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有关于歼11的一些旧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6:18:23
驰骋蓝天闯禁区――记空军首批试飞专家毕红军</P>
    2003年12月6日,下午14:10分,一架新型歼击机在北国飞机城千百双眼睛的注视下,昂首直射蓝天……</P>
此刻,机场上所有人的心也随着战机飞上蓝天,所有的目光都在期待着见证一个重要的时刻。</P>
只见战机呼啸盘旋而过,接着就是一个垂直跃升,还没等人们在惊异中缓过神来。战机便来了一个漂亮的S机动,继而又是一个低空大速度通场,风驰电掣的轰鸣,不由得把现场每一个人的心都揪了起来,正当人们高悬的心难以放下的时候,战机又来了一个低空小速度通场,宛如一只偌大的风筝悬飘在空中。最后一个动作是空中应急放油,一时间湛蓝的天空留下一条壮美的银色锻带……旋即战机做了一个优美的小航线便平稳的降落在跑道上。</P>
驾驶这架新型战机的首席试飞员是空军某试飞大队副大队长,空军首批试飞专家、特级飞行员毕红军。</P>
“总指挥同志:歼X型战机试飞完毕,各项性能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请指示。”毕红军副大队长满怀激动,用他特有的清脆洪亮和坚定自信的声音,向总指挥、中航一集团领导和现场参研人员报告新型战机首飞成功。</P>
机场顿时沸腾了,鲜花、掌声、泪水、拥抱、祝贺……</P>
人们把所有的目光一起投向了这位试飞专家,而此刻的他却异常的冷峻和沉默。对于毕红军来说,每一项成功都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从他坚毅的目光中就可以看出,他又把自己的目标对准了下一个第一。</P>
追求第一的品质</P>
毕红军从立志蓝天那天起,似乎就与“第一”结下了不解之缘。和许多人都有梦想一样,毕红军从小就有一个绚丽的蓝天梦,于是他便幸运地成为了全校第一个实现蓝天梦想的人。在航校他第一批放单飞,对于飞行学员来讲,这无疑是最高的奖赏。航校毕业他有幸被分配到闻名中外的第一师,这支英雄部队又给他插上了理想的双翼,使他能够振翅高翔。</P>
这支英雄部队给每一个飞行员都开辟适合其展翼的天空。在这里毕红军如鱼得水,从而使自己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发挥。他随部队东巡沿海、北飞塞北、西去青藏高原、南下福建轮战,汗洒蓝天,航迹遍及大江南北,硬是锤炼出一副过硬的钢铁翅膀。他由此从一名飞行员逐步成长为中队长、大队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并成为英雄部队的中坚力量。</P>
正当他在部队全力以赴一展宏图的时候,他却被选为国家重点工程的首批试飞员。不仅他自己没想到,就连师里、基地、乃至于军区空军都不同意放人,其中一个充分的理由就是为了保存战斗力,应急作战部队的飞行员一个也不能动,更何况毕红军不仅是师里的一名骨干力量,而且还是一名优秀指挥员。然而,国家利益是第一位的,最终还是以国家重点工程为重。作为一名军人,毕红军无条件地坚决服从命令,立即由应急作战部队转到试飞部队。</P>
试飞部队提供的是一个全新的飞行平台,在这里一切都是新的。飞机是新的,机种是新的,技术是新的,设备是新的,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毕红军的创新情节。</P>
就象爱车族酷爱新车一样,毕红军更酷爱新飞机。然而,这里所说的新飞机并不是指哪些已经定型批生产的新出厂的飞机,而是特指那些最新研制,或者是改型,或者是科研的新机种和新机型。因为“新”是未知,“新”是尖端,“新”更是一种挑战。这正对毕红军的口味,也符合他敢于创新的性格,更能体现他一贯追求第一的品质。</P>
为了国家重点工程,他由部队的飞行领导干部,转为试飞部队的一名普通试飞员而毫无怨言。为了掌握最先进的飞行技术,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硬是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先后完成了5种机型的改装,同时还恢复了4种机型的飞行,成为试飞部队在飞机种最多的人员之一。</P>
令毕红军难忘的是1998年赴某国国家试飞院执行新一代战机的改装任务。当时,他深知自己肩负的担子有多重,这次改装不仅仅是学习一种全新的飞行技术,而且还关系到我国新一代战机的研制,更关系到国家的荣誉。</P>
某外国国家试飞学院,是具有国际水平的试飞学院。在这里,飞行教官高度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作风,过硬的飞行技术等,给毕红军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外国教官的那种自负与傲慢,隐含着一种对外国学员的轻慢,有时甚至出些难题看你的笑话。</P>
毕红军的第一次带飞就遇到了这种情况,那天的能见度很差,刚能达到开飞条件。一般来讲,训练新学员是不宜在这种气象条件下开飞的。可是,自负的外国教官像是故意要看毕红军出丑似的,不但坚持开飞,而且一起飞就钻到云层里作特技,几个特技下来便把飞机交给毕红军不再管了。早就憋了一口气的毕红军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而且也是对自己飞行技术的一次考验,同时还关系着中国空军的声誉和祖国的荣誉。他凭着在英雄部队练就全天候硬功,关掉自动驾驶仪,严格按仪表飞行,准确干练地做好每一个动作,最后是一个漂亮的直线穿云,当飞机穿出云层后正好出现在跑道头上空,飞机降落时机场正下着大雨,当飞机平稳落地后,外国教官伸出大拇指连连说:“very good!”打那以后,他对这名有点倔劲的学员另眼相看了。从此,他们便成了好朋友。</P>
新型战机的改装,按规定要完成20个训练起落才能放单飞,而毕红军仅带飞了6个起落便第一个破格单飞,艰苦的努力练就了毕红军过硬的翅膀,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以顽强的毅力,过硬的技术,泼辣的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试飞事业的实践中默默耕耘,创造了新装备研制的一个个第一:国产首架第三代战机的首席试飞员兼首席指挥员;我国第一台涡扇发动机首席试飞员;XX系列两种型号的首席试飞员;XX改进型首席试飞员;XX型火控系统全程试飞员,等等。他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实践着追求第一的梦想,创造了我国航空史上的一个个奇迹。</P>驰骋蓝天闯禁区――记空军首批试飞专家毕红军</P>
    2003年12月6日,下午14:10分,一架新型歼击机在北国飞机城千百双眼睛的注视下,昂首直射蓝天……</P>
此刻,机场上所有人的心也随着战机飞上蓝天,所有的目光都在期待着见证一个重要的时刻。</P>
只见战机呼啸盘旋而过,接着就是一个垂直跃升,还没等人们在惊异中缓过神来。战机便来了一个漂亮的S机动,继而又是一个低空大速度通场,风驰电掣的轰鸣,不由得把现场每一个人的心都揪了起来,正当人们高悬的心难以放下的时候,战机又来了一个低空小速度通场,宛如一只偌大的风筝悬飘在空中。最后一个动作是空中应急放油,一时间湛蓝的天空留下一条壮美的银色锻带……旋即战机做了一个优美的小航线便平稳的降落在跑道上。</P>
