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器破甲势力沉——由某帖中的某些争论说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39:19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extra=page%3D1
某帖中关于古代单手冷兵器的重量产生了一些争论,鉴于这个帖楼已经比较高,估计很多人懒得爬楼看,为了避免洋洋洒洒打一堆字只有寥寥几个人看到,遂决定单独开一帖澄清某些问题。

首先比如这个五斤刀打底的神论,没什么好说的,我就不说戚继光刀法偏双手使用的苗刀一般只重两斤多点了。

但是对于这种试图以”单手钝器较沉“来说明单手武器3公斤很正常的,就有必要澄清下了。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钝器破甲“(破甲不是指打破护甲,而是指对有护甲的人杀伤力比较高)这个说法,至于为什么破甲?相信很多人都会下意识的说:因为沉啊。对吧?
毕竟钝器是什么,斧子、锤子、狼牙棒,下意识里就会让人觉得又厚又重是吧?
我们一直以来的印象都是这样的,比如
游戏中

小说中

影视作品中


然而事实是什么呢?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extra=page%3D1
某帖中关于古代单手冷兵器的重量产生了一些争论,鉴于这个帖楼已经比较高,估计很多人懒得爬楼看,为了避免洋洋洒洒打一堆字只有寥寥几个人看到,遂决定单独开一帖澄清某些问题。

首先比如这个五斤刀打底的神论,没什么好说的,我就不说戚继光刀法偏双手使用的苗刀一般只重两斤多点了。

图像 6.png (0 Bytes,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10 上传


但是对于这种试图以”单手钝器较沉“来说明单手武器3公斤很正常的,就有必要澄清下了。

图像 4.png (0 Bytes,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14 上传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钝器破甲“(破甲不是指打破护甲,而是指对有护甲的人杀伤力比较高)这个说法,至于为什么破甲?相信很多人都会下意识的说:因为沉啊。对吧?
毕竟钝器是什么,斧子、锤子、狼牙棒,下意识里就会让人觉得又厚又重是吧?
我们一直以来的印象都是这样的,比如
游戏中

118237415514.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21 上传


小说中

8341e3eb33be2ba59013d98c6fbca004_r.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21 上传


影视作品中

311958bb10698e9e555cb0af7672c7d9_r.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22 上传



然而事实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一些实际中的锤类兵器。很大一部分资料来自http://www.zhihu.com/question/37913994/answer/76529026,汗青网友,写得很好,大家可以去原帖看,我这里把图搬过来。

壁画和雕像






绘画《出警入跸图》


需要注意,以上已经有一部分是仪仗用具,其分量是不会用于实战的
实物




铁蒺藜骨朵,也就是所谓狼牙棒的头

对比




一些更大型的锤


欧洲锤

现代工地锤,注意,工地锤的重量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实战锤,我相信抡过工地锤的人都明白为什么古代实战锤不会做成工地锤这个分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一些实际中的锤类兵器。很大一部分资料来自http://www.zhihu.com/question/37913994/answer/76529026,汗青网友,写得很好,大家可以去原帖看,我这里把图搬过来。

壁画和雕像

2ddde45bc3871ebf8ffe14a23ed60c50_r.png (599.72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28 上传


84a4a94dba0a30ae8856944f0a7b80b6_b.png (437.92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29 上传


5503bdcd3debf4b0480d1fcf7e80a2fa_r.png (581.92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29 上传


a2226b353907ca4e60f04aaf9c0db37b_b.png (470.89 KB, 下载次数: 1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29 上传


f99c6ae4c747f74881c25f2710fab753_b.jpg (70.71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29 上传


ddee7099bd97056b71213df7efead920_r.jpg (76.18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30 上传


绘画《出警入跸图》

出警入跸图.jpg (306.85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31 上传


出警入跸图2.jpg (238.55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31 上传


需要注意,以上已经有一部分是仪仗用具,其分量是不会用于实战的
实物

清早八瓣莲花熟铜锤.jpg (1.19 M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32 上传


Shashpar六叶锤.jpg (130.05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33 上传


