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记惨遭全师覆灭的志愿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2:05:16
<p><strong>无意看到这篇文章,很不是滋味,虽然过去五十多年了,希望大家不要去争论是非,毕竟都付出过,很多人也已逝去!值得深思的是我们如何对待战争中的失败,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strong></p><p>作者:不详U <br/><br/>  在解放军的百万大军中,这不是一支头等的主力部队。 <br/><br/>  它不象新四军三师、东野二纵五师、解放军39军115师,有从井岗山、鄂豫皖、山甘宁走来的辉煌军史,有万里长征、平型关大捷、打义县、打锦州、打天津、打到镇南关的赫赫战功。‘ <br/><br/>  即使在志愿军第60军中,它也远不如兄弟部队179师和181师,有“临汾旅”和“皮(定均)旅”那种明星般的显赫声望。 <br/><br/>  这是一支默默无闻的部队,一支默默奉献的部队,一支在抗战后组建,在1947年才编入野战部队序列的部队。一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曾奔袭运城飞机场,伏击美械装备248团,歼灭由日军组建的国军第10总队,夜袭剑门关天险的部队。 <br/><br/>  1951年3月17日,这支部队,一支新战士、学生兵和起义人员过半的部队,跨过了鸭绿江,踏上了极其悲壮的征途。 <br/><br/><br/>  (一)坚苦转战 <br/><br/>  为防止联合国军的反攻和两栖登陆,第五次战役将提前在4月22日发动。 <br/><br/>  作为第五次战役的参战部队,3月16日志愿军第3兵团在北京组建,由二野3兵团第12军、4兵团第15军、18兵团第60军组成。第二天,兵团前卫――60军过江入朝。 <br/><br/>  在1951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的18个春夜里,180师的战士背着40公斤以上的武备,从新义州、经定州、新安州、海南里、江东、到三登,每夜强行军100多里。在部队跑步通过敌机封锁区时,往往一跑就是二三十里,不少指战员累得大口吐血。 <br/><br/>  4月5日,180师赶到伊川,匆忙整补后,就接替63军和26军的防线,抗击联合国军的猛烈进攻。<br/><br/>  4月22日,五次战役打响,在60军当面,181师作为第一梯队,突击、割裂美25师和土耳其旅,179师作为第二梯队,180师作为预备队。 <br/><br/>  4月23日,181师突破联合国军防线,控制了汉滩江以北的全部阵地。 <br/><br/>  4月25日,181师和179师全部渡过汉滩江。 <br/><br/>  4月29日,181师兵至汉城东北10公里的龙井里、退溪院里地区,与敌相持。 <br/><br/>  4月30日,预备队180师跑步赶到汉城北20公里的釜谷里、退溪院里地区。 <br/><br/><br/>  5月16日,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打响。60军的任务是在楸谷里至大龙山地区,割裂美军和韩军的联系,牵制美陆战1师和美7师。由于在战役打响之前,179师和181师分别被三兵团调拨给12军和15军,60军的战斗任务全落在了180师指战员肩头上了。 <br/><br/>  5月16日夜,180师538团和539团在玄岩和发雷地区分别强渡北汉江。 <br/><br/>  5月17日,180师全师渡过北汉江。539团克杜武洞,540团克仓村里,538团在新店里与美陆战1师遭遇,击毁坦克10辆,歼敌一个连。 <br/><br/>  5月20日,180师538团和539团进占远水洞一线,与美陆战1师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br/><br/>  5月21日,志司彭德怀电令:目前由于我运输工具缺少,粮食弹药接济不上,西线美军又已东援,使我继续扩大攻势困难增加,为此,第五次战役暂告结束。 <br/><br/>  志司的撤退命令:各兵团(3,9,19)准备23日晚即开始向涟川、铁原、金化、华川一带转移……。 <br/><br/>  三兵团的撤退命令:决以60军担任本兵团之阻击任务,该军置于白逸里、白积山以南,东起与9兵团分界线,西起与19兵团分界线……,利用华川西南山区节节阻击敌人,于22日晚开始向指定地区转移……。 <br/><br/>  5月22日夜,60军发出撤退命令:……180师附炮2师两个连,以一个步兵团北移汉江以北构筑阻击阵地,师主力置北汉江以南掩护兵团主力北移及伤员转移,师作战地域为新延江、芝岩里、白积山、上海峰以南地区,并注意和右邻的63军的联系。 <br/><br/>  这天,180师主力与美陆战1师竟日对攻,主阵地反复易手。 <br/><br/>  (二)临危受命 <br/><br/>  5月23日。 <br/><br/>  凌晨,180师收到撤退命令。上午11时,180师发现其右邻的友军63军已不告而撤。师长郑其贵急电军部。 <br/><br/>  60军军长韦杰电令:注意派出部队掩护右翼,并准备于23日晚将北汉江以南部队移至春川以西地区继续防御。<br/><br/>  180师派出两个连,占领原63军的防区。师主力开始北渡北汉江,向春川转移。 <br/><br/>  夜,3兵团急电:……由于运力缺乏,现战地伤员尚未运走,12军5000名伤员全部未运;15军除已运走外,现水泗洞附近尚有2000名不能行动之伤员;60军也有1000余伤员,为此决定,各部暂不撤收,并于前沿构筑坚固工事阻击敌人,运走伤员之后再行撤收。望各军以此精神布置并告我们。 <br/><br/>  60军将兵团急电中“各部”误解为“60军必须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运”。 <br/><br/>  60军五次电令180师:停止北撤,继续在北汉江以南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运。……(180师的)江南部队应争取坚守5天时间。 <br/><br/>  是夜,180师的左右友邻部队全线后撤,180师孤军滞后。 <br/><br/>  是夜,3兵团兵团部与下属失去电台联系。<br/><br/>  5月24日。 <br/><br/>  180师当面之敌美7师,美24师,韩6师已发现180师两翼空虚,迅速从3兵团和19兵团的空隙穿过,渡过北汉江。坚守城皇堂渡口的540团炮营和一营三连在营教导员任振华的指挥下,坚持到最后一兵一弹,任振华拉响最后一枚手雷,与敌同归于尽。 <br/>联合国军控制北汉江渡口,180师三面受敌。 <br/><br/>  下午,60军电令180师:撤过北汉江,继续沿江步防。 <br/><br/>  当夜,60军军部撤离马迹山指挥所。 <br/><br/>  深夜,在有线和无线联络中断并在先后派出12名通讯员都没能传达撤退命令之后,180师参谋樊日华和朗东方亲自将撤退命令送到正在南岸坚守激战的538团和539团。eMz <br/>  5月25日。 <br/><br/>  凌晨,538团和539团靠着三根电线,带着伤员,偷渡过北汉江。偷渡中,600多指战员被激流卷走。 <br/><br/>  538团在上下芳洞、西上里以西,539团在明月里、九唇岱山地区,540团在鸡冠山、北培山地区,组成防御线,掩护整个兵团北撤。 <br/><br/>  坚守九唇岱山的539团二营五连,在年仅20岁的指导员杨小来的指挥下,打垮敌一个营,打死敌130名。在打完所有的弹药之后,全连指战员在白刃格斗中阵亡。 <br/><br/>  坚守鸡冠山的540团一营三连、二营六连、三营八连九连的指战员在弹尽之后用刺刀英勇拼博,流尽最后一滴血。 <br/><br/>  是日,180师粮尽,弹药不多,势态仍然滞后,三面受敌。 <br/><br/>  如果180师不沿北汉江步防,而继续北上与179师并肩防御,即可迅速摆脱险境。但从全局看问题,联合国军有可能趁机沿公路向北快速突击北撤的3兵团和19兵团。 <br/><br/>  据此,60军电令180师:军里决心不变,一定要完成兵团给的掩护转移的任务! <br/><br/>  下午5时,60军军长韦杰发现了势态极不利于180师,立即电令郑其贵:180师以两个团迅速向北沿公路进至马坪里北侧占领有利地形阻击敌人,一个团沿山上路到驾德山阻击敌人,掩护伤员撤退。 <br/><br/>  师长郑其贵立即命令:师直和师医院立即北移,538团为前卫,539团跟进,540团坚守阵地掩护。 <br/><br/>  下午5时10分,中断联络达三天的三兵团兵团部急电60军:……180师应以两个团在驾德山一线阻击敌人为宜……。 <br/><br/>  当180师538团收到师部转来兵团的命令时,团队已在撤往马坪里的途中。538团团长宠克昌政委与就近的540团政委李楸召商量,结论是:上级总的意图是向北转移,180师已陷入不利处境,部队断粮几天,十分疲劳,调来调去更加疲劳,将可能陷入不拔。因此,主力应该继续北移。 <br/><br/>  180师师部对538团和540团的意见是:按命令执行。<br/><br/>  当180师539团背抬着全师300多名重伤员冒雨行军到梧月里,接到师部命令时,已是5月26日的拂晓,细雨蒙蒙中,东方发白了。 <br/><br/>  命令是:部队停止前进,抢占梧月里要点步防。 <br/><br/>   <br/>  (三)突围!突围! <br/><br/>  5月26日。 <br/><br/>  拂晓,538团反身南下,重新占领驾德山阵地。 <br/><br/>  此时,180师左面的美7师已突破179师阵地,将179师和180师分割,并深入180师侧后,切断了180师的退路。 <br/><br/>  在25日继续北撤,通过了马枰里的180师的师机关,直属分队和没接到回防坚守命令的539团三营都脱离了险境。 <br/><br/>  忠实执行军部和兵团部命令的180师主力,在芝岩里以南陷入了5倍敌人的重围。 <br/><br/>  180师收到军部的命令:固守待援。 <br/><br/>  180师此时已无固守抗击联合国军5个满员师的弹药和兵源了。它向军部提出突围的请示。 <br/><br/>  下午4时30分,军长韦杰口述命令:立即向180师发报,他们决心突围是正确的,批准他们的突围计划,向西北方向突围到鹰峰集合!。立即给181师发报,命令他们从华川附近出发……,策应180师突围!直接给179师536团发报,命令他们迅速占领马坪里向芝岩里出击,接应180师!<br/><br/>  政委袁子钦补充电文:告诉180师放心,有部队接应,越过公路,马坪里以北鹰峰山下就是我军阵地,坚信他们一定能胜利突出重围! <br/><br/>  下午6时30分,180师分两路突围。 <br/><br/>  山上的538团、540团、师直为一路,由驾德山,经蒙德山,突向鹰峰。 山下的539团为另一路,经纳实里、马场里、芳确屯,突往鹰峰。 <br/><br/>  5月27日。 <br/><br/>  拂晓,经过惨烈的浴血战斗,180师的两路突围队伍,以伤亡2/3的代价,突出包围,越过公路,抵达鹰峰山下。全师指战员已不到2000人。 <br/><br/>  然而在鹰峰主峰上等着他们的不是179师和181师的接应部队,而是美24师的部队,180师再次陷入包围。 <br/><br/>  538团在团长宠克昌和参谋长胡景义的组织下,把全团班以上的共产党员集中起来,组成突击队,全部带上冲锋枪,攻上主峰东侧东台山高地。? <br/><br/>  539团团长王至诚和政治部主任李全山集中全团能战斗的干部战士组成5个排,夺下了主峰。 <br/><br/>  180师与60军再次请示进一步突围方案,军长韦杰亲自上机:命令你们集中向史仓里方向突围!军部派部队接应。 <br/><br/>  5月28日。 <br/><br/>  在漏夜大雨中,179师的接应部队没能赶到史仓里。 <br/>  在彻夜苦战中,180师最后的400指战员编成三个突击连,在师长的亲自指挥下,向西北突围。 <br/><br/>  在突破三个阵地后,这支不断突围不断拼杀了整整十天并断粮了三天的部队,在最后一个阵地――128.6高地前,耗尽了最后的力气。 <br/> 至此,为了坚定不移地执行掩护任务的180师,建制基本打没了。师长郑其贵命令分散突围。 <br/><br/>  根据战后《180师突围战斗减员统计表》,180师负伤、阵亡和情况不明的总数为7644人,其中师级干部1人,团级干部9人,营级干部49人,连级干部201人,排级干部394人,班以下6990人。 <br/><br/>  (四)壮哉,180师! <br/><br/>  从3月17日过鸭绿江,到5月28日被打散在鹰峰,整整73天,180师的指战员忠实地履行了军人的职责,他们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地与强敌鏖战在战场,他们无愧于军人的荣誉。 <br/><br/>  他们在能脱险的情况下,为了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移而陷于重围,他们的功勋可能不能与坚守上甘岭的15军45师相提并论,但是,180师的指战员和烈士们一定比撤离不给友军打招呼的63军更坦荡。 <br/><br/>  对“180师一万多人,突围出去一个营1000人。被俘了7000人,足以说明这个师没怎么进行抵抗”和“由原国军战俘组成的180师集体阵前起义”等此类有辱英烈的无知或无耻滥言,根本不屑一驳。 <br/><br/>  关于重新评价180师,“在重修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和补辑中国人民志愿军功臣名册时,应该加上吴成德(180师政治部主任)的名字”,是十分有见地的。 <br/><br/>  不知道究竟是63军的哪个师长在1953年5月22日弃战友伤员不告而撤,翻了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63军三个师(187师,188师,189师)的师长政委参谋长多在将帅名录之中。而忠实执行命令殿后掩护的180师的师长却无缘与那颗金光闪闪的将星。 <br/><br/>  历史知道,这一定是共产党在思想思维的某个方面出了某种问题。 <br/><br/>  (五)悲哉,180师 <br/><br/>  胜败乃兵家之常识,世界上没有百战百胜之师。 <br/><br/>  怎样来总结“第五次战役”的经验和教训? <br/><br/>  我很遗憾地看到,从志司、到3兵团、到60军在这个问题上都是文过饰非地、极其不公正地将责任推给了忠实执行命令,一路奋战的180师指战员。 <br/><br/>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大骂60军军长韦杰:“你像不像个指挥员?把部队搞成什么样子?这是我们志愿军的耻辱!我们的教训在哪里?主要是指挥员用将的问题。那个180师师长负有直接责任,得军法从事,拉出去枪毙”! <br/><br/>  这是什么话? <br/><br/>  且不说这“第五次战役”本身就是一个判断有误、准备仓促的战役,就拿撤退一事,根据志司的总结:此次战役的第二阶段,由于我军突入敌人纵深过远,粮弹接济不上,使我军继续扩大攻势发生困难……。为此,在战役暂告结束之际,决定主力向北转移休整。 <br/><br/>  但是,收兵时对转移的组织缺乏周密计划,没有估计到敌人很快向我反击,特别没有估计到敌人以其快速纵队为先导向我反攻和追击,……因此收兵时没有组织好交替转移,高级指挥机关没有实行交替转移,因此全线出现多处空隙,使敌特遣队得以乘隙而入。造成我军回撤失利,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其中60军180师遭受损失极其严重……。 <br/><br/>  是谁不像个指挥员? <br/>  是谁把部队搞成这个样子? <br/>  是180师师长郑其贵吗? <br/><br/>  说句极其负责的话,真正要军法从事要拉出去枪毙的,应该是不顾友军(180师)擅自撤退造成空隙的63军三个师长(张英辉、宋玉林、杜瑞华)中的一个。 <br/><br/>  由于志愿军司令员开了口,3兵团和60军对180师的处理就没法不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了,他们把180师的失利定性为“指挥员的政治动摇,右倾怕死”。 <br/><br/>  3兵团政治部主任:“谁叫你们搞分散突围的,把一个师让敌人给消灭了,是罪人!郑其贵,我要点你的名,你提出和决定分散突围是错误的……,这是政治动摇,右倾怕死”。 <br/><br/>  60军政委:“我再说一次,180师这次全师覆灭这样的失败,军事指挥不是主要原因,政治上动摇是基本原因,只能说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是造成被围的原因,不是覆灭的原因。比如情况判断错误、机械执行命令、对公路控制不明确、情况紧急友邻不能及时支援、粮食供应等等,都有关系,也很重要,但不是基本原因。……这次只要我们政治上顽强,(180师)不但完全可以出来,打得好还会取得胜利”。 <br/><br/>  1987年原60军军长中将韦杰在弥留之际说:“我认为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180师失利,把棍子打在180师屁股上是不公道的”。 <br/><br/>  然而,在韦杰回忆录(1986年)中却还坚持这样的说法:“该师主要负责干部政治动摇,惊慌失措,右倾畏缩,贪生怕死,丢掉部队,单人逃跑,未能果敢沉着,细密组织与部队同德同心”。 <br/><br/>  在3兵团和60军文过饰非、推诿责任,企图把军和兵团应负的军事责任说成是180师师长政治动摇使其陷于不公不义之时,带兵杀出重围的538团参谋长胡景义拍案而起:“我认为政治动摇逃跑的结论不切实际。180师的失利,主要是指挥上的问题,不能把军事问题说成是政治问题,不能把失利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政治动摇。 <br/>  实际上是,28日拂晓前,集中突围的条件没有了。当27日夜再次突围中在敌人炮群、飞机、坦克的袭击下,部队失去掌握,没有完整建制单位,各机关、连队、干部、战士实际处于分散无法指挥的状态,成了敌人的炮击目标,更主要的是饥饿,走不动路,敌情、道路不明,又没有部队接应。在这种情况下,师长才采取分散突围的办法,争取减少损失,摆脱被动,保存现有的力量。我认为这是不得已而行之,应该说这个措施是正确的,一个师指挥员对于险恶情况的紧急处理是允许的”。<br/><br/><br/>  在今天军事学院的战例分析中,大概没人会反对胡景义实事求是的立论。 <br/><br/>  许多与郑其贵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都不同意韦杰的评论,因为他们都认为:郑其贵的军事指挥并不一定称职,但政治上是坚定的。 <br/><br/><br/>  郑其贵和他指挥的180师,坚决执行掩护兵团撤退和伤员转运的命令,无愧于军人的责任、荣誉和道德。 <br/><br/>  50年过去了。 <br/><br/>  不知道今天是否还有一支部队叫180师,或者有一支部队承认180师是它的前身部队?不知道郑其贵和他的战友们是否还在人间? <br/><br/>  这是一支曾受到不公正处理或者有意污辱的部队。 <br/><br/>  希望人们不要忘了在北汉江畔、鹰峰之巅、济州岛上的那些弹尽粮绝为国捐躯的忠魂,不要忘了那些回到祖国后长期饱受曲辱的战俘……。 <br/><br/>  别忘了,千万别忘了,要象记住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一样,记住志愿军180师的将士。<br/><br/>  提交:whykkk</p><p><strong>无意看到这篇文章,很不是滋味,虽然过去五十多年了,希望大家不要去争论是非,毕竟都付出过,很多人也已逝去!值得深思的是我们如何对待战争中的失败,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strong></p><p>作者:不详U <br/><br/>  在解放军的百万大军中,这不是一支头等的主力部队。 <br/><br/>  它不象新四军三师、东野二纵五师、解放军39军115师,有从井岗山、鄂豫皖、山甘宁走来的辉煌军史,有万里长征、平型关大捷、打义县、打锦州、打天津、打到镇南关的赫赫战功。‘ <br/><br/>  即使在志愿军第60军中,它也远不如兄弟部队179师和181师,有“临汾旅”和“皮(定均)旅”那种明星般的显赫声望。 <br/><br/>  这是一支默默无闻的部队,一支默默奉献的部队,一支在抗战后组建,在1947年才编入野战部队序列的部队。一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曾奔袭运城飞机场,伏击美械装备248团,歼灭由日军组建的国军第10总队,夜袭剑门关天险的部队。 <br/><br/>  1951年3月17日,这支部队,一支新战士、学生兵和起义人员过半的部队,跨过了鸭绿江,踏上了极其悲壮的征途。 <br/><br/><br/>  (一)坚苦转战 <br/><br/>  为防止联合国军的反攻和两栖登陆,第五次战役将提前在4月22日发动。 <br/><br/>  作为第五次战役的参战部队,3月16日志愿军第3兵团在北京组建,由二野3兵团第12军、4兵团第15军、18兵团第60军组成。第二天,兵团前卫――60军过江入朝。 <br/><br/>  在1951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的18个春夜里,180师的战士背着40公斤以上的武备,从新义州、经定州、新安州、海南里、江东、到三登,每夜强行军100多里。在部队跑步通过敌机封锁区时,往往一跑就是二三十里,不少指战员累得大口吐血。 <br/><br/>  4月5日,180师赶到伊川,匆忙整补后,就接替63军和26军的防线,抗击联合国军的猛烈进攻。<br/><br/>  4月22日,五次战役打响,在60军当面,181师作为第一梯队,突击、割裂美25师和土耳其旅,179师作为第二梯队,180师作为预备队。 <br/><br/>  4月23日,181师突破联合国军防线,控制了汉滩江以北的全部阵地。 <br/><br/>  4月25日,181师和179师全部渡过汉滩江。 <br/><br/>  4月29日,181师兵至汉城东北10公里的龙井里、退溪院里地区,与敌相持。 <br/><br/>  4月30日,预备队180师跑步赶到汉城北20公里的釜谷里、退溪院里地区。 <br/><br/><br/>  5月16日,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打响。60军的任务是在楸谷里至大龙山地区,割裂美军和韩军的联系,牵制美陆战1师和美7师。由于在战役打响之前,179师和181师分别被三兵团调拨给12军和15军,60军的战斗任务全落在了180师指战员肩头上了。 <br/><br/>  5月16日夜,180师538团和539团在玄岩和发雷地区分别强渡北汉江。 <br/><br/>  5月17日,180师全师渡过北汉江。539团克杜武洞,540团克仓村里,538团在新店里与美陆战1师遭遇,击毁坦克10辆,歼敌一个连。 <br/><br/>  5月20日,180师538团和539团进占远水洞一线,与美陆战1师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br/><br/>  5月21日,志司彭德怀电令:目前由于我运输工具缺少,粮食弹药接济不上,西线美军又已东援,使我继续扩大攻势困难增加,为此,第五次战役暂告结束。 <br/><br/>  志司的撤退命令:各兵团(3,9,19)准备23日晚即开始向涟川、铁原、金化、华川一带转移……。 <br/><br/>  三兵团的撤退命令:决以60军担任本兵团之阻击任务,该军置于白逸里、白积山以南,东起与9兵团分界线,西起与19兵团分界线……,利用华川西南山区节节阻击敌人,于22日晚开始向指定地区转移……。 <br/><br/>  5月22日夜,60军发出撤退命令:……180师附炮2师两个连,以一个步兵团北移汉江以北构筑阻击阵地,师主力置北汉江以南掩护兵团主力北移及伤员转移,师作战地域为新延江、芝岩里、白积山、上海峰以南地区,并注意和右邻的63军的联系。 <br/><br/>  这天,180师主力与美陆战1师竟日对攻,主阵地反复易手。 <br/><br/>  (二)临危受命 <br/><br/>  5月23日。 <br/><br/>  凌晨,180师收到撤退命令。上午11时,180师发现其右邻的友军63军已不告而撤。师长郑其贵急电军部。 <br/><br/>  60军军长韦杰电令:注意派出部队掩护右翼,并准备于23日晚将北汉江以南部队移至春川以西地区继续防御。<br/><br/>  180师派出两个连,占领原63军的防区。师主力开始北渡北汉江,向春川转移。 <br/><br/>  夜,3兵团急电:……由于运力缺乏,现战地伤员尚未运走,12军5000名伤员全部未运;15军除已运走外,现水泗洞附近尚有2000名不能行动之伤员;60军也有1000余伤员,为此决定,各部暂不撤收,并于前沿构筑坚固工事阻击敌人,运走伤员之后再行撤收。望各军以此精神布置并告我们。 <br/><br/>  60军将兵团急电中“各部”误解为“60军必须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运”。 <br/><br/>  60军五次电令180师:停止北撤,继续在北汉江以南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运。……(180师的)江南部队应争取坚守5天时间。 <br/><br/>  是夜,180师的左右友邻部队全线后撤,180师孤军滞后。 <br/><br/>  是夜,3兵团兵团部与下属失去电台联系。<br/><br/>  5月24日。 <br/><br/>  180师当面之敌美7师,美24师,韩6师已发现180师两翼空虚,迅速从3兵团和19兵团的空隙穿过,渡过北汉江。坚守城皇堂渡口的540团炮营和一营三连在营教导员任振华的指挥下,坚持到最后一兵一弹,任振华拉响最后一枚手雷,与敌同归于尽。 <br/>联合国军控制北汉江渡口,180师三面受敌。 <br/><br/>  下午,60军电令180师:撤过北汉江,继续沿江步防。 <br/><br/>  当夜,60军军部撤离马迹山指挥所。 <br/><br/>  深夜,在有线和无线联络中断并在先后派出12名通讯员都没能传达撤退命令之后,180师参谋樊日华和朗东方亲自将撤退命令送到正在南岸坚守激战的538团和539团。eMz <br/>  5月25日。 <br/><br/>  凌晨,538团和539团靠着三根电线,带着伤员,偷渡过北汉江。偷渡中,600多指战员被激流卷走。 <br/><br/>  538团在上下芳洞、西上里以西,539团在明月里、九唇岱山地区,540团在鸡冠山、北培山地区,组成防御线,掩护整个兵团北撤。 <br/><br/>  坚守九唇岱山的539团二营五连,在年仅20岁的指导员杨小来的指挥下,打垮敌一个营,打死敌130名。在打完所有的弹药之后,全连指战员在白刃格斗中阵亡。 <br/><br/>  坚守鸡冠山的540团一营三连、二营六连、三营八连九连的指战员在弹尽之后用刺刀英勇拼博,流尽最后一滴血。 <br/><br/>  是日,180师粮尽,弹药不多,势态仍然滞后,三面受敌。 <br/><br/>  如果180师不沿北汉江步防,而继续北上与179师并肩防御,即可迅速摆脱险境。但从全局看问题,联合国军有可能趁机沿公路向北快速突击北撤的3兵团和19兵团。 <br/><br/>  据此,60军电令180师:军里决心不变,一定要完成兵团给的掩护转移的任务! <br/><br/>  下午5时,60军军长韦杰发现了势态极不利于180师,立即电令郑其贵:180师以两个团迅速向北沿公路进至马坪里北侧占领有利地形阻击敌人,一个团沿山上路到驾德山阻击敌人,掩护伤员撤退。 <br/><br/>  师长郑其贵立即命令:师直和师医院立即北移,538团为前卫,539团跟进,540团坚守阵地掩护。 <br/><br/>  下午5时10分,中断联络达三天的三兵团兵团部急电60军:……180师应以两个团在驾德山一线阻击敌人为宜……。 <br/><br/>  当180师538团收到师部转来兵团的命令时,团队已在撤往马坪里的途中。538团团长宠克昌政委与就近的540团政委李楸召商量,结论是:上级总的意图是向北转移,180师已陷入不利处境,部队断粮几天,十分疲劳,调来调去更加疲劳,将可能陷入不拔。因此,主力应该继续北移。 <br/><br/>  180师师部对538团和540团的意见是:按命令执行。<br/><br/>  当180师539团背抬着全师300多名重伤员冒雨行军到梧月里,接到师部命令时,已是5月26日的拂晓,细雨蒙蒙中,东方发白了。 <br/><br/>  命令是:部队停止前进,抢占梧月里要点步防。 <br/><br/>   <br/>  (三)突围!突围! <br/><br/>  5月26日。 <br/><br/>  拂晓,538团反身南下,重新占领驾德山阵地。 <br/><br/>  此时,180师左面的美7师已突破179师阵地,将179师和180师分割,并深入180师侧后,切断了180师的退路。 <br/><br/>  在25日继续北撤,通过了马枰里的180师的师机关,直属分队和没接到回防坚守命令的539团三营都脱离了险境。 <br/><br/>  忠实执行军部和兵团部命令的180师主力,在芝岩里以南陷入了5倍敌人的重围。 <br/><br/>  180师收到军部的命令:固守待援。 <br/><br/>  180师此时已无固守抗击联合国军5个满员师的弹药和兵源了。它向军部提出突围的请示。 <br/><br/>  下午4时30分,军长韦杰口述命令:立即向180师发报,他们决心突围是正确的,批准他们的突围计划,向西北方向突围到鹰峰集合!。立即给181师发报,命令他们从华川附近出发……,策应180师突围!直接给179师536团发报,命令他们迅速占领马坪里向芝岩里出击,接应180师!<br/><br/>  政委袁子钦补充电文:告诉180师放心,有部队接应,越过公路,马坪里以北鹰峰山下就是我军阵地,坚信他们一定能胜利突出重围! <br/><br/>  下午6时30分,180师分两路突围。 <br/><br/>  山上的538团、540团、师直为一路,由驾德山,经蒙德山,突向鹰峰。 山下的539团为另一路,经纳实里、马场里、芳确屯,突往鹰峰。 <br/><br/>  5月27日。 <br/><br/>  拂晓,经过惨烈的浴血战斗,180师的两路突围队伍,以伤亡2/3的代价,突出包围,越过公路,抵达鹰峰山下。全师指战员已不到2000人。 <br/><br/>  然而在鹰峰主峰上等着他们的不是179师和181师的接应部队,而是美24师的部队,180师再次陷入包围。 <br/><br/>  538团在团长宠克昌和参谋长胡景义的组织下,把全团班以上的共产党员集中起来,组成突击队,全部带上冲锋枪,攻上主峰东侧东台山高地。? <br/><br/>  539团团长王至诚和政治部主任李全山集中全团能战斗的干部战士组成5个排,夺下了主峰。 <br/><br/>  180师与60军再次请示进一步突围方案,军长韦杰亲自上机:命令你们集中向史仓里方向突围!军部派部队接应。 <br/><br/>  5月28日。 <br/><br/>  在漏夜大雨中,179师的接应部队没能赶到史仓里。 <br/>  在彻夜苦战中,180师最后的400指战员编成三个突击连,在师长的亲自指挥下,向西北突围。 <br/><br/>  在突破三个阵地后,这支不断突围不断拼杀了整整十天并断粮了三天的部队,在最后一个阵地――128.6高地前,耗尽了最后的力气。 <br/> 至此,为了坚定不移地执行掩护任务的180师,建制基本打没了。师长郑其贵命令分散突围。 <br/><br/>  根据战后《180师突围战斗减员统计表》,180师负伤、阵亡和情况不明的总数为7644人,其中师级干部1人,团级干部9人,营级干部49人,连级干部201人,排级干部394人,班以下6990人。 <br/><br/>  (四)壮哉,180师! <br/><br/>  从3月17日过鸭绿江,到5月28日被打散在鹰峰,整整73天,180师的指战员忠实地履行了军人的职责,他们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地与强敌鏖战在战场,他们无愧于军人的荣誉。 <br/><br/>  他们在能脱险的情况下,为了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移而陷于重围,他们的功勋可能不能与坚守上甘岭的15军45师相提并论,但是,180师的指战员和烈士们一定比撤离不给友军打招呼的63军更坦荡。 <br/><br/>  对“180师一万多人,突围出去一个营1000人。被俘了7000人,足以说明这个师没怎么进行抵抗”和“由原国军战俘组成的180师集体阵前起义”等此类有辱英烈的无知或无耻滥言,根本不屑一驳。 <br/><br/>  关于重新评价180师,“在重修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和补辑中国人民志愿军功臣名册时,应该加上吴成德(180师政治部主任)的名字”,是十分有见地的。 <br/><br/>  不知道究竟是63军的哪个师长在1953年5月22日弃战友伤员不告而撤,翻了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63军三个师(187师,188师,189师)的师长政委参谋长多在将帅名录之中。而忠实执行命令殿后掩护的180师的师长却无缘与那颗金光闪闪的将星。 <br/><br/>  历史知道,这一定是共产党在思想思维的某个方面出了某种问题。 <br/><br/>  (五)悲哉,180师 <br/><br/>  胜败乃兵家之常识,世界上没有百战百胜之师。 <br/><br/>  怎样来总结“第五次战役”的经验和教训? <br/><br/>  我很遗憾地看到,从志司、到3兵团、到60军在这个问题上都是文过饰非地、极其不公正地将责任推给了忠实执行命令,一路奋战的180师指战员。 <br/><br/>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大骂60军军长韦杰:“你像不像个指挥员?把部队搞成什么样子?这是我们志愿军的耻辱!我们的教训在哪里?主要是指挥员用将的问题。那个180师师长负有直接责任,得军法从事,拉出去枪毙”! <br/><br/>  这是什么话? <br/><br/>  且不说这“第五次战役”本身就是一个判断有误、准备仓促的战役,就拿撤退一事,根据志司的总结:此次战役的第二阶段,由于我军突入敌人纵深过远,粮弹接济不上,使我军继续扩大攻势发生困难……。为此,在战役暂告结束之际,决定主力向北转移休整。 <br/><br/>  但是,收兵时对转移的组织缺乏周密计划,没有估计到敌人很快向我反击,特别没有估计到敌人以其快速纵队为先导向我反攻和追击,……因此收兵时没有组织好交替转移,高级指挥机关没有实行交替转移,因此全线出现多处空隙,使敌特遣队得以乘隙而入。造成我军回撤失利,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其中60军180师遭受损失极其严重……。 <br/><br/>  是谁不像个指挥员? <br/>  是谁把部队搞成这个样子? <br/>  是180师师长郑其贵吗? <br/><br/>  说句极其负责的话,真正要军法从事要拉出去枪毙的,应该是不顾友军(180师)擅自撤退造成空隙的63军三个师长(张英辉、宋玉林、杜瑞华)中的一个。 <br/><br/>  由于志愿军司令员开了口,3兵团和60军对180师的处理就没法不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了,他们把180师的失利定性为“指挥员的政治动摇,右倾怕死”。 <br/><br/>  3兵团政治部主任:“谁叫你们搞分散突围的,把一个师让敌人给消灭了,是罪人!郑其贵,我要点你的名,你提出和决定分散突围是错误的……,这是政治动摇,右倾怕死”。 <br/><br/>  60军政委:“我再说一次,180师这次全师覆灭这样的失败,军事指挥不是主要原因,政治上动摇是基本原因,只能说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是造成被围的原因,不是覆灭的原因。比如情况判断错误、机械执行命令、对公路控制不明确、情况紧急友邻不能及时支援、粮食供应等等,都有关系,也很重要,但不是基本原因。……这次只要我们政治上顽强,(180师)不但完全可以出来,打得好还会取得胜利”。 <br/><br/>  1987年原60军军长中将韦杰在弥留之际说:“我认为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180师失利,把棍子打在180师屁股上是不公道的”。 <br/><br/>  然而,在韦杰回忆录(1986年)中却还坚持这样的说法:“该师主要负责干部政治动摇,惊慌失措,右倾畏缩,贪生怕死,丢掉部队,单人逃跑,未能果敢沉着,细密组织与部队同德同心”。 <br/><br/>  在3兵团和60军文过饰非、推诿责任,企图把军和兵团应负的军事责任说成是180师师长政治动摇使其陷于不公不义之时,带兵杀出重围的538团参谋长胡景义拍案而起:“我认为政治动摇逃跑的结论不切实际。180师的失利,主要是指挥上的问题,不能把军事问题说成是政治问题,不能把失利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政治动摇。 <br/>  实际上是,28日拂晓前,集中突围的条件没有了。当27日夜再次突围中在敌人炮群、飞机、坦克的袭击下,部队失去掌握,没有完整建制单位,各机关、连队、干部、战士实际处于分散无法指挥的状态,成了敌人的炮击目标,更主要的是饥饿,走不动路,敌情、道路不明,又没有部队接应。在这种情况下,师长才采取分散突围的办法,争取减少损失,摆脱被动,保存现有的力量。我认为这是不得已而行之,应该说这个措施是正确的,一个师指挥员对于险恶情况的紧急处理是允许的”。<br/><br/><br/>  在今天军事学院的战例分析中,大概没人会反对胡景义实事求是的立论。 <br/><br/>  许多与郑其贵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都不同意韦杰的评论,因为他们都认为:郑其贵的军事指挥并不一定称职,但政治上是坚定的。 <br/><br/><br/>  郑其贵和他指挥的180师,坚决执行掩护兵团撤退和伤员转运的命令,无愧于军人的责任、荣誉和道德。 <br/><br/>  50年过去了。 <br/><br/>  不知道今天是否还有一支部队叫180师,或者有一支部队承认180师是它的前身部队?不知道郑其贵和他的战友们是否还在人间? <br/><br/>  这是一支曾受到不公正处理或者有意污辱的部队。 <br/><br/>  希望人们不要忘了在北汉江畔、鹰峰之巅、济州岛上的那些弹尽粮绝为国捐躯的忠魂,不要忘了那些回到祖国后长期饱受曲辱的战俘……。 <br/><br/>  别忘了,千万别忘了,要象记住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一样,记住志愿军180师的将士。<br/><br/>  提交:whykkk</p>
以前对这段历史了解的比较少,看完全文,相信该师指挥员是政治坚定的。
这种事情,关键要在一个民族的荣辱观中找答案,从东方民族的观念来看,投降总是人生的耻辱。180师如果全体阵亡。历史也许就不会如此评价他们。在国人的心目中,军人的子弹总应该是从前胸打进去的。应当承认,这个师的将士是尽忠职守的,是伟大的。但7000人被俘却又是这个民族无法接受的结果,事情就是这样。
<p><br/><br/>  <strong>提交:whykkk</strong></p><p><strong>&nbsp;&nbsp; 原来是W曾经转过的文章!180师的功过,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要想公正的评论一个被敌军消灭的解放军部队是很难的.</strong></p><p><strong>&nbsp;&nbsp; </strong>带兵杀出重围的538团参谋长胡景义拍案而起:“我认为政治动摇逃跑的结论不切实际。180师的失利,主要是指挥上的问题,不能把军事问题说成是政治问题,不能把失利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政治动摇。 </p><p>&nbsp;&nbsp; 我支持胡的说法.从整个战役中3兵团对60军和180师的指挥使用来说,是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在紧张多变的战争形势下,兵团在转移过程中都已经3天没有和上下级进行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出的某些命令明显就不符合战争形势.但是180师并没有在困难面前放弃,而是忠实的执行了上级的命令.从这个角度来说,就不应该由他们负担失败的责任.</p><p>&nbsp;&nbsp; 一只新部队,人员成分相对复杂.又是临时任命的主官,上下级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合作和默契.在被围10天,断粮3天的情况下,还能有1000多人突围成功,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被俘虏的7000人和其他的志愿军战俘一样,变节是极少数,在斗争中所经历的磨难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p><p>&nbsp;&nbsp; </p>
<p>引用:60军将兵团急电中“各部”误解为“60军必须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运”。 </p><p>曾听说据守某山头的志愿军某连在接到上级下达的撤退电文,打红眼的连长看都不看就扔到地上,等发现周围的友军都没了,敌人四面包围时才回过味来,忙找到那份电文.....但一切都迟了.都怎么这样粗心?</p>
教训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吸取教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5 8:59:36编辑过]
顺便说一句,可以告慰一下文章作者,我父亲原所在部队前身就是180师,他也对180师的官评一直忿忿不平,明明战略指挥失误,非要下级来承担后果,他说这主要是在当时就已经被大人物们定了性的!
