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化劫持战与劫持武器----未来的趋势(修正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20:24:41
作者:殷敏鸿


现有弹药被投送至目标处后,都是当即起爆或延时起爆,地雷与水雷需要感知到目标信息后起爆,目标有机会避开弹药,或使弹药失效。


弹药发展应该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弹药投送至目标处后,能可靠附着目标,任何摆脱弹药或使弹药失效的企图都会导致弹药及时起爆,使目标无法摆脱弹药的伤害,形成对目标的无人化劫持,威慑程度达到最高。这种用于无人化劫持的武器将引起作战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劫持弹药是实现对目标进行无人化劫持战的物质基础,需要树立劫持武器是武器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战争将广泛运用无人化劫持战的自觉意识,引领武器和战争朝劫持武器与无人化劫持战方向发展,抢占战略先机。


(一)劫持武器简介


对于作战目标,与其毁灭,不如将其劫持。


劫持是一种古老的特种作战方式,可以将敌方的人或物控制在我方手中,如果对方不妥协,就毁伤人或物,以此对对方进行高强度威慑,迫使其接受条件。劫持优于毁伤,可以毁伤目标,但可以不毁伤目标也实现目的,具有更广阔的回旋空间,利于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作战目的。


劫持战在古今中外曾经有过无数辉煌的战果。如春秋时期曹沫用匕首劫持齐桓公,迫使其归还侵略鲁国获得的大片土地,用极其微小的代价,获得需要千万大军长时间奋战才能取得的战果,性价比极高。


但是传统的人力劫持有诸多缺陷和风险,需要人冒很大危险靠近被劫持的人或物,暴露在敌方打击范围内,被击破的漏洞多,现代反劫持武器的发展使得传统劫持战走入死胡同。但现代和未来战争越来越注重减少杀人毁物,对高强度威慑与不战而屈人之兵,战胜敌人的同时保存自身的需求比以前更迫切。


以武器代替兵力,实现无人化劫持,是赋予劫持战新生,使劫持战适应高科技战争条件,并极大提升劫持战效率的必经途径,劫持武器需应运而生。


劫持武器具备技术可行性。技术基础包括复合传感器、计算机、通信、弹药等现有成熟技术的组合,无需新的原创性技术,就像坦克的发明并无新技术,只是装甲、拖拉机和火炮等技术的综合,但产生的作战效果却是革命性的。


类似劫持弹药的雏形已经存在,如防拆防移的地雷、水雷,机场封锁雷和某些航弹等,具有劫持弹药的部分功能,但结构较简单,功能不完善,需要做较大改进才能应用于无人化劫持战。


劫持武器是实现无人化劫持的武器基础,包括弹药和投送部分,主体是智能弹药,战斗部可以是常规的,也可以是非常规战斗部,或是电磁脉冲等新概念战斗部。实施无人化劫持战时,我方通过人工投送或无人机、机器人等装备将劫持弹药投送到目标上或目标旁后再撤离。


劫持弹药可靠附着于目标后,目标被劫持弹药牢牢锁定,对方既不能拆除劫持弹药,也不能移动劫持弹药使其与目标相对分离,没有任何办法使劫持弹药失效,否则弹药感受到排雷信息后将瞬间起爆,炸毁目标,劫持弹药内置的时钟也可以控制弹药在规定时间内起爆,能使劫持弹失效的密码掌握在使用者手中。


这样,劫持弹药使用者就能控制弹药是否起爆,何时起爆,也能使弹药失效,就相当于目标的存亡被牢牢掌握在劫持弹药使用者手中,也就是被劫持。而弹药使用者在对方打击范围之外或隐蔽处,对方无法反击,非常安全。目标随时可以被劫持者毁伤,被劫持方受到强大的迫近威慑,要想保住目标人或物,只能与劫持方谈判,接受条件,这时劫持者就可以实现作战目标,但又不毁坏目标人或物,实现代价最小的“全胜”结果,不战而屈人之兵。

劫持武器有一定的自主功能,但不同于目前争议极大的自主杀人机器人,是否毁伤目标的决定权仍然在人手中,符合现有的武装冲突法等国际法。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说,劫持武器和劫持战形成高强度的迫近威慑,产生不战或小战而屈人之兵的有益效果,大大提高作战效率,减少战争各方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实际上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比伤人毁物的传统战争武器更人道和仁慈的手段。战争伦理具有可塑性,劫持武器和劫持战必然会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


