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与网民的反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20:15:39
<strong><font size="4">馒头与网民的反击 <br/></font></strong><div class="list01" align="center">&nbsp;</div><br/><table width="100%" bgcolor="#ffffff"><tbody><tr><td class="page"><p></p><p align="cente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nbsp;&nbsp;&nbsp;&nbsp; 2005年的最后10天里,一个叫“胡戈”的年轻人用一台PC,一个话筒,一个剪辑软件,抢了陈凯歌一个馒头</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nbsp;</p><p><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nbsp;</p><p><font face="仿宋_GB2312">&nbsp;&nbsp;&nbsp;&nbsp; 这个“馒头”充分发扬了互联网的娱乐精神,抓住《无极》中最让人不爽的剧情漏洞,条分缕析,像老中医配药一般,撒入网络一代特有的插科打诨和无厘头笑话、RAP、搞笑广告,张昆仑和真田小队长的声音尤其模仿得惟妙惟肖,令人喷饭。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馒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席卷互联网各大论坛与视频网站,成了2006年初互联网第一流行符号。</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nbsp;</p><p><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nbsp;</p><p><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关于胡戈的细节也被一点点挖掘出来,比如他是个自由音乐制作人,31岁,武汉人,做过电台主持人,1999年到上海,配音功夫了得,《馒头》里所有的声音都是他配的……一夜之间,“馒头教教主”胡戈成了继“后舍男孩”之后又一个互联网明日之星。&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毫无疑问,《馒头》是继4年前《大史记》和《分家在十月》之后最激动人心的恶搞之作,但很难说它超越了那个把《苦菜花》、《智取威虎山》和《鬼子来了》、《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有话好好说》一锅乱炖的网络小电影。</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从某种角度而言,是人们对《无极》的普遍失望情绪放大了《馒头》的娱乐价值。胡戈向记者提到《大史记》和央视《分家在十月》对他的影响,不同的是,《大史记》无意对电影本身发表评论,而是借电影画面讽喻世事人情,而且在剧本方面显然境界更高一些。</p><p>&nbsp;</p><p>&nbsp;</p><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04年,移动、联通互相拆台的《网络惊魂》、《007复仇》之后,恶搞电影再次形成风潮,从《无间道》、《手机》、《天下无贼》、《十面埋伏》,到《功夫》,都有人不遗余力奉献“戏说”版本,不少电视台也开始推出一些恶搞风格的短片,比如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谭”。</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这股恶搞风潮中,25岁的沈阳男孩王鹏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改编者。2004年初,《无间道》和萨达姆是最热门的话题,当时没有任何剪片经验,却被突如其来的灵感催动的他就拿《无间道》的画面编了一个《无间道4:萨达姆秘史》。在那个短片里,曾志伟化身萨达姆,用东北老农的口音与本·拉登大哥大谈恐怖内幕。他把这个片子放到猫扑的论坛上,竟然反响极好,很快就流传开来,于是再接再厉把《十面埋伏》和《无间道》拼成一部《十面无间》。根据《功夫》改编的《大学校园目睹之怪现状》是他影响最大的一部片子,猪龙寨变成了大学学生宿舍,周星驰以学生会主席的名义招摇撞骗,冯小刚则成了无良校长。王鹏说自己也想过改编《无极》,剧情和名字都想好了——《无鸡》,一个禽流感为题材的片子。