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进庄以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06:27
<p><br/>说是说“鬼子”,那是咱那么叫。其实鬼子当然也是人。<br/><br/>是人就先得吃东西,不能吃风放屁,鬼子进了庄,遇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吃的问题。<br/><br/>&nbsp;&nbsp;&nbsp; 有人会说鬼子在中国还能有什么吃的问题,不都吃米饭用筷子嘛。嗯,米饭是除了中国大米比鬼子大米硬点外没多大问题,那首先出来的问题就是筷子。鬼子筷子比较小,而且前面是尖的。中国都是平头筷不说,这几年好像有点就筷子论馆子档次的走势,馆子凡越自认为牛B的,那筷子也越大。老冰在北京就见过能和油条铺子试比高的筷子。<br/><br/>&nbsp;&nbsp; 老冰有承受能力,见怪不怪。鬼子没有哇,抓了两根大木棒子,一只手似乎抓不下,两只手又没练过配合,看着满桌的的好玩艺又想“米西”,明显脸上神色极为痛苦。老冰只好叫过服务小姐问她有没有小点的筷子,那小姐满脑袋的不屑冲老冰嚷了一声:“没有”。可能回头又一想不能和客人嚷,很灿烂又笑了一个说:“要不然我给您拿两双方便筷?”,接着再找补一句:“要另加钱的”。<br/><br/>从此,那鬼子哥们去北京,肯定自带一把方便筷。<br/><br/>&nbsp;&nbsp;&nbsp;&nbsp; 光有筷子只是解决了工具问题,接下来的是材料问题。咱巍巍中华食文化历史悠久,什么不吃?鬼子哪能比啊。老冰喜欢川菜,特别喜欢四川火锅,没事喜欢糊弄鬼子钻川菜馆,鬼子们大多不吃辣,抹着鼻涕眼泪看老冰一人在狼吞虎咽上了一次当以后就不愿去了。老冰又祭起不败法宝,跟鬼子说:“吃辣能壮阳”,鬼子这就又陪着老冰去抹鼻涕眼泪了。</p><p><br/><br/>&nbsp;&nbsp;&nbsp;&nbsp; 川菜火锅是什么东西都有啊,猪脑鸭血这鬼子一般不怵,起码不吃惊。鬼子做事仔细,喜欢“了解情况”。他要来中国,肯定会买几本有关中国的书看看,就算他比较文盲,那电视里的中国节目一串一串的,所以鬼子知道中国人吃那玩艺,不稀罕。<br/><br/>老冰被不同的鬼子以一个相同问题问的张口结舌:“那是什么?”手指着盘子里的鸭舌。<br/><br/>你弱智啊,就算不会说中国话不犯死罪,你身为鬼子不认识这两个汉字是不是该死?<br/><br/>“知道那是鸭的舌头,可是从哪来的?鸭呢?”<br/><br/>嘿,问得刁。和老冰在一块混,都带上冰气了。<br/><br/>&nbsp;&nbsp;&nbsp; 没办法,只好还是问服务小姐。遇到懂行的就告诉老冰那鸭舌头是“买来的”,遇到不懂行的也回答老冰“不知道”。气的老冰现在吃火锅不点鸭舌头。</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凡鬼子肯定知道BEIJING DUCK——北京烤鸭,那北京烤鸭在鬼子地界卖的特贵,所以鬼子一进庄,一般都奔烤鸭而去。一次两人两鬼共进晚餐,说吃烤鸭。两人知道烤鸭的利害,只叫了半只,两鬼则嫌半只鸭子不好看,非得来全只,人劝不动鬼,只好来了个整的。人鬼四张嘴,吃了不到半只就撑住了。老冰在一边扳着指头算了半天,最后得出结论,剩下来的半只烤鸭尚值日元四万,问鬼子们是否对得起“天祖样”(就鬼子话老天爷的意思),这一下把鬼子们吓的脸都绿了,连说打包带回去吃。谁知这脸一绿就绿到了第二天。</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二天吃早饭,见一绿面鬼子(还真是绿鬼子,他姓就姓绿川)颤颤巍巍过来打招呼,问老冰们知不知道另一鬼子的下落?老冰觉得十分新鲜,怎么一晚不见成这样了?赶快打电话去另一鬼子的房间里去,半天一个发绿的嗓门才来回电话,说他起不来了。老冰就问边上的绿鬼子到底出了什么事。</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其实也简单,那两鬼子抱了半只烤鸭回酒店,在酒店边上的便利店里买了两瓶5块钱一瓶的二锅头在绿鬼子的房间就喝了起来。酒可能也有问题,量也稍微大了点。到半夜两鬼子分别就在厕所和卧室之间开起班车起来了。<br/><br/>老冰听完,十分迷惑不解:“小酒吧里不是有酒嘛,干嘛要到外面去买那来路不明的酒?”<br/><br/>那绿鬼子说:“不是你老冰说的嘛,吃中国菜一定要中国酒?”</p><p>&nbsp;</p><p><br/><br/>&nbsp;&nbsp;&nbsp; 老冰确实说过,而且经常说。老冰好那一口,鬼子喜欢啤酒的多,嫌中国白酒有气味。为了满足酒瘾,老冰就制造了这么一个理论,没事就跟鬼子洗洗脑。到后来常跟老冰鬼混的鬼子,甭管东洋鬼子还是西洋鬼子,都和老冰这个中国鬼子一起喝老白干,还都能喝出吱吱的响。但你能拿老冰的话当真?</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次,老冰和一客户带一鬼子去喝咖啡。那咖啡店也邪门,上了一碟子葵花籽。老冰和那客户一边嗑葵花籽一边侃得来劲,早把边上还有一位鬼子的事给忘了,过一会儿发现那鬼子在摇头摆尾作挣扎状。一问才知道,这位看老冰们磕葵花籽嗑得特香,也想嗑。见老冰们聊得热火朝天又插不下嘴来问问怎么嗑。就照葫芦画瓢扔了一颗葵花籽到嘴里就嚼了起来,不但怎么嚼也嚼不出老冰们的那种香味,反而到最后被瓜子壳卡住了喉咙,这才开始挣扎起来。</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说到吃带壳的东西,那是中国人的不二法门,鬼子永远只有佩服得份。比如一台席面上有中国人有日本人,不好分是不是?不难,只要看他们是怎么吃虾,顿时泾渭分明。中国人吃虾从不用手,扔进嘴里,三扑腾两扑腾,唰,虾肉进了肚里,干干净净的虾壳吐了出来。鬼子没那能耐,一定的用手把虾壳剥了,才能吃。老冰认识一鬼子,常驻中国,为了向老冰证明他已经是中国通了,特地表演给老冰看脱手吃虾的节目。吃完了还要来一句:“我已经是中国人了”。</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和鬼子一起吃饭,也不都永远是充满喜剧色彩,有时也弄得挺尴尬。去年初,一次从常州去上海,途中有一鬼妹要在无锡朔放机场乘早上6点的飞机去深圳,于是一行人5点钟出发,沿312国道就往上海溜达。在无锡放掉了鬼妹,大家觉得肚子饿了起来,在苏州望亭找了个小摊吃早饭。四个人,三人一鬼,三个人一人一碗大排面,三块钱一碗。那鬼子是头次来中国,看见有卖馄饨的,顿时感到无比幸福,鬼子地界的馄饨是论个卖的,没见过这么大一碗馄饨可以可劲糟的。就要了碗馄饨,一块钱。</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吃完了继续走,进了上海路过marriot虹桥大酒店,老冰看看时间还早,说去喝一杯咖啡。