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火箭专家梁思礼院士逝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1:53:20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梁思礼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4月14日10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定于2016年4月18日上午8:30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告别室举行梁思礼同志送别仪式。
联系电话:6837086568370043
联 系 人:王东娜邢敏
传真:68371100
梁思礼同志治丧办公室
二〇一六年四月十四日

梁思礼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导弹、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梁思礼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4月14日10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梁思礼同志1924年8月生,广东省新会人,是清末著名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最小的儿子。1950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5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转入耀华中学。1941年到美国卡尔顿学院学习,1943年转入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1945年考入辛辛那提大学攻读导弹控制专业,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48年参加进步的北美基督教中国学生会(CSCA),并成为该会执行委员会成员。1949年参加留美知识分子的爱国组织——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动员中国留学生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
1949年10月,梁思礼同志回到祖国。并于1950年1月在邮电部电信研究所参加工作。1953年随邮电部电信研究所合并到总参通信部电子科学研究所,任天线电波组副组长。1956年参加了国家十二年科学规划的制定,参与起草“喷气技术”专项。同年9月,作为技术骨干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任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从此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中国航天事业之中。1958年至1965年先后任国防部五院二分院第一设计部室副主任、二分院第一设计部副主任,1965年至1980年先后任七机部一院12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所长,1980年至1983年任七机部一院副院长、七机部和航天部总工程师,1983年至1988年任航天部科技委常委,1989年至1996年任航空航天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1996年起,任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
梁思礼同志1958年被国防部五院授予技术少校军衔,1962年被国防部五院授予技术中校军衔,1987年被评为研究员,并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当选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副主席。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航天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1年、1993年先后被航空航天工业部记一等功,并被评为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专家,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7年获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2013年获“中国侨届杰出人物”荣誉称号。
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梁思礼同志主持和参与了我国近程、中近程和远程战略导弹及运载火箭的研制试验工作。1958年至1960年,作为苏联P-2导弹教导大队技术副大队长和弹上电气设备总设计师,负责控制系统的仿制和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直至1960年1059地地导弹发射成功。随后,参加了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东风二号及其改进型导弹的研制,并担任控制系统副主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领导研制成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惯性制导系统。1966年10月,作为主任设计师,参加了东风二号甲导弹和核弹头“两弹结合”飞行试验,为我国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做出重要贡献。
20世纪60年代末,梁思礼同志主持远程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研究和方案制定工作。1976年至1978年作为长征三号火箭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在确定长征三号控制系统方案中起到技术领导和具体指导作用。1978年后又集中精力负责远程战略导弹和长征二号火箭的研制工作,担任型号副总设计师,参加了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为我国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981年作为七机部总工程师,同时兼任通用测试设备(CAMAC系统)总设计师,负责部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的计算机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研制工作并取得成功。1983年作为航天部总工程师,大力倡导、规划、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技术的应用,在当时国家相关技术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是航天CAD/CAM技术带头人和奠基者。梁思礼同志还是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学科带头人,出任航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质量可靠性专业组组长、中国宇航学会可靠性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航天质量协会副理事长和《质量与可靠性》杂志编委会主任等职,为航天质量工作做出重大贡献。
1988年,梁思礼同志作为国防科工委“核武器与空间裁军研究组”成员,进行核战略导弹和外空武器裁军的研究工作。作为中国代表参加1989年联合国在苏联召开的防止意外核发射研讨会以及1991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41届普格瓦什科学与世界事务会议,围绕“争取和平安全与发展”主题作了发言。梁思礼同志还参加了载人航天工程等的技术把关工作。近10余年来,梁思礼同志认真思考中国航天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参与并推动了多项重大项目的论证和立项,为航天重大规划建言献策,把毕生精力投入到航天事业中。他还将一生学识和经验进行总结,撰写了《关于载人航天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考虑》、《向太空的长征》、《梁思礼文集》等著作,积极参加和推动航天技术交流、科普教育活动,在年轻一代航天人中开展航天精神教育,积极推动着航天事业的发展。
梁思礼同志作为新中国成立时回国的爱国知识分子,用他满腔热忱、拳拳报国之心,为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建设,奉献出他全部的心血和智慧。他富有战略思维和创新精神,一生治学严谨,学术思想活跃,对控制系统、计算机自动化测试、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软件工程化、质量可靠性等诸多领域有开拓性贡献。他重视与青年人的合作,注意培养新生力量和发掘人才。他工作认真,关心同志,受到广大航天干部职工的尊重和爱戴。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谦虚谨慎、廉洁奉公,不计名利、顾全大局,表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著名科学家的高贵品质。梁思礼同志高尚的思想品德、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梁思礼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党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使航天事业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奠基者和学术高超的优秀科学家。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为建设航天强国而努力奋斗。
梁思礼同志永垂不朽!
来源:航天科技网站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Viewpoint/70634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梁思礼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4月14日10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定于2016年4月18日上午8:30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告别室举行梁思礼同志送别仪式。
联系电话:6837086568370043
联 系 人:王东娜邢敏
传真:68371100
梁思礼同志治丧办公室
二〇一六年四月十四日

