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开元:自主创新挑战跨国公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8:46:31
  立柜式的,大小不一,高低不同,全都昂然挺立。这是真空断路器,这是负荷开关,这是铠装中置式开关柜,这是环网柜,这是预装式变电站……指着这些产品,温州市开元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跃胜满脸自豪,对记者说:“我们主要靠自主研发,现在已有四大类31个系列输变电高新技术产品,获得了5个国家专利。多个系列产品被国家经贸委、国家电力公司列为全国城乡电网、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推荐产品。我们这些系列产品大量替代了进口,通过技术扩散,带动国内整个行业打破了跨国公司的市场垄断。作为温州民营企业家,能为国家自主创新做点事,我很高兴!”&nbsp;<br/>&nbsp;<br/>&nbsp;&nbsp;&nbsp;&nbsp;<b>“我赚多少钱事小,国家保住了一个产业事大”</b><br/><br/>&nbsp;&nbsp;&nbsp;&nbsp;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电力工业迅猛发展,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全面铺开。但是,作为电力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高压输变电设备,在国内却是短线缺门,大量依赖进口。作为压气式负荷开关全球巨头的意大利VEI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一家跨国公司的技术权威甚至断言:“中国高压开关产品要赶上我们,至少要5到10年。”<br/><br/>&nbsp;&nbsp;&nbsp;&nbsp;1993年,从事机电产品贸易的温州商人李跃胜,只身到了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作为一名旁听者,全程参与了中国高压开关行业专题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和国内大中型开关企业负责人达成了共识:应该抓住国家大力推广环网配电的机遇,自主研发高压负荷开关设备,振兴电力装备工业中的核心产业,对抗跨国巨头的步步紧逼。<br/><br/>&nbsp;&nbsp;&nbsp;&nbsp;然而,没有技术储备,没有财力,没有开发新产品所需的关键材料,在场的十家企业望而却步。李跃胜这时突然站了出来,脱口而出:“我来投资,我来干!”<br/><br/>&nbsp;&nbsp;&nbsp;&nbsp;自主研发国内空白的产品,对企业来说,意味着高投入高风险,能否成功是个未知数。李跃胜向专家讨教:“自己开发,大概要花多少钱?”专家说:“300万元,未必能搞成。”当时,李跃胜的资产不过1000万元,但他毫不犹豫,立即着手筹备,聘请行业专家,邀请技术人员加盟,在自己的贸易公司腾出100多平方米作为研发室。那几个月,李跃胜都不回家睡,而陪着技术人员在双人间过夜。<br/><br/>&nbsp;&nbsp;&nbsp;&nbsp;有些朋友不理解他这样全力投入高压开关研发,李跃胜说:“人不能总围着自己的鼻尖打转,民营企业首先是中国的企业。如果这事搞成了,我赚多少钱事小,国家保住了一个产业事大。搞不成,我可以从头再来,再去推销机电产品。”<br/><br/>&nbsp;&nbsp;&nbsp;&nbsp;<b>“创新就有风险,自主创新有着更大的风险。这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b><br/><br/>&nbsp;&nbsp;&nbsp;&nbsp;1994年10月,自主开发的第一台压气式负荷开关,送到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开始试验。<br/><br/>&nbsp;&nbsp;&nbsp;&nbsp;一天深夜,刚回到温州两天的李跃胜被电话惊醒。在西安的科研攻关组黄工程师声音颤抖:“李总,完了!样机在进行主要参数试验时爆炸了!上百万投入,没了!”他还说科研人员情绪都极为沉重,有的蒙在被子里哭了。<br/><br/>&nbsp;&nbsp;&nbsp;&nbsp;李跃胜心中一阵震颤,稍一沉吟,却宽慰地说:“哭什么!都起来,喝酒去!明天再干!不管花多少钱,我就是倾家荡产也要与他们斗下去!”<br/><br/>&nbsp;&nbsp;&nbsp;&nbsp;第二天一起床,李跃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往西安电汇了50万元。<br/><br/>&nbsp;&nbsp;&nbsp;&nbsp;“创新就有风险,自主创新有着更大的风险。