就一杯咖啡,没别的,老冰付了320块钱。那鬼子不是头次来中国吗?特别上心学习,成天在算价钱。这会儿按了半天计算器,抬起头来跟老冰说了一句话:“刚刚四个人吃早饭才花了10块钱,现在一杯咖啡就是80块,相隔40分钟的路,这是一个国家吗?”<br/><br/>老冰也有无言以对的时候。<br/></p><p><br/>说是说“鬼子”,那是咱那么叫。其实鬼子当然也是人。<br/><br/>是人就先得吃东西,不能吃风放屁,鬼子进了庄,遇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吃的问题。<br/><br/>&nbsp;&nbsp;&nbsp; 有人会说鬼子在中国还能有什么吃的问题,不都吃米饭用筷子嘛。嗯,米饭是除了中国大米比鬼子大米硬点外没多大问题,那首先出来的问题就是筷子。鬼子筷子比较小,而且前面是尖的。中国都是平头筷不说,这几年好像有点就筷子论馆子档次的走势,馆子凡越自认为牛B的,那筷子也越大。老冰在北京就见过能和油条铺子试比高的筷子。<br/><br/>&nbsp;&nbsp; 老冰有承受能力,见怪不怪。鬼子没有哇,抓了两根大木棒子,一只手似乎抓不下,两只手又没练过配合,看着满桌的的好玩艺又想“米西”,明显脸上神色极为痛苦。老冰只好叫过服务小姐问她有没有小点的筷子,那小姐满脑袋的不屑冲老冰嚷了一声:“没有”。可能回头又一想不能和客人嚷,很灿烂又笑了一个说:“要不然我给您拿两双方便筷?”,接着再找补一句:“要另加钱的”。<br/><br/>从此,那鬼子哥们去北京,肯定自带一把方便筷。<br/><br/>&nbsp;&nbsp;&nbsp;&nbsp; 光有筷子只是解决了工具问题,接下来的是材料问题。咱巍巍中华食文化历史悠久,什么不吃?鬼子哪能比啊。老冰喜欢川菜,特别喜欢四川火锅,没事喜欢糊弄鬼子钻川菜馆,鬼子们大多不吃辣,抹着鼻涕眼泪看老冰一人在狼吞虎咽上了一次当以后就不愿去了。老冰又祭起不败法宝,跟鬼子说:“吃辣能壮阳”,鬼子这就又陪着老冰去抹鼻涕眼泪了。</p><p><br/><br/>&nbsp;&nbsp;&nbsp;&nbsp; 川菜火锅是什么东西都有啊,猪脑鸭血这鬼子一般不怵,起码不吃惊。鬼子做事仔细,喜欢“了解情况”。他要来中国,肯定会买几本有关中国的书看看,就算他比较文盲,那电视里的中国节目一串一串的,所以鬼子知道中国人吃那玩艺,不稀罕。<br/><br/>老冰被不同的鬼子以一个相同问题问的张口结舌:“那是什么?”手指着盘子里的鸭舌。<br/><br/>你弱智啊,就算不会说中国话不犯死罪,你身为鬼子不认识这两个汉字是不是该死?<br/><br/>“知道那是鸭的舌头,可是从哪来的?鸭呢?”<br/><br/>嘿,问得刁。和老冰在一块混,都带上冰气了。<br/><br/>&nbsp;&nbsp;&nbsp; 没办法,只好还是问服务小姐。遇到懂行的就告诉老冰那鸭舌头是“买来的”,遇到不懂行的也回答老冰“不知道”。气的老冰现在吃火锅不点鸭舌头。</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凡鬼子肯定知道BEIJING DUCK——北京烤鸭,那北京烤鸭在鬼子地界卖的特贵,所以鬼子一进庄,一般都奔烤鸭而去。一次两人两鬼共进晚餐,说吃烤鸭。两人知道烤鸭的利害,只叫了半只,两鬼则嫌半只鸭子不好看,非得来全只,人劝不动鬼,只好来了个整的。人鬼四张嘴,吃了不到半只就撑住了。老冰在一边扳着指头算了半天,最后得出结论,剩下来的半只烤鸭尚值日元四万,问鬼子们是否对得起“天祖样”(就鬼子话老天爷的意思),这一下把鬼子们吓的脸都绿了,连说打包带回去吃。谁知这脸一绿就绿到了第二天。</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二天吃早饭,见一绿面鬼子(还真是绿鬼子,他姓就姓绿川)颤颤巍巍过来打招呼,问老冰们知不知道另一鬼子的下落?老冰觉得十分新鲜,怎么一晚不见成这样了?赶快打电话去另一鬼子的房间里去,半天一个发绿的嗓门才来回电话,说他起不来了。老冰就问边上的绿鬼子到底出了什么事。</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其实也简单,那两鬼子抱了半只烤鸭回酒店,在酒店边上的便利店里买了两瓶5块钱一瓶的二锅头在绿鬼子的房间就喝了起来。酒可能也有问题,量也稍微大了点。到半夜两鬼子分别就在厕所和卧室之间开起班车起来了。<br/><br/>老冰听完,十分迷惑不解:“小酒吧里不是有酒嘛,干嘛要到外面去买那来路不明的酒?”<br/><br/>那绿鬼子说:“不是你老冰说的嘛,吃中国菜一定要中国酒?”</p><p>&nbsp;</p><p><br/><br/>&nbsp;&nbsp;&nbsp; 老冰确实说过,而且经常说。老冰好那一口,鬼子喜欢啤酒的多,嫌中国白酒有气味。为了满足酒瘾,老冰就制造了这么一个理论,没事就跟鬼子洗洗脑。到后来常跟老冰鬼混的鬼子,甭管东洋鬼子还是西洋鬼子,都和老冰这个中国鬼子一起喝老白干,还都能喝出吱吱的响。但你能拿老冰的话当真?</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次,老冰和一客户带一鬼子去喝咖啡。那咖啡店也邪门,上了一碟子葵花籽。老冰和那客户一边嗑葵花籽一边侃得来劲,早把边上还有一位鬼子的事给忘了,过一会儿发现那鬼子在摇头摆尾作挣扎状。一问才知道,这位看老冰们磕葵花籽嗑得特香,也想嗑。见老冰们聊得热火朝天又插不下嘴来问问怎么嗑。就照葫芦画瓢扔了一颗葵花籽到嘴里就嚼了起来,不但怎么嚼也嚼不出老冰们的那种香味,反而到最后被瓜子壳卡住了喉咙,这才开始挣扎起来。</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说到吃带壳的东西,那是中国人的不二法门,鬼子永远只有佩服得份。比如一台席面上有中国人有日本人,不好分是不是?不难,只要看他们是怎么吃虾,顿时泾渭分明。中国人吃虾从不用手,扔进嘴里,三扑腾两扑腾,唰,虾肉进了肚里,干干净净的虾壳吐了出来。鬼子没那能耐,一定的用手把虾壳剥了,才能吃。老冰认识一鬼子,常驻中国,为了向老冰证明他已经是中国通了,特地表演给老冰看脱手吃虾的节目。吃完了还要来一句:“我已经是中国人了”。</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和鬼子一起吃饭,也不都永远是充满喜剧色彩,有时也弄得挺尴尬。去年初,一次从常州去上海,途中有一鬼妹要在无锡朔放机场乘早上6点的飞机去深圳,于是一行人5点钟出发,沿312国道就往上海溜达。在无锡放掉了鬼妹,大家觉得肚子饿了起来,在苏州望亭找了个小摊吃早饭。四个人,三人一鬼,三个人一人一碗大排面,三块钱一碗。那鬼子是头次来中国,看见有卖馄饨的,顿时感到无比幸福,鬼子地界的馄饨是论个卖的,没见过这么大一碗馄饨可以可劲糟的。就要了碗馄饨,一块钱。</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吃完了继续走,进了上海路过marriot虹桥大酒店,老冰看看时间还早,说去喝一杯咖啡。就一杯咖啡,没别的,老冰付了320块钱。那鬼子不是头次来中国吗?特别上心学习,成天在算价钱。这会儿按了半天计算器,抬起头来跟老冰说了一句话:“刚刚四个人吃早饭才花了10块钱,现在一杯咖啡就是80块,相隔40分钟的路,这是一个国家吗?”<br/><br/>老冰也有无言以对的时候。<br/></p>
