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人才引进每人一次性补助百万,参考引进前薪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20:28:59
:D ,手头有点钱了,干活都利索和大方了。

据新华社电     去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召开会议,对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作出部署,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海外人才的广泛关注。为使有志于回国(来华)工作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进一步了解具体的政策规定,中组部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每年在华工作至少半年

  对于“千人计划”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应符合哪些基本条件?“政策问答”指出,“千人计划”引进的人才,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55岁,引进后每年在国内工作一般不少于6个月,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在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国家急需紧缺的其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等。

  薪酬参考引进前收入水平

  对于“千人计划”引进的人才可享受哪些特殊的生活待遇?“政策问答”说,外籍引进人才及其随迁外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二至五年有效期的多次往返签证;具有中国国籍的引进人才,可不受出国前户籍所在地的限制,选择在国内任一城市落户;中央财政给予引进人才每人100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补助(视同国家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享受医疗照顾人员待遇;引进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可参加中国境内各项社会保险;可不受居住年限等条件限制,购买自用商品住房一套;用人单位参照引进人才回国(来华)前的收入水平,一并考虑应为其支付的各种生活补贴,协商确定合理薪酬等。

[:a2:] [:a2:]:D ,手头有点钱了,干活都利索和大方了。

据新华社电     去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召开会议,对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作出部署,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海外人才的广泛关注。为使有志于回国(来华)工作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进一步了解具体的政策规定,中组部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每年在华工作至少半年

  对于“千人计划”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应符合哪些基本条件?“政策问答”指出,“千人计划”引进的人才,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55岁,引进后每年在国内工作一般不少于6个月,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在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国家急需紧缺的其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等。

  薪酬参考引进前收入水平

  对于“千人计划”引进的人才可享受哪些特殊的生活待遇?“政策问答”说,外籍引进人才及其随迁外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二至五年有效期的多次往返签证;具有中国国籍的引进人才,可不受出国前户籍所在地的限制,选择在国内任一城市落户;中央财政给予引进人才每人100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补助(视同国家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享受医疗照顾人员待遇;引进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可参加中国境内各项社会保险;可不受居住年限等条件限制,购买自用商品住房一套;用人单位参照引进人才回国(来华)前的收入水平,一并考虑应为其支付的各种生活补贴,协商确定合理薪酬等。

[:a2:] [:a2:]
有毛病, 海外人才是人才, 海内的反而不是人才? 这样越引起越缺人才.
原帖由 屠狗英雄 于 2009-3-21 22:24 发表
有毛病, 海外人才是人才, 海内的反而不是人才? 这样越引起越缺人才.

海外人才多了去~~这个千人计划肯定是少数顶级人才!
买人才比单纯买技术划算多了,懂不?
再说,只要付出和得到成正比,有啥不妥?反正为我国所用!
李世民当年就干过这种事,而且引进的还是我们眼中的"蛮夷"
搞技术的人才应该引进
搞金融的还是算了 吧
因为只有1000人,所以只有精英可能够得上标准,给1百万不算多。
在国外的这种科技精英,一百万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钱。
原帖由 yougiveme 于 2009-3-21 22:32 发表

海外人才多了去~~这个千人计划肯定是少数顶级人才!
买人才比单纯买技术划算多了,懂不?
再说,只要付出和得到成正比,有啥不妥?反正为我国所用!
李世民当年就干过这种事,而且引进的还是我们眼中的"蛮夷"

安史之乱和晚唐大乱好象大部分都是这样的蛮夷吧
美国的那种变态的薪酬制度是不可能长久下去的:@ :@
100万,真能搞个人才带点资料进来,那是相当的划来。那些搞经济的还是不要了吧。我现在觉得他们简直就是地球上最大的蛀虫
海外的也不都是人才,我原先的单位是一家香港的公司,挺有实力的,但就是过分的重视文凭,而且,因为殖民地的原因,尤其重视英美的文凭,曾经俜用过一个据说获得过英国一所大学博士文凭的所谓人才,让其掌管工程部,但这个博士水分很大,单单凭这些也还能忍受,可偏偏这个所谓的人才心胸非常狭隘,上任没多久,就想方设法的将原先的好几个非常能干但文凭是国内的土著的几个手下挤走了,按说,从此之后这个博士人才该放手大干一场了,可偏偏事实没有给这个水货长脸,连着提出几个所谓能节约能源若干比例的方案,都是大把的钱花下去,连个响都没有就无果而终了,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所谓的人才被批发去搞绿化和环保,他也觉得脸上挂不住,自己辞职了事,但工程部能干的基本上都走完了,内伤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