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共衛星發展我因應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31:15





對中共衛星發展我因應之道
  


蔣遠平
  


提  要:
一、「神舟五號」太空船飛行成功,使世人知道中共在衛星科技方面之能力不容
忽視,本文就中共軍事衛星應用概況,及其發展特、弱點研析,使吾人對中共衛
星皆能有所瞭解,進而探討其對我台澎防衛作戰之影響,且研擬因應之道,以確
保國家安全。
二、軍事衛星已成為現代戰爭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中共在軍事衛星應用方面可
分為軍用導航衛星、軍用通信衛星、軍用偵察衛星、軍用氣象衛星,暨小型衛星
與微衛星研發等。
三、中共「衛星」發展之特點:重視科技人才之培養;掌握軍事運用之選項
;增進嚇阻戰略之效果;提高制敵機先之效能;提昇不對稱作戰能力。弱
點:受制政治制度的約束;受限資源分配的不足;受社會環境不穩影響;
欠缺聯合作戰的能力;受基礎科技落後影響。
四、中共「衛星」發展對我台澎防衛作戰之影響:軍事設施將無所遁形;反
情報手段更為困難;反反制能力相對降低;通信指揮能力受限制;精準攻
擊將更增威脅。因應之道:加強情蒐以掌握敵情;建立完善的防護措施;
發展衛星的干擾系統;研發反衛星武器裝備;縝密軍事採購之計畫;
勤演訓增強機動戰力; 結合國內外民用衛星。
五、國軍應有對付中共「衛星發展」的戰略思考,除強化戰備整備外,應依既定
之戰略指導,積極爭取先進國家軍事外購,結合國防需求,建構一套屬於我防衛
作戰性之嚇阻戰力,使中共進犯必須考量其後果與代價。另須針對中共「衛星發
展」的弱點與強點續研制對策,發揮優勢作為,避實擊虛,以我之強擊敵之弱
,從險峻的戰略環境中尋找有力的因應作為,以達成國軍使命。
壹、前言
2003年10月15日台北時間9時,中共首次成功發射第一艘載人太空船「神舟五號」
進入預定軌道,並且在環繞地球14週(共21小時23分鐘)的太空飛行之後,於同月
16日6時許,成功地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草原阿木古郎牧場降落〔註一〕。這是中共
首次載人太空任務,讓中共正式加入太空大國行列,雖然中共一再宣稱,其所發
展的衛星是為了和平的用途。但是我們從其國防科工委參與其中〔註二〕,便不
難理解中共每一枚國產衛星都應具有軍事用途,且稍具軍事常識者皆知,載人太
空船只要加裝武器,就可搖身一變成為殺手衛星,若再安置偵察、控制、指揮系
統,就能取代空中預警機成為太空預警指揮所,對中共假想敵國的戰略威懾效能
必定提高,且勢必對亞太甚至全球軍事環境也將造成衝擊,更對台海未來情勢發
展產生重大影響。
從中共1965年開始實施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工程研製〔註三〕,迄「神舟五號」太
空船飛行成功,世人已知道中共在衛星科技方面之能力不容忽視,惟究竟如何?
本文將就中共軍事衛星應用概況、發展特、弱點研析,對我台澎防衛作戰之影響
,暨因應之道,分述如下:
貳、中共軍事衛星運用概述
由於衛星的飛行速度高,一天繞地球飛行幾圈到十幾圈,能夠迅速獲取地球的大
量信息,且不受地域、地理和氣候條件限制,是目前唯一沒有國際公約限制的領
域,所以軍事衛星在戰爭中一直受到各國重視。尤其隨著現代戰爭對戰場信息時
效性、精確性和全域性要求的越來越高,軍事衛星已成為現代戰爭不可或缺的重
要武器。以美國軍事衛星為例,美國目前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軍事衛星體系。其
軍事衛星截止1996年底,美國在軌工作的軍事衛星有90顆左右,其中偵察和監測
衛星28顆、導航衛星25顆、通信及數據中繼衛星26顆、氣象衛星3顆等〔註四〕。
中共航天業發展40多年,已經設計並發射了多種用途的應用衛星。從1970年4月2
4日中共自行研製的第一顆「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開始,經過航天及相關科
研工作人員的努力,至今已有50多顆各種類型中共自行研製的衛星翱翔在太空(如
表一)(不計中共為國外發射的20多顆各類衛星)〔註五〕,其應用於軍事衛星方面
,可分為軍用導航衛星、軍用通信衛星、軍用偵察衛星、軍用氣象衛星,暨小型
衛星與微衛星研發等,茲概述如后:
一、軍用導航衛星
中共非常重視導航衛星全球定位系統的發展,並積極從美國或者是俄羅斯引進技
術或衛星系統,以提昇其戰機、飛彈戰力,而且已經引進GPS/GLONASS複合全球
衛星定位系統。此系統與GPS/INS複合導航系統不同,它全部接收來自衛星的信
號,導引精度大幅提高,以衛星信號完成兼容定位或單獨定位,對可設置航線航
路點完成對飛機或飛彈的導航定位。而由於現今中共接收的GPS只有民用的C/A碼
(粗碼)而非是軍用的P/Y碼(精碼),定位精度相差一個量級,只有100公尺,而且
戰時有被截斷或干擾信號的可能,故中共在波灣戰爭之後,一方面普及推廣GPS,
另一方面積極開發自己的雙星定位系統,同時努力突破高精確度的差分GPS(DGPS
)技術,並推動與其他導航方式交聯,包括俄國GLONASS衛星系統,這些措施都是
為了防止受制於人及提高精度〔註六〕。
導航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技術提昇,對於中共現今彈道飛彈和巡弋飛彈的攻擊精
確度,有極大的助益。其目前已經研製成功的導航衛星可進行「點穴」攻擊的殺