梁思礼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导弹、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梁思礼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4月14日10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梁思礼同志1924年8月生,广东省新会人,是清末著名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最小的儿子。1950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5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转入耀华中学。1941年到美国卡尔顿学院学习,1943年转入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1945年考入辛辛那提大学攻读导弹控制专业,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48年参加进步的北美基督教中国学生会(CSCA),并成为该会执行委员会成员。1949年参加留美知识分子的爱国组织——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动员中国留学生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
1949年10月,梁思礼同志回到祖国。并于1950年1月在邮电部电信研究所参加工作。1953年随邮电部电信研究所合并到总参通信部电子科学研究所,任天线电波组副组长。1956年参加了国家十二年科学规划的制定,参与起草“喷气技术”专项。同年9月,作为技术骨干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任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从此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中国航天事业之中。1958年至1965年先后任国防部五院二分院第一设计部室副主任、二分院第一设计部副主任,1965年至1980年先后任七机部一院12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所长,1980年至1983年任七机部一院副院长、七机部和航天部总工程师,1983年至1988年任航天部科技委常委,1989年至1996年任航空航天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1996年起,任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
梁思礼同志1958年被国防部五院授予技术少校军衔,1962年被国防部五院授予技术中校军衔,1987年被评为研究员,并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当选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副主席。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航天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1年、1993年先后被航空航天工业部记一等功,并被评为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专家,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7年获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2013年获“中国侨届杰出人物”荣誉称号。
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梁思礼同志主持和参与了我国近程、中近程和远程战略导弹及运载火箭的研制试验工作。1958年至1960年,作为苏联P-2导弹教导大队技术副大队长和弹上电气设备总设计师,负责控制系统的仿制和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直至1960年1059地地导弹发射成功。随后,参加了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东风二号及其改进型导弹的研制,并担任控制系统副主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领导研制成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惯性制导系统。1966年10月,作为主任设计师,参加了东风二号甲导弹和核弹头“两弹结合”飞行试验,为我国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做出重要贡献。
20世纪60年代末,梁思礼同志主持远程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研究和方案制定工作。1976年至1978年作为长征三号火箭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在确定长征三号控制系统方案中起到技术领导和具体指导作用。1978年后又集中精力负责远程战略导弹和长征二号火箭的研制工作,担任型号副总设计师,参加了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为我国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981年作为七机部总工程师,同时兼任通用测试设备(CAMAC系统)总设计师,负责部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的计算机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研制工作并取得成功。1983年作为航天部总工程师,大力倡导、规划、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技术的应用,在当时国家相关技术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是航天CAD/CAM技术带头人和奠基者。梁思礼同志还是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学科带头人,出任航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质量可靠性专业组组长、中国宇航学会可靠性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航天质量协会副理事长和《质量与可靠性》杂志编委会主任等职,为航天质量工作做出重大贡献。
1988年,梁思礼同志作为国防科工委“核武器与空间裁军研究组”成员,进行核战略导弹和外空武器裁军的研究工作。作为中国代表参加1989年联合国在苏联召开的防止意外核发射研讨会以及1991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41届普格瓦什科学与世界事务会议,围绕“争取和平安全与发展”主题作了发言。梁思礼同志还参加了载人航天工程等的技术把关工作。近10余年来,梁思礼同志认真思考中国航天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参与并推动了多项重大项目的论证和立项,为航天重大规划建言献策,把毕生精力投入到航天事业中。他还将一生学识和经验进行总结,撰写了《关于载人航天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考虑》、《向太空的长征》、《梁思礼文集》等著作,积极参加和推动航天技术交流、科普教育活动,在年轻一代航天人中开展航天精神教育,积极推动着航天事业的发展。
梁思礼同志作为新中国成立时回国的爱国知识分子,用他满腔热忱、拳拳报国之心,为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建设,奉献出他全部的心血和智慧。他富有战略思维和创新精神,一生治学严谨,学术思想活跃,对控制系统、计算机自动化测试、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软件工程化、质量可靠性等诸多领域有开拓性贡献。他重视与青年人的合作,注意培养新生力量和发掘人才。他工作认真,关心同志,受到广大航天干部职工的尊重和爱戴。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谦虚谨慎、廉洁奉公,不计名利、顾全大局,表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著名科学家的高贵品质。梁思礼同志高尚的思想品德、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梁思礼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党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使航天事业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奠基者和学术高超的优秀科学家。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为建设航天强国而努力奋斗。
梁思礼同志永垂不朽!
来源:航天科技网站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Viewpoint/70634
梁思礼同志永垂不朽!

