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抗战老兵(转贴自世界博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14:10
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尽人皆知,然而,在听了远征军老兵们的述说后,我们还是一次次为日本鬼子骇人听闻的暴行而震惊!当年,正是这些暴行激起了中国远征军将士们的义愤,在滇西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空前惨烈的抗日斗争,付出了数倍于敌的伤亡代价,驱敌于国门之外。
战后,幸存的抗日老兵们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却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对待。他们没有得到应得的荣耀,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如今,他们垂垂老矣,贫病交加。有人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有人在地上捡烟头抽……读到这些抗日老兵们的坎坷人生,令人不胜唏嘘。百姓心中有一杆秤,这些为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军人们,是永远的民族英雄。让我们向所有抗日老兵们致最崇高的敬意!

永远的抗日老兵(下)
                         ——中国远征军老兵采访手记
◎吴有春
中国远征军,为何能草鞋粗粮,英勇杀敌?答案
是:来自对日本侵略者的恨,来自对民族希望的觉醒。

惨不忍睹,中国人生灵遭涂炭
施炳安刚被征兵时,心里并不情愿。可是,一进保山坝子见到“五四轰炸”(1942年5月4日,日寇派出54架飞机,对保山这座毫无空防的千年古城实行了惨绝人寰的滥炸,平民死亡达1万多人;随后日军投放霍乱病菌,保山城乡又有6万多人死于霍乱--编者注)的惨状:炸死的驾驶员歪在驾驶室,路边炸死的人遍地可见无人掩埋......不情愿当兵的心情立即被仇恨代替,想着一定要跟狗日的小日本讨回血债!
现年88岁的陈金刘老人,1942年初在老家贵州被征兵,补入远征军赴缅作战。可刚到畹町,听说日军就要入境,队伍顿时溃散。逃到隆阳区潞江乡石梯寨靠帮工活下来的他,目睹了日军的种种残暴。老百姓为躲避日军烧杀,流离失所,忍饥受饿,可日军却用傣家谷子垫路。村中一位老人,找日本人要回拉去的骡子,被杀害。两个日本兵要跟民夫刘从兴摔跤,因摔不赢他们就将刘从兴砍死。张久等三人,被日军认定是远征军的探子,逼着自己挖坑,自己跳下去活埋。待土埋到脖子时,鬼子将他们的头一刀砍下。
石梯寨的远征军老兵李文财说,日军占领潞江时,70多岁的刘开颜老倌没跟着进山躲难。只因日军在他家门上发现“国军好,日军不好”几个字,被鬼子当场刺死在火塘边。日军奸淫妇女如同解小便一样随便。石梯寨的张小英和如英,被派夫一样派去供轮奸。
远征军老兵魏珍贤说,他们打下腾冲江苴时,一位老人报信说:“日本兵关着我们好多妇女,快救她们。”他们赶去砸开一幢门窗都被钉死的房子,被救的20多个妇女痛哭着一齐跪下磕头作揖。
刘志声,83岁,住隆阳区板桥镇。原中国远征军第2军9师27团中尉,参加过象达、芒市战役,曾到过不少被日军蹂躏的地方,他说那真是“惨不忍睹”。1943年冬,他看到耿马县孟定坝原先美丽的傣家竹楼全被日本鬼子烧光。1944年全面反攻时,进到龙潞游击区的平河,200多户的寨子,烧得只剩下丛生的蒿草;一个名叫松树寨的寨子,被烧得荡然无存。
远征军老兵李洪顺讲,他们打下芒市后,看到的是傣族寨子已成一片灰焦,傣族的老老少少哭成一片。