手─巡弋飛彈,其打擊誤點不超過5公尺〔註七〕。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北斗一號衛星發射升空,(至今仍在軌運作)2003年5月
25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又將第三顆「北斗
一號」導航定位衛星送入太空。此衛星為導航定位系統的備份星,將與前兩顆「
北斗一號」工作星,組成完整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可全天候、全天時提供衛星
導航資訊,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70次飛行,也是自1996年10月以來
連續28次成功發射〔註八〕。「北斗一號」衛星是中共第一枚自製和發射導航定
位衛星,它所提供的區域導航系統,主要是為公路交通、鐵路、運輸、海上作業
等領域提供導航服務。〔註九〕另中共與歐盟科技合作的「伽利略(Galieo)計畫
」也佔有20%的投票權〔註十〕,「伽利略」導航系統建立後,將是世界上第一
個面向民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這將打破GPS目前獨霸天下的局面〔註十一〕。
二、軍事通信衛星
1972年中共開始進行衛星通信試驗,
1973年和1974年,在北京和上海相繼成立三座天線口徑為30公尺的標準衛星通信
地球站,開通了中共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通信業務。1975年至1984年,又先
後在北京、石家庄、烏魯木齊、南京、昆明和拉薩等地建成一批通信地球站〔註
十二〕。
1984年4月,中共第一枚試驗用通信衛星發射成功,至1986年2月,「東方紅二號
」通信衛星進入同步轉移軌道,進行工作。此衛星通信的覆蓋面積佔中國大陸國
土面積的48%,且傳輸信號強度更佳〔註十三〕。
1980年代中期,4枚東二甲同步衛星發射成功並交付使用,以及引進國外衛星通信
先進技術建立單路單截波(SCPC)、國際海事衛星A型站、VSAT數據站的生產線為
中共建立了公用衛星通信網和專用網,解決了北京與西藏和內蒙古等邊遠地區的
通信問題〔註十四〕。而經過十多年來的努力,中共的衛星通信事業已經得到迅
速的發展,新技術、新的地球站大量湧現,中共的國際衛星通信線路由初期的幾
十條發展到現今已有上萬條雙向話路,約佔其國際和港澳路線的三分之一。〔註
十五〕。而此一衛星通信網路的發達,正是中共未來軍事通信力量的重要基礎〔
註十六〕。
中共的軍事通信網在系統上的設計,以滿足戰時需要為主,並兼顧平時通信要求
,以實現平戰轉換;故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軍民統建共用,以民網資源做為戰時
的依託;在技術標準上,以國家標準為依據;在使用管理上,保持軍用系統的相
對獨立性〔註十七〕。但是中共發射自行研製的通信衛星仍有數量較少,性能不
足之缺憾。
因此,在1996-2000年間投資3600億人民幣建立一套戰備電信通信網路。該通信網
路將以太空衛星為主體,以地面活動衛星接收站、數位化微波系統和電腦程式控
制系統為輔〔註十八〕。而現今中共第一顆具抗干擾能力的廣播通信衛星「鑫諾
二號」近將空運至發射場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合練;按預定計畫,該衛星將於2005
年下半年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昇空。該衛星裝載
有廿二路KU段大功率轉發器,輸出功率達一萬瓦,可運用廣播、直播和通信業
務,現已完成關鍵技術研究和工程階段的各項試驗,開始進入飛行星的裝配和生
產階段〔註十九〕。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中共已經完成世界上首創的可行動中通訊的移動衛星及電
視接收系統──「動中通」移動衛星通信系統。此系統可以填補在汽車、火車和
船艦等移動載體上追蹤同步衛星技術的一項空白〔註二十〕。「動中通」移動衛
星通信系統集話音、數據、傳真、圖像於一體,通過衛星可在移動中雙向傳送數
字保密電話一路、語音電話四路、數據一路、數字G3或G4傳真一路、視頻二路、
可視電話一路從而成為一種真正能夠在移動中實現連續不同頻寬帶多媒體通信系
統。該系統的研製成功,將有助於共軍現代條件下機動部隊通信的能力〔註二一
〕。
三、軍用偵察衛星
中共在1965年把返回式偵察衛星列為規劃的一個重點,並於1975年獲得首次飛行
試驗和返回成功,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成功發射返回式衛星
的國家。這使中共擁有自己的戰略偵察手段,可以為中共的戰略飛彈確定目標,
並能監視他國的軍事部署和調動情況,還能檢查共軍軍事目標的偽裝情形,在軍
事上的價值是極為重要〔註二二〕。中共又在1997年研製成功一種甚為先進的衛
星偵察設備─逆合成孔徑雷達。該雷達對目標具有兩維高分辨力的成像能力(其分
辨率為0.5公尺€?.5公尺)。它可以對飛機、船艦、衛星、飛彈、天體等進行距離
成像,得到目標的微波圖像,從而獲得有關目標的幾何形狀、尺寸及結構特徵,
以便對目標進行分類和識別。它是雷達反隱身的有用工具,在戰略防禦、戰術武
器以及雷達天文學等方面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註二三〕(中共偵察衛星解析度如表
二)。
中共1998年年底自行設計研製的高分辨率數字圖像傳輸設備通過國家技術鑑定,
此設備強調能將數字圖像信息換成可視圖像, 以利判讀、研究和製圖,可見中共
