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丘成桐:北京大学引进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12:21
<p>  ●中国很多高校唯利是图,就是看钱,看经费,真的研究成果从来不在乎。</p><p>  ●用金钱名利来引诱人的事情做多了,名教授也好、院士也好,也都不觉得羞耻。</p><p>  ●在中国还有一个现象是,先当校长再当院士,而不是先当院士再当校长。</p><p>  ●要公平,全世界都在这么做,但中国不愿意做。不做,因为不愿损害既得利益。</p><p>  ●说北京大学40%的引进人才都是海外的,你去美国调查一下,我担保大部分是假的。反正不是他的钱,是国家的钱。</p><p>  丘成桐原籍广东,17岁入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在这里因缘际会遇到了来访的“华人数学家第一人”——陈省身先生,随后被陈省身带到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深造。22岁即获得博士学位,25岁成为斯坦福大学教授。27岁攻克几何学上难题“卡拉比猜想”,并因此在1982年(33岁)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是迄今为止惟一获得该奖的华人数学家。1997年获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美国国家科学奖”。2003年获得中国政府授予的国际科技合作奖。此外他还是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终身教授,现任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p><p>  20多年来,丘成桐一直热心于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他先后在中国科学院、<span class="yqlink">
                        <a class="akey" title="浙江大学" href="http://www.iask.com/n?k=浙江大学" target="_blank">浙江大学</a></span>、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成立了数学研究中心。他往来于北京、杭州、香港和美国之间,主持国际学术会议,邀请霍金等世界著名科学家来华讲学。他曾说,“我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帮助中国强大起来”。</p><p>  而他在中国的任职和演讲却不取分文报酬,连机票都是自掏腰包。这样一位在公众视野中似乎不问世事的学术大师,却在2005年掀起了一场学术界颇为关注的风波。他直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对中国其他大学的打压令人灰心”。他对院士制度的批评以及对国内高校引进所谓海外人才内幕的揭露,更是让人吃惊。</p><p>  <strong>骗的是谁?是老百姓,是研究生</strong></p><p>  记者:您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终身教授,这个研究所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您觉得像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这种氛围可能在中国出现吗?</p><p>  丘成桐:一个研究所的建立并没有那么简单。主要是里面带头的科学家是谁。普林斯顿研究所一开始就是第一流的学府,因为爱因斯坦去了,很多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都聚到那里去。它还得到第一流的资助。有第一流的研究环境,有第一流的年轻学者去学,两者结合起来当然是第一流的学府。</p><p>  记者:您觉得这种模式能在中国克隆吗?</p><p>  丘成桐:这取决于中国有没有可能出现世界第一流的学者。现在的中国没有这个能力,一个名教授一年需要40万美金,中国现在也没有这样的优厚待遇。而且不但是没有这么大的资本,中国的人事关系也太复杂。</p><p>  记者: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是基金会私人出资支持的,可是现在中国的科研体制是由国家来牵头,比如说863计划,包括一些国家实验室,基本上都是由政府、科技部、教育部牵头。您觉得这种体制对中国科技有何影响?</p><p>  丘成桐:问题是有没有人手来做。中国现在的问题是,只知道放一大笔钱在一个项目里面,但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带领。</p><p>  记者:您说找不到合适的人,是能力不够还是体制问题?</p><p>  丘成桐:都有。中国很多大的项目,表面上请了很多人来,特别是引进很多外国专家,实际上都是假的。很多名教授在国外是全职,按照规定必须九个月在美国国内(做研究)。比如哈佛大学的教授,必须九个月在美国,只有三个月可以在外面。