布鲁头.jpg (136.99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33 上传


藏族洛果.jpg (50.2 KB, 下载次数: 1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33 上传


铁蒺藜骨朵,也就是所谓狼牙棒的头

a0b22b2078a3aac116dd97b933f64ba0_b.png (131.66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36 上传


对比

0ed615692be61fcb5c6ad9b790d871ac_r.jpg (333.61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37 上传


b422255ad7b3d3fd628b54c81a583c04_r.jpg (270.45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37 上传


c2ae1ba83a80f78fcad295297adb3644_r.jpg (102.06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37 上传


皇朝礼器图式.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41 上传


一些更大型的锤

辽金锤.jpg (145.92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45 上传


明代锤.jpg (266.9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45 上传


欧洲锤

fwg=IXi0TiiM80SjixQrtzn2Wbmkii2mE==9s3s2TrBFz1449826463402.jpg (32.45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42 上传


现代工地锤,注意,工地锤的重量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实战锤,我相信抡过工地锤的人都明白为什么古代实战锤不会做成工地锤这个分量

d9ae1c789536fe5f_2.jpg (34.83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47 上传


40E761FFD028841A8C6201BE8EB1A206.jpg (8.89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2:47 上传
















下面说下为什么钝器破甲,我们上面已经看到了,实战中的锤类兵器的大小不仅跟我们在文学、影视、游戏中得到的印象大相径庭。甚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其绝对重量小于刀剑,比如那个铁蒺藜骨朵头重一斤,绿营双棰的单个重量一斤三两,其重量低于大部分双手剑,甚至低于一部分单手剑。这就大大颠覆了我们的印象,我们很容易接受实战锤的重量大大低于我们的想象,但是为什么其重量甚至低于刀剑呢?说好的钝器重而破甲呢?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我们的初中物理知识就可以解释,只是很多人出于一种不经思考的第一印象没有深入地去想这个问题。

首先一个大前提,钝器对付有护甲目标效果优于锐器(不包括鹤嘴锄这类玩意啊),其质量不必然重于锐器,但是其传递到护甲上的动能必须大于锐器,不然何来破甲更优一说呢?
为什么其传递到护甲上的动能更大呢,现在用一个比较粗糙的简单模型说明问题。我们都知道钝器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于顶端,其重心相比于锐器(还是不包括鹤嘴锄啊)重心是大大靠前的。



那么以上模型就能说明问题。左边的模型代表钝器,其质量为3,假设质量全部集中于顶端一点。右边模型代表锐器,其质量也为3,假设其质量集中于3点,每点质量为1,平均分布于杆上。

1.首先我们能看到,扬起同样角度下在静止状态下,左边一点的势能必然大于右边3点总势能之和。
2.武器上扬——下击,是一个加速过程,运动行程越大,加速度越大。虽然左右各质点都运动了同样角度,但行程长度却不一样,我们很容易从图中看出,左边模型相当于右边模型的三点质量都走了最大行程。

至此,我们已经能看明白仅从传递动能的角度,钝器就优于同质量锐器,但除传递动能外还有另一个因素:刀剑类锐器打击时很难保证施力方向垂直于受力者,也是说本该作用到垂直方向上的力有一部分被分解到了水平方向,表现就是刀剑在盔甲上划动。而钝器因为攻击不依赖一个竖直面的刃,明显受这种偏折因素更轻。

同样我们也可以从这个模型看出钝器的劣势,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既然钝器可以提供更大的势能,那么扬起钝器也必然要更大的动能。
从力矩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钝器的头部作为一个向下施力的施力者,因为钝器的质量更远离作为受力者的手腕手肘,也就是更多的质量有更长的力臂,那么无疑钝器无时无刻不在对手腕和手肘作用一个更大的逆时针力矩,也就是钝器在持有时也比质心更靠后的锐器更费力,更难改变运动方向。
表现在使用上就是“出招快、收招慢,变招难”。