在數字式偵察衛星的研製能力已經取得進展〔註二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根
據中共海洋局局長王曙光指出,中共大陸第一顆海洋衛星「海洋一號A衛星」已
在軌穩定運行年餘,對全球海域連續進行1338次觀測,具備對大陸周邊近300萬平
方公里海域的水色環境實施大面積、即時和動態監測,以及對世界各大洋和南北
極地區的探測能力,將以海洋衛星、飛機、船舶、暗站、浮標構成海洋主體監測
系統〔註二五〕,此系統將可強化共軍對全球各海域的掌握,尤其是太平洋戰場

四、軍事氣象衛星
中共於1988年9月,研製成功的風雲一號氣象試驗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
四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註二六〕。風雲一號衛星是中共自行研製的第一代太陽
同步軌道氣象衛星。衛星上裝有十通道可見光和紅外線掃描輻射器,可向世界各
地雲圖接收站實時發送氣象雲圖,還可進行海洋水色探測和海溫遙感研究,衛星
上所攜帶的空間粒子成分監測器,將成為工程師和空間環境研究獲取監測數據。
中共曾於1988年和1990年發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註二七〕。
1997年6月10日,中共發射了更為新型的氣象衛星─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此衛星經
過在軌測試,其性能指標均達到或優於任務的要求,總體性能達到1990年代初期
國外同類衛星的水準〔註二八〕。此衛星的主要功能是掃描輻射儀每半小時可獲
取一幅全景原始雲圖的信息。包括可見光(0.55-1.05微米)、紅外(10.5-12.5微米
)和水汽(6.2-7.6微米)三個通道。可見光星下點分辨率約為
1.25公里,紅外和水氣通道星下點分辨率約為5公里。利用可見光通道可得到白天
雲和地表的反輻射信息,紅外通道可得到晝夜雲和地表的紅外輻射信息,水汽通
道可以得到對流層中的水汽含量信息。利用這些原始雲圖信息,可加工處理出各
種圖像和氣象參數,為用戶提供服務,收集和發送氣象、海洋、水文等部門的數
據收集平台的觀測資料,向國內外廣播寬數字雲圖、低分辨率雲圖和天氣圖等資
料以及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處理產品,進行空間環境監測〔註二九〕。另新型極軌
氣象衛星風雲三號將於2006年開始執行其「氣象使命」,第一顆衛星計畫由長征
四號B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據悉,風雲三號氣象衛星的研製工作目前進展順利。
該衛星在裝配上採用了最新技術。它的使用將實現中共在地面監測、氣象數據預
報、環球大氣探測等領域的跨越式發展〔註三十〕。一般相信此型衛星對於中共
加速氣象事業現代化,提高災害性天氣預報能力,推動空間科學研究,促進國民
經濟建設都將發揮重要作用〔註三一〕。當然,這些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一旦軍
事作戰需要時,風雲系列的氣象衛星,都將成為人民解放軍征戰沙場的好幫手,
提供良好氣象信息給戰場指揮官,以利作戰任務之判斷。
五、小型衛星與微衛星〔註三二〕研發
目前中共已經研製和發射多種小型衛星,其包括「東方紅一號」(1971年)和「實
踐一號」(1979年)為進行微粒偵測之用、「實踐二號」(1981年)進行電離層與大
氣研究、「大氣一號」(1990年)為進行大氣研究、「實踐四號」(1994年)進行微
粒偵測實驗和「實踐五號」,然在此之中,亦僅有「實踐五號」稱得上是「現代
性能的小型衛星」〔註三三〕。
實際上,中共早在863-2和國防基礎科學研究重點中,對於微小型衛星的研製即已
做了重點安排。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在實施兩個小衛星型號的研製任務;中國
科學院正在進行小衛星有效載荷和納米衛星方面的研究;上海航天局在小衛星推
進系統已經取得了可觀的成就。而在高等學校方面,哈爾濱工業大學成立了小衛
星研究所並正在開展小衛星研究的863課題。迄今,清華大學已經在衛星通信與遙
感技術、航天器動力學即軌道控制、陀螺技術、光學遙感器、制導技術、微電子
技術、微機械技術、微型慣性儀表、複雜機械製造、推進器的流體力學、智能機
器人、結構動力學、微熱與控制等相關方面取得了不少的重要成果或者正在進行
前沿的研究〔註三四〕。
2000年6月28日,清華大學與薩瑞大學合作研製的第一枚微小衛星「航天清華一號
」於俄羅斯發射場順利升空,7月3日在軌正常運作。此衛星重約50公斤,是用於
太空科學研究、環境監測與通訊試驗。其採用三軸穩定技術,可以更精確控制衛
星的姿態。星載設備中的CCD相機,可將衛星在低軌道對地觀測的分辨率從10
0公尺提高到50公尺,因相機採側傾安裝方式,使其遙感成像範圍增大數倍。衛星
還裝有電腦、數據存儲/轉發通訊器、無線電信號處理器等設備,該衛星於當日
就已將CCD相機所獲的圖像,清晰地傳回至地面接收站〔註三五〕。中共當前
希望以小衛星此一技術平台出發,可進一步向微小化發展而研製納米衛星;或向
多用途發展而研製小衛星;或向集群化發展而研製微小衛星星座;或向深空探測
發展而研製小型月球探測器〔註三六〕。
由於小衛星的研製與發展對於中央未來爭取「制太空權」(或稱制天權)、推進中
央研製衛星的技術和加速發展經濟與增強國力上,都具有重大的意義與作用,因
此,其甚為重視此一研發工作。故此發展策略,實是值得關注。專家研判中共研
究發展小型衛星的策略如下〔註三七〕:
其一是以民用各類小型衛星為研製與發射的目標,俾便於在國際間公開蒐集資訊
、尋求技術指導與合作;同時自力研究發展小型衛星相關主件、元件與技術,培
植研製實力與累積心得,相輔相成地快速掌握小型衛星研製技能。
其二是利用大學(如清華大學)與商業機構(如航天清華衛星技術公司),與外國研
製小衛星的技術先進機構合作研發或洽購、引進國內不能研製的元件與技術,期
突破研製瓶頸,克服困難,進而提昇研製能力。
其三是規劃分工研製、加強整合,俾提高研製小衛星的效率與時效。中共規劃小
型衛星型號研製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有效載荷」及「納米衛星」研製
由中國科學院負責、超小衛星推進系統與技術由上海航天局負責、微小衛星相關
技術研究由清華大學建立的國家實驗室負責。
其四是研發多種小型衛星通用主件與次系統,供各型衛星採用,俾進一步縮短小
型衛星的研製期程、降低研製期程、降低研製費用、以及提高小型衛星的可靠度

其五是加強學校、工業界與小型衛星研製單位的研發製造之合作,俾能自民間得
到助力,俾將衛星工業廣植基於民間工業之中。
其六是中共發展小型衛星可能先自小衛星(重量500至1000公斤)、超小衛星(重量
100至500公斤),展開研發,並與國外合作研發微小衛星,同時展開「納米衛星」
(重量小於10公斤)的先期研發,未來將以「微小衛星」型衛星與「納米」衛星為
研製的重點。
  中共於2004年4月18日16時從西部的一個宇航中心(西昌)成功發射兩顆超微型
科研衛星中的第一顆。該顆超微型衛星是由長征二丙型火箭送入軌道,其重量僅
為25公斤,第二顆同類衛星於20日發射。這兩顆衛星將從外層空間對地球進行觀
察,並執行其他科研任務。中共目前正推進宇航計畫,預備在今年發射10顆衛星
〔註三八〕,且預計於2008年前發射4至8顆微小衛星,在空中組成對地觀測的小
衛星星座,係星座發射組合,不僅較功能相同的大衛星成本低、壽命長、可靠性
高、並可突破發射大衛星的尺寸限制,做到發射容易、入軌準確,完成更多大衛
星無法完成的任務〔註三九〕。這些衛星不僅具有成本低、重量輕、功率小,研
製週期短、可靠性高等特點,且可用於交通運輸、環境監察、探險、救援、工農
業數據、油氣輸運、防汛抗旱、森林火災、地震監測等領域外,也可用作反衛星
武器,當作殺手衛星。
參、中共「衛星」發展之特、弱點研析
中共「衛星發展」迄今,雖已具備一定的水準,值得吾人注意觀察,茲將其發展
之特、弱點分析如下:
一、特點
重視科技人才之培養
江澤民曾提出,要「用正確的思想理論武裝人」,「用現代科技特別是高科技知
識武裝人」中共於1997年提出一連串的新措施,如選送優秀年輕幹部到國外留學
,對專業技術人才的獎勵津貼…等〔註四十〕皆是為了提高科技人員素質。目前
,中共從事航太研製的科技人員中90%以上都畢業於各高等院校。中共「神舟」
飛船的總設計師、總指揮以及各分系統的設計師則全部是由中共高科技教育體系
培養的。
掌握軍事運用之選項
中共的衛星科技雖然利用民間名義發展,但實際上仍然是由軍方所主導,因此載
人航太於軍事上的應用是無法避免的發展,尤其在洲際導彈、核武器,激光武器
與太空艦隊方面,創造出軍事運用的發展空間〔註四一〕。尤其是洲際導彈的發
展上,太空科技能大幅提高導彈之準確性,在戰略運用上更靈活、更具威脅性,
使中共在未來的戰爭中,掌握更多軍事運用選項。
增進嚇阻戰略之效果
面對中共軍隊現代化及政治上的壓力,美國在亞洲所扮演的角色已遭受到嚴重挑
戰,尤其共軍的反衛星系統也能追蹤美國的通信及偵察衛星〔註四二〕,中共亦
可藉著各種衛星系統之應用,對敵實施偵測,確立目標,再運用導航系統之戰術
、戰略飛彈將目標予以摧毀,這種的運作模式,將可增進中共戰略嚇阻的效果。
提高制敵機先之效能
中共衛星之發展,除了戰略嚇阻外,也具備制敵機先之效能,基本上,中共運用
衛星實施制敵機先的戰略,乃潛藏著優先信息取得與反制敵方取得信息,其主要
目的,在於奪取信息流通的主導權,而衛星的運用是取得信息最為有效的途徑。
美國軍事專家普列斯頓(Bob-Preston)認為現代軍事衝突中,最為有力一擊,通常
也是第一擊,那就是對準敵人的通信目標,進行致命的一擊,而這個作戰模式,
在第一次波灣戰爭中,盟軍對伊拉克的通信設備攻擊,就是最好的證明。
提昇不對稱作戰能力
太空領域的「不對稱作戰」包括使用干擾衛星的設備或技術,地基激光武器,或
者發展部署於陸地或太空的反衛星武器系統。「微型衛星」的裝置我們更應注意
〔註四三〕。「微型衛星」具有可緊急發射的能力,且功能如同大型衛星一般健
全,能輕易破壞敵方苦心建立之衛星網路,或是做為戰時臨時軍事衛星,故其軍
事戰略價值頗高,可有效提昇中共在太空領域的「不對稱作戰」能力。
二、弱點
受制政治制度的約束
江澤民在中共16大報告中提出要堅持以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
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三個代表」〔註四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共軍
首要的政治任務〔註四五〕,在「政治掛帥」的前提下,又如何能有效的落實科
技發展?相信中共政治制度上約束與限制科技發展,將對其衛星科技人才的士氣
都將形成嚴重影響。
受限資源分配的不足
中共領導人認為持續經濟發展與改革為肆應內外安全環境挑戰所需,渠等評估在
第十個五年計畫(2001-2005)時,國內生產總值必須維持年成長率7%,以保持前
十年經濟動力。囿於成長需要,中共投資優先順序為農業、工業及科技,而非軍
事方面,顯示中共在軍事現代化投資有其限制〔註四六〕。另在國防工業體系中
,衛星科技之發展也受其他傳統武器發展如戰機、潛艦、防炮……等影響,而無