现代兵器上有篇文章提过这只部队.文章把责任推到师级指挥员身上.说分散突围是败着.我当时就纳闷,在美军机械化部队的包围只下,集中突围不是找死吗?人家在突围前打的那样苦,难道非得全军阵亡?闹了半天是他们上级的上级先放屁.那会我还很小,都看出问题了.这帮大将军就楞没看出来?还是看出来了睁眼说瞎话?
<p>好象是说由于后来指挥的是师的政委,那时候部队已经失去了与上级的联系,只收到坚守的命令,而没收到上级要求突围的命令,而政委作为一个政治干部,首先想到的是执行上级的命令,而不是考虑自身的情况,所以浪费了几天突围的良机,以至于最后被包围,而在被包围的情况下没有想到集中力量突围,而把部队分散了,被各个击破,所以造成该师大部分被俘,大家都知道,那时候的观点是被俘虏比战死丢人多了,所以彭德怀才狠骂那师的政委,现在看来是有点马后炮了,但是,一般认为,如果指挥的是师长而不是政委的话,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因为作为军事干部的师长可能更懂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p>
再说几句,这次失败后,毛曾专门组织全军高级指挥员在一起研究这次战例,收获不少!毛曾钦点这次突围出来的一个营级指挥员直升师级,这在建国后也是很少见的!其实180师唯一的失误就是指挥教条僵化,不懂得灵活应变(违背上级命令,也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当然这样受到损失的就可能是别的部队了,但至少不会是全师覆灭,显然这在当时是不能公开说的。
完全是那个叫郑其贵的白痴无能!这小子倒是逃回来了,就是史书上说的“尽以身免”吧
<p>原来我也以为要集中突围。</p><p>可看了作战的时间,上级的命令,尤其是那句:饥饿,走不动路,我没有别的想法了:180师,你们还是英雄的部队!被屠杀和被俘都是被消灭,还是被俘好点。此事180师上级该有70%的责任,即便这些人带上了将星,也要在这里钉到耻辱柱上。</p>
<p>上下都有责任。</p><p>但180师领导要负多一些。</p><p>被围后指挥上是失当的。</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f22</i>在2006-6-18 14:59:00的发言:</b><br/><p>上下都有责任。</p><p>但180师领导要负多一些。</p><p>被围后指挥上是失当的。</p></div><p>&nbsp;看来你还不是很清楚,建议看看当时的敌我态势图再加上180师的实际情况,实在很难啊!但不是没有出路,可情况那么危急下是根本来不及调整的,战后我军研究此战例时均指出此战的最大困难就是战机延误,造成极端被动,突围和支援均没有完整实施方案.</p>
<p>对于这次失利其实早在突围前就注定了。没有空中力量呀。</p><p>因为这些是人。不是机器。</p><p>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极度的饥饿和疲劳。如果是同样的环境美军的伤亡一定会很小的——那是因为他们会心安理得的选择投降。</p><p>(志愿军无数次面临这种情况,只是我们没有使美军出现这种情况)</p><p>而180师一再选择突围啊!!</p>
<p>第一,没有全师覆没,损失的兵力大约占该师人数的一半,参战兵力的70%。</p><p>第二,损失严重是必然的,但是这种整体性的损失,和该师领导者的能力和部队的素质是有密切关系的。当时我军和敌军犬牙交错,180师也没有被严密包围,只要精神镇定指挥得当,多数人突围是可以的。比如东线的27军被隔在敌后20多公里,12军31师91团被隔在敌后40多公里,情况比180师更加恶劣,都成功突围。</p>
<p>资料视野狭隘,像小说,</p><p></p><p>作为战例复盘应该提供更全方位的资料</p>
<p>指挥员惊慌失措,部队没有坚强的领导,党的基层组织缺乏战斗堡垒作用。掌握不住部队。大部分军官放弃指挥,分散逃跑(害怕原国民党特务打黑枪),注意:不是分散突围!这个师的高级军官只管自己带少量警卫人员逃跑,甚至基层军官大部分都脱离部队集中逃跑。对于如何分散,如何组织实施突围,根本无人理会,听任几千战士自寻活路。伤员们更是统统丢掉!什么叫政治坚定?政治坚定的人会丢下部队自己逃走?这个师整建制回来的连一个连都没有!!都被军官抛弃了!除了60军系统的人自己想翻案,没人说冤枉了她们。更何况彭总对他们太宽容了,到最后也没送他们上军事法庭,那个师长还到军分区去了。</p><p>看看那些坚强部队!同样没饭吃,同样被包围,同样没援军,同样没补给。不同的是人家被围得离主力更远,不同的是人家没丢下一个伤员连续几天不眠不吃连走带打带着俘虏全军胜利突围!!!!美军当年根本不敢主动夜战,正因为他们是机械化部队,也根本不敢离开公路。更何况当年美军也只是以摩托化特遣队沿公路穿插,抢占要点。其余地点只能用炮火封锁。大部队都还没上来。</p><p>另:指挥这个师的就是师长,战争年代的政委都是带兵打仗打出来的,根本没有很明确的分工。象小说电影亮剑那样的胡编乱造的人物根本不可能活下去。而且也没有什么营长被破格提拔。整个部队都崩溃了,不是师长一个人的责任,而是这支部队整体素质差。</p><p></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pc220</i>在2006-6-19 10:08:00的发言:</b><br/><p>&nbsp;看来你还不是很清楚,建议看看当时的敌我态势图再加上180师的实际情况,实在很难啊!但不是没有出路,可情况那么危急下是根本来不及调整的,战后我军研究此战例时均指出此战的最大困难就是战机延误,造成极端被动,突围和支援均没有完整实施方案.</p></div><p>别人家怎么就突出来了?部队被围了,就不能指望上级给你主意,只能立足自己,难,当然难,要容易还要那师长干嘛.</p>
<p>180师的失利主要是因为误解了上级的指挥。而上级的指挥确实不明确。</p><p>180师战斗的英勇顽强,可歌可泣。</p>
<p>先说说我转这篇文章的最初原由吧,由于父亲的关系,这场战役我在10多年前就拜读过军内外的很多资料,现在手头也还有一些,有人要我贴些资料上来,但实在太多贴不完,还要扫描等等(其实网上也有很多),也更不想单纯的为战略或战术的而探讨此役,因为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根本没有什么发言权!</p><p>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任何指挥员的决定都会导致很多不可预见的后果,历次战争都有这种情况,永远没有完美的指挥和决策!没有完美的战略和战役!有得必有失,哪怕是不可饶恕的错误,但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啊!也更何况这场战略战役的当事人大多都已斯人已去!所以我不想评论他们,军内已有很多精辟见解,更何况我还是个门外汉,但我BS很多攻击180师的人,因为你们的讲话会导致下一场战争中又一个180师的出现!若我再贴些180师部分被俘官兵回国后的悲惨遭遇,你们会觉得他们活该吗?若让各位再回到那个年代,你就会更高明吗?</p><p>其实我只想让各位反思,我们的民族如何看待战争中的失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再宽容一些?难道为国捐躯才一定是英雄?失败被俘就一世注定是狗熊?(180师被俘官兵回家后,竟有很多人问他们为什么不在战场上自杀?其中还包括他们的家人!你听了难道不心寒吗?换做是你怎么办?)</p><p>碰巧看到这篇文章,我想作者应该是直接或间接的180师当事人,虽不是翻案但还是有些牢骚的,我很同情,作为引子就贴上来了。</p><p>附:对于其它部队突围成功事例,我不否认,但你们要知道当时180师的境地是最艰难的!无论是从地理上,时间上、等等,更主要原因是,在确定要突围的时候,实际上已根本突围不出去了!就好象别人已在准备关门了,你还在别人家里找什么好东西!战后我军研究此战例时均指出此战的最大困难就是战机延误,造成极端被动,突围和支援均没有完整实施方案.实际上就是说,误了最佳突围时机,敌人已完成了战术包围,由于事先根本没考虑会被包围,一点预防措施也没有,等知道后果严重了,又没办法支援,只能听天由命了!别说是50年前就是这结果,就是再过50年后再碰到,照样也是这结果!(曾看到军内有人评论过,和我军在淮海战役中包围74师极其相似!)</p>
<p>再转一篇大家都可能看过的文章,我只能无语!</p><p><table class="border"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2"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 valign="middle" align="center"><td bgcolor="#eceac1" colspan="2" height="40"><font size="4"><strong>180师朝鲜失利的历史原因</strong></font>