杨世雄,84岁,住隆阳区永昌镇,原远征军第71军军务处中尉参谋,参加过腾冲马面关战斗。他1976年才结婚,爱人李庆兰就是受日军洗劫惨重的龙陵县象达人。她说,当年日军一到,牛马羊猪鸡什么都抢。她大嫂就是因不让日军把马牵走,被活活打死在厩门前。被日军派去割马草的民夫,都是有去无回。更有甚者,日军竟把“三齿叉”向小娃娃肚子戳下去,再挑起来扛着取乐。小娃娃尖厉的哭叫,在鬼子的狂笑中渐渐弱下来,最后停止呼吸。鬼子把娃娃的尸体随手往路边一扔了事。
奸淫烧杀,日军暴行令人发指
我们来到当年日军四大军事据点的平戛(今龙陵县平达),但没有找到健在的远征军老兵。不过,几位75岁以上的老人给我们讲了当年事:日军入侵前,平达就来过一个日本“采花队”到处跑。后来晓得,那是日本特务队在搜集情报,了解地形,绘制地图。
当年只有14岁的陈维新老人还记得,平达每3天要给日军送1头牛、5头猪,派粮派夫必须随叫随到。日军是见牛就牵,见男人就杀,见妇女就强奸,见路烂就拆民房去垫。
其中,对妇女的强暴算是最惨的一幕。1943年10月,12个日本兵突然闯到章赛村桃里寨,正在割谷子的小脚女人跑不脱,被当场按倒在稻田里强暴。远处,她的男人只有无奈地望着。
当年,平戛慰安所有8个“花姑娘”(慰安妇)。日本兵和“花姑娘”睡觉时,竟要当地小男孩站在一旁看着,完事后用水为他洗屁股,再用头顶着脏水出去倒,以此侮辱中国人。
一次,8个日军进村堵住一家母女俩,16岁的女儿被轮奸后爬不起来......在大寨,有个日本兵遇见一个背小孩的妇女,当场按倒就强暴,背上的小孩活活给压死了。
平达黄连河畔,有个蹊跷地名——“洗斑鸠洼”。问起来历,老人们会痛心地讲起,那年,在光天化日之下,8个日军把抢到的三个姑娘拖到那里进行轮奸。每一日军都是强暴一个后,下河洗洗再上来强暴下一个。就这样,三个姑娘被糟蹋得不成样子。远处的村民都看到了这碎心的一幕,但除了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国耻民恨,就这样以地名的形式在这里被记录并流传下来。
当然,平戛的百姓也不是好欺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不乏其人。1943年冬,一个日本兵要强奸40多岁的斋人杨卫珍。她一怒之下,拔出随身携带的牛角刀,朝日本兵脖子就是一刀。不用说,她转眼就成了日军刺刀下的新鬼。村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安葬了她。
在灯梗洼,一个日本兵进村强暴了马家姑娘。她的父兄为她报仇,杀死了日本兵。事件被日军查出后,马家父子被“五马分尸”,日本鬼子还不解恨,把全村20多户房屋统统烧光。
“栗柴坝渡口惨案” 惨绝人寰
高黎贡山东麓的百花岭,是丝绸古道的要冲,又是对日大反攻时敌我双方激战之地。可参加过抗战的人都已过世,倒是农民吴朝明的“抗战遗物陈列室”和几位老人的讲述,把我们带到那段日军在中国犯下滔天罪恶的日子里。大塘村,兴盛时光酒坊就有72间。日军占领后,寨子被烧成了一片废墟,蒿草长得一人高,成为豹子藏身之所。村人逃进深山躲难,3年没有春播秋收。每户都有人被日军杀害或死于霍乱、饥饿,其中10多家已成为绝后户。吴朝明的兄长吴朝纪老人清楚地记得,远征军在大塘子战死、饿死、病死的就有200多人,还死了1名美军军官和3名远征军军官。  
随后,在怒江峡谷,我们看到一座孤独的碑在讲述着惨绝人寰的“栗柴坝渡口惨案”:
“1942年5月19日,日军一部自腾冲翻越高黎贡山,进犯泸水。窜至栗柴坝时,发现渡船已被东岸守军封锁,不能渡江,他们恼羞成怒,便向滞留西岸的难民发难。当时西岸有待渡难民300多人,多数是从缅甸逃往昆明的华侨,一部分是腾冲、龙陵逃向内地的难民,其中有白发老人,也有嗷嗷待哺的乳婴。日军向这些手无寸铁的无辜难民架起机枪,先将男性难民捆绑集中,机枪扫死,然后对妇女实施强暴后尽数屠杀。除极少数跳江逃脱外,290余人惨遭杀害,一时江岸积尸成堆,鲜血染红了江水......”