(二)从武器发展的历程看劫持武器的必然性


劫持是一种高效率、高强度的威慑,武器与弹药的发展史是威慑强度、威慑能力,也就是劫持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武器的发展只为实现一个目的:通过提高毁伤能力,提高威慑强度和威慑效果,保存自己,战胜敌人,尽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


人类最原始的武器是近身搏斗的棍棒,然后是比棍棒锐利,杀伤力强的刀剑,但仍是近身搏斗工具,最多只能靠人力短距离投掷。使用这类武器时,使用者与目标距离近,不利于保护自己。后来又出现了弓箭,投石机等靠机械力投掷的武器,既可以杀伤较远处的目标,又能与目标拉开距离,在杀伤敌人的同时较好地保护自身。近代出现的枪炮大大增加了对目标的毁伤距离和毁伤强度,再之后的导弹打击距离更远,甚至可以打击全球范围目标,有的还可以跟踪移动目标并将其摧毁,更利于保护自身。


从武器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武器的发展轨迹:武器越高级,毁伤能力越强,打击越精确,远距离打击能力越强,使目标越来越难以逃脱武器的打击,武器操作方则可以越来越远离目标或隐藏在安全区域,越来越利于打击敌人,保存自己。因此,越是高级的武器对对手的威慑度越高,也就是劫持能力越来越强。


但这些武器都有个问题,就是目标多少都有躲避打击的机会,也有发现发射者,对其反击的机会,因此威慑效果有限。武器要做到劫持能力和威慑度达到极致,就得升级为无人化劫持武器,这种武器依靠现有技术的组合可以实现。


如果用劫持武器对目标进行无人化劫持,使用方可以在对方打击范围之外,使用方也可以隐蔽,使对方无法发现,安全性相当高,目标因为被劫持弹药可靠附着,没有逃脱的可能,是百分百的精确打击,形成对目标的迫近威慑,达到打击敌人,保存自己的最佳效果,威慑三要素中的力量、决心能获得最大程度展现,力量与决心的信息能及时准确传递给被劫持方,使威慑力度达到极致,给对方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迫使对方妥协,接受条件,实现无需伤人毁物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劫持武器的这些功能是现有武器无法做到的。


此外,对于发现的目标,传统武器以往能做的只有两种方式,一是毁伤,二是监视,往往监视过程中容易丢失目标,而毁伤目标可能不必要或时机不对。如果发现目标后投送劫持弹药实现可靠附着,则完全不会丢失目标,可以将目标的存亡掌握在手中,大大增强我方主动权。因为劫持武器的出现,战争可实现从发现即摧毁到发现即劫持的转变。


现有的智能机器人武器除了由人远程操控外,仍然是传统武器功能的扩大,而非实现全新功能,机器人武器投送的还是当即毁伤的传统弹药。而劫持弹药可以在投送至目标后,可靠附着目标,实现对目标的劫持,这是劫持弹药实现的全新作战功能。机器人劫持目标只是用机器人代替人在现场劫持目标,是对人的功能的模仿,仍能被摧毁而失效,而任何企图使劫持弹药失效的动作都会使目标被及时毁伤,使目标无法摆脱被毁伤的威慑,这是现有机器人武器做不到的。


现有非致命性武器和致命武器各有优势,但都有诸多缺陷,劫持武器既具备高度致命性,又不会立即毁伤目标,对被劫持者施加强大威慑。劫持武器可以弥补这两种武器的某些不足,填补两种武器之间的空白区域,给作战方提供更多选择与回旋空间。


(三)确立劫持武器发展战略,抢占先机


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固然是大势所趋,但智能化武器实现什么样的功能很重要,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使武器具有无人化劫持功能,现有武器都是用于摧毁目标的功能,没有劫持目标的功能。


自觉推动武器朝劫持武器方向发展很重要,有了这个战略指导,就能少走很多弯路,抢占先机,比如,非致命性武器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以这种武器为中心的新军事理论和实践,以及非致命性武器的大发展。

抢占先机才能获取最大战略利益,否则就很可能一步没跟上,步步跟不上,在未来的斗争中被动挨打。


(四)劫持武器设计方案


另文发表。作者:殷敏鸿


现有弹药被投送至目标处后,都是当即起爆或延时起爆,地雷与水雷需要感知到目标信息后起爆,目标有机会避开弹药,或使弹药失效。


弹药发展应该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弹药投送至目标处后,能可靠附着目标,任何摆脱弹药或使弹药失效的企图都会导致弹药及时起爆,使目标无法摆脱弹药的伤害,形成对目标的无人化劫持,威慑程度达到最高。这种用于无人化劫持的武器将引起作战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劫持弹药是实现对目标进行无人化劫持战的物质基础,需要树立劫持武器是武器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战争将广泛运用无人化劫持战的自觉意识,引领武器和战争朝劫持武器与无人化劫持战方向发展,抢占战略先机。