法滿足需求。
受社會環境不穩影響
中共面臨衝擊國內穩定之挑戰,諸如下崗職工、不滿裁退官兵、政治異議人士之
運動與大批農村失業人口等,形成大批「盲流」人數高達1億3000萬,甚或有民間
估計到2億人口。中共武裝部隊,包括人民武警,在面對維持內部穩定之挑戰時居
核心角色〔註四七〕。由於社會的不穩定,將使中共領導人必須專注精力於整頓
,如此對衛星科技發展多少有其影響。
欠缺聯合作戰的能力
中共正進行聯合作戰能力提昇,藉發展整合性C4ISR網路、建構新指揮架構與聯合
後勤系統。其亦加強跨軍種合作,以利發展聯盟作戰能力;惟共軍聯戰概念僅重
視戰爭層級的聯戰,並未擴及戰術層級,共軍聯戰並不重視各層級跨軍種整合,
反而較重視戰役層級合作。目前共軍聯戰準則發展尚不成熟。雖然共軍大力發展
聯戰能力,其主要缺點仍在於缺乏聯合作戰經驗與跨軍種合作經驗,這將使衛星
應用效能減低〔註四八〕。
受基礎科技落後影響
中共雖然對太空科技發展甚為重視,極盡全力發展,亦已小有成就,然其許多基
礎科技和美國暨西方工業先進國相較之下,仍有極大之差距,將直接影響中共在
更精密和先進的衛星製造能力與作戰運用上的限制〔註四九〕。


肆、對我台澎防衛作戰之影響
我國無論人口、領土、資源、或國力與中共相去甚遠,由於中共堅持不放棄以武
力解決「台灣問題」,因此共軍發展衛星用於對付高科技外軍(尤其美軍)作戰時
,亦將影響到我國國家安全與國軍防衛作戰任務之逐行,加上中共從國外採購及
合作生產先進武器實施現代化,都直接使我國防備感受威脅。茲就中共「衛星發
展」對我台澎防衛作戰之影響敘述如後。
一、軍事設施將無所遁形
中共跨世紀後發展多枚先進人造衛星可掌握國軍一舉一動,對台海安全構成嚴重
威脅〔註五十〕,至今中共所擁有的偵察衛星,更是對我各項重要設施、軍事基
地、作戰設施,有如波斯灣戰爭中的伊拉克一般,無論是在地表、地下、水下都
無所遁形。
二、反情報手段更為困難
面對共軍衛星工業發展快速,現已具有軍用「偵察衛星」、「通信衛星」、「氣
象衛星」之能力,未來並朝向「全天候偵察遙感衛星」、「太空探測衛星」、「
導航定位衛星」、「電子偵察衛星」發展,屆時共軍將在軍事上占有絕對優勢,
整合其指揮、管制、通信、情報、監視、偵察、戰略預警等系統,對我之反情報
遂行將更為困難。
三、反反制能力相對降低
共軍近幾年來,積極擴建全軍衛星通信網路,已於2000年時達成全軍機動通信系
統整體規劃的進程。未來共軍將普遍配備機動式衛星通信系統,除了將大幅增強
共軍作戰指揮能力外,對我「反制」能力也大增;相對的,我之「反反制」能力
亦隨之減低,我對共軍軍事冒進之預警時間亦相對的縮短。
四、通信指揮能力受限制
中共目前所擁有的通信衛星可以在台海地區,達到快速、保密、即時、範圍廣大
而且量大的衛星通信能力,但是由於此種衛星通信,仍然需要大型的地面接收站
,構成各通信點與衛星間的連絡介面。因此,對於指揮整個大軍作戰的通信體系
而言,尚無法做到「從感測儀到射手」的能力。中共針對此一問題,一方面積極
發展一種戰略通信網路,使用極小孔徑終端機(VSAT)機動地面站,其所配備的小
型天線不到三公尺,中共所有集團軍階層的單位最後都將配備此一能力〔註五一
〕。另一方面積極研製具有直播能力的東方紅四號通信衛星。一旦中共建立起完
整的戰場衛星通信系統,可藉此衛星通信系統使其指揮管制及情報傳遞更加靈活
與確實,則我反制或截聽中共上下級與各部隊間的通信,將會比現在更受限制。
五、精準攻擊將更增威脅
中共無論在發展其下一代巡弋飛彈或彈道飛彈時,均希望能提高飛彈的精確度。
除了前述偵察衛星或商業衛星影像,可提供「地形匹配」(TERCOM)與「數位景象
匹配地區比對」(DSMAC),使巡弋飛彈的圓形公算誤差(CEP)少於16公尺以下外,
如果飛行途中合併使用全球定位系統與慣性導航系統,將可進一步使巡弋飛彈的
準確度達於圓形公算誤差10公尺〔註五二〕。而彈道飛彈若借助全球定位系統,
將能使飛彈的準確度達到圓形公算誤差100公尺或更高的準確度。因此,中共業已
發展出能同時接收美國全球定位系統(NAVSTAR),與前蘇聯衛星導航定位系統(GL
ONASS)的接收器。此接收器的優點,即在於當敵方對此飛彈進行干擾或關閉定位
系統時,飛彈系統仍可依賴另一套定位系統來更新資料。中共同時也將全球定位
系統裝設於其機動發射架上,俾能進一步強化初期參考點並增加飛彈的準確性。
以及研究應用「差分全球定位系統」(Differential GPS),做為進一步提高彈道
飛彈準確性的另一種方法〔註五三〕。這將提昇中共精準攻擊之能力,而對我的
威脅更提高。
伍、因應之道
依中共軍事現代化的發展方向評估,設若中共未來在運用國家政治、經濟、心理
戰略等超限戰理論中的「超軍事」及「非軍事」作為後,仍無法迫使中華民國走
向統一,而「必須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時,研判其軍事犯台的可能行動方案應
是類似「二次波灣戰爭」的作戰模式:先以高科技的信息戰掌握制電磁權,再以
導彈、巡弋飛彈及特戰部隊攻擊我重要的政治及軍事要地,接著以多兵器結合的
傳統武力奪取空優及制海權,俟掌握空、海優勢後,展開三棲登陸作戰。
由上述中共犯台可能行動分析,中共航天戰略乃運用衛星支援其軍事作戰行動,
於戰爭前及作戰全程,以完整的通信、偵察、氣象等系列衛星掌握對台海戰區的
戰略、戰術情報及C4ISR(指揮、管制、通信、電腦、情報、監視、偵察)的資訊優
勢。再以信息戰、電子戰、電磁脈衝彈、石墨彈及邏輯彈等手段癱瘓我C4ISR之能
力,奪取制電磁權及建立信息優勢,以達其「首戰即決戰」的戰略構想。接著在
導航衛星的引導定位下,執行導彈及巡弋飛彈的遠程精準攻擊行動,並以太空系
統整合地面各雷達管制站的指揮管制,進行奪取空優及制海權的作戰,再以偵察
衛星系列執行戰果評估及再攻擊,因此中共衛星之運用,確實可強固及保障共軍
