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盛唐是否真的那么令人魂牵梦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55:53
中国历史上有两段最被人所津津乐道的朝代,一个是汉代,另一个是唐代。汉代最耀眼的时刻莫过于汉武帝时期,唐代则大约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人们提及汉代,往往就会随口说出一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提到唐代,则大多会沉浸在无数的文人墨客所描绘出的那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四海之内谓唐皇为天可汗的太平盛世。
  但是查阅史书,不难发现,不论是强汉亦或盛唐,其实都是被后人所认为夸张,拔高了的。先说汉代。自刘邦开过以后,就一直在研究着怎么才能干死北边的匈奴人。然而实力不济,带着几十万人出去,却给人直接摁在平城白登山不准回来了。后来据说是打通了匈奴阏氏的那条线,施展了和亲大法才算是跑回来。
  之后的几十年其实汉朝过得也是相当的憋屈,北方的邻居生产力低下,缺个锅碗瓢盆什么的都来找汉朝要,还不打招呼,砸开城墙就进来,抢完东西就跑。跑了以后还得咬着牙去把自己家的公主给人送出去,铁青着脸让人多少给点面子,明年能不能稍微消停点。
  到了汉武帝北伐的时候,其实也没有说是想人们想象的那样,汉军铁骑北出长城,一路向北把匈奴人赶到西伯利亚去喝西北风。从地理上来看,汉军北伐基本上是在今天的中国境内进行的,打到内蒙古就已经要封山庆祝了,至于打到贝加尔湖那次,严格的说只能算是一场奇兵突袭,是在已经取得了对匈奴的全面战略优势的情况下一次带有很大随机性的扫荡,并不是什么重要的战役。真正的向北方进攻的重要战役其实是收复河套,也就是黄河流域那一坨的地方。
  而且我们今天谈论起这些金戈铁马都是一个个热血沸腾的,但是讲道理,为了支撑北伐,汉代的各种苛捐杂税是很重的。田税虽然很低,大概是三十抽一,可问题是人头税,徭役,还有一大堆的盐铁专营,漕运税等等的玩意是完全不负封建剥削之名。更何况当时的土地兼并已经存在,作为国家基石的自耕农实际上处境是极其困难的。史书中记载的户籍减半,今天看来虽然有那么点背水一战的豪迈,但是……估计龙傲天也没法再这种地方开启装逼大业。
  至于东汉,外戚专权,宦官夺权,门阀横行这些西汉遗留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某种意义上说,其实东汉只不过是给盛极而衰的西汉续了两百来年的命,而且生活质量还不咋地。
  唐代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封建时代,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中,人口是最重要的一条。然而贞观初年不足三百万户,高宗时也不过三百八十万户。而隋朝自建国以后,至大业二年,十七年间,人口从四百一十万暴增到八百九十万户。从这个角度上说,所谓的贞观之治或许并没现象中的那么繁华。
  政治上的景象也不见得多么的和谐清明。即使是贞观年间,君臣论道的和谐景象也没有贯彻到唐太宗的最后时期。之后唐朝也逐渐的褪去了传奇的色彩,开始像一个普通的封建王朝一样,终日被权力斗争,钩心斗角所困扰。宦官与朝官的斗争也极为血腥,文宗时期的甘露之变就是一个例子。
  而且严格的说,唐朝的巅峰时期其实很短,从武则天开始,大唐王朝就进入可一种不可逆转的衰败的宿命之中了。在内,府兵制日渐崩溃,中央的实力日趋于衰弱,边境的藩镇势力逐渐开始蠢蠢欲动,最后不仅是边境将领心怀不臣之心,中原乃至于南方也开始动摇了。安史之变时,唐朝兵力五十七万,四十九万在边境,京城以及内地驻军只有八万。更何况均田制崩溃以后,兵员来源的自由农民数量大幅度下降,征兵日趋困难。最终以“长征健儿”与“长从宿卫”为代表的雇佣兵制成为主流。大量的地痞流氓进入了军队,加上京城日久承平,将不知兵,兵不知战,唐朝建立之初的“守内御外”的格局已经被颠覆。所以说,安禄山在几次进京后,目睹了奢靡颓废的社会风气,不堪一击的国家力量。回去以后一眼瞄到的自己的十八万雄兵,换成是你还会坐得住吗?估计是个人都会像安禄山一样直接起兵十五万,先打下长安城过过瘾好了。