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人民群众的帮助,永远是中国军人战胜日本法西斯的重要保证。


岁月易逝,人民相助之恩难忘
体弱多病的刘志声老人,谈起抗战时的百姓的帮助,脸上泛起游子见到慈母般的感恩戴德神情。他无法忘记,在他们27团与敌激战但已绝粮的危急时刻,是龙陵县象达的百姓宁愿自己挨饿,把仅藏的洋芋、苦荞、苞谷,连夜送来,让部队走出了断炊困境。
残酷的环境改变着人的观念。好几位抗战老兵对我说:那时最想的是“吃”。因为太饿了,觉得只要能吃饱了,就是死也值。
施炳安老人说,预备二师在腾冲打游击时,粮食主要靠敌占区的百姓供给。有一次,他和另一个弟兄到已无人的寨子弄回了一挑子鸡,一连人欣喜若狂。他记得攻打腾冲时,和顺、大洞的老百姓把家中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箪食壶浆迎部队。攻城开始前,百姓把饭菜做好,请大军八人一桌,饱饱地吃。围攻城时,老百姓3人一组,1人挑饭,1人挑菜,1人担碗筷,到阵地前见兵给一份。
曾是远征军搜索连中尉排长、现隆阳区蒲缥镇杨三村的金大刚老人说得直截了当:“那时的生活来源,主要靠打扰老百姓了。”老人们说:大反攻开始,百花岭兵山人海,派民夫已派到老少不留,所剩猪牛羊鸡也售尽买绝。百姓的生活已是雪上加霜,但是为了打日本,再苦也心甘情愿。
从老兵口中得知,当年跟随反攻部队上前线的还有大批的民夫,最多时一个连就有民夫100多人。隆阳区金鸡乡郑官村85岁的张元称老人,当年是远征军炮兵少校连长,他说全仗杨柳坝50多民夫的大力协助,那美式山炮才扛过高黎贡山。“我们翻越高黎贡山时,看到前面随军民夫饿死、冻死的不少,我就下令弟兄们取出炮弹里的药来引燃湿柴,让民夫烤火、煮饭吃。我连民夫无一人因冻饿而死。”
陈新林老人曾是远征军荣军招待所上尉所长。他说,需要马匹找老百姓,抬送伤员找老百姓,安葬烈士找老百姓。离开老百姓,什么也做不成。
刘志声老人回忆说,他们27团打到黑蒙龙时,当地连一个问路人都找不到,部队成了瞎子、聋子、瘸子。后来是熟人带路在森林里找到景颇族杨乡老,他一发动,很快有了100多民夫,这才有人带路,有人抬伤员,有人背弹药。对腾冲发起攻击前,怒江边60万斤大米,靠的是腾冲万名民夫翻越高黎贡山背到腾冲的。
远征军预备2师在腾冲游击时,正是由于群众送来情报,日军偷袭或是屡屡扑空,或自己走进包围圈。魏珍贤老人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他们团驻江苴时,一个老倌送来了敌人即将夜袭的情报,结果日军夜袭小分队被全歼。
施炳安老人说,在腾冲打游击时,他们连单独在一个村子里驻扎,有天晚上,一位白须长者慌忙来报:“来了上千日军,快走,不然就来不及了。”彭连长误以为老头是奸细,下令弟兄们把他押起来。尽管如此,连队还是撤到山上。不久,日军大队人马果真把村子包围,可一个连却毫发无损。
关于百姓为远征军提供情报,最典型的莫过于“草上飞”的传说。曾是远征军第71军军务处的杨世雄老人说,他见过“草上飞”,真名张辅廷,四川人,在保山戏院工作,会武功。他巧扮妇女多次到沦陷区收集并传送了不少极为重要的情报。被抓后,日军用汽油桶活活把他煮死。
然而,最能体现血肉情深的,要数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远征军的事了。这是魏珍贤老人的一段亲历:“我化装过江侦察敌情,住在一农户家,突然被日军包围,逐户搜查可疑人员。老大妈急中生智,把我拉到灶前,给我脸上抹了烟灰。面对日军的盘问,老大妈一脸难过:‘让太君笑话了,竟养了这么个憨包。’我就势一边‘啊——,啊——’地傻笑,一边双手抓灰玩,才得以化险为夷。”
民族危亡关头,血性男儿勇敢上战场
然而,民众对抗日的直接支持,莫过于众多热血青年穿上军装,拿起武器上前线与日军真枪实弹地拼了。杨世雄老人说,他就是看到怒江以西被日军占领,人民流离失所,才主动报名参加远征军的。“那时的理想就是打日本。只要能打败日本,什么都舍得拿出来,包括生命。”
1943年参加远征军的张炳善老人说,当时抽丁是抽着他哥,他就和哥争,最后是他争赢了。我问他,征兵躲都来不及,你怎么还争着去?他说:“当时真是把打败小日本当作崇高理想。”
