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美情绪与布什反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29:33
<p>联合早报</p><p>杜平</p><p>  外界在观察和评论美国时,通常都对其政府与民众予以区别看待。也就是说,虽然美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的霸权行为令人反感,并因此在世界很多地方制造了不少敌人,但人们对美国普通民众的印象还是积极的,至少不会把反美情绪发泄到美国老百姓身上。</p><p>  可是,根据美国一家非盈利公关机构(BDA,Business For Diplomatic Action)最近在全球所作的调查,由于反美情绪日益普遍,世界各国对美国公众的原有好感也在削弱。<font color="#f70938">在世人眼中,美国人的集体形象就是大声喧哗、目中无人、自我陶醉、不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而且试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font></p><p>  在完成了这一调查之后,BDA还专门列举了美国人的十六大陋习,制定了相应的行为准则,目的是要让“丑陋的美国人”在出国公干、旅游和留学时经常揽镜自照,不断自我反省和修正,以此改善自己及其国家的形象。</p><p><strong>美国人的集体性格</strong></p><p>  有趣的是,在该机构发表上述调查结果之前,中国有关部门也为出境旅游的公民制定了若干行为准则,以免让不文明的行为给自己的国家丢脸。笔者原本以为这只是“中国特色”,后来才发现这种幼儿园时代的启蒙教育,竟然也适用于美国公众。</p><p>  美国每年因各种原因出国者据说有6000万人。从事这项调查的机构以及其他组织,都希望这些人能够成为改善美国形象的民间大使,当美国政府的言行得罪和激怒了其他国家时,美国普通人民可以用自己的良好言行去赢得世人的好感和尊敬。</p><p>  在BDA进行这项调查之前,美国政府,包括国务院在内,其实一直都在进行各种形式的“形象工程”,但都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有关报道透露,白宫方面对这种情形感到不满意,认为有关部门的公共外交工作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其他有关机构也认为,美国政府的“形象工程”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缺乏一整套公共外交的战略”。</p><p>  美国的国际形象近年来确实不佳,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但是,比这一点更为严重的是,美国在全球的敌人似乎也越来越多。不论在自己的“后院”拉美,还是在欧洲、非洲和中东,甚至在东亚地区,反美情绪都在蔓延和深化。美国政府有意识地采取一些公关措施,已经说明它很清楚目前的现状。</p><p>  BDA的调查结果说,世界其他国家普遍认为美国人傲慢、自大和喜欢强加于人,“这种集体性格是引起反美情绪的根本原因”。这种结论看上去是有道理的,但实际上并未点中要害。</p><p><strong>丢掉朋友,制造敌人</strong></p><p>  从常识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集体性格”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从来没有一种性格缺陷,能够使几乎整个世界都产生反感、甚至憎恨。</p><p>  事实上,美国以外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机会与美国人直接接触,对他们的性格没有切身的感受,所以也就无所谓好感与否。当然,普通美国人确实有必要按照 BDA机构提出的建议,尽量使自己的言行容易获得外人的接受,可是,假若只指望普通民众去改善美国的形象,那就显得本末倒置。</p><p>  美国不太好的国际名声,绝非源自美国民间的言行,而是来自美国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关于这一点,美国学者朱莉娅·斯威格(Julia Sweig)曾经总结说,布什政府这些年来的国际言行,使美国“丢掉了朋友,制造了敌人”。</p><p>  对布什政府来说,这种结论显得很苛刻,但基本事实大概也就是如此。因为不只是传统的敌对国家越来越反美,就连传统的盟国,如法国、韩国、沙地阿拉伯,甚至包括英国在内,民间阶层都始终涌动着一股反美情绪。他们绝非是讨厌美国民众的个别言行,而是不满美国政府自以为是、自私自利和企图控制其他国家的政策。</p><p>  九一一事件之后和反恐战争期间,布什总统曾经谴责说,国际恐怖组织和一些“流氓国家”之所以与美国为敌,原因是他们“憎恨美国的富裕、自由和民主制度”。这显然是忽视了问题的症结,同时也表露了布什政府看待世界的心态和角度。假若也用这种逻辑来理解遍布全球的反美情结,那么,美国政府就将永远看不到自身的问题,也就无法改善它在其他国家人民心目中的形象。</p><p><strong>历史能否宽容地看待?</strong></p><p>  还好,布什上周五在华盛顿会晤英国首相布莱尔时,终于第一次公开承认自己在反恐战争期间犯了几个失误。