军海军装备的主动雷达导引的Kh一31A型和解放军空军装备的Kh一31R反辐射型。俄国军工厂商最新广告中介绍的Kh一31改型包括采用双模空空导引头,即主动雷达导引头和被动反辐射导引头,通过最优化的性能配置,可在185公里之外对“诸如AWACS之类的非机动性空中目标”实施攻击。外界对俄罗斯OKB一52机械制造设计局研制的Kh一6l宝石(北约编号SS-N一26)和革新家设计局研制的3M一54阿尔法(北约编号SS—N一27)作为苏系列战斗机(尤其是苏一34系列)的武器配置,已进行过公开讨论,但目前尚不清楚俄罗斯有关厂商是否进行了机载武器改装上作。</p><p>  在打击地面目标时,闪电设计局研制的重量为1500磅的Kh一29(北约编号AS一14小锚)空地导弹有电视制导型(Kh一29T)、热成像导引型(Kh一29D)和半主动激光导引(Kh一29L)等各种改型,它与法国国营航空空间工业公司研制的攻击性极强的AS一30系列空地导弹非常相似,后者安装了多种性能类似于美制AGM一65幼畜空地导弹的电视和热成像导引头。体积更小的SL-25D型半主动激光寻的空地导弹和红旗设计局研制的Kh-25ML(北约编号AS一12击球手)也正在向用户交付。在重量2000磅级的空对地弹药中,彩虹设计局已研制了一种性能相当干澳大利亚空军装备的AGM一142精确制导空地导弹的型号,即采用涡扇发动机的Kh一59M(北约编号AS-18笛了),该型导弹采用电视/数据链制导模式,即在该弹左侧进气道安装一个APK-9 Tekon数据链制导装置。Kh一59还有另一种反辐射改型,但尚未出现住苏式战斗机的销售广告中,军火市场上似乎对更新型的Kh一31R系列空地导弹更感兴趣。</p><p>  俄罗斯还在军火市场上积极推销制导炸弹。KAB一500L在性能上相当予美制C-BU一16(使用27N系列激光导引头)制导炸弹;KAB一500Kr在性能上相当干重量为1000磅的GBU-8 HOBOS制导炸弹KAB一1500则是将3000磅级常规炸弹改装的制导炸弹;KAB一1500L是一种半主动激光制导炸弹KAB一1500TK则是一种类似于美制GBU—15的电视制导炸弹,但体积比后者火50%。上述三种1500公斤级武器或是六种500公斤级武器中的任何一种都可在改装适当机载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由苏-27/30携带。</p><p>  迄今为止,亚太地区绝大部分苏式战斗机用户之所以投入巨资装备这些武器,主要是看重其争夺制空权的能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俄罗斯研制的多种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制导武器可能使该地区的苏式机群具备更为多样化的作战能力。俄制激光制导武器广泛使用的主要障碍在于缺乏性能较好的目标指示吊舱——在调整合适的激光编码后,第三方研制的吊舱可在未来10年内填补这方面的空缺。美制GBU一12制导炸弹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影响不可能不被有关方面注意到。</p><p>  电视制导的KAB一500Kr和KAB一1500Kr炸弹都值得深入研究,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具备类似于GBU一8的“发射后不管”能力,或是GBU一15具备的“发射前目标锁定”能力,这些攻击模式具有非常高的攻击精确性且不需要装备日标指示吊舱。上述两种俄制炸弹具备预先程序化场景匹配能力(即事先向炸弹输入数据化的日标图象),它与早期型号的战斧光学数字场景匹配区域关联(DSMAC)有所不间。俄罗斯目前已具备这种技术,这表明即使是在有限的昼间条件下,俄制炸弹也将具备“类似于美制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的作战能力,即能够在一次攻击行动中分别攻击多个目标。由于KAB系列炸弹的寻的头体积较大,凶此在设计改进方面具有很火余地,低成本商用处理芯片和QWIP热成像仪将使这种改装变得较为容易。</p><p>  据俄罗斯消息来源称,中国已订购了Kh一59ME防区外发射空地导弹、Kh一29T电视制导炸弹、Kh一31R反辐射炸弹以及KAB一500Kr光电制导炸弹。外界已观察到,解放军空军装备的苏一27SK已携带了双联装L005-S Sorbtsya翼尖电子干扰吊舱,该吊舱由俄罗斯卡鲁兹斯基科学与研究所(KNIRTI)研制,它主要用于对抗美制APG一63/65/68/70/73机载雷达和霍克/爱国者地空导弹系统。</p><p> <strong> ▲结论</strong></p><p>  文章的最后,作者站在澳大利亚的立场上分析了亚太国家大量部署苏一30战斗机对澳大利亚的影响。作者认为,苏一30构成了澳大利亚海空防御方面更为困难的趋势。虽然印尼这样的国家不太可能在今后与澳大利亚交战,解放军空军的苏式机群未来能否从北部对澳大利亚构成威胁也是疑问,但严峻的现实是,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之间的遥远距离曾经保护了澳大利亚,但这种保护作用目前正在遭受该地区不断发展的远程打击能力的侵蚀。在这种背景下,澳大利亚空军于2002年5月作出了采购JSF的决定,还计划以F/A一18E/F作为过渡型战斗机。但从实际看它们都是不太恰当的选择。这两种战斗机都无法对苏一30构成决定性的优势,尤其从长远看,亚太地区国家拥有的苏式战斗机的传感器、航电设备和武器将不断发展,这些国家还可能装备预警飞机并具备其他支援能力。</p><p>  实际上,澳大利亚政府内目前流行一种观点:澳大利亚空军目前的存在必要性正在不断减弱,因此必须削减其规模并节省资金。原因是当前澳空军的全部任务只是偶尔参加美军的联合作战行动。而可以肯定的是,当澳大利亚的邻国出现危机事态时,美军将会立刻向澳大利亚提供援助。然而,考虑到美国空军当前在全球范罔内所担负的繁重任务已使其陷入疲于奔命的困境,而且存在空中加油机和战斗机机龄过长的严重问题。在危机事态中,即使美国政府愿意为澳大利亚提供支援,美军可能面临无法迅速部署足够作战力量的态势。而且关同未来的领导层集团是否还会象目前一样与澳大利亚密切合作还很难说。</p><p>  美国可能要到2010年左右才能解决其大批战机过时的问题,如果澳大利亚政府削弱澳空军的作战能力,将会真正在此期间形成一段“战略性脆弱时期”。 </p>