这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科研人员身上那股与跨国公司拼技术的劲,是我最大的动力来源。”李跃胜对记者说。<br/><br/>&nbsp;&nbsp;&nbsp;&nbsp;1995年4月,在西安国家高压电器检测中心,开元公司自主研发的压气式负荷开关产品,与全球销量第一的意大利VEI公司的产品,同时进行检测验证。从转移电流这一项技术参数看,“开元”产品远远超出VEI产品。VEI公司人员惊叹之余,要求购买“开元”的技术,被婉拒,只能买了“开元”的一台样机。<br/><br/>&nbsp;&nbsp;&nbsp;&nbsp;“开元”的成功,轰动了整个行业。全国100多家大中型开关企业的专家都到温州,目睹这一匹猛然杀出来的“黑马”,大家深受鼓舞。这之后的十余年来,国内已有100多家企业利用这个技术成果转让来生产。<br/><br/>&nbsp;&nbsp;&nbsp;&nbsp;<b>“折射出我国当代民营企业家的精神境界和爱国情怀”</b>&nbsp;<br/><br/>&nbsp;&nbsp;&nbsp;&nbsp;1996年的一天,国家有关部门急电李跃胜,请他火速赶往北京,商谈开发高压电器新产品的有关事宜。此时,李跃胜的左脚在工地上被石头砸伤,严重感染,脚背肿得像个大馒头,人发高烧39摄氏度,正在医院挂吊针。<br/><br/>&nbsp;&nbsp;&nbsp;&nbsp;当天,他拖着病体,左脚穿拖鞋,右脚穿皮鞋,由厂里的同志搀扶着登机北上。这天的会议相当重要,“开元”与另两家民营企业联合,成立专门从事研发的西安森源电气有限公司,与跨国公司ABB展开技术较量。会议一直开到凌晨两点,疼痛、高烧、疲惫不堪的李跃胜,刚散会就虚脱倒地,被抬进救护车直送医院。<br/><br/>&nbsp;&nbsp;&nbsp;&nbsp;经过科研人员两年多的努力,成功开发出中置式真空断路器等多个系列的新产品,通过技术转让等方式,向国内同行厂商全面扩散,以集群优势共同抗衡各大跨国公司。目前,国内仅生产中置柜的企业就多达500余家,年综合生产能力达20万台,占领了国内90%的市场份额。<br/><br/>&nbsp;&nbsp;&nbsp;&nbsp;国内高压电器行业专家屈绪民说:“虽然‘开元’年产值只有1.5亿元,但它带动的产业链总产值至少有1000亿元。一个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依靠自主创新挑战跨国公司,不但体现了我国自主创新的能量,也折射出我国当代民营企业家的精神境界和爱国情怀。”立柜式的,大小不一,高低不同,全都昂然挺立。这是真空断路器,这是负荷开关,这是铠装中置式开关柜,这是环网柜,这是预装式变电站……指着这些产品,温州市开元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跃胜满脸自豪,对记者说:“我们主要靠自主研发,现在已有四大类31个系列输变电高新技术产品,获得了5个国家专利。多个系列产品被国家经贸委、国家电力公司列为全国城乡电网、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推荐产品。我们这些系列产品大量替代了进口,通过技术扩散,带动国内整个行业打破了跨国公司的市场垄断。作为温州民营企业家,能为国家自主创新做点事,我很高兴!”&nbsp;<br/>&nbsp;<br/>&nbsp;&nbsp;&nbsp;&nbsp;<b>“我赚多少钱事小,国家保住了一个产业事大”</b><br/><br/>&nbsp;&nbsp;&nbsp;&nbsp;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电力工业迅猛发展,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全面铺开。但是,作为电力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高压输变电设备,在国内却是短线缺门,大量依赖进口。作为压气式负荷开关全球巨头的意大利VEI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一家跨国公司的技术权威甚至断言:“中国高压开关产品要赶上我们,至少要5到10年。”<br/><br/>&nbsp;&nbsp;&nbsp;&nbsp;1993年,从事机电产品贸易的温州商人李跃胜,只身到了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作为一名旁听者,全程参与了中国高压开关行业专题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和国内大中型开关企业负责人达成了共识:应该抓住国家大力推广环网配电的机遇,自主研发高压负荷开关设备,振兴电力装备工业中的核心产业,对抗跨国巨头的步步紧逼。<br/><br/>&nbsp;&nbsp;&nbsp;&nbsp;然而,没有技术储备,没有财力,没有开发新产品所需的关键材料,在场的十家企业望而却步。李跃胜这时突然站了出来,脱口而出:“我来投资,我来干!”