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大使馆的坍塌、美利坚帝国的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27:29
中国大使馆的坍塌、美利坚帝国的崛起

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宣告了50年冷战的结束。人类经历了一个血腥的世纪,终于在世纪的末尾看到了和平的曙光。充斥世界舆论的是“和平红利”,人们期望着美好的未来。但政治家们却对“和平红利”有不同的见解。美国把冷战的胜利看作是实力加道德的胜利,作为对于冷战胜利贡献最大的一方,美国有理由认为自己应该获得丰厚的红利作为奖赏。欧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50年的分裂,愕然发现它已经是世界一角而不是世界之巅,怀着大欧洲思想的欧洲政治家们考虑的是欧洲的一体化,甚至包括遥远的乌克兰。他们认为,欧洲只有用一个声音说话,才能在后冷战时代有一席之地。俄罗斯在苏联帝国的废墟中重生,作为世界曾经的一极,这个新国家不可能没有远大的抱负。东方的中国对于柏林墙的倒塌多少有点迟钝,倒不是行动的迟钝,而是思想上的迟钝。从1970年代开始,中国就宣称世界多极化,但两极世界真的瞬间崩塌的时候,它却出于自身实力的考虑选择静观其变,“和平红利”在亚洲没有发行。

但是冷战的结束只能重复一个历史循环,一个旧体系终结后必然要伴随动荡和冲突形成一个新体系。这个新体系不是美国例外主义宣称的“天定命运”,而是在血与火诞生的。

欧洲的巴尔干素有“火药桶”之称,从遥远的奥斯曼时代到两次世界大战,这里充斥暴力和血腥,几个民族历代仇杀,很多历史问题从来没有得到界定。克罗地亚人铁托强行拼凑了一个多民族国家,但在他死后,离心力就不断增大,联邦终于在柏林墙倒塌后的风雨飘摇中解体。伴随这个过程的是血腥和屠杀。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穆斯林都采取了种族清洗来对付异己,造成了一幕幕人间惨剧。波黑战争结束后,硝烟未尽,科索沃战争又起。大量无辜平民死于战火。

世界对于这个地区发生的事情真能隐忍不发吗?欧洲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记忆犹新,在道德上也踌躇不定。19世纪英国著名首相狄斯雷利就因为对巴尔干的不干涉和纵容土尔其屠杀政策而丢掉了相位。欧洲的政治家们迫于公众压力不能容忍发生在欧洲一隅的暴力和屠杀,更何况这和欧洲的集体安全和一体化背道而驰。但是欧洲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战争呢?没有。欧盟是政治联合体,而防务是美国主导的北约负责,欧洲没有自己的联合军队。欧洲人在努力实现欧洲人的事情欧洲解决(欧洲门罗主义)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没有宝剑。欧洲也没有主观愿望去打造这把宝剑。第一次世界大战毁掉了法国人的勇气与意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了德国人的普鲁士军国主义。看不到这一点,就没有后来的法德和解。冷战后,欧洲人终于可以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得到难能可贵的和平,再去整军备武根本无法得到公众的支持。所以欧洲人只能以复杂心情看待巴尔干问题而没有实际作为。

于是美国人加入进来。冷战结束后北约失去了准星。虽然美国宣称北约是集体安全的产物,而不是军事同盟,因为北约宣称只有集体自卫权且不针对任何集团和个人。但华约和苏联的消失不能不让北约考虑自身的前途。欧洲人也希望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欧盟要扩大,防务也要一体化。欧洲的政治家也认识到不摆脱北约就不可能实现自己当家作主。美国对于冷战胜利的“和平红利”理解就是美国主导下的世界。欧洲是这个计划的桥头堡,所以美国不会放弃北约,不会放弃通过北约控制欧洲。所以美国搞了和平伙伴计划,北约东扩,甚至进度超过欧盟扩大,意图很明显,放大北约,稀释欧盟。为了给北约在后冷战时代批上道德外衣,美国视在科索沃恢复和平保障人权为契机,成功将北约转型,成为美国全球干涉力量的组成部分。美国依靠军事技术上的优势仅用78天的空中轰炸就迫使塞尔维亚人就范,更突显美国在国力上相对于其他大国对手的巨大优势。一句话,美国的“天定命运”是靠军事实现的。

