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雨炮(陈星波)感言:旧作完结:写字SS第12“希特勒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40:14


转帖雨炮博客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3dcfb00102wlme.html



旧作完结:写字SS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出版前夕




  从2009年动笔,2010年上卷首先通过电脑报旗下机构出版,到2016年8月通过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出版,中间经历了太多太多,特此写上一篇博文以为纪念。
     2011年左右,通过电脑报出版了当初的“希特勒青年团”师上卷,原先雄心勃勃准备写出更好更详细的下卷的时候,刚好遇上电脑报转型,停止军事图书出版的业务,出版陷入停滞。后经历过指文的拖延,最终经过好友老本(董旻杰)的介绍,经由上海新的知兵堂编辑部接洽,与上海社科院出版社达成了出版合作协议。
     关于文字内容:
     第一次与国营或者说正规出版社机构合作,可以说经历了不少波折,与我之前与电脑报、指文图书等民营出版社合作的方式大不相同。
1.上海社科院的编辑虽然不一定懂诺曼底战场或者党卫军,但是三审三校一丝不苟。语法、错别字或者有疑问的地方一一提出。
2.社科院分管领导(社长级别)对我的文稿给予了比较正面的评价,认为本书对研究诺曼底战场有一定意义,并认为我没有完全单纯从德军视角描写诺曼底战场(如果单纯全部德军视角,有可能会无法出版)。
3.对方也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部分文字进行了硬性要求,这是与民营出版社合作不会遇到的。
A.首先社科院认为,我本来写的就是纳粹德国的部队,因此本就有歌功颂德的嫌疑,因此在文字上不能有过多主观感情,如除回忆外,不能将盟军称为敌人,敌军。死亡的德军军官或者士兵,不能用不幸阵亡。不能过于正面的描写德军。
B.原先我的书中,正文中出现希特勒青年团师,均不加双引号,图注则加注以示区别,但是出版社在他们要求中,强制要求全部加双引号,当然这是个小问题。
C.另外一个小问题是,社科院根据国家最新要求,要求将距离单位统一为XX千米,而不是多少多少公里。这一改变,会导致包括我在内的有阅读习惯的读者有严重的阅读障碍,经过据理力争,对方也选择了让步。这一点也表明,正规出版社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
D.在法莱斯章节,我描述到盟军飞机对被围的德军展开了空中无差别屠杀,出版社认为屠杀字眼不合适,盟军杀伤德军不能用屠杀。类似屠杀的这类问题也需要一并改正。
    关于封面设计和排版:
    在签订合同之初,我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其中就包括了文字内容,尤其专业内容我说了算。此外,排版我全权负责,换句话说,还是我说了算。出版方一开始自己根据我提供的图设计了一个封面,并不满意。后来,我找当初帮我排版《钢铁鲜血神话》的美编包子重新根据我的喜好,设计了三款封面,可惜出版社全部弃用,而选择了文章开头的图片,甚至没有知会我一声,这也是跟正规出版社合作的麻烦之一,就是,不是事事都归你掌控,人家出钱出书号,负责发行,人家说了算。
以下是我托朋友设计的三款封面,实际上前2款延续了我旧版12SS的设计风格。
    旧作完结:写字SS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出版前夕旧作完结:写字SS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出版前夕旧作完结:写字SS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出版前夕

      封面照片我毫不犹豫选择了马克思·温舍。这三款封面我曾经在朋友圈做过调查,我各行各业,有男有女的朋友都热情的帮我进行了投票,第一(左)和第二(中)最终选择的人数不相上下,而只有一个人选了三(右),而社科院最终就是在三的基础上设计了封面并且选择了他们觉得好看的图。关于封面我也据理力争过,后来选择放弃,我后来的回复就是,你们爱设计成什么样子随便,我不问了。这里补充下,出版方设定是硬壳,所以要求黑底,否则我肯定是延续钢铁鲜血神话和黑天鹅之死的风格,白底红字黑白照片。
  
