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的就是心跳——中国女记者眼中的美国军演(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09:03
<p>玩的就是心跳——中国女记者眼中的美国军演(图)&nbsp; </p><p>--------------------------------------------------------------------------------<br/>2006年06月23日 <br/>&nbsp;<br/> <strong> “对手是年轻一代的飞行员,因为他们太聪明了。”</strong>
        </p><p>  作为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内的重要领地和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前沿军事驻地,关岛的主要美军军事基地有阿普拉海军基地和安德森空军基地等。 </p><p>  6月16日,作为新华社的记者,我随观摩团参观了安德森空军基地。从进入大门开始,一路都是绿树、草坪和高尔夫球场。三三两两的军人宿舍大多为平房,最高不超过三层。陪同官介绍说,这是防台风和地震的需要。</p><p>  车队一进入机库区,观摩团即被告知“不准拍照”。展示给各国观摩团的是1号机库。机库门敞开着,美军士兵全副武装地站在一条黄线上,不允许任何人进入黄线内。一个有着黑色的巨大机翼的庞然大物,像一只蝙蝠,静静地停泊在机库顶端一面星条旗的下方。这就是大名鼎鼎的B-2轰炸机。 </p><p>  机库外停着3架飞机,分别是F-15、F-16和F-18战斗机。对于这些战机,美方倒是很开放,不仅允许观摩团任意触摸、观看,还特意安排了不少飞行员站在飞机下等待回答我们的提问。 </p><p>  第44战斗机中队队长Bill Lewis,是一名具有18年飞行经验的老飞行员,他的名字被印在身旁的一架F-15c战斗机左翼上,这是美军给予指挥官的特殊荣誉。当被问道他们的对手是谁时,他巧妙地回答说:“对手是年轻一代的飞行员,因为他们太聪明了。” </p><p>  19日的参观中,下午5时军营里举行降旗仪式,虽然我们当时所处的地方根本看不到旗帜,但在场所有美军军人立即向同一个方向站立,敬礼,令人肃然。<br/>&nbsp;<br/></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upload/20060623/20/1151018394/images_center/Np_CnNew/upload/2006-06-23/U20DT20060623071751.jpg" border="1" alt=""/></p><p align="cente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2">航载机及弹射起飞的跑道</font></p><p align="center"><strong> 看似不够精细的准备工作,让美方不得不延长时间</strong>
        </p><p align="center">  海军关岛基地位于关岛西部,和空军基地一样绿树如荫,一样在入口处设置了弯弯曲曲的路障。据介绍,路障是“9·11”以后增加的设施。 </p><p align="center">  6月19日上午,海岸警卫队特种部队在基地举行了排爆和港口反恐演习,这也是此次观摩活动中惟一的一个实战性项目。 </p><p align="center">  这次小型演习的方案设置为:一艘入侵船在意图进入港口时被美海岸警卫队发现,美方随即出动三艘警卫艇进行拦截,并配合岸上火力点驱赶入侵船只。 </p><p align="center">  在45摄氏度的地表高温中观看演练,是件辛苦的事。给记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美军出动的“奥斯沃”级警卫艇(Oswald class safe boat),虽然体形小巧,但马力大、速度快且稳定性好,即使是急速转弯也没有明显倾斜或摇晃。 </p><p align="center">  具有戏剧性的是,排爆课目中,应该被水中引爆的第一发水雷没有响,而岸上火力点狙击手的机枪空弹也不响。看似不够精细的准备工作,让美方不得不延长时间,直到听到武器应该发出的响声。<br/></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upload/20060623/20/1151018394/images_center/Np_CnNew/upload/2006-06-23/U20DT20060623071850.jpg" border="1" alt=""/></p><p align="center">&nbsp;<font size="2">▲从“里根”号上看“小鹰”号</font>&nbsp;</p><p align="center"><strong>“别的高中毕业的孩子刚学会开汽车的时候,她已经在开航母了。”</strong>