所谓全职引进,都是假的。为什么要作假,有钱可捞就有人做。北京大学也好,其他学校也好,给的是全职引进的钱,一年有捞几百万,为什么不捞?</p><p>  记者:那您现在在国内很多学校也做兼职教授,在北京、浙江,跟您本身抨击的这种现象不违背吗?</p><p>  丘成桐:我在国内的所有机构从来一毛钱不拿,飞机票也是我自己出。这些人拿的都是国家的钱,不但拿薪水,还拿经费。同时拿经费去结交他们的朋友,往往是头等舱机票,五星级酒店这样的待遇。假如他要像我这样一毛钱不拿的话,他绝对不会干这个事。</p><p>  著名大学引进一个学者,用这个名字可以到教育部拿一大笔钱。这种人不止一个,有很多。《纽约时报》说北京大学40%的引进人才都是海外的,你去美国调查一下,我担保大部分是假的。</p><p>  记者:那您觉得这种引进方式对学术上有促进吗?</p><p>  丘成桐:怎么可能有促进!这种做法是自欺欺人!学生带着,在北京大学挂了名,还得请别人替他教书,这是骗人。国内知名大学为什么要做这种违反基本方法的事情?因为学校可以拿到好处,引进某个名教授可以拿到很多经费,引进一个人,可以拿几千万的资金到学校来,何乐而不为?挂个名字,在学校的老师阵容里面又多了几个名教授,挂牌出去,排名也可以得到提升。学校拿了几千万,给你(指引进的教授,记者注)一两百万有什么关系?反正不是他的钱,是国家的钱。骗的是谁?是老百姓,是研究生。</p><p>  <strong>哪有用国家的钱来做生意的?</strong></p><p>  记者:中国学生管导师叫教授,您怎么看?</p><p>  丘成桐:美国学生也管导师叫教授,但是开玩笑,跟中国的含义不一样。在中国,学生帮你写论文,学生替你打工,一年出几十篇文章。评先进的时候报上去也好看。中国现在的许多高校唯利是图,就是看钱,看经费。真的研究成果从来不在乎,这是高校的大毛病。</p><p>  记者:以前国内教育界有个说法,“教育产业化”,您怎么看?</p><p>  丘成桐:中国教育走了很多好笑的路。中国大兴高校办企业、办工厂,成功了没有?没有真正成功的,跟学校完全无关,只不过企业利用学校的资源在外面赚钱。</p><p>  世界上找不出一个国家这样做的。国家投资这么多钱给教育部,是为了做产业还是为了培养人才?我的看法是,培养人才,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目标。</p><p>  记者:您觉得现在的大学体制,能培养出好的人才吗?</p><p>  丘成桐:中国有这么多好的年轻人。为什么培养不了?!现在名教授不教本科。为什么?全部为自己的利益去了,所以大学生的程度比以前差了很多。</p><p>  我们哈佛大学的教授一定要跟本科生做接触,否则不能做教授。</p><p>  北京大学不高兴听我讲“哈佛大学培养出来的本科生的文章登在第一流的杂志上,比他们有些院士的文章水平还高”,他们觉得我偏激,可这是事实。美国出名的数学杂志里,中国这十年来能够登在上面的文章加起来也不超过二三十篇。可是我们本科生的文章常常刊登在这些杂志上。</p><p>  记者:大学的理念里有“教学和科研并重”一说,但中国大学现在往往是重科研,轻教学。</p><p>  丘成桐:教学是一个学校是否负责的问题,也是一个名教授是否自欺欺人的问题。所有美国名校教授都注意的一个事情是———既做科研又做教学。国内有名的教授不做教学,只做科研,但是科研比从前做得好吗?反而是比从前做得更糟糕!北京大学的名教授从前还教本科生,那时候本科生还不错。这十年来,不教本科,北京大学本科生程度大降。那这些教授的科研有没有做得好一点?绝对没有,去查论文发表在什么地方就晓得了。</p><p>  记者:有些国内人士讨论,认为发表的论文数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评选更具有可*作性。</p><p>  丘成桐:这样的结果是制造出一大批第三流的文章。问题是第三流的文章是中国所需要的吗?这种文章,连美国排名第100的学校都不会认为它是可以证明一个教授的水平的。中国是一个大国,假如中国是要这种水平的文章,中国就永远走在人家后面,跟着美国、南韩、欧洲的一些小国。</p><p>  <strong>院士制度根本可以废除</strong></p><p>  记者:在中国,从官员变为院士的现象很常见。</p><p>  丘成桐:在中国还有一个现象是,先当校长再当院士,而不是先当院士再当校长。我坦白地讲,要想做院士,只要你有足够的金钱,你去贿赂。让选你的院士得到好处,好处多了以后,他会投你一票。香港就有很多人做这个事,国内也有很多人做这个事。</p><p>  记者:那美国呢?</p><p>  丘成桐:美国你想做也做不了。</p><p>  记者:为什么?</p><p>  丘成桐: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虽然有两三个不见得那么高水平,可是90%以上都是真有学问,中国,用金钱名利来引诱人的事情做多了,名教授也好、院士也好,也都不觉得羞耻。有些学霸在很多的评奖委员会中做主席。他给你一个奖,说让你去选其他的人做院士。谁把持了经费,谁把持了评奖的能力,他就有这个影响力。</p><p>  记者:那您认为怎么去打破这种局面?</p><p>  丘成桐:在我看来,院士制度根本可以废除。一个群体,假定是最高学术水平的一个群体,结果60%都名不副实,这个团体存在有什么意义?