施炳安老人说,他们预备二师在腾冲打游击期间,曾有过两次征兵补员。与过去抓兵不同的是,这两次征的兵大多是由父母兄妹送来的,是主动从军。我就知道腾冲有十多位抗战老兵,正是心怀“国难当前,匹夫有责”,毅然由中学生变成为远征军士兵的。张有统老人讲,他就是受《义勇军进行曲》的召唤,走上抗战之路的。
杨徐老人说,他们到内地征兵时,年轻壮丁就是抓不着。后来才知道老百姓把儿子都藏了起来。但是,当百姓的儿子被捆绑到战场后,多数因看到山河被蹂躏、生灵遭涂炭,激起满腔义愤,终成沙场勇士。  

当年驰骋沙场的抗战老兵,现已步入耄耋老人行列。
但他们多数人却处于贫病交加、朝不保夕的窘境,令人
不胜感叹唏嘘……

捉襟见肘,抗日老兵生活无保障
滇西抗战,是雪洗国耻的壮举;中国远征军老兵们,为国土的完整和民族的续存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他们理所当然是民族英雄。然而,在较长一个时期内,他们的大多数曾遭受过不公正的待遇,经历了太多的不幸,遭遇到太多的磨难。虽然历史终究是公正的。然而,生龙活虎毕竟已离他们而去,贫病的窘迫正向耄耋暮年的他们紧逼……
在都市的人流中极少看到衣服上的补丁,但在采访抗日老兵时,他们身上的补丁却很普遍;我以为撕一块报纸卷烟抽已经失传,可在我采访时,老兵们用报纸卷烟依然是一道风景;我曾说捡“烟屁股”早已绝迹,可在采访中却又见到捡“烟屁股”的老兵。
对付疾病,惟一办法就是快点死
他们的青春,冲破过日军炮火的封锁;他们的暮年,却又被围困在贫困与病魔主宰的阵地。106岁的付心德老人,若干年前的退休工资为21.5元,可现在已领不到分文,不得不靠给人看病的微薄收入聊以为生。终身未婚的张元称老人,仅靠侄儿侄女接济着生活。80岁的余兴高老人,在远征军时跟日本人打,起义投诚后跟国民党打,抗美援朝时跟美军打,现每月靠70元的补助过活,生活非常艰难,房屋破败得已无法入住。81岁的张寿和老人,儿女不孝,单独生活。不仅陷入感情的孤独,更忍受生活无着的残酷。92岁的崔继荣老人跟老伴单独生活,他们说:“只敢吃点青白小菜,肉的味道从不敢想。”82岁的王从伦老人也是与老伴单独过,两个儿子每年只给老两口220斤大米。87岁的郑海彬老人,靠每月30元的老年补助款度日,经常是一天只吃一顿饭,烟、酒、茶的味道已多年没有沾过。86岁的赵有能老人单独住,吃饭可以轮流上3个子女家,可其他花销一分也没有。他说,对付疾病的惟一办法就是快点死。
我曾问过几位病中的老人“血压高不高”?他们说:“我们没有钱到医院量血压。”81岁的王美成老人,现还住着守山窝棚,为社里看林子,原先每年还能得到200元报酬,可从前年起也拿不到了。隆阳区西邑乡大寨子的王位贤,虽然已经81岁,可仍每天要上山放牛,以致我无法采访到他……
采访过抗战老兵花开花落季节,听了他们为雪国耻奉献过汗水和热血的讲述;又看到他们饱经风霜、阡陌纵横的老脸,满身补丁难遮风寒的窘境,张着空空的嘴巴、遥望远山的孤独;再想到他们已是平均84岁的风烛残年的老人,日薄西山,生命无多(采访两个月后就有两人故去),我的心总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沉重。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尽人皆知,然而,在听了远征军老兵们的述说后,我们还是一次次为日本鬼子骇人听闻的暴行而震惊!当年,正是这些暴行激起了中国远征军将士们的义愤,在滇西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空前惨烈的抗日斗争,付出了数倍于敌的伤亡代价,驱敌于国门之外。
战后,幸存的抗日老兵们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却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对待。他们没有得到应得的荣耀,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如今,他们垂垂老矣,贫病交加。有人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有人在地上捡烟头抽……读到这些抗日老兵们的坎坷人生,令人不胜唏嘘。百姓心中有一杆秤,这些为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军人们,是永远的民族英雄。让我们向所有抗日老兵们致最崇高的敬意!