        </p><p align="center">  6月17日下午,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新加坡等7个国家的观摩团分为3个小组,分别乘坐运输机前往关岛附近海域参观美军“里根”号、“林肯”号和“小鹰”号航空母舰。 </p><p align="center">  中国观摩团访问的是美军“里根”号核动力航母,这是美军最大、最新的一艘航空母舰。站在长333米、宽41米的甲板上,丝毫感觉不到航母的移动。甲板下大大小小上千个房间,让人眼花缭乱。据介绍,来这里的新兵第一个星期没有人能够找到正确的路,虽然每层有路标和地图。 </p><p align="center">  美军飞机从航母上起飞时,并不是“飞”出去,而是被一个类似于大力弹簧的弹射器“弹”出去的。同样,飞回航母的飞机也不是“停”下来的,而是被三根起阻拦作用的钢索“绊”住的。三根设在前、中、后位置的阻拦索,就是飞行员降落的三次机会。飞行员根据飞机快要着陆时的高度,来决定把飞机挂在哪一根阻拦索上。“里根”号每隔45秒可以降落一架飞机,降落时速度在两秒钟内从105英里每小时降到0,可谓嘎然而止。半个多小时的观摩中,我们观看了十几个架次飞机的起降,其中只有一次失败——一架F-18战斗机降落时没能成功挂住阻拦索,因此不得不重新飞上天空。 </p><p align="center">  观摩团还参观了航空控制室、作战指挥室等地点,这都是航母的中枢部门。能够向观摩团开放,并且是在工作时间开放,让人印象深刻。舰长指挥室里,正在掌舵的是一位23岁的黑人女兵。“里根”号航母舰长Terry Kraf开玩笑说:“别的高中毕业的孩子刚学会开汽车的时候,她已经在开航母了。” </p><p align="center">  参观中,中国军人非常活跃。中方团长、海军少将张磊愚亲自上阵试用机库里的灭火装置。与坐在F-18驾驶舱里的美军飞行员交谈时,来自济南军区的凤景泉将军,一位老飞行员,则把手插进美飞行员的腰带试试松紧程度。来自总参的马健将军,则不断向美方提问,并就战役战术、指挥管理等问题交流意见。 </p><p align="center">  “他们很专业。”“里根”号航母战斗群第7驱逐舰中队指挥官Dave Stindl上校评价中国观摩团员说:“中国军队很强大,我很期待将来有更多机会与中国军人坐在一起,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 </p><p align="center">  离开航母时,观摩团乘坐的飞机被“弹”出航母。那是一种极限和边缘的体验,当身体感觉似乎快要被加速度拉得变形、快要挣脱安全带的束缚时,飞机突然平稳下来。各国观摩团中,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体验弹射飞行。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一张由航母舰长签名、证明经历了“阻拦降落”和“弹射起飞”的证明书。<br/></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upload/20060623/20/1151018394/images_center/Np_CnNew/upload/2006-06-23/U20DT20060623071926.jpg" border="1" alt=""/></p><p align="center"><font size="2">▲中国军人试用美军的机枪</font></p><p align="center"> <strong>中美军官甚至谈到了男女平等问题,中韩代表则谈论到了《大长今》</strong>
        </p><p align="center">  “演习开始了吗?”从19日到20日,各国应邀前来观摩演习的不少军人和记者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根据太平洋总部此前发布的消息,演习定于19日至23日举行,但观摩团却迟迟没有听到演习正式开始的消息。直到19日下午,美军519特遣部队第36联队指挥官、海军上校迈克·布尔拉(Mike Boera)才向记者证实,演习在18日已经开始了,并解释说,美军的日常训练和演习没有明确的界限。<br/></p><p>玩的就是心跳——中国女记者眼中的美国军演(图)&nbsp; </p><p>--------------------------------------------------------------------------------<br/>2006年06月23日 <br/>&nbsp;<br/> <strong> “对手是年轻一代的飞行员,因为他们太聪明了。”</strong>