俄罗斯从1989到1999经历了失望的10年。国家定位不准,经济滑坡,痛受分裂之扰。没有比心怀大志而无实现之门更痛苦的事情。北约的东扩,欧盟的大欧洲计划更让俄罗斯深深体会到来自西方的压力。几个世纪以来的安全观必须改变,因为俄罗斯从没有象现在这样缺乏缓冲区和中间地带。从帝俄时代开始,俄罗斯就视自己为斯拉夫人的保护者,甚至不惜为此一战。美国以北约干涉科索沃战争更让俄罗斯不能放弃它珍贵的传统和理想。俄罗斯自始至终都阻止了北约获得联合国的授权,但也只能做这么多。俄罗斯没有与北约正面冲突的实力,更不要说与美国在同一个高度说话。廉颇老矣,也只有吃饭的力气了。

最后要谈的是中国,从柏林墙倒塌的隐忍中反应过来的中国发现不但“和平红利”没拿到,更染上冷战后遗症-----台湾不失时机的搞离心运动。美国在科索沃的行动更让中国觉得如芒刺背。所以中国觉得应该在国际上有自己的声音了,把种族仇杀问题置于一旁,跟在俄罗斯后面尽一切可能反对北约和美国在科索沃的行动。

美国这时候发现,还忘记了一个称霸世界的主要对手-----中国。欧洲在巴尔干的尴尬地位已经让美国觉得欧洲只能是它的小伙伴。俄罗斯在北约东扩等问题上每次都表现出不惜一战的架势,但从没有与之对应的行动,科索沃战争更印证了这一点。俄罗斯在美国人眼里的21世纪没有地位。剩下一个中国,该怎么来对付。中国有没有挑战美国的能力和意愿?于是有了美国隐形轰炸机不远万里飞到贝尔格莱德向中国大使馆投下指导炸弹来寻求答案。结果无疑令美国鼓舞,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敢于向美国世界霸权挑战的力量。

中国大使馆的坍塌,不仅是中国的悲哀,也是世界的悲哀,一个世界主要大国在美国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与虚弱,更惶论那些弱小的国家。美国向世人展示的不仅是它的武力,更是它变“和平红利”为称霸全球,建立帝国的野心。人类迈过了20世纪最后一年,迎来的不是和平的新世纪,而是一个由一个国家说了算的帝国世纪。


笔者按:
这是准备写的论文的提纲,所以没有展开来写,展开来写估计也不是现在的模式,但基本面文中都提到了。
我很赞赏邓公的“韬光养晦、静观其变”,但是中国学术界却也静观其变,却让人匪夷所思。总的看来,对于整个后冷战时代的巨变,中国的战略反应是迟钝的。集中反应在科索沃的问题上。科索沃是欧洲人自己的事情,大欧洲是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发生在前南地区的暴行和屠杀是一个走向统一的欧洲所不能容忍的。否则大欧洲计划无法得到民众的支持和获得内在的凝聚力。但是欧洲的防务能力有限,无法依靠自身的能力在科索沃恢复和平,中国却看不到这一点,不去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欧洲的处境,反而追随虽有心恢复帝国版图却没有实力作后盾的俄罗斯,将欧洲推向对立面。结果欧洲虽然不情愿,但还是跟随美国参与了战争。更何况发生的大多数屠杀是塞尔维亚所为,正义并不属于塞尔维亚。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也报道了今年美国前总统克令顿参加了一个波黑地区大屠杀纪念碑的落成,一万名穆斯林平民长眠于此,虽然屠杀是很多年前的事,但我们仍然能看出什么。
战争除了美国以外没有赢家。欧洲仅有的欧洲人的事欧洲人自己解决的自信心被扼杀在萌芽中。俄罗斯除了显示说话比行动硬朗外没有给世人留下更深的印象。俄罗斯不过如此,美国后来废除〈反导条约〉根本没有考虑俄罗斯的反应。中国得到了深刻的教训,任何时候要出头都要掂量掂量。