      关于卷数和内容变更
     最初社科院是清楚我曾经出版过上卷的,因此最初计划就是将我的书拆成三卷,防止买了上卷的人不再买下卷,我进行了坚决的反对,最后他们同意了仍然两卷,但是社科院同样采取了捆绑不拆的销售方法,实际效果一样。不过,总比拆成三卷好看。
    在原本的计划中,我除了上下卷,由于篇幅和内容限制,我还配了一本图册,因为12SS前期照片很多,从阿登到巴拉顿湖以及维也纳森林照片则几乎绝迹,因此,多出来的图片只能单独成册,放进正文书里会导致严重的头重脚轻。而这一计划,出版社也是不允许的,认为不方便且无法定价,因此经过妥协,将图册拆成了一半,各放进了上卷和下卷里,导致上下卷总页码飙升到了1120页。
    关于上卷内容:上卷内容总体上还是基于我之前的上卷内容,由于本身就基于迈尔参谋长写的官方战史,我只是大量修正了迈尔参谋长将对面英军部队番号写错的错误以及一些细节错误。相对于5年前的上卷,我又在上卷补充了一些细节内容,考证错误以及精华的112高地之战补充了大量参战人员照片和从SS第12装甲团KTB里补充来的资料,总计变更在一万字左右。但是总体文字风格仍然与原先的上卷一样。
   关于下卷内容:下卷照片相对于上卷有所减少,文字内容则大量增加,上卷为35万字不含图注,下卷则达到了45万字不含图注。因此下卷内容包含了古德伍德、总计行动、法莱斯、阿登、巴拉顿湖以及维也纳森林和投降。


    写作感言
  
     这本花费了我近6年时间的书籍,实际上我心里是有千头万绪想要表达的,真正开始打字的时候,又不知道从何说起了。其中,早在90年代就开始喜欢二战,我想,喜欢军事、喜欢战争是每一个男孩子的梦,尤其在我们那个还没有网络、手机、网游的90年代,小伙伴们聚在一起,聊的大多和军事有关,反而到了现在,社会有意无意的对军事学说,军事宣传进行了严格的管控。从喜欢二战到了对纳粹德国感兴趣,对纳粹德国的军事部队、武器感兴趣,到对纳粹德国政治、经济、军事的缩影之一——武装党卫队(党卫军)有兴趣。2003年,在最早的SC论坛和战艺论坛上根据早期购买的一本现在算是地摊书的党卫军在西线发表了一篇12SS战史,结果还被人一个字不漏的抄到了现在早已销声匿迹,我都记不清名字的一本短命军事杂志上。从那时候起,就喜欢上了这支部队。这支极具特色,又在诺曼底战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特殊部队。2006年,在董旻杰的知兵堂突击的增刊上发表了以这支部队为主角的112高地之战,此后就一直想撰写这支部队的战斗历程了。
     “希特勒青年团”师基础来自希特勒青年团的团员、核心骨干则抽调自精锐的武装党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实际上,这两只都是我非常喜欢的部队,而我大部分时间、精力以及金钱都花费在了收集这两支部队的资料上了。从2003年开始,迄今已经13年了,并且仍在继续收集之中。
        2009年,正式开始写作时,我的主要内容就是基于迈尔参谋长的官方战史、很早就收集了这套战史,包括德文版当时配套的图册,那套图册用现在的眼光看,无论照片质量和数量都远远不行的。我是一个干不了纯翻译的人,因为当我在阅读战史的时候,总是想考证更多的细节,查询更多的对方资料。那么,我发现,迈尔参谋长限于那个时代信息不发达,没有网络、没有如此方便快捷的共享方式,许多资料有误,包括当面英军部队番号、作战意图等等,我都收集了相关资料进行了修正,包括我增买的书籍、论坛、网站、博客、网页以及向国外作者请教等等。在上卷中,我就在初期的战斗中,补充了里宾特洛甫指挥的3连的作战资料,装甲团KTB的资料,而到了第7章112高地之战的时候,迈尔参谋长出现了每一个部队战史都会遇到的局限,如果以本部队为主角,写着写着,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因此到了这一段,我干脆推倒进行了重写。补充了大量英军以及德军其他部队的作战资料,到了这个时候,或者说这一段,已经算是一个完整的战役描述了。这个章节足足15万字,完全可以单独成书了。而在下卷、法莱斯之战中,我补充了21装战史的资料,解围阶段我又补充了SS第2装甲军帝国师、霍亨施陶芬师解围的一些细节资料,让文章更加饱满,而减少了上面提到的局限性。
        配图方面,配图一直是我非常在意的地方。我为我这套书总共收集了1200张左右的配图,我配图的原则就是除了人物图,任何照片必须与12SS当时作战的时间相关,而不拿任何无关图充数。
旧作完结:写字SS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出版前夕

