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中国威胁论成真(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48:46
● 刘旭明
最近,中国石油公司中海油计划用185亿美元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一事,在美国国会激起激烈反弹,几十名美国议员上书布什总统,要求阻止中海油的收购行动。
之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发表文章,加入反对者阵营,一时间,美国国内的中国威胁论愈演愈烈。
人们有理由担心,如果有关国家没有确实了解中国实质上的威胁何在,也因经济争端引发政治上的分歧,进而作出进一步战略上的布局,并且迫使中国也作出反应,到时就真的可能演变成为中国的实实在在威胁。
中国显然是不愿意听到西方国家出现的中国威胁的各种说法。比如,在上海复旦大学主办的媒体学术论坛上,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要求境外媒体要多了解中国情况,不要轻易作出不负责任的报道。
其实,中国在战略上要与美国与日本抗衡的企图心也是很明显的,国家主席胡锦涛这次访问俄罗斯,双方就发表了反对霸权的声明,同时也宣布双方在能源方面的合作。
此外,中国与亚细安的印尼等国的合作关系当中,战略上的能源合作也是主基调之一。如今有分析家认为,中国和日本现在开始了一场军备竞赛。
然而,面对中国的崛起和避免战略上的误判,国际上更需有大智慧来应对和作出反应,而不是简单或者感性地对将所有来自中国的竞争都视为威胁。
富有风向标意义的象征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再次引发中国威胁论的中海油收购事件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无论对美国还是中国而言,中海油收购事件都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也是一个富有风向标意义的象征。
要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决心放弃自由经济原则,来抵制来自中国产品和企业的“威胁”,那其实是有滑向经济民族主义的危险。当然,人们也会问,如果美国和欧洲抛弃自由经济原则,则对美欧今后对世界其他国家输出的自由民主思想是否也会大打折扣?
一般而言,经济民族主义在面对竞争的时候,贸易保护主义是常见的手法,而更令人担心的是,一些利益集团往往利用人们的民族主义情绪挑起争端而为自己营造利益。就好比一些反对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美国议员,此前都得过优尼科好处。
所以,中海油收购事件中,美国的反应将影响到人们对美国的看法,也关系到美国的自由、民主倡导者的形象。
中海油收购事件说明,经济崛起之后,中国企业走出海外收购他国企业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当年的做法不同之处在于,如今世界变了,能源变得更加短缺,所以中国能源企业率先去到世界市场,去寻找石油。这危及美日的能源战略。
其次,大多数中国企业还不成熟,必须与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和技术联合起来增进自己的实力。然而一旦通过购买外国企业来实现这个目的,却难免引起先进国家的不安。日本政府在最近的国际贸易白皮书中就写道:日本应当警觉,中国正在通过购买拥有尖端技术产品的生产商,增加它的研发开支……。
经济民族主义会造成动荡
在中海油之后,无疑,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因能源和技术等原因去收购美、日的企业,如果美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对所有这类收购事件都加以排斥,世界以后还需要世界贸易组织(WTO)这类的仲裁机构吗?
当今世界,是一个国与国之间关系复杂、同时又相互依存的世界,全球化使得各国必须在稀有资源的情况下重新分配资源。而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奶油和大炮可以互补,实力说明一切。所以,经济民族主义可能是造成世界动荡的来源。
孟德斯鸠有一句名言说:“和平是贸易的天然结果”。如果按照自由经济的想法行事,就可以避免将政治或战争凌驾于经济之上。
对中海油收购事件而言,如果该事件确实伤害到美国国家安全的利益,则另当别论,否则,美国应当通过调查,在确定中国企业事实上没有伤及美国核心利益,或者伤及美国国家安全的情况下,让企业按照自由经济的原则去做自己的事情。在缺乏证据和调查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将经济问题突然提升到政治和外交,甚至是战略安排的水平。● 刘旭明
最近,中国石油公司中海油计划用185亿美元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一事,在美国国会激起激烈反弹,几十名美国议员上书布什总统,要求阻止中海油的收购行动。
之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发表文章,加入反对者阵营,一时间,美国国内的中国威胁论愈演愈烈。
人们有理由担心,如果有关国家没有确实了解中国实质上的威胁何在,也因经济争端引发政治上的分歧,进而作出进一步战略上的布局,并且迫使中国也作出反应,到时就真的可能演变成为中国的实实在在威胁。
中国显然是不愿意听到西方国家出现的中国威胁的各种说法。比如,在上海复旦大学主办的媒体学术论坛上,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要求境外媒体要多了解中国情况,不要轻易作出不负责任的报道。
其实,中国在战略上要与美国与日本抗衡的企图心也是很明显的,国家主席胡锦涛这次访问俄罗斯,双方就发表了反对霸权的声明,同时也宣布双方在能源方面的合作。
此外,中国与亚细安的印尼等国的合作关系当中,战略上的能源合作也是主基调之一。如今有分析家认为,中国和日本现在开始了一场军备竞赛。
然而,面对中国的崛起和避免战略上的误判,国际上更需有大智慧来应对和作出反应,而不是简单或者感性地对将所有来自中国的竞争都视为威胁。
富有风向标意义的象征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再次引发中国威胁论的中海油收购事件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无论对美国还是中国而言,中海油收购事件都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也是一个富有风向标意义的象征。
要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决心放弃自由经济原则,来抵制来自中国产品和企业的“威胁”,那其实是有滑向经济民族主义的危险。当然,人们也会问,如果美国和欧洲抛弃自由经济原则,则对美欧今后对世界其他国家输出的自由民主思想是否也会大打折扣?
一般而言,经济民族主义在面对竞争的时候,贸易保护主义是常见的手法,而更令人担心的是,一些利益集团往往利用人们的民族主义情绪挑起争端而为自己营造利益。就好比一些反对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美国议员,此前都得过优尼科好处。
所以,中海油收购事件中,美国的反应将影响到人们对美国的看法,也关系到美国的自由、民主倡导者的形象。
中海油收购事件说明,经济崛起之后,中国企业走出海外收购他国企业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当年的做法不同之处在于,如今世界变了,能源变得更加短缺,所以中国能源企业率先去到世界市场,去寻找石油。这危及美日的能源战略。
其次,大多数中国企业还不成熟,必须与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和技术联合起来增进自己的实力。然而一旦通过购买外国企业来实现这个目的,却难免引起先进国家的不安。日本政府在最近的国际贸易白皮书中就写道:日本应当警觉,中国正在通过购买拥有尖端技术产品的生产商,增加它的研发开支……。
经济民族主义会造成动荡
在中海油之后,无疑,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因能源和技术等原因去收购美、日的企业,如果美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对所有这类收购事件都加以排斥,世界以后还需要世界贸易组织(WTO)这类的仲裁机构吗?
当今世界,是一个国与国之间关系复杂、同时又相互依存的世界,全球化使得各国必须在稀有资源的情况下重新分配资源。而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奶油和大炮可以互补,实力说明一切。所以,经济民族主义可能是造成世界动荡的来源。
孟德斯鸠有一句名言说:“和平是贸易的天然结果”。如果按照自由经济的想法行事,就可以避免将政治或战争凌驾于经济之上。
对中海油收购事件而言,如果该事件确实伤害到美国国家安全的利益,则另当别论,否则,美国应当通过调查,在确定中国企业事实上没有伤及美国核心利益,或者伤及美国国家安全的情况下,让企业按照自由经济的原则去做自己的事情。在缺乏证据和调查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将经济问题突然提升到政治和外交,甚至是战略安排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