[em01][em01]哈哈。
<p>鬼子当然是说的日本鬼子。当年鬼子挑着膏药旗,扛着三八大盖进了一回庄,结果花了四爷八爷们八年的时间才赶了出去。后来就二十来年没敢进庄,但一直琢磨着想进庄,这回倒不是来抢东西,是想来做生意。托了不少门路,找了不少关系,后来终于和廖承志接上了头,在北京开了一个高桥达之助办事处,在东京开了一个廖承志办事处。大家就开始做生意了。</p><p><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H4bg-dq ?8\</font><br/><br/><span style="DISPLAY: none;">,D l%jvJa!S[M%r</span> 那时做的大多是化肥,卡车什么的生意。那时有一首打趣农村干部的顺口溜就提到了这些最早的日本产品:“来个村干部,穿条化肥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那时进口的日本化肥都是“尿素”,而且是用化纤布袋装的。这对于当时一人一年只有一丈五尺五寸布票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行为。用完后的化肥袋就成了当时几乎是赤贫的农村的宝物,只有社队干部们才能享受。染一染,正好做一条裤子,就“日本”“尿素”这几个汉字怎么都去不掉,这才有了这首顺口溜。<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hZD3h e/[5A5AV</font></p><p><font color="#e9f9e9"></font>&nbsp;</p><p><font color="#e9f9e9"></font>&nbsp;</p><p><br/><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3? k#U\ txA1@s</font><br/>说到日本车,大概不少人会想到当年首都机场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牌。其实最早进入中国的不是丰田轿子,而是“日野”的大卡。老冰还一直记得当年问冰爹那个日野是什么意思?冰爹很不屑地说了一句:“就是日本那野种的意思”。<br/><span style="DISPLAY: none;">~BX{y ~;_@</span> <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b'y:f%P `%TlA</font></p><p><font color="#e9f9e9"></font>&nbsp;</p><p><font color="#e9f9e9"></font>&nbsp;</p><p><font color="#e9f9e9"></font>&nbsp;</p><p><br/>当时的中日贸易规模很小,仅限于商品买卖,而且中国当时的外贸都是由国营外贸公司所垄断,所以直接到中国来做生意的日本人很少。当时也没有开放旅游,所以也没有现在到处可见的外国游客,肯定有人记得二十几年前有一条“不准围观外国人”的规定,现在别说你外国人,就是来个外星人不掏点纪念品出来,恐怕也不一定有人来看。<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 lr2p)U k</font></p><p><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font>&nbsp;</p><p><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s,^r</font><br/><br/><span style="DISPLAY: none;">S NP7w h`$M</span> 外国人多起来是79年左右开放了外国公民旅游以后。到90年代以后,随着大规模的对华投资潮,来中国的东洋西洋鬼子就如同过江之鲫了。里面最多的还是东洋鬼子,因为有一个地理上文化上的的便利。比如一人一鬼在交流,如果是东洋鬼子的话,连笔谈加手势合上现场,总能把对方的意思弄个八九不离十。而要是西洋鬼子的话,会误会到什么地方去就没有人知道了。<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ifpJ</font></p><p><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font>&nbsp;</p><p><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2M,R</font><br/><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3cl3o$B G U#udot</font><br/>老冰原来的办公室里有一个MM,一天早上从外面进来问老冰借粮票。老冰给了她半斤粮票顺便也没有忘记开个玩笑:“懒觉睡得上班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当心嫁不出去”。那位MM脸红耳赤地分辩说:“才不是呢,人家吃了早饭的。走廊上一个意大利专家可能还没有吃早饭,跟我借粮票来着”。</p><p>&nbsp;</p><p>&nbsp;</p><p><br/><span style="DISPLAY: none;">@!nM5o.HY v2g</span> <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RXi a+G&amp;d</font><br/>老冰一听可了不得,这酒店怎么搞的?怎么早上让人家外国专家饿肚子?再说你给他粮票他会买油条吗?他万一油条过敏发一身风疹怎么办?赶快跑到走廊上去看看怎么回事。<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4_t_D\+\9u_3y</font><br/><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V2F{7{e:\7W E2o</font><br/>老冰一到走廊上,嘿,还真有一位在那儿等着呢。