犯台軍事行動之執行〔註五四〕。針對共軍衛星發展運用,我因應之道:
一、加強情蒐以掌握敵情
從中共各項演訓中證明,由於大量使用高科技通信裝備,使我電偵情蒐甚受限制
,即可見一斑。共軍近年來積極擴建全軍通信網路,迄今「全軍情報系統自動化
指揮網路」已和「全軍指揮自動化網路」完成連線,未來衛星通信裝備普遍化後
,將成為共軍「集團軍」(含)以上單位之基本通信裝備。這將使我情蒐工作更加
困難,也使我之「反反制」能力降低,預警時間亦相對縮短,甚至於無預警。因
此我如何蒐集共軍相關通信特性、功能及運用情形,以利國軍在敵情蒐整上尋求
突破,應早謀對策,方能拓展情資,掌握共軍動態,達到「知彼知己」的效果。
二、建立完善的防護措施
藉衛星偵測地面部署狀況,已為國際上不公開之事實。而中共發射之偵察衛星,
已能涵蓋台灣地區,相形之下,我地面各種軍事設施均有被偵知之可能,為鞏固
國防,我現有之海、空基地、雷達站、飛彈陣地、岸基通信台等各重要軍事設施
,應建立預防被偵察之觀念與具體之防護措施,除引進或研製偽裝塗料、偽裝覆
蓋物及掩體建築物外,亦可採用車載式及備用預置式,甚至地下化,以強固陣地
,減低或防制敵之攻擊,靈活作業運用。
三、發展衛星的干擾系統
對衛星構成最大的威脅方式主要計有四種,即是來自地面及太空的雷射、電磁波
及高功率微波的攻擊、干擾及動能獵殺的反衛星武器〔註五五〕。而反制衛星消
極的做法,乃是採取各項偽裝或掩蔽的措施,或將重要軍品物資及反擊戰力保存
於地下,以避開衛星的偵測;在積極的方面,可派遣特戰部隊,對衛星接收站實
施攻擊,摧毀其接收能力;或購買長程精準打擊武器(如美軍F-15戰鬥機可攜載空
射的反衛星武器);或自行研發反制衛星效果較大的干擾作為,及專門針對軍事偵
察衛星的空射反衛星武器,以早期在太空軌道上即予以獵殺。
四、研發反衛星武器裝備:〔註五六〕
擊毀衛星的手段,一種叫動能武器,另一種叫定向能武器。定向能武器又包括激
光槍、粒子炮和高功率微波束等。動能武器,實際上是一種以極高速度飛行的彈
頭,它同敵方衛星直接碰撞,或者在接近敵方衛星時,彈頭中的炸藥爆炸,產生
碎片擊中衛星,摧毀敵方衛星。
激光槍能把強烈的光線以非常細的光束射出去,在很小的面積上集中很高的能量
,足以把衛星上比較脆弱的部位,例如露在外面的太陽能電池和儀器的敏感頭燒
壞,使衛星失去工作能力。最近二十多年,激光槍有很大的發展,今後十年內有
可能實際使用。
粒子炮,它能噴射出帶電或不帶電的粒子,穿入衛星內部,破壞衛星裡面的電子
儀器設備,導致衛星失效。粒子炮目前還處於地面實驗室的試驗階段。
高功率微波束是一種波長小於10公分、功率達到10千瓦以上的電磁波,它能干擾
或破壞衛星裡面的電子設備。
我國應研製這些高科技的反衛星武器裝備,方能積極有效的反制中共衛星之應用
,使其衛星發展對台澎防衛作戰之影響降至最低。
五、縝密軍事採購之計畫
台海兩岸發生武裝衝突時,我國無法確認可能的國際反應。因此,國軍近期積極
籌購愛國者三型飛彈系統等武器裝備,是為了避免海峽兩岸的軍力失衡,以確保
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有助於兩岸恢復和平協商,也是為因應中共軍事威脅
,有效落實「有效嚇阻,防衛固守」戰略構想,達到「預防戰爭」、「維持台海
穩定」、「保衛國土安全」之國防目的〔註五七〕。惟中共視各國軍售我國為侵
犯主權的行為,對銷售國家以各種外交手段進行威迫。因此,國軍對外採購軍備
應朝多管道、多元化的目標,依據既定的國防政策尋求軍售的國家。尤其在與主
要銷售國:「美國」,商談計畫需求武器時,宜將中共的威脅能力與科技列入協
商,使美方充分體認該項軍售對彼此安全的重要性,以突破軍事採購困境,更要
在軍事採購時,向美國提出要求,該武器使用時所需之相關設備,如通信、偵察
、導航衛星系統,使採購武器裝備的效能,發揮至極致。
六、勤演訓增強機動戰力
依中共衛星之偵察能力,國軍所有重要設施恐已被共軍偵知,近期幻象戰機在仁
德戰備跑道實施起降落及加油、掛彈演練〔註五八〕,這是最好的戰備作為,國
軍除預劃戰備跑道以隱藏空軍用於關鍵時刻外,亦應著手重要武器裝備如防空飛
彈、反艦雄二飛彈,考量以機動部署方式備戰,在敵犯台作戰前夕或稍有預警前
,即應立刻機動轉移至戰術陣地、預備陣地或臨時陣地,平時嚴格加強裝備之撤
收、放列、機動行軍、性能測試與保養演訓,務必做到迅速、確實、熟練的戰備
要求,戰時方能發揮戰力,予來犯敵人迎頭痛擊。
七、結合國內外民用衛星
民用太空遙距感測應用在軍事上的比重日增,是國際上無可改變的事實,而且正
在快速擴散〔註五九〕。以美國空間成像有限公司(Space Imaging)所發射的伊克
諾斯(IKONOS)衛星為例,其全色分辨力為1米,多光譜分辨率為4米,幅寬11千米
,最小重訪周期為3天(緯度40度範圍)。公司開發的地面處理軟體可對圖像進行快
速拼接,提供覆蓋面積達12000平方公尺的無縫圖像產品〔註六十〕。且據該公司
首席執行官科普爾的說法,該衛星可以對世界上任何地方進行拍照;只要用戶要
求,甚麼樣的照片他們都可以提供〔註六一〕。另外美國Digital Globe公司的Q
uick Bird(快鳥二號,解析度0.61m)〔註六二〕、法國的SPOT1/2/4衛星、歐空局
ERS-1和ERS-2、日本的JERS-1等衛星,我門皆可以藉由商業管道獲得所需的衛照
資料。另外也應運用我國民間衛星系統提出讓軍事衛星專業人員參與,俾使我國
逐漸發展中的衛星科技能充分滿足國防需求。
陸、結語
中共的衛星工業歷經四十餘年的發展,其所發射的人造衛星包含了返回式遙感衛
星、通信廣播衛星、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科學技術試驗衛星、地球資源衛星、導
航衛星等類,飛行軌道涵蓋了地球的中、低軌道、同步靜止軌道,乃至太陽同步
