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鬼子拚刺刀不开枪的真正原因[绝妙好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45:27
作者:海涛  
        小时候看打仗的电影,以及听大一点的小伙伴的介绍,知道了日本兵拼刺刀时是不许开枪的,因为他们要遵守所谓‘武士道‘精神.长大了,尤其是看了很多军事方面的文章和资料后,我才恍然大悟.
  小日本拚刺刀不开枪是因为遵守公平格斗的规则吗?
  屁话!!!
  小日本拚刺刀不开枪的真正原因是他们所用的武器限制!
  我不知道网友们见过小日本当时军队的标准步枪装备——三八大盖没有?我有幸见过也摸过。枪很长,确实很适合用于拚刺刀的。
  但是,不要忘了,这是一种单发的非自动步枪!也就是说,每发一枪,都得重新退弹壳上镗。想一想,在与敌人面对面拚刺刀时,还有上枪镗、开枪的机会吗?!
  我查过资料,其实小日本当时也能造出连发的冲锋枪的,但是当时日本军队里流行一弹打一目标的思想,没有看到连发枪的前景,这一点,在后来与老美在东南亚丛林中打仗时,就吃了大亏!
  小日本军条里规定士兵拚刺刀时不准开枪,不是为了什么遵守公平格斗,而是从实战出发的。
  让我们看看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拚刺刀的情形,一是子弹用完了,二是敌对双方距离只有五步时,也就是二到三米的距离吧。前一种情况不用说了,因为想开枪也没有子弹了。而后一种情况,当双方距离不到三米,应该开枪、应该用子弹消灭敌人的时间和空间已经没有了(以当时的武器为例,现则又另当别论),用一枝每开一枪就要拉一次枪栓、退一次弹壳的非自动步枪,面对五步以内的敌人拚刺刀,最蠢的人也不会时时想着拉枪镗开枪的!要不,枪栓还没有拉上,可能就已经成了别人刺刀下鬼了!
  小日本就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军条规定拚刺刀不开枪,就是要士兵在拚刺刀时一心一意,只有一心一意拚刺刀时才有胜算的。这是小日本对战场武器研究很深的结果,与公平不公平规则不规则毫无关系!
  至于有不少文章说,小日本拚刺刀时会自动退子弹的,我也看过这样的文章。这种情形是有的,但决不是在双方激战正酣势均力敌时出现的。出现这种情况多是在小日本人数占多时,占有战场优势时,常是几个小日本围着一个中国军人时会有;另一种出现这种情形的情况则刚相反,是小日本处于劣势时,在几个中国军人围着一个小日本时,小日本也会退子弹。
  大家要注意一个情况,前一种情况记载多出于小日本的手,而后一种记载则多出于中国军人的文章(皮定钧和扬成武二位将军的有关文章就有)。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前一种情形中国军人必死,当然没有中国人记下此事了;而后一种情形是小日本必死,当然也不会出现在小日本的文献里。
  那么现在我说说这两种情形出现时,小日本遵守了公平吗?同样没有!!!
  前者,只是小日本在绝对优势下,为了炫熠其所谓公平罢了,这就是为什么这种情形多出于小日本的记载文章了。呵呵,看看,四五把刺刀围着一个中国军人,我给你一个机会公平格斗的机会啦!退子弹吧,我们玩玩……**!!我也会。
  而后者,是正是小日本阴险狡诈的充分体现!是为了迫中国军人也退弹,籍此作最后挣扎苟延残喘而已。
  小日本骨子里从来就没有什么公平和光明正大的,有的只是阴险奸诈!!看看他们如何偷袭珍珠港就知道了,有光明正大了吗,有遵守规则了吗?再看看小日本对我国人民道歉的哪副嘴脸,有光明正大了吗,有遵守规则了吗?不言自明.

[flash=D:\ccccccccccc\music\短片flash\红楼梦qequ.swf]作者:海涛  
        小时候看打仗的电影,以及听大一点的小伙伴的介绍,知道了日本兵拼刺刀时是不许开枪的,因为他们要遵守所谓‘武士道‘精神.长大了,尤其是看了很多军事方面的文章和资料后,我才恍然大悟.
  小日本拚刺刀不开枪是因为遵守公平格斗的规则吗?
  屁话!!!
  小日本拚刺刀不开枪的真正原因是他们所用的武器限制!
  我不知道网友们见过小日本当时军队的标准步枪装备——三八大盖没有?我有幸见过也摸过。枪很长,确实很适合用于拚刺刀的。
  但是,不要忘了,这是一种单发的非自动步枪!也就是说,每发一枪,都得重新退弹壳上镗。想一想,在与敌人面对面拚刺刀时,还有上枪镗、开枪的机会吗?!
