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两种这两种飞机都突破了热障,却有天壤之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24:48
本文发于微信公众号 德尔塔射线 (ID:dltray)  新浪微博:@德尔塔射线

点这里有图!!https://mp.weixin.qq.com/cgi-bin ... 0113&lang=zh_CN


限制飞机飞行速度的两大障碍,一个是“声障”,一个是“热障”。声障是指当飞行速度接近音速时,由于飞机前方空气受到极大压缩,产生局部激波而导致的飞行阻力急剧增长的现象。1945年,有人驾驶的飞行器第一次突破了声障,随后拉开了超音速飞行时代的序幕。
50年代,高空高速成为各国空军竞相追逐的目标。但是,随着飞行速度的提高,又一个障碍横亘在航空工程师面前。当飞行速度超过2马赫时,由于机体和空气摩擦产生的气动加热效应已经不可忽略。随着马赫数的进一步增加,机体温度也不断升高。当飞行速度达到3马赫时,机体表面温度将达到350℃,机体前端温度还要更高。工程上一般把M2.5作为热障的界限,在低于这个速度时,一般的铝合金材料就可以应付气动加热。而飞机的铝合金蒙皮的耐热温度只有300度,超过这个温度,铝合金的各项性能将大幅削弱。因此,要突破热障,显然已经不能再继续用铝合金来制造飞机主要结构部件和蒙皮。
60年代,美国开始研制XB-70轰炸机和F-108战斗机,这两种飞机3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和超过两万米的飞行高度让当时所有的超音速截击机都望尘莫及。对此,苏联也加紧了高速截击机的研制工作。
到六十年代末的时候,美苏双方都交出了各自的作业。美国人的XB-70和F-108都没能搞下去,在生产了几架原型机后停止了项目,洛克希德臭鼬工厂研制的SR-71“黑鸟”高空侦察机获得了空军的订单。苏联则完成了美国未能实现的目标,最大速度达到3.2马赫的米格-25截击机与1970年开始批生产。
美国本想齐头并进,搞出两型三倍音速的轰炸机和截击机,但事与愿违,在突破热帐的路上,美国人选择了使用加工难度极高的钛合金作为机体结构的主要材料。结果在花费巨额资金后,钛合金机体虽然能满足温度要求,但是限于当时的工艺,钛合金的承力结构无法满足强度要求,飞机甚至无法做大稍大一点过载机动飞行,这就等于给截击机项目判了死刑。另外美国空军也认为,由于地空导弹的发展,XB-70以失去了存在的必要,飞在快飞再高也跑不过导弹。因此,两个项目相继下马。但是高空高速性能却是当时战略侦察机梦寐以求的东西,在U-2高空侦察机之后,美国人已经尝到了高空侦查的甜头,U-2飞在两万米的高空,让大多数地空导弹和战斗机都鞭长莫及。因此,同时具备高空高速性能的A-12项目引起了空军的注意。最终,由A-12发展而来的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成为了U-2的替代者。
绝大部分机身都由钛合金制造的SR-71最大飞行速度达到3.3马赫,飞行在2.5万米高空,远远躲开了大部分地空导弹的有效射程,当时的超音速截击机也都追不上它。虽然采用了大量钛合金,但是由于“黑鸟”侦察机的机体庞大,空重仍然达到30吨,即使是两台加力推力达到151kN的普惠J58涡喷发动机,也只能给它可怜的0.44的推重比。事实上,再大的推重比对黑鸟来说也没什么用处,它的机体结构强度并不允许它做很多机动飞行。而且,在整个服役生涯中,SR-71仅依靠其高空高速性能成果就躲开了N次针对它的各种攻击,从未被击落。