&nbsp;<center><img alt="图文:中国空军列装的苏-30MKK多用途战斗机" src="http://image2.sina.com.cn/jc/p/2006-07-14/U1335P27T1D383402F3DT20060714073335.jpg" border="1"/></center><br/><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中国空军列装的苏-30MKK多用途战斗机</font></center><center>&nbsp;<center><img alt="图文:印度空军装备的苏-30MKI战斗机" src="http://image2.sina.com.cn/jc/p/2006-07-14/U1335P27T1D383403F3DT20060714073339.jpg" border="1"/></center><br/><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印度空军装备的苏-30MKI战斗机安装了推力矢量发动机。</font></center><center>&nbsp;<center><img alt="图文:加挂各种导弹炸弹的苏-30MK战机" src="http://image2.sina.com.cn/jc/p/2006-07-14/U1335P27T1D383404F3DT20060714073355.jpg" border="1"/></center><br/><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加挂各种导弹炸弹的苏-30MK战机</font></center><center>&nbsp;<center><img alt="图文:美海军F/A-18E超级大黄蜂单座战机" src="http://image2.sina.com.cn/jc/p/2006-07-14/U1335P27T1D383405F3DT20060714073410.jpg" border="1"/></center><br/><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美国海军F/A-18E超级大黄蜂单座战斗机。本文作者认为它在空战中无法与苏-30系列战机抗衡。</font></center><center>&nbsp;<center><img alt="图文:F-35可能成为日澳的新一代战斗机" src="http://image2.sina.com.cn/jc/p/2006-07-14/U1335P27T1D383406F3DT20060714073420.jpg" border="1"/></center><br/><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首次亮相的F-35A,它可能成为日本、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的新一代战斗机。但本文作者认为在与苏-30的对抗中,即使是F-35也处于下风。</font></center><center>&nbsp;<center><img alt="图文:海航部队列装的苏-30MKK2战轰机" src="http://image2.sina.com.cn/jc/p/2006-07-14/U1335P27T1D383407F3DT20060714073427.jpg" border="1"/></center><br/><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中国海军航空兵列装的苏-30MKK2战斗轰炸机</font></center><center>&nbsp;<center><img alt="图文:澳大利亚空军列装的F/A-18战机" src="http://image2.sina.com.cn/jc/p/2006-07-14/U1335P27T1D383408F3DT20060714073438.jpg" border="1"/></center><br/><center><font class="f12" size="2">澳大利亚空军列装的F/A-18大黄蜂战斗机</font></center></center></center></center></center><center><font size="2"></font></center></center></center>
原来又是美军向国会讨钱用的诉苦文章!
<p>这文章,唉~~</p>
作者不是个白痴就是个神经病
<p>SU34到底是第三代還是第四代呢?</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4 21:50:43编辑过]
人家有忧患意识, 居安思危.&nbsp;&nbsp; 不过说的也是实话.
<p>个人认为俄式战机不太可能压制美制战机,尤其是电子方面。</p>
一切皆有可能!!!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海海海侧卫</i>在2006-7-15 16:26:00的发言:</b><br/>一切皆有可能!!!</div><p></p><p>知道什么叫概率吗??万中有一是可能,一万分之9999也好似可能!但有可比性吗??</p><p>30全面压倒闪电2的可能性就是前者!</p>
SU30真猛
垃圾,垃圾啊,9命啊
<p>很有意思的文章</p><p>&nbsp;</p>[em01][em01][em01]
苏三十是战斗轰炸机,没有可比性
怎么看文章有《国际展望》(娱乐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