一是他曾以过度强硬的措辞,要求联军“无论死活”都要抓住奥萨马·本拉登;二是他在对恐怖分子喊话时,使用了“尽管让他们来吧”这种不当的挑衅口气。他承认说,这种不够深思熟虑的表述“向人们发出了错误的信号”,也伤害了美国的名声,“我从中吸取了教训”;三是没有防止美军虐待伊拉克俘虏,使得美国在很长时间里都在为此付出代价。</p><p>  与他过去矢口否认自己有过错相比,布什此次在记者会上承认自己有过失,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跨跃,也许还是自我反省的开始。但是,这种避实就虚式的悔过,依然无法改变人们对美国政府的看法。从国务院到国防部,少数官员那种不可一世的霸道举止,还有那种咬牙切齿的发狠表态,今天依然在电视上不断重复。即便“公共外交”的形象工程非常有效,那还是会被几位高官的“公共外交”所抵销。</p><p>  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领导的联军一举摧毁伊拉克43个陆军师,然后立即收手,不再向首都巴格达挺进。对此,老布什总统和当时的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在回忆录中说:“我们只是不想杀戮而已,历史将对此予以仁慈地看待。”</p><p>  如今,伊拉克局势依然一片混乱,反美流血和死亡冲突因为太频繁而失去了新闻价值。阿富汗局势危机四伏,美军与当地平民的仇视与冲突,有可能使喀布尔变成第二个巴格达。还有中东、中亚、非洲以及拉美国家对美国推广民主战略的畏惧。所有这些,若仅凭美国普通民众的优雅举止,又何以使美国的国际形象焕然一新?</p><p>·作者是《联合早报》评论员</p><p>联合早报</p><p>杜平</p><p>  外界在观察和评论美国时,通常都对其政府与民众予以区别看待。也就是说,虽然美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的霸权行为令人反感,并因此在世界很多地方制造了不少敌人,但人们对美国普通民众的印象还是积极的,至少不会把反美情绪发泄到美国老百姓身上。</p><p>  可是,根据美国一家非盈利公关机构(BDA,Business For Diplomatic Action)最近在全球所作的调查,由于反美情绪日益普遍,世界各国对美国公众的原有好感也在削弱。<font color="#f70938">在世人眼中,美国人的集体形象就是大声喧哗、目中无人、自我陶醉、不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而且试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font></p><p>  在完成了这一调查之后,BDA还专门列举了美国人的十六大陋习,制定了相应的行为准则,目的是要让“丑陋的美国人”在出国公干、旅游和留学时经常揽镜自照,不断自我反省和修正,以此改善自己及其国家的形象。</p><p><strong>美国人的集体性格</strong></p><p>  有趣的是,在该机构发表上述调查结果之前,中国有关部门也为出境旅游的公民制定了若干行为准则,以免让不文明的行为给自己的国家丢脸。笔者原本以为这只是“中国特色”,后来才发现这种幼儿园时代的启蒙教育,竟然也适用于美国公众。</p><p>  美国每年因各种原因出国者据说有6000万人。从事这项调查的机构以及其他组织,都希望这些人能够成为改善美国形象的民间大使,当美国政府的言行得罪和激怒了其他国家时,美国普通人民可以用自己的良好言行去赢得世人的好感和尊敬。</p><p>  在BDA进行这项调查之前,美国政府,包括国务院在内,其实一直都在进行各种形式的“形象工程”,但都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有关报道透露,白宫方面对这种情形感到不满意,认为有关部门的公共外交工作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其他有关机构也认为,美国政府的“形象工程”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缺乏一整套公共外交的战略”。</p><p>  美国的国际形象近年来确实不佳,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但是,比这一点更为严重的是,美国在全球的敌人似乎也越来越多。不论在自己的“后院”拉美,还是在欧洲、非洲和中东,甚至在东亚地区,反美情绪都在蔓延和深化。美国政府有意识地采取一些公关措施,已经说明它很清楚目前的现状。</p><p>  BDA的调查结果说,世界其他国家普遍认为美国人傲慢、自大和喜欢强加于人,“这种集体性格是引起反美情绪的根本原因”。这种结论看上去是有道理的,但实际上并未点中要害。</p><p><strong>丢掉朋友,制造敌人</strong></p><p>  从常识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集体性格”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从来没有一种性格缺陷,能够使几乎整个世界都产生反感、甚至憎恨。</p><p>  事实上,美国以外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机会与美国人直接接触,对他们的性格没有切身的感受,所以也就无所谓好感与否。