      按道理,有了英文、法文以及德文版战史至少配图是足够了,其实远远不够。道理很简单,有两点。第一,12SS本身军官并不只来自警卫旗队,还有其他党卫军部队,包括帝国、髑髅等部队,要想找到这些人的照片,就必须收集这些部队的资料,有的还来自国防军,你得在国防军的授勋或者相关的资料里寻找。而12SS装甲车辆的照片,有的就必须在诺曼底战役或者盟军资料里找,因为德军输了,撤退后,能在现场拍照的只有盟军旧作完结:写字SS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出版前夕

      其实,这5年来的辛苦,我是有很多很多写不完的话的,但是我也不想再多说什么了,只想能够对自己的辛苦有一个小小的纪念。至少目前来看,我的书肯定是相关题材的决定版了,甚至是研究诺曼底战役不可或缺的材料。但是要说12SS是否我心目中的完整版,仍然不是!因为我还有好多照片没收集到。。。。。。这个我会在另外一篇博文里提到。
      最后,就这样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书!当然,不喜欢的也不会买的!旧作完结:写字SS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出版前夕旧作完结:写字SS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出版前夕

转帖雨炮博客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3dcfb00102wlme.html



旧作完结:写字SS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出版前夕

1.png (190.2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4:25 上传




  从2009年动笔,2010年上卷首先通过电脑报旗下机构出版,到2016年8月通过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出版,中间经历了太多太多,特此写上一篇博文以为纪念。
     2011年左右,通过电脑报出版了当初的“希特勒青年团”师上卷,原先雄心勃勃准备写出更好更详细的下卷的时候,刚好遇上电脑报转型,停止军事图书出版的业务,出版陷入停滞。后经历过指文的拖延,最终经过好友老本(董旻杰)的介绍,经由上海新的知兵堂编辑部接洽,与上海社科院出版社达成了出版合作协议。
     关于文字内容:
     第一次与国营或者说正规出版社机构合作,可以说经历了不少波折,与我之前与电脑报、指文图书等民营出版社合作的方式大不相同。
1.上海社科院的编辑虽然不一定懂诺曼底战场或者党卫军,但是三审三校一丝不苟。语法、错别字或者有疑问的地方一一提出。
2.社科院分管领导(社长级别)对我的文稿给予了比较正面的评价,认为本书对研究诺曼底战场有一定意义,并认为我没有完全单纯从德军视角描写诺曼底战场(如果单纯全部德军视角,有可能会无法出版)。
3.对方也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部分文字进行了硬性要求,这是与民营出版社合作不会遇到的。
A.首先社科院认为,我本来写的就是纳粹德国的部队,因此本就有歌功颂德的嫌疑,因此在文字上不能有过多主观感情,如除回忆外,不能将盟军称为敌人,敌军。死亡的德军军官或者士兵,不能用不幸阵亡。不能过于正面的描写德军。
B.原先我的书中,正文中出现希特勒青年团师,均不加双引号,图注则加注以示区别,但是出版社在他们要求中,强制要求全部加双引号,当然这是个小问题。
C.另外一个小问题是,社科院根据国家最新要求,要求将距离单位统一为XX千米,而不是多少多少公里。这一改变,会导致包括我在内的有阅读习惯的读者有严重的阅读障碍,经过据理力争,对方也选择了让步。这一点也表明,正规出版社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
D.在法莱斯章节,我描述到盟军飞机对被围的德军展开了空中无差别屠杀,出版社认为屠杀字眼不合适,盟军杀伤德军不能用屠杀。类似屠杀的这类问题也需要一并改正。
    关于封面设计和排版:
    在签订合同之初,我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其中就包括了文字内容,尤其专业内容我说了算。此外,排版我全权负责,换句话说,还是我说了算。出版方一开始自己根据我提供的图设计了一个封面,并不满意。后来,我找当初帮我排版《钢铁鲜血神话》的美编包子重新根据我的喜好,设计了三款封面,可惜出版社全部弃用,而选择了文章开头的图片,甚至没有知会我一声,这也是跟正规出版社合作的麻烦之一,就是,不是事事都归你掌控,人家出钱出书号,负责发行,人家说了算。
以下是我托朋友设计的三款封面,实际上前2款延续了我旧版12SS的设计风格。
    旧作完结:写字SS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出版前夕旧作完结:写字SS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出版前夕旧作完结:写字SS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出版前夕

