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滚转体导弹的优势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01:40


在网上和论坛里没找到相关帖子。个人理解滚转体与常规弹体相比省了两套控制面及伺服机构,能节约一些重量和成本。但是发动机推力有一部分要提供滚转力矩,考虑到弹翼在旋转时的阻力,似乎这个分力需要得比较大。不晓得和这个分力上的推力损失相比,减少弹翼带来的阻力降低是否划算。另一个问题是以拉姆为例,10hz的频率旋转,岂不是最极端的情况下舵面响应要延迟0.025秒,这会不会影响到机动性呢?

感谢2楼和6楼,补充问一下,有没有大神给科普下2马赫下弹翼的阻力有多大?定性就行

在网上和论坛里没找到相关帖子。个人理解滚转体与常规弹体相比省了两套控制面及伺服机构,能节约一些重量和成本。但是发动机推力有一部分要提供滚转力矩,考虑到弹翼在旋转时的阻力,似乎这个分力需要得比较大。不晓得和这个分力上的推力损失相比,减少弹翼带来的阻力降低是否划算。另一个问题是以拉姆为例,10hz的频率旋转,岂不是最极端的情况下舵面响应要延迟0.025秒,这会不会影响到机动性呢?

感谢2楼和6楼,补充问一下,有没有大神给科普下2马赫下弹翼的阻力有多大?定性就行


滚动弹体不适合对付高机动目标,弹体滚动主要是尾翼提供的滚转分量维持,通常尾翼会有一个很小的偏转角度或者翼面切了单面刀口,类似于微旋尾翼稳定火箭弹的设计。

至于说响应时间,没那么长,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旋转90度,0.025S,但是实际上这个也不存在,除非是正好垂直的瞬间,没有偏离分量。

滚动弹体的一个优势是简化制导头和控制舵机,非滚动弹,又不是凝视平面,那么里面实际也有一个高速旋转的调制盘。



滚动弹体不适合对付高机动目标,弹体滚动主要是尾翼提供的滚转分量维持,通常尾翼会有一个很小的偏转角度或者翼面切了单面刀口,类似于微旋尾翼稳定火箭弹的设计。

至于说响应时间,没那么长,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旋转90度,0.025S,但是实际上这个也不存在,除非是正好垂直的瞬间,没有偏离分量。

滚动弹体的一个优势是简化制导头和控制舵机,非滚动弹,又不是凝视平面,那么里面实际也有一个高速旋转的调制盘。

滚动弹体抗激光武器能力较强。
滚动弹体不适合对付高机动目标,弹体滚动主要是尾翼提供的滚转分量维持,通常尾翼会有一个很小的偏转角度或 ...
感谢解答。后面那部分没看明白,为什么会简化制导头?调制盘是干什么的?
主要就是便宜,至于性能当然是有损失的,但是导弹又不会针对性的躲。

羽毛蛇 发表于 2016-5-11 12:59
感谢解答。后面那部分没看明白,为什么会简化制导头?调制盘是干什么的?


比如说红外导引头,如果不使用红外成像探测器而是用老式的点源红外传感器,
由于点源传感器只能感受强弱而没法感受访问,得设法不断改变探测方向才能判断访问,
那么会用旋转的圆盘(和其他辅助机构)来让红外传感器的探测点周期性地旋转并改变偏离轴心的角度,以便用一个“像素”来探测红外目标方位并让舵面适当偏转。
这个旋转的调制盘同样会让目标探测和响应有延时。
而旋转弹体用点源红外探测器时,就可以只周期性地改变探测方向离轴角(甚至可以只探测一侧),而省掉旋转调制盘(或者说调制盘就是旋转的弹体)