  唐代的政治制度其实也是有问题的,唐朝经常在开疆扩土以后,依然留用原有的蛮夷首领,甚至于是对于像突厥人这种劲敌也是采用的这种政策。所以唐朝的疆域实际上是完全依靠于军队的威慑力而存在的。一旦中央实力不足,基本上就可以等着边境造反了。而且唐朝一直以来,由于自己就是依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力量来建国,所以对蛮夷的警惕性一直都不够,突厥人跟唐朝打的死去活来,结果后突厥在背地里统一突厥各部的时候唐朝居然毫无警惕,直至兵戎相见,最后的结局也只不过是双方休战言和。
  不过就像现在一样,评价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能只看GDP,判断一个国家是否伟大也不能只看她对外对内动用武力的次数一样。评价一个王朝更重要的应该是看她能否给后世留下足够让人遐想的传说。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古代王朝,无人能出汉唐之右者。
  汉朝铁骑最远突击到了天山一带,唐军更远,甚至到达了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碎叶城。这些也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辉煌记忆。记得曾经有一个名叫失落的唐骑的书,所讲述的就是位于安息都护府的唐军,以一当十同阿拉伯人作战的故事。虽然听说这书基本也是架空历史yy的文风,但是当时唐军远征万里驻马中亚数十载,与近水楼台的阿拉伯军队一决雌雄却是毫无疑问的辉煌战绩。
  同样,极其强烈的大一统的国家认同感也是汉唐给我们留下的珍贵财富。在安史之乱开始时,朝廷无力抵抗,颜真卿,颜杲卿率十七州军民起兵抵抗,兵力一度达到二十万。这在后世都是极为罕见的,想想清朝末期洋人攻到北京城下,老百姓抬梯子给他们翻墙的事情,实在是不知如何评价。
  东西两汉也是一样,自汉武以后,可以说中原汉人就树立起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心理上的均势,东汉军力收缩,大量取消地方军队,对外出征全部依靠于京城卫士。但是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汉军依然把匈奴人摁在天山脚下暴打。也正是在这种日渐成形的民族自信的大背景下,华夏文明才在五胡乱华的浩劫中幸存下来。今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名将冉闵,也就是这种民族自信的具象化体现。
说了这么多,回到题目中,强汉盛唐是否真的如文人墨客所描绘的那样令人魂牵梦萦?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
  我们所向往的从来就不是那两个朝代,而是在这段时期中所表现出的那种骁勇,无畏,尚武的精神,以及那种从乱世中走来,君王一统天下,国家国力上升,国民安居乐业的那份自豪感而已。所以你心中怀着有希望,你所看到的便是流传千年的盛世传说,心中充斥着怨念与卑贱,所看到的也就是人类肮脏的,相互压迫伤害的历史。
  就像曾经有人说过的那样:“人们之所以怀念故去,是因为人们需要一个寄托希望的港湾。”不论我们怎么评价过去的历史,历史都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坦然的正视历史中的黑暗面,同时淡定的接受祖先留给我们的荣耀,然后走的比他们更远,这才是传承。祖先们曾走遍了半个世界,现在我们将要把足迹印于天下各处,江河所至,日月所照,无处不可往。
  此生复耀汝名,此志至死不渝。
中国历史上有两段最被人所津津乐道的朝代,一个是汉代,另一个是唐代。汉代最耀眼的时刻莫过于汉武帝时期,唐代则大约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人们提及汉代,往往就会随口说出一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提到唐代,则大多会沉浸在无数的文人墨客所描绘出的那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四海之内谓唐皇为天可汗的太平盛世。
