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秘密战有人看过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09:37
序一
  徐小宁
  从上世纪80年代,从警后我搞了二十余年的陕甘宁边区公安历史资料征集与研究,并且耗费数年时间参与编辑过一本《陕甘宁边区公安保卫史画册》,以及一本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南线情报工作史料选编》的内部资料。对于南线情报工作这段历史,我本人也是情有独钟。机缘巧合,我推荐会讲故事的胡杰来接触一下这段历史,并且介绍他认识了高涛先生。结果,两年之后,胡杰拿出了一本30万字的《中国西部秘密战》来。
  《中国西部秘密战》写了在西北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亦即西北局社会部,指挥在胡宗南部队电台工作的几个年轻人翻看胡宗南底牌的故事。如果说这几个年轻人悄悄加入解放军一方,让战争的天平失去平衡,可能有些夸大其词;但这个时候,国民党统治集团土崩瓦解,弃暗投明,加入共产党阵营的可不止这几个青年人。除了高孟吉、吕出、薛浩然等这一组情报力量,本书还介绍了郑琏、孙元昌情报组,陈汝杰、刘良骥情报组,刘布谷、刘奉先情报组,这些人都是国民党自己培养的青年干部,但他们都对国民党不满,先后背叛了国民党。还有一个书中没有的故事,1949年驻榆林的国民党22军军部第四电台台长阎玉明,也利用他控制的电台,向边区保安处情报台通报22军上层的动态。压垮“骆驼”的何止几根稻草,而是一捆捆稻草。但是,作为本书主角的这几个年轻人的作用仍然可圈可点,不容小视。
  据我所知,影视剧里神乎其神的谍战,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上并无传奇存在。所谓的传奇,要么是有人隐瞒了一些信息,要么是你搜集、掌握的信息不完整。零碎、不完整的信息就是传奇的温床。我承认,那些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特工具有超出一般人的优良品质和能力。间谍的使命和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事莫密于间”(孙子语),以局外人且是后来人的立场看谍战,谍战就是传奇;但如果以局内人的视角看,谍战只有真相,没有传奇。
  《中国西部秘密战》就是把专业读者才会看的真相,用最通俗的语言,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让普通读者看得下去。
  在剧场,我们从观众席看到的,是精彩、华美的表演;但如果有机会上后台,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凌乱、衣着不整、污浊以及失误。《中国西部秘密战》汇总了档案和当事人的口述,梳理故事的来龙去脉和人物的交合浮沉,还原谍战自然、平凡、琐碎的真相,仿佛从后台给你讲谍战,给你讲谍报机关怎样分析、设计、操刀,怎样防范、布局、铺垫,以及怎样百密一疏,包括物色和派遣交通,设计密码;给你讲交通员怎样随机应变、见机行事;给你讲隐藏在敌内的情报员怎样拉关系、占位子,怎样搜集、分析和发送情报。总之,这本书展示的就是真实的谍战。尽管幕后操刀者与一线实施者多非等闲之辈,但读过书之后,您就会发现,真实的谍战和影视剧完全是两码事儿,这里只有真相,没有传奇。
  本书的主线是写胡宗南总部电台的情报力量。即使从世界情报史上看,一支情报小组中,三部电台同时向敌方阵营发报,这样的案例也是绝无仅有的。从情报工作的专业角度看,这的确是一个成功案例,可圈可点之处不少:
  一、边保方面坚持在敌方原岗位使用吕出、薛浩然等人是正确的。假如当初韩城保安科同意吕出、薛浩然的要求,让他们到延安学习、工作,这些人的优势就废了,就不会有这些人后来提供胡部重要情报的故事发生。设计让高孟吉带电台到解放区潜伏,积累“成绩”,然后再回到胡部特务机关向上爬,事后看来却是一处败笔。高孟吉假潜伏的事不久暴露,不但原来的设计没法再执行,高孟吉原本具有的优势也废了。幸亏边保领导很早发现黄龙保安分处和韩城保安科设计上的问题,看出吕出等人潜在的情报价值,正确地使用了吕出等人,这才有后来的巨大成绩。
  按黄龙、韩城方面设想,这组情报力量是要用在掌控胡部特务机关活动方向上的。事后看来,这也是大材小用。与掌握绥署二处潜伏特务情况相比,1949年消灭胡宗南的军事力量显然更为重要。特务活动基本上要依托胡宗南的军事实力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边保将未暴露的情报力量用于掌握胡宗南部队的军事动向,是明智的,这就让好钢用在了刀刃上。这么说,不是要否定或贬低于桑、高步林的作用。于桑、高步林情报意识很强,前期做了大量铺垫工作,为力量后期的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件事也告诫后人,情报工作与艺术创作有点像,是很难尽善尽美的。