而如果说是半主动雷达引导的话,麻雀早期是用定向天线周期性圆锥扫描来判断回波方位的,这同样有个扫描延时和时间误差。后期是改用四根天线判断天线间信号差异来计算回波方位。
拉姆这样的话就能只用两根天线,凭借两个天线的信号差操纵一个舵机就可以了
.
跑题下,旧式响尾蛇、毒刺等的点源红外探测器在调制盘下的探测点轨迹大致上是个变形并旋转的梅花型,在目标释放干扰弹时不容易区分原目标和干扰弹(新目标),
我国的导弹人是设法改进了调制盘,让探测点轨迹能优先探测原目标附近方位,这样一定程度上就能盯住原目标,而不会看向新出现的目标(干扰弹),再加上后来的红外-紫外双色传感器,就更加提高了点源导引头的抗干扰能力了。
我国的新型格斗弹用了能真正识别目标的凝视成像导引头,不过天燕和前卫等可能还是用的调制盘。
羽毛蛇 发表于 2016-5-11 12:59
感谢解答。后面那部分没看明白,为什么会简化制导头?调制盘是干什么的?


比如说红外导引头,如果不使用红外成像探测器而是用老式的点源红外传感器,
由于点源传感器只能感受强弱而没法感受访问,得设法不断改变探测方向才能判断访问,
那么会用旋转的圆盘(和其他辅助机构)来让红外传感器的探测点周期性地旋转并改变偏离轴心的角度,以便用一个“像素”来探测红外目标方位并让舵面适当偏转。
这个旋转的调制盘同样会让目标探测和响应有延时。
而旋转弹体用点源红外探测器时,就可以只周期性地改变探测方向离轴角(甚至可以只探测一侧),而省掉旋转调制盘(或者说调制盘就是旋转的弹体)


而如果说是半主动雷达引导的话,麻雀早期是用定向天线周期性圆锥扫描来判断回波方位的,这同样有个扫描延时和时间误差。后期是改用四根天线判断天线间信号差异来计算回波方位。
拉姆这样的话就能只用两根天线,凭借两个天线的信号差操纵一个舵机就可以了
.
跑题下,旧式响尾蛇、毒刺等的点源红外探测器在调制盘下的探测点轨迹大致上是个变形并旋转的梅花型,在目标释放干扰弹时不容易区分原目标和干扰弹(新目标),
我国的导弹人是设法改进了调制盘,让探测点轨迹能优先探测原目标附近方位,这样一定程度上就能盯住原目标,而不会看向新出现的目标(干扰弹),再加上后来的红外-紫外双色传感器,就更加提高了点源导引头的抗干扰能力了。
我国的新型格斗弹用了能真正识别目标的凝视成像导引头,不过天燕和前卫等可能还是用的调制盘。
主要就是便宜,至于性能当然是有损失的,但是导弹又不会针对性的躲。
嗯,虽然导弹损失了性能感觉不爽,
但是像 120 火这样的还是尽可能降低导引头成本才更好普及制导武器化啊。
dreameasy 发表于 2016-5-11 12:09
滚动弹体抗激光武器能力较强。
原理是什么??
总感觉滚转弹的控制算法要头大
总感觉滚转弹的控制算法要头大

对于早期电子设备,这种一轮一轮周期扫描的方法应该是控制和传感里最常见的了吧,实际上是在简化设备和节约有限的早期硬件资源啊。
对于早期电子设备,这种一轮一轮周期扫描的方法应该是控制和传感里最常见的了吧,实际上是在简化设备和 ...
我是说蛋蛋的姿态控制啊,只能向一个方向控制,多向控制要靠旋转来实现,不断的旋转中靠着变化的一个轴向控制……我想着就要晕了
minimi001 发表于 2016-5-11 14:55
原理是什么??
激光照射杀伤需要在一定部位一定时间积累能量,旋转的情况下,能量无法集中。
q901541q 发表于 2016-5-11 15:49
我是说蛋蛋的姿态控制啊,只能向一个方向控制,多向控制要靠旋转来实现,不断的旋转中靠着变化的一个轴向 ...
简单多了,只需要比大小就可以了。
角度大那就幅度大
还没对?下一圈再修正。
羽毛蛇 发表于 2016-5-11 12:59
感谢解答。后面那部分没看明白,为什么会简化制导头?调制盘是干什么的?
弹体旋转相当于进行了扫描
滚动弹体抗激光武器能力较强。
打在导引头上一样瞎
SOARMAN 发表于 2016-5-11 17:27
打在导引头上一样瞎
这的天顶星才有的玩意
这的天顶星才有的玩意
现在激光主要还是得打导引头才能有效杀伤吧,要是以现在使用的激光武器,尤其是能上机的,如果能极短时间内就融化弹体外壳,引爆导弹,那才是天顶星科技呢。。。
比如说红外导引头,如果不使用红外成像探测器而是用老式的点源红外传感器,
由于点源传感器只能感受强 ...
涨姿势!这样就搞明白了,顺带连红外弹的导引头也学了,感谢大侠科普!
我是说蛋蛋的姿态控制啊,只能向一个方向控制,多向控制要靠旋转来实现,不断的旋转中靠着变化的一个轴向 ...