看到《馒头》之后,自觉难以超越,就打消了念头。</p><p>&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99年,《星战前传:幽灵的威胁》上映之后,网上开始流传一个号称“幻影剪辑者”的神秘客重剪的版本,比原片短了20多分钟,其中两栖动物喳喳唠唠叨叨的台词被删掉了,重新配上了“更体面”的台词,另外,阿纳金烦人的“Yippe”和“Oops”都删掉了。当时不少专业人士都认为,这个版本的剪辑水平并不亚于卢卡斯本人。2002年,《魔戒:双塔奇兵》上映之后,一帮托尔金的原教旨主义者在原片基础上重新剪了一版“纯粹版”,比原片缩短了40多分钟,但把彼得·杰克逊“扭曲”原著的地方重新改了过来,比如法拉米尔再次回归“无可置疑”的好人,树人不再拒绝帮忙,精灵公主阿文没有离开中土,甘道夫也没有将萨鲁曼从塞奥顿身上驱逐。这些情节都是根据小说的原版情节重新改过的,剪辑天衣无缝,连音效也重新配过了。</p><p>&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对胡戈们而言,改编只是图个好玩,他们对电影本身并无企图,但国外却有影迷当真拿“改编”作为自己进入电影业的入场券。他们和真正的导演一样,要经历同样艰苦的工作,包括编剧、选角色、搭场景、后期制作,甚至计算机特效,只不过他们的成本往往不到母本电影的万分之一。</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99年,著名的影迷电影《恋爱中的乔治·卢卡斯》就是《星球大战》的一个死忠影迷Joe Nussbaum导演的,他招罗了一群与他一样热衷于《星球大战》的人,套用《恋爱中的莎士比亚》的结构,拍了一部乔治·卢卡斯写《星球大战》的故事。故事设置在1967年,USC电影系的学生乔治·卢卡斯只剩下三天时间完成他的剧本,否则就不能毕业。种种挫折之后,他遇到了缪斯女神,一个叫玛利亚的女孩,梳着莱娅公主的著名馒头发型,在她的鼓励下,卢卡斯写出了空前绝后的《星球大战》。</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片中充满了对《星球大战》的戏仿情节,卢卡斯有一个吸大麻的室友,整天在宿舍里吞云吐雾,一High起来就说自己感觉到了源源不断的“原力”;一个叫汉的家伙开着全校最快的跑车招摇过市,一个长头发的高个子技工专门帮他修车;一个神秘兮兮状若YODA大师的写作课老师;玛利亚则正在组织学生抵抗校方的无理要求。最搞笑的是,当卢卡斯和玛利亚情投意合正欲深情接吻时,一个中年妇女破门而入,居然是他们共同的妈妈。在亚马逊的DVD排行榜上,《恋爱中的莎士比亚》甚至一度超过了《星战前传:幽灵的威胁》。好莱坞的各大片厂都找上门来,他很快就为米高梅导演了一部浪漫喜剧《彻夜狂欢》。有一段时间,好莱坞甚至流传这样的话,想当导演吗,先去拍个《星球大战》吧。</p><p>&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亚瑟王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衍生出无数的版本;《爱丽思漫游仙境》在出版后的短短20年内,民间就流传了200多个改编版本”。直到工业革命之后,才出现了知识产权的概念,人们被禁止对别人的作品进行任何形式的改编。</p><p>&nbsp;</p><p>&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影迷电影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影公司对于版权的态度。</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81年,三个12岁的小孩看了《夺宝奇兵》之后,在自己家的后院一个一个镜头跟着原片重拍,他们所有的工具包括手提摄影机、手工做的道具和一只小狗。这部片子竟然陆陆续续拍了7年。斯皮尔伯格看完这部片子之后大为感动,亲自给他们写信,“我看到你们在你们的《夺宝奇兵》中倾注的想象力与原创力,我十分感动,并且由衷祝贺。我希望尽快在大屏幕上看到你们的名字”。也许就是因为他的这句话,2004年,一个好莱坞制片人将他们拍摄这部片子的过程拍成电影,由著名编剧Daniel Clowes撰写剧本。</p><p>&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对于网友的改编最宽容的要数游戏设计大师卡马克,他坚持认为,一个人可以拥有一个软件,但没有权利垄断这个软件。任何软件面世了,就应该是开放的,所有人都有权利来修改和发展它。所以,他开放了自己开发多年的游戏软件源代码,顷刻间,网上出现了成千上万的DOOM变体。