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内人”曝光商业贿赂:“强者”才有行贿资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35:54
<p><font color="#f3f3f3" size="1">)</font></p><p>稿件来源: <font color="#000000">新华网</font></p><p>商业贿赂行为一般藏在深深的幕后,其详情鲜为人知。最近,半月谈组织记者深入部分商业贿赂较为严重的领域展开调查,“圈内人”撕开了层层内幕,使形形色色的商业贿赂勾当“浮出水面”。<br/><br/>  <b>●政府采购 <br/><br/>  “身为国家干部却做着那些肮脏事”</b> <br/><br/>  <b>[自述者]</b><br/><br/>  刘新平(化名):曾经从事清障拖车营销工作多年,所销车辆主要被交警、城管和高速公路管理等政府部门采购。<br/><br/>  <b>[口述实录]</b><br/><br/>  市场营销,回扣是必不可少的。不过,送多少,送什么,因人因车而定。一辆价位在20万元的车,“公关营销”成本最多不超过2万元。<br/><br/>  通过别人介绍,河南某地城管部门的负责人答应购买一台车,但迟迟不肯下单。后来我得知他有一个18岁的儿子,就表示要给他儿子买手机。他含糊其辞地说:“再说吧!”我心里有数了,立即托人从广州带回一台价值5000多元的手机送了过去,销售车单很快就签了下来。收受回扣一般都不会爽快答应,但千万不要把他们的推辞当真。<br/><br/>  也有少数人直截了当。重庆一地级市交警队下属的一家公司买了我公司一辆车,就明着索要10000元现金,我私下里把钱给了买车的负责人。<br/><br/>  回扣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但它绝不是简单的送与收的问题,如果对方信不过你,你有再多的钱也送不出去。为了营销汽车,我几乎每天都在陪吃陪喝拉关系。在河南郑州期间,通过别人介绍,我找到某区城管部门的领导。一见面,我就将特意买的一条好烟放在他桌上,他连看都没看一眼,就扔到地上说:“我不抽这烟!”我赶紧捡起来放在座位边上,赔着笑脸自嘲道:“烟是差了点啊!”然后马上转移话题跟他聊我们的车。临走时,我假装忘记带烟就与他道别。第二次再去时,他明显热情多了。其实,他当时的举动是在考验我,如果我死心眼信了他的话,把烟带走,日后就是再送上10条好烟也无济于事。<br/><br/>  只要搞好关系,政府招标采购只是一种形式。一次我得知,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公司要招标购买4台拖车。我利用公司多年积累的关系,接近这家公司的董事长。一来二去,彼此就熟了。当时我们公司报价是每辆19.8万元,在开标前一天晚上,高速公路公司的内部知情人士在其授意下私下打电话告诉我,招标底价是每辆 19万元,有一家公司报了19.6万元。在他的协助下,我们半夜把重做的标书偷换进去。第二天一开标,我们公司如愿以偿。<br/><br/>  收了好处,就要适时地投桃报李,这样关系才能不断巩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打听到这位董事长有点好色,就提出去“放松放松”,他和公司的一位副总一番推脱之后欣然成行。我们来到一家四星级宾馆,在安排妥当后,我就退出来埋单等候,应付可能出现的意外。想着他们身为国家干部却做着那些肮脏事,心里真不是滋味。<br/><br/>  过后,他又拐弯抹角向我索贿。一天,他打电话跟我说:“小刘,我在商场看中了一台背投电视,你来帮我参考参考?”我心领神会,立即赶过去,待我赶到时,他已经走了。售货员告诉我背投电视总价1.4万元,他交了1000元定金,留了地址。我咬咬牙付清了余款。