永远的抗日老兵(下)
                         ——中国远征军老兵采访手记
◎吴有春
中国远征军,为何能草鞋粗粮,英勇杀敌?答案
是:来自对日本侵略者的恨,来自对民族希望的觉醒。

惨不忍睹,中国人生灵遭涂炭
施炳安刚被征兵时,心里并不情愿。可是,一进保山坝子见到“五四轰炸”(1942年5月4日,日寇派出54架飞机,对保山这座毫无空防的千年古城实行了惨绝人寰的滥炸,平民死亡达1万多人;随后日军投放霍乱病菌,保山城乡又有6万多人死于霍乱--编者注)的惨状:炸死的驾驶员歪在驾驶室,路边炸死的人遍地可见无人掩埋......不情愿当兵的心情立即被仇恨代替,想着一定要跟狗日的小日本讨回血债!
现年88岁的陈金刘老人,1942年初在老家贵州被征兵,补入远征军赴缅作战。可刚到畹町,听说日军就要入境,队伍顿时溃散。逃到隆阳区潞江乡石梯寨靠帮工活下来的他,目睹了日军的种种残暴。老百姓为躲避日军烧杀,流离失所,忍饥受饿,可日军却用傣家谷子垫路。村中一位老人,找日本人要回拉去的骡子,被杀害。两个日本兵要跟民夫刘从兴摔跤,因摔不赢他们就将刘从兴砍死。张久等三人,被日军认定是远征军的探子,逼着自己挖坑,自己跳下去活埋。待土埋到脖子时,鬼子将他们的头一刀砍下。
石梯寨的远征军老兵李文财说,日军占领潞江时,70多岁的刘开颜老倌没跟着进山躲难。只因日军在他家门上发现“国军好,日军不好”几个字,被鬼子当场刺死在火塘边。日军奸淫妇女如同解小便一样随便。石梯寨的张小英和如英,被派夫一样派去供轮奸。
远征军老兵魏珍贤说,他们打下腾冲江苴时,一位老人报信说:“日本兵关着我们好多妇女,快救她们。”他们赶去砸开一幢门窗都被钉死的房子,被救的20多个妇女痛哭着一齐跪下磕头作揖。
刘志声,83岁,住隆阳区板桥镇。原中国远征军第2军9师27团中尉,参加过象达、芒市战役,曾到过不少被日军蹂躏的地方,他说那真是“惨不忍睹”。1943年冬,他看到耿马县孟定坝原先美丽的傣家竹楼全被日本鬼子烧光。1944年全面反攻时,进到龙潞游击区的平河,200多户的寨子,烧得只剩下丛生的蒿草;一个名叫松树寨的寨子,被烧得荡然无存。
远征军老兵李洪顺讲,他们打下芒市后,看到的是傣族寨子已成一片灰焦,傣族的老老少少哭成一片。
杨世雄,84岁,住隆阳区永昌镇,原远征军第71军军务处中尉参谋,参加过腾冲马面关战斗。他1976年才结婚,爱人李庆兰就是受日军洗劫惨重的龙陵县象达人。她说,当年日军一到,牛马羊猪鸡什么都抢。她大嫂就是因不让日军把马牵走,被活活打死在厩门前。被日军派去割马草的民夫,都是有去无回。更有甚者,日军竟把“三齿叉”向小娃娃肚子戳下去,再挑起来扛着取乐。小娃娃尖厉的哭叫,在鬼子的狂笑中渐渐弱下来,最后停止呼吸。鬼子把娃娃的尸体随手往路边一扔了事。
奸淫烧杀,日军暴行令人发指
我们来到当年日军四大军事据点的平戛(今龙陵县平达),但没有找到健在的远征军老兵。不过,几位75岁以上的老人给我们讲了当年事:日军入侵前,平达就来过一个日本“采花队”到处跑。后来晓得,那是日本特务队在搜集情报,了解地形,绘制地图。