对</p><p>&nbsp;</p><p>&nbsp;</p></td></tr></tbody></table><p><br/></p><p><font color="#f73809">都是技术惹的祸</font></p><p><br/>&nbsp;</p><br/><strong><font size="4">馒头与网民的反击 <br/></font></strong><div class="list01" align="center">&nbsp;</div><br/><table width="100%" bgcolor="#ffffff"><tbody><tr><td class="page"><p></p><p align="cente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nbsp;&nbsp;&nbsp;&nbsp; 2005年的最后10天里,一个叫“胡戈”的年轻人用一台PC,一个话筒,一个剪辑软件,抢了陈凯歌一个馒头</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nbsp;</p><p><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nbsp;</p><p><font face="仿宋_GB2312">&nbsp;&nbsp;&nbsp;&nbsp; 这个“馒头”充分发扬了互联网的娱乐精神,抓住《无极》中最让人不爽的剧情漏洞,条分缕析,像老中医配药一般,撒入网络一代特有的插科打诨和无厘头笑话、RAP、搞笑广告,张昆仑和真田小队长的声音尤其模仿得惟妙惟肖,令人喷饭。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馒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席卷互联网各大论坛与视频网站,成了2006年初互联网第一流行符号。</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nbsp;</p><p><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nbsp;</p><p><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关于胡戈的细节也被一点点挖掘出来,比如他是个自由音乐制作人,31岁,武汉人,做过电台主持人,1999年到上海,配音功夫了得,《馒头》里所有的声音都是他配的……一夜之间,“馒头教教主”胡戈成了继“后舍男孩”之后又一个互联网明日之星。&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毫无疑问,《馒头》是继4年前《大史记》和《分家在十月》之后最激动人心的恶搞之作,但很难说它超越了那个把《苦菜花》、《智取威虎山》和《鬼子来了》、《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有话好好说》一锅乱炖的网络小电影。</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从某种角度而言,是人们对《无极》的普遍失望情绪放大了《馒头》的娱乐价值。胡戈向记者提到《大史记》和央视《分家在十月》对他的影响,不同的是,《大史记》无意对电影本身发表评论,而是借电影画面讽喻世事人情,而且在剧本方面显然境界更高一些。</p><p>&nbsp;</p><p>&nbsp;</p><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04年,移动、联通互相拆台的《网络惊魂》、《007复仇》之后,恶搞电影再次形成风潮,从《无间道》、《手机》、《天下无贼》、《十面埋伏》,到《功夫》,都有人不遗余力奉献“戏说”版本,不少电视台也开始推出一些恶搞风格的短片,比如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谭”。</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这股恶搞风潮中,25岁的沈阳男孩王鹏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改编者。2004年初,《无间道》和萨达姆是最热门的话题,当时没有任何剪片经验,却被突如其来的灵感催动的他就拿《无间道》的画面编了一个《无间道4:萨达姆秘史》。在那个短片里,曾志伟化身萨达姆,用东北老农的口音与本·拉登大哥大谈恐怖内幕。他把这个片子放到猫扑的论坛上,竟然反响极好,很快就流传开来,于是再接再厉把《十面埋伏》和《无间道》拼成一部《十面无间》。根据《功夫》改编的《大学校园目睹之怪现状》是他影响最大的一部片子,猪龙寨变成了大学学生宿舍,周星驰以学生会主席的名义招摇撞骗,冯小刚则成了无良校长。王鹏说自己也想过改编《无极》,剧情和名字都想好了——《无鸡》,一个禽流感为题材的片子。看到《馒头》之后,自觉难以超越,就打消了念头。