下面说下为什么钝器破甲,我们上面已经看到了,实战中的锤类兵器的大小不仅跟我们在文学、影视、游戏中得到的印象大相径庭。甚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其绝对重量小于刀剑,比如那个铁蒺藜骨朵头重一斤,绿营双棰的单个重量一斤三两,其重量低于大部分双手剑,甚至低于一部分单手剑。这就大大颠覆了我们的印象,我们很容易接受实战锤的重量大大低于我们的想象,但是为什么其重量甚至低于刀剑呢?说好的钝器重而破甲呢?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我们的初中物理知识就可以解释,只是很多人出于一种不经思考的第一印象没有深入地去想这个问题。

首先一个大前提,钝器对付有护甲目标效果优于锐器(不包括鹤嘴锄这类玩意啊),其质量不必然重于锐器,但是其传递到护甲上的动能必须大于锐器,不然何来破甲更优一说呢?
为什么其传递到护甲上的动能更大呢,现在用一个比较粗糙的简单模型说明问题。我们都知道钝器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于顶端,其重心相比于锐器(还是不包括鹤嘴锄啊)重心是大大靠前的。

无标题.png (26.72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3:02 上传



那么以上模型就能说明问题。左边的模型代表钝器,其质量为3,假设质量全部集中于顶端一点。右边模型代表锐器,其质量也为3,假设其质量集中于3点,每点质量为1,平均分布于杆上。

1.首先我们能看到,扬起同样角度下在静止状态下,左边一点的势能必然大于右边3点总势能之和。
2.武器上扬——下击,是一个加速过程,运动行程越大,加速度越大。虽然左右各质点都运动了同样角度,但行程长度却不一样,我们很容易从图中看出,左边模型相当于右边模型的三点质量都走了最大行程。

至此,我们已经能看明白仅从传递动能的角度,钝器就优于同质量锐器,但除传递动能外还有另一个因素:刀剑类锐器打击时很难保证施力方向垂直于受力者,也是说本该作用到垂直方向上的力有一部分被分解到了水平方向,表现就是刀剑在盔甲上划动。而钝器因为攻击不依赖一个竖直面的刃,明显受这种偏折因素更轻。

同样我们也可以从这个模型看出钝器的劣势,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既然钝器可以提供更大的势能,那么扬起钝器也必然要更大的动能。
从力矩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钝器的头部作为一个向下施力的施力者,因为钝器的质量更远离作为受力者的手腕手肘,也就是更多的质量有更长的力臂,那么无疑钝器无时无刻不在对手腕和手肘作用一个更大的逆时针力矩,也就是钝器在持有时也比质心更靠后的锐器更费力,更难改变运动方向。
表现在使用上就是“出招快、收招慢,变招难”。







下面说一下锏,上面的模型明显适用于斧、锤、链锤、狼牙棒。而锏/鞭不同,大家都知道1.锏是一种钝器2.锏前细后粗,重心较斧锤偏后。

既然我们上面已经用一个模型分析了重心靠前钝器的优劣势,那么我们就能够明白锏是一种试图中和钝器劣势的折衷产物。它前段比刀剑更重,能传递更多动能,它重心比斧锤靠后,转动比斧锤灵活。但是反过来说它质心不如斧锤靠前,传递的动能比等质量斧锤低,它远比刀剑更重,重心也比刀剑靠前,运转也远不如刀剑灵活。
锏在试图继承两方面优点的同时,也必然继承两方面的缺点。
同时它还有一个既不如斧锤也不如刀剑的地方————长度
我们都知道斧锤前端虽重,但若使用木柄,至少可以减少总质量,也可做成长柄兵器。
刀剑薄且重心靠后,自然是更不必说。
而锏因为通体实心金属,等质量下其长度自然是既不如斧锤也不如刀剑。

而在实践中实际上锏的重量往往是超过斧锤的,所以试图继承双方优点却也继承了双方缺点,还往往超重的锏从来不是一种普及装备的兵器,非NB人物不使,民间演义中猛将往往用锏,虽未必完全和史,但也能看出在历代民间心目中锏的地位。

