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导弹防御及新威慑形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25:15
《导弹防御及新威慑形态》
美国国务院军控局战略与战区防御处
导弹防御政策高级顾问
克里·M·卡奇纳

战略背景

在冷战结束后,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我国外交和国防政策的重点是,控制两大全副武装的超级大国间极危险的军事对峙。北约和华沙条约处于势不两立的敌对关系中,各自以数万件一触即发的核武器瞄准对方。美国及盟国不仅依靠核力量威慑苏联的核力量,而且凭借它威慑欧洲的一百多万常规军力。所谓确保同归于尽的概念就是这样一个世界的产物。

今天的世界根本不同了。当代的安全条件,包括挑战与机会,与过去多无相似之处。俄罗斯的战略能力10年来持续下降,昔日令人生畏的苏联武装部队在各方面都严重衰退。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第一次想象不出,有何种局势会使美俄关系恶化到发生武装冲突的地步。事实上,原华约成员国现在成了北约成员国,俄罗斯参加了巴尔干的维和行动,并且本身也成为北约和平夥伴关系计划的一员。

然而,我国的安全以及在利害悠关地区的盟友的安全现正受到威胁。我们今天面临的威胁比之过去更加多样、更加变幻莫测,其中包括恐怖主义分子以及无视国际法、寻求以威胁和动用武力达到其政治、领土和意识形态目标的国家。虽然在过去10年中,我们的常规军事能力对这些国家的侵略行径产生了威慑力,并在发生侵略时,予以击溃,但是,这些敌对国家都在积极采用新的手段来实现其目标。最大的威胁也许来自那些拥有越来越多的生化武器、将来拥有核武器和日益进化的弹道导弹运载工具的无赖国家。

布什总统2001年5月1日在国防大学发表的讲话中说,威慑力再也不能单纯依靠核报复的威胁。他要求树立"新的、攻守兼备的威慑观念"。这些新的威慑力观念应有助于保证制订一项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和弹道导弹技术扩散的全面战略。这一战略需要包含下列内容:

·保持并提高核心联盟关系,向友邦保证美国致力于确保稳定的国际秩序,而且我国的安全利益同他们各自的安全利益是不可分割的;

·战胜各种挑战,而不是推迟面对挑战 ─ 推迟有可能使它们在未来变成更加危险的威胁;

·调整我国的外交政策,更好地汇集我们能够获得的各种影响力;

·打消对手采取敌对行动的企图,同时维持战胜侵略的能力。

要使我们的战略行之有效,就必须具有多方面的政策和计划,包括防患于未然的防扩散和减少威胁努力、反扩散措施、以及能够减轻大规模毁灭性武器(WMD)带来的后果的有效反应能力。使这一战略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在于,重新确定我们的军事方针和对当前或新生威胁的反应能力。为此,我们必须转变威慑形态。过去的战略概念和军事力量不能适应消除今天更紧迫的种种威胁的需要。因此,必须改变我们对威慑的思维和实施方式,努力实现向更稳定的安全环境的转化。我们的威慑力必须变得具有先行主动性而不是被动的对应。对新威胁的威慑要有新的不同观念和实力。国防部最近完成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是朝这个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份评估报告为实行常规攻击力量与导弹防御相结合的多样化威慑手段、进而减少对核武器的依赖,奠定了基础。

威胁性质的改变

由于几种因素,针对新威胁的威慑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首先,产生于冷战时代两极结构的行为准则已不再有效。地区性国家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生产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及导弹所需的技术和专长,对邻国动武的约束力也不如以往强。

第二,过去的苏联领导层被认为在根本上是不愿冒险的,而如今的地区性对手却甘冒相当大的风险,即使这意味着要以本国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富为巨大代价。

第三,我们认为的过去威慑成功的必备条件,如相互理解和良好沟通,也许难以同这些国家达成。

最后,过去美苏威慑关系中具有的对等的生死存亡利益,在今天新的环境下几乎不可能存在。我们未来的敌人很可能以为,地区性冲突关系到他们而不是我们的生存。因此,他们可能会设想,我们在面临可怕威胁的时候 ─ 例如受到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威胁时, 可以而且将会后退,而他们则不能后退。这就会削弱单纯攻击性手段对其决策人士的威慑效力。

这类国家极为重视将远程导弹作为恐吓工具,阻止美国及盟友前去援助受害国。面对这种铤而走险然而不无理性的思维方式,我们在常规力量和核力量对比中的优势难以象过去那样奏效。