</p><p>&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99年,《星战前传:幽灵的威胁》上映之后,网上开始流传一个号称“幻影剪辑者”的神秘客重剪的版本,比原片短了20多分钟,其中两栖动物喳喳唠唠叨叨的台词被删掉了,重新配上了“更体面”的台词,另外,阿纳金烦人的“Yippe”和“Oops”都删掉了。当时不少专业人士都认为,这个版本的剪辑水平并不亚于卢卡斯本人。2002年,《魔戒:双塔奇兵》上映之后,一帮托尔金的原教旨主义者在原片基础上重新剪了一版“纯粹版”,比原片缩短了40多分钟,但把彼得·杰克逊“扭曲”原著的地方重新改了过来,比如法拉米尔再次回归“无可置疑”的好人,树人不再拒绝帮忙,精灵公主阿文没有离开中土,甘道夫也没有将萨鲁曼从塞奥顿身上驱逐。这些情节都是根据小说的原版情节重新改过的,剪辑天衣无缝,连音效也重新配过了。</p><p>&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对胡戈们而言,改编只是图个好玩,他们对电影本身并无企图,但国外却有影迷当真拿“改编”作为自己进入电影业的入场券。他们和真正的导演一样,要经历同样艰苦的工作,包括编剧、选角色、搭场景、后期制作,甚至计算机特效,只不过他们的成本往往不到母本电影的万分之一。</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99年,著名的影迷电影《恋爱中的乔治·卢卡斯》就是《星球大战》的一个死忠影迷Joe Nussbaum导演的,他招罗了一群与他一样热衷于《星球大战》的人,套用《恋爱中的莎士比亚》的结构,拍了一部乔治·卢卡斯写《星球大战》的故事。故事设置在1967年,USC电影系的学生乔治·卢卡斯只剩下三天时间完成他的剧本,否则就不能毕业。种种挫折之后,他遇到了缪斯女神,一个叫玛利亚的女孩,梳着莱娅公主的著名馒头发型,在她的鼓励下,卢卡斯写出了空前绝后的《星球大战》。</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片中充满了对《星球大战》的戏仿情节,卢卡斯有一个吸大麻的室友,整天在宿舍里吞云吐雾,一High起来就说自己感觉到了源源不断的“原力”;一个叫汉的家伙开着全校最快的跑车招摇过市,一个长头发的高个子技工专门帮他修车;一个神秘兮兮状若YODA大师的写作课老师;玛利亚则正在组织学生抵抗校方的无理要求。最搞笑的是,当卢卡斯和玛利亚情投意合正欲深情接吻时,一个中年妇女破门而入,居然是他们共同的妈妈。在亚马逊的DVD排行榜上,《恋爱中的莎士比亚》甚至一度超过了《星战前传:幽灵的威胁》。好莱坞的各大片厂都找上门来,他很快就为米高梅导演了一部浪漫喜剧《彻夜狂欢》。有一段时间,好莱坞甚至流传这样的话,想当导演吗,先去拍个《星球大战》吧。</p><p>&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亚瑟王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衍生出无数的版本;《爱丽思漫游仙境》在出版后的短短20年内,民间就流传了200多个改编版本”。直到工业革命之后,才出现了知识产权的概念,人们被禁止对别人的作品进行任何形式的改编。</p><p>&nbsp;</p><p>&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影迷电影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影公司对于版权的态度。</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81年,三个12岁的小孩看了《夺宝奇兵》之后,在自己家的后院一个一个镜头跟着原片重拍,他们所有的工具包括手提摄影机、手工做的道具和一只小狗。这部片子竟然陆陆续续拍了7年。斯皮尔伯格看完这部片子之后大为感动,亲自给他们写信,“我看到你们在你们的《夺宝奇兵》中倾注的想象力与原创力,我十分感动,并且由衷祝贺。我希望尽快在大屏幕上看到你们的名字”。也许就是因为他的这句话,2004年,一个好莱坞制片人将他们拍摄这部片子的过程拍成电影,由著名编剧Daniel Clowes撰写剧本。</p><p>&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对于网友的改编最宽容的要数游戏设计大师卡马克,他坚持认为,一个人可以拥有一个软件,但没有权利垄断这个软件。任何软件面世了,就应该是开放的,所有人都有权利来修改和发展它。所以,他开放了自己开发多年的游戏软件源代码,顷刻间,网上出现了成千上万的DOOM变体。对</p><p>&nbsp;</p><p>&nbsp;</p></td></tr></tbody></table><p><br/></p><p><font color="#f73809">都是技术惹的祸</font></p><p><br/>&nbsp;</p><br/>
这件事就证明,某些中国导演动辄的所谓“大手笔”都是浪费钱,却拍不出一部象样的战争片。
<br/>
<br/>