  我查过资料,其实小日本当时也能造出连发的冲锋枪的,但是当时日本军队里流行一弹打一目标的思想,没有看到连发枪的前景,这一点,在后来与老美在东南亚丛林中打仗时,就吃了大亏!
  小日本军条里规定士兵拚刺刀时不准开枪,不是为了什么遵守公平格斗,而是从实战出发的。
  让我们看看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拚刺刀的情形,一是子弹用完了,二是敌对双方距离只有五步时,也就是二到三米的距离吧。前一种情况不用说了,因为想开枪也没有子弹了。而后一种情况,当双方距离不到三米,应该开枪、应该用子弹消灭敌人的时间和空间已经没有了(以当时的武器为例,现则又另当别论),用一枝每开一枪就要拉一次枪栓、退一次弹壳的非自动步枪,面对五步以内的敌人拚刺刀,最蠢的人也不会时时想着拉枪镗开枪的!要不,枪栓还没有拉上,可能就已经成了别人刺刀下鬼了!
  小日本就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军条规定拚刺刀不开枪,就是要士兵在拚刺刀时一心一意,只有一心一意拚刺刀时才有胜算的。这是小日本对战场武器研究很深的结果,与公平不公平规则不规则毫无关系!
  至于有不少文章说,小日本拚刺刀时会自动退子弹的,我也看过这样的文章。这种情形是有的,但决不是在双方激战正酣势均力敌时出现的。出现这种情况多是在小日本人数占多时,占有战场优势时,常是几个小日本围着一个中国军人时会有;另一种出现这种情形的情况则刚相反,是小日本处于劣势时,在几个中国军人围着一个小日本时,小日本也会退子弹。
  大家要注意一个情况,前一种情况记载多出于小日本的手,而后一种记载则多出于中国军人的文章(皮定钧和扬成武二位将军的有关文章就有)。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前一种情形中国军人必死,当然没有中国人记下此事了;而后一种情形是小日本必死,当然也不会出现在小日本的文献里。
  那么现在我说说这两种情形出现时,小日本遵守了公平吗?同样没有!!!
  前者,只是小日本在绝对优势下,为了炫熠其所谓公平罢了,这就是为什么这种情形多出于小日本的记载文章了。呵呵,看看,四五把刺刀围着一个中国军人,我给你一个机会公平格斗的机会啦!退子弹吧,我们玩玩……**!!我也会。
  而后者,是正是小日本阴险狡诈的充分体现!是为了迫中国军人也退弹,籍此作最后挣扎苟延残喘而已。
  小日本骨子里从来就没有什么公平和光明正大的,有的只是阴险奸诈!!看看他们如何偷袭珍珠港就知道了,有光明正大了吗,有遵守规则了吗?再看看小日本对我国人民道歉的哪副嘴脸,有光明正大了吗,有遵守规则了吗?不言自明.

[flash=D:\ccccccccccc\music\短片flash\红楼梦qequ.swf]
呵呵,楼主说的好,我在一本书上也看到过真实原因,小日本,嘿嘿,想想也不会公平竞争,否则什么对细菌、毒气也不会如此热衷了。
这个我也看过很多相关文章,不过我听我老爷子说其实这事是有的。我老爷子说早期日本军队很多是北海道的师团打仗的确是厉害,他们经常是一个营伏击小日本的一个小队,所以才会有咱们以多围少。日本人退子弹就是那会传出来的(另外说一句,咱们共产党的军队好象一般都是以多打少。少有以少打多哈。)。后来华北地区的日军换成大阪师团战斗力就下去了,也可能日本鬼子学聪明了,一般就少有拼刺刀的时候退子弹。
看亮剑的时候,发现大刀比刺刀厉害多了
小日本講公平?別扯了,誰都不會相信。
<P>另外说一句,咱们共产党的军队好象一般都是以多打少。少有以少打多哈。)。</P>
<P>—————————————————— 能够以多打少,傻子才不打呢</P>
二战里面,日军在白刃战前先把子弹退掉然后拼<B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刺刀</B>,是一个怪异而引人注目的战术。这确实是其步兵操典的规定,这一规定因为看起来迂腐而令人困惑,然而,它决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也不全是捍卫武士道的尊严,而是<B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9999">日本</B>军队根据实战检验做出的结论,这和日军的兵器,作战特点是相吻合的。 <BR>   <BR>  日军在白刃战前退出子弹,是指双方开始班以上规模近距离格斗的时候,而不是只要一准备肉搏,冲 <BR>锋的时候就退掉子弹,那纯粹是自杀行为。当时各国军队都一样,在冲锋的时候不但不能退出子弹,而且整个过程中要全力射击,尽量压制对方火力,比如军事作品《亮剑》,就有这样一段真实的描写:“随着最后一批手榴弹的脱手,伏在坡下的突击队一跃而起,疾跑中二十挺轻机枪同时开火,组成密集的火网,日军工事在密集的弹雨下被打得烟尘四起,在爆炸后残存的日军士兵又恢复了强悍的本色,他们嚎叫着还击,面无惧色。