        </p><p>  作为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内的重要领地和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前沿军事驻地,关岛的主要美军军事基地有阿普拉海军基地和安德森空军基地等。 </p><p>  6月16日,作为新华社的记者,我随观摩团参观了安德森空军基地。从进入大门开始,一路都是绿树、草坪和高尔夫球场。三三两两的军人宿舍大多为平房,最高不超过三层。陪同官介绍说,这是防台风和地震的需要。</p><p>  车队一进入机库区,观摩团即被告知“不准拍照”。展示给各国观摩团的是1号机库。机库门敞开着,美军士兵全副武装地站在一条黄线上,不允许任何人进入黄线内。一个有着黑色的巨大机翼的庞然大物,像一只蝙蝠,静静地停泊在机库顶端一面星条旗的下方。这就是大名鼎鼎的B-2轰炸机。 </p><p>  机库外停着3架飞机,分别是F-15、F-16和F-18战斗机。对于这些战机,美方倒是很开放,不仅允许观摩团任意触摸、观看,还特意安排了不少飞行员站在飞机下等待回答我们的提问。 </p><p>  第44战斗机中队队长Bill Lewis,是一名具有18年飞行经验的老飞行员,他的名字被印在身旁的一架F-15c战斗机左翼上,这是美军给予指挥官的特殊荣誉。当被问道他们的对手是谁时,他巧妙地回答说:“对手是年轻一代的飞行员,因为他们太聪明了。” </p><p>  19日的参观中,下午5时军营里举行降旗仪式,虽然我们当时所处的地方根本看不到旗帜,但在场所有美军军人立即向同一个方向站立,敬礼,令人肃然。<br/>&nbsp;<br/></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upload/20060623/20/1151018394/images_center/Np_CnNew/upload/2006-06-23/U20DT20060623071751.jpg" border="1" alt=""/></p><p align="cente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2">航载机及弹射起飞的跑道</font></p><p align="center"><strong> 看似不够精细的准备工作,让美方不得不延长时间</strong>
        </p><p align="center">  海军关岛基地位于关岛西部,和空军基地一样绿树如荫,一样在入口处设置了弯弯曲曲的路障。据介绍,路障是“9·11”以后增加的设施。 </p><p align="center">  6月19日上午,海岸警卫队特种部队在基地举行了排爆和港口反恐演习,这也是此次观摩活动中惟一的一个实战性项目。 </p><p align="center">  这次小型演习的方案设置为:一艘入侵船在意图进入港口时被美海岸警卫队发现,美方随即出动三艘警卫艇进行拦截,并配合岸上火力点驱赶入侵船只。 </p><p align="center">  在45摄氏度的地表高温中观看演练,是件辛苦的事。给记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美军出动的“奥斯沃”级警卫艇(Oswald class safe boat),虽然体形小巧,但马力大、速度快且稳定性好,即使是急速转弯也没有明显倾斜或摇晃。 </p><p align="center">  具有戏剧性的是,排爆课目中,应该被水中引爆的第一发水雷没有响,而岸上火力点狙击手的机枪空弹也不响。看似不够精细的准备工作,让美方不得不延长时间,直到听到武器应该发出的响声。<br/></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upload/20060623/20/1151018394/images_center/Np_CnNew/upload/2006-06-23/U20DT20060623071850.jpg" border="1" alt=""/></p><p align="center">&nbsp;<font size="2">▲从“里根”号上看“小鹰”号</font>&nbsp;</p><p align="center"><strong>“别的高中毕业的孩子刚学会开汽车的时候,她已经在开航母了。”</strong>
