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高度机密的鱼雷试射(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2:24:59
早在七十年代,我国已经开始研究声导,线导鱼雷,但是受科技限制,直到八十年代初才完成。(不是像外电报道90年代才完成。)开始时线导是用钢丝,只是用于技术验证。到86年开始采用光纤。射程25000米,设计射程50000米。速度30/45节。口径650MM,氢氧发电机驱动电动机。(核潜艇用得都是650MM而不是533MM)。声导鱼雷反而较快完成。七十年代末连普通33型潜艇也可以采用改装后的声导鱼雷了。核潜艇用的射程设计为30000米,30/52节,氢氧发动机,主动/被动两用声纳。第一次,由于靶标设置经验不足,过早关机,核潜艇机动错误,导致鱼雷反追潜艇,并击中左舷,好在只是训练弹,没有装炸药。这也表明鱼雷声纳有极高灵敏度和再搜索功能。利用美国的鱼雷技术,加上自行研制的电动技术,装备了420毫米反潜鱼雷,专配属核潜艇,射程27000,主/被动两用声纳,30/48节,潜深设计600米,88年在研究所模拟达850米。
  特别一提是那次声导鱼雷。在南海,水深150米,潜艇发射鱼雷,目标是17000-18000米水面的三个靶标,当射出鱼雷后,按条例,潜艇开始做左转弯撤离攻击水域。鱼雷射出2秒不到,就抓住第一个靶标的信号。并全速攻击,按照开始设计,当鱼雷接近靶标时,第一信号关闭,第二靶标开始工作,鱼雷再失去目标后应该会自动搜索目标向第二靶标前进。如此类推,一直搜索完三个靶标后就可宣布设计完全成功。确实如此,鱼雷按照设计向夹角60度的第二靶标搜索前进。
  这时,核潜艇艇长由于经验不足,还在按条例用静音方式5-7节的速度大半径缓慢转弯,当鱼雷终于按照设计规范搜索到第三个靶标并攻击时,第二个错误又犯了,这是设计单位的错误,他们为保留昂贵的靶标,关上了信号,这时潜艇与鱼雷的航行一样成一条直线。核潜艇的噪声马上变成鱼雷声纳里的唯一信号,更另我们设计人员想不到的是,鱼雷的主动声纳探测到靶标只是个小目标,被判断为假目标,远方的潜艇才是真正目标所在,鱼雷开始向潜艇飞驰而去.
  由于潜艇转弯速度慢,半径大,其实已经接近第三靶标,鱼雷向潜艇追击时,并没有被潜艇察觉到,因为他们正处于一条直线上,正好尾桨噪声遮盖了鱼雷噪声。万幸中的大幸,鱼雷配备了声纳表的器,这是为鱼雷装上的,为了观察人员记录鱼雷的轨迹用。潜艇上研究人员发现了异常情况,鱼雷正接近潜艇!
  为证实情况,潜艇马上右转,声纳兵立即发现了不断\"B。B\"叫嚷着的鱼雷,它正从被动声纳状态转主动声纳状态,速度不断提升,向潜艇扑来。潜艇艇长这时又犯了个致命错误,加大速度企图用高速延长鱼雷命中潜艇的时间,他认为鱼雷经过这么长的航程已经快用完燃料了。可是当研究人员报告按设计鱼雷早应该停止时,他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鱼雷远比设计射程远许多!!在这紧急关头,轮机长越权代替艇长发布了一连串命令。右满舵,紧急上浮,停机!
  但是迟了,鱼雷已经用主动声纳抓住潜艇了,从斜上方紧贴着尾桨窜向海底后,迅速右转弯,划了个弧度从斜下方直击潜艇左舷下方!
  事后检查,潜艇下方被击凹个大坑,据说深35公分,宽2米。
  我们鱼雷的技术早就已经是世界前列了。早在七十年代,我国已经开始研究声导,线导鱼雷,但是受科技限制,直到八十年代初才完成。(不是像外电报道90年代才完成。)开始时线导是用钢丝,只是用于技术验证。到86年开始采用光纤。射程25000米,设计射程50000米。速度30/45节。口径650MM,氢氧发电机驱动电动机。(核潜艇用得都是650MM而不是533MM)。声导鱼雷反而较快完成。七十年代末连普通33型潜艇也可以采用改装后的声导鱼雷了。核潜艇用的射程设计为30000米,30/52节,氢氧发动机,主动/被动两用声纳。第一次,由于靶标设置经验不足,过早关机,核潜艇机动错误,导致鱼雷反追潜艇,并击中左舷,好在只是训练弹,没有装炸药。这也表明鱼雷声纳有极高灵敏度和再搜索功能。利用美国的鱼雷技术,加上自行研制的电动技术,装备了420毫米反潜鱼雷,专配属核潜艇,射程27000,主/被动两用声纳,30/48节,潜深设计600米,88年在研究所模拟达850米。
  特别一提是那次声导鱼雷。在南海,水深150米,潜艇发射鱼雷,目标是17000-18000米水面的三个靶标,当射出鱼雷后,按条例,潜艇开始做左转弯撤离攻击水域。鱼雷射出2秒不到,就抓住第一个靶标的信号。并全速攻击,按照开始设计,当鱼雷接近靶标时,第一信号关闭,第二靶标开始工作,鱼雷再失去目标后应该会自动搜索目标向第二靶标前进。如此类推,一直搜索完三个靶标后就可宣布设计完全成功。确实如此,鱼雷按照设计向夹角60度的第二靶标搜索前进。
  这时,核潜艇艇长由于经验不足,还在按条例用静音方式5-7节的速度大半径缓慢转弯,当鱼雷终于按照设计规范搜索到第三个靶标并攻击时,第二个错误又犯了,这是设计单位的错误,他们为保留昂贵的靶标,关上了信号,这时潜艇与鱼雷的航行一样成一条直线。核潜艇的噪声马上变成鱼雷声纳里的唯一信号,更另我们设计人员想不到的是,鱼雷的主动声纳探测到靶标只是个小目标,被判断为假目标,远方的潜艇才是真正目标所在,鱼雷开始向潜艇飞驰而去.