相比美国人高大上的钛合金机体,苏联人的办法一如既往的简单粗暴。米格的设计师格列维奇最终选择了镍基合金钢作为米格-25的主要机体材料。镍基合金钢,说白了就是一种不锈钢。我们知道,打从有了飞机之后,钢铁这种东西,基本就没怎么在飞机上出现过,它的密度太大了,铝合金的密度是每立方米2.7吨,钛合金是4.5吨,而钢是7.9!但是,在具体到超音速截击机上,情况就不同了,不锈钢在次有两大优势最终使苏联人宁愿付出结构重量上的代价,也要选择它。相对于铝合金,它满足了突破热帐时的温度要求;相对于钛合金,不锈钢加工更容易,而且在当时的工艺下,钛合金结构件强度达不到要求,而不锈钢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米格-25主要结构的80%采用了不锈钢,这直接导致机体结构重量猛增。因此米格-25也一反以往苏联战斗机轻快小巧的风格,空重达到近20吨,而即使是像F-15这样的重型战斗机,空重也不过12吨。超大的机体重量使米格-25尽管安装了两台加力推力超过100kN的图曼斯基R15-B-300涡喷发动机之后,推重比仍然只有0.6,低于二代机的水平,但对于它来说,这也足够了。米格-25的定位是高空高速截击机,在当时,它的最大目标就是美国的SR-71,而后者几乎不具备什么机动性。米格-25的不锈钢机体保证了结构强度,使它可以在拦截对方侦察机时完成高速俯冲、急跃升攻击等一系列机动动作,对于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来说,他们完全达成了设计目标。
米格-25的后续发展证明,优异的高速性能如果使用得当,甚至可以对相对来说慢腾腾的三代机造成极大威胁。在海湾战争中,美军F-15“鹰之墙”和海军的F-18战斗机不止一次地与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5在空中遭遇。米格-25的在美军雷达上显示出的高速爬升能力惊呆了美军飞行员,虽然美军有预警机的空中引导和压倒性的数量优势,但少数由伊军飞行员中的老手驾驶的米格-25仍然依靠强大的速度优势在美军三代机机群中左冲右撞。在实战中,米格-25依靠速度优势,可以轻易在AIM-54“不死鸟”导弹的有效射程之内使美机雷达脱锁。在一次空战中,一架米格-25在接连躲过数枚AIM-9和AIM-54空空导弹的攻击后,成功运回到美军F/A-18后方,发射了两枚P-40空空导弹将其击落。
美国在突破热障的过程中走了很大的弯路,而即使在今天,也没有一架飞机使用过像SR-71那么多的钛合金材料来制造。相比只生产了32架、且早在1998年就退役的SR-71来说,靠着不锈钢和落后的晶体管电路飞上天的米格-25无疑笑的时间更长。另外,由米格-25发展而来的米格-31,同样继承了前者超重的机体和高空高速性能,至今仍在源源不断地加入俄罗斯空军。当然,这背后也体现出俄罗斯Su-35等一批先进战斗机产能远远达不到俄空军需求的无耐。但就米格-25的角度来看,这无疑俄罗斯空军是对米格-25及其后续机型的一种肯定。本文发于微信公众号 德尔塔射线 (ID:dltray)  新浪微博:@德尔塔射线