当年只有14岁的陈维新老人还记得,平达每3天要给日军送1头牛、5头猪,派粮派夫必须随叫随到。日军是见牛就牵,见男人就杀,见妇女就强奸,见路烂就拆民房去垫。
其中,对妇女的强暴算是最惨的一幕。1943年10月,12个日本兵突然闯到章赛村桃里寨,正在割谷子的小脚女人跑不脱,被当场按倒在稻田里强暴。远处,她的男人只有无奈地望着。
当年,平戛慰安所有8个“花姑娘”(慰安妇)。日本兵和“花姑娘”睡觉时,竟要当地小男孩站在一旁看着,完事后用水为他洗屁股,再用头顶着脏水出去倒,以此侮辱中国人。
一次,8个日军进村堵住一家母女俩,16岁的女儿被轮奸后爬不起来......在大寨,有个日本兵遇见一个背小孩的妇女,当场按倒就强暴,背上的小孩活活给压死了。
平达黄连河畔,有个蹊跷地名——“洗斑鸠洼”。问起来历,老人们会痛心地讲起,那年,在光天化日之下,8个日军把抢到的三个姑娘拖到那里进行轮奸。每一日军都是强暴一个后,下河洗洗再上来强暴下一个。就这样,三个姑娘被糟蹋得不成样子。远处的村民都看到了这碎心的一幕,但除了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国耻民恨,就这样以地名的形式在这里被记录并流传下来。
当然,平戛的百姓也不是好欺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不乏其人。1943年冬,一个日本兵要强奸40多岁的斋人杨卫珍。她一怒之下,拔出随身携带的牛角刀,朝日本兵脖子就是一刀。不用说,她转眼就成了日军刺刀下的新鬼。村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安葬了她。
在灯梗洼,一个日本兵进村强暴了马家姑娘。她的父兄为她报仇,杀死了日本兵。事件被日军查出后,马家父子被“五马分尸”,日本鬼子还不解恨,把全村20多户房屋统统烧光。
“栗柴坝渡口惨案” 惨绝人寰
高黎贡山东麓的百花岭,是丝绸古道的要冲,又是对日大反攻时敌我双方激战之地。可参加过抗战的人都已过世,倒是农民吴朝明的“抗战遗物陈列室”和几位老人的讲述,把我们带到那段日军在中国犯下滔天罪恶的日子里。大塘村,兴盛时光酒坊就有72间。日军占领后,寨子被烧成了一片废墟,蒿草长得一人高,成为豹子藏身之所。村人逃进深山躲难,3年没有春播秋收。每户都有人被日军杀害或死于霍乱、饥饿,其中10多家已成为绝后户。吴朝明的兄长吴朝纪老人清楚地记得,远征军在大塘子战死、饿死、病死的就有200多人,还死了1名美军军官和3名远征军军官。  
随后,在怒江峡谷,我们看到一座孤独的碑在讲述着惨绝人寰的“栗柴坝渡口惨案”:
“1942年5月19日,日军一部自腾冲翻越高黎贡山,进犯泸水。窜至栗柴坝时,发现渡船已被东岸守军封锁,不能渡江,他们恼羞成怒,便向滞留西岸的难民发难。当时西岸有待渡难民300多人,多数是从缅甸逃往昆明的华侨,一部分是腾冲、龙陵逃向内地的难民,其中有白发老人,也有嗷嗷待哺的乳婴。日军向这些手无寸铁的无辜难民架起机枪,先将男性难民捆绑集中,机枪扫死,然后对妇女实施强暴后尽数屠杀。除极少数跳江逃脱外,290余人惨遭杀害,一时江岸积尸成堆,鲜血染红了江水......”