(一)劫持武器简介


对于作战目标,与其毁灭,不如将其劫持。


劫持是一种古老的特种作战方式,可以将敌方的人或物控制在我方手中,如果对方不妥协,就毁伤人或物,以此对对方进行高强度威慑,迫使其接受条件。劫持优于毁伤,可以毁伤目标,但可以不毁伤目标也实现目的,具有更广阔的回旋空间,利于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作战目的。


劫持战在古今中外曾经有过无数辉煌的战果。如春秋时期曹沫用匕首劫持齐桓公,迫使其归还侵略鲁国获得的大片土地,用极其微小的代价,获得需要千万大军长时间奋战才能取得的战果,性价比极高。


但是传统的人力劫持有诸多缺陷和风险,需要人冒很大危险靠近被劫持的人或物,暴露在敌方打击范围内,被击破的漏洞多,现代反劫持武器的发展使得传统劫持战走入死胡同。但现代和未来战争越来越注重减少杀人毁物,对高强度威慑与不战而屈人之兵,战胜敌人的同时保存自身的需求比以前更迫切。


以武器代替兵力,实现无人化劫持,是赋予劫持战新生,使劫持战适应高科技战争条件,并极大提升劫持战效率的必经途径,劫持武器需应运而生。


劫持武器具备技术可行性。技术基础包括复合传感器、计算机、通信、弹药等现有成熟技术的组合,无需新的原创性技术,就像坦克的发明并无新技术,只是装甲、拖拉机和火炮等技术的综合,但产生的作战效果却是革命性的。


类似劫持弹药的雏形已经存在,如防拆防移的地雷、水雷,机场封锁雷和某些航弹等,具有劫持弹药的部分功能,但结构较简单,功能不完善,需要做较大改进才能应用于无人化劫持战。


劫持武器是实现无人化劫持的武器基础,包括弹药和投送部分,主体是智能弹药,战斗部可以是常规的,也可以是非常规战斗部,或是电磁脉冲等新概念战斗部。实施无人化劫持战时,我方通过人工投送或无人机、机器人等装备将劫持弹药投送到目标上或目标旁后再撤离。


劫持弹药可靠附着于目标后,目标被劫持弹药牢牢锁定,对方既不能拆除劫持弹药,也不能移动劫持弹药使其与目标相对分离,没有任何办法使劫持弹药失效,否则弹药感受到排雷信息后将瞬间起爆,炸毁目标,劫持弹药内置的时钟也可以控制弹药在规定时间内起爆,能使劫持弹失效的密码掌握在使用者手中。


这样,劫持弹药使用者就能控制弹药是否起爆,何时起爆,也能使弹药失效,就相当于目标的存亡被牢牢掌握在劫持弹药使用者手中,也就是被劫持。而弹药使用者在对方打击范围之外或隐蔽处,对方无法反击,非常安全。目标随时可以被劫持者毁伤,被劫持方受到强大的迫近威慑,要想保住目标人或物,只能与劫持方谈判,接受条件,这时劫持者就可以实现作战目标,但又不毁坏目标人或物,实现代价最小的“全胜”结果,不战而屈人之兵。

劫持武器有一定的自主功能,但不同于目前争议极大的自主杀人机器人,是否毁伤目标的决定权仍然在人手中,符合现有的武装冲突法等国际法。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说,劫持武器和劫持战形成高强度的迫近威慑,产生不战或小战而屈人之兵的有益效果,大大提高作战效率,减少战争各方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实际上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比伤人毁物的传统战争武器更人道和仁慈的手段。战争伦理具有可塑性,劫持武器和劫持战必然会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


(二)从武器发展的历程看劫持武器的必然性


劫持是一种高效率、高强度的威慑,武器与弹药的发展史是威慑强度、威慑能力,也就是劫持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武器的发展只为实现一个目的:通过提高毁伤能力,提高威慑强度和威慑效果,保存自己,战胜敌人,尽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


