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具备称霸条件(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6:10:40
中国会走上称霸东亚的道路吗?在2005年就要结束的时候,一些东亚、东南亚国家的国际问题专家再次提出了这一问题。
“中国称霸”的话题实际上早已有之,但2005年下半年似乎格外显眼——因为在这一年,更多的西方媒体和政府官员将这描述成了“必然趋势”。
参考:中国威胁论为何潮落又潮起?
谁在争夺东亚主导权
中国选择在年底驳斥这一莫须有的罪名。12月14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首届东亚峰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题为《坚持开放包容,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温家宝再次强调,中国将继续坚定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致力于发展与本地区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将永远做本地区人民可信、可靠的合作伙伴。中国绝不会在本地区谋求支配性地位。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温家宝的这番讲话,实际上也是对今年西方尤其是美日两国鼓吹的“中国将在东亚实现霸权”说法,以及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驳斥。
但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政府的表态可以赢得多数周边国家的支持,却很难阻止美日“挖中国墙脚”的小动作。日本《每日新闻》的评论说,美国在暗中对东亚峰会施加影响。从表面上看,“激烈争夺东亚峰会主导权的是日本和中国”,但实际上是美国在与中国展开争夺,因为美国就站在日本的背后。一直以来,美国对自己在亚洲的影响力不断削弱感到担忧。于是,它极力游说印度和澳大利亚参加东亚峰会,借此形成抵制中国的包围圈。美国《纽约时报》也说,在规划“亚洲世纪”的时候,“美国在暗处展现实力”。
美日: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称霸欲望
2005年,西方媒体将目光集体转向了中国。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纷纷以综合报道的方式,探讨中国的发展变化和给世界所带来的机遇。
美日等国的政界和学界也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同的是,这些保守派人物将目光放在了中国对世界尤其对美国所带来的挑战上,宣称中国实力的增长必然带来欲望的膨胀,夺取东亚乃至世界霸权将成为中国的长期目标。这实际上是前几年“中国威胁论”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扩大化。
今年最盛行的“中国威胁论”是“中国军事威胁论”。2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戈斯在国会接受质询时指出,中国军事现代化促使台湾海峡两岸的平衡状态发生倾斜,同时对在这一地区的美军构成“威胁”。
6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安全会议上,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说,中国快速发展的军力,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威胁”。日本前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也在此次会议上批评中国在军事开支方面“欠缺透明度”。
7月,美国国防部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出台。报告称,“中国的实际军费开支是所公布数额的2到3倍,2005年可能高达900亿美元……”报告还说:“中国并没有面临来自另一个国家的直接威胁,却继续投入巨资加强军力。”
11月,美国政府智库——哈德森研究所公布名为《中国的新飞跃》的报告,对中国科学技术、经济发展以及军事力量的增长进行分析,认为在今后10年里,中国将在科学技术领域成为与美国和欧盟并驾齐驱的世界第三极;军力将紧随美国,成为世界第二。报告的结论是:中国将
在未来成长为美国的竞争对手。12月,日本最大的在野党民主党党首前原诚司表示:“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及其现代化是个现实威胁。日本必须采取毅然措施,抑制中国的膨胀。”
“中国资源威胁论”也是美国鼓吹的重点。这种论调认为,中国高速发展产生的巨大资源需求,不仅使全球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危及美国国家安全,而且将耗尽地球有限的资源。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制造各种各样的“中国威胁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这与“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东亚霸权”的说法如出一辙。美国的军事及外交专家曾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长篇文章指出,中国大陆急于统一台湾,表面上看是在维护“一个中国”,实际上也有“在东亚扩张势力的野心”,因为台湾正处于东亚岛屿群的中枢位置。
中国政府高层展开有针对性的反驳
“试想:一个拥有15亿人口的中国在成功收复台湾后,先迫使韩国和日本关闭美国在其领土上的军事基地,又与新德里方面达成协议,将亚洲划分为中国和印度的势力范围,从而将美国赶出这一地区。”
这是美国国防部前官员安德鲁·马歇尔在一次学术论坛上所描述的他所理解的“2025年亚洲前景”。马歇尔认为,中国将是美国长期的竞争对手,“一个稳定而强大的中国,将不断挑战东亚格局的现状”。
