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与乌克兰合作 共同开拓国际商业航天市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05:22:15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 ... xtwihp9798438.shtml

 7月6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会见了来访的乌克兰南方设计局总经理兼总设计师杰格嘉廖夫一行。双方回顾了良好的合作历史,就商业航天合作进行了深入切磋,一致同意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随后,集团公司相关单位与南方设计局签署了有关商业航天合作项目协议。

  高红卫表示,集团公司与南方设计局在民用航天领域开展合作有着悠久历史和丰硕成果,集团公司发展行业航天要求明确,南方设计局在商业航天领域拥有良好的技术储备,双方可形成优势互补的强强联合,共同开拓中国与国际商业航天市场。

  杰格嘉廖夫表示,集团公司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令人钦佩。此次来访时双方加深合作的开端,希望通过与集团公司开展互利共赢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商业航天是以市场为主导,具有商业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动,必将成为航天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新动力。近年来,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和组织大力推进商业航天发展,新兴商业航天企业快速崛起,这些航天的“新生力量”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发展理念和商业模式,引入了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颠覆了航天发射、卫星应用等领域,将商业航天推向了新的高度。

  中国的商业航天也正在迎来春天。2015年10月,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成功举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红卫董事长作了题为《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光荣梦想与现实思考》的大会报告。

  高红卫指出,当前全球航天技术的主流发展阶段,已走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阶段,必然要进入广泛的商业化应用阶段。他详细介绍了航天科工在推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具体行动。他指出,虽然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航天科工将以开放的姿态和真诚合作的具体行动,与所有致力于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各级政府、兄弟单位、各界同仁携手共进,共同创造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美好未来,并对商业航天发展充满信心。

  据了解,目前航天科工正在与湖北省和武汉市共同筹建“湖北武汉国家级商业航天技术创新创业园区”,以便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三方的积极性,依托我国航天产业的主力军、生力军、重要力量和后起之秀所蕴藏的巨大创新创业能量和国内外巨大的市场空间,形成“有规模、上水平,有活力、重创新,有影响、出效益”的商业航天产业重地,与政府及参与机构一起,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推动各类商业航天产业要素资源集聚、相互开放共享,各种商业航天产业能力汇聚、分享、协同,提高科研资源配置效率和商业航天产能的运用效率,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促进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创新驱动发展,为实现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个战略目标提供基础性支撑。

  今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所属航天三江集团公司型号总设计师胡胜云在接受新华社的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正在筹备组建国内首家按商业模式开展研发和应用的火箭公司,实现运载火箭商业发射。”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计划于2017年进行商业发射。



  “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已经提上日程,计划于2017年发射,并将着力实现商业化应用。”胡胜云说,商业航天产业市场空间巨大,然而,与国外,尤其是美国商业卫星占在轨卫星一半以上比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轨卫星中商业卫星所占比例较少。“借助市场的力量开展商业化应用,一方面,聚集市场资源,能够降低卫星的研发及发射成本等;另一方面,也符合‘天基’互联网等的发展趋势,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来源:中国航天科工)http://mil.news.sina.com.cn/chin ... xtwihp9798438.shtml

 7月6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会见了来访的乌克兰南方设计局总经理兼总设计师杰格嘉廖夫一行。双方回顾了良好的合作历史,就商业航天合作进行了深入切磋,一致同意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随后,集团公司相关单位与南方设计局签署了有关商业航天合作项目协议。

  高红卫表示,集团公司与南方设计局在民用航天领域开展合作有着悠久历史和丰硕成果,集团公司发展行业航天要求明确,南方设计局在商业航天领域拥有良好的技术储备,双方可形成优势互补的强强联合,共同开拓中国与国际商业航天市场。

  杰格嘉廖夫表示,集团公司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令人钦佩。此次来访时双方加深合作的开端,希望通过与集团公司开展互利共赢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快舟1.jpg (41.4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8 11:14 上传