一见老冰就是一句:“I am very very sorry”,解释以后,老冰才好不容易咬牙才忍住了笑。<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0M\#Wz!s u</font></p><p><font color="#e9f9e9"></font>&nbsp;</p><p><font color="#e9f9e9"></font>&nbsp;</p><p><br/><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V,j*e5Zw_y#Y k</font><br/>怎么回事呢?意大利人比较“fresh”,喜欢向异性献殷勤。见到年轻MM,而且那位MM确实挺漂亮,就凑上去夸一句。他不不会中文吗?难不住那位西洋鬼子,他有一本意中对照的旅游用语手册,打开来照葫芦画瓢(当然也可能在酒店练了一个晚上也没准)说“你很漂亮”。但是中文确实是不容易说,那位西洋鬼子把“你很PIAO LIANG”给说成了“你很LIAN PIAO ”。那是八十年代,小MM们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给宠坏,没见过这阵势。很自然地就没听成了“你的,粮票的有?”,想想人家国际友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连早饭都没有得吃。那也太不中国了,赶紧跑来帮他找粮票来了。<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font></p><p><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font>&nbsp;</p><p><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P u9f N7Q(N2{</font><br/><br/><span style="DISPLAY: none;">ug"scw)E2w</span> 那位呢?刚献完殷勤那MM一溜烟跑了。怎么回事?啊,想起来了,说是中国有个圣人叫什么孔子,说过在中国男人是不能和女人说话的。那MM是不是拿本人当流氓了?回去叫人来揍我一顿地干活?正胡思乱想着呢,这门里还真出来了直眉瞪眼冲着他就来了的男性,天哪,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保卫部的公安秘密警察了。一边腿都在发抖,一边掏出那本旅游用语手册来解释:“I just meant to please the girl”。就只是说句好话,绝无调戏妇女之动机,可以向圣母玛丽亚保证。<br/><span style="DISPLAY: none;">;f | OpnM|/[Jo</span> <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V9Go1i;j v6m h\</font><br/>老冰也乐了,原来如此。就跟他解释,那位MM误会了,以为你在跟他借“FOODS COUPON”呢。<br/><span style="DISPLAY: none;">(?+@z,f6P</span> <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Ahi~&amp;GF</font><br/>什么?这“FOODS COUPON”是个什么东东?<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amp;h-u H{N*ME YUT#v</font><br/><br/><span style="DISPLAY: none;">Q,F&amp;[1rM@u U$cQf</span> 老冰这才发现好像老冰有点违反外事纪律了,怎么什么都往外说了呢?管他去,老冰也破罐子破摔了,跟那意大利流氓就在走廊的窗台边上侃了起来,从粮票侃到足球。再从足球侃到赌博,黑手党。整个上午没干活。回办公室时处长狠狠瞪老冰一眼:你个混小子,逮着机会就练你的口语哇。成天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思想很成问题。处长的英语比老冰强多了,估计在走廊上侃的大山肯定一句没拉下在听着,可惜身份是处长,不然肯定溜出来一起侃。老冰处长侃起来跟老冰可不是一个数量级的。</p><p><br/><span style="DISPLAY: none;">8`+E'k2p^ f</span> <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Nz ^F2n</font><br/>这几乎是个笑话,但是东洋鬼子可不会闹这种笑话。东洋鬼子会读错字,但肯定不会把字给读反了,因为日语中汉字的音训和中文的发音总有点像的,读反了就东洋鬼子自己也会觉得别扭了。这就是用汉字的好处。<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E1jc</font></p><p><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IL[</font><br/><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cA|-E O2nq$PQ5G'c</font><br/>但也不是大家都用汉字就能交流的起来了。到底是两个国家,两种文化,又隔绝了那么多年。别说小伙子了,就一些老中国通在文革后再来中国也有很多地方闹笑话。至于做生意,建厂,两国的经济法规,经济惯例的不同,引起的culture shock,闹出的笑话,踩上的地雷就更多了</p>
鬼子有个特点:酒量不大,老冰喝翻过的鬼子起码用两个巴掌是不够数的。但鬼子喜欢喝。就没有那么喜欢喝的。老冰有一次跟客户去慰安旅行,从神户坐巴士去长野,一路就喝了四五个小时。从啤酒喝到清酒再到威士忌,最后酒喝完了才算安静下来。<br/><span style="DISPLAY: none;">_7A}6y y)~J</span> <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rv2h1K7e,[@U4x%L</font><br/>中国人讲究喝酒不能混,说什么喝混酒容易上头。老冰原来挺相信的,后来到了日本以后才知道那是迷信,其实怎么喝都一回事,该醉的怎么都会醉,不该醉的怎么都不会醉。<br/><span style="DISPLAY: none;">uo,H {K:m</span> <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7_H1N }$@n7e,U</font><br/>鬼子还有一样邪门,女鬼子喝酒不比男鬼子少。