对于美国及日本所谓的担心、恐惧和疑虑,中国政府多次进行澄清、解释和驳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曾指出,大量事实表明,中国的和平发展不仅为亚洲地区,也为世界各国带来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机遇。在美国防部发布《中国军力报告》之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向美国提出严正交涉,指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防御性国防政策。
在今年6月举行的亚太安全会议上,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崔天凯也详细阐述了中国的新安全观。他指出,中国的新安全观首先是综合安全观。中国主张既要继续努力解决尚未解决的传统安全问题,也要重视解决日渐增多的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崔天凯表示,中国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
温家宝在此次东亚峰会上的讲话,更是强调中国支持东亚合作保持透明和开放;反对搞封闭的、排他的和针对任何特定一方的东亚合作;继续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考虑和照顾区域外国家在本地区的合理利益,增进这些国家对东亚合作的理解与支持……在此番讲话中,就连“中国称霸东亚”的潜台词都找不出一句。
称霸要有五个条件
日前,美国国防信息中心的资深专家尼可拉斯·贝利在其题为《中国是侵略者吗》的文章中说,中国不是一个帝国主义强权,因为历史研究显示,中国的发展之路并不符合过去希腊、罗马、大英帝国、纳粹德国或二战时妄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日本等任何侵略强权的崛起模式,中国采取侵略行动的可能性近乎零。
贝利研究发现,导致一个国家对外建立霸权或至少尝试这样做的5个关键因素为:一个统一、庞大的国家;不断上升的经济能力;强调本国居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相对优越的军力;民众支持扩张性外交政策。贝利认为,若以这5个因素进行衡量,中国不具备称霸的能力和意图。
第一,中国的国家统一还未实现。20世纪是中国寻求国家统一和确立主权的时代。但截至目前,台湾依然分离在外。
第二,中国不断上升的经济能力受制于国内经济结构和外部经济环境。从表面上看,经济增长为中国的“对外扩张政策”提供了基础,但是,中国经济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制约。首先,中国经济的东西部差距巨大;国有企业不振,造成大量人员失业……最大的制约因素来自外部。殖民主
义时代早已过去,现在展现国力的地方,是能否在各种权威国际组织中担任政策决定者的角色。中国广泛参加了各种世界性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益匪浅,其经济借贸易、外资、教育和技术转让而融入了世界。中国经济现在与其他经济体系高度依赖,如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及新加坡等国。试想:中国会冒着经济崩溃的危险而对外展开帝国主义式的冒险吗?
第三,中国缺乏称霸的意识形态。中国可能视自己为世上伟大文明之一,但却没有过分的种族优越感。恰恰相反,中国一直指责欧美以种族为借口来为自己的帝国主义侵略行动开脱。文化方面,中国的文化思想从来不打算主导外国人。没有谋求主导他人的意识形态这个主要因素,中国难以转向帝国主义。
第四,中国不具有相对优越的军力水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国家、阻止台湾走向“独立”,等等。但是,中国长期依赖陆军,近年才开始强调弹道导弹及海空防卫,远未在东亚地区确立军事力量的优势地位。
第五,中国民众并不支持扩张政策。中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情绪。事实上,中国民众对昔日来自外部的帝国主义压迫的憎恨,使中国未来很难走上对外军事侵略的道路。在此情况下,中国不可能一方面继续诉说其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一方面又以这种方式剥削外国人。
基于上述论述,贝利的结论是:中国永远不会寻求建立霸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负责内部和防卫事务,包括对台湾保持压力,使它不至于走向“独立”。他认为,中国不是帝国主义国家;但是,如果中国领导人认为有必要的话,中国将使用武力保卫其领土。
“中国霸权论” 美日新借口
有分析指出,美日等国宣扬“中国霸权论”具有多种目的:
第一,试图转移国际社会的视线。布什上台以来,美国大搞强权政治,推行单边主义。特别是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及其部分盟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绕开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近期,伊拉克局势进一步恶化,世界各国对美国的指责进一步加剧,一些曾支持美国动武和出兵伊拉克的国家,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计划从伊拉克撤军。在这样的形势下,美国一些政治势力开始鼓吹“中国霸权论”,希望把国际社会的视线转移到中国身上,借以减轻美国所承受的压力。
第二,美国为遏制中国发展、维持其霸主地位寻找借口。美国是当前惟一的超级大国,处于世界霸主地位。美国希望永远保持这一地位,永远让世界听从自己的指挥。有了“中国霸权论”和“中国威胁论”,美国便有了拉拢中国邻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正当理由”。
第三,阻挠中国的和平统一。台湾是美国战略布局上一颗十分重要的棋子,历来被美国一些人称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美国与日本内心期望中国大陆与台湾永久分裂,永远受它们操控。美日制造“中国霸权论”,可以为阻挠中国实现统一,以及为其日后介入台海冲突找到借口。中国会走上称霸东亚的道路吗?在2005年就要结束的时候,一些东亚、东南亚国家的国际问题专家再次提出了这一问题。
“中国称霸”的话题实际上早已有之,但2005年下半年似乎格外显眼——因为在这一年,更多的西方媒体和政府官员将这描述成了“必然趋势”。
参考:中国威胁论为何潮落又潮起?