  商业航天是以市场为主导,具有商业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动,必将成为航天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新动力。近年来,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和组织大力推进商业航天发展,新兴商业航天企业快速崛起,这些航天的“新生力量”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发展理念和商业模式,引入了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颠覆了航天发射、卫星应用等领域,将商业航天推向了新的高度。

  中国的商业航天也正在迎来春天。2015年10月,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成功举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红卫董事长作了题为《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光荣梦想与现实思考》的大会报告。

  高红卫指出,当前全球航天技术的主流发展阶段,已走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阶段,必然要进入广泛的商业化应用阶段。他详细介绍了航天科工在推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具体行动。他指出,虽然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航天科工将以开放的姿态和真诚合作的具体行动,与所有致力于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各级政府、兄弟单位、各界同仁携手共进,共同创造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美好未来,并对商业航天发展充满信心。

  据了解,目前航天科工正在与湖北省和武汉市共同筹建“湖北武汉国家级商业航天技术创新创业园区”,以便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三方的积极性,依托我国航天产业的主力军、生力军、重要力量和后起之秀所蕴藏的巨大创新创业能量和国内外巨大的市场空间,形成“有规模、上水平,有活力、重创新,有影响、出效益”的商业航天产业重地,与政府及参与机构一起,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推动各类商业航天产业要素资源集聚、相互开放共享,各种商业航天产业能力汇聚、分享、协同,提高科研资源配置效率和商业航天产能的运用效率,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促进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创新驱动发展,为实现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个战略目标提供基础性支撑。

  今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所属航天三江集团公司型号总设计师胡胜云在接受新华社的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正在筹备组建国内首家按商业模式开展研发和应用的火箭公司,实现运载火箭商业发射。”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计划于2017年进行商业发射。

快舟.jpg (41.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8 11:13 上传



  “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已经提上日程,计划于2017年发射,并将着力实现商业化应用。”胡胜云说,商业航天产业市场空间巨大,然而,与国外,尤其是美国商业卫星占在轨卫星一半以上比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轨卫星中商业卫星所占比例较少。“借助市场的力量开展商业化应用,一方面,聚集市场资源,能够降低卫星的研发及发射成本等;另一方面,也符合‘天基’互联网等的发展趋势,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来源:中国航天科工)


根据中国航天相关集团报道称:乌克兰南方设计局总经理兼总设计师杰格嘉廖夫在6日到访中国,除了回顾双方良好的合作历史以外,更加深入合作力度-签订了有关航天合作项目的协议。虽然没有对外说明是什么项目,只是说是商业合作项目。不过,目前来看新乌克兰的南方设计局,这个曾经研制出SS-18“撒旦”全球最大的弹道导弹的设计局,目前仅存的航天领域的完整项目就是“天顶”号运载火箭。而这种火箭上面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项目,RD-170/RD-171型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对比中俄一直在谈的RD-180火箭来说,这才是曾经的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真空推力达到了806吨,而RD-180才423.4吨。由于乌克兰南方设计局和中国方面的关系已经不是合作那么简单了,这位总设计师今年已经第三次到访中国,可见双方商谈的这个项目之关键程度,非常大可能的就是“天顶”号运载火箭的出口项目。


  原本“天顶”运载火箭是前俄时代的为了推举“能源-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计划”而研制的超大型火箭,当时工程师们甚至直接打算使用“天顶号”火箭的第一级作为后来最为著名的“能源”号火箭的助推器。随之配套研发的就是RD-170和RD-171两款火箭发动机,这两者差别是在RD-170只能在一条直线上来回摆动,而RD-171可以在两条直线(方向轴)上进行摆动。作为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发动机,当时设计的“天顶”运载火箭第一级只需要1台发动机推进就能升空,当然这显然是受到了当年N-1多台并联项目的影响。