老冰在国内喝酒时只要看到桌上有女同胞端了酒杯,立即声明本人不会喝,以免出丑。中国文化,抽烟喝酒是大老爷儿们的嗜好,不主张女人玩的。所以中国女人除海量外,都不喝酒,起码不公开喝酒。而鬼子不一样,您别看鬼子地界男尊女卑,就抽烟喝酒那是绝对男女平等。俗话说“大狗小狗都能叫”,搁鬼子地界说那就是“男鬼女鬼都能喝”。<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6Sh ?l8M</font><br/><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idE d @:WJ{lp</font><br/>还有一个鬼子喝酒不用菜。中国人,特别是南方中国人喝酒,经常让人弄不清到底是在喝酒还是在吃菜。而鬼子喝酒那真是喝酒,没菜。原因可能是咱中华会做菜,有点好菜就咪上一口小酒。而鬼子不会做菜,没吃的,只能喝酒解闷。老冰观察下来一般来说鬼子文化风俗像中国南方的多,所以南方人在日本一般都比较适应。但就喝酒不知道怎么有点像中国北方。<br/><span style="DISPLAY: none;">|)G)v|{a tYm!}|8^</span> <br/><span style="DISPLAY: none;">g8f5k'Cq/G+C</span> 所以鬼子们在中国就喝的怪里怪气,由北方人的风格,又没有北方人的酒量。嫌中国人喝酒烦,道道多。那行,咱不来那么多道道怎么样?嘿,他又要开溜了。<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F1J2}7QT5GM4^I6in</font><br/><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y;u#BFP,yH</font><br/>鬼子喜欢喝啤酒,确实鬼子啤酒也真好喝。老有鬼子问老冰,“咱鬼子地界有些什么好吃的东西?”,老冰的回答极为爽快:“就啤酒和咖啡”。其他的呢?没有。<br/><span style="DISPLAY: none;">1T\/{#e*F7LO,M"t0a$U</span> <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9q\4Xu$f/V)e</font><br/>所以鬼子进了庄,首先当然是点啤酒了。前几年啤酒刚上来,鬼子们一端酒杯会吓一跳:不是冰的。一般来讲啤酒冰一下更好喝,但也不是不冰就不能喝。鬼子思维方法机械,什么东西都有固定模式,所以啤酒就一定要冰,要不然就不是啤酒了。现在好多了,到处有冰啤,但是经常在点啤酒的时候还是得说明要冰的,要不然很可能会上常温的,特别是在冬天。<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y,c^xip ]9w</font><br/><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4_0QI:p"F</font><br/>鬼子进庄来,当然得表示友好,所以不能说中国不冰的啤酒的坏话。于是就帮中国人解释,说是中国人不吃生冷食物,所以也就不喝冰啤酒了。老冰听着乐了,鬼子就喜欢给什么东西都瞎解释一下。哪有那么多名堂?现在不到处都有冰啤酒吗?鬼子听了不乐意了,非得老冰给个解释不行。老冰给出的解释太简单了:中国普及冰箱是哪年的事啊?那时候就是想冰,上哪儿去冰去?你们鬼子地界四十年前没冰箱的时候那啤酒怎么冰法?<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2o!Q#y S2Ev N</font><br/><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2y(J a$L9s%{</font><br/>鬼子说吊在井里冰。老冰这高兴的,哈哈,咱中华地界用自来水了,比你们鬼子地界先进,城里没井。想喝啤酒就只能凑合了。<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E9ZN9[l6G:g.E)Y</font><br/><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quaiH#MSU/G</font><br/>好像鬼子对这种解释还想得通。<br/><span style="DISPLAY: none;">*x:J3F&amp;q[ V,\</span> <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e~]0XhGp`</font><br/>中国的啤酒有点不对鬼子口味,中国啤酒酒精度数低,一般3度。而鬼子啤酒一般是5度。中国酒精饮料的酒精度数都高,50度,60度的酒比比皆是,怎么就这个啤酒酒精度数这么低,想想也挺费解的。不但纯国产啤酒,就连德国,美国,日本在中国生产的,清一色3度。老冰就知道只有一个品牌是5度的:南京干啤。<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6Z~6yE6]U4A</font><br/><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s^+Uw3T</font><br/>好,嫌啤酒度数不够,老冰今天豁出去了。来人,上茅台。其实也不需要豁出去,现在的茅台是低档酒,卖得比茅台贵的酒多了去了。就只有茅台五粮液让人想不通,大家拿三十块工资时他卖三百,大家拿三千了他还是买三百,“保持光荣革命传统”。<br/><span style="DISPLAY: none;">i"i*h A%y</span> <br/><span style="DISPLAY: none;">,S8i\S{;|\W"|8u G6J</span> 俩鬼子看清楚了“55V”的字眼,顿时脸色变得惨白。老冰很耐心地解说,茅台的好处就是入口柔软,没那么吓人,不信你们喝喝看。俩鬼子半信半疑,咪了一口,一付似乎随时准备吐掉的神情。嗯,好像这次老冰没有骗他们,就你一杯我一杯地喝开了。一顿喝下来,两人两鬼,三瓶没了。<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c-_i*c$b-LL</font><br/><br/><span style="DISPLAY: none;">Ql!G4o IK"p</span> 喝出了味儿了。第二天晚上,问鬼子们喝什么酒?鬼子们异口同声:“败秀”。嗯?要喝白酒?这肯定是昨儿晚上喝茅台喝出来的后遗症。哪有那么多茅台喂鬼子?今天让你们体验体验生活,让人上了瓶北京二锅头。<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6O'S&amp;c'G</font><br/><br/><span style="DISPLAY: none;">kU CO5U/t7v FT</span> 俩鬼子看见是“败秀”,乐得脸都开了花。