我们的对手可能认为,他们只需要将我们或我们盟国的少数城市置于危险中,就可以防止我们进行干预。如果在美国出面干预时,他们无法通过常规力量取得胜利、但仍一定要实现只有武力才能实现的目标的话,那么,他们就必须设法阻止美国和其他联盟国家的介入,并克服其常规军事劣势。为此,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和导弹便成了他们理想的武器,而不是像我们过去那样把这些武器看作是万不得已才会使用的最后手段。因此,动用这类武器 ─ 包括在冲突初期为决定军事和政治战局而动用的可能性,现在比过去大大增加。

威慑要素

威慑的效力仍然取决于让未来敌人看到美国及其盟国具有应对侵略的能力与决心。但是,我们面临的威胁性质的变化,要求我们对传统的威慑要素做出根本调整 ─ 担保(对盟友而言)、报复、使(对手)无机可乘和罢休。过去50年来,每一个因素都为我们的威慑战略发挥了作用。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政治、军事和技术因素的发展变化,各个因素的份量时有不同,但针对苏联威胁的威慑,主要依赖于随时进行大规模核报复的能力。我们相信我们了解苏联领导人关心的要害,并将其作为牵制。在盟友方面,他们懂得,我们的防御与他们的防御息息相关,并因此相信威慑是明智之举。

对攻击性报复的单纯依靠,虽然在主要任务是威慑苏联扩张的时代也许适宜,但今天已不适用。对无赖国家领导人的威慑具有更多的动态因素:一方面,我们要力求阻止他们对邻国动武,阻止他们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而另一方面,他们会企图使用这些武器来阻止我们援救我们的盟友国家。我们不能再依靠以大规模报复为主的威慑形态,而是必须转向努力调整各种威慑要素,更多地侧重做到使其无机可乘和罢休。这种调整既富于挑战,也带来机会。

第一个挑战是利用技术发展带来的机会开发部署有效的导弹防御系统,以降低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及其运载系统的效用。拥有化学和生物武器的地区性对手的出现要求我们对主动和被动的反击手段予以新的重视。鉴于这些对手获取了能够运载核武器的射程更远的导弹,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这将既加强威慑力,又使美国及其盟友能够在威慑一旦失效而发生的战区冲突中作战并取胜。简而言之,由于有效的导弹防御系统将使敌人为成功的导弹攻击付出更大的代价,并具有击败这种攻击的威胁力,因此它将减少对我们及盟友的导弹攻击威胁。当这种导弹攻击显得徒劳无益而且会招致毁灭性打击时,威慑力便得到增强。

第二个挑战是调整美国的核能力 ─ 从数量上和特性上 ─ 使之能够应对今天面临的威胁。减少数量将使美国的核力量水平既符合今天的需要,同时又保持应对未来不测事件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对威慑力的看法,特别是对核武器的看法应作改变,并为美俄政治关系提供一个由双方共同利益和应对共同威胁的合作构成的新基础。

第三个挑战是审视先进的非核技术,以期有可能用常规武器摧毁目前只有核武器才能摧毁的目标。

威慑力的必备条件

攻守力量的比例将根据未来面临的不同挑战而变化,并将取决于下列几种因素:

来自地区性的挑战:我国与北韩、伊拉克和伊朗这类国家的关系主要将取决于这些国家对美国利益和盟国友邦构成的威胁。虽然这些国家间有不小的差异,但它们有一些重要的共同特徵。这些国家都视美国为敌人,并将美国看作是实现其目标的主要障碍。这几个国家的一个明显趋向是积极寻求生物和化学武器,有的还积极寻求核武器。同时,每个国家也都在寻求射程更远的弹道导弹,并且都是国际恐怖主义的支持者。

导弹防御系统除可增强威慑力以外,还有助于使对手放弃图谋。我们通过明确表示决心部署针对各种射程弹道导弹的防御系统而使这些国家明白,将导弹用作恐吓和军事手段很可能是徒劳的,从而可能促使其放弃弹道导弹项目。另外,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万一威慑未能奏效 ─ 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比过去大很多,导弹防御系统将会提供不可或缺的保障。一旦发生导弹攻击,导弹防御系统还可提供将其击败的手段,并减少敌人预期造成的破坏程度。

对今天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威胁产生威慑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显示出(动用这种武器)将会招致的无法招架的反击。一支有目共睹的部署待命的力量的存在,或许能够最有效地影响敌人的谋算,让盟友在战时放心。即使敌人采取协同行动,我们为此所需的武器数量也很有限。