                                        </td></tr><tr class="tdbg_leftall" align="center"><td colspan="2" style="FONT-FAMILY: Verdana,宋体;">【 作者:佚名&nbsp;&nbsp;&nbsp;&nbsp;来源:扯淡网编辑&nbsp;&nbsp;&nbsp;&nbsp;点击数:2782&nbsp;&nbsp;&nbsp;&nbsp;文章录入:扯淡网 】</td></tr><tr><td colspan="2"><table bordercolor="#c1ba7e" cellspacing="5" cellpadding="0" width="100%" bgcolor="#eceac1"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 bgcolor="#eceac1" height="200"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Verdana,宋体;">180师是我军建军历史以来,与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中红34师并列的唯一被成建制失利的两上特例,据军事科学院资料表明,此役180师被俘近7000余人。约占整个志愿军战俘总数的近70%。<br/><br/>导致180师被歼的原因很多,但通过多年来军内外战史专家的研究来看,以及近些年解密的一些资料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br/><br/>一、3兵团指挥员处置不当,指挥不力,没有尽到责任。当时志司将进行战役转移的电报发各兵团后,3兵团副司令王近山没有认真研究本兵团的态势,也没有具体部署各军转移的顺序和方法,只是把志司电报转发各军就什么也不管了。之后,王近山率兵团指挥所自行转移,并在转移时关闭了电台,致使60军和志司均无法联络3兵团。据当时60军军长韦杰事后回忆,由于看到180师位置危险,曾请示兵团是否将180师向后撤,但由于未能联系上兵团,从大局的角度考虑,只好让180师单独孤悬敌后,错失了避免被包围的最好时机。后来彭总曾为此把王近山骂的狗血喷头。认为王近山完全没有一个高级指挥员的头脑。不负责任。<br/><br/>二、上级的指示电报让180师左右为难。志司和兵团在给60军的电报中要求180师掩护兵团主力及整个中集团的转移,必然坚守在春川以南,这个电报是导致180师最终被包围的致命所在。据韦杰和180师师长郑其贵回忆,眼看美军从其翼侧迂回该师,但考虑上级电报要求,始终不敢放弃所据守的阵地。而后来接到军部要求突围电报时,又接到三兵团发来的,要求在转移是一定要妥善处置好伤员,不准遗弃伤员的电报。这就使师指挥员难以定下决心进行突围。当时180师有1000多伤员,其中有数百人无法带走。师党委召开作战会议研究突围问题时,就是伤员如何处置没有办法,因此会议开了一天也没有定下决心。<br/><br/>三、180师部队基础薄弱,指挥员素质不强也是造成突围不成的重要原因。180师是解放战争后期由晋冀鲁豫军区地方部队升级而编成的,在战争中没有打过太多的硬仗和恶仗。特别是部队到达四川后,已接到了准备地方化的指示,师已经兼任军分区。在接到军委命令后,紧急收拢部队,进行动员,迅速整编出动到朝鲜,部队中许多骨干已经流失,编入了大量的新兵和国民党起义官兵。特别是该师师长已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部队没有师长,由政委郑其贵改任师长,而部队又没有来得及配政委,致使部队基础更加薄弱。<br/><br/>作为师长的郑其贵,其军事素质高低暂且不论,但其性格上优柔寡断却是比较明显的,这在一些熟悉他的人中都很清楚。正是由于郑的性格缺陷和优柔寡断,在部队发生严重危险时,出现了惊惶失措,失去了正确判断形势和果断指挥的信心。当部队面临险境的时候,郑其贵迟迟不能定下决心,一切都要等上级指示。而郑在发现部队被围后,又为怕被美军测向发现,指示参谋长销毁密码,破坏电台,错误的实行了无线电静默。结果是一方面无法与上级进行联系,另一方面也无法接收到上级指示。据当时志愿军副司令洪学智回忆,当后来发现180师十分危险时,整个志司,三兵团和60军的所有电台均集中呼叫180师,可就是联系不上,急的三级首长象热锅上的蚂蚁。有心告诉180师快速突围的方法和路线,却因电台不能沟通而无法进行。<br/><br/>四、指挥失当和决心错误也是导致最终失利的重要原因。据后来180师突围出来的指挥员回忆,在发现全师有被美军迂回包围的时候,参谋长即向师长提出应收拢部队,适时后撤,以防止被合围,但由于师长决心犹豫,一直未置可否。总怕与上级的指示不符。而当发现美军坦克到达师的后方地域初时,如果决心果断,坚决突围,全师也完全能够突出去,因为当时进入180师后方的美军,只是李奇微试验的由少量坦克装甲车组成的快速支队。其目的只是要求与志愿军保持接触,并没有发现也没有真正形成对180师的合围。而实际的合围是过了一天,在美军步兵主力到达后才真正封闭了包围圈。因此,,这时美军部队的相互间隙很大,有很多空档可以利用。当时同时被美军隔断在敌后的并非只有180师一支部队。27军81师全师、12军31师93团全团,均被隔在敌后,但由于这些部队的指挥员大胆沉着,决心正确果断,部队英勇顽强,行动坚决,均能在敌后纵横数百里后全军突围成功。而180师在发现被隔断后长达三天都没有定下决心,坐看突围的可能机遇逐渐丧失。<br/><br/>另外,在决定突围的方向上,师在召开党委会时,产生了有二种方案,一种是全师集中主力向北,取捷径突围,另一种是先向东,再向北通过迂回突围。而最后实际采取了向北突围的部署,因为美军已经发现180师被围,因此重点在北部方向进行了堵截准备,180师的突围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在决定突围形式上,也存在着两种意见,一种是采取过去在国内抗日战争和内战时的方法,分散突围,另一种是全师以二个梯队,实施集中突围。最后180师定下了分散突围的决心。对于这种突围方式是否正确,目前无法定论,但实际表明,采取分散突围的方法,还是遗弃了大量伤员。最终全师只突出了3000多人,但其中538团采取了全团集中突围,全团突出了1000多人,是180师唯一保持建制完整的部队。而27军、12军等突围成功的部队,也无一不是采取集中突围,先向翼侧转移,再向北突围的方法。这只能说明,当时180师的突围方式存在着明显的问题。<br/><br/>180师全师失利的事情已经过去50多年了,但这却是我军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失利。180师的失利表明,部队的传统习惯和历史特点,往往在遇到强敌和恶仗硬仗的时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据说,在1984年全军裁军100万时,在确定裁谁留谁的问题上,就举出了180师这个教训,因此,当时确定,凡是没有红军传统、在战争年代没有经历过严峻考验、历史不长、作风不硬的部队,将一律裁撤。而哪些善打硬仗、恶仗,部队有一种能压倒一切困难和一切敌人的,有光荣传统,有光辉战绩的部队将被保留。这条原则,一直持续到现在。可以说,现在保留下来的部队,如果你细一查,全都符合这一原则。<br/><br/>而为什么四野的部队保留下来的最多呢?这也与四野部队在朝鲜的表现有很大关系。 </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p>
<p>还有</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h1 class="title">愿军180师损失惨重 毛泽东命军长回国汇报<!--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h1><hr width="90%" size="1" height="1"/><a href="http://cul.news.tom.com/"><font color="#0000ff">http://cul.news.tom.com</font></a>  2005年10月11日09时29分来源:&nbsp;天津日报</td></tr><tr><td class="tex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class="text"><div align="center" style="DISPLAY: block; POSITION: relative;"></div></td></tr></tbody></table><!--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 style="TEXT-INDENT: 2em;"><table cellspacing="5"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div align="center" style="DISPLAY: block; POSITION: relative;"><img height="333" hspace="0" src="http://cul.news.tom.com/img/assets/200510/051011095429lm2005101101.jpg" width="231" border="0" orig_onmouseout="null" orig_onmouseover="null" alt=""/></div></td></tr></tbody></table></p><div align="center">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韦杰</div><br/><p>  彭德怀在朝鲜战场对敌人发动的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作为中央军委主席的毛泽东为详细了解这次战役的详细情况,以及志愿军60军180师被敌包围受挫的经过,在北京中南海召见了志愿军三兵团负责指挥的副司令员王近山之后,紧接着又在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秘密召见志愿军60军军长韦杰。这是1951年6月下旬的事……<br/></p><p>  志愿军180师受挫,作为军长的韦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时突接要他回国汇报的电报……<br/></p><p>  志愿军180师是60军的1个师。180师在五次战役结束后撤阶段,不管什么原因造成它被敌人重重包围受挫,作为60军军长的韦杰,内心总是十分痛苦的,何况不了解实情的友军及国内部队传言不少,大多把“账”算在60军身上,算在该军军长韦杰身上,这更给韦杰很大的思想压力!