点这里有图!!:https://mp.weixin.qq.com/cgi-bin ... 0113&lang=zh_CN


限制飞机飞行速度的两大障碍,一个是“声障”,一个是“热障”。声障是指当飞行速度接近音速时,由于飞机前方空气受到极大压缩,产生局部激波而导致的飞行阻力急剧增长的现象。1945年,有人驾驶的飞行器第一次突破了声障,随后拉开了超音速飞行时代的序幕。
50年代,高空高速成为各国空军竞相追逐的目标。但是,随着飞行速度的提高,又一个障碍横亘在航空工程师面前。当飞行速度超过2马赫时,由于机体和空气摩擦产生的气动加热效应已经不可忽略。随着马赫数的进一步增加,机体温度也不断升高。当飞行速度达到3马赫时,机体表面温度将达到350℃,机体前端温度还要更高。工程上一般把M2.5作为热障的界限,在低于这个速度时,一般的铝合金材料就可以应付气动加热。而飞机的铝合金蒙皮的耐热温度只有300度,超过这个温度,铝合金的各项性能将大幅削弱。因此,要突破热障,显然已经不能再继续用铝合金来制造飞机主要结构部件和蒙皮。
60年代,美国开始研制XB-70轰炸机和F-108战斗机,这两种飞机3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和超过两万米的飞行高度让当时所有的超音速截击机都望尘莫及。对此,苏联也加紧了高速截击机的研制工作。
到六十年代末的时候,美苏双方都交出了各自的作业。美国人的XB-70和F-108都没能搞下去,在生产了几架原型机后停止了项目,洛克希德臭鼬工厂研制的SR-71“黑鸟”高空侦察机获得了空军的订单。苏联则完成了美国未能实现的目标,最大速度达到3.2马赫的米格-25截击机与1970年开始批生产。
美国本想齐头并进,搞出两型三倍音速的轰炸机和截击机,但事与愿违,在突破热帐的路上,美国人选择了使用加工难度极高的钛合金作为机体结构的主要材料。结果在花费巨额资金后,钛合金机体虽然能满足温度要求,但是限于当时的工艺,钛合金的承力结构无法满足强度要求,飞机甚至无法做大稍大一点过载机动飞行,这就等于给截击机项目判了死刑。另外美国空军也认为,由于地空导弹的发展,XB-70以失去了存在的必要,飞在快飞再高也跑不过导弹。因此,两个项目相继下马。但是高空高速性能却是当时战略侦察机梦寐以求的东西,在U-2高空侦察机之后,美国人已经尝到了高空侦查的甜头,U-2飞在两万米的高空,让大多数地空导弹和战斗机都鞭长莫及。因此,同时具备高空高速性能的A-12项目引起了空军的注意。最终,由A-12发展而来的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成为了U-2的替代者。
绝大部分机身都由钛合金制造的SR-71最大飞行速度达到3.3马赫,飞行在2.5万米高空,远远躲开了大部分地空导弹的有效射程,当时的超音速截击机也都追不上它。虽然采用了大量钛合金,但是由于“黑鸟”侦察机的机体庞大,空重仍然达到30吨,即使是两台加力推力达到151kN的普惠J58涡喷发动机,也只能给它可怜的0.44的推重比。事实上,再大的推重比对黑鸟来说也没什么用处,它的机体结构强度并不允许它做很多机动飞行。而且,在整个服役生涯中,SR-71仅依靠其高空高速性能成果就躲开了N次针对它的各种攻击,从未被击落。
相比美国人高大上的钛合金机体,苏联人的办法一如既往的简单粗暴。米格的设计师格列维奇最终选择了镍基合金钢作为米格-25的主要机体材料。镍基合金钢,说白了就是一种不锈钢。我们知道,打从有了飞机之后,钢铁这种东西,基本就没怎么在飞机上出现过,它的密度太大了,铝合金的密度是每立方米2.7吨,钛合金是4.5吨,而钢是7.9!但是,在具体到超音速截击机上,情况就不同了,不锈钢在次有两大优势最终使苏联人宁愿付出结构重量上的代价,也要选择它。相对于铝合金,它满足了突破热帐时的温度要求;相对于钛合金,不锈钢加工更容易,而且在当时的工艺下,钛合金结构件强度达不到要求,而不锈钢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米格-25主要结构的80%采用了不锈钢,这直接导致机体结构重量猛增。因此米格-25也一反以往苏联战斗机轻快小巧的风格,空重达到近20吨,而即使是像F-15这样的重型战斗机,空重也不过12吨。超大的机体重量使米格-25尽管安装了两台加力推力超过100kN的图曼斯基R15-B-300涡喷发动机之后,推重比仍然只有0.6,低于二代机的水平,但对于它来说,这也足够了。米格-25的定位是高空高速截击机,在当时,它的最大目标就是美国的SR-71,而后者几乎不具备什么机动性。米格-25的不锈钢机体保证了结构强度,使它可以在拦截对方侦察机时完成高速俯冲、急跃升攻击等一系列机动动作,对于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来说,他们完全达成了设计目标。
米格-25的后续发展证明,优异的高速性能如果使用得当,甚至可以对相对来说慢腾腾的三代机造成极大威胁。在海湾战争中,美军F-15“鹰之墙”和海军的F-18战斗机不止一次地与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5在空中遭遇。米格-25的在美军雷达上显示出的高速爬升能力惊呆了美军飞行员,虽然美军有预警机的空中引导和压倒性的数量优势,但少数由伊军飞行员中的老手驾驶的米格-25仍然依靠强大的速度优势在美军三代机机群中左冲右撞。在实战中,米格-25依靠速度优势,可以轻易在AIM-54“不死鸟”导弹的有效射程之内使美机雷达脱锁。在一次空战中,一架米格-25在接连躲过数枚AIM-9和AIM-54空空导弹的攻击后,成功运回到美军F/A-18后方,发射了两枚P-40空空导弹将其击落。
美国在突破热障的过程中走了很大的弯路,而即使在今天,也没有一架飞机使用过像SR-71那么多的钛合金材料来制造。相比只生产了32架、且早在1998年就退役的SR-71来说,靠着不锈钢和落后的晶体管电路飞上天的米格-25无疑笑的时间更长。另外,由米格-25发展而来的米格-31,同样继承了前者超重的机体和高空高速性能,至今仍在源源不断地加入俄罗斯空军。当然,这背后也体现出俄罗斯Su-35等一批先进战斗机产能远远达不到俄空军需求的无耐。但就米格-25的角度来看,这无疑俄罗斯空军是对米格-25及其后续机型的一种肯定。