八路军突击队员们不断倒下,后面的候补射手又迅速补上,双方杀红了眼,有些日军士兵杀得性起,竞毫无遮拦地端着<B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刺刀</B>从工事中跳出来迎着弹雨进行反冲锋,但顷刻间被打成蜂窝状,短短30米冲击距离,李云龙的第一突击队的机枪手们全部阵亡,无一生还。。。”战争是残酷的,日军对这一点的认识和其他国家军队并无区别,事实上太平洋战争中,无论塞班还是冲绳,日军发动步兵冲击的时候,都是一边射击一边前进,并且把轻机枪手放在一线,以增强压制火力(因为一线日军一直没有装备冲锋枪)。 <BR>   <BR>  这倒不太用担心误伤自己人,二战中,步兵冲击的散兵线即便以所谓“密集队形”发动攻击,其队形也远比冷兵器时代松散,士兵前后重叠的概率不高。真正采用那种传统意义的密集队形,冲击的效果往往很糟,比如瓜达尔卡纳尔日军对“血岭”的密集队形冲击,中国军队在忻口会战中对1002高地的强袭,过于密集的队形,造成己方后方人员的武器无法使用,而对方的武器命中率则大大提高,徒然增加自己的伤亡。 <BR>   <BR>  根据日军自己的统计,在白刃战开始以后,保留步枪子弹造成的损失比收获更大,明令白刃战开始后子弹退膛,正是依据这个判断。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两个: <BR>   <BR>  第一,日军使用的步兵轻武器性能限制 <BR>   <BR>  日军的制式轻武器,最典型的就是三八式步枪,它继承了其前辈村田式步枪的特点,那就是弹丸初速高,瞄准基线长,枪身长。这样的特点使三八式步枪射程远,打得准,也适合白刃战,不但日军喜欢用,中国军队缴获后也喜欢用,战前还从<B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9999">日本</B>进口过一批。但是它也有缺点,因为弹丸初速高,质量好,因此命中之后往往易于贯通,创口光滑,一打两个眼,对周边组织破坏不大,在杀伤力上不如中国的中正式步枪。白刃战中,这个缺点更为突出,因为白刃战中双方人员往往互相重叠,使用三八式步枪,贯通后经常杀伤自己人,而且,由于贯通后弹丸速度降低,二次击中后弹丸会形成翻滚,变形,造成的创伤更为严重,而被贯通伤的对手未必当场失去战斗力,仍然能够反击!在二战中国战场,因为装备和训练的优势,日军人员损失与中国军队相比,达到1:4甚至1:6的水平,而且日军处于人员劣势,因此,使用三八式步枪在肉搏战中开枪射击,因为误伤造成己方大量减员,显然是赔本的事情。 <BR>   <BR>  第二,日军对白刃战的战术认识 <BR>   <BR>  白刃战中,日军标准的刺杀准备姿势为一手握前护木,一手握枪托前段弯曲部,枪托稍下垂在支撑腿侧面,半斜向面对对手,<B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刺刀</B>尖略与眉平,这样,枪从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护住颈,胸,腹要害,而<B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刺刀</B>一甩就可以突刺。问题是如果您摆一下这个姿势,就会发现原来这样一比划,枪口根本就不是朝向对方,而是朝向斜上方的天空!因此,格斗起来,射击的机会很难比突刺的机会更多。而如果作射击准备,手指必须放在扳机上,这就造成了两个严重问题,一,只要双方武器一相交磕碰,就会走火,二,手指不能全力握枪,影响了持枪姿态,拼杀中使不上全力。另外,三八式步枪太长,转动枪口瞄准对方的力距也长,如果对方不是出现在正前方,转动枪口的时间太长,可能枪口还未到位,自己已经被刺倒,这时候使用枪托进行打击无疑是更为方便的作战方法。可见,白刃战中能够有效射击的机会很少,保留枪膛中的子弹,取得战果的机会微乎其微,反而影响了肉搏动作的质量。 <BR>   <BR>  中国军队: <BR>   <BR>  无独有偶,发现在白刃战中射击得不偿失的并不是<B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9999">日本</B>一家,中国军队也发现了这一问题。中国军队没有白刃战必须退掉子弹的条令,但是西北军部队广泛在白刃战中使用砍刀,实际上也是主动放弃了射击的战术,因为不可能一手挥大刀,一手拿一支步枪射击。当然这也是因为西北军出身的部队刀法独到,是当时唯一在白刃战中可以占到日军上风的中国部队,其他部队,包括八路军,刺杀技术与训练在二战前期都远不如日军,因此即便容易误伤自己人,也要保留格斗中开枪的战术,以达到“几条命换他一条命也够本"的目的。这里面,中国军队的枪支质量较差,弹丸初速低,击中后往往留在对方体内,也是一个原因。