  但是查阅史书,不难发现,不论是强汉亦或盛唐,其实都是被后人所认为夸张,拔高了的。先说汉代。自刘邦开过以后,就一直在研究着怎么才能干死北边的匈奴人。然而实力不济,带着几十万人出去,却给人直接摁在平城白登山不准回来了。后来据说是打通了匈奴阏氏的那条线,施展了和亲大法才算是跑回来。
  之后的几十年其实汉朝过得也是相当的憋屈,北方的邻居生产力低下,缺个锅碗瓢盆什么的都来找汉朝要,还不打招呼,砸开城墙就进来,抢完东西就跑。跑了以后还得咬着牙去把自己家的公主给人送出去,铁青着脸让人多少给点面子,明年能不能稍微消停点。
  到了汉武帝北伐的时候,其实也没有说是想人们想象的那样,汉军铁骑北出长城,一路向北把匈奴人赶到西伯利亚去喝西北风。从地理上来看,汉军北伐基本上是在今天的中国境内进行的,打到内蒙古就已经要封山庆祝了,至于打到贝加尔湖那次,严格的说只能算是一场奇兵突袭,是在已经取得了对匈奴的全面战略优势的情况下一次带有很大随机性的扫荡,并不是什么重要的战役。真正的向北方进攻的重要战役其实是收复河套,也就是黄河流域那一坨的地方。
  而且我们今天谈论起这些金戈铁马都是一个个热血沸腾的,但是讲道理,为了支撑北伐,汉代的各种苛捐杂税是很重的。田税虽然很低,大概是三十抽一,可问题是人头税,徭役,还有一大堆的盐铁专营,漕运税等等的玩意是完全不负封建剥削之名。更何况当时的土地兼并已经存在,作为国家基石的自耕农实际上处境是极其困难的。史书中记载的户籍减半,今天看来虽然有那么点背水一战的豪迈,但是……估计龙傲天也没法再这种地方开启装逼大业。
  至于东汉,外戚专权,宦官夺权,门阀横行这些西汉遗留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某种意义上说,其实东汉只不过是给盛极而衰的西汉续了两百来年的命,而且生活质量还不咋地。
  唐代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封建时代,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中,人口是最重要的一条。然而贞观初年不足三百万户,高宗时也不过三百八十万户。而隋朝自建国以后,至大业二年,十七年间,人口从四百一十万暴增到八百九十万户。从这个角度上说,所谓的贞观之治或许并没现象中的那么繁华。
  政治上的景象也不见得多么的和谐清明。即使是贞观年间,君臣论道的和谐景象也没有贯彻到唐太宗的最后时期。之后唐朝也逐渐的褪去了传奇的色彩,开始像一个普通的封建王朝一样,终日被权力斗争,钩心斗角所困扰。宦官与朝官的斗争也极为血腥,文宗时期的甘露之变就是一个例子。
  而且严格的说,唐朝的巅峰时期其实很短,从武则天开始,大唐王朝就进入可一种不可逆转的衰败的宿命之中了。在内,府兵制日渐崩溃,中央的实力日趋于衰弱,边境的藩镇势力逐渐开始蠢蠢欲动,最后不仅是边境将领心怀不臣之心,中原乃至于南方也开始动摇了。安史之变时,唐朝兵力五十七万,四十九万在边境,京城以及内地驻军只有八万。更何况均田制崩溃以后,兵员来源的自由农民数量大幅度下降,征兵日趋困难。最终以“长征健儿”与“长从宿卫”为代表的雇佣兵制成为主流。大量的地痞流氓进入了军队,加上京城日久承平,将不知兵,兵不知战,唐朝建立之初的“守内御外”的格局已经被颠覆。所以说,安禄山在几次进京后,目睹了奢靡颓废的社会风气,不堪一击的国家力量。回去以后一眼瞄到的自己的十八万雄兵,换成是你还会坐得住吗?估计是个人都会像安禄山一样直接起兵十五万,先打下长安城过过瘾好了。
  唐代的政治制度其实也是有问题的,唐朝经常在开疆扩土以后,依然留用原有的蛮夷首领,甚至于是对于像突厥人这种劲敌也是采用的这种政策。所以唐朝的疆域实际上是完全依靠于军队的威慑力而存在的。一旦中央实力不足,基本上就可以等着边境造反了。而且唐朝一直以来,由于自己就是依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力量来建国,所以对蛮夷的警惕性一直都不够,突厥人跟唐朝打的死去活来,结果后突厥在背地里统一突厥各部的时候唐朝居然毫无警惕,直至兵戎相见,最后的结局也只不过是双方休战言和。
  不过就像现在一样,评价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能只看GDP,判断一个国家是否伟大也不能只看她对外对内动用武力的次数一样。评价一个王朝更重要的应该是看她能否给后世留下足够让人遐想的传说。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古代王朝,无人能出汉唐之右者。
