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美国在南海的行为逻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07:50
http://bj.crntt.com/doc/1043/4/3 ... mp;mdate=0819003706

104357426.jpg

  中评社北京8月19日电(特约作者 余功德)南海国际仲裁闹剧落幕后,中美围绕南海进行的战略博弈正面临新的形势。判断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动向,需要厘清美国在南海的行为逻辑。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历届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基本上围绕着一个主线,即依靠美国无可匹敌的实力(包括硬实力、软实力),辅以联盟或国际组织,来维持世界霸权地位(或者美国官方所称的领导地位)。小布什政府执政8年,以反恐战争开始,以金融危机结束,不仅严重削弱了美国的硬实力,也动摇了外界对美国发展模式的迷信,削弱了美国的软实力。要想实现奥巴马宣称的“复兴美国领导权”(Renewing American Leadership)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修复美国受损的实力,于是,在战略途径上,奥巴马政府对国家安全战略做了冷战结束以来的重大调整,将“建设国内,塑造海外”(building at home, shaping abroad)作为基本的战略选择,主要致力于国内经济重建,以“重建美国力量和影响力的基础”。

  经济重建的主要举措是在国内推动“再工业化”,以发展实体经济,解决美国长期以来的产业空心化问题,同时在对外经济领域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努力重建以美国为中心的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助推美国国内的“再工业化”。这就涉及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

  过去30年以来,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大洋洲在内的亚太地区在经济上的崛起是最显着的地缘政治现象,尽管目前亚太地区在世界上的进出口份额还比不上欧洲,但赶超之势已成,这意味着数百年来以大西洋为中心的经济格局将会翻转。正如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所言,“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政治的关键推动力量”。而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崛起中贡献了主要份额。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日益成长为世界的一个主要经济大国。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进步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很大的辐射效应,带动了区域合作,中日韩自贸区、中国东盟“10+1”、中日韩与东盟“10+3”等合作稳步推进,使得亚太地区越来越以中国为中心进行产业分工整合,构建地区秩序。这种局面与美国经济重建的战略目标迎头相撞,使得美国日益警惕中国最终主导整个亚太地区,建立排斥美国的地缘经济和政治关系,并最终危及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奥巴马政府上台后,“重返亚太”战略顺势而出,美国开始加速撤出中东,同时针对亚太地区展开了一系列外交、安全、经济上的攻势,将中国周边的亚太地区锁定为美国新的战略重点。

  由此,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目标已经清晰,即阻止亚太地区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区秩序,并强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在战略手段上,则是协同使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两手,一破一立。地缘政治上,侧重于破,通过加快在其他地区(主要是中东)的战略收缩,向亚太地区集中军力,强化军事同盟,以中国与周边国家历史、民族和领土诸矛盾为抓手,挑动周边国家(主要是日本、韩国和部分东盟国家)与中国的争端,着力打断中日韩、中国与东盟诸国之间的合作进程,打破近十几年来亚太地区围绕中国发展起来的地区分工体系,从而解决美国所担心的亚太地区“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化”问题。地缘经济上,则侧重于立,以TPP为抓手,力图打造一个泛太平洋的自由贸易区,带动全球供应链重组和市场重新分割,再次确立起美国对亚太地区的经济主导权。

  “重返亚太”战略出台以来,美国在东北亚和东南亚两个战略方向上展开部署。东北亚方向,利用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使中日韩之间几近成熟的自贸区合作迅速降温;利用朝核问题牵制中韩合作,并宣布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中韩之间的自贸区合作也面临挑战;台湾地区由于民进党等台独势力的反对,大陆与台湾之间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已经搁浅。日、韩两国的离心倾向暂时得到抑制,美日、美韩同盟得到强化,日本已加入TPP协定,美国在东北亚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

  而在东南亚方向,美国通过主动介入南海的岛屿争端,尽管取得一定的进展,如菲律宾针对我国提起国际仲裁、越南等国加入TPP协定等,给地区合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却远未达到破坏东盟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合作的战略目标。究其缘由,主要有:第一,东盟成员国多,利益诉求不一致,结构相对松散,美国难以说服东盟各国用大家一致接受的、统一的态度对待中国。第二,此次美国“重返亚洲”并未给东盟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加上传统上东盟国家对美国的不信任,导致大部分东盟国家对美国的战略怀有疑虑,美国至今未能实现促使东盟国家选边站队的目标。第三,中国与东盟已有较为深入的合作关系,且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市场、资金、技术等有着较大的需求。第四,与韩国在安全上依靠美国、日本右翼期望借助美国实现所谓的“正常国家化”和维持亚洲头号强国地位不同,东南亚国家——除了部分国家的海洋诉求外,总体上并不存在对美国的安全依赖。