中国的所谓大导演简直就是垃圾,只想着钱,拍出的片子比垃圾还垃圾,自己也成了垃圾。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虎式坦克</i>在2006-2-22 16:03:00的发言:</b><br/>这件事就证明,某些中国导演动辄的所谓“大手笔”都是浪费钱,却拍不出一部象样的战争片。</div><p></p>就是啊,这么长的历史,拍的题材太多了,但现在除了辩子还是辩子。
<p>呵呵</p><p>&nbsp;&nbsp; 继续顶胡哥</p>
馒头陈没希望了。
<p>一、《黄土地》引来豪门婚姻<br/>  1978年,万物回春。文革结束了,国家恢复了高考。下过乡参过军,复员后在北京电影洗印厂工作的陈凯歌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终于圆了少年时代被打断的大学梦。<br/>  在班上,陈凯歌一直是成绩最好的几个人之一。毕业后,1984年他找到张艺谋,两位日后第五代导演中的佼佼者,合作拍摄了电影《黄土地》,获得极大的好评。陈凯歌受到鼓舞,又接连拍摄了大受好评的《大阅兵》和《孩子王》。</p><p>&nbsp;</p><p><br/>  可是常年的奔波为陈凯歌赢得了事业上的成就,却也造成了他第一次婚姻的解体。(《女报》不太厚道,对结发妻子一点都不提,想来不是什么名人,价值连馒头都不如吧?)</p><p>&nbsp;</p><p><br/>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陈凯歌很苦闷,一方面自然是家庭的原因;另一方面,尽管那时他在中国影坛的地位早已稳定,但影片叫好不叫座,寄予厚望的外国市场反应更是不好。他迫切需要做出改变。</p><p>&nbsp;</p><p><br/>  这时,经过朋友介绍,陈凯歌认识了有“名门痞女”之称的洪晃。</p><p>&nbsp;</p><p><br/>  陈凯歌曾经考入过高干子弟云集的北京市四中,而洪晃的身份比那些高干子弟更显赫。她外祖父是大思想家、大律师、毛泽东的故交章士钊,她母亲是一度被毛泽东认作英语老师的著名女外交官章含之,她继父是著名外交官乔冠华。1973年,12岁的洪晃被外交部选中送往美国留学。直到1983年乔冠华病重,她才和美国丈夫Andrew一起回到了北京,在西德某金属公司担任高级职员。<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80年代初期,中国大部分城市居民平均月收入不过70块钱,洪晃却一个月挣7000美元!她那时才25岁,一天到晚就是谈判,吃饭喝酒,签合同,生活很空虚。</p><p>&nbsp;</p><p><br/>  朋友向她推荐了《黄土地》,这片子你看了绝对会被震撼的!洪晃就抱着一种试试看,甚至是准备嘲讽的心情走进了电影院。</p><p>&nbsp;</p><p><br/>  当时一部电影看下来要两个多小时。而就在这短短两个小时中,洪晃的心情发生了360度的大转变,一开始的不屑在电影放完后变成了心悦诚服,她恨不得马上给拍这部电影的人“扑腾”跪下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p><p>&nbsp;</p><p><br/>  说来也巧。没多久,洪晃的一个老朋友刘小淀看她整天把艺术啊电影啊挂在嘴边,就对她说:“我有一哥儿们,搞电影的,拍《黄土地》的,长得挺帅的,认识认识吧?”</p><p>&nbsp;</p><p><br/>  (挺帅的?不会吧?看照片,馒头导演顶多不算丑男,比起胡哥的外形可差远了。这不,采访帖里有几个美眉都要为嫁给胡哥掐架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刘小淀不会是从事广告业的吧?嘿。下面有戏!将上演一出“离婚才子与有钱寂寞富姐的故事”了)</p><p>&nbsp;</p><p><br/>洪晃很高兴地答应了。她带着一种对陈凯歌的崇敬之情和他结识了。1987年陈凯歌拍《孩子王》,她还特地和丈夫去外景地看他,兴高采烈地让Andrew和他拍了一张合影。<br/>  (Andrew呀,没照镜子看看是不是那天头顶暗发绿光了呢?)<br/>  几个月后陈凯歌拍完《孩子王》,回北京准备到美国学习的事情,吃惊地得知,几个月前笑嘻嘻跑去看他的洪晃和Andrew竟然已经离婚了。原来,洪晃越来越不能忍受上班下班都对着外国人的漂浮感,她和Andrew本来期望能够通过旅游解决问题的,最终还是失败了。<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外国汉堡不好吃吧?回来吧,自三国时孔明祭奠沙场惨死亡魂发明后,中国就有了可口的馒头了。不过,由此可以想起,《无聊乘以二》中的时代背景,至少是三国孔明以后的事了。就算诸葛神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怎么都算到他发明的馒头竟然在21世纪引发了一场价值三亿的血案!而且一场因馒头而起的官司也正在酝酿之中!)</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离过一次婚的陈凯歌,特别能体会婚姻失败的痛苦。