一仰脖儿,“吱”的一声下了喉咙。接下来的咳嗽和鬼哭狼嚎把隔壁包厢的人都引来看热闹了。这边回头要和老冰拼命,说老冰憋着要谋害他们。老冰就说,“败秀”和“败秀”他不一样,二锅头是北京特产,咱们这几天一直在这儿吃饭,不喝一回二锅头,回头北京人要是计较起来了怎么办?还是老老实实喝吧,你不看边上站的北京大姐看到你们喝二锅头,开心得满脸是笑吗?其实人家是看到俩鬼子的狼狈相好笑。<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J#q y@M'kZ</font><br/><br/><span style="DISPLAY: none;">(uv F5O0q$JvE(s</span> 鬼子说起中国酒,首先就想到“绍兴酒”,就好像一提中国茶就是“乌龙茶”一样。但鬼子喝绍兴酒的方法邪门:加冰糖以后再温。有一次鬼子请老冰吃饭,念老冰是中国人,特地点了绍兴酒,用日本人的做法给老冰喝。<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N-R$@/]nT}R</font><br/><br/><span style="DISPLAY: none;">7KB!H&amp;[CDv2u.v</span> 老冰实在喝不了那种糖水掺酒精的饮料,就问鬼子从哪学来这种古怪喝法的。鬼子回答说他也不知道,反正跟样学样,看大家都是这样喝的。老冰告诉他,在日本喝不到好的绍兴酒,所以喝过好绍兴酒的日本人就想出了这么个主意来鱼目混珠。绍兴酒的甜味是酿出来的,不是加糖加出来的。你们喝的那个绍兴酒在中国是作料理用的,不是给你喝的。<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vm*CY@"g;li</font><br/><br/><span style="DISPLAY: none;">Ph"Ze[ ?</span> 也怪老冰平时好开玩笑,这回难得说句真话,鬼子听了也是半信半疑。后来一次老冰在南京,在酒店大堂里又碰到那鬼子,晚上就拉他出去喝正宗绍兴酒。就在酒店边上的“咸亨酒店”里面喝,喝的那鬼子是手舞足蹈。连声说被那些老鬼子骗了一辈子,到今天才知道什么是绍兴酒。从此每次去中国都只带绍兴酒回来。<br/>
鬼子进了庄,不能光吃喝不干事对不对?就算是为了吃喝而来,他也不能就躺在哪儿吃喝是不是?虽然俗话说是“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躺着”,但躺着吃饺子就不太舒服了对不对?他得活动活动。<br/><br/>这个“行”字上,鬼子们挠头的就多了。<br/><br/>首先是过马路。老冰听说台湾有个口号叫做:“绿灯是大家的,红灯是老爷我的”,咱大陆倒不一定那么说,实际上也差不多。<br/><br/>鬼子,尤其是第一次进庄的鬼子,没见过那种千军万马抢马路的阵势,一下子就晕了菜。<br/><br/>老冰一次带两鬼子住虹桥宾馆,安顿下来了先回家给冰爹冰娘请安,到晚上11点才回酒店。一进大堂,嘿,两鬼子正等着在呢。脸上的表情,就是当年李玉和盼“北山的同志早来到”那样。老冰纳闷,说这么晚了还在大堂纳凉玩呢。那二位可急了,说谁没事儿在这儿纳凉啊,就等你老人家回来呢。<br/><br/>原来,那两位有个朋友,也进了庄,就住在马路对面的银河饭店,仨鬼子想碰碰头。<br/><br/>“那过去不就行了?”<br/><br/>“不行,不敢过马路。”<br/><br/>“那马路不没车嘛,您就是爬着过去也没事。”<br/><br/>“不行,现在是没车,等我们过了马路没准就车水马龙,回不来了。”<br/><br/>“那把你们的鬼友喊过来不就结啦?”<br/><br/>“那位也是头次进庄。”<br/><br/>“那敢情这大半夜的在大堂等老冰就是为了去马路对面的银河饭店?”<br/><br/>“那倒不,您就带我们过一回马路,再把我们全须全尾的领回来了就行,往后就敢了。”<br/><br/>信不信由你,反正就这么个破事。<br/><br/>还有更邪门的,一次老冰住在常州大酒店,接连两天吃早饭时有个鬼子老头缩头缩脑的想跟老冰打招呼又不敢的样子,就跟他先打招呼。那鬼子老头喜出望外,说:“你会日语?”<br/><br/>切,老冰连汉语都会。有什么事说吧。<br/><br/>“想去马路对面,又过不去马路,能带我过去吗?”<br/><br/>“上马路对面去干嘛?”<br/><br/>“那好像有卖假冒名牌的。”<br/><br/>原来如此。大家可千万不要天真地认为凡鬼子就尊重什么知识产权。在鬼子地界,那是被环境和风气逼的不得不那样做,饶那样照样时不时有被查出来的。这到了咱中华地界什么禁咒都没了,还有不大买特买之理。不相信去那到处都有的假货一条街,白鬼子黑鬼子黄鬼子一鬼不少。以后再专门讲鬼子买假货的故事。<br/><br/>“行,下午下班回来带你去行不?”<br/><br/>“行行行,太谢谢了”<br/><br/>下午回到酒店,那鬼子老头真地在大堂等着呢。<br/><br/>前年五月,老冰带两鬼子在北京。准备回鬼子地界的前一天晚上8点,冰姐来电话,说冰爹去世了。让老冰赶快回家。老冰哭了一会,找到两鬼子说明了情况,说老冰先飞上海。你们两鬼子自己回去吧。<br/><br/>两鬼子就赶紧地陪老冰一起去前台订票,一看到票就放了心。因为老冰9点半起飞,他们10点起飞,这样能够一起去机场。老冰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是指望不了了,这两鬼就只能在人间自谋生路,现在老冰还能把他们送到奈何桥头,这不得感谢天找大神啦?<br/><br/>老冰有个毛病,喜欢把自认为重要的东西存在前台。于是办完了订票手续以后就在前台分赃,这是你鬼子的,这是他鬼子的,这是我大人的。分完了赃第二天把那两鬼子送到北京机场国际厅,大家一拍二散,你过你的奈何桥,老冰飞上青云霄。<br/><br/>第二天,一鬼子挂电话来了。他那儿不断表达哀悼之意,老冰在这儿是不断点头哈腰(在鬼子地界呆久了落下的腰子病,一打电话腰上就像装了弹簧似的),但是最后的一句话让老冰傻了:“你回去看看你的机票。”<br/><br/>嗯,什么意思?<br/>
<p>其实日本人挺有意思 不过我看见的还是朝鲜族和韩国人多 韩国人爱穿大裤衩 冬天有时候也穿 朝鲜语说话时候那调和过山车似的&nbsp; </p><p>&nbsp; 我想我要是说中日人民友谊万岁现在肯定会被当汉奸吧?&nbsp; 嘿嘿所以我决定我不说了 </p>
<p>没写完啊</p><p>快啊,楼主啊。</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中国sunyan</i>在2006-4-10 21:38:00的发言:</b><br/><p>其实日本人挺有意思 不过我看见的还是朝鲜族和韩国人多 韩国人爱穿大裤衩 冬天有时候也穿 朝鲜语说话时候那调和过山车似的&nbsp; </p><p>&nbsp; 我想我要是说中日人民友谊万岁现在肯定会被当汉奸吧?&nbsp; 嘿嘿所以我决定我不说了 </p></div><p>谁不想和平共处,天下太平,不过可惜摊上小日这种邻居.只好自认倒霉了.</p>