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人民群众的帮助,永远是中国军人战胜日本法西斯的重要保证。


岁月易逝,人民相助之恩难忘
体弱多病的刘志声老人,谈起抗战时的百姓的帮助,脸上泛起游子见到慈母般的感恩戴德神情。他无法忘记,在他们27团与敌激战但已绝粮的危急时刻,是龙陵县象达的百姓宁愿自己挨饿,把仅藏的洋芋、苦荞、苞谷,连夜送来,让部队走出了断炊困境。
残酷的环境改变着人的观念。好几位抗战老兵对我说:那时最想的是“吃”。因为太饿了,觉得只要能吃饱了,就是死也值。
施炳安老人说,预备二师在腾冲打游击时,粮食主要靠敌占区的百姓供给。有一次,他和另一个弟兄到已无人的寨子弄回了一挑子鸡,一连人欣喜若狂。他记得攻打腾冲时,和顺、大洞的老百姓把家中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箪食壶浆迎部队。攻城开始前,百姓把饭菜做好,请大军八人一桌,饱饱地吃。围攻城时,老百姓3人一组,1人挑饭,1人挑菜,1人担碗筷,到阵地前见兵给一份。
曾是远征军搜索连中尉排长、现隆阳区蒲缥镇杨三村的金大刚老人说得直截了当:“那时的生活来源,主要靠打扰老百姓了。”老人们说:大反攻开始,百花岭兵山人海,派民夫已派到老少不留,所剩猪牛羊鸡也售尽买绝。百姓的生活已是雪上加霜,但是为了打日本,再苦也心甘情愿。
从老兵口中得知,当年跟随反攻部队上前线的还有大批的民夫,最多时一个连就有民夫100多人。隆阳区金鸡乡郑官村85岁的张元称老人,当年是远征军炮兵少校连长,他说全仗杨柳坝50多民夫的大力协助,那美式山炮才扛过高黎贡山。“我们翻越高黎贡山时,看到前面随军民夫饿死、冻死的不少,我就下令弟兄们取出炮弹里的药来引燃湿柴,让民夫烤火、煮饭吃。我连民夫无一人因冻饿而死。”
陈新林老人曾是远征军荣军招待所上尉所长。他说,需要马匹找老百姓,抬送伤员找老百姓,安葬烈士找老百姓。离开老百姓,什么也做不成。
刘志声老人回忆说,他们27团打到黑蒙龙时,当地连一个问路人都找不到,部队成了瞎子、聋子、瘸子。后来是熟人带路在森林里找到景颇族杨乡老,他一发动,很快有了100多民夫,这才有人带路,有人抬伤员,有人背弹药。对腾冲发起攻击前,怒江边60万斤大米,靠的是腾冲万名民夫翻越高黎贡山背到腾冲的。
远征军预备2师在腾冲游击时,正是由于群众送来情报,日军偷袭或是屡屡扑空,或自己走进包围圈。魏珍贤老人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他们团驻江苴时,一个老倌送来了敌人即将夜袭的情报,结果日军夜袭小分队被全歼。
施炳安老人说,在腾冲打游击时,他们连单独在一个村子里驻扎,有天晚上,一位白须长者慌忙来报:“来了上千日军,快走,不然就来不及了。”彭连长误以为老头是奸细,下令弟兄们把他押起来。尽管如此,连队还是撤到山上。不久,日军大队人马果真把村子包围,可一个连却毫发无损。
关于百姓为远征军提供情报,最典型的莫过于“草上飞”的传说。曾是远征军第71军军务处的杨世雄老人说,他见过“草上飞”,真名张辅廷,四川人,在保山戏院工作,会武功。他巧扮妇女多次到沦陷区收集并传送了不少极为重要的情报。被抓后,日军用汽油桶活活把他煮死。
然而,最能体现血肉情深的,要数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远征军的事了。这是魏珍贤老人的一段亲历:“我化装过江侦察敌情,住在一农户家,突然被日军包围,逐户搜查可疑人员。老大妈急中生智,把我拉到灶前,给我脸上抹了烟灰。面对日军的盘问,老大妈一脸难过:‘让太君笑话了,竟养了这么个憨包。’我就势一边‘啊——,啊——’地傻笑,一边双手抓灰玩,才得以化险为夷。”
民族危亡关头,血性男儿勇敢上战场