  二、延安对情报力量的统一领导是明智的,多头领导是情报工作的大忌。历来间谍之事,成于密,败于疏,多一方领导,必然增高泄密的几率。
  边区保安处很快报告中央社会部协调解决这个问题,不久晋绥、晋南解放区并入陕甘宁边区,两地公安工作,也包括情报工作统一于延安,这个问题获得解决,不再有两方都派交通、都架电台联络的事。后来对吕出、薛浩然等的领导、指导,由边区公安厅情报科直接负责。这些措施保障了对力量的单线领导和高级别的指导,也保障了力量的安全。
  三、建立空中联络。这里补充一点情况,过去保安处是有自己的电台的,抗战中后期到1947年3月胡宗南进攻延安前,保安处情报科与设在各分区的外勤组之间有专门的电台互通情况。1945年1月,保安处情报科还在延安建立测向电台,侦听重庆、西安、洛川、西峰、榆林、安边等地的国民党及其特务机关的电台通讯,进行破译。1947年自卫战争初期,保安处的前方武装侦察小队还配备有电台,负责监视胡宗南大部队每日的行军,报告给后方机关。但不久西北野战军要这些电台,西北局领导几次督促周兴交,周兴不愿意交,僵持了一段时间,但最后还是交了。为此,在1947年底西北局义和会议上,周兴受了严厉的批评。1948年4月延安光复,保安处回到延安,一边恢复社会正常秩序,一边稳定队伍、消除余悸、恢复士气、恢复各项业务工作。1948年9月6日中共西北中央局印发《关于加强情报工作的指示》(即“申鱼指示”)后,保安处着手恢复并加强情报工作。该指示由保安处副处长李启明执笔起草。1949年1月30日西北局社会部给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参谋长、西北局情报委员会主任张经武写报告,要求建立西北局社会部情报台,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2月5日张经武批示同意,西社部情报台(亦即保安处情报台)于1949年2、3月建立。重建西社部情报台这件事,说明保安处已经从义和会议的打击中恢复过来,恢复了信心和在情报工作领域的积极进攻姿态。对建立与李福泳、薛浩然、吕出、徐学章、王冠洲等控制电台的空中联络,保安处重视的程度是空前的,不但安排专门的电台与之联络,并派出情报科副科长袁心湖到韩城指导,袁亲自编写密码。1949年3月19日保安处情报台与李福泳的电台首先联通,李发报5份。4月下旬,交通送去袁心湖编写的新密码,约定5月1日启用,随后边保情报台与吕出、徐学章、王冠洲等人的电台亦联通。随后就是扶眉战役、秦岭战役,情报随电波源源而来。
  如果保安处与李福泳、薛浩然、吕出等人自始至终没有建立电台联络,或者电台联络姗姗来迟,未来得及在战事上发挥作用,该组的成就将逊色得多。战事瞬息万变,靠陆路交通传递如此紧急、重要的情报,只能误事。
  这里还有一个反例,说明用电台传递情报的重要性,边保方面对刘奉先情报组也曾寄予厚望,专门为这个组配备了电台和报务员。可偏偏到汉中后电台坏了,这个组的情报作用因此废了,只能独立开展策反及保护资产的工作。序一
  徐小宁
  从上世纪80年代,从警后我搞了二十余年的陕甘宁边区公安历史资料征集与研究,并且耗费数年时间参与编辑过一本《陕甘宁边区公安保卫史画册》,以及一本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南线情报工作史料选编》的内部资料。对于南线情报工作这段历史,我本人也是情有独钟。机缘巧合,我推荐会讲故事的胡杰来接触一下这段历史,并且介绍他认识了高涛先生。结果,两年之后,胡杰拿出了一本30万字的《中国西部秘密战》来。
  《中国西部秘密战》写了在西北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亦即西北局社会部,指挥在胡宗南部队电台工作的几个年轻人翻看胡宗南底牌的故事。如果说这几个年轻人悄悄加入解放军一方,让战争的天平失去平衡,可能有些夸大其词;但这个时候,国民党统治集团土崩瓦解,弃暗投明,加入共产党阵营的可不止这几个青年人。除了高孟吉、吕出、薛浩然等这一组情报力量,本书还介绍了郑琏、孙元昌情报组,陈汝杰、刘良骥情报组,刘布谷、刘奉先情报组,这些人都是国民党自己培养的青年干部,但他们都对国民党不满,先后背叛了国民党。还有一个书中没有的故事,1949年驻榆林的国民党22军军部第四电台台长阎玉明,也利用他控制的电台,向边区保安处情报台通报22军上层的动态。压垮“骆驼”的何止几根稻草,而是一捆捆稻草。但是,作为本书主角的这几个年轻人的作用仍然可圈可点,不容小视。