貌视美粉们不会高兴的,
虽然有些是夸赞之词,但这样的主题最容易被攻击,假如倒过来猛夸SR-71,下面一片吹捧,甚至是阿谀。

貌视美粉们不会高兴的,
虽然有些是夸赞之词,但这样的主题最容易被攻击,假如倒过来猛夸SR-71,下面一片吹捧,甚至是阿谀。
所以美帝极力鼓吹“绝大部分空战都是在亚音速,中低空打的”

把全世界忽悠拐了。

在空空导弹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空高速战机将重放光彩
SR71也就冷战时期还能投入现役,放现在随便啥国家,这种完成度就是验证机的命
为什么SR71不能挂弹,就是因为强度问题吗?
xtal 发表于 2016-5-13 23:58
SR71也就冷战时期还能投入现役,放现在随便啥国家,这种完成度就是验证机的命
首先,黑鸟可以3倍音速巡航,Mig25不能

然后,黑鸟虽然被卫星淘汰了,Mig31也把速度指标降下来了

这两个飞机其实很好地反映了一个被反复证明的事实——美国和苏联在很多单项技术上有绝对的差距,但苏联人可以用高超的系统集成能力相对缩小这些差距
文成水 发表于 2016-5-14 00:03
为什么SR71不能挂弹,就是因为强度问题吗?
不是不能挂,是不能解决3倍音速开弹仓投弹问题

别说开弹仓了,原本SR71计划背负D21无人机,结果试飞就机毁人亡,后来D21都是B52投射的
冯·提尔皮茨 发表于 2016-5-14 00:12
首先,黑鸟可以3倍音速巡航,Mig25不能

然后,黑鸟虽然被卫星淘汰了,Mig31也把速度指标降下来了
Mig31可以战斗,黑鸟行吗?
火龙勇士 发表于 2016-5-14 00:19
Mig31可以战斗,黑鸟行吗?
母鸡可以下蛋,人能么?

所以人比母鸡低等?



SR71确实是那个年代航空工程学的一个闪亮的成果. 但是它从未被击落却不完全是因为速度快和飞得高. 由于油耗极大的原因, SR-71的航程受到很大的限制. 纵深穿越大国进行侦察需要2次以上加油, 一般执行一次任务都要在国际空域先加一次油. 而美国的加油机显然不可能在对方的领空生存. 这使得SR-71没办法深入对手的国土纵深进行侦察. 限制了它的用途. 但是也使得被击落的窗口大大减小. 关于SR-71经常在中国领空边缘打"擦边球"的史实. 宋心之等老师在各种军事节目上都多次提到过.

至于SR-71没有被改成挂蛋的具有战斗功能的飞机, 主要是2点, 一是它的机体内绝大部分空间都用于贮存燃油. 没有空间加装武器. 即便如此. 航程仍然很短. (一般的燃油最大航程在SR-71上没有太大意义, 因为它的威胁来自于3M+速度, 而3M+速度显然不是最大航程的条件) 二是它在高速下机动性实在太差. 转弯半径是个天文数字. 没有改成战斗机的基础.

从作战的角度看, MIG25/31 无疑是比SR-71更为成功的尝试. 虽然它们的航程也很大程度上受燃油的限制. 至少高速下的机动力可以忍受.

SR71确实是那个年代航空工程学的一个闪亮的成果. 但是它从未被击落却不完全是因为速度快和飞得高. 由于油耗极大的原因, SR-71的航程受到很大的限制. 纵深穿越大国进行侦察需要2次以上加油, 一般执行一次任务都要在国际空域先加一次油. 而美国的加油机显然不可能在对方的领空生存. 这使得SR-71没办法深入对手的国土纵深进行侦察. 限制了它的用途. 但是也使得被击落的窗口大大减小. 关于SR-71经常在中国领空边缘打"擦边球"的史实. 宋心之等老师在各种军事节目上都多次提到过.