</p><p>  <strong>评审制度不健全是中国学术界最大的毛病</strong></p><p>  记者:中国现在一些教授、院士的时间会用在搞项目、拉关系上,学校支持他们拿钱来评院士,同时也鼓动他们再拿院士的头衔拉项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p><p>  丘成桐:教育部要评大学好不好,第一个问题就问这个学校有多少个院士,而不问学问做得有多好,这是很奇怪的现象。整个评审制度不健全是中国学术界最大的毛病。</p><p>  记者:在您看来理想的评审制度是什么样的?</p><p>  丘成桐:公平。评审制度要是能建成功,什么学术问题都能够解决。找一批第一流的学者,最前沿的,成立一个委员会,共同来讨论,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有结果。哈佛是这么做的,全世界都在这么做,但中国不愿意做。不做,因为不愿损害既得利益。</p><p>  记者:您对中国的<span class="yqlink"><a class="akey" title="传统文化" href="http://www.iask.com/n?k=传统文化" target="_blank">传统文化</a></span>有很深造诣,而且您经常回国,对国内的情况也很了解,可为什么您会用这么直接、不中国的方式来讲话?</p><p>  丘成桐:我批评过北大,过了很多时候,他们还是不改变,实在是让很多年轻人受了打击,受了苦。我亲眼看到很多青年学者受到他人打击,我用什么方法来表示?没有用,你让我怎么办?</p><p>  记者:为什么揭穿皇帝没穿衣服现实的人往往是香港学者、海外学者?</p><p>  丘成桐:这不是香港学者或海外教授的问题,我们看到的事实,大陆不愿意接受,这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我不晓得怎么解释。从真正的科学成就来讲话,在数学方面,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能不能找出真正有成就的学问?我找不出,所以中国的科技要进步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p><p>  我在美国科学院一个很重要的委员会里,讨论要在亚洲找海外院士,尤其要在中国找,花了五年工夫,只找到一个。你要问我为什么?我想是中国的学术水平实在比不上人家,可是你坚持要说能比得上,那些实在没办法。</p><p>  记者:前几年中国搞大学合并,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您怎么看?</p><p>  丘成桐:只重量而不重质,无论合并大学也好,招收研究生数也好,产生的论文数量也好,绝对不是培植第一流学问、学者的方法。这种机制没有,中国学问永远做不出去。</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  ●中国很多高校唯利是图,就是看钱,看经费,真的研究成果从来不在乎。</p><p>  ●用金钱名利来引诱人的事情做多了,名教授也好、院士也好,也都不觉得羞耻。</p><p>  ●在中国还有一个现象是,先当校长再当院士,而不是先当院士再当校长。</p><p>  ●要公平,全世界都在这么做,但中国不愿意做。不做,因为不愿损害既得利益。</p><p>  ●说北京大学40%的引进人才都是海外的,你去美国调查一下,我担保大部分是假的。反正不是他的钱,是国家的钱。</p><p>  丘成桐原籍广东,17岁入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在这里因缘际会遇到了来访的“华人数学家第一人”——陈省身先生,随后被陈省身带到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深造。22岁即获得博士学位,25岁成为斯坦福大学教授。27岁攻克几何学上难题“卡拉比猜想”,并因此在1982年(33岁)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是迄今为止惟一获得该奖的华人数学家。1997年获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美国国家科学奖”。2003年获得中国政府授予的国际科技合作奖。此外他还是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终身教授,现任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p><p>  20多年来,丘成桐一直热心于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他先后在中国科学院、<span class="yqlink">