谁在争夺东亚主导权
中国选择在年底驳斥这一莫须有的罪名。12月14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首届东亚峰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题为《坚持开放包容,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温家宝再次强调,中国将继续坚定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致力于发展与本地区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将永远做本地区人民可信、可靠的合作伙伴。中国绝不会在本地区谋求支配性地位。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温家宝的这番讲话,实际上也是对今年西方尤其是美日两国鼓吹的“中国将在东亚实现霸权”说法,以及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驳斥。
但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政府的表态可以赢得多数周边国家的支持,却很难阻止美日“挖中国墙脚”的小动作。日本《每日新闻》的评论说,美国在暗中对东亚峰会施加影响。从表面上看,“激烈争夺东亚峰会主导权的是日本和中国”,但实际上是美国在与中国展开争夺,因为美国就站在日本的背后。一直以来,美国对自己在亚洲的影响力不断削弱感到担忧。于是,它极力游说印度和澳大利亚参加东亚峰会,借此形成抵制中国的包围圈。美国《纽约时报》也说,在规划“亚洲世纪”的时候,“美国在暗处展现实力”。
美日: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称霸欲望
2005年,西方媒体将目光集体转向了中国。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纷纷以综合报道的方式,探讨中国的发展变化和给世界所带来的机遇。
美日等国的政界和学界也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同的是,这些保守派人物将目光放在了中国对世界尤其对美国所带来的挑战上,宣称中国实力的增长必然带来欲望的膨胀,夺取东亚乃至世界霸权将成为中国的长期目标。这实际上是前几年“中国威胁论”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扩大化。
今年最盛行的“中国威胁论”是“中国军事威胁论”。2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戈斯在国会接受质询时指出,中国军事现代化促使台湾海峡两岸的平衡状态发生倾斜,同时对在这一地区的美军构成“威胁”。
6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安全会议上,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说,中国快速发展的军力,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威胁”。日本前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也在此次会议上批评中国在军事开支方面“欠缺透明度”。
7月,美国国防部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出台。报告称,“中国的实际军费开支是所公布数额的2到3倍,2005年可能高达900亿美元……”报告还说:“中国并没有面临来自另一个国家的直接威胁,却继续投入巨资加强军力。”
11月,美国政府智库——哈德森研究所公布名为《中国的新飞跃》的报告,对中国科学技术、经济发展以及军事力量的增长进行分析,认为在今后10年里,中国将在科学技术领域成为与美国和欧盟并驾齐驱的世界第三极;军力将紧随美国,成为世界第二。报告的结论是:中国将
在未来成长为美国的竞争对手。12月,日本最大的在野党民主党党首前原诚司表示:“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及其现代化是个现实威胁。日本必须采取毅然措施,抑制中国的膨胀。”
“中国资源威胁论”也是美国鼓吹的重点。这种论调认为,中国高速发展产生的巨大资源需求,不仅使全球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危及美国国家安全,而且将耗尽地球有限的资源。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制造各种各样的“中国威胁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这与“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东亚霸权”的说法如出一辙。美国的军事及外交专家曾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长篇文章指出,中国大陆急于统一台湾,表面上看是在维护“一个中国”,实际上也有“在东亚扩张势力的野心”,因为台湾正处于东亚岛屿群的中枢位置。
中国政府高层展开有针对性的反驳
“试想:一个拥有15亿人口的中国在成功收复台湾后,先迫使韩国和日本关闭美国在其领土上的军事基地,又与新德里方面达成协议,将亚洲划分为中国和印度的势力范围,从而将美国赶出这一地区。”
这是美国国防部前官员安德鲁·马歇尔在一次学术论坛上所描述的他所理解的“2025年亚洲前景”。马歇尔认为,中国将是美国长期的竞争对手,“一个稳定而强大的中国,将不断挑战东亚格局的现状”。
对于美国及日本所谓的担心、恐惧和疑虑,中国政府多次进行澄清、解释和驳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曾指出,大量事实表明,中国的和平发展不仅为亚洲地区,也为世界各国带来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机遇。在美国防部发布《中国军力报告》之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向美国提出严正交涉,指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防御性国防政策。