軌道,已擠身國際先進水準之林。面對中共「衛星發展」之威脅,以達到其完成
「祖國統一」的策略時,國軍應有對付中共「衛星發展」的戰略思考,除強化戰
備整備外,應依既定之戰略指導,積極爭取先進國家軍事外購,結合國防需求,
建構一套屬於我防衛作戰性之嚇阻戰力,使中共進犯必須考量其後果與代價。另
須針對中共「衛星發展」的特點與弱點續研制對策,發揮優勢作為,避實擊虛
,以我之強擊敵之弱,從險峻的戰略環境中尋找有力的因應作為,以達成國軍保
家衛國的重大使命。
註釋
註一:2003年10月15、16日各大報。
註二:中共國務院所屬的「航天領導小組」負責督導與協調中共所有的太空發展
計畫。該小組成員有六人:國防科工委主任、國家科技委員會副主席、外交部副
部長、國家計畫委員會副主席,以及「中國航天公司」總經理等。內容請參照Ma
rk A. Stokes著,高一中譯,《中共戰略現代化》,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中
華民國89年4月,頁233。
註三:王永剛、劉玉文編著,《軍事衛星及應用概論》,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3年5月,頁3。
註四:王永剛、劉玉文編著,前揭書,頁17。
註五:王永剛、劉玉文編著,前揭書,頁12。
註六:黃河,〈珠海航展中的中共製雷達、航電系統〉,《全球防衛雜誌》,第
173期(1999年1月),頁34。
註七:〈陸媒披露巡弋飛彈裝備〉,《中央日報》,1999年8月22日,版10。
註八:前兩顆「北斗一號」衛星分別於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發射升空,至
今仍在軌運作,軍情局,「共軍重要動態及戰備訓練資料彙編」,2003年5月,頁
30。
註九:趙志祥、陳國英,〈發射第一顆導航定位衛星〉,《中國航天》(北京),
第271期(2000年11月),頁20。
註十:參閱國防部「共軍重要動態及戰備訓練資料彙編」,2004年2月,頁41。
註十一:王永剛、劉玉文編著,前揭書,頁19。
註十二:焦勇,〈中國航天史話〉,《航天》(北京),第115期(1999年5月),頁
31。
註十三:焦勇,前引文,頁31。
註十四:姜康林,〈中國衛星通信未來十年展望〉,《中國航天》(北京),第25
3期(1999年5月),頁3。
註十五:姜康林,前引文,頁3。
註十六:基本上軍民用的通信系統的互用的共通性極大,而且軍民共用電磁頻譜
的現象亦相當普遍。例如美國的民用電話與軍方雷達及衛星使用相同的頻寬,商
用衛星目前與未來計畫使用的波段,均與軍用衛星及雷達共用相同的頻譜。衛星
電視與美國國防部所引進的「全球播報系統」(GBS)即使用相同的波段。Theresa
Foley原著,江春旺譯,〈爭取頻寬的戰鬥〉,《國防譯粹》,第27卷,第1期(
2000年1月),頁57。
註十七:引自滕悅,〈院士倡建中國軍事網絡〉,《文匯報》(香港),1999年6月
10日,版3。
註十八:林長盛,〈中共太空指管通情系統〉,《全球防衛雜誌》,第157期(19
97年9月),頁50。
註十九:參閱國防部,「共軍重要動態及戰備訓練資料彙編」,2004年3月,頁4
3。
註二十:黃河,〈中共首創移動衛星通訊系統〉,《全球防衛雜誌》,第197期(
2001年1月),頁119。
註二一:凌翔,〈中國「動中通」移動衛星通信系統〉,《現代兵器》(北京),
第265期(2001年1月),頁5。
註二二:周貫五,〈一流偵察衛星 中國早已擁有〉,《大公報》(香港),1999
年9月13日,版5。
註二三:〈中國航天地面雷達設備新品─逆合成孔徑雷達〉,《航天》,第2期(
1997年2月),頁21。
註二四:平可夫,〈中共逐步掌握信息空戰優勢〉,《聯合報》,1999年6月17日
,版3。
註二五:參閱國防部「共軍重要動態及戰備訓練資料彙編」,2003年9月,頁32、
33。
註二六:林長盛,〈解放軍的衛星武器〉,《解放軍的武器裝備》(香港:明鏡,
1997年),頁404。
註二七:〈我一箭雙星順利升空〉,《中國航天》(北京),第253期(1999年5月)
,頁4。
註二八:李卿,〈風雲二號總師談風雲二號〉,《中國航天》(北京),第268期(
2000年8月),頁6-7。
註二九:〈風雲二號及其應用系統簡介〉,《中國航天》(北京),第267期(2000
年7月),頁46。
註三十:〈風雲三號氣象衛星後年發射〉,《中國航天》(北京),2004年,第4期
,頁6。
註三一:〈風雲二號氣象衛星〉,《中國航天》,第267期(2000年7月),頁7。
註三二:關於衛星大小之區分,目前通常把重於3.5噸的衛星叫做巨型衛星,重於
2噸的稱為大型衛星,中型衛星則在1噸重,小衛星則不到1噸重。而小衛星有可細
分為小衛星(0.5-1噸,造價在二千萬至五千萬美元)、超小衛星(0.1-0.5噸,造價
四百萬至二千萬美元)、微型衛星(10-100公斤,造價一百萬至四百萬美元),納米
衛星(小於10公斤,造價一百萬美元)。參閱龐之浩,〈迅猛發展的太空新軍─現
代小衛星〉,《現代軍事》(北京),第267期(1999年4月),頁59。
註三三:「實踐五號」衛星的質量為298公斤(屬於「超小衛星」級),主要用於太
空單粒子事件測量與對策研究、太空流體科學試驗以及小型衛星公用平台技術試
驗等。該衛星採用中共新一代高性能小型衛星所研究發展的CAST968公用平台,裝
有單粒子事件測量及對策研究試驗設備5台,與測量太空電子、質子、重粒子與衛
星內外輻射計量的設備3台。衛星雖然輕小,卻是設備密度高、測量項目多。尤其
是CAST968公用衛星平台可以確保衛星整體可靠性、靈活性,以及可將衛星研製週
期縮短於24個月內,可為中共未來環境與災害監測衛星、移動通(行動電話)衛星