驾驶这架新型战机的首席试飞员是空军某试飞大队副大队长,空军首批试飞专家、特级飞行员毕红军。</P>
“总指挥同志:歼X型战机试飞完毕,各项性能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请指示。”毕红军副大队长满怀激动,用他特有的清脆洪亮和坚定自信的声音,向总指挥、中航一集团领导和现场参研人员报告新型战机首飞成功。</P>
机场顿时沸腾了,鲜花、掌声、泪水、拥抱、祝贺……</P>
人们把所有的目光一起投向了这位试飞专家,而此刻的他却异常的冷峻和沉默。对于毕红军来说,每一项成功都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从他坚毅的目光中就可以看出,他又把自己的目标对准了下一个第一。</P>
追求第一的品质</P>
毕红军从立志蓝天那天起,似乎就与“第一”结下了不解之缘。和许多人都有梦想一样,毕红军从小就有一个绚丽的蓝天梦,于是他便幸运地成为了全校第一个实现蓝天梦想的人。在航校他第一批放单飞,对于飞行学员来讲,这无疑是最高的奖赏。航校毕业他有幸被分配到闻名中外的第一师,这支英雄部队又给他插上了理想的双翼,使他能够振翅高翔。</P>
这支英雄部队给每一个飞行员都开辟适合其展翼的天空。在这里毕红军如鱼得水,从而使自己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发挥。他随部队东巡沿海、北飞塞北、西去青藏高原、南下福建轮战,汗洒蓝天,航迹遍及大江南北,硬是锤炼出一副过硬的钢铁翅膀。他由此从一名飞行员逐步成长为中队长、大队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并成为英雄部队的中坚力量。</P>
正当他在部队全力以赴一展宏图的时候,他却被选为国家重点工程的首批试飞员。不仅他自己没想到,就连师里、基地、乃至于军区空军都不同意放人,其中一个充分的理由就是为了保存战斗力,应急作战部队的飞行员一个也不能动,更何况毕红军不仅是师里的一名骨干力量,而且还是一名优秀指挥员。然而,国家利益是第一位的,最终还是以国家重点工程为重。作为一名军人,毕红军无条件地坚决服从命令,立即由应急作战部队转到试飞部队。</P>
试飞部队提供的是一个全新的飞行平台,在这里一切都是新的。飞机是新的,机种是新的,技术是新的,设备是新的,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毕红军的创新情节。</P>
就象爱车族酷爱新车一样,毕红军更酷爱新飞机。然而,这里所说的新飞机并不是指哪些已经定型批生产的新出厂的飞机,而是特指那些最新研制,或者是改型,或者是科研的新机种和新机型。因为“新”是未知,“新”是尖端,“新”更是一种挑战。这正对毕红军的口味,也符合他敢于创新的性格,更能体现他一贯追求第一的品质。</P>
为了国家重点工程,他由部队的飞行领导干部,转为试飞部队的一名普通试飞员而毫无怨言。为了掌握最先进的飞行技术,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硬是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先后完成了5种机型的改装,同时还恢复了4种机型的飞行,成为试飞部队在飞机种最多的人员之一。</P>
令毕红军难忘的是1998年赴某国国家试飞院执行新一代战机的改装任务。当时,他深知自己肩负的担子有多重,这次改装不仅仅是学习一种全新的飞行技术,而且还关系到我国新一代战机的研制,更关系到国家的荣誉。</P>
某外国国家试飞学院,是具有国际水平的试飞学院。在这里,飞行教官高度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作风,过硬的飞行技术等,给毕红军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外国教官的那种自负与傲慢,隐含着一种对外国学员的轻慢,有时甚至出些难题看你的笑话。</P>
毕红军的第一次带飞就遇到了这种情况,那天的能见度很差,刚能达到开飞条件。一般来讲,训练新学员是不宜在这种气象条件下开飞的。可是,自负的外国教官像是故意要看毕红军出丑似的,不但坚持开飞,而且一起飞就钻到云层里作特技,几个特技下来便把飞机交给毕红军不再管了。早就憋了一口气的毕红军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而且也是对自己飞行技术的一次考验,同时还关系着中国空军的声誉和祖国的荣誉。他凭着在英雄部队练就全天候硬功,关掉自动驾驶仪,严格按仪表飞行,准确干练地做好每一个动作,最后是一个漂亮的直线穿云,当飞机穿出云层后正好出现在跑道头上空,飞机降落时机场正下着大雨,当飞机平稳落地后,外国教官伸出大拇指连连说:“very good!”打那以后,他对这名有点倔劲的学员另眼相看了。从此,他们便成了好朋友。</P>
新型战机的改装,按规定要完成20个训练起落才能放单飞,而毕红军仅带飞了6个起落便第一个破格单飞,艰苦的努力练就了毕红军过硬的翅膀,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以顽强的毅力,过硬的技术,泼辣的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试飞事业的实践中默默耕耘,创造了新装备研制的一个个第一:国产首架第三代战机的首席试飞员兼首席指挥员;我国第一台涡扇发动机首席试飞员;XX系列两种型号的首席试飞员;XX改进型首席试飞员;XX型火控系统全程试飞员,等等。他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实践着追求第一的梦想,创造了我国航空史上的一个个奇迹。</P>
付国祥:为祖国祥和试飞</P>文:孙大军</P>他先后试飞出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二,三代10多种型号的新型歼击机;他创造了20多项第一,填补了航空工业与我军武器装备的空白;他是我国首席试飞员有着1000小时试飞经历――</P>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而每一次试飞都是对新数据,新极限的挑战。</P>1997年付国祥当上了空军第一试飞大队第七任大队长,随着我军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的紧迫形势,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试飞任务由一地一个机型增加到东西两线10个机型多个机种,试飞科目和时间也增加了数倍。在新的挑战面前,他带领的试飞员既适应了多种机型交叉复杂的应对,又个个会飞多个机种。第一试飞大队成为空军惟一的全能型试飞大队,创空军试飞之最。</P>试飞员首飞的“坐骑”都是国内最先进的机型,这些战机都刚刚从图纸变为实物试飞的风险不言而喻,稍有不慎后果就不堪设想,每当新机型定型,他都带头试飞,带头指挥,带头挑战极限。</P>1998年12月16日,中国首架第三代歼击机正式出厂定型,这一天军委四位首长全部到达试飞现场,因为这次试飞直接关系到军事斗争准备的“撒手锏”工程,战机刚刚生产出来,总体性能如何?计参数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登机前都是未知数,付国祥出任首席试飞员。</P>当他跨上首架国产第三代战机座舱时备感肩上任务的神圣。