注:
美国例外主义:
美國的價值觀有其特殊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由於美國的成功經驗,使美國人民高度肯定這些價值;由於美國的無比強大,使美國認為她有責任向全世界推銷這種價值。
美國一再強調她不是一個重視意識型態的國家。事實上,由於美國的政治文化穩定,本無需強調意識型態。季辛吉(Henry A. Kissinger)說最能代表美國精神的就是「實用主義」(Pragmatism),說明美國講求實效,也可以通權達變。既然如此,美國為什麼還要大肆宣揚美國的價值觀呢?
美國知名社會學者李普塞(Seymore Martin Lipset)畢生研究美國的價值並作比較研究。他列舉「美國信條」(American Creed)有五,即自由、平等、個人主義、民粹主義和放任經濟,並強調這些價值構成美國的「例外主義」(Exceptionalism)。
美國的「例外主義」一詞來自於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所著「民主在美國」(Democracy in America,1835,1840)一書,它的意義是比較性的,為什麼美國革命成功,法國革命失敗,為什麼民主在美國成功,在別的地方不成功或根本不存在。
有關美國「例外主義」的意義主要有三種說法。一個是偏重美國建國的「神話」,由於上帝或歷史的庇佑,使美國以一個模範進入這個世界,如麥德遜女士(Deborah L. Madsen)的美國例外主義。另一種是托克維爾式的,強調美國和其他國家不同,無論是好的或是壞的。第三種是針對美國缺乏社會主義或工人的政黨的質疑,如1906年桑巴特(Werner Sombart)所寫的為什麼美國沒有社會主義?
第一種說法強調美國的「例外主義」是從早期移民「與生俱來」的,當時這些清教徒(Puritans)認為他們負有一種特別的精神和政治的命運在美洲新世界創造一個社會,能夠給歐洲國家做為一個榜樣。
第二種說法認為美國的社會是獨特的(unique),包括其國家認同,宗教制度,政治結構和傳統,階級構造(社會平等但經濟不平等),以及其他的特點,使得美國「與眾不同」。
第三種說法多為社會主義者與共產主義運動的批評。
為什麼美國沒有社會主義?根據李普塞的說法,原因有四:
1. 美國兩黨制不利第三黨。
2. 美國文化中個人主義和反政府主義的傳統。
3. 由於種族和語言造成美國工人階級的異質性(heterogeneous)。
4. 工會和政黨之間的長期不合。
美國的「例外主義」是美國人認為他們擁有一種和其他國家明顯與特別不同的命運(a distinct and special destiny),在形成美國人認同上(identity),它是一個最大的力量。
支持美國「例外主義」者強調美國的革命,美國憲法和美國的制度是對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貢獻。美國建國先賢所秉持的原則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憲政體制。從華盛頓;傑弗遜、亞當斯、林肯,兩位羅斯福,一直到甘迺迪總統,一脈相承。他們的言行活在當代美國人的心中,這是為什麼美國「例外」--和其他國家不同--的原因。這才是美國「例外主義」的真正因素。這也是為什麼拉羅契(Lyndon LaRouche)強調,為了挽救人類,只能靠美國領導的原因。美國不需要講什麼「世界新秩序」,只要把美國上述先賢的作為予以「恢復」(revival)就可以了中国大使馆的坍塌、美利坚帝国的崛起