俄罗斯:我国与俄罗斯的政治关系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广泛领域。这已正式记录在布什总统和普京总统2002年5月在莫斯科首脑会议上签署的联合宣言中。美国将寻求使俄罗斯进一步融入国际大家庭并使其充份遵守国际惯例和制度。美国的目标不是继承一个以武器数量、数十年军备控制谈判和互相敌视为基础的敌对关系,而是建立一个以共同目标和利益为基础的更积极的关系。因此,美国今天对核武器的要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形态上,都同以威慑苏联为目标时大不相同。这些大幅度的削减要求反映在2002年5月24日在莫斯科签署的削减攻击性战略武器条约里。

中国:中国是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同俄罗斯一样,中国十分重视并将继续拥有相当的核能力,尽管中国战略核力量的规模很可能仍将很小。

美国将寻求避免与中国的关系敌对化,代之以建立积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的努力。但是,这些努力的结果将主要取决于中国做出的选择。

中国对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采取"观望"态度,避免对美国退出1972年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决定做出负面反应。美国愿意利用这个机会继续与中国官员磋商。美国官员希望能使中方相信,导弹防御系统不是针对中国的,并敦促他们不要在导弹防御计划的发展过程中做出过度反应。

联盟在威慑中的作用

在整个冷战时代,美国的威慑和防御形态结构都反映出保护欧亚盟友这一首要目标。美国明确地将盟友包括在自己的安全保护范围内,并以强大的核武力和常规武力以及前沿部署的数十万美国军队作后盾。就实现联盟稳定来说,核武器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盟友共同承担核风险,分担责任,在有些情况下,直接承担核保护角色 ─ 这是我们遏制共同威胁的集体决心的一个关键组成部份。

虽然今天的威胁与过去有着根本上的不同,但是,盟友仍然是我们威慑形态中的一个基本因素。如波斯湾战争所证明,我们在利益地区进行军事行动的能力将有赖于我们的盟友,无论是作为基地东道国,还是作为联盟夥伴。地区性敌人意识到这种关系的关键作用,并把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和弹道导弹视作破坏针对它的联盟关系的最佳手段。这些敌人可能以为,把欧亚盟友置于危险境地就可以胁迫我们未来的盟友不支持我们的军事行动,不允许我们使用重要的设施,或者不参加军事作战行动。因此,我们的导弹防御系统不仅必须保护美国的军队和领土,而且必须保护我们盟友的军队和领土。我们的核攻击力量必须继续使盟友放心,我们的共同安全不可分割。《导弹防御及新威慑形态》
美国国务院军控局战略与战区防御处
导弹防御政策高级顾问
克里·M·卡奇纳

战略背景

在冷战结束后,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我国外交和国防政策的重点是,控制两大全副武装的超级大国间极危险的军事对峙。北约和华沙条约处于势不两立的敌对关系中,各自以数万件一触即发的核武器瞄准对方。美国及盟国不仅依靠核力量威慑苏联的核力量,而且凭借它威慑欧洲的一百多万常规军力。所谓确保同归于尽的概念就是这样一个世界的产物。

今天的世界根本不同了。当代的安全条件,包括挑战与机会,与过去多无相似之处。俄罗斯的战略能力10年来持续下降,昔日令人生畏的苏联武装部队在各方面都严重衰退。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第一次想象不出,有何种局势会使美俄关系恶化到发生武装冲突的地步。事实上,原华约成员国现在成了北约成员国,俄罗斯参加了巴尔干的维和行动,并且本身也成为北约和平夥伴关系计划的一员。

然而,我国的安全以及在利害悠关地区的盟友的安全现正受到威胁。我们今天面临的威胁比之过去更加多样、更加变幻莫测,其中包括恐怖主义分子以及无视国际法、寻求以威胁和动用武力达到其政治、领土和意识形态目标的国家。虽然在过去10年中,我们的常规军事能力对这些国家的侵略行径产生了威慑力,并在发生侵略时,予以击溃,但是,这些敌对国家都在积极采用新的手段来实现其目标。最大的威胁也许来自那些拥有越来越多的生化武器、将来拥有核武器和日益进化的弹道导弹运载工具的无赖国家。

布什总统2001年5月1日在国防大学发表的讲话中说,威慑力再也不能单纯依靠核报复的威胁。他要求树立"新的、攻守兼备的威慑观念"。这些新的威慑力观念应有助于保证制订一项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和弹道导弹技术扩散的全面战略。这一战略需要包含下列内容:

·保持并提高核心联盟关系,向友邦保证美国致力于确保稳定的国际秩序,而且我国的安全利益同他们各自的安全利益是不可分割的;

·战胜各种挑战,而不是推迟面对挑战 ─ 推迟有可能使它们在未来变成更加危险的威胁;