上午9时多,他接到起飞的命令后驾驶战机昂首指向天际……他凭着娴熟的技艺,在万米高空施展特技,忽而一个漂亮的“S”形机动,忽而小半径盘旋,忽而超低空飞行,使参观的军委领导目不暇接,当他完成最后一个规定的动作平稳滑到停机线后,机场沸腾了,成功了!设计专家,技术人员互相拥抱,掌声,鲜花不断,镁光灯闪闪。军委首长专门接见了付国祥并分别与他合影留念。</P>为了早日试飞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机,付国祥带领战友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国产歼击机从第二代到第三代技术跨度大,试飞难度高。为尽快掌握飞行专业术语,他和首批改装的四名试飞员全部封闭起来,出国改装期间,他们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和困难,一般要半年学会的课程他们只用15天就解决了,进入飞行改装后,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经费又紧张,他突破常规,最多的只飞了26个起落16小时,最少的只飞了2个起落2小时。创造了中国试飞员改装时间,质量之最。</P>应对挑战,付国祥既要当好首席试飞员又要当好首席指挥员。2002年6月,为加速某新型战机国产化进程,我国自行研制出首台某型涡扇发动机,他又担任首席指挥。这架战机被安装上两个不同的发动机,一个为原装,一个为国产最新研制的。当飞机上升到1万米高度时,首席试飞员,副大队长毕红军关闭了新型发动机。随着高度下降,重心偏移,战机从1万米,8000米,6500米就象脱缰的野马,当下降到极限高度时毕红军连续三次开车未果,险情传到地面,研究人员都心急如焚,付国祥沉着应对险情,告诫试飞员保持飞机状态,及时调整平衡,争取一次开车成功。当飞机下降到5800米时毕红军终于开车成功。飞机保住了,考验了首席试飞员,检验了首席指挥,更重要的是试飞出的重要数据填补了国家许多空白,为今后加速武器装备国产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P>200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某新型导弹进入攻坚阶段。全体试飞员分为东西两线“作战”,这是国内首次打导弹,国外曾经有过在导弹发射中因某种原因导致机毁人亡的事情发生。每次西线出征,他都与试飞员一道周密研究对策,制订出应急方案2-3种,不但确保了试飞的安全,而且试飞出重要的数据,他还把每一次试飞的体会和感想整理成厚厚的两本资料。</P>目前,80%的试飞员因正确处理险情,保证飞行安全荣立过二等功,几年来,试飞大队在他的带领下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有60多人次分别获得国家,军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等三等功以上奖励,有400多项成果填补了我国航空工业的空白,有22项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3年大队获得了国家计委,财政部和总装备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的“十一号工程先进单位”称号,他本人被评为“先进个人”为表彰他的业绩,航空工业部数十次为他记一、二等功。</P>如同他的名字,付国祥将试飞看成关乎祖国祥和的伟大事业,他愿意为这个事业付出一辈子。</P>
蓝天探路人——空军第一试飞大队“三代战机”试飞纪实<p></p><P>  ●本报记者 赵波 特约记者 董长军 戴景涛 <p></p></P><P>  隆冬时节,北方某机场,一发绿色信号弹腾空升起,一架刚出厂的国产新型战机昂首直刺天穹,驾驶这架战机的就是我军第三代战机首席试飞员———空军第一试飞大队大队长付国祥。这个大队从第一代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到第一架国产新型第三代歼击机,他们先后成功试飞出了我国三代20多种型号的歼击机,创造了我国航空史上数十个第一,为我国国防建设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做出了贡献。 <p></p></P><B>试飞没有现成路</B><B>
</B><B>领导带头探新路</B><p></p></P><P>  走进空军第一试飞大队荣誉室,布满了耀眼的奖状、锦旗、牌匾和各种荣誉证书。政委张波指着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向记者讲述那隐藏在照片背后的一幕幕往事。 <p></p></P><P>  1998年12月16日,中国第三代战机横空出世。担任首席试飞员的大队长付国祥跨进第三代战机座舱时,备感肩上任务的神圣。那一天,军委首长来到机场专门观看首次试飞。当一颗绿色信号弹腾空升起,付国祥随即驾驶国产新型战机昂首直射天际……他凭着娴熟的技能,在万米高空忽而小半径盘旋,忽而一个漂亮 “ S”型机动,使现场观摩的人目不暇接。多少希望、多少期盼、多少艰辛、多少奋战,都凝聚在这一刻。当他完成规定动作平稳落地跨出座舱时,面对一束束鲜花和一张张笑脸,多少汗水、多少奋斗、多少探索、此时此刻都化作成功的喜悦…… <p></p></P><P>  为了早日飞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空中战机,付国祥和他的战友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国产歼击机从第二代到第三代跨越非常大,战机的性能提高了许多倍。为了掌握飞行专业术语,试飞员把自己封闭起来,突击强化训练。规定半年时间学完的课程,只用一个月时间就攻克了。经过不懈努力,试飞员高质量地完成了理论改装任务。 <p></p></P><P>  进入飞行改装后,由于时间紧、任务急、经费又紧张,惟有突破常规才能保证改装进度。改装中,付国祥和他的战友们多的只飞了26个起落16个小时,少的只有两个起落两个小时,创造了中国飞行员改装时间短、质量好的新记录。 <p></p></P><P>  大队组建50年来,经过一代代大队长和试飞员们的忘我拼搏和不懈努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了一次又一次风险,先后进行了7000多架次飞行,成功首飞了5个机种20余种型号,创造了我国航空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p></p></P><B>生死时速砺胆识</B><B>