等小型衛星的公用平台,係中共研製「現代高性能小型衛星」的基石之一。應天
行,〈當前中共研發衛星的新重心「小型衛星」〉,《全球防衛雜誌》,第203期
(2001年7月),頁35。
註三四:〈清華大學為什麼要研製小衛星〉,《中國航天》,第249期(1999年1月
),頁14。
註三五:應天行,〈當前中共研發衛星的新重心「小型衛星」〉《全球防衛雜誌
》,第203期(2001年7月),頁35-36。
註三六:〈清華大學為什麼要研製微小衛星〉,《中國航天》,第249期(1999年
1月)頁14。
註三七:應天行,前引文,頁38、39。
註三八:參閱國防部「中共軍類重要情資輯要」,2004年4月20日,頁38、39。
註三九:參閱國防部「共軍重要動態及戰備訓練資料彙編」,2004年1月,頁32。
註四十:郝玉慶、蔡照仁著,《科技強軍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4年
1月,頁60-62。
註四一:Zalmay M. Khalizad, Abram N. Shulsky and Daniel L. Byman etc.,
"The United States and a Rising China"(U.S.: RAND), 1999, pp.57-58.。
註四二:李潔明,《共軍的未來》,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2000年8月,頁158
-159。
註四三:陳雅莉,「太空領域,中國出現在地平線上─美國軍事戰略學家、空間
安全專家如何看待神州五號載人飛船」(華盛頓觀察,電子周刊,2003年),第8期

註四四:聯合報,2002年11月16日,版1。
註四五:郝玉慶、蔡仁趙著,前揭書,頁264。
註四六:美國防部2004年中共軍力報告中譯版,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編譯,20
04年5月31日,頁15。
註四七:美國防部2004年中共軍力報告中譯版,前揭書,頁13。
註四八:美國防部2004年中共軍力報告中譯版,前揭書,頁19-20。
註四九:林宗達著,《中共與美國飛彈攻防之軍備建構》、台北、晶典文化事業
出版社,2003年7月,頁323。
註五十:鍾堅,「中共衛星對台海安全的非對稱性威脅」,中國時報,1999年3月
15日。
註五一:Mark A. Stokes著,高一中譯,《中共戰略現代化》,國防部史政編譯
局譯印,2000年4月,頁43。
註五二:Mark A. Stokes著,高一中譯,前揭書,頁112-113。
註五三:Mark A. Stokes著,高一中譯,前揭書,頁124。
註五四:沈一鳴,〈論美國與中共發展航太科技對軍事戰略之影響〉,《國防雜
誌》第18卷,第17期,2003年11月2日,頁78。
註五五:沈明室,〈獵殺衛星 試試太空地雷〉,《聯合報》,1999年3月14日,
版15。
註五六:朱毅麟,〈各顯神通的人造衛星〉,《太空探索》第9期,2003年,頁1
2-13。
註五七:國防部「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長程定翼反潛機、柴電潛艦」三項重大
軍事採購案政策說明,國防部編印,2004年7月。
註五八:〈空軍戰機中山高戰備跑道軍演 媒體民眾聚焦〉,《中央社》2004年7
月21日。網址:http://news.yam.com/cna/politics/news/200407/20040721003
9.html。
註五九:Bob Preston著,吳惠民譯,《民間太空科技的軍事運用》,國防部軍務
局譯印,1998年2月,頁128。
註六十:王景泉著,〈二十一世紀初國外衛星技術及應用的發展趨勢與啟示〉,
《中國航天》,第11期,2000年。
註六一:科明,〈高分辨率商業遙感衛星初試鋒芒〉,《中國航天》,第6期,2
000年。
註六二:陸易,〈大眾化的間諜衛星IKONOS〉,《尖端科技》,212期(2002年4月
),頁89。

这家伙也太看的起自己了。居然还说什么中共发展卫星的弱点之一是政治制度的约束,看了就头晕。WW好好的研究怎么样和美军配合是重要的,可是好像他们自己都没有把握。幻想凭着自己的能力抵抗大陆,真是螳臂挡车
人人都说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最大优势就是政治体制,这老兄居然反其道。
最佳应对之道:早日回到“一个中国”立场上,展开和平统一之谈判!
楼主是对岸的哟
楼主你咬到我啦~
<P>光从第一点就扯到政治,就能看出WW</P>
<P>底气不足</P>
<P>八股文...</P>
<P>既然声称中国航天发展的弱点是“受制政治制度的約束;受限資源分配的不足;受社會環境不穩影響;欠缺聯合作戰的能力;受基礎科技落後影響”</P>
<P>那么这位目光敏锐的天才为什么不拿出针对这些弱点的打击方法来?</P>
<P>因应中共的导弹卫星之威胁的最好办法是,让中共下台!</P>
<P>可惜外敌末清,中国大陆的人民是不会让他们下台的!!!!!</P>
<P>台奸,倭狗是中共执政的最大保护伞,只要你们被消灭了,中共可能下台!</P>
<P>但是还有美帝,????帝国要中共来平啊!</P>
<P>反正最近五百年是不可能让中共下台的!!!!</P>
<P>按给台湾建议一下吧,因应中共卫星宇航发展的最好手段是,充分的参与进去,统一了之后,台湾的科研机构、商业机构会在卫星宇航事业中大有作为的!</P>
我喜欢听对岸的喊我们是“共军”“共匪”~  感到亲切~   因为这样至少还是在一家人的框架内的,两兄弟吵吵嘴打打架很正常[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