·调整我国的外交政策,更好地汇集我们能够获得的各种影响力;

·打消对手采取敌对行动的企图,同时维持战胜侵略的能力。

要使我们的战略行之有效,就必须具有多方面的政策和计划,包括防患于未然的防扩散和减少威胁努力、反扩散措施、以及能够减轻大规模毁灭性武器(WMD)带来的后果的有效反应能力。使这一战略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在于,重新确定我们的军事方针和对当前或新生威胁的反应能力。为此,我们必须转变威慑形态。过去的战略概念和军事力量不能适应消除今天更紧迫的种种威胁的需要。因此,必须改变我们对威慑的思维和实施方式,努力实现向更稳定的安全环境的转化。我们的威慑力必须变得具有先行主动性而不是被动的对应。对新威胁的威慑要有新的不同观念和实力。国防部最近完成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是朝这个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份评估报告为实行常规攻击力量与导弹防御相结合的多样化威慑手段、进而减少对核武器的依赖,奠定了基础。

威胁性质的改变

由于几种因素,针对新威胁的威慑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首先,产生于冷战时代两极结构的行为准则已不再有效。地区性国家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生产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及导弹所需的技术和专长,对邻国动武的约束力也不如以往强。

第二,过去的苏联领导层被认为在根本上是不愿冒险的,而如今的地区性对手却甘冒相当大的风险,即使这意味着要以本国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富为巨大代价。

第三,我们认为的过去威慑成功的必备条件,如相互理解和良好沟通,也许难以同这些国家达成。

最后,过去美苏威慑关系中具有的对等的生死存亡利益,在今天新的环境下几乎不可能存在。我们未来的敌人很可能以为,地区性冲突关系到他们而不是我们的生存。因此,他们可能会设想,我们在面临可怕威胁的时候 ─ 例如受到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威胁时, 可以而且将会后退,而他们则不能后退。这就会削弱单纯攻击性手段对其决策人士的威慑效力。

这类国家极为重视将远程导弹作为恐吓工具,阻止美国及盟友前去援助受害国。面对这种铤而走险然而不无理性的思维方式,我们在常规力量和核力量对比中的优势难以象过去那样奏效。

我们的对手可能认为,他们只需要将我们或我们盟国的少数城市置于危险中,就可以防止我们进行干预。如果在美国出面干预时,他们无法通过常规力量取得胜利、但仍一定要实现只有武力才能实现的目标的话,那么,他们就必须设法阻止美国和其他联盟国家的介入,并克服其常规军事劣势。为此,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和导弹便成了他们理想的武器,而不是像我们过去那样把这些武器看作是万不得已才会使用的最后手段。因此,动用这类武器 ─ 包括在冲突初期为决定军事和政治战局而动用的可能性,现在比过去大大增加。

威慑要素

威慑的效力仍然取决于让未来敌人看到美国及其盟国具有应对侵略的能力与决心。但是,我们面临的威胁性质的变化,要求我们对传统的威慑要素做出根本调整 ─ 担保(对盟友而言)、报复、使(对手)无机可乘和罢休。过去50年来,每一个因素都为我们的威慑战略发挥了作用。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政治、军事和技术因素的发展变化,各个因素的份量时有不同,但针对苏联威胁的威慑,主要依赖于随时进行大规模核报复的能力。我们相信我们了解苏联领导人关心的要害,并将其作为牵制。在盟友方面,他们懂得,我们的防御与他们的防御息息相关,并因此相信威慑是明智之举。

对攻击性报复的单纯依靠,虽然在主要任务是威慑苏联扩张的时代也许适宜,但今天已不适用。对无赖国家领导人的威慑具有更多的动态因素:一方面,我们要力求阻止他们对邻国动武,阻止他们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而另一方面,他们会企图使用这些武器来阻止我们援救我们的盟友国家。我们不能再依靠以大规模报复为主的威慑形态,而是必须转向努力调整各种威慑要素,更多地侧重做到使其无机可乘和罢休。这种调整既富于挑战,也带来机会。

第一个挑战是利用技术发展带来的机会开发部署有效的导弹防御系统,以降低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及其运载系统的效用。拥有化学和生物武器的地区性对手的出现要求我们对主动和被动的反击手段予以新的重视。鉴于这些对手获取了能够运载核武器的射程更远的导弹,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这将既加强威慑力,又使美国及其盟友能够在威慑一旦失效而发生的战区冲突中作战并取胜。简而言之,由于有效的导弹防御系统将使敌人为成功的导弹攻击付出更大的代价,并具有击败这种攻击的威胁力,因此它将减少对我们及盟友的导弹攻击威胁。当这种导弹攻击显得徒劳无益而且会招致毁灭性打击时,威慑力便得到增强。