下面列些资料,来自《皇朝礼器图示》,清代度量衡:一精工尺=32cm、一斤=596.82g;秦代及以前一尺=22.5cm,一斤=256g,由此换算各器械形制与重量。

绿营铁锏
总长:86.88cm;
锏身长度:约67.2cm;
护手盘厚度:4.8mm;
手柄连同尾部柄首长度:19.2cm;
手柄周长9.6cm(换算手柄断面直径约为30.6mm);
总重量约:821g(按一斤=16两计算)。

绿营铁锏 重量不超过一公斤。



总长:60.8cm;
锤体长:19.2cm(应该包括锤头下的金属护柄套,否则锤体过大、过沉);
锤头球体周长:19.2cm(换算锤头直径为6.1cm——这个尺寸圆球型锤头分量尚可接受);
锤头金属护套后的手柄长度:41.6cm;
手柄断面周长:8cm(换算手柄断面直径为:25.5mm,略大于现代成年男子武术比赛用红缨枪身杆的最小直径);
单把重量约:709g(按一斤=16两计算)。

绿营铁锤单把不超过一公斤,比锏轻。

附锏吧大牛“东风一号导弹”评价:所谓重械也是相对而言,在《皇朝礼器图示》记录中,双手用的“椓杙(zhuó yì)大锤”通过与现代工具榔头的对比,符合人们心理预期;而绿营双锤的单把重量居然不到1kg,甚至比绿营双锏中单只的分量还轻出来112g,就颠覆了大多数人的认知,至于双锤比双锏要短则属正常。由此而观,当今武术器械一味贪大求重(即使空心双锤单把两公斤起步)难以持久,而空心工艺品袖锤则分量过轻(四五百克/把)体型单薄,不足为用。所谓双锤,即使采用强化身形的金属身杆和实心锤头,为了灵活与持久也应该控制在1.5kg左右。

锏吧练家子对学锏的推荐:双锏单支重量超过2kg建议就不要使用了,河北产的白钢铜龙头双鞭,以及所谓亢龙建,他们的分量都超过了2kg而且长度偏长,手柄把手偏短不够两手握持,如此则作为双锏单手难以胜任。如果肯花钱,冷钢的金属凹面锏应该不错。

超重的锏古代也有,出自《武备要略》

然而用法————






















下面说一下锏,上面的模型明显适用于斧、锤、链锤、狼牙棒。而锏/鞭不同,大家都知道1.锏是一种钝器2.锏前细后粗,重心较斧锤偏后。

既然我们上面已经用一个模型分析了重心靠前钝器的优劣势,那么我们就能够明白锏是一种试图中和钝器劣势的折衷产物。它前段比刀剑更重,能传递更多动能,它重心比斧锤靠后,转动比斧锤灵活。但是反过来说它质心不如斧锤靠前,传递的动能比等质量斧锤低,它远比刀剑更重,重心也比刀剑靠前,运转也远不如刀剑灵活。
锏在试图继承两方面优点的同时,也必然继承两方面的缺点。
同时它还有一个既不如斧锤也不如刀剑的地方————长度
我们都知道斧锤前端虽重,但若使用木柄,至少可以减少总质量,也可做成长柄兵器。
刀剑薄且重心靠后,自然是更不必说。
而锏因为通体实心金属,等质量下其长度自然是既不如斧锤也不如刀剑。

而在实践中实际上锏的重量往往是超过斧锤的,所以试图继承双方优点却也继承了双方缺点,还往往超重的锏从来不是一种普及装备的兵器,非NB人物不使,民间演义中猛将往往用锏,虽未必完全和史,但也能看出在历代民间心目中锏的地位。

下面列些资料,来自《皇朝礼器图示》,清代度量衡:一精工尺=32cm、一斤=596.82g;秦代及以前一尺=22.5cm,一斤=256g,由此换算各器械形制与重量。