2.png (59.6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4:26 上传

3.png (82.1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4:26 上传

4.png (52.6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4:26 上传


      封面照片我毫不犹豫选择了马克思·温舍。这三款封面我曾经在朋友圈做过调查,我各行各业,有男有女的朋友都热情的帮我进行了投票,第一(左)和第二(中)最终选择的人数不相上下,而只有一个人选了三(右),而社科院最终就是在三的基础上设计了封面并且选择了他们觉得好看的图。关于封面我也据理力争过,后来选择放弃,我后来的回复就是,你们爱设计成什么样子随便,我不问了。这里补充下,出版方设定是硬壳,所以要求黑底,否则我肯定是延续钢铁鲜血神话和黑天鹅之死的风格,白底红字黑白照片。
  
      关于卷数和内容变更
     最初社科院是清楚我曾经出版过上卷的,因此最初计划就是将我的书拆成三卷,防止买了上卷的人不再买下卷,我进行了坚决的反对,最后他们同意了仍然两卷,但是社科院同样采取了捆绑不拆的销售方法,实际效果一样。不过,总比拆成三卷好看。
    在原本的计划中,我除了上下卷,由于篇幅和内容限制,我还配了一本图册,因为12SS前期照片很多,从阿登到巴拉顿湖以及维也纳森林照片则几乎绝迹,因此,多出来的图片只能单独成册,放进正文书里会导致严重的头重脚轻。而这一计划,出版社也是不允许的,认为不方便且无法定价,因此经过妥协,将图册拆成了一半,各放进了上卷和下卷里,导致上下卷总页码飙升到了1120页。
    关于上卷内容:上卷内容总体上还是基于我之前的上卷内容,由于本身就基于迈尔参谋长写的官方战史,我只是大量修正了迈尔参谋长将对面英军部队番号写错的错误以及一些细节错误。相对于5年前的上卷,我又在上卷补充了一些细节内容,考证错误以及精华的112高地之战补充了大量参战人员照片和从SS第12装甲团KTB里补充来的资料,总计变更在一万字左右。但是总体文字风格仍然与原先的上卷一样。
   关于下卷内容:下卷照片相对于上卷有所减少,文字内容则大量增加,上卷为35万字不含图注,下卷则达到了45万字不含图注。因此下卷内容包含了古德伍德、总计行动、法莱斯、阿登、巴拉顿湖以及维也纳森林和投降。