然而,民众对抗日的直接支持,莫过于众多热血青年穿上军装,拿起武器上前线与日军真枪实弹地拼了。杨世雄老人说,他就是看到怒江以西被日军占领,人民流离失所,才主动报名参加远征军的。“那时的理想就是打日本。只要能打败日本,什么都舍得拿出来,包括生命。”
1943年参加远征军的张炳善老人说,当时抽丁是抽着他哥,他就和哥争,最后是他争赢了。我问他,征兵躲都来不及,你怎么还争着去?他说:“当时真是把打败小日本当作崇高理想。”
施炳安老人说,他们预备二师在腾冲打游击期间,曾有过两次征兵补员。与过去抓兵不同的是,这两次征的兵大多是由父母兄妹送来的,是主动从军。我就知道腾冲有十多位抗战老兵,正是心怀“国难当前,匹夫有责”,毅然由中学生变成为远征军士兵的。张有统老人讲,他就是受《义勇军进行曲》的召唤,走上抗战之路的。
杨徐老人说,他们到内地征兵时,年轻壮丁就是抓不着。后来才知道老百姓把儿子都藏了起来。但是,当百姓的儿子被捆绑到战场后,多数因看到山河被蹂躏、生灵遭涂炭,激起满腔义愤,终成沙场勇士。  

当年驰骋沙场的抗战老兵,现已步入耄耋老人行列。
但他们多数人却处于贫病交加、朝不保夕的窘境,令人
不胜感叹唏嘘……

捉襟见肘,抗日老兵生活无保障
滇西抗战,是雪洗国耻的壮举;中国远征军老兵们,为国土的完整和民族的续存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他们理所当然是民族英雄。然而,在较长一个时期内,他们的大多数曾遭受过不公正的待遇,经历了太多的不幸,遭遇到太多的磨难。虽然历史终究是公正的。然而,生龙活虎毕竟已离他们而去,贫病的窘迫正向耄耋暮年的他们紧逼……
在都市的人流中极少看到衣服上的补丁,但在采访抗日老兵时,他们身上的补丁却很普遍;我以为撕一块报纸卷烟抽已经失传,可在我采访时,老兵们用报纸卷烟依然是一道风景;我曾说捡“烟屁股”早已绝迹,可在采访中却又见到捡“烟屁股”的老兵。
对付疾病,惟一办法就是快点死
他们的青春,冲破过日军炮火的封锁;他们的暮年,却又被围困在贫困与病魔主宰的阵地。106岁的付心德老人,若干年前的退休工资为21.5元,可现在已领不到分文,不得不靠给人看病的微薄收入聊以为生。终身未婚的张元称老人,仅靠侄儿侄女接济着生活。80岁的余兴高老人,在远征军时跟日本人打,起义投诚后跟国民党打,抗美援朝时跟美军打,现每月靠70元的补助过活,生活非常艰难,房屋破败得已无法入住。81岁的张寿和老人,儿女不孝,单独生活。不仅陷入感情的孤独,更忍受生活无着的残酷。92岁的崔继荣老人跟老伴单独生活,他们说:“只敢吃点青白小菜,肉的味道从不敢想。”82岁的王从伦老人也是与老伴单独过,两个儿子每年只给老两口220斤大米。87岁的郑海彬老人,靠每月30元的老年补助款度日,经常是一天只吃一顿饭,烟、酒、茶的味道已多年没有沾过。86岁的赵有能老人单独住,吃饭可以轮流上3个子女家,可其他花销一分也没有。他说,对付疾病的惟一办法就是快点死。
我曾问过几位病中的老人“血压高不高”?他们说:“我们没有钱到医院量血压。”81岁的王美成老人,现还住着守山窝棚,为社里看林子,原先每年还能得到200元报酬,可从前年起也拿不到了。隆阳区西邑乡大寨子的王位贤,虽然已经81岁,可仍每天要上山放牛,以致我无法采访到他……
采访过抗战老兵花开花落季节,听了他们为雪国耻奉献过汗水和热血的讲述;又看到他们饱经风霜、阡陌纵横的老脸,满身补丁难遮风寒的窘境,张着空空的嘴巴、遥望远山的孤独;再想到他们已是平均84岁的风烛残年的老人,日薄西山,生命无多(采访两个月后就有两人故去),我的心总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沉重。
请真心爱国而不是只会动嘴的超大网友行动起来。
[B]以下是引用[I]灯塔看守[/I]在2005-12-3 13:54:00的发言:[/B][BR]请真心爱国而不是只会动嘴的超大网友行动起来。
怎么行动?有什么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