  汉朝铁骑最远突击到了天山一带,唐军更远,甚至到达了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碎叶城。这些也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辉煌记忆。记得曾经有一个名叫失落的唐骑的书,所讲述的就是位于安息都护府的唐军,以一当十同阿拉伯人作战的故事。虽然听说这书基本也是架空历史yy的文风,但是当时唐军远征万里驻马中亚数十载,与近水楼台的阿拉伯军队一决雌雄却是毫无疑问的辉煌战绩。
  同样,极其强烈的大一统的国家认同感也是汉唐给我们留下的珍贵财富。在安史之乱开始时,朝廷无力抵抗,颜真卿,颜杲卿率十七州军民起兵抵抗,兵力一度达到二十万。这在后世都是极为罕见的,想想清朝末期洋人攻到北京城下,老百姓抬梯子给他们翻墙的事情,实在是不知如何评价。
  东西两汉也是一样,自汉武以后,可以说中原汉人就树立起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心理上的均势,东汉军力收缩,大量取消地方军队,对外出征全部依靠于京城卫士。但是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汉军依然把匈奴人摁在天山脚下暴打。也正是在这种日渐成形的民族自信的大背景下,华夏文明才在五胡乱华的浩劫中幸存下来。今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名将冉闵,也就是这种民族自信的具象化体现。
说了这么多,回到题目中,强汉盛唐是否真的如文人墨客所描绘的那样令人魂牵梦萦?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
  我们所向往的从来就不是那两个朝代,而是在这段时期中所表现出的那种骁勇,无畏,尚武的精神,以及那种从乱世中走来,君王一统天下,国家国力上升,国民安居乐业的那份自豪感而已。所以你心中怀着有希望,你所看到的便是流传千年的盛世传说,心中充斥着怨念与卑贱,所看到的也就是人类肮脏的,相互压迫伤害的历史。
  就像曾经有人说过的那样:“人们之所以怀念故去,是因为人们需要一个寄托希望的港湾。”不论我们怎么评价过去的历史,历史都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坦然的正视历史中的黑暗面,同时淡定的接受祖先留给我们的荣耀,然后走的比他们更远,这才是传承。祖先们曾走遍了半个世界,现在我们将要把足迹印于天下各处,江河所至,日月所照,无处不可往。
  此生复耀汝名,此志至死不渝。
冷兵器吧的洋奴怎么跑超大来了???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初唐出了很多逆天的人物,文臣武将牛人很多。徐世绩,李靖,苏烈,薛礼,侯君集等。说实话要不是有这么多牛人,唐或许比宋好不到哪里去。高句丽,突厥可是两块难啃的骨头。赵宋就悲剧了赵大突然蹊跷的挂了赵二军事方面远不如他哥,手下的那几个大将不能和初唐牛人相比的,最后北伐大败从此就逐渐被动。


初唐出了很多逆天的人物,文臣武将牛人很多。徐世绩,李靖,苏烈,薛礼,侯君集等。说实话要不是有这么多牛人,唐或许比宋好不到哪里去。高句丽,突厥可是两块难啃的骨头。赵宋就悲剧了赵大突然蹊跷的挂了赵二军事方面远不如他哥,手下的那几个大将不能和初唐牛人相比的,最后北伐大败从此就逐渐被动。
历史上三个最短的朝代,秦,隋,民国,它们之后的朝代,汉,唐,本朝,秦隋都是创造了很多沿袭至今的制度,民国。。。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天可汗!
脚盘被两个原子弹洗了照样怀念大日本帝国荣光
历史上三个最短的朝代,秦,隋,民国,它们之后的朝代,汉,唐,本朝,秦隋都是创造了很多沿袭至今的制度, ...
本朝有社会主义制度,土地公有制
袁天罡 发表于 2016-6-22 21:18
初唐出了很多逆天的人物,文臣武将牛人很多。徐世绩,李靖,苏烈,薛礼,侯君集等。说实话要不是有这么多牛 ...
宋初也有很多牛人,每一个朝代初期都不会少了大牛
把曹彬,潘美,李继龙这些放初唐去,一样也会逆天
历史上三个最短的朝代,秦,隋,民国,它们之后的朝代,汉,唐,本朝,秦隋都是创造了很多沿袭至今的制度, ...
