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23:09
<p>出差在外,通过报纸了解到我们有一架军机在安徽坠毁,机上40人全部遇难。最初并没有引起特别的注意,因为世界上空难时有发生,中国也不例外。当然这次是军方空难,显得不同一些。其实国外军机空难要比民航还频繁,毕竟空军的训练强度要比民航大,平时飞行要求也不一样,就在此之前不久,伊朗、韩国和日本还相继有军机失事。直至看到中央派军委副主席亲往事故现场调查处理以及胡主席的唁电,规格超乎寻常,才意识到这次事故有些特别。<br/>&nbsp;<br/>现在外电纷纷扬扬,国内也流言四起。要我说,不论损失的是普通运输机还是高新工程样机,不管牺牲的是普通士兵还是专家精英,都是非常令人痛心的。装备损失了我们可以花点钱再造,而人的生命是用任何价值都无法挽回的。胡主席的唁电说遇难人员“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我相信这不是人死之后为了抚慰生者的溢美之词,而是实事求是、非常中肯的评价。如果说我们这次遭受了重大损失的话,那么这个损失绝不仅仅是指那架飞机,更重要的是那些人才。飞机摔了充其量一年就可以再造出一架来,40名人才却非短时间内可以迅速培养,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绝非40架飞机可以比拟,这个损失才是最值得痛心的。特别是据说这次牺牲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是我们在一些科研领域自己培养的青年人才,是未来在这些领域接班挑大梁的中流砥柱,他们中日后也许会产生未来的院士、权威,每每想到这些,就更加痛惜不已。<br/>&nbsp;<br/>“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是2003年我在悼念海军361号潜艇遇难官兵一帖中使用的标题,今天同样用来悼念空军“6.3”空难烈士。“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军队的口号,各国皆然。美军战斗力这些年傲视全球,但是又有谁知道他们在和平时期和平地域因训练而死亡的人数有时甚至要大于在战争时期战争地带的阵亡人数?正因为平时训练的严格逼真甚至残酷残忍,美军才能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以几百最高不过一两千人的微小代价取得击溃一国之军的辉煌胜利。我们国家已经有20年没打仗了,我们不象美国,每20年有事没事甚至没事找事就打一仗以锻炼部队和培养指挥军官,我们只能靠加强和平时期的军事训练来保持军队的战斗力。我们有一支强大的陆军,同时也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和一支强大的空军。我们未来所要面对的高科技局部战争很可能是以海空为主战场的,改变我们以往的重陆轻海、陆主空辅的陈旧观念,加强海空部队的训练强度,提高海空部队的战斗素质,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海军361艇的失事和这次空军“6.3”空难,虽然暴露出我们在加强海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也从侧面说明了我们加强海空军建设的迫切和决心。<br/>&nbsp;<br/>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新装备的研发以及平时的训练如果只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自欺欺人,虽然可以保证平时安全无事故,糊弄得领导一时高兴,但真正到了战场上,吃亏的还是自己。在日常训练中有问题比没有问题好,暴露出问题比掩盖问题好,提前出现问题比事后发现问题好。如果大家都是走过场,用编剧的方式导演演习、训练和科研,那在未来的战场上我们损失的就不只是40、70个人,而是数以万计,无数战士的生命将为此付出比现在更加沉痛的代价。从这个角度讲,361和“6.3”烈士的流血牺牲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的损失是沉痛的,但是我们要吸取的教训应该更加深刻。任何事故都是责任事故,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属于质量原因的要追究制造者的责任,属于设计缺陷的要追究设计者的责任,属于操作失误的要追究操作者的责任,属于保养不当的要追究保养者的责任,属于安全问题的要追究保卫者的责任……所有的事故都必须追究领导者的责任。我们必须向烈士们作出交代,必须坚决杜绝事故隐患,烈士的血不能白流,也不能再让新的烈士流血!<br/>&nbsp;<br/>“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6.3”空难事故的当天,我恰巧在湖南韶山毛主席故居看到老人家这首词中的名句。牺牲既是挫折,也是挑战。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没有磨难,有的国家在相同的挫折面前选择了退缩(如印度),因为他们还可以有其他的选择,而历史和现实已经无数次地教育了我们,指望别人是靠不住的。要争气,只能靠自己!中国人要想在世界上扬眉吐气,必须不怕牺牲,在挫折面前越挫越勇,“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我坚信我们终究会等到“谈笑凯歌还”的那一时刻!摔倒了,爬起来,就象成龙歌中唱的那样:“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远方也许还有坎坷路,但振兴中华、富国强兵的壮志豪情始终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br/>&nbsp;<br/>沉痛哀悼“6.3”空难遇难烈士!<br/>&nbsp;<br/>向所有为国防现代化而献身的烈士们致敬!他们的英名和功绩,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br/></p><p>出差在外,通过报纸了解到我们有一架军机在安徽坠毁,机上40人全部遇难。最初并没有引起特别的注意,因为世界上空难时有发生,中国也不例外。当然这次是军方空难,显得不同一些。其实国外军机空难要比民航还频繁,毕竟空军的训练强度要比民航大,平时飞行要求也不一样,就在此之前不久,伊朗、韩国和日本还相继有军机失事。