梁思礼先生

梁家一门出大师啊,还是各行业的大师


粱启超有9个子女,人人成才,各有所长:

   大姨思顺(令娴)(1893-1966),是梁启超的长女,生于广东新会,她自幼爱好诗词和音乐,从小梁启超就在家中教她读书,曾编有《艺蘅馆词选》。此书1908年初版,后多次再版,是研究梁启超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舅思成(1901-1972)著名建筑学家,梁启超的长子,生于日本。1913年随父母回国,早年入清华学堂学习,1924年赴美国留学,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他选择了当时比较艰苦的东北大学去创办了我国北方的第一个建筑系。“九·一八” 事变前夕,他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研究。

    三舅思永(1904-1954)著名考古学家,梁启超的次子,生于澳门,1913年随父母从日本回国,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随后赴美国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曾参加印第安人古代遗址的发掘,并研究东亚考古。其间,曾一度回国在清华学校国学研究所担任助教,193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回国参加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1931年春参加河南安阳小屯和后冈的发掘,秋季参加山东历城(今章邱)龙山镇城子崖的第二次发掘。他的工作提高了中国考古发掘的科学水平,使之纳入近代考古学的范畴。(1934年出版了他主笔的《城子崖遗址发掘报告》,这是我国首次出版的大型田野考古报告集。

    四舅思忠(l907-l932),梁启超的三子,生于日本,1913年随父母回国,后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陆军学院和西点军校,回国后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1932年患腹膜炎,因贻误治疗而去世,年仅 25岁。

    妈妈思庄(1908-1986)梁启超的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生于日本,1913年随父母从日本回国。1926-1930年间就读于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基尔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30-1931年就读于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获图书馆学士学位。1931年学成归国后,立即投身于我国图书馆事业,先后在北平图书馆、燕京大学图书馆、广州中山图书馆从事西文编目工作。1936年重返燕京大学,任图书馆西文编目组长、主任和图书馆主任等职。

    五舅思达(1912-)梁启超的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生于日本,1913年随父母从日本回国。193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后留校作研究生,于1937年毕业。抗战期间在重庆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任职。1949年在北京国务院外资企业局任职,后改为国家工商管理局。他曾参与科学院经济所编写《中国近代经济史》一书。1965年主编《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一书。1972年退休,现住北京。