对啊,对于计算机来说这样最简单,计算机最不怕的就是周期计时数数了,人的直观形象的空间思维它反而不会。
这的天顶星才有的玩意
不再遥不可及了,美帝早就在直升机上实用化了,装战斗机上进行过类似实验,未见实际装备,但不会太遥远
超山猫 发表于 2016-5-11 14:00
比如说红外导引头,如果不使用红外成像探测器而是用老式的点源红外传感器,
由于点源传感器只能感受强 ...
基本就是如此,现在单兵弹采用了四元探测也不再使用调制盘,基本可视作点源(非成像)的“凝视”,利用强反馈的信号差实现控制逻辑。
感谢解答。后面那部分没看明白,为什么会简化制导头?调制盘是干什么的?
因为不需要旋转扫描…总之你理解成发射后不管的低成本低性能导弹就对了。
滚转的飞行状态更稳定。
感觉就是稳定性好吧。控制起来感觉费劲,攻角都是散布的。
wwwbak 发表于 2016-5-11 19:58
这的天顶星才有的玩意
激光虽然指向线好,但也不是完全不扩散的吧。隔得远的话肯定是照射整个弹体的。
主要特点就是便宜
没事看看玩 发表于 2016-5-11 11:03
滚动弹体不适合对付高机动目标,弹体滚动主要是尾翼提供的滚转分量维持,通常尾翼会有一个很小的偏转角度或 ...
笑了,那PL8与HQ10不是成了废柴。

175799041 发表于 2016-5-12 15:11
笑了,那PL8与HQ10不是成了废柴。


PL8不是滚动弹体,高机动高性能的弹不会采用滚动弹体这种方式。

HQ10本来就不打算有多高机动性能,一个末端拦截的东西而已,追求的是简单、可靠,为此还需要发射器指向发射。

你确实非常可笑。
175799041 发表于 2016-5-12 15:11
笑了,那PL8与HQ10不是成了废柴。


PL8不是滚动弹体,高机动高性能的弹不会采用滚动弹体这种方式。

HQ10本来就不打算有多高机动性能,一个末端拦截的东西而已,追求的是简单、可靠,为此还需要发射器指向发射。

你确实非常可笑。
羽毛蛇 发表于 2016-5-11 20:56
涨姿势!这样就搞明白了,顺带连红外弹的导引头也学了,感谢大侠科普!
顺便还说下,TY90和FN6均采用了4元引导头,不再需要调制盘。
没事看看玩 发表于 2016-5-12 15:49
PL8不是滚动弹体,高机动高性能的弹不会采用滚动弹体这种方式。

HQ10本来就不打算有多高机动性能, ...
笑晕了,HQ10不要求高过载还对抗什么导弹啊!!

谁说PL8不是滚动弹体,自己看后面的是什么。
有旋流动 发表于 2016-5-12 13:12
感觉就是稳定性好吧。控制起来感觉费劲,攻角都是散布的。

控制上是最简单的,只有一个舵机,依据门限开关或信号差动作就好了,弹道就是螺旋渐近的方式。

175799041 发表于 2016-5-12 16:00
笑晕了,HQ10不要求高过载还对抗什么导弹啊!!

谁说PL8不是滚动弹体,自己看后面的是什么。{:titter: ...