他和洪晃同病相怜,经常凑在一起吃饭聊天。别看陈凯歌眼睛不大,可是聚光,他要是凝神看一个人,那人绝对顶不住。洪晃过得天马行空的,她也是凡人。两个人一起吃饭吃了一个月多,一次参加聚会出来后,夜深了,两个人走在路上不知不觉就拉手亲嘴了。</p><p>&nbsp;</p><p><br/>  (哈哈哈,难怪我家婆娘特别喜欢《女报》纪实,这东西写得着实有趣,“眼小聚光”“拉手亲嘴”把陈大导演泡妞时的表现写得活灵活现,嘿,赞一个!)</p><p>&nbsp;</p><p><br/>  这边两个人谈得正热乎,那边陈凯歌出国学习的事也办得很顺利,没几个月,他拿了奖学金就去美国了。洪晃也是有本事,马上向公司申请了去美国的机会,追着陈凯歌去了美国。</p><p>&nbsp;</p><p>&nbsp;</p><p><br/>  1989年,陈凯歌正学得兴兴头头,偏偏奖学金到期,他必须回国了。可他还有好多东西没学到没看够啊!</p><p>&nbsp;</p><p><br/>  (馒头陈还是很好学的,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大名气,在此,老周向您学习!这可是泡妞不忘事业的精神,值得广大群众学习。不像我,追我婆娘那会,只知道想法讨好她了,哪里去管学习的事,当然,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能出米国,俺也会“事业为重”的。洪晃同志这个馒头看来是要被他吃定了!)</p><p>&nbsp;</p><p><br/>  <br/>  洪晃想了想,拉着陈凯歌跑到纽约市政厅登记结婚:“我能看着你不管吗?我们结婚吧,我们结了婚你就能留下来了。”</p><p>&nbsp;</p><p><br/>  一下子,陈凯歌家也有了,绿卡也有了。但他不能满足,他是第五代导演中的佼佼者,是名门之后的丈夫,他一定要做出更多成绩。在美国他还是琢磨电影。在曼哈顿他俩住的公寓门前,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高大的东方男人在台阶上出神地坐着,神情严肃。</p><p>&nbsp;</p><p><br/>  (我说吧,果然,馒头被吃到嘴了。洪小姐,你成功地使一个中国馒头教父有了绿卡,俨然就如同将馒头升级为包子!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馒头陈呀!)<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 1991年,陈凯歌的冥思苦想功德圆满。他和洪晃回到了中国,拍了电影《边走边唱》。  《边走边唱》并未获得意想中的成功,但陈凯歌的名头还是一天比一天更响,他成了中国影坛响当当的权势人物。  (其实如果当年《边走边唱》改名为《边蒸边尝》,一定比《无聊乘以二》要火爆)</p><p>&nbsp;</p><p><br/>  <br/> &nbsp;&nbsp;&nbsp; 权势本就是最好的春药,更何况陈凯歌还长得气宇轩昂。《边走边唱》没实现陈凯歌让电影走向市场化的梦想,倒是让他和女主角许晴的绯闻传得沸沸扬扬。馒头加春药是什么东西?伟哥包子?没关系的馒头陈,但凡有本事的男人都这样,要是老周也有你做馒头的本事,嘿嘿,许晴又算得了什么呢……本色男人,男人本色!好!)</p><p>&nbsp;</p><p><br/>  <br/>  绯闻很快传到洪晃耳中。这个名门痞女第一次认识了嫉妒。洪晃想要的东西,从来都摆在面前唾手可得,这种嫉妒让她感觉十分不好,觉得自己就要变成一个歇斯底里的泼妇了。  (自己的馒头被人骗去吃了,眼看着升级成包子的馒头陈可能变成比萨或者别的什么,心中不爽,令人同情呀!)</p><p>&nbsp;</p><p><br/> &nbsp;&nbsp;  事实上这并不是洪晃和陈凯歌之间的惟一问题。陈凯歌是很固执的。跟他合作多次的制片人徐枫这样说他:“陈凯歌这个人你不管他表面上对你多客气,但其实他内心世界是很骄傲的……”而名门出身的洪晃,个性张扬,也不是容易妥协让步的人。两块硬石头撞在一起,能产生火花四溢的激情,但也更容易磕磕碰碰两败俱伤。</p><p>&nbsp;</p><p><br/>  (唉,一个骄傲的馒头还不同样是馒头?只不过,时间放久了,馒头会发硬的。同志们呀,婚姻要保鲜,馒头陈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这个深刻的道理!)  1991年,曾经惺惺相惜的两个人不得不谈到了离婚的话题。  (这只馒头被吃完了,消化了,剩下的东西,都去了该去的地方……哗~~~~~~~~~~)</p>