  据我所知,影视剧里神乎其神的谍战,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上并无传奇存在。所谓的传奇,要么是有人隐瞒了一些信息,要么是你搜集、掌握的信息不完整。零碎、不完整的信息就是传奇的温床。我承认,那些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特工具有超出一般人的优良品质和能力。间谍的使命和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事莫密于间”(孙子语),以局外人且是后来人的立场看谍战,谍战就是传奇;但如果以局内人的视角看,谍战只有真相,没有传奇。
  《中国西部秘密战》就是把专业读者才会看的真相,用最通俗的语言,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让普通读者看得下去。
  在剧场,我们从观众席看到的,是精彩、华美的表演;但如果有机会上后台,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凌乱、衣着不整、污浊以及失误。《中国西部秘密战》汇总了档案和当事人的口述,梳理故事的来龙去脉和人物的交合浮沉,还原谍战自然、平凡、琐碎的真相,仿佛从后台给你讲谍战,给你讲谍报机关怎样分析、设计、操刀,怎样防范、布局、铺垫,以及怎样百密一疏,包括物色和派遣交通,设计密码;给你讲交通员怎样随机应变、见机行事;给你讲隐藏在敌内的情报员怎样拉关系、占位子,怎样搜集、分析和发送情报。总之,这本书展示的就是真实的谍战。尽管幕后操刀者与一线实施者多非等闲之辈,但读过书之后,您就会发现,真实的谍战和影视剧完全是两码事儿,这里只有真相,没有传奇。
  本书的主线是写胡宗南总部电台的情报力量。即使从世界情报史上看,一支情报小组中,三部电台同时向敌方阵营发报,这样的案例也是绝无仅有的。从情报工作的专业角度看,这的确是一个成功案例,可圈可点之处不少:
  一、边保方面坚持在敌方原岗位使用吕出、薛浩然等人是正确的。假如当初韩城保安科同意吕出、薛浩然的要求,让他们到延安学习、工作,这些人的优势就废了,就不会有这些人后来提供胡部重要情报的故事发生。设计让高孟吉带电台到解放区潜伏,积累“成绩”,然后再回到胡部特务机关向上爬,事后看来却是一处败笔。高孟吉假潜伏的事不久暴露,不但原来的设计没法再执行,高孟吉原本具有的优势也废了。幸亏边保领导很早发现黄龙保安分处和韩城保安科设计上的问题,看出吕出等人潜在的情报价值,正确地使用了吕出等人,这才有后来的巨大成绩。
  按黄龙、韩城方面设想,这组情报力量是要用在掌控胡部特务机关活动方向上的。事后看来,这也是大材小用。与掌握绥署二处潜伏特务情况相比,1949年消灭胡宗南的军事力量显然更为重要。特务活动基本上要依托胡宗南的军事实力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边保将未暴露的情报力量用于掌握胡宗南部队的军事动向,是明智的,这就让好钢用在了刀刃上。这么说,不是要否定或贬低于桑、高步林的作用。于桑、高步林情报意识很强,前期做了大量铺垫工作,为力量后期的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件事也告诫后人,情报工作与艺术创作有点像,是很难尽善尽美的。
  二、延安对情报力量的统一领导是明智的,多头领导是情报工作的大忌。历来间谍之事,成于密,败于疏,多一方领导,必然增高泄密的几率。
  边区保安处很快报告中央社会部协调解决这个问题,不久晋绥、晋南解放区并入陕甘宁边区,两地公安工作,也包括情报工作统一于延安,这个问题获得解决,不再有两方都派交通、都架电台联络的事。后来对吕出、薛浩然等的领导、指导,由边区公安厅情报科直接负责。这些措施保障了对力量的单线领导和高级别的指导,也保障了力量的安全。
  三、建立空中联络。这里补充一点情况,过去保安处是有自己的电台的,抗战中后期到1947年3月胡宗南进攻延安前,保安处情报科与设在各分区的外勤组之间有专门的电台互通情况。1945年1月,保安处情报科还在延安建立测向电台,侦听重庆、西安、洛川、西峰、榆林、安边等地的国民党及其特务机关的电台通讯,进行破译。1947年自卫战争初期,保安处的前方武装侦察小队还配备有电台,负责监视胡宗南大部队每日的行军,报告给后方机关。但不久西北野战军要这些电台,西北局领导几次督促周兴交,周兴不愿意交,僵持了一段时间,但最后还是交了。为此,在1947年底西北局义和会议上,周兴受了严厉的批评。1948年4月延安光复,保安处回到延安,一边恢复社会正常秩序,一边稳定队伍、消除余悸、恢复士气、恢复各项业务工作。1948年9月6日中共西北中央局印发《关于加强情报工作的指示》(即“申鱼指示”)后,保安处着手恢复并加强情报工作。该指示由保安处副处长李启明执笔起草。