当然,普通美国人确实有必要按照 BDA机构提出的建议,尽量使自己的言行容易获得外人的接受,可是,假若只指望普通民众去改善美国的形象,那就显得本末倒置。</p><p>  美国不太好的国际名声,绝非源自美国民间的言行,而是来自美国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关于这一点,美国学者朱莉娅·斯威格(Julia Sweig)曾经总结说,布什政府这些年来的国际言行,使美国“丢掉了朋友,制造了敌人”。</p><p>  对布什政府来说,这种结论显得很苛刻,但基本事实大概也就是如此。因为不只是传统的敌对国家越来越反美,就连传统的盟国,如法国、韩国、沙地阿拉伯,甚至包括英国在内,民间阶层都始终涌动着一股反美情绪。他们绝非是讨厌美国民众的个别言行,而是不满美国政府自以为是、自私自利和企图控制其他国家的政策。</p><p>  九一一事件之后和反恐战争期间,布什总统曾经谴责说,国际恐怖组织和一些“流氓国家”之所以与美国为敌,原因是他们“憎恨美国的富裕、自由和民主制度”。这显然是忽视了问题的症结,同时也表露了布什政府看待世界的心态和角度。假若也用这种逻辑来理解遍布全球的反美情结,那么,美国政府就将永远看不到自身的问题,也就无法改善它在其他国家人民心目中的形象。</p><p><strong>历史能否宽容地看待?</strong></p><p>  还好,布什上周五在华盛顿会晤英国首相布莱尔时,终于第一次公开承认自己在反恐战争期间犯了几个失误。一是他曾以过度强硬的措辞,要求联军“无论死活”都要抓住奥萨马·本拉登;二是他在对恐怖分子喊话时,使用了“尽管让他们来吧”这种不当的挑衅口气。他承认说,这种不够深思熟虑的表述“向人们发出了错误的信号”,也伤害了美国的名声,“我从中吸取了教训”;三是没有防止美军虐待伊拉克俘虏,使得美国在很长时间里都在为此付出代价。</p><p>  与他过去矢口否认自己有过错相比,布什此次在记者会上承认自己有过失,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跨跃,也许还是自我反省的开始。但是,这种避实就虚式的悔过,依然无法改变人们对美国政府的看法。从国务院到国防部,少数官员那种不可一世的霸道举止,还有那种咬牙切齿的发狠表态,今天依然在电视上不断重复。即便“公共外交”的形象工程非常有效,那还是会被几位高官的“公共外交”所抵销。</p><p>  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领导的联军一举摧毁伊拉克43个陆军师,然后立即收手,不再向首都巴格达挺进。对此,老布什总统和当时的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在回忆录中说:“我们只是不想杀戮而已,历史将对此予以仁慈地看待。”</p><p>  如今,伊拉克局势依然一片混乱,反美流血和死亡冲突因为太频繁而失去了新闻价值。阿富汗局势危机四伏,美军与当地平民的仇视与冲突,有可能使喀布尔变成第二个巴格达。还有中东、中亚、非洲以及拉美国家对美国推广民主战略的畏惧。所有这些,若仅凭美国普通民众的优雅举止,又何以使美国的国际形象焕然一新?</p><p>·作者是《联合早报》评论员</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umuyu</i>在2006-6-2 18:55:00的发言:</b><br/><p>联合早报</p><p>杜平</p><p>  外界在观察和评论美国时,通常都对其政府与民众予以区别看待。也就是说,虽然美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的霸权行为令人反感,并因此在世界很多地方制造了不少敌人,但人们对美国普通民众的印象还是积极的,至少不会把反美情绪发泄到美国老百姓身上。</p><p>  可是,根据美国一家非盈利公关机构(BDA,Business For Diplomatic Action)最近在全球所作的调查,由于反美情绪日益普遍,世界各国对美国公众的原有好感也在削弱。<font color="#f70938">在世人眼中,美国人的集体形象就是大声喧哗、目中无人、自我陶醉、不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而且试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font></p><p>  在完成了这一调查之后,BDA还专门列举了美国人的十六大陋习,制定了相应的行为准则,目的是要让“丑陋的美国人”在出国公干、旅游和留学时经常揽镜自照,不断自我反省和修正,以此改善自己及其国家的形象。</p><p><strong>美国人的集体性格</strong></p><p>  有趣的是,在该机构发表上述调查结果之前,中国有关部门也为出境旅游的公民制定了若干行为准则,以免让不文明的行为给自己的国家丢脸。笔者原本以为这只是“中国特色”,后来才发现这种幼儿园时代的启蒙教育,竟然也适用于美国公众。</p><p>  美国每年因各种原因出国者据说有6000万人。从事这项调查的机构以及其他组织,都希望这些人能够成为改善美国形象的民间大使,当美国政府的言行得罪和激怒了其他国家时,美国普通人民可以用自己的良好言行去赢得世人的好感和尊敬。