9c4ada1b9d16fdfa2c6144b6b38f8c5495ee7bfa.jpg (60.1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3:48 上传


绿营铁锏
总长:86.88cm;
锏身长度:约67.2cm;
护手盘厚度:4.8mm;
手柄连同尾部柄首长度:19.2cm;
手柄周长9.6cm(换算手柄断面直径约为30.6mm);
总重量约:821g(按一斤=16两计算)。

绿营铁锏 重量不超过一公斤。

83ab6fec54e736d15a030e509c504fc2d46269ff.jpg (55.4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3:48 上传



总长:60.8cm;
锤体长:19.2cm(应该包括锤头下的金属护柄套,否则锤体过大、过沉);
锤头球体周长:19.2cm(换算锤头直径为6.1cm——这个尺寸圆球型锤头分量尚可接受);
锤头金属护套后的手柄长度:41.6cm;
手柄断面周长:8cm(换算手柄断面直径为:25.5mm,略大于现代成年男子武术比赛用红缨枪身杆的最小直径);
单把重量约:709g(按一斤=16两计算)。

绿营铁锤单把不超过一公斤,比锏轻。

附锏吧大牛“东风一号导弹”评价:所谓重械也是相对而言,在《皇朝礼器图示》记录中,双手用的“椓杙(zhuó yì)大锤”通过与现代工具榔头的对比,符合人们心理预期;而绿营双锤的单把重量居然不到1kg,甚至比绿营双锏中单只的分量还轻出来112g,就颠覆了大多数人的认知,至于双锤比双锏要短则属正常。由此而观,当今武术器械一味贪大求重(即使空心双锤单把两公斤起步)难以持久,而空心工艺品袖锤则分量过轻(四五百克/把)体型单薄,不足为用。所谓双锤,即使采用强化身形的金属身杆和实心锤头,为了灵活与持久也应该控制在1.5kg左右。

锏吧练家子对学锏的推荐:双锏单支重量超过2kg建议就不要使用了,河北产的白钢铜龙头双鞭,以及所谓亢龙建,他们的分量都超过了2kg而且长度偏长,手柄把手偏短不够两手握持,如此则作为双锏单手难以胜任。如果肯花钱,冷钢的金属凹面锏应该不错。

超重的锏古代也有,出自《武备要略》

ed2dc03f8794a4c28101524809f41bd5ac6e39dc.jpg (80.6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3:54 上传


然而用法————

3756c3ca7bcb0a469c243e5a6c63f6246a60aff0.jpg (69.5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3:54 上传


7093b8af2edda3ccdf900d4306e93901203f9286.jpg (69.5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3:54 上传


8204484a20a446231c25be659b22720e0df3d7f4.jpg (92.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8 23:54 上传





















单手兵器,一斤多点的铁片片能破啥个甲。
要说钝器破甲,木头棰就足够把人打得屁滚尿流。

单手兵器,一斤多点的铁片片能破啥个甲。
要说钝器破甲,木头棰就足够把人打得屁滚尿流。
狐较瘦 发表于 2016-4-8 22:33
单手兵器,一斤多点的铁片片能破啥个甲。
要说钝器破甲,木头棰就足够把人打得屁滚尿流。
那不可能,木头锤打无甲还差不多,打穿铁甲的是想多了。
钝器就不是穿甲的,是靠巨大的惯性通过铁甲作用于人的身体,至使内脏、骨骼等损伤。
而利器通过切刺人体不同
燕影如梭 发表于 2016-4-8 22:24
占楼编辑,字数
请教LZ,锏的份量大致有多少啊?
这种东西就拼使用者的力量了,没足够力量的人还不如用刀。

燕影如梭 发表于 2016-4-8 22:48
那不可能,木头锤打无甲还差不多,打穿铁甲的是想多了。


在钝器面前,穿不穿甲没有区别,穿甲的因为甲胄的震荡传递甚至还要更严重一些。
燕影如梭 发表于 2016-4-8 22:48
那不可能,木头锤打无甲还差不多,打穿铁甲的是想多了。