</B><B>临危不惧化险情</B><p></p></P><P>  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试飞更是飞行事业中的险中之险。试飞员要飞别人没有飞过的飞机,飞别人没有飞过的课目,要与飞机的各种“极限”参数打交道,探索飞机、发动机的最大、最小数据。可以说,试飞员的每一次飞行,都是对风险和死神的挑战,每一个人都有过生死临界的非凡经历。 <p></p></P><P>  去年11月30日,试飞员丛刚驾驶我国新型战机升空进行大马赫数升限试飞,这一课目要求马赫数和升限都要飞到极限,是试飞过程中风险最大的课目之一。当战机在加力状态飞至极限高度时,失去动力的飞机顿时变成几吨重的铁砣,以每秒钟七八十米的速度坠落下来。 <p></p></P><P>  空中发动机停车是试飞员遇到的紧急情况。如果说,空中发动机单发停车让人一身冷汗,那么双发停车同时发生,就更让人惊心动魄。丛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正面临一次严峻的生死考验。此刻,他心里明白自己面临的险境,但他更多想到的是必须保住珍贵的试验数据,以便分析故障原因。可是,该型战机双发停车尚属首次,没有现成的处置方案,更何况他从未经历过双发停车这样重大的空中险情。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丛刚努力使自己镇定下来,操纵飞机一边迅速降低仰角、收油门、轻压坡度……艰难控制着飞机状态,一边与地面塔台指挥员联系。同时,按特殊情况处置方案迅速做好空中再次开车的各项准备。然而,失去动力飞机的飞行状态越来越难控制,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供电停止,高度表不指示,无法判断飞机高度。 <p></p></P><P>  置身险境的丛刚,只要轻拉座位的弹射手柄跳伞,危险马上就可以消除,但他知道,这架战机价值数亿元,摔掉一架,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他想:一定要把飞机保住!在地面雷达的监视下,飞机降到1.2万米时,大队长付国祥一声令下,丛刚沉着按下启动开关,“轰!”飞机仿佛是睡醒的雄狮,昂起机头重新跃入云端。大队长付国祥告诉记者:在大队的历史上,试飞员进行过6000多次试飞曾多次遇险,如空中停车,放不下起落架、发动机喘振和座舱盖脱落等重大险情就达100余起,但再大的险情也从未挡住试飞员探险的“征途”,他们用挚爱和生命诠释着共和国航空工业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闪光历程。 <p></p></P><B>敢与天公试比高</B><B>
</B><B>挑战极限不畏难</B><p></p></P><P>  试飞员的“坐骑”从来都是最先进的机种,承担的科研试飞项目几乎都是刚从图纸变为实物,需要通过试飞对各项参数进行验证后,才能交付部队使用。在未知条件下进行飞行,风险系数不言而喻,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 <p></p></P><P>  这是一次极限参数试飞,要求试飞员飞出极限数据。赵士兵驾驶国产第二代新机跃升至1万多米高空时,飞机突然失去控制,大侧向滑动并剧烈震动。由于震动强度超出标准几倍,致使机身在抖动中“嘎嘎”作响。赵士兵的腰部也因飞机大侧向滑动而被扭伤,他马上意识到飞机出现了超音速失速。此时,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操纵都可能导致飞机空中解体,导致机毁人亡的悲剧。按惯例,试飞时遇到重大险情试飞员可以弃机跳伞。但赵士兵不情愿就这样放弃心爱的战鹰和凝结着科研人员大量心血的科研成果。他心不慌、手不乱,凭着多年的试飞经验,判断是飞行速度超过极限而导致飞机空中飘摆。于是,他强忍腰部扭伤的疼痛,迅速采取应急措施:拉操纵杆、收油门、关加力减速……干脆、利落、准确的几个动作在瞬间完成,飞机随着高度的下降,震动消失、恢复了正常飞行。失控的烈马终于被降伏,他以自己人生的“黑色”14秒钟,换来了一个新型战机的诞生。 <p></p></P><P>  试飞员被称为“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他们每走一步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副大队长毕红军是立过战功的空军特级飞行员。去年6月,他被指定参加国产新型涡轮风扇式发动机的试飞任务。在国产新型的战机上试飞,在我国尚属首次,不仅技术难度大,而且每个课目的风险也大。试飞那天,他的“坐骑”被人为安装了两个不匹配的发动机,一台是进口的、一台是国产的。为准确掌握飞机在不同高度发动机的性能参数,当飞机跃升高度1万米时,毕红军关闭了一台发动机。只剩下一台发动机的战机突然重心偏移,他一边控制飞机状态、一边下降高度。按照地面准备的特情处置预案,他本想利用下降高度再次启动开车,可战机从80 00米一直降到6500米,一连5次启动都没有成功。 <p></p></P><P>  险情传到地面,机场的气氛像凝固了一样,所有人员的心都揪紧了,大家都心急火燎地盯着地面监视仪,当高度降到5800米时,他的第六次启动终于成功了。此后,他又一连几天连续作战,高度一次超过一次,难度一次比一次大,结果计划飞54个起落,他只飞了27个就达到了厂家设计要求。国产新型发动机的研制成功,不仅填补了我国发动机研制的空白,更为重要的是标志着中国的航空工业步入了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 <p></p></P><B>肩负重任攻难关</B><B>
</B><B>为国争光竞风流</B><p></p></P><P>  今年1月8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决定为试飞大队荣立集体功,以表彰他们在试飞国产新型发动机中做出的突出贡献。翻开试飞大队的历史,大队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一次;荣立空军集体二等功一次;多次被军区空军、航空工业总公司和航空工业集团评为先进集体和记集体功。有60余人分别荣获国家、军队和地方三等功以上奖励。 <p></p></P><P>  面对殊荣,试飞员们并没有满足。他们清楚,当今科技日新月异,装备发展越来越快。新科研试飞项目越多,试飞员肩上的担子就越重,他们常常是刚完成一个项目,又接到另一个新项目,有时甚至几个项目同时进行。虽然试飞员都有本科学历,但他们还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在完成紧张、繁重试飞任务的同时,试飞员们大多数时间都在查阅国外最新的试飞资料,与工厂科研技术人员探讨有关技术难点问题。 <p></p></P><P>  试飞员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飞行技术,还要有科学家那样缜密的思维。去年3月30日,试飞大队迎来了创建50周年华诞,新老试飞员欢聚一堂,国产第一代战机首席试飞员吴克明告诉记者,1956年他有幸被选为国产战机首席试飞员,并成功首飞了代号为“0101”号的第一架国产歼击机。虽然首飞成功了,但在接下来的特技和故障试飞中却充满了风险和艰辛。试飞仅有胆量是不够的,由于文化水平低,他吃了不少苦。一次,他在试飞飞机过载时,老是达不到8个过载要求,尽管他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掌握难度最大的特技动作做完,也只能达到 6个过载。后来一位外国专家向他建议,你先大速度俯冲,再突然拉起,飞个“ V”字型试试。他心里清楚这样飞的危险性大,弄不好飞机会空中解体,但他认为冒这个险值。就这样,吴克明经过地面认真准备和充分论证,终于飞出了8个过载。 <p></p></P><P>  老一代试飞员善于学习和钻研的光荣传统,今天在新一代试飞员身上进一步得到了弘扬光大。去年10月,副大队长毕红军到西北大漠进行导弹定型试飞,这是一项高风险试飞课目。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为防止意外,毕红军在翻阅大量资料的同时,还与科研人员一道,反复研究打导弹的最佳方案,经过认真准备,他摸索出了打迎头和尾后发射导弹的规律。正式试飞那天,他沉着地按照飞行指令,准确进入攻击空域,迅速捕捉目标,轻轻按动发射电钮———“轰轰! ”长空炸响一声霹雳,导弹直中靶心,靶机凌空爆炸。“首发命中,试验成功! ”之后,他又在不同条件下发射了7枚导弹都准确击中目标。创新是试飞员前进的动力,也是他们永恒追求的目标。大队创建50多年来,他们先后推出了国产高性能发动机、打新型导弹等60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有400多项填补了我国航空工业的空白,有的成果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p></p></P><P>  历史不会忘记,每创造一项第一,都凝聚着一代试飞人的心血,每一种新机型的诞生,都会在万里蓝天留下闪光的航迹。 <p></p></P> <p></p></P>