  因此,如何处理南海争端,尤其是如何应对中国的扩岛行为,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乃至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来说,就有了关乎成败的重要意义:首先,中国在主权领海范围内的扩岛行为事实上造成了一种态势,不仅使得南海周边个别国家蚕食中国正当海洋权益的前景越来越暗淡,而且使得传统上美国在南海的海上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其次,菲律宾等南海周边个别国家寄希望于美国支持以窃取南海海洋权益,日本右翼则寄希望于美国支持以避免中国在南海取得优势地位、维持其战略通道安全,如何回应中国的扩岛行动、满足盟友的不合理诉求将是检验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有效性的试金石。也即,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逻辑下,如果不能有效回应中国的扩岛行为,则美国靠地缘政治手段拆解中国与亚太国家合作的战略图谋将不能得逞,“重返亚太”战略的执行效果因此将大打折扣,更重要的,美国国内经济重建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会受到影响。由此也不难理解,此前不久,美国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康达(Daniel Kritenbrink)信誓旦旦地宣称南海是美国“最高国家利益”,说法尽管有些虚张声势,但也绝不是心血来潮。

  事实上,对中国在自己控制海域内的扩岛行为,作为域外国家的美国目前并没有十分有效的应对手段。它只有借口维护自己编造的、莫须有的所谓国际法的权威,来维持其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因此,我们看到,美国鼓噪南海航行自由,派出军舰进行巡航,唆使菲律宾提起国际仲裁等闹剧一再上演。但是,当这些招数都不起作用,甚至连国际仲裁也不能发挥实质性效果呢?那么,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逻辑来说,升级在南海的博弈行动就有了很大的可能性。毕竟,美国只有地缘政治手段可以使用,而在当前阶段,美国占有海洋优势和国际话语权优势,有着强化了的联盟体系,亚太强国日本更是积极主动,南海国际仲裁又为其升级行动提供了虚幻的、道义上的合法性。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诚然,南海国际仲裁决议是一张废纸,但是,它也是美国需要的一张废纸。

  那么,如何赶走豺狼?除了揭露其野心外,更重要的是提高警惕,加强力量。毕竟,地缘政治的手段还得靠相应的地缘政治手段来应对,实力只认实力,决心只认决心。

http://bj.crntt.com/doc/1043/4/3 ... mp;mdate=0819003706

104357426.jpg

  中评社北京8月19日电(特约作者 余功德)南海国际仲裁闹剧落幕后,中美围绕南海进行的战略博弈正面临新的形势。判断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动向,需要厘清美国在南海的行为逻辑。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历届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基本上围绕着一个主线,即依靠美国无可匹敌的实力(包括硬实力、软实力),辅以联盟或国际组织,来维持世界霸权地位(或者美国官方所称的领导地位)。小布什政府执政8年,以反恐战争开始,以金融危机结束,不仅严重削弱了美国的硬实力,也动摇了外界对美国发展模式的迷信,削弱了美国的软实力。要想实现奥巴马宣称的“复兴美国领导权”(Renewing American Leadership)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修复美国受损的实力,于是,在战略途径上,奥巴马政府对国家安全战略做了冷战结束以来的重大调整,将“建设国内,塑造海外”(building at home, shaping abroad)作为基本的战略选择,主要致力于国内经济重建,以“重建美国力量和影响力的基础”。

  经济重建的主要举措是在国内推动“再工业化”,以发展实体经济,解决美国长期以来的产业空心化问题,同时在对外经济领域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努力重建以美国为中心的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助推美国国内的“再工业化”。这就涉及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

  过去30年以来,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大洋洲在内的亚太地区在经济上的崛起是最显着的地缘政治现象,尽管目前亚太地区在世界上的进出口份额还比不上欧洲,但赶超之势已成,这意味着数百年来以大西洋为中心的经济格局将会翻转。正如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所言,“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政治的关键推动力量”。而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崛起中贡献了主要份额。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日益成长为世界的一个主要经济大国。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进步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很大的辐射效应,带动了区域合作,中日韩自贸区、中国东盟“10+1”、中日韩与东盟“10+3”等合作稳步推进,使得亚太地区越来越以中国为中心进行产业分工整合,构建地区秩序。这种局面与美国经济重建的战略目标迎头相撞,使得美国日益警惕中国最终主导整个亚太地区,建立排斥美国的地缘经济和政治关系,并最终危及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奥巴马政府上台后,“重返亚太”战略顺势而出,美国开始加速撤出中东,同时针对亚太地区展开了一系列外交、安全、经济上的攻势,将中国周边的亚太地区锁定为美国新的战略重点。

