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人逃离东北:房变多 青少年锐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6:14:04
青少年锐减 锦州在校生每年减少一万人

中小学生的人数变动趋势,反映了青少年的人口趋势。

辽宁省锦州市是非省会城市的代表。在2005到2015年间,在校学生数量从51.4万下降到41.4万,其中,小学阶段和普通初高中阶段的减少最为明显。下图为锦州市十年间在校总人数,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在校生变化。


省会城市也未能幸免。统计数据显示,沈阳市在2000年的在校学生人数约为189万人,到2014年降为约120万人。

东北人口流失的问题早已经反映在统计数据上,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比,当时东北人口较上次普查净流出接近200万人。6年过去了,人口流失的问题没有得到缓解。以吉林省为例,根据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吉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80年的10.12%,到2014年下降为0.40,这一数字到去年已经降到0.34%。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东北,甚至连在校学生数量也在逐年缩减,看来东北人口目前的现状的确可以用“告急”来形容。


房子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

今年三月份,沈阳市出台购房新政,其中包括 “毕业未超过5年的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沈阳购买商品住房的,给予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甚至对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购买商品住房的,给予每平米200元的奖励和契税全额补贴政策。

根据沈阳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沈阳市2012年房屋销售面积为约2469万平方米,仅仅两年后2014年就降为约1498万平方米。与此相反的是,沈阳市房地产的待售面积在逐年增加。


这到底是要用房子留住人,还是要让总数迅速减少中的青年人口为库存积压的房地产买单?无论初衷如何,都无法改变统计数字背后所反映出的冰冷事实:房子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

在库存与购买力不足的双重压力下,东北多个城市房价持续下跌。自2014年上半年开始,沈阳房价持续下跌22个月。锦州、丹东等非省会城市房价更是多次进入城市跌幅榜。





http://m.sohu.com/n/556830258/?wscrid=1140_6
青少年锐减 锦州在校生每年减少一万人

中小学生的人数变动趋势,反映了青少年的人口趋势。

辽宁省锦州市是非省会城市的代表。在2005到2015年间,在校学生数量从51.4万下降到41.4万,其中,小学阶段和普通初高中阶段的减少最为明显。下图为锦州市十年间在校总人数,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在校生变化。


省会城市也未能幸免。统计数据显示,沈阳市在2000年的在校学生人数约为189万人,到2014年降为约120万人。

东北人口流失的问题早已经反映在统计数据上,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比,当时东北人口较上次普查净流出接近200万人。6年过去了,人口流失的问题没有得到缓解。以吉林省为例,根据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吉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80年的10.12%,到2014年下降为0.40,这一数字到去年已经降到0.34%。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东北,甚至连在校学生数量也在逐年缩减,看来东北人口目前的现状的确可以用“告急”来形容。


房子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

今年三月份,沈阳市出台购房新政,其中包括 “毕业未超过5年的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沈阳购买商品住房的,给予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甚至对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购买商品住房的,给予每平米200元的奖励和契税全额补贴政策。

根据沈阳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沈阳市2012年房屋销售面积为约2469万平方米,仅仅两年后2014年就降为约1498万平方米。与此相反的是,沈阳市房地产的待售面积在逐年增加。


这到底是要用房子留住人,还是要让总数迅速减少中的青年人口为库存积压的房地产买单?无论初衷如何,都无法改变统计数字背后所反映出的冰冷事实:房子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

在库存与购买力不足的双重压力下,东北多个城市房价持续下跌。自2014年上半年开始,沈阳房价持续下跌22个月。锦州、丹东等非省会城市房价更是多次进入城市跌幅榜。





http://m.sohu.com/n/556830258/?wscrid=1140_6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23449
就别光提东北了,也不看看有多少人在办出国。
施图卡俯冲 发表于 2016-05-03 22:41
就别光提东北了,也不看看有多少人在办出国。

性质不一样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那地方实在是太冷了。
那地方实在是太冷了。
冷没事,就是官僚有些黑
房地产的好日子到头了。国家印了这么钱,大部分都跑到房地产上面了,一旦房地产崩盘,那场面太美,不敢直视啊。
是东北在建国以来整个环境,养成了人的惰性,人的惰性又成了习惯。

想改变这个冰动三尺的惰性习惯,还真不是几年就能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