    写作感言
  
     这本花费了我近6年时间的书籍,实际上我心里是有千头万绪想要表达的,真正开始打字的时候,又不知道从何说起了。其中,早在90年代就开始喜欢二战,我想,喜欢军事、喜欢战争是每一个男孩子的梦,尤其在我们那个还没有网络、手机、网游的90年代,小伙伴们聚在一起,聊的大多和军事有关,反而到了现在,社会有意无意的对军事学说,军事宣传进行了严格的管控。从喜欢二战到了对纳粹德国感兴趣,对纳粹德国的军事部队、武器感兴趣,到对纳粹德国政治、经济、军事的缩影之一——武装党卫队(党卫军)有兴趣。2003年,在最早的SC论坛和战艺论坛上根据早期购买的一本现在算是地摊书的党卫军在西线发表了一篇12SS战史,结果还被人一个字不漏的抄到了现在早已销声匿迹,我都记不清名字的一本短命军事杂志上。从那时候起,就喜欢上了这支部队。这支极具特色,又在诺曼底战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特殊部队。2006年,在董旻杰的知兵堂突击的增刊上发表了以这支部队为主角的112高地之战,此后就一直想撰写这支部队的战斗历程了。
     “希特勒青年团”师基础来自希特勒青年团的团员、核心骨干则抽调自精锐的武装党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实际上,这两只都是我非常喜欢的部队,而我大部分时间、精力以及金钱都花费在了收集这两支部队的资料上了。从2003年开始,迄今已经13年了,并且仍在继续收集之中。
        2009年,正式开始写作时,我的主要内容就是基于迈尔参谋长的官方战史、很早就收集了这套战史,包括德文版当时配套的图册,那套图册用现在的眼光看,无论照片质量和数量都远远不行的。我是一个干不了纯翻译的人,因为当我在阅读战史的时候,总是想考证更多的细节,查询更多的对方资料。那么,我发现,迈尔参谋长限于那个时代信息不发达,没有网络、没有如此方便快捷的共享方式,许多资料有误,包括当面英军部队番号、作战意图等等,我都收集了相关资料进行了修正,包括我增买的书籍、论坛、网站、博客、网页以及向国外作者请教等等。在上卷中,我就在初期的战斗中,补充了里宾特洛甫指挥的3连的作战资料,装甲团KTB的资料,而到了第7章112高地之战的时候,迈尔参谋长出现了每一个部队战史都会遇到的局限,如果以本部队为主角,写着写着,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因此到了这一段,我干脆推倒进行了重写。补充了大量英军以及德军其他部队的作战资料,到了这个时候,或者说这一段,已经算是一个完整的战役描述了。这个章节足足15万字,完全可以单独成书了。而在下卷、法莱斯之战中,我补充了21装战史的资料,解围阶段我又补充了SS第2装甲军帝国师、霍亨施陶芬师解围的一些细节资料,让文章更加饱满,而减少了上面提到的局限性。
        配图方面,配图一直是我非常在意的地方。我为我这套书总共收集了1200张左右的配图,我配图的原则就是除了人物图,任何照片必须与12SS当时作战的时间相关,而不拿任何无关图充数。
旧作完结:写字SS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出版前夕

5.png (304.5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4:26 上传


      按道理,有了英文、法文以及德文版战史至少配图是足够了,其实远远不够。道理很简单,有两点。第一,12SS本身军官并不只来自警卫旗队,还有其他党卫军部队,包括帝国、髑髅等部队,要想找到这些人的照片,就必须收集这些部队的资料,有的还来自国防军,你得在国防军的授勋或者相关的资料里寻找。而12SS装甲车辆的照片,有的就必须在诺曼底战役或者盟军资料里找,因为德军输了,撤退后,能在现场拍照的只有盟军旧作完结:写字SS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出版前夕

      其实,这5年来的辛苦,我是有很多很多写不完的话的,但是我也不想再多说什么了,只想能够对自己的辛苦有一个小小的纪念。至少目前来看,我的书肯定是相关题材的决定版了,甚至是研究诺曼底战役不可或缺的材料。但是要说12SS是否我心目中的完整版,仍然不是!因为我还有好多照片没收集到。。。。。。这个我会在另外一篇博文里提到。
      最后,就这样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书!当然,不喜欢的也不会买的!旧作完结:写字SS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出版前夕旧作完结:写字SS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出版前夕
对作者表示由衷的敬意,看来必须买一套了
知兵堂又活了?
捆绑买的话,买了上册的怎么办?
這個要搞一套
知兵堂又活了?
捆绑买的话,买了上册的怎么办?
想想也正常,没有那个出版社愿意成全别人
看来我不得不多了本上册
封面确实难看
当年经常出差,就拿上册放包里,一上火车就开始躺着翻,困了就睡觉,为了这个记忆,都得把它收齐了
这封面也可以,元首+青年