  如果单单说推力大就能位列“最强火箭”显然不科学,上面还有美国的“土星-5”运载火箭。说“天顶”火箭它最强还因为当时率先采用了液氧煤油发动机,这跟当时还在使用肼类推进剂的俄国其他火箭相比,领先了整整一代,这还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可见当时乌克兰在这一领域的积累深厚程度。还有一点不得不佩服,“天顶”号火箭发射实现了完全无人化操作,这个确实在当时太惊人了;我们日常见到的发射场哪怕到了最后一步点火发射,都有人在地堡内值班监测,“天顶“号火箭居然实现了完全自动化。火箭从吊装开始就使用机械臂吊装到发射塔架上,组装链接这部分需要人员操作,随后人员就可以撤离了。发射准备的燃料注入、点火,或者火箭取消发射时,抽取燃料,撤下火箭这些操作都不需要人登陆到塔架上完成,这个现代化程度确实在当时都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还有一点就是其发射架上基本没有能够被尾焰烧毁的东西,整个发射架经过5个小时的维护后,就可以继续再发射。这些领先于当时,哪怕是领先于现在大都数火箭的性能,称其为最强丝毫不西显得夸张。理念上最强,设计自动化领先,不得不说乌克兰的南方设计局在当时全球的航天领域中处于绝对顶尖的位置。

  不过时过境迁,现在乌克兰的南方设计局居然要靠着设计手持式武器来度日。根据不完全统计,其成熟技工甚至以每天40人的速度在流逝。之前大量的国际合作项目,比如给巴西生产的火箭发动机、给美国生产的上面级等等都处于停滞状态,因为曾经乌克兰最大的主顾-俄罗斯不下单了。这样的情况确实是谁也想不到的窘境。


  同样面对时间困局的,急需大型火箭发动机的中国航天。虽然中国航天的“长征-7号“液氧煤油发动机的YF-100已经试验成功,但是推力级别才120吨。哪怕是对比俄罗斯已经现成RD-180发动机仍然不及30%,虽然后面还有YF-200甚至还有YF-600项目,但是这个路线图已经到了2030年,时间对中国航天人来说是相当宝贵的。许多大项目都要在2025年前加速完成,如果能够在此时获得乌克兰“天顶”火箭的全力技术支持,无疑这将会使得中国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获得一次飞跃。当然,中俄之间的RD-180火箭发动机是否完成最终谈判这点仍然值得推敲。但是乌克兰和中国方面的合作已经是板上钉钉了这点不用质疑。



  大家常说中国有两个绝对的铁哥们:一个“乌铁”,一个“巴铁”,从现实来看确实如此。这两个铁哥们都跟中国相当亲近,全方面合作也是相当到位。乌克兰更是支援了中国大量工业项目,比如航母制造和焊接,发动机等等。至于这次出口“天顶”火箭,乌克兰方面其实也冒着相当大的压力,一方面是美国不希望乌克兰把自己的航天产业转移出去;另一个方面,是俄罗斯在和中国的RD-180火箭发动机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条款”,只能从俄方一家采购,其他家不得进入的高围栏标准。虽然这个是防务合同中常有的情况,但是乌克兰能够顶住压力出口给中国相应的“天顶”火箭,也相当的难得了,没有良好的关系肯定办不到。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只在1988年进行了无人飞行:苏联也开始研制自己的空天飞行器,并效仿美国的航天飞机制造出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但该航天飞机只在1988年进行了无人飞行,后续就不再继续发展了,更可悲的是,暴风雪号在2002年因为存放设施年久失修倒塌被砸毁,苏联的能源号火箭也因此成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助推火箭。

根据中国航天相关集团报道称:乌克兰南方设计局总经理兼总设计师杰格嘉廖夫在6日到访中国,除了回顾双方良好的合作历史以外,更加深入合作力度-签订了有关航天合作项目的协议。虽然没有对外说明是什么项目,只是说是商业合作项目。不过,目前来看新乌克兰的南方设计局,这个曾经研制出SS-18“撒旦”全球最大的弹道导弹的设计局,目前仅存的航天领域的完整项目就是“天顶”号运载火箭。而这种火箭上面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项目,RD-170/RD-171型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对比中俄一直在谈的RD-180火箭来说,这才是曾经的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真空推力达到了806吨,而RD-180才423.4吨。由于乌克兰南方设计局和中国方面的关系已经不是合作那么简单了,这位总设计师今年已经第三次到访中国,可见双方商谈的这个项目之关键程度,非常大可能的就是“天顶”号运载火箭的出口项目。