                        <a class="akey" title="浙江大学" href="http://www.iask.com/n?k=浙江大学" target="_blank">浙江大学</a></span>、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成立了数学研究中心。他往来于北京、杭州、香港和美国之间,主持国际学术会议,邀请霍金等世界著名科学家来华讲学。他曾说,“我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帮助中国强大起来”。</p><p>  而他在中国的任职和演讲却不取分文报酬,连机票都是自掏腰包。这样一位在公众视野中似乎不问世事的学术大师,却在2005年掀起了一场学术界颇为关注的风波。他直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对中国其他大学的打压令人灰心”。他对院士制度的批评以及对国内高校引进所谓海外人才内幕的揭露,更是让人吃惊。</p><p>  <strong>骗的是谁?是老百姓,是研究生</strong></p><p>  记者:您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终身教授,这个研究所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您觉得像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这种氛围可能在中国出现吗?</p><p>  丘成桐:一个研究所的建立并没有那么简单。主要是里面带头的科学家是谁。普林斯顿研究所一开始就是第一流的学府,因为爱因斯坦去了,很多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都聚到那里去。它还得到第一流的资助。有第一流的研究环境,有第一流的年轻学者去学,两者结合起来当然是第一流的学府。</p><p>  记者:您觉得这种模式能在中国克隆吗?</p><p>  丘成桐:这取决于中国有没有可能出现世界第一流的学者。现在的中国没有这个能力,一个名教授一年需要40万美金,中国现在也没有这样的优厚待遇。而且不但是没有这么大的资本,中国的人事关系也太复杂。</p><p>  记者: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是基金会私人出资支持的,可是现在中国的科研体制是由国家来牵头,比如说863计划,包括一些国家实验室,基本上都是由政府、科技部、教育部牵头。您觉得这种体制对中国科技有何影响?</p><p>  丘成桐:问题是有没有人手来做。中国现在的问题是,只知道放一大笔钱在一个项目里面,但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带领。</p><p>  记者:您说找不到合适的人,是能力不够还是体制问题?</p><p>  丘成桐:都有。中国很多大的项目,表面上请了很多人来,特别是引进很多外国专家,实际上都是假的。很多名教授在国外是全职,按照规定必须九个月在美国国内(做研究)。比如哈佛大学的教授,必须九个月在美国,只有三个月可以在外面。所谓全职引进,都是假的。为什么要作假,有钱可捞就有人做。北京大学也好,其他学校也好,给的是全职引进的钱,一年有捞几百万,为什么不捞?</p><p>  记者:那您现在在国内很多学校也做兼职教授,在北京、浙江,跟您本身抨击的这种现象不违背吗?</p><p>  丘成桐:我在国内的所有机构从来一毛钱不拿,飞机票也是我自己出。这些人拿的都是国家的钱,不但拿薪水,还拿经费。同时拿经费去结交他们的朋友,往往是头等舱机票,五星级酒店这样的待遇。假如他要像我这样一毛钱不拿的话,他绝对不会干这个事。</p><p>  著名大学引进一个学者,用这个名字可以到教育部拿一大笔钱。这种人不止一个,有很多。《纽约时报》说北京大学40%的引进人才都是海外的,你去美国调查一下,我担保大部分是假的。</p><p>  记者:那您觉得这种引进方式对学术上有促进吗?</p><p>  丘成桐:怎么可能有促进!这种做法是自欺欺人!学生带着,在北京大学挂了名,还得请别人替他教书,这是骗人。国内知名大学为什么要做这种违反基本方法的事情?因为学校可以拿到好处,引进某个名教授可以拿到很多经费,引进一个人,可以拿几千万的资金到学校来,何乐而不为?挂个名字,在学校的老师阵容里面又多了几个名教授,挂牌出去,排名也可以得到提升。学校拿了几千万,给你(指引进的教授,记者注)一两百万有什么关系?反正不是他的钱,是国家的钱。骗的是谁?是老百姓,是研究生。</p><p>  <strong>哪有用国家的钱来做生意的?</strong></p><p>  记者:中国学生管导师叫教授,您怎么看?</p><p>  丘成桐:美国学生也管导师叫教授,但是开玩笑,跟中国的含义不一样。在中国,学生帮你写论文,学生替你打工,一年出几十篇文章。评先进的时候报上去也好看。中国现在的许多高校唯利是图,就是看钱,看经费。真的研究成果从来不在乎,这是高校的大毛病。</p><p>  记者:以前国内教育界有个说法,“教育产业化”,您怎么看?</p><p>  丘成桐:中国教育走了很多好笑的路。中国大兴高校办企业、办工厂,成功了没有?没有真正成功的,跟学校完全无关,只不过企业利用学校的资源在外面赚钱。</p><p>  世界上找不出一个国家这样做的。国家投资这么多钱给教育部,是为了做产业还是为了培养人才?我的看法是,培养人才,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目标。</p><p>  记者:您觉得现在的大学体制,能培养出好的人才吗?</p><p>  丘成桐:中国有这么多好的年轻人。为什么培养不了?!现在名教授不教本科。为什么?全部为自己的利益去了,所以大学生的程度比以前差了很多。</p><p>  我们哈佛大学的教授一定要跟本科生做接触,否则不能做教授。</p><p>  北京大学不高兴听我讲“哈佛大学培养出来的本科生的文章登在第一流的杂志上,比他们有些院士的文章水平还高”,他们觉得我偏激,可这是事实。美国出名的数学杂志里,中国这十年来能够登在上面的文章加起来也不超过二三十篇。