“战争结束了。”沙县小吃的老板叼着一根烟,一屁股坐在我的面前,眼神飘忽。一口烟从他口中爬出来。
我感到不快。
当时我要了一笼包子,一个大份馄饨,吃的很开心,准备再要一只鸡腿,其实我更想吃大排套餐里的大排,但是不知道那个是否能单卖,我正在心中酝酿措辞。这个中年人一屁股坐在我的面前,一个单独吃饭吃的面带笑容的顾客面前,说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而且抽着烟。
“什么战争?另外,大排套餐里的大排单卖么?”我耐着性子问。
他起身去厨房,端来一口锅,满满全是卤味。蛋,豆干,鸡腿,大排。
“你这是……?”我问。
“随便吃,不要钱,如果你要白饭的话我去添。”他递给我一只大勺,“听我说说话,我心里有话,一切都结束了,我得说一说。”

  这很合算。我点头。

  “你看,”他手指不远处。一家兰州拉面馆,老板和几个伙计坐在门口的一张桌子上,各自手里捏着一把扑克牌。“他们在干吗?”
  “打牌,”我在锅里寻找一颗卤得较久比较入味的卤蛋。
  “不,仔细看。”他面带一种讥诮。
  我停下筷子,仔细观察。他们手捏一把扑克牌,但好长时间都没有人动一动,表情麻木,彼此之间沉默不语。
  “彷徨。”他轻敲桌子,“我理解这种感受。”
  我不理会他,夹开一颗卤蛋,汁水四溢。
  “你知道么?本.拉登死了。”他好像在告诉我一个秘密一样。
  “嗯嗯……。”我口含一颗卤蛋,含糊答应,蛋黄噎住了我的嘴。
  “所以,战争结束了。It‘s over。他们输了,我们赢了,”他表情悲戚。“但有一点一样,从明天起,我们同样是是失牧的羔羊了。”
  我重新端详这个老板,微黑,沿海五官,有一种潮汕地区人民特有的质朴之气。

  “老板你是不是最近生意做得不顺?”我问。你脑子坏了吗?你馄饨包傻了吗?你卤汤中毒了吗?

  “你见过工商来这里收钱么?”他问。
  “似乎是没有。”
  “你见过混混来搅事么?”他问。
  “好像是也没有。”

  他俯起身子贴近我,在我耳边很深沉的说。“因为我是安全部的。”
  我再次端详这个老板,微黑,沿海五官,有一种铁血论坛的伟大使命感。
  “哈?”我说。你老母的。
  “我不是开小吃店的。我是一名情报人员。”他翘起二郎腿,坚毅,目视远方。
  “哈?”我说。****的。
  “沙县小吃不是为了挣钱才开遍全国的,是为了应对伊斯兰极端势力通过他们渗入中国内陆城市,才特设的特别行动机构,隶属于安全部第九局。”他说。
  “他们?”我骇到了。
  他手一扬。
  “兰州拉面?”我扭头看。
  “不只。”他左右张望。“还有吴忠小吃,新疆大盘鸡……”
  “不是吧。”我回头看兰州拉面,经常在那里吃饭。
  “比你想象的更黑暗。”
  “叼啦!哪里有这么多钱搞这么多人。”
  “中东很多富豪的。”他说。
  “不是,我说这么多家沙县小吃……”
  “交过税么?”他问。
  “你这不是屁话么?”
  “房价高么?”他问。
  “抽你了啊。”
  “那么多税,年年创新高,那么多地,每天新地王。”他停顿一下,给我思考的时间。“钱到哪里去了?”
  “咦,难道不是被吃喝贪掉了么?”