  原本“天顶”运载火箭是前俄时代的为了推举“能源-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计划”而研制的超大型火箭,当时工程师们甚至直接打算使用“天顶号”火箭的第一级作为后来最为著名的“能源”号火箭的助推器。随之配套研发的就是RD-170和RD-171两款火箭发动机,这两者差别是在RD-170只能在一条直线上来回摆动,而RD-171可以在两条直线(方向轴)上进行摆动。作为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发动机,当时设计的“天顶”运载火箭第一级只需要1台发动机推进就能升空,当然这显然是受到了当年N-1多台并联项目的影响。


  如果单单说推力大就能位列“最强火箭”显然不科学,上面还有美国的“土星-5”运载火箭。说“天顶”火箭它最强还因为当时率先采用了液氧煤油发动机,这跟当时还在使用肼类推进剂的俄国其他火箭相比,领先了整整一代,这还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可见当时乌克兰在这一领域的积累深厚程度。还有一点不得不佩服,“天顶”号火箭发射实现了完全无人化操作,这个确实在当时太惊人了;我们日常见到的发射场哪怕到了最后一步点火发射,都有人在地堡内值班监测,“天顶“号火箭居然实现了完全自动化。火箭从吊装开始就使用机械臂吊装到发射塔架上,组装链接这部分需要人员操作,随后人员就可以撤离了。发射准备的燃料注入、点火,或者火箭取消发射时,抽取燃料,撤下火箭这些操作都不需要人登陆到塔架上完成,这个现代化程度确实在当时都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还有一点就是其发射架上基本没有能够被尾焰烧毁的东西,整个发射架经过5个小时的维护后,就可以继续再发射。这些领先于当时,哪怕是领先于现在大都数火箭的性能,称其为最强丝毫不西显得夸张。理念上最强,设计自动化领先,不得不说乌克兰的南方设计局在当时全球的航天领域中处于绝对顶尖的位置。

  不过时过境迁,现在乌克兰的南方设计局居然要靠着设计手持式武器来度日。根据不完全统计,其成熟技工甚至以每天40人的速度在流逝。之前大量的国际合作项目,比如给巴西生产的火箭发动机、给美国生产的上面级等等都处于停滞状态,因为曾经乌克兰最大的主顾-俄罗斯不下单了。这样的情况确实是谁也想不到的窘境。


  同样面对时间困局的,急需大型火箭发动机的中国航天。虽然中国航天的“长征-7号“液氧煤油发动机的YF-100已经试验成功,但是推力级别才120吨。哪怕是对比俄罗斯已经现成RD-180发动机仍然不及30%,虽然后面还有YF-200甚至还有YF-600项目,但是这个路线图已经到了2030年,时间对中国航天人来说是相当宝贵的。许多大项目都要在2025年前加速完成,如果能够在此时获得乌克兰“天顶”火箭的全力技术支持,无疑这将会使得中国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获得一次飞跃。当然,中俄之间的RD-180火箭发动机是否完成最终谈判这点仍然值得推敲。但是乌克兰和中国方面的合作已经是板上钉钉了这点不用质疑。