<br/><br/>  <b>[记者点评]</b><br/><br/>  刘新平的自述揭示了商业贿赂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一、“回扣必不可少”;二、要讲究送的方式,保障权钱交易的“安全”;三、要持续送,建立长期的权钱交易网络。当前商业贿赂的普遍性、隐蔽性由此可见一斑。 <br/><br/>  <b>●开发建设 <br/><br/>  “关系不到位、实力不够雄厚的开发商想陪还轮不上”</b> <br/><br/>  <b>[自述者]</b><br/><br/>  李南:西南某市房地产商人。<br/><br/>  <b>[口述实录]</b><br/><br/>  春节、中秋、国庆等节日,是与官员联络感情的最佳时机。根据各个城市的经济情况、官员所处位置以及帮助自己的程度,我心里有一个好处费的"价目表"。以西部中等城市为例,科级干部5000元,处级干部1万~2万元,局级干部则需要3万~5万元才拿得出手。用来疏通关系的好处费几年算下来,大概占到楼盘总成本的2%~3%。<br/><br/>  那些干部都懂得起(方言,即知道其中奥妙)。我们把钱用报纸一包,放到档案袋里,电话里说有个急件报批,对方就明白了,见面把文件袋给对方就完事。有时遇到嫩一点的干部,还会友情提示他不要把钱的事透露给老婆孩子,也不要马上存银行,因为纪检监察部门往往是从这些环节入手的。<br/><br/>  有的开发商送钱大方,有的则比较小气。如果送少了,不但达不到“公关”效果,可能还会起反作用。有的干部收到一两千元的红包,直接交给纪检部门换政绩了。收得多往往舍不得交,抓大放小嘛。<br/><br/>  看哪个房地产商做得成功,看他的繁忙程度就知道了。有的周末节假日都忙得见不到人,大多数情况下是陪领导干部钓鱼、旅游、消遣去了。关系不到位、实力不够雄厚的开发商想陪还轮不上呢。<br/><br/>  <b>[记者点评]</b><br/><br/>  不法商人在获取关系的过程中同样面临激烈竞争,强者才能有行贿的资格,行贿就能从官员手中得到不法利益。另一方面,有些政府部门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腐败官员才得以操纵权柄,待价而沽,造就了权钱交易的“卖方市场”。 <br/><br/>  <b>●医药购销 </b><br/><br/>  <b>“收回扣成了风气,已经不算做坏事了”</b> <br/><br/>  <b>[自述者]</b><br/><br/>  刘刚、汪峰、梁兰等:四川省一些医药企业的医药代表和医疗器械经营公司销售人员。<br/><br/>  <b>[口述实录]</b><br/><br/>  药贩子进医院,一般来说,至少要打通7道关。从院长开始,接下去就是分管药品的副院长、药剂科主任、库房管理人员、临床医生、会计或者财务科长,以及统计回扣药品使用数量的工作人员。<br/><br/>  医药代表会经常性地与医生联系,每月与医生结算,所有回扣都由医药代表先行垫付,等医院将药款支付给医药公司后,医药代表再向公司支取回扣,以电话票、餐饮发票等冲抵,为向公司冲抵回扣款,他们有时还得去购买假发票。<br/><br/>  有意思的是,接受回扣的医生中,有些是公认的“好人”,只是在被查处之后才贴上“黑心大夫”的标签。这可能是由于现在一些医院里收回扣成了风气,已经不算做坏事了。<br/><br/>  现在的医生非常谨慎,如果不是长期合作的医药企业"孝敬"的东西,一般不会收。医药代表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感情投入才会慢慢获得医生的信任。哪个医生喜欢喝酒,哪个医生喜欢打牌,哪个医生喜欢洗桑拿,都是医药代表需要掌握的。对症下药方能医治"百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按时支付医生的药品回扣。<br/><br/>  <b>[记者点评]</b><br/><br/>  医药行业的年均毛利润逐年下降,药价则在不断上涨,其中的差价大多用于回扣。 <br/><br/>  <b>●产权交易 <br/><br/>  “为了在公司账上做平,副总经理叫人开了一张假发票” </b><br/><br/>  <b>[自述者]</b><br/><br/>  王小苏、陈文海、戴一飒等:重庆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项目开发经理、销售经理。<br/><br/>  <b>[口述实录]</b><br/><br/>  2000年我们启动一个房地产建设项目,需要把重庆市酿造调味品公司下属嘉陵酿造厂(国有企业)在五里店的那块地买过来。在谈判过程中,酿造调味品公司总经理汪其伟提出,等我们的商品房修好后,“给他优惠一点”。当时公司的项目已经上马,如果拿不到这块地公司的损失将很大。我们提出可以送他一套小户型的房子,汪其伟也没有表示反对。随后,我们“理所当然”买下了嘉陵酿造厂的那块地,而且价格之低超过我们的预期。<br/><br/>  那块地是公家的,卖多卖少对汪其伟并不重要,他关心的是我们的房子。后来他找到我,说他想要130多平方米的房子,我算了一下,汪其伟购买的三室二厅的房子总价要32万多元,最后只收了他10万多。<br/><br/>  为了掩人耳目,他要求开发票和签合同都要按我们对外公布的市价。我们也觉得这样比较安全,就按该房总价开出了全额发票。为了在账上做平,副总经理就叫工程部的人到一家涂料厂开了一张空白工程发票,假装买进了21.42万元的涂料,然后财务部用工程款的名义冲抵了汪其伟的房款。同时,财务部出纳为了平衡出纳账,还开出了21.42万元的收据做进账里。<br/><br/>  <b>[记者点评]</b><br/><br/>  当“贿赂”披上“商业”外衣,在"潜规则"中运作,发现和取证的困难可想而知。<font color="#f3f3f3" style="FONT-SIZE: 0px;">来源:http://www.backchina.com/news/2006-04-28/88622.html </font></p><p><font color="#f3f3f3" size="1">)</font></p><p>稿件来源: <font color="#000000">新华网</font></p><p>商业贿赂行为一般藏在深深的幕后,其详情鲜为人知。最近,半月谈组织记者深入部分商业贿赂较为严重的领域展开调查,“圈内人”撕开了层层内幕,使形形色色的商业贿赂勾当“浮出水面”。<br/><br/>  <b>●政府采购 <br/><br/>  “身为国家干部却做着那些肮脏事”</b> <br/><br/>  <b>[自述者]</b><br/><br/>  刘新平(化名):曾经从事清障拖车营销工作多年,所销车辆主要被交警、城管和高速公路管理等政府部门采购。<br/><br/>  <b>[口述实录]</b><br/><br/>  市场营销,回扣是必不可少的。不过,送多少,送什么,因人因车而定。一辆价位在20万元的车,“公关营销”成本最多不超过2万元。<br/><br/>  通过别人介绍,河南某地城管部门的负责人答应购买一台车,但迟迟不肯下单。后来我得知他有一个18岁的儿子,就表示要给他儿子买手机。他含糊其辞地说:“再说吧!”我心里有数了,立即托人从广州带回一台价值5000多元的手机送了过去,销售车单很快就签了下来。收受回扣一般都不会爽快答应,但千万不要把他们的推辞当真。<br/><br/>  也有少数人直截了当。重庆一地级市交警队下属的一家公司买了我公司一辆车,就明着索要10000元现金,我私下里把钱给了买车的负责人。<br/><br/>  回扣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但它绝不是简单的送与收的问题,如果对方信不过你,你有再多的钱也送不出去。为了营销汽车,我几乎每天都在陪吃陪喝拉关系。在河南郑州期间,通过别人介绍,我找到某区城管部门的领导。一见面,我就将特意买的一条好烟放在他桌上,他连看都没看一眼,就扔到地上说:“我不抽这烟!”我赶紧捡起来放在座位边上,赔着笑脸自嘲道:“烟是差了点啊!”然后马上转移话题跟他聊我们的车。临走时,我假装忘记带烟就与他道别。