        </p><p align="center">  6月17日下午,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新加坡等7个国家的观摩团分为3个小组,分别乘坐运输机前往关岛附近海域参观美军“里根”号、“林肯”号和“小鹰”号航空母舰。 </p><p align="center">  中国观摩团访问的是美军“里根”号核动力航母,这是美军最大、最新的一艘航空母舰。站在长333米、宽41米的甲板上,丝毫感觉不到航母的移动。甲板下大大小小上千个房间,让人眼花缭乱。据介绍,来这里的新兵第一个星期没有人能够找到正确的路,虽然每层有路标和地图。 </p><p align="center">  美军飞机从航母上起飞时,并不是“飞”出去,而是被一个类似于大力弹簧的弹射器“弹”出去的。同样,飞回航母的飞机也不是“停”下来的,而是被三根起阻拦作用的钢索“绊”住的。三根设在前、中、后位置的阻拦索,就是飞行员降落的三次机会。飞行员根据飞机快要着陆时的高度,来决定把飞机挂在哪一根阻拦索上。“里根”号每隔45秒可以降落一架飞机,降落时速度在两秒钟内从105英里每小时降到0,可谓嘎然而止。半个多小时的观摩中,我们观看了十几个架次飞机的起降,其中只有一次失败——一架F-18战斗机降落时没能成功挂住阻拦索,因此不得不重新飞上天空。 </p><p align="center">  观摩团还参观了航空控制室、作战指挥室等地点,这都是航母的中枢部门。能够向观摩团开放,并且是在工作时间开放,让人印象深刻。舰长指挥室里,正在掌舵的是一位23岁的黑人女兵。“里根”号航母舰长Terry Kraf开玩笑说:“别的高中毕业的孩子刚学会开汽车的时候,她已经在开航母了。” </p><p align="center">  参观中,中国军人非常活跃。中方团长、海军少将张磊愚亲自上阵试用机库里的灭火装置。与坐在F-18驾驶舱里的美军飞行员交谈时,来自济南军区的凤景泉将军,一位老飞行员,则把手插进美飞行员的腰带试试松紧程度。来自总参的马健将军,则不断向美方提问,并就战役战术、指挥管理等问题交流意见。 </p><p align="center">  “他们很专业。”“里根”号航母战斗群第7驱逐舰中队指挥官Dave Stindl上校评价中国观摩团员说:“中国军队很强大,我很期待将来有更多机会与中国军人坐在一起,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 </p><p align="center">  离开航母时,观摩团乘坐的飞机被“弹”出航母。那是一种极限和边缘的体验,当身体感觉似乎快要被加速度拉得变形、快要挣脱安全带的束缚时,飞机突然平稳下来。各国观摩团中,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体验弹射飞行。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一张由航母舰长签名、证明经历了“阻拦降落”和“弹射起飞”的证明书。<br/></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upload/20060623/20/1151018394/images_center/Np_CnNew/upload/2006-06-23/U20DT20060623071926.jpg" border="1" alt=""/></p><p align="center"><font size="2">▲中国军人试用美军的机枪</font></p><p align="center"> <strong>中美军官甚至谈到了男女平等问题,中韩代表则谈论到了《大长今》</strong>
        </p><p align="center">  “演习开始了吗?”从19日到20日,各国应邀前来观摩演习的不少军人和记者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根据太平洋总部此前发布的消息,演习定于19日至23日举行,但观摩团却迟迟没有听到演习正式开始的消息。直到19日下午,美军519特遣部队第36联队指挥官、海军上校迈克·布尔拉(Mike Boera)才向记者证实,演习在18日已经开始了,并解释说,美军的日常训练和演习没有明确的界限。<br/></p>