</p><p>  在BDA进行这项调查之前,美国政府,包括国务院在内,其实一直都在进行各种形式的“形象工程”,但都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有关报道透露,白宫方面对这种情形感到不满意,认为有关部门的公共外交工作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其他有关机构也认为,美国政府的“形象工程”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缺乏一整套公共外交的战略”。</p><p>  美国的国际形象近年来确实不佳,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但是,比这一点更为严重的是,美国在全球的敌人似乎也越来越多。不论在自己的“后院”拉美,还是在欧洲、非洲和中东,甚至在东亚地区,反美情绪都在蔓延和深化。美国政府有意识地采取一些公关措施,已经说明它很清楚目前的现状。</p><p>  BDA的调查结果说,世界其他国家普遍认为美国人傲慢、自大和喜欢强加于人,“这种集体性格是引起反美情绪的根本原因”。这种结论看上去是有道理的,但实际上并未点中要害。</p><p><strong>丢掉朋友,制造敌人</strong></p><p>  从常识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集体性格”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从来没有一种性格缺陷,能够使几乎整个世界都产生反感、甚至憎恨。</p><p>  事实上,美国以外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机会与美国人直接接触,对他们的性格没有切身的感受,所以也就无所谓好感与否。当然,普通美国人确实有必要按照 BDA机构提出的建议,尽量使自己的言行容易获得外人的接受,可是,假若只指望普通民众去改善美国的形象,那就显得本末倒置。</p><p>  美国不太好的国际名声,绝非源自美国民间的言行,而是来自美国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关于这一点,美国学者朱莉娅·斯威格(Julia Sweig)曾经总结说,布什政府这些年来的国际言行,使美国“丢掉了朋友,制造了敌人”。</p><p>  对布什政府来说,这种结论显得很苛刻,但基本事实大概也就是如此。因为不只是传统的敌对国家越来越反美,就连传统的盟国,如法国、韩国、沙地阿拉伯,甚至包括英国在内,民间阶层都始终涌动着一股反美情绪。他们绝非是讨厌美国民众的个别言行,而是不满美国政府自以为是、自私自利和企图控制其他国家的政策。</p><p>  九一一事件之后和反恐战争期间,布什总统曾经谴责说,国际恐怖组织和一些“流氓国家”之所以与美国为敌,原因是他们“憎恨美国的富裕、自由和民主制度”。这显然是忽视了问题的症结,同时也表露了布什政府看待世界的心态和角度。假若也用这种逻辑来理解遍布全球的反美情结,那么,美国政府就将永远看不到自身的问题,也就无法改善它在其他国家人民心目中的形象。</p><p><strong>历史能否宽容地看待?</strong></p><p>  还好,布什上周五在华盛顿会晤英国首相布莱尔时,终于第一次公开承认自己在反恐战争期间犯了几个失误。一是他曾以过度强硬的措辞,要求联军“无论死活”都要抓住奥萨马·本拉登;二是他在对恐怖分子喊话时,使用了“尽管让他们来吧”这种不当的挑衅口气。他承认说,这种不够深思熟虑的表述“向人们发出了错误的信号”,也伤害了美国的名声,“我从中吸取了教训”;三是没有防止美军虐待伊拉克俘虏,使得美国在很长时间里都在为此付出代价。</p><p>  与他过去矢口否认自己有过错相比,布什此次在记者会上承认自己有过失,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跨跃,也许还是自我反省的开始。但是,这种避实就虚式的悔过,依然无法改变人们对美国政府的看法。从国务院到国防部,少数官员那种不可一世的霸道举止,还有那种咬牙切齿的发狠表态,今天依然在电视上不断重复。即便“公共外交”的形象工程非常有效,那还是会被几位高官的“公共外交”所抵销。</p><p>  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领导的联军一举摧毁伊拉克43个陆军师,然后立即收手,不再向首都巴格达挺进。对此,老布什总统和当时的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在回忆录中说:“我们只是不想杀戮而已,历史将对此予以仁慈地看待。”</p><p>  如今,伊拉克局势依然一片混乱,反美流血和死亡冲突因为太频繁而失去了新闻价值。阿富汗局势危机四伏,美军与当地平民的仇视与冲突,有可能使喀布尔变成第二个巴格达。还有中东、中亚、非洲以及拉美国家对美国推广民主战略的畏惧。所有这些,若仅凭美国普通民众的优雅举止,又何以使美国的国际形象焕然一新?</p><p>·作者是《联合早报》评论员</p></div><p>你们有什么理由去批评这个世界上最民主、最自由、最能代表人民利益的国家?!!!要评说别人,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吧!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声明:我是不喜欢陈XX的,但我认为他这句话还是很经典的,借来用用!)</p>[em14][em14][em13][em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