<br/><br/>&nbsp;&nbsp;&nbsp;&nbsp;自主研发国内空白的产品,对企业来说,意味着高投入高风险,能否成功是个未知数。李跃胜向专家讨教:“自己开发,大概要花多少钱?”专家说:“300万元,未必能搞成。”当时,李跃胜的资产不过1000万元,但他毫不犹豫,立即着手筹备,聘请行业专家,邀请技术人员加盟,在自己的贸易公司腾出100多平方米作为研发室。那几个月,李跃胜都不回家睡,而陪着技术人员在双人间过夜。<br/><br/>&nbsp;&nbsp;&nbsp;&nbsp;有些朋友不理解他这样全力投入高压开关研发,李跃胜说:“人不能总围着自己的鼻尖打转,民营企业首先是中国的企业。如果这事搞成了,我赚多少钱事小,国家保住了一个产业事大。搞不成,我可以从头再来,再去推销机电产品。”<br/><br/>&nbsp;&nbsp;&nbsp;&nbsp;<b>“创新就有风险,自主创新有着更大的风险。这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b><br/><br/>&nbsp;&nbsp;&nbsp;&nbsp;1994年10月,自主开发的第一台压气式负荷开关,送到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开始试验。<br/><br/>&nbsp;&nbsp;&nbsp;&nbsp;一天深夜,刚回到温州两天的李跃胜被电话惊醒。在西安的科研攻关组黄工程师声音颤抖:“李总,完了!样机在进行主要参数试验时爆炸了!上百万投入,没了!”他还说科研人员情绪都极为沉重,有的蒙在被子里哭了。<br/><br/>&nbsp;&nbsp;&nbsp;&nbsp;李跃胜心中一阵震颤,稍一沉吟,却宽慰地说:“哭什么!都起来,喝酒去!明天再干!不管花多少钱,我就是倾家荡产也要与他们斗下去!”<br/><br/>&nbsp;&nbsp;&nbsp;&nbsp;第二天一起床,李跃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往西安电汇了50万元。<br/><br/>&nbsp;&nbsp;&nbsp;&nbsp;“创新就有风险,自主创新有着更大的风险。这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科研人员身上那股与跨国公司拼技术的劲,是我最大的动力来源。”李跃胜对记者说。<br/><br/>&nbsp;&nbsp;&nbsp;&nbsp;1995年4月,在西安国家高压电器检测中心,开元公司自主研发的压气式负荷开关产品,与全球销量第一的意大利VEI公司的产品,同时进行检测验证。从转移电流这一项技术参数看,“开元”产品远远超出VEI产品。VEI公司人员惊叹之余,要求购买“开元”的技术,被婉拒,只能买了“开元”的一台样机。<br/><br/>&nbsp;&nbsp;&nbsp;&nbsp;“开元”的成功,轰动了整个行业。全国100多家大中型开关企业的专家都到温州,目睹这一匹猛然杀出来的“黑马”,大家深受鼓舞。这之后的十余年来,国内已有100多家企业利用这个技术成果转让来生产。<br/><br/>&nbsp;&nbsp;&nbsp;&nbsp;<b>“折射出我国当代民营企业家的精神境界和爱国情怀”</b>&nbsp;<br/><br/>&nbsp;&nbsp;&nbsp;&nbsp;1996年的一天,国家有关部门急电李跃胜,请他火速赶往北京,商谈开发高压电器新产品的有关事宜。此时,李跃胜的左脚在工地上被石头砸伤,严重感染,脚背肿得像个大馒头,人发高烧39摄氏度,正在医院挂吊针。<br/><br/>&nbsp;&nbsp;&nbsp;&nbsp;当天,他拖着病体,左脚穿拖鞋,右脚穿皮鞋,由厂里的同志搀扶着登机北上。这天的会议相当重要,“开元”与另两家民营企业联合,成立专门从事研发的西安森源电气有限公司,与跨国公司ABB展开技术较量。会议一直开到凌晨两点,疼痛、高烧、疲惫不堪的李跃胜,刚散会就虚脱倒地,被抬进救护车直送医院。<br/><br/>&nbsp;&nbsp;&nbsp;&nbsp;经过科研人员两年多的努力,成功开发出中置式真空断路器等多个系列的新产品,通过技术转让等方式,向国内同行厂商全面扩散,以集群优势共同抗衡各大跨国公司。目前,国内仅生产中置柜的企业就多达500余家,年综合生产能力达20万台,占领了国内90%的市场份额。<br/><br/>&nbsp;&nbsp;&nbsp;&nbsp;国内高压电器行业专家屈绪民说:“虽然‘开元’年产值只有1.5亿元,但它带动的产业链总产值至少有1000亿元。一个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依靠自主创新挑战跨国公司,不但体现了我国自主创新的能量,也折射出我国当代民营企业家的精神境界和爱国情怀。”
今后中国这样的创新企业会越来越多!!!
<p>是件大好事,但不完美:</p><p>为什么在掌握核心技术后,没有快速的做强做大?</p><p>技术创新固然重要,商业模式创新的潜力和威力更大!</p><p>创新,才能超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