可是我们本科生的文章常常刊登在这些杂志上。</p><p>  记者:大学的理念里有“教学和科研并重”一说,但中国大学现在往往是重科研,轻教学。</p><p>  丘成桐:教学是一个学校是否负责的问题,也是一个名教授是否自欺欺人的问题。所有美国名校教授都注意的一个事情是———既做科研又做教学。国内有名的教授不做教学,只做科研,但是科研比从前做得好吗?反而是比从前做得更糟糕!北京大学的名教授从前还教本科生,那时候本科生还不错。这十年来,不教本科,北京大学本科生程度大降。那这些教授的科研有没有做得好一点?绝对没有,去查论文发表在什么地方就晓得了。</p><p>  记者:有些国内人士讨论,认为发表的论文数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评选更具有可*作性。</p><p>  丘成桐:这样的结果是制造出一大批第三流的文章。问题是第三流的文章是中国所需要的吗?这种文章,连美国排名第100的学校都不会认为它是可以证明一个教授的水平的。中国是一个大国,假如中国是要这种水平的文章,中国就永远走在人家后面,跟着美国、南韩、欧洲的一些小国。</p><p>  <strong>院士制度根本可以废除</strong></p><p>  记者:在中国,从官员变为院士的现象很常见。</p><p>  丘成桐:在中国还有一个现象是,先当校长再当院士,而不是先当院士再当校长。我坦白地讲,要想做院士,只要你有足够的金钱,你去贿赂。让选你的院士得到好处,好处多了以后,他会投你一票。香港就有很多人做这个事,国内也有很多人做这个事。</p><p>  记者:那美国呢?</p><p>  丘成桐:美国你想做也做不了。</p><p>  记者:为什么?</p><p>  丘成桐: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虽然有两三个不见得那么高水平,可是90%以上都是真有学问,中国,用金钱名利来引诱人的事情做多了,名教授也好、院士也好,也都不觉得羞耻。有些学霸在很多的评奖委员会中做主席。他给你一个奖,说让你去选其他的人做院士。谁把持了经费,谁把持了评奖的能力,他就有这个影响力。</p><p>  记者:那您认为怎么去打破这种局面?</p><p>  丘成桐:在我看来,院士制度根本可以废除。一个群体,假定是最高学术水平的一个群体,结果60%都名不副实,这个团体存在有什么意义?</p><p>  <strong>评审制度不健全是中国学术界最大的毛病</strong></p><p>  记者:中国现在一些教授、院士的时间会用在搞项目、拉关系上,学校支持他们拿钱来评院士,同时也鼓动他们再拿院士的头衔拉项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p><p>  丘成桐:教育部要评大学好不好,第一个问题就问这个学校有多少个院士,而不问学问做得有多好,这是很奇怪的现象。整个评审制度不健全是中国学术界最大的毛病。</p><p>  记者:在您看来理想的评审制度是什么样的?</p><p>  丘成桐:公平。评审制度要是能建成功,什么学术问题都能够解决。找一批第一流的学者,最前沿的,成立一个委员会,共同来讨论,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有结果。哈佛是这么做的,全世界都在这么做,但中国不愿意做。不做,因为不愿损害既得利益。</p><p>  记者:您对中国的<span class="yqlink"><a class="akey" title="传统文化" href="http://www.iask.com/n?k=传统文化" target="_blank">传统文化</a></span>有很深造诣,而且您经常回国,对国内的情况也很了解,可为什么您会用这么直接、不中国的方式来讲话?</p><p>  丘成桐:我批评过北大,过了很多时候,他们还是不改变,实在是让很多年轻人受了打击,受了苦。我亲眼看到很多青年学者受到他人打击,我用什么方法来表示?没有用,你让我怎么办?</p><p>  记者:为什么揭穿皇帝没穿衣服现实的人往往是香港学者、海外学者?</p><p>  丘成桐:这不是香港学者或海外教授的问题,我们看到的事实,大陆不愿意接受,这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我不晓得怎么解释。从真正的科学成就来讲话,在数学方面,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能不能找出真正有成就的学问?我找不出,所以中国的科技要进步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p><p>  我在美国科学院一个很重要的委员会里,讨论要在亚洲找海外院士,尤其要在中国找,花了五年工夫,只找到一个。你要问我为什么?我想是中国的学术水平实在比不上人家,可是你坚持要说能比得上,那些实在没办法。</p><p>  记者:前几年中国搞大学合并,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您怎么看?</p><p>  丘成桐:只重量而不重质,无论合并大学也好,招收研究生数也好,产生的论文数量也好,绝对不是培植第一流学问、学者的方法。这种机制没有,中国学问永远做不出去。</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向杨政宁同志学习!!!!!!!!!