在钝器面前,穿不穿甲没有区别,穿甲的因为甲胄的震荡传递甚至还要更严重一些。
bluescj1109 发表于 2016-4-8 23:18
请教LZ,锏的份量大致有多少啊?
锏的说明在4楼,刚刚编辑完毕
根据动能定理,动能只与速度和质量有关,与形状无关,所以关于重心的说法根本就是民科
wj769 发表于 2016-4-8 23:48
这种东西就拼使用者的力量了,没足够力量的人还不如用刀。
都无甲或轻甲,武器轻才是有优势的:
1.轻的武器往往容易做长,一寸长一寸强。
2.武器轻的人动作快,变招灵活,武器重的人可能武器还没抡起来就被对面捅死了。
3.较轻的武器平时带着省体力。
狐较瘦 发表于 2016-4-8 23:56
在钝器面前,穿不穿甲没有区别,穿甲的因为甲胄的震荡传递甚至还要更严重一些。
不可能,穿甲冲击力会因甲片的纵向变形而缓冲到水平方向
wj769 发表于 2016-4-8 23:48
这种东西就拼使用者的力量了,没足够力量的人还不如用刀。
大多都骑马用的,落地还用那就是找死了,刚举起来对手的刀差不多都已经砍到脑袋旁边勒。
微风起浪 发表于 2016-4-8 23:58
根据动能定理,动能只与速度和质量有关,与形状无关,所以关于重心的说法根本就是民科
质心的高度不一样,势能就不一样。
重心靠前的武器上扬明显更费力,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多消耗的那部分体力去哪了?
12楼的物理不及格。

燕影如梭 发表于 2016-4-9 00:05
不可能,穿甲冲击力会因甲片的纵向变形而缓冲到水平方向


你这甲片得多厚啊还能缓冲的这么厉害。
觉得难以置信,拎把木锤子试验一下即知,擀面杖也行。
燕影如梭 发表于 2016-4-9 00:05
不可能,穿甲冲击力会因甲片的纵向变形而缓冲到水平方向


你这甲片得多厚啊还能缓冲的这么厉害。
觉得难以置信,拎把木锤子试验一下即知,擀面杖也行。
微风起浪 发表于 2016-4-8 23:58
根据动能定理,动能只与速度和质量有关,与形状无关,所以关于重心的说法根本就是民科
此言大谬啊。

等质量的榔头(带木柄)和圆钢,你可以试试哪一个砸下来的冲击力更大。
燕影如梭 发表于 2016-4-8 23:56
锏的说明在4楼,刚刚编辑完毕
整理的很完整了,个人没什么疑问了。
bluescj1109 发表于 2016-4-9 00:23
整理的很完整了,个人没什么疑问了。
共同进步
呼延灼双鞭左手12斤右手13斤,
鲁提辖千钧之力也只使一杆62斤的水磨禅杖。

一般的单手刀最多3,4斤,不然显不出这俩的本事了。

狐较瘦 发表于 2016-4-9 00:20
你这甲片得多厚啊还能缓冲的这么厉害。
觉得难以置信,拎把木锤子试验一下即知,擀面杖也行。


这个东西得跟木头锤子前端的质量和体积有关,同样行程自由落体1公斤锤头的木锤头肯定和1公斤的铁锤头动能一样大(排除可忽略不计的阻力因素),但是木头体积大,作用面积也大,单位面积压强也减小了。具体数据我也没算过,但我见过的木头锤子锤头体积也不大,以木头的密度其质量很定比不上大部分铁锤。理论上讲木头重到一定程度杀伤力的确够,但那最少也得是个木桩吧?你见过很多军队用木锤吗?