  大家常说中国有两个绝对的铁哥们:一个“乌铁”,一个“巴铁”,从现实来看确实如此。这两个铁哥们都跟中国相当亲近,全方面合作也是相当到位。乌克兰更是支援了中国大量工业项目,比如航母制造和焊接,发动机等等。至于这次出口“天顶”火箭,乌克兰方面其实也冒着相当大的压力,一方面是美国不希望乌克兰把自己的航天产业转移出去;另一个方面,是俄罗斯在和中国的RD-180火箭发动机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条款”,只能从俄方一家采购,其他家不得进入的高围栏标准。虽然这个是防务合同中常有的情况,但是乌克兰能够顶住压力出口给中国相应的“天顶”火箭,也相当的难得了,没有良好的关系肯定办不到。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只在1988年进行了无人飞行:苏联也开始研制自己的空天飞行器,并效仿美国的航天飞机制造出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但该航天飞机只在1988年进行了无人飞行,后续就不再继续发展了,更可悲的是,暴风雪号在2002年因为存放设施年久失修倒塌被砸毁,苏联的能源号火箭也因此成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助推火箭。
用安-225发射大火箭,二次入轨
中俄互换协议,俄方提供RD180液体火箭发动机制造技术,中方则以航天芯片技术交换。

这是一次平等的技术交流。俄罗斯在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处于世界第一的水平,其中RD-180发动机为目前最好的大推力型,也是俄方手中为数不多的砝码之一。
长征7号,采用的就是我们自己制造的煤油液氧火箭发动机。现在问题是,我们的大功率煤油液氧火箭发动机尚处于研发之中,预订使用型号至少10年以后的长征9号,如果我们现在引进俄式技术,那么可能会让长证9号提前几年服役,也有条件对现有型号进行改进与升级,这在时间与成本都是非常有利的。


  俄方的RD-180发动机确实性能不错,以煤油和液氧为推进剂,使用高压分级燃烧循环,其推重比为 78.44:1,推力超过400吨,虽说该发动机由RD-170系列衍生而来,论起来只能算是上世纪90年初的技术水平,已经20年前的老技术了。但是依然为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大的火箭发动机,性价比很好。

中国自已就能生产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只是我们的起步时间晚一点,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俄方对该技术的独占已经结束,既然口子打开了,我们再开发更大功率的发动机根本不成问题,实际上为长征九开发的大功率发动机已在研发中,属于500吨级,比RD-180功率更大。我们现在引进了RD-180,也只是加快了现有的项目进度,没什么不可替代性。既便如此,国产型号也不会放弃。
TG兼容并蓄地吸收与学习  相信很快能造出比SS-18更强的火箭
实物应该不会引进,暂时没地方用,技术到是会学学
联合抢占市场。
感觉乌克兰什么都敢卖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乌克兰现在很乱,估计没什么航天计划,顶多发发最低工资,老专家们总不能没事做吧,正好tg给他们找个好工作
根据中国航天相关集团报道称:乌克兰南方设计局总经理兼总设计师杰格嘉廖夫在6日到访中国,除了回顾双方良 ...
天顶已经完蛋了,死了这条心吧,没有俄罗斯提供RD170/171,你还天顶个毛啊。乌克兰自己倒是有几款发动机和火箭,问题是都是纸面方案,而且也不比长5/6/7强
中俄互换协议,俄方提供RD180液体火箭发动机制造技术,中方则以航天芯片技术交换。

这是一次平等的技术 ...
航天芯片,龙芯的辐射加固芯片可以卖给老毛子,那东西技术真不错的。
wuhoki 发表于 2016-7-8 13:13
感觉乌克兰什么都敢卖
现在的二毛,手上那么一点只有我兔眼里还算值钱的东西,再不卖就过不下去了
2016-7-8 16:45 上传