直至看到中央派军委副主席亲往事故现场调查处理以及胡主席的唁电,规格超乎寻常,才意识到这次事故有些特别。<br/>&nbsp;<br/>现在外电纷纷扬扬,国内也流言四起。要我说,不论损失的是普通运输机还是高新工程样机,不管牺牲的是普通士兵还是专家精英,都是非常令人痛心的。装备损失了我们可以花点钱再造,而人的生命是用任何价值都无法挽回的。胡主席的唁电说遇难人员“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我相信这不是人死之后为了抚慰生者的溢美之词,而是实事求是、非常中肯的评价。如果说我们这次遭受了重大损失的话,那么这个损失绝不仅仅是指那架飞机,更重要的是那些人才。飞机摔了充其量一年就可以再造出一架来,40名人才却非短时间内可以迅速培养,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绝非40架飞机可以比拟,这个损失才是最值得痛心的。特别是据说这次牺牲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是我们在一些科研领域自己培养的青年人才,是未来在这些领域接班挑大梁的中流砥柱,他们中日后也许会产生未来的院士、权威,每每想到这些,就更加痛惜不已。<br/>&nbsp;<br/>“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是2003年我在悼念海军361号潜艇遇难官兵一帖中使用的标题,今天同样用来悼念空军“6.3”空难烈士。“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军队的口号,各国皆然。美军战斗力这些年傲视全球,但是又有谁知道他们在和平时期和平地域因训练而死亡的人数有时甚至要大于在战争时期战争地带的阵亡人数?正因为平时训练的严格逼真甚至残酷残忍,美军才能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以几百最高不过一两千人的微小代价取得击溃一国之军的辉煌胜利。我们国家已经有20年没打仗了,我们不象美国,每20年有事没事甚至没事找事就打一仗以锻炼部队和培养指挥军官,我们只能靠加强和平时期的军事训练来保持军队的战斗力。我们有一支强大的陆军,同时也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和一支强大的空军。我们未来所要面对的高科技局部战争很可能是以海空为主战场的,改变我们以往的重陆轻海、陆主空辅的陈旧观念,加强海空部队的训练强度,提高海空部队的战斗素质,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海军361艇的失事和这次空军“6.3”空难,虽然暴露出我们在加强海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也从侧面说明了我们加强海空军建设的迫切和决心。<br/>&nbsp;<br/>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新装备的研发以及平时的训练如果只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自欺欺人,虽然可以保证平时安全无事故,糊弄得领导一时高兴,但真正到了战场上,吃亏的还是自己。在日常训练中有问题比没有问题好,暴露出问题比掩盖问题好,提前出现问题比事后发现问题好。如果大家都是走过场,用编剧的方式导演演习、训练和科研,那在未来的战场上我们损失的就不只是40、70个人,而是数以万计,无数战士的生命将为此付出比现在更加沉痛的代价。从这个角度讲,361和“6.3”烈士的流血牺牲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的损失是沉痛的,但是我们要吸取的教训应该更加深刻。任何事故都是责任事故,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属于质量原因的要追究制造者的责任,属于设计缺陷的要追究设计者的责任,属于操作失误的要追究操作者的责任,属于保养不当的要追究保养者的责任,属于安全问题的要追究保卫者的责任……所有的事故都必须追究领导者的责任。我们必须向烈士们作出交代,必须坚决杜绝事故隐患,烈士的血不能白流,也不能再让新的烈士流血!<br/>&nbsp;<br/>“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6.3”空难事故的当天,我恰巧在湖南韶山毛主席故居看到老人家这首词中的名句。牺牲既是挫折,也是挑战。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没有磨难,有的国家在相同的挫折面前选择了退缩(如印度),因为他们还可以有其他的选择,而历史和现实已经无数次地教育了我们,指望别人是靠不住的。要争气,只能靠自己!中国人要想在世界上扬眉吐气,必须不怕牺牲,在挫折面前越挫越勇,“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我坚信我们终究会等到“谈笑凯歌还”的那一时刻!摔倒了,爬起来,就象成龙歌中唱的那样:“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远方也许还有坎坷路,但振兴中华、富国强兵的壮志豪情始终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br/>&nbsp;<br/>沉痛哀悼“6.3”空难遇难烈士!<br/>&nbsp;<br/>向所有为国防现代化而献身的烈士们致敬!他们的英名和功绩,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br/></p>
喜看稻菽千重浪,边地英雄下夕烟.
<p>没错</p><p>我们要更加努力才是</p>
<p>人才的梯队建设,学术成果的传承.如果我们有好的机制,损失是可以降到最低的.</p><p>类似于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我们牺牲的优秀将士何止万千计.但新中国还是打下来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有一套军事指挥人才的培养和锻炼机制.希望我们今天的国防科研领域,仍然保持着这样顽强的抗打击和自我修复的能力.未来可能的战争,也许会有比这次空难更惨重的人才损失.我们要通过这次空难的经历,完善和提高科研体系的抗打击能力.</p><p>英烈已逝,事业未尽!向烈士三鞠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