我国第一套自主知识产权、自行设计的全权限数控系统<p></p>2002年金秋的一天,当我国第一套自主知识产权、自行设计的全权限数控系统装机完成最后一项试飞演示验证项目时,整个试飞现场沸腾了!人们憋了多少年的激情如同火山爆发一下子喷涌出来,掌声、欢呼声响彻试飞机场,许多人眼睛里流出了幸福的泪花……这是六一四所及所有参研单位殚精竭虑、顽强拼搏十几年取得的重大研制成果。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人们常说,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心脏”跳动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飞机的战斗力和安危,保证“心脏”在空中千变万化的情况下能正常工作,靠的就是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1991年10月,为了加强我国航空发动机控制专业的研发力量,航空航天工业部对六一四所进行专业调整,主要从事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制、生产工作。
  重点型号研制任务陆续下达到六一四所,连续多年没有型号任务的六一四所人经受着严峻考验和挑战。重点型号研制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但常年没有任务的六一四所只有两台IBM-XT计算机,又无任何有关控制系统的试验设备和资料,要想拿下这么多的重点型号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千秋功过的政治责任不得不让六一四所决策层深思熟虑。所领导毅然决策:全所争取,刻苦攻关,启动技改,自力更生设计全新的全权限数控系统……
  为了迅速改变中国没有自己的航空发动机数控系统的面貌,六一四所人从1992年开始走上了自行设计研制的道路。在研制中,许多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都成为困扰科研人员的“拦路虎”。六一四所在参研单位紧密配合下,连续奋战两个月完成了我国首次全权限数控系统地面样机的全部试车任务。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和国防科工委、空军的领导同志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六一四所人牢记中央领导同志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鞭策、鼓励着每一个六一四所人。1996年六一四所完成23小时台架试车,荣获当年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完成30多小时试车;1998年完成25小时高空台试车,软件、硬件无一项故障,顺利通过高空台试车。2002年8月3日,我国第一套自主知识产权、自行研制的全权限数控系统研制成功了。11月8日,空中样机装机后经过了39个起落、20余个飞行小时、172余个科目的飞行试验,功能性能良好,顺利通过了试飞演示验证。这次航空发动机全权限数控系统试飞成功,结束了我国不能自行设计研制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历史,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英、法、俄后能完全靠自己力量设计研制航空发动机全权限数控系统的第五个国家。
  型号的需要就是命令。我国自行研制的某大型涡扇发动机没有合适的控制系统,验证机不能转型。这项型号任务下达给六一四所。六一四所人日夜奋战四个月,研制出该型发动机地面数控系统,1997年该系统控制验证机达标,转入原型机研制,此后为原型机研制了若干套数控系统,现该型发动机已装推力矢量喷管试验。该项目获得总公司二等功。 <p></p></P><P>  含辛茹苦抒报国之心重点型号研制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事业,同时也意味着对个人淡泊名利与更多地付出。六一四所员工为了航空发动机控制专业的发展,在各自岗位上立志航空报国,无私奉献。
  为了重点型号研制,许多六一四所人没有休息日;为了重点型号研制,总设计师姚华在试飞现场一呆就是半年,连父亲的去世都来不及看一眼;为了重点型号研制,许多年轻技术骨干别妻离子,连新婚假都没有休就赶赴试车、试飞现场……
  1994年,从国外引进的某型飞机发动机经常出现故障,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经检查,故障率最高的附件之一是该发动机的模拟式综合电子调节器。尽快修理这些附件,保证我军战斗力,成了六一四所头号任务。没有图纸资料,就一块插件一块插件地测绘,从仅有的使用说明书和测绘图纸中仔细研究分析。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年轻专家、副所长秦海波一次次地参加协调会、技术分析会,频繁地进行修理协调组织工作,一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常常沈阳、北京、无锡来回跑,早上刚到无锡晚上拎着包又去了沈阳。在他的带领下,许多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几乎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一心扑在检修、大修现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项目完成了数百页的检修规范,并完成了首批故障件的检修。此后又完成了大修建线工作。几年来,该所共检修、大修200余台综合电子调节器。该项目荣立航空工业总公司集体一等功。
  目前,六一四所承担着多项涡扇、涡轴发动机数字电子控制系统的研制任务,在主机厂所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各项任务进展顺利。展望未来,六一四所必将跻身于世界知名的发动机控制系统生产厂商行列。<p></p></P>
那位大侠给分析分析!!
向蓝天探路人敬礼!
<B>以下是引用<I>dddaaa1976</I>在2004-12-10 17:04:00的发言:</B>