可惜了海射公司
天顶火箭虽然是在乌克兰的南方设计局设计的,但是火箭的一级发动机RD-171和二级的RD-120都是在俄罗斯的动力机械科研生产联合体的产品。
想从乌克兰弄RD-170的技术就别想了。就连RD-170的成品,乌克兰现在还有没有还不能确定呢。
现在是引进乌克兰的技术的大好机会,一定要抓住,无论是给乌国的费用给有关专家技术人员的待遇,还是给有关个人的好处,都要舍得,不要过于算小帐要算大帐。
天顶已经完蛋了,死了这条心吧,没有俄罗斯提供RD170/171,你还天顶个毛啊。乌克兰自己倒是有几款发动机 ...
乌克兰帮韩国搞75吨发动机
山人540 发表于 2016-7-9 10:26
现在是引进乌克兰的技术的大好机会,一定要抓住,无论是给乌国的费用给有关专家技术人员的待遇,还是给有关 ...
乌克兰没有什么技术有价值引进 此外有些东西是离不开俄罗斯的 二毛就算想卖也没办法
天顶火箭技术还是有借鉴意义的,再结合鹅毛RD170系列改进型发动机,种花家完全可以复活前红色帝国巅峰杰作能源系列火箭。
此外对于二毛的海上发射技术,也是很有意思的。
真不愧是乌克兰
我喜欢打枪 发表于 2016-7-9 11:17
乌克兰帮韩国搞75吨发动机

这个发动机只是纸面产品,相同的还有乌克兰帮助印度研制的200吨级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
南方设计局历史上干的最大的火箭发动机是SS-7的一级发动机,海平面推力约30吨,还是毒发。


wodelt 发表于 2016-7-9 12:55
天顶火箭技术还是有借鉴意义的,再结合鹅毛RD170系列改进型发动机,种花家完全可以复活前红色帝国巅峰杰作 ...


乌克兰没有RD-170的技术,乌克兰南方设计局自己干成的发动机最大只有30吨推力。
苏联解体后,到是设想过推力在120吨级的RD-801和200吨级的RD-810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用于乌克兰自己的Mayak或者Mayak-M火箭。
可惜Mayak还在纸面上。

下面是乌克兰Mayak系列火箭的设想:最大型号的近地运力要达70吨啦!

RD-801推力约120吨

RD-810推力约200吨

RD-809K推力约10吨

一水儿的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

你怕不怕?
wodelt 发表于 2016-7-9 12:55
天顶火箭技术还是有借鉴意义的,再结合鹅毛RD170系列改进型发动机,种花家完全可以复活前红色帝国巅峰杰作 ...


乌克兰没有RD-170的技术,乌克兰南方设计局自己干成的发动机最大只有30吨推力。
苏联解体后,到是设想过推力在120吨级的RD-801和200吨级的RD-810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用于乌克兰自己的Mayak或者Mayak-M火箭。
可惜Mayak还在纸面上。

下面是乌克兰Mayak系列火箭的设想:最大型号的近地运力要达70吨啦!

RD-801推力约120吨

RD-810推力约200吨

RD-809K推力约10吨

一水儿的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

你怕不怕?
瀚海百丈冰 发表于 2016-7-8 17:47
天顶火箭虽然是在乌克兰的南方设计局设计的,但是火箭的一级发动机RD-171和二级的RD-120都是在俄罗斯的动力 ...
至少能源M的测试厂房/发射架转运平台里还有一枚破烂,连RD-170带RD-0120都有,只要不怕得罪俄罗斯。
本版以前有个多图的帖子
启航太阳系 发表于 2016-7-9 18:06
至少能源M的测试厂房/发射架转运平台里还有一枚破烂,连RD-170带RD-0120都有,只要不怕得罪俄罗斯。
本 ...
那一枚破烂能源M在拜科努尔发射场,没在乌克兰,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关系不错,而且拜科努尔发射场还属于俄罗斯的租用地,不好弄的。
这个发动机只是纸面产品,相同的还有乌克兰帮助印度研制的200吨级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
南方设计 ...
韩国这个发动机已经试车了啊

不算纸面产品了
我喜欢打枪 发表于 2016-7-9 21:04
韩国这个发动机已经试车了啊

不算纸面产品了
和韩国刚刚开始合作时,乌克兰只有PPT
和韩国刚刚开始合作时,乌克兰只有PPT
说明乌克兰还是有技术能力的

不是拿个PPT出来骗money的民科

有实实在在的技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