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宣告了50年冷战的结束。人类经历了一个血腥的世纪,终于在世纪的末尾看到了和平的曙光。充斥世界舆论的是“和平红利”,人们期望着美好的未来。但政治家们却对“和平红利”有不同的见解。美国把冷战的胜利看作是实力加道德的胜利,作为对于冷战胜利贡献最大的一方,美国有理由认为自己应该获得丰厚的红利作为奖赏。欧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50年的分裂,愕然发现它已经是世界一角而不是世界之巅,怀着大欧洲思想的欧洲政治家们考虑的是欧洲的一体化,甚至包括遥远的乌克兰。他们认为,欧洲只有用一个声音说话,才能在后冷战时代有一席之地。俄罗斯在苏联帝国的废墟中重生,作为世界曾经的一极,这个新国家不可能没有远大的抱负。东方的中国对于柏林墙的倒塌多少有点迟钝,倒不是行动的迟钝,而是思想上的迟钝。从1970年代开始,中国就宣称世界多极化,但两极世界真的瞬间崩塌的时候,它却出于自身实力的考虑选择静观其变,“和平红利”在亚洲没有发行。

但是冷战的结束只能重复一个历史循环,一个旧体系终结后必然要伴随动荡和冲突形成一个新体系。这个新体系不是美国例外主义宣称的“天定命运”,而是在血与火诞生的。

欧洲的巴尔干素有“火药桶”之称,从遥远的奥斯曼时代到两次世界大战,这里充斥暴力和血腥,几个民族历代仇杀,很多历史问题从来没有得到界定。克罗地亚人铁托强行拼凑了一个多民族国家,但在他死后,离心力就不断增大,联邦终于在柏林墙倒塌后的风雨飘摇中解体。伴随这个过程的是血腥和屠杀。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穆斯林都采取了种族清洗来对付异己,造成了一幕幕人间惨剧。波黑战争结束后,硝烟未尽,科索沃战争又起。大量无辜平民死于战火。

世界对于这个地区发生的事情真能隐忍不发吗?欧洲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记忆犹新,在道德上也踌躇不定。19世纪英国著名首相狄斯雷利就因为对巴尔干的不干涉和纵容土尔其屠杀政策而丢掉了相位。欧洲的政治家们迫于公众压力不能容忍发生在欧洲一隅的暴力和屠杀,更何况这和欧洲的集体安全和一体化背道而驰。但是欧洲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战争呢?没有。欧盟是政治联合体,而防务是美国主导的北约负责,欧洲没有自己的联合军队。欧洲人在努力实现欧洲人的事情欧洲解决(欧洲门罗主义)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没有宝剑。欧洲也没有主观愿望去打造这把宝剑。第一次世界大战毁掉了法国人的勇气与意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了德国人的普鲁士军国主义。看不到这一点,就没有后来的法德和解。冷战后,欧洲人终于可以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得到难能可贵的和平,再去整军备武根本无法得到公众的支持。所以欧洲人只能以复杂心情看待巴尔干问题而没有实际作为。

于是美国人加入进来。冷战结束后北约失去了准星。虽然美国宣称北约是集体安全的产物,而不是军事同盟,因为北约宣称只有集体自卫权且不针对任何集团和个人。但华约和苏联的消失不能不让北约考虑自身的前途。欧洲人也希望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欧盟要扩大,防务也要一体化。欧洲的政治家也认识到不摆脱北约就不可能实现自己当家作主。美国对于冷战胜利的“和平红利”理解就是美国主导下的世界。欧洲是这个计划的桥头堡,所以美国不会放弃北约,不会放弃通过北约控制欧洲。所以美国搞了和平伙伴计划,北约东扩,甚至进度超过欧盟扩大,意图很明显,放大北约,稀释欧盟。为了给北约在后冷战时代批上道德外衣,美国视在科索沃恢复和平保障人权为契机,成功将北约转型,成为美国全球干涉力量的组成部分。美国依靠军事技术上的优势仅用78天的空中轰炸就迫使塞尔维亚人就范,更突显美国在国力上相对于其他大国对手的巨大优势。一句话,美国的“天定命运”是靠军事实现的。