  “放屁!”他跳起来,根根青筋凸起,好像要拿大耳光抽我。“我们的官员为此背负多少骂名!”
  “你的意思是说,”我露出了惊异的表情。
  “是的。”他环指整家店面。“情报机构。国家的盾牌。”
  “你听说过五千亿维稳经费么?”他问。
  “听说过。”
  “实际投入的钱十倍都不止!”他慷慨激昂。“中国根本就没有贪官!”
  “没有贪官?”
  “一个都没有!”
  “那么?”
  “都是幌子!迷惑国际敌对势力!”他说,“你看到那些肠肥脑满的官员……”
  “是幌子?”
  “忍辱负重。他们为国家付出很多。”表情深沉。

  “你设想一下。”他循循善诱。“如果我们一分钱都没有大吃大喝,一分钱都没有被贪污,官员只是装出无能和贪婪的样子,让国际上以为我们的财力都被内耗了……”
  “我的天!”我震惊了。被这宏大的真相所震撼,屋里一片寂静,两个人相视无语。

  “中央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他周身放出强国社区的盛大光芒来,好刺眼!

  “我们已经近乎全能了。”他骄傲的说。
  “不是吧……”
  “哼,本.拉登死了,你知道么?”
  “你刚才问过了,我知道……”我忽然停住,意识到了这句话的意思。
  “位置是我们提供的。”他故作轻快的说。
  “我的天!”再一次震惊,“这么说是沙县小吃除掉了.本拉登!”
  “不,”他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准确的说,这个情报是由绝味鸭脖截获到的,总参二部的,但我们是同一个旗帜下的战友。如果你买鸭脖的时候用内部暗号‘一曲忠诚的赞歌’,还能有八折……”
  “甘撒热血谱春秋。”他站起来,激动的用唱腔诵道。

  然后他面露颓唐之色,重重的坐下来。
  “怎么了?”我问。
  “一切都结束了。”他沉痛的说。“本.拉登死了,基地组织全面撤出中国,沙县小吃即将撤编了。”
  “我并不憎恨本.拉登,他也是一个有理想,为了信仰奉献一生的人。”他喃喃的说。“但是这是上头的意思,我们和美国做了一笔肮脏的交易。”
  “我将要离去,这个工作了许多年的岗位。”他猛抽烟。“我见过许多你们难以置信的景象。天麻猪脑汤的雾气中,浮动着所有悲喜与沉默,一只猪的前世今生。咀嚼乳鸽时,世界会颠倒下来,你飞速的坠向天空。一头扎进蒸熟的灿米,你看见白色的广袤世界中闪动着美丽的南方。”
  “而这一切都将归于湮灭,就像在肉馅中消融的一片葱花。”
  “离开的时刻到了。”他捂着脸,我从他的指缝中看到一片黑暗的泪水。

  当他再度站起来,那个坚毅的情报人员消失了,他重新变成了一个沙县小吃的老板,微黑,沿海五官,漫不经心的收拾着碗碟。
  “你走吧,不要告诉任何人。”他说。

  若干天之后,我又经过那条街,没有了沙县小吃也没有了兰州拉面,小贩们窃窃私语,其中有多少暗流正在涌动?我不知道,但失去了沙县和兰州的这条街,正变得陌生而失去灵魂。

  但我意外的市中心的大娘水饺又看到了他。的确是他,穿着服务员的制服招徕客人。我万分激动,上前招呼他,“找了新工作了?”他目光游移,并不理我,向一个方向稍一颔首。我向他指的方向看去,一家肯德基的门店经理正冷冷的隔着玻璃注视着这边。
  “战争尚未结束。”他擦过我身边低声说。
  “一曲忠诚的赞歌。”我低声回应。

十五年后,肯德基被爱国群众围剿,中情局损失惨重……

战争开始了 ……
不喜欢铜版纸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