顺便说一下,西北军的刀法脱胎自军阀混战时期的李景林部①,独成一家,专破日式白刃战拼刺术,具体的刀法其实只一招,出刀的时候刀身下垂刀口朝自己,一刀撩起来,刀背磕开步枪,同时刀锋向前画弧,正好砍人家脑袋,其威力在于挥刀的同时荡开对方武器,因为和劈砍是一个动作,对手来不及回防就中招了。<B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9999">日本</B>人怕大刀队,并不是一般的宣传,而是确有其事。 <BR>美军: <BR><BR>  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也发现同样问题。美军的冲锋枪枪身较短,白刃战拼<B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刺刀</B>吃亏,最初近战中往往用长点射弥补其不足。日军实施夜袭等行动时,多为奇袭,使美军来不及用密集弹幕将日军切断于战线之前,一旦进入混战,没有经验的士兵用冲锋枪扫射造成的己方伤亡往往比敌人造成的还大,在贝蒂欧,美军指挥官肖普上校曾经威胁如果有士兵再乱开枪,就把他的 <BR>枪扔到海里,而且从此再不发一颗子弹。 <BR><BR>  美军通过总结,认为白刃战中最好的方法是用手枪对抗日军的<B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刺刀</B>。 <BR><BR>  美军在实战中证明手枪在白刃战中作用最好,它的长度短,可以轻易转向任何一方射击,射击姿势也可以五花八门,装药少,即便近距离击中第一个对手后也不易贯穿击伤后面的自己人,而威力范围远超过<B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刺刀</B>,至于装弹,如果弹仓子弹都打光,还有<B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刺刀</B>逼过来,那就只能认命了,不过,美军制式手枪填弹七发,等于有<B black; BACKGROUND-COLOR: #a0ffff">连发</B>七刀的能力,而一次白刃战中很少有人能有机会<B black; BACKGROUND-COLOR: #a0ffff">连发</B>七刀,这个概率太低了。 <BR><BR>  有趣的是美军认为最好的白刃战用手枪,是日军的南部十四年式“王八盒子”,这种枪的优点是不用瞄准,手指指向哪里,就会打向哪里,打急了很方便,唯一缺点是故障率高了点儿。 <BR><BR>  德军: <BR><BR>  大概唯一不重视白刃战问题的就是<B black; BACKGROUND-COLOR: #99ff99">德国</B>人了,后来一看不是不重视,也和它的战术运用和装备有关,德军进攻特别重视装甲部队,近战的机会不多,防御重视工事和装甲部队的配合,近战的机会不是没有,却多发生在狭窄的工事,建筑里,比如斯大林格勒会战,这时,德军多用爆破,扫射来清除敌人,比用<B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刺刀</B>的机会多得多。这样,就被<B black; BACKGROUND-COLOR: #99ff99">德国</B>人总结出了“冲锋枪加手榴弹打近战金不换”的真理,其实,<B black; BACKGROUND-COLOR: #99ff99">德国</B>人不是不能白刃战,他们更擅长在狭小空间用匕首解决问题,《拯救大兵瑞安》里面好像就有这样一个镜头。 <BR><BR>  注释: <BR><BR>  ①李景林是军阀混战时期,奉系入关的两大派系之一,山东督军系李,直隶督军就是张宗昌。李景林除是高级将领外,也是武术名家。擅长武当剑法,同时代武术名家尊其为天下第一剑。李景林少年师从武当宋唯一大师,对武当剑术造诣极深。在东北的奉军中任职时,就有“神剑手李景林”的雅号,是闻名全国的武术家兼军事将领。李景林任奉军混成旅旅长时,将武术用于军事训练,对骑兵规定要“斩劈活靶及活靶反击”的实战军训。又在军队里建立武术队,帮助训练士兵的素质和格斗本领。
<P>楼上的强!!</P>
大刀片子最强[em05]
我潜水几个小时了
你和汪发的好猛啊
[em10][em10][em10]
1949年,毛泽东第一次出访苏联,受尽了斯大林的冷落,新中国百废待兴,又需要苏联的大量援助。最终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斯大林为他的援助强要代价,毛答应了三个苛刻的条件:其中之一就是承认外蒙独立。<BR><BR>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后,通过谈判,前两个条件得到解决,苏联归还了旅大军港,归还了东北铁路的管理权。当周恩来提出第三个问题——蒙古问题时,遭到了赫鲁晓夫的无理拒绝。<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