后面是弹翼上的气动式陀螺仪,用于保持弹体三轴稳定用的,你的图很好的证明了这玩意不是滚动弹体

滚动弹体由于自身旋转,反而不需要这些东西

你真是我见过的最大的笑话之一。

高过载不等于高机动,小屁孩还是好好去看看《导弹控制系统》之类的书吧,少出来丢人比较好。
175799041 发表于 2016-5-12 16:00
笑晕了,HQ10不要求高过载还对抗什么导弹啊!!

谁说PL8不是滚动弹体,自己看后面的是什么。{:titter: ...


后面是弹翼上的气动式陀螺仪,用于保持弹体三轴稳定用的,你的图很好的证明了这玩意不是滚动弹体

滚动弹体由于自身旋转,反而不需要这些东西

你真是我见过的最大的笑话之一。

高过载不等于高机动,小屁孩还是好好去看看《导弹控制系统》之类的书吧,少出来丢人比较好。

没事看看玩 发表于 2016-5-12 16:06
后面是弹翼上的气动式陀螺仪,用于保持弹体三轴稳定用的,你的图很好的证明了这玩意不是滚动弹体{:158: ...


笑了那拉姆你又如何解释呢??

是不是它不能高机动啊!!


不错,我是有错,但是你的滚动弹体不能实现高机动也是天才的理论。
没事看看玩 发表于 2016-5-12 16:06
后面是弹翼上的气动式陀螺仪,用于保持弹体三轴稳定用的,你的图很好的证明了这玩意不是滚动弹体{:158: ...


笑了那拉姆你又如何解释呢??

是不是它不能高机动啊!!


不错,我是有错,但是你的滚动弹体不能实现高机动也是天才的理论。

175799041 发表于 2016-5-12 16:10
笑了那拉姆你又如何解释呢??

是不是它不能高机动啊!!


拉姆和HQ10一样,都是末端点防御导弹,属于专用的低成本弹。

滚动弹体最大的问题在于控制效率低,毕竟只有一个(组)舵机,本质上还是属于分时控制,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升力不足,拉姆的可用过载只有AIM9的一半而已,所以说原理上就决定了不适合作为高机动的方案。事实上,你也找不出任何一款高机动弹采用滚动弹体方案的。

无知不是你的错,出来现还死不改悔才是真正的问题呢。
175799041 发表于 2016-5-12 16:10
笑了那拉姆你又如何解释呢??

是不是它不能高机动啊!!


拉姆和HQ10一样,都是末端点防御导弹,属于专用的低成本弹。

滚动弹体最大的问题在于控制效率低,毕竟只有一个(组)舵机,本质上还是属于分时控制,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升力不足,拉姆的可用过载只有AIM9的一半而已,所以说原理上就决定了不适合作为高机动的方案。事实上,你也找不出任何一款高机动弹采用滚动弹体方案的。

无知不是你的错,出来现还死不改悔才是真正的问题呢。
拉姆和HQ10一样,都是末端点防御导弹,属于专用的低成本弹。

滚动弹体最大的问题在于控制效 ...
我觉得这事比较奇怪,拉姆对付的应该是末段机动的反舰导弹吧,更需要高机动啊,为啥会采取这样的设计?打同类目标的近程点防空导弹,紫菀15,ESSM,9M96E什么的,最大过载都是50g以上,20千米可用过载也超过30g了吧,为啥他们需要高机动,拉姆这种不需要呢?
未来航空兵 发表于 2016-5-12 16:35
我觉得这事比较奇怪,拉姆对付的应该是末段机动的反舰导弹吧,更需要高机动啊,为啥会采取这样的设计?打 ...
没啥好奇怪的,拉姆是指向式发射,即发射架要大致对准来袭目标方向后才发射,而目标基本是迎头飞来不会大范围机动,你说的那几种都是全方位的非指向性的垂射弹,自身需要发射后快速改变方向,过载小了没法用。
没啥好奇怪的,拉姆是指向式发射,即发射架要大致对准来袭目标方向后才发射,而目标基本是迎头飞来不会大 ...
可是好点的反舰导弹末段都会拉机动,鱼叉是10~12g,现代级上的日炙能到15g,未来会超过18g,哪有不会机动的啊?大概20千米开始机动,总不能到10千米就停了吧,如果没有机动,那拉姆外面的射程不都废了么,和近防炮没啥区别了。。。

未来航空兵 发表于 2016-5-12 16:45
可是好点的反舰导弹末段都会拉机动,鱼叉是10~12g,现代级上的日炙能到15g,未来会超过18g,哪有不会机动 ...