1949年1月30日西北局社会部给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参谋长、西北局情报委员会主任张经武写报告,要求建立西北局社会部情报台,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2月5日张经武批示同意,西社部情报台(亦即保安处情报台)于1949年2、3月建立。重建西社部情报台这件事,说明保安处已经从义和会议的打击中恢复过来,恢复了信心和在情报工作领域的积极进攻姿态。对建立与李福泳、薛浩然、吕出、徐学章、王冠洲等控制电台的空中联络,保安处重视的程度是空前的,不但安排专门的电台与之联络,并派出情报科副科长袁心湖到韩城指导,袁亲自编写密码。1949年3月19日保安处情报台与李福泳的电台首先联通,李发报5份。4月下旬,交通送去袁心湖编写的新密码,约定5月1日启用,随后边保情报台与吕出、徐学章、王冠洲等人的电台亦联通。随后就是扶眉战役、秦岭战役,情报随电波源源而来。
  如果保安处与李福泳、薛浩然、吕出等人自始至终没有建立电台联络,或者电台联络姗姗来迟,未来得及在战事上发挥作用,该组的成就将逊色得多。战事瞬息万变,靠陆路交通传递如此紧急、重要的情报,只能误事。
  这里还有一个反例,说明用电台传递情报的重要性,边保方面对刘奉先情报组也曾寄予厚望,专门为这个组配备了电台和报务员。可偏偏到汉中后电台坏了,这个组的情报作用因此废了,只能独立开展策反及保护资产的工作。
序一 徐小宁 / 1
序二 徐 宁 / 6
第一章 路在何方
第一节 薛浩然:想投延安的国军上尉台长 / 1
第二节 吕出:晋冀鲁豫部队派出的情报人员 / 7
第三节 高孟吉:改变命运的一封密信 / 12
第四节 韩城有个晋绥情报站 / 19
第五节 刘文蔚:《智取华山》的幕后人 / 25
第六节 薛浩然:带着任务回西安 / 32
第二章 边保的人
第一节 徐汀:从小保姆到边保干部 / 38
第二节 高步林:新郎官与新任务 / 43
第三节 药铺账房白先生 / 51
第四节 高步林:回到韩城 / 57
第三章 潜伏电台
第一节 王微与刘庆曾:胡宗南的两个心腹 / 62
第二节 电台与国共战场 / 66
第三节 定向台、侦查台与特工电台 / 69
第四章 情报力量
第一节 高孟吉:自告奋勇去“匪区” / 74
第二节 高孟吉:解放区的天 / 80
第三节 高孟吉:受命重返西安 / 87
第四节 革命公园:情报力量集结号 / 95
第五章 棋手与棋
第一节 周兴:“中共的特务头子” / 103
第二节 高孟吉:腊月里的最后几天 / 111
第三节 李启明:边保情报工作的操盘人 / 121
第四节 “十一号”的“第二阶段” / 132
第五节 董钊与他的小舅子 / 140
第六节 “小学教员”与冒牌商人 / 147
第六章 交通员们
第一节 高勉斋:国共都用的情报员 / 155
第二节 张永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解放区
村长 / 166
第三节 王鹤龄:被“利用”的亲戚 / 177
第四节 薛万亭:手足之情最放心 / 184
第五节 交通员们的人生轨迹 / 191
第七章 空中对话
第一节 “CQQ”接通晋绥电台 / 196
第二节 1949 :炮火中的春天 / 203
第三节 边保有了情报台 / 209
第四节 西北望长安 / 214
第五节 情报力量在行动 / 224
第八章 “匪谍”如麻
第一节 杨荫东与“西安军事情报组” / 236
第二节 郑琏、孙元昌与第四分监部 / 243
第三节 兽医官陈汝杰与他的“一匹好马” / 254
第四节 刘奉先:把电台藏在董钊家里 / 260
第九章 收官成都
第一节 惊魂双石铺 / 269
第二节 “钳胡打马”与秦岭战役 / 275
第三节 降与不降:最后的军人 / 280
第四节 最后的坚守 / 290
第五节 解放成都,情报人员在行动 / 294
第十章 久别重逢
第一节 寻着暗号找老友 / 301
第二节 和毛主席握过手 / 306
第三节 白首西安话沧桑 / 316
附 录:
附录一 大事记 / 325
附录二 解放战争后期南线情报工作组织机构图 / 329
附录三 人物表 / 330
附录四 外勤力量及交通员的代号化名表 / 334
附录五 电台常用韵目代日及地支代月代时表 / 335
附录六 我的查档经历(作者:高涛) / 336
附录七 “龙潭后三杰”与王石坚情报系统 / 341
附录八 王超北与西安情报处 / 347
附录九 苏联间谍与他的“西安通讯组” / 357
附录十 推介词(一)(作者:成曾樾) / 365
推介词(二)(作者:李岩希) / 367http://item.jd.com/11727634.html
我还以为说的是现在的西 部秘密战
看了,不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