为什么揭穿皇帝没穿衣服现实的人往往是香港学者、海外学者?
<p>顶一下吧。</p>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只是,在现在的中国,还有几个人愿意这样做。丘成桐说得好,没有一个<strong>公平或者说相对公平的机制,</strong>什么东西到了最后都会腐败的
说的好像很有道理,难道教育改革成本很大吗?
北大这种事情干得太多了。新成立的工学院就是极致。
<p>也只有外面的人才敢这样说话!</p><p>国内的事,多少年了,根本的东西谈不少有大的变化!</p><p>无语啊...</p><p>看着老杨像个劳模,满世界做报告的时候,我最痛心的就是真材实料的人少了!当年还报道报道李先生,现在呢?!总算丘先生站起来了!</p><p>只是因为某些人对我们又吹捧之功,我们也没必要大把大把的化冤枉钱呀!感觉我们的某些人和某小姐没啥区别!</p><p>唉!再次无语...</p><p>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就真正的重视程度,现在可能还不如上世纪50年代,那是真正的重视和尊重!</p><p>许多东西,大家都知道,但是,"打死我也不说"!</p><p>谢谢楼主!</p><p>谢谢丘先生!</p>
<p>大部分是多少?假的又是按什么标准?</p>
<p>大学严重官僚化</p>
所谓的局外者清啊,这年头敢说心里真话的少咯……
真话有风险,说话须谨慎!!
北京大学的论文被引用数在参加排名的大学中倒数第一,不就说明了这一切。
想起来《围城》里那个美国的XXXX大学文凭……北大附近有个专门烤鸡翅膀的店还是不错的……
<p>我也深有感触</p><p>~~~</p><p></p><p>04年我矿大毕业~~我和我朋友合作的一个软件模块因为教授想要~~~我们删了30%代码没糊弄过去~现在还没毕业呢~</p>
整个社会的问题:一切向钱看!
<p>说的大部分都是实话啊,</p><p></p>
强烈呼吁版主将此贴置顶[em01]
<p>有教授 居然不知道自己发的论文的内容!</p><p>嘿嘿!</p>
全中国的大学都一样,又何止北大。一批脑筋秀逗的经济学家还说什么要把教育作为一个产业来抓,成为经济增长点,现在大学扩建,学生扩招,结果怎么样?!!!!!!!更可悲的是,教育现在都已经烂成现在这个样子了,下至学校本身,上至教育部门,国家领导都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面对批评北大没有一点的反思,只有一味的辩解,我们教育部门的领导就像是在看话剧,置身事外。我们已经是世界工厂了,但那有怎么样?印度过也许过不了多久就赶上我们了。如果教育制度还不改,科技上不去,那么成为世界工厂有什么值得我们自豪的,靠的就是人多,象蚂蚁一样吗?怀念蔡元培,怀念5*4时期是北大。
丘成恫应该首先做出表率,回来任教,这样说话才有震慑力啊。
北大乃至大陆的大部分院校都有这个问题,是体制的问题
当年我们学校有的课程还是研究生带本科生呢
教育市场化本来为了让教育不再寒酸,没想到被腐蚀了。

最近不也因为庞家莱猜想的事情开始反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