第二次再去时,他明显热情多了。其实,他当时的举动是在考验我,如果我死心眼信了他的话,把烟带走,日后就是再送上10条好烟也无济于事。<br/><br/>  只要搞好关系,政府招标采购只是一种形式。一次我得知,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公司要招标购买4台拖车。我利用公司多年积累的关系,接近这家公司的董事长。一来二去,彼此就熟了。当时我们公司报价是每辆19.8万元,在开标前一天晚上,高速公路公司的内部知情人士在其授意下私下打电话告诉我,招标底价是每辆 19万元,有一家公司报了19.6万元。在他的协助下,我们半夜把重做的标书偷换进去。第二天一开标,我们公司如愿以偿。<br/><br/>  收了好处,就要适时地投桃报李,这样关系才能不断巩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打听到这位董事长有点好色,就提出去“放松放松”,他和公司的一位副总一番推脱之后欣然成行。我们来到一家四星级宾馆,在安排妥当后,我就退出来埋单等候,应付可能出现的意外。想着他们身为国家干部却做着那些肮脏事,心里真不是滋味。<br/><br/>  过后,他又拐弯抹角向我索贿。一天,他打电话跟我说:“小刘,我在商场看中了一台背投电视,你来帮我参考参考?”我心领神会,立即赶过去,待我赶到时,他已经走了。售货员告诉我背投电视总价1.4万元,他交了1000元定金,留了地址。我咬咬牙付清了余款。<br/><br/>  <b>[记者点评]</b><br/><br/>  刘新平的自述揭示了商业贿赂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一、“回扣必不可少”;二、要讲究送的方式,保障权钱交易的“安全”;三、要持续送,建立长期的权钱交易网络。当前商业贿赂的普遍性、隐蔽性由此可见一斑。 <br/><br/>  <b>●开发建设 <br/><br/>  “关系不到位、实力不够雄厚的开发商想陪还轮不上”</b> <br/><br/>  <b>[自述者]</b><br/><br/>  李南:西南某市房地产商人。<br/><br/>  <b>[口述实录]</b><br/><br/>  春节、中秋、国庆等节日,是与官员联络感情的最佳时机。根据各个城市的经济情况、官员所处位置以及帮助自己的程度,我心里有一个好处费的"价目表"。以西部中等城市为例,科级干部5000元,处级干部1万~2万元,局级干部则需要3万~5万元才拿得出手。用来疏通关系的好处费几年算下来,大概占到楼盘总成本的2%~3%。<br/><br/>  那些干部都懂得起(方言,即知道其中奥妙)。我们把钱用报纸一包,放到档案袋里,电话里说有个急件报批,对方就明白了,见面把文件袋给对方就完事。有时遇到嫩一点的干部,还会友情提示他不要把钱的事透露给老婆孩子,也不要马上存银行,因为纪检监察部门往往是从这些环节入手的。<br/><br/>  有的开发商送钱大方,有的则比较小气。如果送少了,不但达不到“公关”效果,可能还会起反作用。有的干部收到一两千元的红包,直接交给纪检部门换政绩了。收得多往往舍不得交,抓大放小嘛。<br/><br/>  看哪个房地产商做得成功,看他的繁忙程度就知道了。有的周末节假日都忙得见不到人,大多数情况下是陪领导干部钓鱼、旅游、消遣去了。关系不到位、实力不够雄厚的开发商想陪还轮不上呢。<br/><br/>  <b>[记者点评]</b><br/><br/>  不法商人在获取关系的过程中同样面临激烈竞争,强者才能有行贿的资格,行贿就能从官员手中得到不法利益。另一方面,有些政府部门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腐败官员才得以操纵权柄,待价而沽,造就了权钱交易的“卖方市场”。 <br/><br/>  <b>●医药购销 </b><br/><br/>  <b>“收回扣成了风气,已经不算做坏事了”</b> <br/><br/>  <b>[自述者]</b><br/><br/>  刘刚、汪峰、梁兰等:四川省一些医药企业的医药代表和医疗器械经营公司销售人员。