再机动也是一个以目标舰为准的航路,范围不大,HQ10之类的有效发射距离不过8~10千米,命中点在4~6千米左右,这个距离正好是反舰弹结束末端机动准备拉起俯冲的时候。

反舰弹动力并不足以支持长时间的高机动,所谓的多少G就是瞬时的点罢了,以鱼叉为例,其小涡喷推力才600磅,推比不过0.5,升阻比不过4~6,真拉10G的过载,负加速度会到2G以上,也就是每秒损失40节的速度,这对于飞行速度才500节左右的鱼叉来说根本扛不住。按照不减速的情况估算,鱼叉正常的机动过载会限制在3G以内,所以嘛,这类末端拦截弹也就用不着多大的过载了。
未来航空兵 发表于 2016-5-12 16:45
可是好点的反舰导弹末段都会拉机动,鱼叉是10~12g,现代级上的日炙能到15g,未来会超过18g,哪有不会机动 ...


再机动也是一个以目标舰为准的航路,范围不大,HQ10之类的有效发射距离不过8~10千米,命中点在4~6千米左右,这个距离正好是反舰弹结束末端机动准备拉起俯冲的时候。

反舰弹动力并不足以支持长时间的高机动,所谓的多少G就是瞬时的点罢了,以鱼叉为例,其小涡喷推力才600磅,推比不过0.5,升阻比不过4~6,真拉10G的过载,负加速度会到2G以上,也就是每秒损失40节的速度,这对于飞行速度才500节左右的鱼叉来说根本扛不住。按照不减速的情况估算,鱼叉正常的机动过载会限制在3G以内,所以嘛,这类末端拦截弹也就用不着多大的过载了。
再机动也是一个以目标舰为准的航路,范围不大,HQ10之类的有效发射距离不过8~10千米,命中点在4~6千米左 ...
哦,再问一下,现在近程点防空导弹,对亚音速反舰导弹能进行两轮拦截吧,对超音速反舰导弹呢?如果要两轮拦截超音速反舰导弹(2.5~4),那第一次拦截点应该在多远以外,不借助CEC预瞄准提前射击能做到么?

未来航空兵 发表于 2016-5-12 16:59
哦,再问一下,现在近程点防空导弹,对亚音速反舰导弹能进行两轮拦截吧,对超音速反舰导弹呢?如果要两轮 ...


导弹拦截最难的不是打,而是发现,超音速导弹因为痕迹明显或者飞高空,实际上更容易被发现,拦截方的有效防御时间上相差无几,这也是美帝迟迟不肯发展超音速导弹的原因,就是新一代的LRASM依旧是亚音速的,而土鳖装备的新一代YJ8/6等也还是亚音速的。

很多人认为雷达发现来袭的导弹距离差不多,而超音速导弹依靠自身速度能大幅压缩对方的反应时间,这点是错误的,亚音速导弹更容易实现低高度飞行,同样的弹头,导弹也更小,特征信号也弱很多,更难被发现和有效跟踪。


未来航空兵 发表于 2016-5-12 16:59
哦,再问一下,现在近程点防空导弹,对亚音速反舰导弹能进行两轮拦截吧,对超音速反舰导弹呢?如果要两轮 ...


导弹拦截最难的不是打,而是发现,超音速导弹因为痕迹明显或者飞高空,实际上更容易被发现,拦截方的有效防御时间上相差无几,这也是美帝迟迟不肯发展超音速导弹的原因,就是新一代的LRASM依旧是亚音速的,而土鳖装备的新一代YJ8/6等也还是亚音速的。

很多人认为雷达发现来袭的导弹距离差不多,而超音速导弹依靠自身速度能大幅压缩对方的反应时间,这点是错误的,亚音速导弹更容易实现低高度飞行,同样的弹头,导弹也更小,特征信号也弱很多,更难被发现和有效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