俄罗斯从1989到1999经历了失望的10年。国家定位不准,经济滑坡,痛受分裂之扰。没有比心怀大志而无实现之门更痛苦的事情。北约的东扩,欧盟的大欧洲计划更让俄罗斯深深体会到来自西方的压力。几个世纪以来的安全观必须改变,因为俄罗斯从没有象现在这样缺乏缓冲区和中间地带。从帝俄时代开始,俄罗斯就视自己为斯拉夫人的保护者,甚至不惜为此一战。美国以北约干涉科索沃战争更让俄罗斯不能放弃它珍贵的传统和理想。俄罗斯自始至终都阻止了北约获得联合国的授权,但也只能做这么多。俄罗斯没有与北约正面冲突的实力,更不要说与美国在同一个高度说话。廉颇老矣,也只有吃饭的力气了。

最后要谈的是中国,从柏林墙倒塌的隐忍中反应过来的中国发现不但“和平红利”没拿到,更染上冷战后遗症-----台湾不失时机的搞离心运动。美国在科索沃的行动更让中国觉得如芒刺背。所以中国觉得应该在国际上有自己的声音了,把种族仇杀问题置于一旁,跟在俄罗斯后面尽一切可能反对北约和美国在科索沃的行动。

美国这时候发现,还忘记了一个称霸世界的主要对手-----中国。欧洲在巴尔干的尴尬地位已经让美国觉得欧洲只能是它的小伙伴。俄罗斯在北约东扩等问题上每次都表现出不惜一战的架势,但从没有与之对应的行动,科索沃战争更印证了这一点。俄罗斯在美国人眼里的21世纪没有地位。剩下一个中国,该怎么来对付。中国有没有挑战美国的能力和意愿?于是有了美国隐形轰炸机不远万里飞到贝尔格莱德向中国大使馆投下指导炸弹来寻求答案。结果无疑令美国鼓舞,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敢于向美国世界霸权挑战的力量。

中国大使馆的坍塌,不仅是中国的悲哀,也是世界的悲哀,一个世界主要大国在美国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与虚弱,更惶论那些弱小的国家。美国向世人展示的不仅是它的武力,更是它变“和平红利”为称霸全球,建立帝国的野心。人类迈过了20世纪最后一年,迎来的不是和平的新世纪,而是一个由一个国家说了算的帝国世纪。


笔者按:
这是准备写的论文的提纲,所以没有展开来写,展开来写估计也不是现在的模式,但基本面文中都提到了。
我很赞赏邓公的“韬光养晦、静观其变”,但是中国学术界却也静观其变,却让人匪夷所思。总的看来,对于整个后冷战时代的巨变,中国的战略反应是迟钝的。集中反应在科索沃的问题上。科索沃是欧洲人自己的事情,大欧洲是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发生在前南地区的暴行和屠杀是一个走向统一的欧洲所不能容忍的。否则大欧洲计划无法得到民众的支持和获得内在的凝聚力。但是欧洲的防务能力有限,无法依靠自身的能力在科索沃恢复和平,中国却看不到这一点,不去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欧洲的处境,反而追随虽有心恢复帝国版图却没有实力作后盾的俄罗斯,将欧洲推向对立面。结果欧洲虽然不情愿,但还是跟随美国参与了战争。更何况发生的大多数屠杀是塞尔维亚所为,正义并不属于塞尔维亚。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也报道了今年美国前总统克令顿参加了一个波黑地区大屠杀纪念碑的落成,一万名穆斯林平民长眠于此,虽然屠杀是很多年前的事,但我们仍然能看出什么。
战争除了美国以外没有赢家。欧洲仅有的欧洲人的事欧洲人自己解决的自信心被扼杀在萌芽中。俄罗斯除了显示说话比行动硬朗外没有给世人留下更深的印象。俄罗斯不过如此,美国后来废除〈反导条约〉根本没有考虑俄罗斯的反应。中国得到了深刻的教训,任何时候要出头都要掂量掂量。