<br/><br/>  <b>[口述实录]</b><br/><br/>  药贩子进医院,一般来说,至少要打通7道关。从院长开始,接下去就是分管药品的副院长、药剂科主任、库房管理人员、临床医生、会计或者财务科长,以及统计回扣药品使用数量的工作人员。<br/><br/>  医药代表会经常性地与医生联系,每月与医生结算,所有回扣都由医药代表先行垫付,等医院将药款支付给医药公司后,医药代表再向公司支取回扣,以电话票、餐饮发票等冲抵,为向公司冲抵回扣款,他们有时还得去购买假发票。<br/><br/>  有意思的是,接受回扣的医生中,有些是公认的“好人”,只是在被查处之后才贴上“黑心大夫”的标签。这可能是由于现在一些医院里收回扣成了风气,已经不算做坏事了。<br/><br/>  现在的医生非常谨慎,如果不是长期合作的医药企业"孝敬"的东西,一般不会收。医药代表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感情投入才会慢慢获得医生的信任。哪个医生喜欢喝酒,哪个医生喜欢打牌,哪个医生喜欢洗桑拿,都是医药代表需要掌握的。对症下药方能医治"百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按时支付医生的药品回扣。<br/><br/>  <b>[记者点评]</b><br/><br/>  医药行业的年均毛利润逐年下降,药价则在不断上涨,其中的差价大多用于回扣。 <br/><br/>  <b>●产权交易 <br/><br/>  “为了在公司账上做平,副总经理叫人开了一张假发票” </b><br/><br/>  <b>[自述者]</b><br/><br/>  王小苏、陈文海、戴一飒等:重庆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项目开发经理、销售经理。<br/><br/>  <b>[口述实录]</b><br/><br/>  2000年我们启动一个房地产建设项目,需要把重庆市酿造调味品公司下属嘉陵酿造厂(国有企业)在五里店的那块地买过来。在谈判过程中,酿造调味品公司总经理汪其伟提出,等我们的商品房修好后,“给他优惠一点”。当时公司的项目已经上马,如果拿不到这块地公司的损失将很大。我们提出可以送他一套小户型的房子,汪其伟也没有表示反对。随后,我们“理所当然”买下了嘉陵酿造厂的那块地,而且价格之低超过我们的预期。<br/><br/>  那块地是公家的,卖多卖少对汪其伟并不重要,他关心的是我们的房子。后来他找到我,说他想要130多平方米的房子,我算了一下,汪其伟购买的三室二厅的房子总价要32万多元,最后只收了他10万多。<br/><br/>  为了掩人耳目,他要求开发票和签合同都要按我们对外公布的市价。我们也觉得这样比较安全,就按该房总价开出了全额发票。为了在账上做平,副总经理就叫工程部的人到一家涂料厂开了一张空白工程发票,假装买进了21.42万元的涂料,然后财务部用工程款的名义冲抵了汪其伟的房款。同时,财务部出纳为了平衡出纳账,还开出了21.42万元的收据做进账里。<br/><br/>  <b>[记者点评]</b><br/><br/>  当“贿赂”披上“商业”外衣,在"潜规则"中运作,发现和取证的困难可想而知。<font color="#f3f3f3" style="FONT-SIZE: 0px;">来源:http://www.backchina.com/news/2006-04-28/88622.html </font></p>
<p>愚蠢的记者,才知道啊。</p><p>前两天上一个营销管理的培训课程(MBA),老师上来就问大家一个营销问题,大家就开始讨论需要“搞定”谁,最后在老师的启发下,大家终于心悦诚服的接受了老师的人员选择和“搞定”方案。</p>
现在就这样,偶们已见怪不怪了!
"小刘,我在商场看中了一台背投电视,你来帮我参考参考?”
<p>同感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