至于SR-71没有被改成挂蛋的具有战斗功能的飞机, 主要是2点, 一是它的机体内绝大部分空间都用于贮存燃油. 没有空间加装武器. 即便如此. 航程仍然很短. (一般的燃油最大航程在SR-71上没有太大意义, 因为它的威胁来自于3M+速度, 而3M+速度显然不是最大航程的条件) 二是它在高速下机动性实在太差. 转弯半径是个天文数字. 没有改成战斗机的基础.

从作战的角度看, MIG25/31 无疑是比SR-71更为成功的尝试. 虽然它们的航程也很大程度上受燃油的限制. 至少高速下的机动力可以忍受.

冯·提尔皮茨 发表于 2016-5-14 00:19
不是不能挂,是不能解决3倍音速开弹仓投弹问题

别说开弹仓了,原本SR71计划背负D21无人机,结果试飞就 ...










整套系统的作战潜力可以从1966年4月25日,60-6934从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起飞后在墨西哥湾上空的一次测试中看出来。埃斯罕回忆道:“起飞后,我们向西南方向加速飞行,然后右转向东飞向靶场。乔治·帕森斯是我的火控操作员,他截获到241公里外正在约300米高度以0.6马赫的速度向西飞行的靶机。

当时我们的速度是3.2马赫,高度是22860米。尽管是在地面站的引导下飞行,我们仍凭借ASG-18的近距离控制功能接近目标,对正好位于12点的前方目标进行跟踪。我们的相对速度足有3.8马赫,高度差22860米。我们完成了射击准备后在距目标约98公里处发射了导弹,导弹直接撞击了QB-47靶机的左平尾。撞击时我们的雷达仍下视73°锁定着目标。”


明明黑鸟发展出来的YF-12截击机可以在3马赫下发射导弹,而且装备有当时尖端的火控雷达并由4个弹仓, 结果还被这么多人说没法挂导弹,真是好玩的紧
冯·提尔皮茨 发表于 2016-5-14 00:19
不是不能挂,是不能解决3倍音速开弹仓投弹问题

别说开弹仓了,原本SR71计划背负D21无人机,结果试飞就 ...

QQ图片20160514004419.png (245.4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5-14 00:45 上传


qkp9g7j2b9krwkahodvp.jpg (162.1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5-14 00:45 上传


AIM-47.jpg (98.5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5-14 00:40 上传


20160502141436.jpg (108.0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5-14 00:40 上传


yf12_73.jpg (88.1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5-14 00:40 上传


aC2t6ze.jpg (123.1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5-14 00:40 上传


QQ图片20160514003827.png (197.9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5-14 00:41 上传


QQ图片20160514003854.png (22.7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5-14 00:41 上传



整套系统的作战潜力可以从1966年4月25日,60-6934从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起飞后在墨西哥湾上空的一次测试中看出来。埃斯罕回忆道:“起飞后,我们向西南方向加速飞行,然后右转向东飞向靶场。乔治·帕森斯是我的火控操作员,他截获到241公里外正在约300米高度以0.6马赫的速度向西飞行的靶机。

当时我们的速度是3.2马赫,高度是22860米。尽管是在地面站的引导下飞行,我们仍凭借ASG-18的近距离控制功能接近目标,对正好位于12点的前方目标进行跟踪。我们的相对速度足有3.8马赫,高度差22860米。我们完成了射击准备后在距目标约98公里处发射了导弹,导弹直接撞击了QB-47靶机的左平尾。撞击时我们的雷达仍下视73°锁定着目标。”