此时,在朝鲜战场的韦杰,突然接到志司转军委总参办公室来电,指名要他回国报告180师的事。<br/></p><p>  韦杰看到电报,心情无比沉重。<br/></p><p>  韦杰带着一大堆检讨材料快马加鞭赶到北京。<br/></p><p>  韦杰离开前线乘火车直奔北京。到北京后第二天,毛主席办公室秘书电话通知韦杰当晚11点半到中南海,毛主席找他谈话。<br/></p><p>  晚上11点刚过,韦杰乘坐总参办公室安排的汽车开进了中南海。<br/></p><p>  韦杰整整军衣、戴端军帽后进屋,见到正在看文件的毛主席,立即举手报告:<br/></p><p>  “主席,韦杰奉命来到。”<br/></p><p>  毛泽东看到韦杰,忙放下他正在阅读的志司写的朝鲜五次战役有关60军180师受挫情况的报告,面带笑容说:<br/></p><p>  “啊,韦杰,你坐!当年见到你,是在延安抗大哟!”毛泽东虽讲的是湖南话,但韦杰在抗大时,就全能听得清楚。说完,毛泽东指着书房内的一把木质沙发,示意韦杰坐下。毛泽东身穿一套灰色的中山装,脚穿布鞋,脸色红润,神采奕奕。<br/></p><p>  “在延安,我到你们抗大军事教员队开会,至今,整整14年了?”<br/></p><p>  “是整整14年了!主席记性真好!”韦杰激动地说。<br/></p><p>  可此刻的这位37岁的将领,在毛泽东面前,就像前段时间王近山到中南海那样,是背着“挨批”的沉重包袱来的啊!他似乎也有向毛主席负荆请罪之感!此时,毛泽东又讲了:<br/></p><p>  “你从朝鲜回来前,我先后同你们志司的邓华副司令员、解沛然参谋长,还有你们的韩先楚副司令员都谈过话,了解一些五次战役的作战情况。之后,军委又电报彭德怀,通知你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回国,也是想了解五次战役的作战情况。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五次战役会歼敌八万二而自损八万五呢?为什么会在后撤中突如其来地遭到敌人13个机械化师的全面反扑呢?今天通知你回国,也是想了解五次战役,特别是想了解五次战役中,你们三兵团,尤其是你们60军的作战情况,以及60军180师被围受挫的原因……”毛泽东又说:<br/></p><p>  “在与你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谈话之后,我仍感到,180师的问题,只是从他口中得到的一方面的情况。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找你们志愿军三兵团的三名军长分期回国,了解一下三兵团各军,在五次战役的作战情况。这中间,当然更主要是要了解你们60军,特别是180师被围的原因与经过。这事弄清楚了不仅今后对志司,也对军委总结五次战役的作战经验及教训,都有好处,以便认真研究敌人,总结自己,为下一次战役作好准备。你是60军军长,是当事人,有些事,有些情况,你比王近山,比三兵团的其他军军长更清楚些,所以决定你先回国。”<br/></p><p>  韦杰先检讨说:<br/></p><p>  “主席,五次战役后撤阶段,60军180师被围受挫,作为军长的我,有责任。”<br/></p><p>  “先不说什么责任。我刚才说了,是调查研究。我看还是先说情况好了。”<br/></p><p>  韦杰听后,即开始讲了。他没有用准备好的书面材料,而是完全凭他的准确记忆,向毛泽东报告。毛泽东一边听,一边仔细看地图。</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h1 class="title">志愿军180师被围受挫 毛泽东命军长回国汇报(2)<!--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h1><hr width="90%" size="1" height="1"/><a href="http://cul.news.tom.com/"><font color="#0000ff">http://cul.news.tom.com</font></a>  2005年10月11日09时29分来源:&nbsp;天津日报</td></tr><tr><td class="tex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class="text"><div align="center" style="DISPLAY: block; POSITION: relative;"></div></td></tr></tbody></table><!--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 style="TEXT-INDENT: 2em;"> “……60军第一阶段作战旗开得胜,全军上下,无比兴奋。问题出在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我们60军最初定为兵团的预备队待命。没料第二阶段作战一开始,志司却来令,命令三兵团的12军调归九兵团指挥,配合人民军在东线的作战;令15军和60军负责割裂美军和李承晚伪军的联系,以钳制美军第10军的主力,使其不能东援,以保证九兵团的侧冀安全。根据命令,我们军在揪谷里至大龙山地段,积极钳制美军10军主力,并消灭敌人一部。5月16日,志司发现敌情有变,随即重新调整部署。此时,我军179师与181师正奉命作为三兵团的机动部队,东进至勿老里、品安里、清平里、富昌里地域待机。此时,三兵团来令,令60军的179师调出给15军,181师调出给12军。我们执行命令后,三兵团又来令,要我们剩下的180师也调出,归兵团直接指挥、使用。当时180师奉命完成钳制美军第6师、第7师任务后,正进至加平、春川接合部。这样,60军的3个师,短短几天,几乎在同一个时期调出,全部脱离了60军的建制。除了军部指挥所及警卫部队,仅有一支300人的工兵营!也就是说,我手边没有一支作战部队了!我一时成了无军可指挥的空头军长!心中很憋气:“不知上级此时是怎么安排、指挥的?对此,军政委袁子钦,也有意见!”<br/></p><p>  毛泽东听到此,似乎有些惊异。他立即把手指夹的烟卷放在烟缸里,注意地看了看韦杰,随即提问:<br/></p><p>  “关于五次战役的打法,你看有些什么问题?”<br/></p><p>  “我感到五次战役战线拉长了,而且又想速决,但又没有达到目的。插得深,势必战线长;战线长,人力补充、粮弹供应,都带来问题。敌人用白天作战,我们只能晚上;敌人是汽车、机械化,我们只能靠双腿、靠人力;特别是第二阶段结束,没有估计到敌人会全面反扑,上下都麻痹、轻敌。因此,二阶段作战结束后撤,敌人便乘机进行反扑。在这种情况下,兵团才电告60军的3个师归建,由我指挥打敌反扑。可调出去归12军指挥的181师,此时离60军指挥部尚有120多公里,即使归建,也要几个晚上!另外调归15军指挥的60军179师,此时又尚在汉江南岸;而由兵团王近山副司令员直接指挥的60军180师,此时也还在加平方向。按当时的实际情况,60军的3个师,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归建,从而无法按预定的作战计划去完成布防任务。尽管如此,我还是立即向各师发出电报,要他们迅速归建。最早归建的是179师,即解放战争攻克临汾的临汾旅。他们从春川方向下来后,我立即命令这个师于马铁里以北的丘陵地带控制春川到华川、春川到东海岸之元山港这条公路。马铁里距华川只有30多公里。哪知179师刚刚部署好,敌人就立即上来了。敌人的坦克部队,也沿着这条公路,很快上来了。179师当即同敌人展开激战。战士们打得很顽强,打得很悲壮,迟滞了敌人的进攻速度,掩护了友军的撤退。”<br/></p><p>  毛泽东又吸燃一只烟卷,仍然边看地图,边听韦杰报告。<br/></p><p>  “180师指战员已六、七天没吃饭了,靠野菜、野果充饥。不少人中毒死亡。此时,部队也急需休整。就在这时,三兵团收到志司5月21日下达的、令兵团不得原文传达的收兵休整、准备再战的长命令后,兵团即根据志司的命令精神,于22日对本兵团各军作了后撤的具体部署:令我们60军在白逸里、白积山以南,东起与九兵团分界线,西起与十九兵团分界线,含分界线的以东地区,在加平、春川,不含春川一线布防,要60军担任三兵团的阻敌任务。我即令180师,并附炮兵第2师的两个连,于5月23日渡北汉江,在汉江以北构筑阻击阵地;令该师两个主力团538团与539团,继续在汉江南岸扼守阵地,以掩护兵团主力;并要他们与右邻63军取得联系。180师师长郑其贵接到命令,即令他们师的540团北渡汉江,在汉江北岸的鸡冠山占领阵地,构筑工事。当天晚上,180师发现右邻63军没向该师通报,即已经转移,致使180师侧翼暴露。他们将这一情况立即报告我后,我即令他们于23日黄昏,将北汉江以南的180师另两团部队移至春川以西进行防御。同天,没料180师的左邻15军,也已提前转移。后来才知道,这是王近山副司令员未请示志司而自己擅自作出的决定。与此同时,三兵团的预备部队39军,已奉彭总的命令,早于22日离开了前线北移。三个友军都提前北走,把一个60军孤军放在前面,势必使60军特别是180师的态势突出。更没想到180师根据我的命令,于23日下午正集结部队准备北移时,三兵团又突然来令,要各部暂不撤收,明确指令180师留在南岸,掩护伤员后撤。此时全兵团30多公里的正面,只有我们60军分散布置的3个师在前线挡住敌人!其中,180师仍留在汉江南面。此时,该师粮弹已尽。我将此情况报告三兵团,等待指示。可电报发出后,军指从5月23日下午开始,一直呼叫不到兵团的电台讯号!没有接到兵团答复的指令,180师只好孤师战斗在汉江南岸。”<br/></p><p>  停了停,韦杰又继续向毛泽东报告:<br/></p><p>  “从5月24日当天,敌发现60军180师两翼空虚后开始反扑,60军3个师,已受到敌人4个师、共七八万人的威胁,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180师处于背水作战的危境。敌人将60军179师与180师分割,并深入到180师侧后,切断该师后路,使其陷入包围。