  由于潜艇转弯速度慢,半径大,其实已经接近第三靶标,鱼雷向潜艇追击时,并没有被潜艇察觉到,因为他们正处于一条直线上,正好尾桨噪声遮盖了鱼雷噪声。万幸中的大幸,鱼雷配备了声纳表的器,这是为鱼雷装上的,为了观察人员记录鱼雷的轨迹用。潜艇上研究人员发现了异常情况,鱼雷正接近潜艇!
  为证实情况,潜艇马上右转,声纳兵立即发现了不断\"B。B\"叫嚷着的鱼雷,它正从被动声纳状态转主动声纳状态,速度不断提升,向潜艇扑来。潜艇艇长这时又犯了个致命错误,加大速度企图用高速延长鱼雷命中潜艇的时间,他认为鱼雷经过这么长的航程已经快用完燃料了。可是当研究人员报告按设计鱼雷早应该停止时,他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鱼雷远比设计射程远许多!!在这紧急关头,轮机长越权代替艇长发布了一连串命令。右满舵,紧急上浮,停机!
  但是迟了,鱼雷已经用主动声纳抓住潜艇了,从斜上方紧贴着尾桨窜向海底后,迅速右转弯,划了个弧度从斜下方直击潜艇左舷下方!
  事后检查,潜艇下方被击凹个大坑,据说深35公分,宽2米。
  我们鱼雷的技术早就已经是世界前列了。
象是在看小说!
这个事情我也听说过,
一个老教授说的,应该是很可信,
不过没有楼主说得这样详细,

“事故”发生之后,
核潜艇上的人吓坏了,
搞鱼雷的人乐坏了,打了一次“实靶”。
[em01][em00]希望是真的
当真?hoho~~
30多个鱼雷就干掉ww的海军了。
老文了,只是不知是否真实。
这个贴子看过N遍了,每次都稍添些油醋.
  主要部分的故事应该是试验"中华鲟"时的事儿(我听海军讲过N遍),但它只能证明我们有了声导鱼雷.这种技术并不稀奇,二战中德美都搞出来过.相比之下,线导鱼雷技术出现得更晚,更先进,可以避免出现文中所讲的自击场面.现代鱼雷基本上都是线导的,末端加主动声导(MK48)或尾流寻的(老毛子的拿手好戏).
  鱼雷技术一直是长期困扰我军的技术瓶颈,使我核潜艇一直处于有艇无雷的尴尬境地(只能使用老式直航式蒸汽鱼雷,不具备反潜战能力).开放后首次从引进的意大利白头反潜鱼雷上接触到先进技术,在推进和制导两方面都取得不小突破.基洛级的引进使我们直接得到了先进的俄国技术.
  650毫米是不可能的,给谁用啊?世界上所有在役潜艇(无论核动力还是常规动力)都是用533的,只有老毛子有部分大型核潜艇有650发射管,而且是混装(台风级为两具650加4具533,奥斯卡和阿库拉级都是各4具),我们的091和092都是六具533.未来的093和094会不会上650我不知道,但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650是绝不可能的(美军也就是不久前从海狼级才上了8具660毫米).
  相比导弹飞机坦克甚至电子技术,鱼雷技术一直是我们与国际水平相差最远的领域之一,谈不上"早就已经是世界前列了".我们还是要努力奋起直追.
世界前列?不会那么夸张把
所以台军潜艇在汉光-19的时候打完就赶快掉头就跑了!防止自己的鱼雷打到自己!
胡说八道,轮机长有这么大的潜力权力?
>>>胡说八道,轮机长有这么大的潜力权力?

在外军,这可要上军事法庭啦.不过我军是讲求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条例,如果是紧急关头,不要说轮机长,就是
任何一个潜艇兵,只要是为了挽救潜艇,都可以采取紧急措施的.话是这么说,但并不是说我认可这是事实也不
是一个故事.
86年就用光纤的线导鱼雷,一看就是假的!不过我相信这个帖子的部分真实性!
前边编的还行,最后那句话实在太不象话了
谁不知道我们是靠买a244s(40枚,)和mk46(我们代号鱼-7)才接触到了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