明明黑鸟发展出来的YF-12截击机可以在3马赫下发射导弹,而且装备有当时尖端的火控雷达并由4个弹仓, 结果还被这么多人说没法挂导弹,真是好玩的紧
有关SR-71 背负 D-21 造成机毁人亡的问题. 这个搭配本身就是个错误. 美国人一开始肯定是错误的估计了冲压发动机的启动条件. 把本来可以用高亚音速启动的条件估计为了超音速. SR-71的各项机动能力指标都很差, 再背上个D-21, 还要去强上超音速, 结果当然不言而喻.
火龙勇士 发表于 2016-5-14 00:19
Mig31可以战斗,黑鸟行吗?
YF-12截击机在1966年的测试中就实现了以3.2马赫在2万米以上高空飞行时截获240公里以外的目标,并在距离近百公里时下视下射击中300米高度的相对速度3.8马赫的目标。
这能力不要说米格25,就是后来的米格31都不一定能达到。
文成水 发表于 2016-5-14 00:03
为什么SR71不能挂弹,就是因为强度问题吗?
这是伪命题, 黑鸟的衍生型号YF12的作战能力是很高杆的
隔夜茶 发表于 2016-5-14 00:52
这是伪命题, 黑鸟的衍生型号YF12的作战能力是很高杆的
真正投入服役的武器肯定都是合理的存在. 没入役的试验机一定有着重大缺陷, 不论是战斗力, 还是造价及运营成本, 还是耐用性. 总之肯定有一定要舍弃的原因. 对SR-71而言, 也许很多人希望 那个原因只是钱. 但是它毕竟作为在役侦察机存在了那么多年. 所以, 那个原因肯定不仅仅是钱....
冯·提尔皮茨 发表于 2016-5-14 00:12
首先,黑鸟可以3倍音速巡航,Mig25不能

然后,黑鸟虽然被卫星淘汰了,Mig31也把速度指标降下来了
你没明白么?黑鸟需要起飞后马上空中加油才行。真正实用化的飞机哪里有这种德性的
冯·提尔皮茨 发表于 2016-5-14 00:12
首先,黑鸟可以3倍音速巡航,Mig25不能

然后,黑鸟虽然被卫星淘汰了,Mig31也把速度指标降下来了
黑鸟起飞后必须马上空中加油。放现在,正式服役的飞机哪里容许有这种毛病。
SR71确实是那个年代航空工程学的一个闪亮的成果. 但是它从未被击落却不完全是因为速度快和飞得高. 由于油耗 ...
拜托, SR71 3 倍音速下能飞1个半小时,航程刚刚的, 比米格25 的航程强太多了。SR71 没入侵过苏联领土, 进其他国家还是不少次的。
黑鸟起飞后必须马上空中加油。放现在,正式服役的飞机哪里容许有这种毛病。
这不是个问题吧。不满油起飞, 减少滑跑距离, 可以省不少油。美国F117 在海湾战争时就时常这么干。
而且看空军之翼, 那飞行员回忆, 载20吨油起飞也是有的。。。
有关SR-71 背负 D-21 造成机毁人亡的问题. 这个搭配本身就是个错误. 美国人一开始肯定是错误的估计了冲压发 ...
美国人没有风洞?不会做好地面实验?
Sr71 不能大机动是设计就不要求, 跟钛合金结构有什么关系? F22 快40%的结构重量是钛合金, 歼20也是用量多多, 机动差了? 美帝从F100 起就开始大量用钛合金了。
fake3 发表于 2016-5-14 02:36
拜托, SR71 3 倍音速下能飞1个半小时,航程刚刚的, 比米格25 的航程强太多了。SR71 没入侵过苏联领土, 进 ...
好吧, 航程的问题可能是对SR-71只能带少量燃油起飞的误读. 不过以前看到过它满油确实不能起飞.
产品和艺术品的区别,SR71只生产32架,而MiG25则生产1200架,MiG31还生产500多架..
除了干小偷的行当,SR71做为武器的价值是不合格的,再先进的技术水平如果没有一定的量也形不成战斗力..
SR71突破双三的性能,至今仍无出其右,作为科研产品是成功的,但武器化是失败的..
SR71突破双三的性能,至今仍无出其右,作为科研产品是成功的,但武器化是失败的..
是美帝不想要武器化的版本而以, 没有要打的目标罢了。
如果不是被人出卖,扒光了轮X,MiG25/31仍将傲视群雄,令人仰视,..历史没有如果..
是美帝不想要武器化的版本而以, 没有要打的目标罢了。
代价太大,得不偿失..
武器化不是指装载武器,而是指作为战争机器适合批量生产装备,形成战斗力..
克林霉素磷酸钠 发表于 2016-5-14 02:42
美国人没有风洞?不会做好地面实验?
是么? 都能在风洞里解决, 还要试飞作甚? 而且掉都掉下来了, 人死都死了, 再说风洞还有卵用.
HH-9AAA 发表于 2016-5-14 05:18
除了干小偷的行当,SR71做为武器的价值是不合格的,再先进的技术水平如果没有一定的量也形不成战斗力..
作为侦察机也不完全合格. 就是航程的问题. 从中国的东,南2个方向上到罗布泊都有6,7千公里. 穿越俄罗斯的航线就更长. SR-71都不能完成任务.
fake3 发表于 2016-5-14 05:33
是美帝不想要武器化的版本而以, 没有要打的目标罢了。
如果能形成高一代的战斗力, 美帝绝对不会不想要. 甚至可以不计成本的去要.
黑鸟起飞后必须马上空中加油。放现在,正式服役的飞机哪里容许有这种毛病。
你这反驳一点也不高明