<p>&nbsp;&nbsp;&nbsp;&nbsp; 1988年,中央电视台从山东话剧院调来了业余节目主持人倪萍。仅仅一年的工夫,她亲切稳重的主持风格便赢得了观众的喜爱。1991年1月,央视将主持《综艺大观》的重担交给了她,从此倪萍这个名字迅速蹿红。当年,她又开始挑大梁主持春节联欢晚会。</p><p>&nbsp;</p><p><br/>  (一块上好面团就这样发酵了,等待这面团的,将一个什么样的蒸笼?虽然倪萍很煸情,但老周一向还是很喜欢她的,俺这里代表俺爸俺妈俺婆娘向这只很亲切的面团表示敬意!)</p><p>&nbsp;</p><p><br/>  而早在1989年,倪萍这颗主持人之星还处在冉冉升起之际,陈凯歌参加了她主持的一个电视节目,和她成了朋友。那时她正和留在山东的丈夫,努力弥合两地分居产生的矛盾。等1991年两个人再见面时,陈凯歌的家庭也处在了风雨飘摇中,而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倪萍,早已结束了婚姻。</p><p>&nbsp;</p><p><br/>  (难道说是缘份天注定?一块待蒸的好面团难道说冥冥中就是要遇到这个馒头高手?)<br/>  那个年代离婚多少有点惊世骇俗,尤其是名人。其实倪萍是个特别传统的女人,她从小在姥姥身边长大,为人特别善良真诚。她还有一双巧手,做的烙饼无论甜的、咸的、奶油酥的、葱花酥的都是一绝,轻轻抖开,每一张能分成薄薄的四张;她喜欢用传统的方式做包子,包子下面用玉米叶托着,玉米叶吸水,蒸出来的包子有韧性和弹力……</p><p>&nbsp;</p><p><br/>  (这段描写真是非常非常地有趣,也许是巧合,上天注定她就是会蒸包子,遇到了已升级为包子的馒头陈,当然是“天作之合”,不过,她不知道,包子永远是包子,就算有韧性,它还是有不可忽视的弹力……一切,真的有天定?)</p><p>&nbsp;</p><p><br/> 可惜男人却没福消受这样一个好妻子。倪萍在春节晚会上能让全国人民情不自禁地跟着她笑跟着她哭,偏偏在婚姻上她费尽苦心却只换来伤心。</p><p>&nbsp;</p><p><br/>  1991年的一天下午,倪萍下班后走出央视大楼,忽然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原来是陈凯歌。倪萍跟陈凯歌打招呼,看他东张西望的,就问他有啥事。</p><p>&nbsp;</p><p><br/>  (人家就是来找馒头的嘛!倪阿姨还是有点好骗,唉,看看,一个馒头被骗还只能说这只馒头不够聪明,可是接下来做包子的高手也走向这了个馒头,看来陈大导演的魅力还是挺大的。有些事情,老周我不服气就是不行的!)</p><p>&nbsp;</p><p><br/>  陈凯歌说:“我路过这儿,肚子饿了想找个地方吃饭又找不到。”<br/>  倪萍热心地指路:“那边有个傣家酒楼很不错。”陈凯歌顺着她指的方向看了半天,一副大惑不解的样子:“哪有啊?”<br/>  倪萍当然是好人做到底,带着陈凯歌一路走到酒楼楼下。<br/>  这时陈凯歌才换下了不动声色的假面,一双眼睛牢牢盯着倪萍:“既然都来了,那就一起吃个饭吧!”原来问路只是陈凯歌的小伎俩,不过倪萍也不恼。<br/></p>
<p>(唉,俗话说,鲜花总要是插那啥啥上的!老周说,馒头总是要比包子笨一点。)<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到1992年,陈凯歌和倪萍同居的消息渐渐在小圈子内传开了。在大学任摄影课老师的刘树勇有一次去陈凯歌家聊天,进门就有个家庭妇女打扮的女人端茶递烟,很是热情地招呼他。他一边和陈凯歌聊天,一边吃“保姆”递过来的削好的苹果,觉得他家的保姆服务周到。 </p><p>&nbsp;</p><p> <br/>  等到走出陈凯歌家了,刘树勇越想越觉得这个保姆眼熟。再一想,可不是,那正是传说中的倪萍啊!<br/>  (传说中的倪萍竟然成为了一只馒头,而且是家庭妇女式的通俗馒头,刘树勇不像满神那样会算会特异功能,当然会看走眼了。馒头陈,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俺们的倪萍同志呢?老周虽然今天晚上喝得有点高,但还是怒火满腔!)</p><p>&nbsp;</p><p><br/>  倪萍愿意为心爱的男人付出一切。她自愿给陈凯歌做家里的“黄脸婆”,还想尽办法为他的事业铺平道路。1993年,陈凯歌开拍《霸王别姬》,很多关节都离不开倪萍的出力打通。<br/>  (倪萍真是好女人呀!不仅做了一个实用管饱的馒头,而且给这只不酵不足的包子做了一回酵母,打出一个一个的发酵眼来……)</p><p><br/>&nbsp;&nbsp;&nbsp;&nbsp; 这一年陈凯歌终于迎来了电影生涯的转折点。《霸王别姬》获得空前成功,当年在戛纳,它成为第一部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内地电影,陈凯歌也由此晋级国际级导演</p>