第二个挑战是调整美国的核能力 ─ 从数量上和特性上 ─ 使之能够应对今天面临的威胁。减少数量将使美国的核力量水平既符合今天的需要,同时又保持应对未来不测事件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对威慑力的看法,特别是对核武器的看法应作改变,并为美俄政治关系提供一个由双方共同利益和应对共同威胁的合作构成的新基础。

第三个挑战是审视先进的非核技术,以期有可能用常规武器摧毁目前只有核武器才能摧毁的目标。

威慑力的必备条件

攻守力量的比例将根据未来面临的不同挑战而变化,并将取决于下列几种因素:

来自地区性的挑战:我国与北韩、伊拉克和伊朗这类国家的关系主要将取决于这些国家对美国利益和盟国友邦构成的威胁。虽然这些国家间有不小的差异,但它们有一些重要的共同特徵。这些国家都视美国为敌人,并将美国看作是实现其目标的主要障碍。这几个国家的一个明显趋向是积极寻求生物和化学武器,有的还积极寻求核武器。同时,每个国家也都在寻求射程更远的弹道导弹,并且都是国际恐怖主义的支持者。

导弹防御系统除可增强威慑力以外,还有助于使对手放弃图谋。我们通过明确表示决心部署针对各种射程弹道导弹的防御系统而使这些国家明白,将导弹用作恐吓和军事手段很可能是徒劳的,从而可能促使其放弃弹道导弹项目。另外,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万一威慑未能奏效 ─ 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比过去大很多,导弹防御系统将会提供不可或缺的保障。一旦发生导弹攻击,导弹防御系统还可提供将其击败的手段,并减少敌人预期造成的破坏程度。

对今天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威胁产生威慑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显示出(动用这种武器)将会招致的无法招架的反击。一支有目共睹的部署待命的力量的存在,或许能够最有效地影响敌人的谋算,让盟友在战时放心。即使敌人采取协同行动,我们为此所需的武器数量也很有限。

俄罗斯:我国与俄罗斯的政治关系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广泛领域。这已正式记录在布什总统和普京总统2002年5月在莫斯科首脑会议上签署的联合宣言中。美国将寻求使俄罗斯进一步融入国际大家庭并使其充份遵守国际惯例和制度。美国的目标不是继承一个以武器数量、数十年军备控制谈判和互相敌视为基础的敌对关系,而是建立一个以共同目标和利益为基础的更积极的关系。因此,美国今天对核武器的要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形态上,都同以威慑苏联为目标时大不相同。这些大幅度的削减要求反映在2002年5月24日在莫斯科签署的削减攻击性战略武器条约里。

中国:中国是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同俄罗斯一样,中国十分重视并将继续拥有相当的核能力,尽管中国战略核力量的规模很可能仍将很小。

美国将寻求避免与中国的关系敌对化,代之以建立积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的努力。但是,这些努力的结果将主要取决于中国做出的选择。

中国对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采取"观望"态度,避免对美国退出1972年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决定做出负面反应。美国愿意利用这个机会继续与中国官员磋商。美国官员希望能使中方相信,导弹防御系统不是针对中国的,并敦促他们不要在导弹防御计划的发展过程中做出过度反应。

联盟在威慑中的作用

在整个冷战时代,美国的威慑和防御形态结构都反映出保护欧亚盟友这一首要目标。美国明确地将盟友包括在自己的安全保护范围内,并以强大的核武力和常规武力以及前沿部署的数十万美国军队作后盾。就实现联盟稳定来说,核武器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盟友共同承担核风险,分担责任,在有些情况下,直接承担核保护角色 ─ 这是我们遏制共同威胁的集体决心的一个关键组成部份。

虽然今天的威胁与过去有着根本上的不同,但是,盟友仍然是我们威慑形态中的一个基本因素。如波斯湾战争所证明,我们在利益地区进行军事行动的能力将有赖于我们的盟友,无论是作为基地东道国,还是作为联盟夥伴。地区性敌人意识到这种关系的关键作用,并把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和弹道导弹视作破坏针对它的联盟关系的最佳手段。这些敌人可能以为,把欧亚盟友置于危险境地就可以胁迫我们未来的盟友不支持我们的军事行动,不允许我们使用重要的设施,或者不参加军事作战行动。因此,我们的导弹防御系统不仅必须保护美国的军队和领土,而且必须保护我们盟友的军队和领土。我们的核攻击力量必须继续使盟友放心,我们的共同安全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