2003年12月6日,下午14:10分,一架新型歼击机在北国飞机城千百双眼睛的注视下,昂首直射蓝天……

<P>这指的是J11B首飞的日期.</P>
<B>以下是引用<I>dddaaa1976</I>在2004-12-10 17:05:00的发言:</B>


2002年6月,为加速某新型战机国产化进程,我国自行研制出首台某型涡扇发动机,他又担任首席指挥。这架战机被安装上两个不同的发动机,一个为原装,一个为国产最新研制的。当飞机上升到1万米高度时,首席试飞员,副大队长毕红军关闭了新型发动机。随着高度下降,重心偏移,战机从1万米,8000米,6500米就象脱缰的野马,当下降到极限高度时毕红军连续三次开车未果,险情传到地面,研究人员都心急如焚,付国祥沉着应对险情,告诫试飞员保持飞机状态,及时调整平衡,争取一次开车成功。当飞机下降到5800米时毕红军终于开车成功。飞机保住了,考验了首席试飞员,检验了首席指挥,更重要的是试飞出的重要数据填补了国家许多空白,为今后加速武器装备国产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p>这指的是WS10发动机在J11上的试飞取得阶段性成果,WS10的首飞是在2001年7月,当时吴邦国发去贺电,详情请参见2001年9月的航空知识上的航空航天消息
<B>以下是引用<I>dddaaa1976</I>在2004-12-10 17:08:00的发言:</B>