    五姨思懿(1914-1988)梁启超的三女,主要从事社会活动,早年在燕京大学读书,初念医预班准备升入协和医学院学医,后为了参加革命转入历史系。她曾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是“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骨干。后参加学生流亡队伍。1941年到美国学习美国历史,1949年她在太平洋彼岸得知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消息立即回国。她先后在山东医学院、山东省妇联工作,后调到北京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她一直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红十字会议。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病逝于北京。

    六姨思宁(1916-)梁启超的四女,生于上海,早年在南开大学读一年级,因日军轰炸学校而失学。1940年在五姨思懿影响下投奔新四军,她参加革命工作数十年,现已离休,住在山东济南。

    八舅思礼(1924-)梁启超的五子,也是梁启超最小的孩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生于北京,1941年当他17岁时随五姨思懿赴美留学,在普渡大学获学士学位,接着在辛辛那提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49年回国,初在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和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所从事技术工作,并参加国务院组织的“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负责起草运载火箭的长远规则。1956年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任导弹系统研究室主任。他为祖国从无到有的导弹控制系统事业贡献自己的才智,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了不起,对于中国的军事科研工作者,我有种莫名的崇敬
国失栋梁,粱老好走
大争之世,混乱之年,众星陨落,是为不祥?
今年去世好多个老专家了
已经有人发过了吧.
走好
国之栋梁,一路走好。
老人家一路走好,默哀!
梁思成好像他老婆是林微因吧,夫妇两人都是大牛
是林微因这样的女神才配得上梁家?还是只有梁家才配得上林微因这样的女神?
老人家以前好像来过我们学校,可惜太忙没有去,同学说听了报告之后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去美国,他同学问他,我工资合人民币三百万,你在中国工资多少?梁院士告诉他,我工资一年才一万多,但是我造出来的导弹是保卫中国的,你造出来的是瞄准中国的,我很自豪!当时我眼泪就掉下来了
梁启超父子几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奇迹啊!
国之栋梁啊,永垂不朽!
满门忠烈,不愧是梁启超老先生的子女。梁思礼老前辈是双院士,中国航天和导弹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国家又一大损失啊,梁老永垂不朽。
梁老先生永垂不朽
梁老治丧办公室公布的联系电话:6837086568370043,这个电话是什么意思,既不是手机不是固定电话,哪位大神知道是怎么回事?
老人家一路走好,默哀!
英雄们一路走好!祖国不会忘记你们!
梁老治丧办公室公布的联系电话:6837086568370043,这个电话是什么意思,既不是手机不是固定电话,哪位大神 ...

没有发现是两个号码之间漏了个标点符号吗?68370865,68370043
爱国将领 发表于 2016-4-15 21:30
满门忠烈,不愧是梁启超老先生的子女。梁思礼老前辈是双院士,中国航天和导弹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国家又一大 ...
满门忠烈这个词用得不对。
梁老一路走好!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梁家满门英烈!老先生永垂不朽
献花,致敬!
一路走好
从来没觉得林徽因哪里出彩了,当时的环境下的的矮子里的高个而已
梁老走好,前不久走了一个宋老,别再走了,都要好好的!
梁思礼同志永垂不朽!
梁老治丧办公室公布的联系电话:6837086568370043,这个电话是什么意思,既不是手机不是固定电话,哪位大神 ...
固定电话,两个号连一块儿了。
我上个月曾到广东新会旅游,
曾听导游讲逑他家的故事,
不知他这么快便离开我们了。
梁启超太厉害了
从来没觉得林徽因哪里出彩了,当时的环境下的的矮子里的高个而已
你得去问志摩。
缅怀大师。梁先生是我校友,2000年9月我曾经在北航如心会议中心参加过他的讲座,听他讲述当年参与东风5导弹研制的故事,印象深刻。愿大师安息。。。
老人家这辈子值了。
国士  致敬  致敬梁启超  
一机二核三航四电五兵六船七天
梁老走好
梁老一路走好。向您致敬!
梁老千古!鞠躬~
梁老治丧办公室公布的联系电话:6837086568370043,这个电话是什么意思,既不是手机不是固定电话,哪位大神 ...
两号,中间有空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