对此,我焦急万分,即令180师迅速撤至北汉江以北防御,争取主动,摆脱险境。当晚,180师根据我的命令,避开了敌人已控制的渡口,分团、分营地渡江,但敌人为封锁渡口,对正渡江的180师部队,进行猛烈地炮击。部队被迫占领阵地御敌。<br/></p><p>  在韦杰报告的同时,毛泽东的视线,不停地在他身前的地图上移动。他凝神静听得连烟卷都不吸了。一根烟卷夹在指缝间,任其自燃。<b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h1 class="title">志愿军180师被围受挫 毛泽东命军长回国汇报(3)<!--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h1><hr width="90%" size="1" height="1"/><a href="http://cul.news.tom.com/"><font color="#0000ff">http://cul.news.tom.com</font></a>  2005年10月11日09时29分来源:&nbsp;天津日报</td></tr><tr><td class="tex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class="text"><div align="center" style="DISPLAY: block; POSITION: relative;"></div></td></tr></tbody></table><!--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 style="TEXT-INDENT: 2em;">“5月25日白天,”韦杰报告说,“敌机数十架对180师扼守的阵地轮番轰炸、扫射,并投掷了大量的燃烧弹,不少战士成了‘火人’!紧接,敌人的炮兵、坦克,配合步兵成营、成团地轮番冲击180师守卫的阵地,乘势将180师重重包围,并用飞机在该师上空,反复播放劝降录音。我收到电报,即令该师坚决向西北突围;同时令归建的181师由华川以东出发,接援该师。181师当晚11时30分才收到军指的电报。该师各团,因均在行军途中,无法架电台联系,遂令通讯员徒步传达救援180师的命令。但是,待接援部队赶到华川、原川里、均巨里一线时,敌已先我占领了这些阵地。此时的181师,想从正面攻击已不可能,接援计划未能实现!5月26日中午,180师召开师党委扩大会,会上作出了分散突围的决定。当晚18时,该师分两路分散突围。分散突围并未事前请示军指。27日上午9时,180师分散突围的师直与该师540团这路突围部队进至鹰峰,因敌人炮火封锁,部队建制打乱,人员拥挤,沿途掉队、减员很多。该师另一路突围部队539团,也突围到达鹰峰,和师主力会合。途中,该团人员也失散很多,重机枪以上武器,及通信工具,大多被击毁、丢失。师指挥所仅有报话机一部。27日黄昏6时,180师的报话机同军部取得了联系。我即指令180师师长郑其贵向史昌里方向突围。同时,令179师取捷径向史昌里以南的敌人出击,以减少敌人对180师的威胁,以接援180师。该师接到我的命令,因山大路窄,尽管彻夜行军,仍进展迟缓。到28日黎明前的5时,接援部队才赶到明芝观,而敌人当日已兵分3路,合击史昌里,与接援180师的179师激战。至此,敌人东西阵地已连成一片。晚上,我又收到180师电报,等到译出来,知敌人已从加平方向反击上来,超过了该师。此时,师长郑其贵既没请示兵团,也没请示军指,即令部队把武器埋掉,把作战文件资料烧毁,电台密码只剩一套,其他全部烧毁。我看到电报,知道事情十分严重,马上令军部电台用报话机与180师郑其贵联系,用暗语询问他们现在的位置,同时,又把军部的位置告诉了他们,指令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率部向军部方面突围。没料自此,我再也听不到该师的回音了!”<br/></p><p>  顿了顿,韦杰好不容易控制住情绪,难过地说:“我向志司、兵团急电报告60军与180师已经失掉联系,请求救援!当时,志愿军各兵团友军,早的已在5月22日,迟的也已于5月23日先后北撤。志司此时手中,无近兵救援。三兵团同样困难,未掌握其他机动兵力。彭总给我和秦基伟发电,要我派我们军的181师,秦基伟派15军的45师,进行救援。可此时的180师,正在分散突围中,任何措施,都无济于事!”<br/></p><p>  夜深人静的中南海菊香书屋,只有毛泽东和韦杰两人。毛泽东又问韦杰:“60军180师作战损失的确切数字你报告一下,好吗?”<br/></p><p>  韦杰当即向毛主席报告:<br/></p><p>  “损失数字分两个阶段统计:180师入朝时,人员为11000余人。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掉队、负伤、阵亡,减员在10%。此时,该师已不足1万人。二阶段作战,减员也很严重,特别是后撤开始的3天,即5月22、23、24日,该师第一梯队的538、539团两个团,减员很大,根据不完全统计,180师被包围前的人数,约在8000左右。据主席召我回国前,我对该师情况的了解情况是:180师538团突围归来的是900人;该师539团与540团突围归建的各1000多人,共2000多人;师直机关、勤务分队、后勤医院等400多人,近4000人。若按二阶段突围前的8000人算,突围损失数为3000余人。这3000人中,估计被俘五六百人,突围战斗伤亡为2000多人,吃野菜、野草、野果中毒及饿死的指战员有数百人。它同彭总报给军委有关180师损失数字是吻合的。”<br/></p><p>  韦杰报告完上述情况,悲痛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从他那对浓眉下的双眼,大滴滚出!<br/></p><p>  “180师的事,各级都有责任。”毛泽东听后肯定地说。片刻,毛泽东又讲:“180师受挫,彭德怀在电报中已向我和军委作了检讨,承担了责任。你来北京前,志司又来报告,说他们对180师的受挫,均感到惭愧,表示要以悲痛的心情总结教训,并决心从各方面想办法来挽救这个损失!他们认为,这次180师受损的原因很多,是上上下下的许多错觉,和各种因素凑合在一块所造成!基于此,也不能全怪你们60军和180师的广大指战员!一句话,各方面的工作没有作好,才使180师不能自拔!正如志司在电报中指出的:倘若我们方面搞得好,这损失是可以避免的,至低限度也可以减少。这个‘我们方面’,既指志司,也指兵团,也指下面的军和师,不能单方面说。志司总结的几条失利原因,我是同意的。看来,”此时,毛泽东似有自责地说:“五次战役,我看是打急了,打大了,打远了!”<br/></p><p>  韦杰听得出来,毛泽东说这话的语气,确有内疚和自责之意。因为抗美援朝战争,彭德怀是朝鲜前线的第一线指挥员,第二线直接指挥者,是中央军委,是他这位军委主席毛泽东,因而毛泽东认为,此役失利,也不能只怪志司司令员彭德怀。这是因为,五次战役的部署,是按照他的作战方针制定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说了上述五次战役未能达到预想战果、即想成建制地歼灭敌人数万人的原因,是“打急了,打大了,打远了”这番话之后,他又起身在室内踱着步子,若有所思地说:<br/></p><p>  “现在看来,志愿军要想一次性包围美军几个师,或者1个整师,甚至1个整团,都难以达到歼敌的目的。我看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如果是打美军或英军,不要实行过去那种大包围,只实行战术性的小包围。如果是打李承晚的伪军,便可以实行战略或战役的大包围。总之,要分敌对待。”<br/></p></td></tr></tbody></table></p></td></tr></tbody></table><br/></p></td></tr></tbody></table></p>
<p>还有就不贴了,给几个地址,你们看后自己判断吧!</p><p><a href="http://www.xttzw.com/dprk/shownews.asp?newsid=15304">http://www.xttzw.com/dprk/shownews.asp?newsid=15304</a></p><p><a href="http://info.cndsi.com/html/20060328/5652141913.html">http://info.cndsi.com/html/20060328/5652141913.html</a></p><p><a href="http://www.xttzw.com/dprk/shownews.asp?newsid=570">http://www.xttzw.com/dprk/shownews.asp?newsid=570</a></p><p>是不是很多地方不一致?其实不奇怪,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见解,但对那些没有思考,没有探询就人云亦云的以讹传讹,才是最不负责任的,尤其是对待我们自己的军队,最可爱的人!</p><p>还有一个战役大家也要关注.<span class="tpc_title"><strong>长津湖之战!</strong></span></p><p><span class="tpc_title">看看<a href="http://www.1w2w.com/bbs/read.php?tid=3345">http://www.1w2w.com/bbs/read.php?tid=3345</a></span></p><p><span class="tpc_title">其实这场战役是朝战中我军非战斗减员损失最大的,大部分是活活冻死的!</span></p>
220兄弟,74师在哪儿被围来着?
不好意思,笔误,应是围歼杜聿明集团,想撤撤不走,想突围突不出,支援又没有,分散突围还是被歼灭!包围74师是孟良崮一役,属冒进被围不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