  由此,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目标已经清晰,即阻止亚太地区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区秩序,并强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在战略手段上,则是协同使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两手,一破一立。地缘政治上,侧重于破,通过加快在其他地区(主要是中东)的战略收缩,向亚太地区集中军力,强化军事同盟,以中国与周边国家历史、民族和领土诸矛盾为抓手,挑动周边国家(主要是日本、韩国和部分东盟国家)与中国的争端,着力打断中日韩、中国与东盟诸国之间的合作进程,打破近十几年来亚太地区围绕中国发展起来的地区分工体系,从而解决美国所担心的亚太地区“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化”问题。地缘经济上,则侧重于立,以TPP为抓手,力图打造一个泛太平洋的自由贸易区,带动全球供应链重组和市场重新分割,再次确立起美国对亚太地区的经济主导权。

  “重返亚太”战略出台以来,美国在东北亚和东南亚两个战略方向上展开部署。东北亚方向,利用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使中日韩之间几近成熟的自贸区合作迅速降温;利用朝核问题牵制中韩合作,并宣布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中韩之间的自贸区合作也面临挑战;台湾地区由于民进党等台独势力的反对,大陆与台湾之间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已经搁浅。日、韩两国的离心倾向暂时得到抑制,美日、美韩同盟得到强化,日本已加入TPP协定,美国在东北亚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

  而在东南亚方向,美国通过主动介入南海的岛屿争端,尽管取得一定的进展,如菲律宾针对我国提起国际仲裁、越南等国加入TPP协定等,给地区合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却远未达到破坏东盟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合作的战略目标。究其缘由,主要有:第一,东盟成员国多,利益诉求不一致,结构相对松散,美国难以说服东盟各国用大家一致接受的、统一的态度对待中国。第二,此次美国“重返亚洲”并未给东盟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加上传统上东盟国家对美国的不信任,导致大部分东盟国家对美国的战略怀有疑虑,美国至今未能实现促使东盟国家选边站队的目标。第三,中国与东盟已有较为深入的合作关系,且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市场、资金、技术等有着较大的需求。第四,与韩国在安全上依靠美国、日本右翼期望借助美国实现所谓的“正常国家化”和维持亚洲头号强国地位不同,东南亚国家——除了部分国家的海洋诉求外,总体上并不存在对美国的安全依赖。


  因此,如何处理南海争端,尤其是如何应对中国的扩岛行为,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乃至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来说,就有了关乎成败的重要意义:首先,中国在主权领海范围内的扩岛行为事实上造成了一种态势,不仅使得南海周边个别国家蚕食中国正当海洋权益的前景越来越暗淡,而且使得传统上美国在南海的海上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其次,菲律宾等南海周边个别国家寄希望于美国支持以窃取南海海洋权益,日本右翼则寄希望于美国支持以避免中国在南海取得优势地位、维持其战略通道安全,如何回应中国的扩岛行动、满足盟友的不合理诉求将是检验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有效性的试金石。也即,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逻辑下,如果不能有效回应中国的扩岛行为,则美国靠地缘政治手段拆解中国与亚太国家合作的战略图谋将不能得逞,“重返亚太”战略的执行效果因此将大打折扣,更重要的,美国国内经济重建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会受到影响。由此也不难理解,此前不久,美国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康达(Daniel Kritenbrink)信誓旦旦地宣称南海是美国“最高国家利益”,说法尽管有些虚张声势,但也绝不是心血来潮。

  事实上,对中国在自己控制海域内的扩岛行为,作为域外国家的美国目前并没有十分有效的应对手段。它只有借口维护自己编造的、莫须有的所谓国际法的权威,来维持其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因此,我们看到,美国鼓噪南海航行自由,派出军舰进行巡航,唆使菲律宾提起国际仲裁等闹剧一再上演。但是,当这些招数都不起作用,甚至连国际仲裁也不能发挥实质性效果呢?那么,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逻辑来说,升级在南海的博弈行动就有了很大的可能性。毕竟,美国只有地缘政治手段可以使用,而在当前阶段,美国占有海洋优势和国际话语权优势,有着强化了的联盟体系,亚太强国日本更是积极主动,南海国际仲裁又为其升级行动提供了虚幻的、道义上的合法性。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诚然,南海国际仲裁决议是一张废纸,但是,它也是美国需要的一张废纸。

  那么,如何赶走豺狼?除了揭露其野心外,更重要的是提高警惕,加强力量。毕竟,地缘政治的手段还得靠相应的地缘政治手段来应对,实力只认实力,决心只认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