<P>2002年金秋的一天,当我国第一套自主知识产权、自行设计的全权限数控系统装机完成最后一项试飞演示验证项目时


<p>

<P>这套FADEC首先是装在WP13发动机上的,2002年秋天的首飞极有可能是在歼八2上飞的.</P>
<B>以下是引用<I>dddaaa1976</I>在2004-12-10 17:07:00的发言:</B>

<P>1998年12月16日,中国第三代战机横空出世。


<p>
<p>
<p>

<P>组装的苏27smk首飞是在98年12月16日</P>
<B>以下是引用<I>dddaaa1976</I>在2004-12-10 17:05:00的发言:</B>


1998年12月16日,中国首架第三代歼击机正式出厂定型,这一天军委四位首长全部到达试飞现场,因为这次试飞直接关系到军事斗争准备的“撒手锏”工程,战机刚刚生产出来,总体性能如何?计参数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登机前都是未知数,付国祥出任首席试飞员。

<P>首飞时,军委主席与副主席都到场了</P>
我很讨厌这个"某"字,&lt;航空知识&gt;杂志早就公开过,"某"就是俄罗斯.
<B>以下是引用<I>dddaaa1976</I>在2004-12-10 17:08:00的发言:</B>



<p>我国自行研制的某大型涡扇发动机没有合适的控制系统,验证机不能转型。这项型号任务下达给六一四所。六一四所人日夜奋战四个月,研制出该型发动机地面数控系统,1997年该系统控制验证机达标,转入原型机研制,此后为原型机研制了若干套数控系统,现该型发动机已装推力矢量喷管试验。该项目获得总公司二等功。

<P>WS10,97年验证机达标转入原型机研制,现已装上FADEC,及推力矢量喷管(注:该文是03年发表的),至于什么时候开始验证机试验应在92年,此转自航空史研究第78期上的中国空中发动机试验平台一文,欲知详情,请看这个链接http://www.cjdby.net/dispbbs.asp?BoardID=4&amp;ID=136495</P>
<B>以下是引用<I>丝路花雨</I>在2004-12-11 7:24:00的发言:</B>
我很讨厌这个"某"字,&lt;航空知识&gt;杂志早就公开过,"某"就是俄罗斯.