<p>&nbsp;&nbsp;&nbsp;&nbsp; (唱:“馒头陈的馒头熟了,戛纳评委的心儿醉了……”老周要说,看人也要多方面多角度看,此时馒头陈所显示出的才华也是有目共睹的。)</p><p>&nbsp;</p><p><br/>  <br/>  毫无疑问,陈凯歌的成功也是倪萍的荣耀。这一年本来也应该是她生命的转折点:陈凯歌在这一年和洪晃正式离婚了。霸王功成,不正好和虞姬共享荣华富贵吗?   (花好月圆,按说是一个很好的结局。但看到这里要打住,人家是大导演,哪里会按普通故事的情节来进行?所以,老周用肚脐眼想,也想得到下面有长串的故事……)</p><p>&nbsp;</p><p><br/>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倪萍以陈凯歌未来妻子的身份,任劳任怨地打点陈凯歌的所有事情,无条件地信任陈凯歌说的每一句话。1994年末,陈凯歌在上海拍摄《风月》,连父亲病重也脱不开身,一个电话打给倪萍,倪萍马上放下手上的工作赶去医院,衣不解带地伺候了弥留中的老人家几天。老人家走后,由于陈凯歌不能回家奔丧,倪萍就跑前忙后地为老人料理后事,俨然一个准儿媳妇的模样,赢得了陈家上上下下的钦佩和感激。</p><p>&nbsp;</p><p><br/>  这时有人好心地劝倪萍:陈凯歌是导演,有些年轻漂亮的女演员为了演戏会奋不顾身地往上贴,你要当心啊!倪萍只是微微一笑:我相信陈凯歌。  (“相信”是多么重的两个字眼呀,一边是毫无保留的信任,另一边是无法确定的变数。是的,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被吃掉的馒头还能变回来,洒一头发胶装个磁悬浮铁圈就能变成“满神”,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是不能变的呢?)</p><p>&nbsp;</p><p><br/>  但事情显然应了“无风不起浪”那句话。仅仅两年后,1996年倪萍就不得不在《日子》里将这段感情做了了解,她无比隐晦无比痛苦地说:这是一段没有自尊、失去自我的日子。<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将功成万骨枯。人往往以为自己会成为霸王和虞姬,不料最后却成了埋在功勋背后的枯骨。这个扶助陈凯歌走进国际导演行列的女人,从此也从走出了他的生命。  (做一只听话的家庭馒头的《日子》终于过到了头,如同坐了次“月子”,倪姐身心具疲,话说回来,遇到能整出《无聊剩以二》巨著的天才神童,只坐了两年不见风、不浸水的“月子”,幸运哉!)<br/></p><p>&nbsp;</p><p><br/>  1994年有人提醒倪萍的那段日子,正是《上海电影时报》爆出《风月》剧组陈凯歌和陈红绯闻的时候。当时《风月》原定的女主角王静莹表现不能让陈凯歌和制片人满意,剧组重新选角定了陈红,但据说制片人徐枫收到了一封“匿名信”,指陈凯歌和陈红有染,女主角并非实力之选云云,于是陈红只好黯然离去。(看到这里,老周终于明白为什么陈家的馒头上有一个红点了,嘿嘿,独家暗号!《风月》呀风月,是风花雪月还是风月欢场?人生之境,悬系一念尔!馒头陈,此时,非独指原来的馒头陈了,《馒头心经》上说:是馒头陈非彼馒头陈,故名馒头陈。大意跟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一样一样的意思。)</p><p>&nbsp;</p><p><br/> &nbsp;&nbsp; 其实选角那几天徐枫都在场。剧组之所以放弃陈红,是因为她已经和另一部电影《银饰》的剧组签约,徐枫不愿卷入到合约纠纷之中。  尽管没能合作,但无疑的是,这次见面让陈红对陈凯歌有了相当的好感。陈红去《风月》剧组试妆时,《银饰》换了于慧做女主角,可又遇到了资金困难。这时一位据称认识陈红的香港大富翁找到剧组,表示只要重新让陈红做女主角,他愿意出资200万元。他还买了貂皮大衣等许多贵重物品,可陈红始终没有答应。</p><p>&nbsp;</p><p><br/>  &nbsp;&nbsp;&nbsp;&nbsp; 有人猜测,陈红这样做都是为了陈凯歌。  (这个香港富翁哪里知道这只红点馒头的身价?200万就能买通剧组了?不可能的!因为这里面还有一个眼光问题,那就是富翁不够“眼小聚光”,也比不上陈大导演的高大身材。所以,男同胞们,不要以为只有钱就可以了,如同三个亿整出一个《无聊剩以二》怪胎一样,200万一样无法打造与陈大导演一样的魅力!看吧,我这帖一定会引发把眼睛整形变小的全国整形热潮!)</p><p>&nbsp;</p><p>&nbsp;</p><p><br/> 1994年11月,陈凯歌的父亲去世,陈红特地去陈凯歌家送了一个花篮吊唁。两个月后,陈凯歌和葛优在香港美食城聚会,特意约了陈红。  饭后,陈红陈凯歌都喝多了点,话也就多了,跑到走廊上单独说话去了。说了没两句,陈凯歌突然说:女演员都怕我,你怎么一点都不怕我? </p><p>&nbsp;</p><p><br/>  (看到这一段,没办法不让我想起胡哥作品里“王经理与模特房顶起争执”那一段。经典再现!这年头谁怕谁?男馒头陈这是用的欲擒故纵之术,引发了女馒头陈的无限浪漫回想。学过神经语言程式学的人都知道,“突然转换话题”这叫重建神经链,也叫设心锚,泡妞的高境界莫过于此了!当年我家婆娘是我不小心试验此招,后来就盯上了一辈子,唉,泡妞技巧太管用了也不好。想学这手的朋友请报名,老周有独家讲义!前十名学费从优。)<br/></p>
陈凯歌早就“江郎才尽”了!还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