<p><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6/2006-06-23/8/U20P4T8D747859F107DT20060623071657.jpg" border="1" alt=""/><br/><br/>▲“里根”号航母指挥岛<br/><br/><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6/2006-06-23/8/U20P4T8D747859F116DT20060623071657.jpg" border="1" alt=""/><br/><br/>▲美军应急反应大队的营区 </p><p>这样的解释有其道理。几天的采访中,记者的确体会到,演习已经成为美军日常训练的一部分。但连演习开始时间也不告知观摩团,这样的做法也折射出美方在开放的同时也有所保留的态度。 </p><p>  针对美方没有邀请观摩团到现场观看实地演习,来自其他国家的一些观察员抱怨说,“演习还没开始我们就走了”。也有其他国家的媒体记者把这次访问称为“照相之旅”,认为参观的实质性内容并不多。</p><p>  但这毕竟是一次很好的双边和多边交流机会。记者认为,演习以双边邀请开始,以多边交流结束。特别是在最后一天晚上的招待会上,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热烈交谈,交换对这次演习、他国军事、世界热点等各方面的见解。中美军官甚至谈到了男女平等问题,中韩代表则谈论到了《大长今》。各国代表纷纷互留联系方式,到招待会结束也不愿散去。 </p><p>  <strong>关岛三日 </strong></p><p><strong>  6月17日:美丽关岛和航母文化 </strong></p><p><strong>  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这大概是对孤独无助状态的最佳形容。</strong>
        </p><p>  然而,当你登上航空母舰就会发现,这样的比喻并不适用于所有语境。站在长333米、宽41米的“里根”号上脚踏甲板、面朝大海,感受雪白和浅灰色的云朵在蓝得透亮的天上移动,航母之大了然于心,心胸也随之开阔起来。偶有乌云飘来,甲板上一时“东边下雨西边晴”。 </p><p>  我们是昨天晚上11时到达关岛的。如同从机场到酒店的一路所见,即使在如此远离本土的地方,这仍然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城市。来不及欣赏关岛曲折的海岸线、金黄色柔软的沙滩和穿着比基尼四处溜达的美女游客,今天一大早,观摩团就登上大巴前往安德森空军基地。站在B-2飞机的巨大阴影下观看了这种传说中早已部署至基地的隐形战略轰炸机后,我们和澳大利亚观摩团乘C-2运输机来到了位于附近海域的航母。无论对于首次应邀观摩美军演习的中国军人,还是对于来自其他国家的观察员来说,这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更何况,我们登上的是美军最大、最新的“里根”号核动力航母。 </p><p>  从前在书本上读到的一切真真切切地呈现在眼前,兴奋不已的我,夜里两点才入睡。而此时,打开能收到25个频道节目的电视机,看到甲板上仍一片忙碌,被美军称作“驴子”的拖车正拉着舰载飞机或进入机库电梯、或调整停泊位置。 </p><p>  航母上有十多个贵宾房间。贵宾房的待遇,包括一张上下铺床、两个银灰色的写字台、一个洗漱台以及一张能够进入“贵宾洗手间”的房卡。大大小小的白色管道和电线在房顶交错穿插,舰上的电流声、机器声、水声隐约可闻。洗漱台一侧放置的纸巾,全是黄色或黑色的再生纸。 </p><p>  我的房间名叫Shining City(光辉之城),这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用来唤起民众“美国理念”的比喻。而观摩团其他成员的房间名称,有Liberty(自由)、Democracy(民主)、Republic(共和),等等。美国人的价值观,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p><p>  想起了白天参观的飞机中队指挥室。设施简单的房间四周,贴着中队成员家人的照片,让严肃的指挥地点多了分温馨。每个舰载机飞行中队,都有自己的绰号,“舰队之拳”,“红公鸡”,或“刺激”,作为中队象征物的符号,或绣在飞行员胸前,或挂在房间里。在一个F-18飞行中队的指挥室中央,甚至高悬着一双巨大的靴子。是的,那也是中队的标志。 </p><p>  或许,美国军人就是以这种轻松的方式凝聚着荣誉感和责任感——无论何种形式的文化,本来就是军事的一部分,而文化的确无处不在。 </p><p> <strong> 6月18日:极限体验和杨利伟纪录</strong>