在今年6月举行的亚太安全会议上,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崔天凯也详细阐述了中国的新安全观。他指出,中国的新安全观首先是综合安全观。中国主张既要继续努力解决尚未解决的传统安全问题,也要重视解决日渐增多的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崔天凯表示,中国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
温家宝在此次东亚峰会上的讲话,更是强调中国支持东亚合作保持透明和开放;反对搞封闭的、排他的和针对任何特定一方的东亚合作;继续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考虑和照顾区域外国家在本地区的合理利益,增进这些国家对东亚合作的理解与支持……在此番讲话中,就连“中国称霸东亚”的潜台词都找不出一句。
称霸要有五个条件
日前,美国国防信息中心的资深专家尼可拉斯·贝利在其题为《中国是侵略者吗》的文章中说,中国不是一个帝国主义强权,因为历史研究显示,中国的发展之路并不符合过去希腊、罗马、大英帝国、纳粹德国或二战时妄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日本等任何侵略强权的崛起模式,中国采取侵略行动的可能性近乎零。
贝利研究发现,导致一个国家对外建立霸权或至少尝试这样做的5个关键因素为:一个统一、庞大的国家;不断上升的经济能力;强调本国居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相对优越的军力;民众支持扩张性外交政策。贝利认为,若以这5个因素进行衡量,中国不具备称霸的能力和意图。
第一,中国的国家统一还未实现。20世纪是中国寻求国家统一和确立主权的时代。但截至目前,台湾依然分离在外。
第二,中国不断上升的经济能力受制于国内经济结构和外部经济环境。从表面上看,经济增长为中国的“对外扩张政策”提供了基础,但是,中国经济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制约。首先,中国经济的东西部差距巨大;国有企业不振,造成大量人员失业……最大的制约因素来自外部。殖民主
义时代早已过去,现在展现国力的地方,是能否在各种权威国际组织中担任政策决定者的角色。中国广泛参加了各种世界性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益匪浅,其经济借贸易、外资、教育和技术转让而融入了世界。中国经济现在与其他经济体系高度依赖,如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及新加坡等国。试想:中国会冒着经济崩溃的危险而对外展开帝国主义式的冒险吗?
第三,中国缺乏称霸的意识形态。中国可能视自己为世上伟大文明之一,但却没有过分的种族优越感。恰恰相反,中国一直指责欧美以种族为借口来为自己的帝国主义侵略行动开脱。文化方面,中国的文化思想从来不打算主导外国人。没有谋求主导他人的意识形态这个主要因素,中国难以转向帝国主义。
第四,中国不具有相对优越的军力水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国家、阻止台湾走向“独立”,等等。但是,中国长期依赖陆军,近年才开始强调弹道导弹及海空防卫,远未在东亚地区确立军事力量的优势地位。
第五,中国民众并不支持扩张政策。中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情绪。事实上,中国民众对昔日来自外部的帝国主义压迫的憎恨,使中国未来很难走上对外军事侵略的道路。在此情况下,中国不可能一方面继续诉说其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一方面又以这种方式剥削外国人。
基于上述论述,贝利的结论是:中国永远不会寻求建立霸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负责内部和防卫事务,包括对台湾保持压力,使它不至于走向“独立”。他认为,中国不是帝国主义国家;但是,如果中国领导人认为有必要的话,中国将使用武力保卫其领土。
“中国霸权论” 美日新借口
有分析指出,美日等国宣扬“中国霸权论”具有多种目的:
第一,试图转移国际社会的视线。布什上台以来,美国大搞强权政治,推行单边主义。特别是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及其部分盟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绕开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近期,伊拉克局势进一步恶化,世界各国对美国的指责进一步加剧,一些曾支持美国动武和出兵伊拉克的国家,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计划从伊拉克撤军。在这样的形势下,美国一些政治势力开始鼓吹“中国霸权论”,希望把国际社会的视线转移到中国身上,借以减轻美国所承受的压力。
第二,美国为遏制中国发展、维持其霸主地位寻找借口。美国是当前惟一的超级大国,处于世界霸主地位。美国希望永远保持这一地位,永远让世界听从自己的指挥。有了“中国霸权论”和“中国威胁论”,美国便有了拉拢中国邻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正当理由”。
第三,阻挠中国的和平统一。台湾是美国战略布局上一颗十分重要的棋子,历来被美国一些人称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美国与日本内心期望中国大陆与台湾永久分裂,永远受它们操控。美日制造“中国霸权论”,可以为阻挠中国实现统一,以及为其日后介入台海冲突找到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