楼主借鬼子来讽刺中国有点不妥
<p>那时做的大多是化肥,卡车什么的生意。那时有一首打趣农村干部的顺口溜就提到了这些最早的日本产品:“来个村干部,穿条化肥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那时进口的日本化肥都是“尿素”,而且是用化纤布袋装的。这对于当时一人一年只有一丈五尺五寸布票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行为。用完后的化肥袋就成了当时几乎是赤贫的农村的宝物,只有社队干部们才能享受。染一染,正好做一条裤子,就“日本”“尿素”这几个汉字怎么都去不掉,这才有了这首顺口溜。<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9f9e9;">hZD3h e/[5A5AV——————————-</font></p><p><font color="#000000">————————----</font></p><p>这个故事有过台湾版,还是台湾人的书里提到。不知道哪个故事先,哪个故事后?</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一样爱国</i>在2006-4-11 8:12: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中国sunyan</i>在2006-4-10 21:38:00的发言:</b><br/><p>其实日本人挺有意思 不过我看见的还是朝鲜族和韩国人多 韩国人爱穿大裤衩 冬天有时候也穿 朝鲜语说话时候那调和过山车似的&nbsp; </p><p>&nbsp; 我想我要是说中日人民友谊万岁现在肯定会被当汉奸吧?&nbsp; 嘿嘿所以我决定我不说了 </p></div><p>谁不想和平共处,天下太平,不过可惜摊上小日这种邻居.只好自认倒霉了.</p></div><p></p>普通日本人也和我们一样 更关心的萝卜白菜&nbsp; 其实在这里大骂日本人都不如清明节去给抗日烈士扫个墓实惠
<p>嘿,老冰把机票拿出来一看,不是老冰的票,上面写着个鬼子名字:“石川”!怎么回事?老冰当时哭得两眼红肿,根本就看不清谁是谁的机票,糊里糊涂把老冰的机票给了鬼子。自己拿着的是鬼子的机票。</p><p>那老冰怎么回去法?老冰无所谓,因为本来那张折扣票就不能改期的。老冰是准备好了再买票回去,当时上航刚刚开通鬼子航线,票价特别便宜,到大阪的单程只要950人民币。问题是,那鬼子怎么回去的?</p><p>办完丧事回到鬼子地界,首先就问那鬼子怎么走的。那鬼子说老冰刚离开就发现票不对了,又不敢吱声,只好就将错就错地走向COUNTER。老冰说国内线就在隔壁,你广播一下老冰不就过来了吗?</p><p>那鬼子说他不敢,怕人家听不懂他的鬼话。咳,就你那几句鬼话有谁不懂的?这且不说,老冰那个后怕哟,天照大神保佑,那飞机没栽下来。要是有了个三长两短,公安第一个要找的就是老冰了,开玩笑,在死亡名单上的人又拿了上航的票活蹦乱跳地要上飞机,他不是罪犯还能是谁?</p><p>后来注意了一下,国内还真不查机票。护照来回看,机票根本不瞧,这么着那鬼子才能拿着老冰的机票偷渡回去。要是都像鬼子那边什么都一个一个字地看,那鬼子当场就得被保安请走。</p><p>后来又发现台湾也不看票,许是中华传统。</p><p>一次要从常州去天津,老冰老没坐火车了,在鬼子地界就托人买了常州到天津的票。那哥儿们来电话说弄好了,下午2点钟出发,第二天早上7点钟到天津。</p><p>老冰起了疑心,常州到天津不要那么多时间呀。原来上海到北京的19/20次特快,傍晚离开上海,第二天上午就到北京了。那哥儿们说就是这个样,你那记性不一定靠得住,常州买软卧票可不容易,你不要我就当黄牛赚几条烟钱你信不信?</p><p>老冰信,不但老冰信,还说服得同行的鬼子们信。那次是两鬼子,一个是什么社长,还有个是他们公司的新人。上了车以后可能乘务大姐弄错了,明明是一人两鬼,她大概以为是仨鬼了,怕人受鬼气,那一个包厢就没进来别人,正好我们放行李。</p><p>上的车去没事干,就跑去餐车了。北方车的服务是不敢恭维,但是那车的餐车是真好,又好吃又便宜。燕京啤酒3块钱一罐,那小罐炖牛肉炖的和老冰的手艺能有一比,简直让人不敢相信是在火车上。</p><p>两鬼子也吃的精神抖抖,突然小鬼子咕噜起来了:“这车好像停着在。”</p><p>“废话,又不是直通车,他当然要停车了。你那地界的新干线不都要停车吗?”</p><p>“不对,我这一罐啤酒都喝没了,他还没有开。”</p><p>嗯?老冰这才从牛肉里抬起头来。可不是,车刚到滁州,怎么不走了?问问乘务大姐,说要停两小时呢。嘿,这是什么车?K34,乘务大姐很亲切地对老冰说:“乡下人,头回出远门吧?连这点规矩都不知道。K,就是快车,要乘特快,得T打头”。</p><p>嗯,老冰受了教育。回来两鬼子问是怎么回事,老冰没好气地说:“管他,反正明天早上到天津,现在吃喝要紧,翠花,上酸菜。”</p><p>后来在天津办完事去北京时,那两鬼子死活不肯坐火车了。说来天津市就被你给浪费了半天,还用“夜行列车”这么浪漫的名字。这次再也不给你骗了,坐巴士去。</p><p>老冰倒不感冒巴士,可觉得吃了人家那么好的牛肉再不给人家挽回点形象有点说不过去。于是好说歹说指天指地又把两鬼哄上了火车。</p><p>下了火车,那小鬼子就问:“路过天安门吗?”,老鬼子却不动声色。</p><p>知道怎么回事了,小鬼子好不容易来趟中国,想接受一下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的教育,碍着边上是社长,不好明说。那社长呢,又碍着身份,不能支持与出差无关的活动。行了,上了出租车,老冰对司机说:“绕天安门”。</p><p>那司机瞧了老冰一眼,就冲天安门去了。</p><p>快到天安门时,老冰对司机说:“在警察能容忍的限度内,有多慢开多慢,在天安门广场绕圈。”</p><p>“绕几圈?”</p><p>“五圈。”</p><p>那后座上两鬼子可就忙了,拿出照相机拼命地拍。</p><p>后来那社长对我说:“可太谢谢你了,正愁着不能去看天安门呢。你可太好了”。</p><p>老冰说了这些个,谁要是以为鬼子们都是这么憨厚可爱可就错了。这都是头回进庄的鬼子,还没分清方向呢。进庄的回数多了,嘿,贼了去了。</p><p>&nbsp;</p>