        </p><p>  “玩的就是心跳”,这样的冒险理念向来与我的生活相去甚远。未曾想到,这次航母之旅,我也经历了一把极限体验。 </p><p>  舰载机与陆基飞机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其起降。美军飞机从航母上起飞时,并不是“飞”出去,而是被一个类似于大力弹簧的弹射器“弹”出去的。分布在舰首和中部的4个弹射器,每15秒能发射一架飞机。弹射器能让飞机在3秒钟内从0加速到时速128英里。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里根”号航母战斗群司令麦克·米勒给我们打了个比方:航母竖起来的高度相当于帝国大厦,而一个弹射器每弹一次,能把大厦向上弹起6英寸。 </p><p>  对于即将进行这样一个刺激动作,既兴奋又害怕。穿上肥大且显然很久没有清洗过的救生衣,戴上厚厚的耳塞,我把自己捆绑到了飞机的座椅上。 </p><p>  深呼吸,深呼吸。巨大的轰鸣声中,坐在我旁边的澳大利亚军人几乎是咆哮着鼓励我说,他是第二次经历弹射了,“并不可怕!”倒计时开始,4、3、2、1,坐在机尾的女机组人员一挥手,我们立即俯下身子、双手抱头。3秒钟,真的只有短短的3秒钟,那是一种极限和边缘的体验,当身体感觉似乎快要被加速度拉得变形、快要挣脱安全带的束缚时,飞机突然间平稳了下来。上飞机前的惴惴不安、弹射过程中的崩溃情绪,此刻全部化作了“还想再来一次”的精彩。我想起了“里根”号航母战斗群航空联队指挥官向我描述他眼中的弹射起飞,“很有趣,很让人兴奋,就像到迪斯尼乐园一样!” </p><p>  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一张由航母舰长签名、证明经历了“阻拦降落”和“弹射起飞”的证明书。 </p><p>  同行团员告诉我,弹射那一刻的加速度过载是6个G,而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发射升空时的过载为5个G。 </p><p>  真的吗?有机会一定要告诉杨利伟,在遥远的关岛,经历了一次勇敢者游戏的我,打破了他的纪录。 </p><p>  <strong>6月19日:有限观摩与无限沟通</strong>
        </p><p>  匆匆而来,匆匆而别。明天凌晨就要离开关岛,不甘也不舍,因为根据美军太平洋总部原先发布的演习计划,演习今天才刚刚开始。 </p><p>  美军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外军观摩团现场观看演练,这个简单的道理直到今天我们才完全领悟。“演习开始了吗?”没有人告诉观摩团,第一天见面时承诺给记者“独家新闻”的美军新闻官也遍寻不见。难道是沟通出了问题?对于自己的语言能力,我从未如此不自信过。 </p><p>  直到下午才从美军一位海军上校处证实,演习在昨天已经开始了。这个消息让所有记者都很沮丧,毕竟,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出“演习开始”的消息,等于此次报道失败了一半。“这简直就是一次照相之旅!”一位记者抱怨说。作为俄罗斯惟一观摩成员的两位电视记者也是一脸的无奈:“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p><p>  ——不知常常指责外军“不透明”的美军,是否也思考过自己的“透明度”问题? </p><p>  或许,是否到现场观看演习,是否把三艘航母并行大洋、上百架战机翱翔蓝天的宏大场面摄入镜头,已经不重要了。中国军人来到这里的第一天起,从会议室到餐桌的任何一个地方的热烈交谈本身,已经是最大的收获。 </p><p>  正如“里根”号航母战斗群司令麦克·米勒少将所言:“两国相处的最好办法就是对话。这次访问就是对话的一部分,它对于我们舰上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经历。” </p><p>  对话,才能互相理解和信任,这大概正是中国军人此次关岛沟通之旅的意义所在。 </p><p>  <strong>记者看法 </strong></p><p><strong>  美军 演习就是训练</strong>
        </p><p>  美方没有对演习的背景和意义问题等作出更多的解释。作为中国赴美军事演习观摩团的一员近距离观察这次军演,记者认为,美军举行这次演习的目的在于四个方面。<br/></p>