人类最原始的武器是近身搏斗的棍棒,然后是比棍棒锐利,杀伤力强的刀剑,但仍是近身搏斗工具,最多只能靠人力短距离投掷。使用这类武器时,使用者与目标距离近,不利于保护自己。后来又出现了弓箭,投石机等靠机械力投掷的武器,既可以杀伤较远处的目标,又能与目标拉开距离,在杀伤敌人的同时较好地保护自身。近代出现的枪炮大大增加了对目标的毁伤距离和毁伤强度,再之后的导弹打击距离更远,甚至可以打击全球范围目标,有的还可以跟踪移动目标并将其摧毁,更利于保护自身。


从武器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武器的发展轨迹:武器越高级,毁伤能力越强,打击越精确,远距离打击能力越强,使目标越来越难以逃脱武器的打击,武器操作方则可以越来越远离目标或隐藏在安全区域,越来越利于打击敌人,保存自己。因此,越是高级的武器对对手的威慑度越高,也就是劫持能力越来越强。


但这些武器都有个问题,就是目标多少都有躲避打击的机会,也有发现发射者,对其反击的机会,因此威慑效果有限。武器要做到劫持能力和威慑度达到极致,就得升级为无人化劫持武器,这种武器依靠现有技术的组合可以实现。


如果用劫持武器对目标进行无人化劫持,使用方可以在对方打击范围之外,使用方也可以隐蔽,使对方无法发现,安全性相当高,目标因为被劫持弹药可靠附着,没有逃脱的可能,是百分百的精确打击,形成对目标的迫近威慑,达到打击敌人,保存自己的最佳效果,威慑三要素中的力量、决心能获得最大程度展现,力量与决心的信息能及时准确传递给被劫持方,使威慑力度达到极致,给对方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迫使对方妥协,接受条件,实现无需伤人毁物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劫持武器的这些功能是现有武器无法做到的。


此外,对于发现的目标,传统武器以往能做的只有两种方式,一是毁伤,二是监视,往往监视过程中容易丢失目标,而毁伤目标可能不必要或时机不对。如果发现目标后投送劫持弹药实现可靠附着,则完全不会丢失目标,可以将目标的存亡掌握在手中,大大增强我方主动权。因为劫持武器的出现,战争可实现从发现即摧毁到发现即劫持的转变。


现有的智能机器人武器除了由人远程操控外,仍然是传统武器功能的扩大,而非实现全新功能,机器人武器投送的还是当即毁伤的传统弹药。而劫持弹药可以在投送至目标后,可靠附着目标,实现对目标的劫持,这是劫持弹药实现的全新作战功能。机器人劫持目标只是用机器人代替人在现场劫持目标,是对人的功能的模仿,仍能被摧毁而失效,而任何企图使劫持弹药失效的动作都会使目标被及时毁伤,使目标无法摆脱被毁伤的威慑,这是现有机器人武器做不到的。


现有非致命性武器和致命武器各有优势,但都有诸多缺陷,劫持武器既具备高度致命性,又不会立即毁伤目标,对被劫持者施加强大威慑。劫持武器可以弥补这两种武器的某些不足,填补两种武器之间的空白区域,给作战方提供更多选择与回旋空间。


(三)确立劫持武器发展战略,抢占先机


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固然是大势所趋,但智能化武器实现什么样的功能很重要,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使武器具有无人化劫持功能,现有武器都是用于摧毁目标的功能,没有劫持目标的功能。


自觉推动武器朝劫持武器方向发展很重要,有了这个战略指导,就能少走很多弯路,抢占先机,比如,非致命性武器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以这种武器为中心的新军事理论和实践,以及非致命性武器的大发展。

抢占先机才能获取最大战略利益,否则就很可能一步没跟上,步步跟不上,在未来的斗争中被动挨打。


(四)劫持武器设计方案


另文发表。
科技恐怖主义!
科技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的帽子,用得太滥了。首先,劫持和摧毁,杀伤一样,只是一个中性词,其次,劫持弹药不同于直接毁伤目标的现有弹药,而是可以对目标施加强大的,不可摆脱的威慑,实现不毁伤目标就实现作战目的,是一种比现有武器更加仁慈和人道的武器。
张东方 发表于 2016-7-25 13:06
恐怖主义的帽子,用得太滥了。首先,劫持和摧毁,杀伤一样,只是一个中性词,其次,劫持弹药不同于直接毁 ...

“科技恐怖主义”只是个玩笑。
如果弹药能附着到目标,那就直接杀伤好了,这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劫持“人质”这种事情,是不能长期保持状态的。
不要讲人道,要人道就不要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