<p>鬼子进庄以后(六)</p><p>&nbsp;&nbsp;&nbsp; 入乡随俗,鬼子进了庄,就得说人话,老是说鬼话,自己也觉得不酷也不爽是不是?</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凡鬼子大概都起码会三句中国话:“你好,谢谢,再见”,再牛一步的就能跟你数“一,二,三,四”的了。但是没进过庄的鬼子一般数出来都是“易,阿鲁,散,细”。这“易,散,细”倒好理解,人家文明还没有发展到能说什么“四声”的地步,咱们凑合着也能听。那个“阿鲁”又是怎么回事呢?</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原来鬼子的辅音少,就只有12个“K,G,S,Z,T,D,N,H,P,B,M,R”,加两个半元音“Y,W”。那个“R”实际上发“L”音。所以鬼子不会大卷舌,一卷舌就给你来个“鲁”。老冰原来上学时觉得最不可思议的就是化学老师,不管是中学还是大学,只要是化学老师,他就绝对把“R,L”给铿锵有力地读成“诶鲁,啊鲁”。到了这鬼子地界以后才算悟出是不是中国的化学前辈们有可能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但那是没进过庄的鬼子,老进庄的鬼子就不一样了。老冰有一鬼哥们,姓也姓的奇:张能。鬼子一般签名不签全名,就只签姓,老冰刚到日本时看到图纸上签了“张能”,就觉得很亲切,说“嘿,那儿也有中国人嘿”,有知道的告诉老冰,那可是如假包换的鬼子,不是姓张名能,而是他就姓张能。再说了,就是姓张,也不一定就是中国人,丰田的社长不就叫“张富士夫”吗?</p><p>&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后来认识了这位张能鬼子,给他洗了好长时间脑子。反正现在那哥们起码在老冰面前是坚决表示自己的祖宗是姓张名能,后来鬼化的时候为了纪念祖宗,就拿祖宗的全名作了姓。甭管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反正大家听了都很开心。这位张能,是搞产品设计的,去中国不是很频繁,但是次数也不少。他能说一句绝对地道的中文:“真的吗”。还真是“ZHEN DE MA”,连轻音都不少。这位据说被客户忽悠过几次,甭管什么产品,都说能做,做出来了以后别人怎么看的不知道,反正这位设计师是不认识。要客户改,又是一口答应:“这就改,这就改”。结果把不该改的地方逐一改掉了以后,又给他看样品了。这张能一脑门子官司正想打,一看交货期要到了,跟客户扯不明白就不扯了,回头自己也去忽悠下家用户去了。&nbsp;&nbsp; </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 痛定思痛,这张能最后找出来的原因是自己语言不行,人鬼两不相通,于是就下定决心学人话。几年下来,倒也有长足进步,去自由市场和小商小贩们讨价还价的是不在话下。但是最拿手的还是这句“真的吗”,那是被忽悠过几次留下来的后遗症。鬼子一般没什么语言才能,一来是日语本来音素就少,二来日本学校的外语教育是从中学开始,再加上鬼子喜欢用片假名注音的怪习惯,所以鬼子外语说得好的不常见。</p><p>&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但是也有语言天才。老冰一次和鬼子去SNACK,上了一次厕所回来听到有人在唱《老鼠爱大米》。老冰当时可傻了,嗯?这儿一般就是鬼蜮,没人啊。难道说鬼沾了人气以后,连大米都会爱了?过去一看,还真是个鬼子,鬼子圈小,一般都见过面,知道他会说人话,但是不知道他还会唱人歌。那位要说了,唱歌是最容易的,这算不了什么。再说一件事就知道算得了算不了了。</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 一天和那鬼子吃早饭,发现那鬼子居然能半日半韩的一韩国人在聊天,老冰这吃惊可不小。赶紧问他什么时候学的韩语?那鬼子的回答让你绝对崇敬:“没学过,自然就会了”。原来象中国的“韩潮”一样,从前年开始日本也是“韩流”滚滚。那鬼哥见中国盗版韩剧DVD便宜,(鬼子地界买一张DVD的钱,就算是韩剧绵绵不绝,在咱这儿起码也能买一套,要是什么HDVD什么的,几套都能买。)把能买到的韩剧全买了,接着就全神贯注的看。咱这儿的盗版韩剧没有日语配音的,那鬼哥就干脆来个“原汁原味”,听韩语。几套下来,居然能把韩语弄了个八九不离十。你说他是不是语言天才?</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老冰认识一鬼子,60多岁,跟中华耗了半大辈子。进公司没多久就被发配到台湾去了,一呆就是30几年,快退休了想回日本,又给一脚踢到大陆来了。在大陆退的休,老头一怒之下不回鬼子地了,在中国自己开了一个公司就干了起来。虽然是2/3辈子在中华世界混,可那位的人话还是不敢恭维。据他自己说是台语讲得特棒,骗MM一骗一个准,老冰又不懂闽南话,也只好由他去胡说,就是心里暗想,鬼子的所谓骗MM不也就是一句话吗?切,那句话老冰用意大利语都会说。</p><p>&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天那老冰在一个客户那儿扯皮,那客户已经被老冰给逼得快要自杀了,那老鬼子也来凑热闹。那客户就想蒙混过关:“明天,明天”。这老鬼子出来一句:“昨天我来,你说明天。今天我来,你又说明天。你是中国人,又不是菲律宾人,菲律宾人才是专门说明天的。”把那哥们弄得够狼狈。</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 一会儿没人了,老冰就问那老鬼子了:“你是不是在菲律宾就拿中国人说事?”“没有,我这么热爱中国,怎么会说中国人坏话。”“去你的,你敢在中国说菲律宾人的坏话,到了菲律宾就肯定说中国人坏话。”那老鬼子只好承认偶尔会说中国人坏话。老冰就赶快给那老鬼子出个馊主意,说你不是要在产品上加两个洞吗?改模具太费时间,做个夹具,让他(指咱那客户)雇俩农民工用手工打孔,又不花钱,还能赶上你向日本交第一批货的时间。</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 那老鬼子也是急糊涂了,没发现老冰这个主意馊的能上吉尼斯世界纪录。用人工开孔,便宜是便宜,可一个孔和一个孔不一样,过不了质检那一关的。据说那老鬼子后来那笔货做得很惨。谁让他在菲律宾说中国人的坏话。</p><p>&nbsp;</p>
等我们打平了东京,让日本鬼子也写一篇这样的文章
<p>提醒下楼主, 是十四年抗战,不是八年,1931年丢的东北难道不是中华国土?可叹即便是亡国某党也只要八的兆头</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madeinchina</i>在2006-4-19 10:20:00的发言:</b><br/><p>提醒下楼主, 是十四年抗战,不是八年,1931年丢的东北难道不是中华国土?可叹即便是亡国某党也只要八的兆头</p></div><p></p>晕 这就有点过了  毕竟1937年国民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