娘娘每次飞了回来还得重新补妆呢

fake3 发表于 2016-5-14 02:41
这不是个问题吧。不满油起飞, 减少滑跑距离, 可以省不少油。美国F117 在海湾战争时就时常这么干。
而且 ...


不是重量问题,是漏油

黑鸟的油箱常温下会漏,需要飞一阵子被空气摩擦加热后才完全密合(我猜如果常温密合高温就可能应力太大)
fake3 发表于 2016-5-14 02:41
这不是个问题吧。不满油起飞, 减少滑跑距离, 可以省不少油。美国F117 在海湾战争时就时常这么干。
而且 ...


不是重量问题,是漏油

黑鸟的油箱常温下会漏,需要飞一阵子被空气摩擦加热后才完全密合(我猜如果常温密合高温就可能应力太大)
如果能形成高一代的战斗力, 美帝绝对不会不想要. 甚至可以不计成本的去要.
在双三状态只能平飞,作为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局限确实太大
RB裸奔2.65-2.83才允许5MIN,大于2.4总共才允许15MIN人家YF-12A是标准的3.2M飞机,两者的高速飞行性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没有可比性。

xtal 发表于 2016-5-14 02:27
你没明白么?黑鸟需要起飞后马上空中加油才行。真正实用化的飞机哪里有这种德性的


太无知了吧, 起飞后空中加油是再常见不过的情况了, 美国战略轰炸机往往都这么干, 美军航母舰载机也是如此, 因为这样好处很多,当战机满载装备弹药时,先轻载起飞,起飞距离短,爬升速度快,并且把最耗油的爬升加速阶段甩在身后,然后空中加油把油箱灌满,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战机的作战距离。
xtal 发表于 2016-5-14 02:27
你没明白么?黑鸟需要起飞后马上空中加油才行。真正实用化的飞机哪里有这种德性的


太无知了吧, 起飞后空中加油是再常见不过的情况了, 美国战略轰炸机往往都这么干, 美军航母舰载机也是如此, 因为这样好处很多,当战机满载装备弹药时,先轻载起飞,起飞距离短,爬升速度快,并且把最耗油的爬升加速阶段甩在身后,然后空中加油把油箱灌满,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战机的作战距离。
20sky 发表于 2016-5-14 03:06
好吧, 航程的问题可能是对SR-71只能带少量燃油起飞的误读. 不过以前看到过它满油确实不能起飞.
黑鸟为了以3.2马赫超音速远距离巡航,必须真正应付热障,整个飞机因为持续加热而会膨胀,因此油箱是有缝的,起飞后进入超音速巡航会自己密合,但在地面会漏油,因此在地面加满也一样在飞起来后加满才能最大限度达到其设计航程。
不要扯米格25,那个的高速远航能力和黑鸟差太远,根本没资格一起比较。
20sky 发表于 2016-5-14 06:51
作为侦察机也不完全合格. 就是航程的问题. 从中国的东,南2个方向上到罗布泊都有6,7千公里. 穿越俄罗斯的 ...
从上海到罗布泊只有3000多公里,从泰国起飞2800多公里,从菲律宾起飞也不过4000公里。
黑鸟从加利福尼亚起飞侦查苏联北冰洋沿线基地,往返20000公里,总共只需要5次空中加油,每次加油时必然还要留出余量, 你可以自己算算其超音速巡航的能力。
如果对中国内陆侦查,黑鸟完全可以先飞到孟加拉湾上空进行空中加油,然后超音速巡航到罗布泊等目标,侦查后飞回孟加拉湾上空加油后飞回基地。
黑鸟不进入中国和苏联,最根本的原因是鲍尔斯事件后间谍飞机在这些大国境内坠落后造成的政治太被动,因为就算不被击落,出故障也是无法完全避免,而恰好此时侦查卫星在迅速成熟。
当然,这背后也体现出俄罗斯Su-35等一批先进战斗机产能远远达不到俄空军需求的无耐。
哈哈,这个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