你确定?
三国的三个皇帝长吗?即使刘备继续算汉,曹家和孙家称帝后有几代呢?五代十国南北朝呢?

还有中间不少做了几年土皇帝的。比如李自成。甚至武则天也是改了国号,所以也应该算是单独一朝。

不要说这些不是统一大朝就不算了。宋辽和宋金的情况何尝不是南北朝?只是因为北朝不算被忽略了。

至于民国,并未统一中国。北边还有满洲国。到二战结束前应该算个新南北朝。不要忘记中间还有个袁世凯称帝。

至少袁世凯,李自成,王莽的时间远比秦、隋和民国短。


宋初也有很多牛人,每一个朝代初期都不会少了大牛
把曹彬,潘美,李继龙这些放初唐去,一样也会逆天
我认为他们真比不过初唐这些人,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李世民和李治无论哪个都比赵二厉害。
真以为女人救了汉朝,是周勃带着汉朝步兵主力到了来了反包围。双方不想鱼死网破,罢手言和。
现在要的是梦想回到汉唐那种席卷八荒,并吞六合的豪迈,恢复我煌煌天威。
后世只记得汉唐的一时强盛。却总是忽略或者故意忽视,汉唐大部分时间也都是装孙子的。大汉开国就一直装孙子,到汉武帝中后期才开始开疆拓地,维持对外强盛扩张。汉武帝后,其继承者们都采用的是战略收缩,期间西域诸侯叛乱或者攻伐都装作视而不见。其后汉朝对秦原有疆土以外的控制力都很弱,西域也是时有时无的名义控制。期间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比如东汉,甚至还放弃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北地六郡。河套、陕北、晋西北、河北北部地方先后放弃。而高句丽与林邑两国蚕食东北及南方国土。东汉西汉都有坚持和亲和送钱的外交。
大唐最强盛时期在于唐太宗战胜突厥后,太宗被尊奉天可汗,不可一世。但极盛期很短。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国力就衰弱很多,吐蕃经常来犯,互有胜负。到玄宗时期,又迎来一个盛世。但安史之乱之后,中原王朝迅速衰败。吐蕃一度占领西域,唐军收缩到秦朝疆域,吐蕃还曾一度威胁京城,最终双方签停战协定,互相承认对方帝国地位,互称甥舅。唐的极盛期也就100年左右,和汉朝差不多(以控制西域的时间来看)。
汉唐有多强?如果只看中国周边国家的形势。汉唐都还不如大清。大清不仅在1750年以后稳定控制西域,而且还有效的管理西藏(明朝只有名义控制,而不没有实际和有效的管理),其军威强盛,远胜于汉唐。周边各国均为大清属国,极少有国家主动攻击大清,而且自大清平定葛尔丹之后,中国就再也不受游牧民族侵扰了。
历史虚无主义?
regmost 发表于 2016-6-22 21:23
历史上三个最短的朝代,秦,隋,民国,它们之后的朝代,汉,唐,本朝,秦隋都是创造了很多沿袭至今的制度, ...
党国制不是也延续至今?     还有买办资产阶级    也一样
初唐出了很多逆天的人物,文臣武将牛人很多。徐世绩,李靖,苏烈,薛礼,侯君集等。说实话要不是有这么多牛 ...
其实赵大也就是给柴荣提鞋的料,柴荣那是吊打契丹,到了赵家,完了!柴荣要是能多活二十年,也许又是个大周盛世


行了行了     中国自古就是孙子   你满意了吗?        你不是中国人就直说    你不想做中国人就赶紧移民     编这么多似是而非谎言干什么,你不累吗?

行了行了     中国自古就是孙子   你满意了吗?        你不是中国人就直说    你不想做中国人就赶紧移民     编这么多似是而非谎言干什么,你不累吗?
对于草民来说,活在汉武帝或唐明皇时期,其实比活在宋高宗时期倒霉多了
regmost 发表于 2016-6-22 21:23
历史上三个最短的朝代,秦,隋,民国,它们之后的朝代,汉,唐,本朝,秦隋都是创造了很多沿袭至今的制度, ...
按照你的比喻,民国显然不能跟秦隋相比,因此本朝也就不能跟汉唐相比,或许,本朝可以跟秦隋有得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