注:
美国例外主义:
美國的價值觀有其特殊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由於美國的成功經驗,使美國人民高度肯定這些價值;由於美國的無比強大,使美國認為她有責任向全世界推銷這種價值。
美國一再強調她不是一個重視意識型態的國家。事實上,由於美國的政治文化穩定,本無需強調意識型態。季辛吉(Henry A. Kissinger)說最能代表美國精神的就是「實用主義」(Pragmatism),說明美國講求實效,也可以通權達變。既然如此,美國為什麼還要大肆宣揚美國的價值觀呢?
美國知名社會學者李普塞(Seymore Martin Lipset)畢生研究美國的價值並作比較研究。他列舉「美國信條」(American Creed)有五,即自由、平等、個人主義、民粹主義和放任經濟,並強調這些價值構成美國的「例外主義」(Exceptionalism)。
美國的「例外主義」一詞來自於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所著「民主在美國」(Democracy in America,1835,1840)一書,它的意義是比較性的,為什麼美國革命成功,法國革命失敗,為什麼民主在美國成功,在別的地方不成功或根本不存在。
有關美國「例外主義」的意義主要有三種說法。一個是偏重美國建國的「神話」,由於上帝或歷史的庇佑,使美國以一個模範進入這個世界,如麥德遜女士(Deborah L. Madsen)的美國例外主義。另一種是托克維爾式的,強調美國和其他國家不同,無論是好的或是壞的。第三種是針對美國缺乏社會主義或工人的政黨的質疑,如1906年桑巴特(Werner Sombart)所寫的為什麼美國沒有社會主義?
第一種說法強調美國的「例外主義」是從早期移民「與生俱來」的,當時這些清教徒(Puritans)認為他們負有一種特別的精神和政治的命運在美洲新世界創造一個社會,能夠給歐洲國家做為一個榜樣。
第二種說法認為美國的社會是獨特的(unique),包括其國家認同,宗教制度,政治結構和傳統,階級構造(社會平等但經濟不平等),以及其他的特點,使得美國「與眾不同」。
第三種說法多為社會主義者與共產主義運動的批評。
為什麼美國沒有社會主義?根據李普塞的說法,原因有四:
1. 美國兩黨制不利第三黨。
2. 美國文化中個人主義和反政府主義的傳統。
3. 由於種族和語言造成美國工人階級的異質性(heterogeneous)。
4. 工會和政黨之間的長期不合。
美國的「例外主義」是美國人認為他們擁有一種和其他國家明顯與特別不同的命運(a distinct and special destiny),在形成美國人認同上(identity),它是一個最大的力量。
支持美國「例外主義」者強調美國的革命,美國憲法和美國的制度是對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貢獻。美國建國先賢所秉持的原則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憲政體制。從華盛頓;傑弗遜、亞當斯、林肯,兩位羅斯福,一直到甘迺迪總統,一脈相承。他們的言行活在當代美國人的心中,這是為什麼美國「例外」--和其他國家不同--的原因。這才是美國「例外主義」的真正因素。這也是為什麼拉羅契(Lyndon LaRouche)強調,為了挽救人類,只能靠美國領導的原因。美國不需要講什麼「世界新秩序」,只要把美國上述先賢的作為予以「恢復」(revival)就可以了
请大家能够客观的看待我写的东西,因为我写的和我将写的将力求客观。
至于美国是否有意炸中国大使馆的问题,看完本文相信大家已经有答案。

我们的国家在发展,相对于99年国力也不可同日而语了。可关于国际关系和战略方面学术研究呢,我们还落后很多。最明显的莫过于在突发事件面前反应迟钝。没有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那么我们将面临的是更危险的环境,因为落后别人不在意你,而你强大了却没有发展战略,就很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