还有东亚某国指的就是中国
<B>以下是引用<I>dddaaa1976</I>在2004-12-10 17:04:00的发言:</B>


XX系列两种型号的首席试飞员;XX改进型首席试飞员;XX型火控系统全程试飞员

<P>XX指的应该是11,两种型号指的分别是11和11A,XX改进型指的是11B,11应是俄罗斯组件组装,11A应是部分国产化,同时由网上的图片看全部换国发的就是J11B,此图片出现在2004年初应和11B首飞时间吻合,据我看11B应是全部国产化,对地攻击能力应稍次于苏30MKK,所以中国现在苏27SMK不要了就要苏30MKK</P>
苏霍伊总师:中国专家实现了我的很多理想<p></p></P>千龙网北京12月1日讯苏-27战机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的经典之作。今年航展期间,记者对苏霍伊设计局总设计师柯内舍夫先生进行了专访,他说,在中国生产的苏-27正在顺利进行升级换代。<p></p></P>苏-27升级方案中国选
  柯内舍夫说,中俄双方正在对中国国内的苏-27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它的技术水平,确保战机精确打击空中与地面目标的作战能力,为此,俄方提出了一系列的升级方案。目前,一部分苏-27的升级工作已经完成,另一部分正在继续。从外表来看,改造前后的战机一模一样,其实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使苏-27变成当今最先进的飞机。
  柯内舍夫说,俄中两国在苏-27生产方面的合作非常成功。双方每年举行两次协调会议,虽然在会议上提出的问题不少,但这些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如果说原来需要6天来解决,现在3天之内就能完成。
  让柯内舍夫感到非常惊奇的是,中国专家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苏-27复杂的生产技术。俄方最初生产这款战机时,碰到过许多问题,花费了许多时间。他们预测,中国在生产苏-27时,也同样会遇到很多困难。柯内舍夫说:“我们感到非常庆幸的是,我们想错了。中方专家不仅掌握了生产技术,而且提出不少改进建议。沈飞和许多机载设备厂家的专家与员工,做得非常出色。我的很多理想在中国落实了。我看到,在中国的天空,中国生产出来的苏-27战机在飞翔。这使我非常感动。”空军使用的战机,只是航空工业部门交付的产品。一个国家空中力量的强弱,取决于航空工业能够向空军提供什么产品。航空工业内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一个国家能够生产出好战机,这个国家就能做好一切。目前,中国就是这么一个国家。中国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家,掌握了现代战机的生产,并成功地开始研制新的航空技术。柯内舍夫说:“我认为,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将能够培养出航空专家,他们的名字也会在世界响亮,他们研制生产出来的战机,能够在世界占有领先的地位。我相信,中国完全有这个能力。我非常希望我能活到那一天,可以亲眼看到这一幕。”<p></p></P>总设计师并不具体画图纸
  作为苏霍伊局的总设计师,在战机设计上都做了哪些工作呢?这个问题让柯内舍夫很挠头。他非常为难,想了半天才说:“这真是无法回答的问题。”他告诉记者,在苏-27战机的设计上,他并没有画出具体的图纸。但作为总设计师,他的主要任务,一是设立一只能够完成这个重大任务的专家队伍,二是要找到最合适的机载设备合作伙伴。总设计师要看得远,想得细,头脑里应该对战机的性能、形状等有明确的概念,保证给专家下达正确的指令和任务,让专家们慢慢地理解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一起完成战机设计任务。他说:“在俄罗斯,大家都知道,是总师研制了战机。”谈到苏-27的外形时,很多人都认为,它像一只巨大的鹰。这个外形当时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这位总设计师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长得非常漂亮,可是战机却不是这样。在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从技术角度来设计战机的形状。战机不以外形取胜,而是以性能取胜。但外形与性能要统一起来,就要受制于大自然的规律。在大自然亿万来年的进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飞行与攻击能力特别强的鸟,鹰就是其中之一。设计战机形状的道路,与大自然进化出鹰的道路非常相似,是亿万次试验的结果。他告诉记者:“我当时并没有想到要去模仿鹰的外形,结果战机像一只巨大的鹰。现在看来,不仅外形,而且内存气质,苏-27与鹰都非常相似。”
俄第五代战机要后来居上
  美国正在大力研制第五代战机,以主宰未来天空。第五代战机最大特点在于具备强大的信息系统。飞行员能从地面、空中、卫星获得信息,对周围的作战情况了如指掌。战机迅速处理这些信息,并将结果告诉飞行员,让飞行员在极短的时间里做出攻击与否的决定。美国第五代战机研制早已启动。但俄罗斯第五代战机的情况如何呢?这位总设计师说,目前已经进入图纸设计阶段。但他对俄罗斯第五代战机信心十足。记者问到,俄罗斯第五代战机研制比美国晚了多少?这位老人很不理解。他当时很客气地反问一句:“你指的是什么?事实上,我们现在不是很着急,我们觉得也不用很着急。在美国F-15生产出来以后,我们觉得这个战机很不错,10年以后,我们生产出了苏-27,能够对付美国的战机。目前,在第五代战机的研制上,并不是争分夺秒、时不我待的样子,根本不是这种情况。从技术角度来看,不能说俄罗斯落后了。美国能做到的,我们也同样能够做到,只是研制和试验需要占用10年左右的时间。”俄罗斯第五代战机研制费用预计需要30亿美元。柯内舍夫说,这不是哪一个国家能够承担起的。俄方目前正在积极邀请中国参与到这个项目中。中国是否参与,不是取决于俄罗斯,而是取决于中国。<p></p></P>非常喜欢中国
  在莫斯科郊区,柯内舍夫有一幢别墅。他在那里种菜、养花和种树,每年都能收获很多苹果和梨子。小孙子与他住在一起,让他不时能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在俄罗斯式的田园生活中,柯内舍夫却已经喜欢上了中国的朋友、绿茶、餐馆和风景。柯内舍夫多次来到中国,每到一地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结交一批中国的新朋友。中国成为他战机设计事业与老年生活的又一个顶峰。他说:“我感到特别骄傲的是,我有许多中国朋友和同事,我可以跟他们交往。这实在是件美不胜收的事。在莫斯科,我只喝中国的绿茶,早已不喝我们的红茶了。我也早已习惯中国口味的饭菜了。不管是在西欧还是在美国,我总是找中国馆子吃饭。那里价格不贵,品种丰富,感觉非常好。”当记者问柯内舍夫到过中国哪些地方时,他非常开心地笑着说:“你最好问问,中国还有哪些地方我没有到过。中国的东南西北我都到过。惟一没有到过的地方就是西藏拉萨,我特别希望能够有机会到拉萨看看。我听朋友说,那里的风景非常美,我还专门看了很多介绍佛教方面的书,也看了那里的照片,真希望能有机会去亲眼目睹一次。”
以下是引用<I>dddaaa1976</I>在2004-12-11 7:46:00的发言:沈飞和许多机载设备厂家的专家与员工,做得非常出色。我的很多理想在中国落实了。

<P>请注意这一句,"我的很多理想在中国都落实了"主要指的什么方面,应是指机载设备方面,雷达,电传,火控.苏27SMK的电传应是模拟的,好象还不是三轴的,这一点沈飞在歼82ACT上就实现了,所以我相信在11A上就有可能装上三轴数字式电传,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11 10:23:15编辑过]
摸棱两可的话讨厌
<B>以下是引用<I>shadow.lee</I>在2004-12-11 11:00:00的发言:</B>
摸棱两可的话讨厌

<P>关键要从摸棱两可的话中看出东西</P>
<P>感谢dddaaa1976兄做的分析!</P><P>真希望以后不要再见到“XX”“某某”</P><P>除了能蒙我这种平民百姓,能蒙得了谁!!!</P>
<B>以下是引用<I>dddaaa1976</I>在2004-12-11 7:28:00的发言:</B>
.

还有东亚某国指的就是中国

<P>
<P>有时候我们国家的煤体很搞笑,其实全世界都知道“某”指的什么。但就是喜欢用某。</P>
<P>以后我要称自己“某人”了</P>
中国习惯么 呵呵 见怪不怪了
<P>我们的歼11到底进展怎么样了??</P>
<P>很钦佩这些试飞员,不过据说九八年首飞那两架飞机,首飞后就不能再飞了.给军方内部骂得狗血淋头,只是糊弄了一把军委领导.</P><P> 然后中国摔了不少27SMK,招致军方恶评如潮,不过事故都隐瞒下来,免得上头脸面不好看.</P><P>[em01][em01][em01]</P>
<B>以下是引用<i>大嘴灌水</i>在2004-12-14 15:27:00的发言:</B>
<P>很钦佩这些试飞员,不过据说九八年首飞那两架飞机,首飞后就不能再飞了.给军方内部骂得狗血淋头,只是糊弄了一把军委领导.</P><P> 然后中国摔了不少27SMK,招致军方恶评如潮,不过事故都隐瞒下来,免得上头脸面不好看.</P><P>[em01][em01][em01]</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