<p><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6/2006-06-23/8/U20P4T8D747860F107DT20060623071657.jpg" border="1" alt=""/><br/><br/>▲美军安德森空军基地 </p><p> 第一,检验一年来美军部队的训练水平。无论是在美军安德森空军基地还是“里根”号航空母舰,气氛平静,秩序井然,丝毫没有其他国家军队重大演习前紧张、忙碌的情景。面对记者“为演习做什么准备”的问题,从航母战斗群司令到普通士兵,他们的回答总是,演习就是训练,不用做准备,只需要遵从上级命令和训练规范即可。这样的回答有绝对化的一面,但对于一年举行数百甚至上千次演习的美军部队来说,演习的确已经成为日常训练的一部分,其目的重在展示和检验训练成果。 </p><p>  第二,探索、检验联合作战的模式和效能。据美方介绍,“英勇盾牌”与太平洋总部举行的另一项重要演习“北部边缘”相比,虽然都是海军、空军、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共同举行的联合训练,但前者主要是“以空中为中心的陆基演习”,而后者则“综合了空中、陆地和海上战术”。</p><p>  从参演兵力来看,参加“英勇盾牌”演习的部队包括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他们担负着实战、反恐和救援等多种任务。3个航母战斗群和30艘舰艇从不同母港或任务地点汇集到关岛进行演习,这对美军尤其是首脑机关的一体化指挥平台而言,是一个并不多得的锻炼机会。“里根”号航母战斗群司令Mike Miller曾向记者举例说:“海军和空军有不同的文化,因此需要检验他们是否能够一起工作并顺利完成任务。” </p><p>  因此,这次演习的“联合”性可以概括为:多军兵种从不同方向汇集,在不同地域展开多样化的任务。 </p><p>  第三,向外界展示美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水平。在这次演习中,美军邀请了7个国家前来观摩,通过他们向外界展示了不少“真东西”。面对观摩团提出的各种问题,美方的答案虽然不尽满意,但决不回避问题,没有出现过“无可奉告”的情况。 </p><p>  美军还主动邀请了部分媒体。俄罗斯没有派出军人参加此次观摩,但来自俄官方电视台的两位记者同样享受了与其他观摩团军人相等的“待遇”。 </p><p>  美方也很重视首次邀请的中国观摩团,专门从太平洋总部派来两位懂汉语的军官陪同中国团。虽然有所保留,美军毕竟还是体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周密和坦诚,也部分达到了展示其武器装备和训练水平的目的。 </p><p>  第四,演习体现了美军把关岛建设成为太平洋地区的快速反应和远程投送中枢、加强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的意图。 </p><p>  根据美军亚太地区兵力调整计划,目前驻日本冲绳的数千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将在2014年前移至关岛。2008年,“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将接替“小鹰”号常规动力航母长期部署在日本。2008年前,美军也将分三个阶段裁减驻韩美军,并将驻韩美军部署整体南移。 </p><p>  这些兵力调整的目的,在于加强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前沿部署,并通过优化整合提高整体作战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英勇盾牌”演习,就是一次这样的探索。 </p><p>  <strong>相关链接</strong>
        </p><p>  7国观摩团中,中国10人、澳大利亚5人、俄罗斯2人、印度4人、新加坡2人、日本5人、韩国5人,共33人。其中,俄罗斯没有派出军人,据美方说“大概是因为费用方面的问题”。包括3名将军的中国团人数最多、级别最高。 (来源:中国青年报;撰文并摄影均为新华社记者 白瑞雪)<br/></p>
好文章啊。。。。。。。。
&nbsp;演习当然应该是训练,而且是最高级的训练。
<p>反观我们的演习,却净是造假,战术思想也落后,大陆军思想害人啊!</p>
<p>看到了她在&lt;参考消息&gt;的专题.</p><p>应该叫:白瑞雪</p><p>只证实了我个人一直以来的一个态度:那就是央视和新华社地记者,全TMD军盲.</p>[em03][em03]
<p>小鹰怎么还在玩啊</p>
<p>不够专业!!</p>
女记者太情绪化阿
小鹰08年退役
不够专业?呵呵,她不是写给军迷看,而是面对全国的新闻受众,不是所有人都懂军事常识的。
<p>关岛三日游</p>
&nbsp;&nbsp;&nbsp; 记得当年《参考消息〉报道加拿大空军换防的时候,竟然写上CF-18直升飞机,真是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