任何护甲受冲击都是会发生纵向变形的(我指的是和厚度垂直的方向,毕竟人是竖着穿甲吗),哪怕这个变形不一定能被人眼观察到,纵向变形一定会吸收一部分动能到甲的水平方向,所以甲片越长的扎甲能吸收的动能越多,这也是扎甲发展史上细叶扎代替方片扎的原因。

更不用说板甲这种东西能通过穹形结构减缓冲击力与冲击部位的直接接触,通过结构和系带将冲击力分散到其他部位。比如这个头盔,如果是与颈部分离的头盔挨一下冲击力几乎全部要脖子吸收了,但这个头盔可以把相当一部分冲击力转移到躯干。


你也可以做一个实验,擀面杖直接打手和隔着个锅打手哪个疼?

狐较瘦 发表于 2016-4-9 00:20
你这甲片得多厚啊还能缓冲的这么厉害。
觉得难以置信,拎把木锤子试验一下即知,擀面杖也行。


这个东西得跟木头锤子前端的质量和体积有关,同样行程自由落体1公斤锤头的木锤头肯定和1公斤的铁锤头动能一样大(排除可忽略不计的阻力因素),但是木头体积大,作用面积也大,单位面积压强也减小了。具体数据我也没算过,但我见过的木头锤子锤头体积也不大,以木头的密度其质量很定比不上大部分铁锤。理论上讲木头重到一定程度杀伤力的确够,但那最少也得是个木桩吧?你见过很多军队用木锤吗?

任何护甲受冲击都是会发生纵向变形的(我指的是和厚度垂直的方向,毕竟人是竖着穿甲吗),哪怕这个变形不一定能被人眼观察到,纵向变形一定会吸收一部分动能到甲的水平方向,所以甲片越长的扎甲能吸收的动能越多,这也是扎甲发展史上细叶扎代替方片扎的原因。

更不用说板甲这种东西能通过穹形结构减缓冲击力与冲击部位的直接接触,通过结构和系带将冲击力分散到其他部位。比如这个头盔,如果是与颈部分离的头盔挨一下冲击力几乎全部要脖子吸收了,但这个头盔可以把相当一部分冲击力转移到躯干。

untitledfseewserr.png (149.3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9 00:52 上传



你也可以做一个实验,擀面杖直接打手和隔着个锅打手哪个疼?
燕影如梭 发表于 2016-4-8 22:24
下面说一下锏,上面的模型明显适用于斧、锤、链锤、狼牙棒。而锏/鞭不同,大家都知道1.锏是一种钝器2.锏前 ...
谢谢科普。
请问,突击骑兵的作战形式主要有那些?
冲击是排成一道横线,以横阵形式冲击还好理解,那种三角形的楔形阵要是一下子冲不开敌军,后面的岂不是要冲击到前面的队友吗?
joi0803 发表于 2016-4-9 00:38
呼延灼双鞭左手12斤右手13斤,
鲁提辖千钧之力也只使一杆62斤的水磨禅杖。
呼延灼和鲁提辖都是小说人物,当不得真。而且水浒传的历史硬伤太多,要三国演义是七实三虚,水浒传一分实都没有。
ccav10有个古代兵器专辑,有一集专门讲过这个问题,并做了实验
仿金兵的铁甲,用刀砍根本砍不穿,用3kg的锤打击,铁甲无损,但包覆的猪排当场骨折
第一个游戏中的锤子我认识,永恒之塔里面奶妈的50德巴锤,哈哈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在博物馆见过明清兵器,几乎都是单手,长度很短,手柄尤其短。
刀的形制不好看,反倒锏、锤的样子好看,式样也多。
锏锤长度目测半米左右,锏的直径估计两厘米,锤头像小孩拳头大小。
参观后的总体印象是很难想象这些是主战兵器。
质心的高度不一样,势能就不一样。
重心靠前的武器上扬明显更费力,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多消耗的那部分体 ...
将相同质量的物体举到相同的高度消耗能量相同,重心高的物体因为重心移动更长的距离所以消耗能量更多
12楼的物理不及格。
我好歹是大学工科毕业,请指出我关于动能定理论述不准确的地方
微风起浪 发表于 2016-4-9 10:11
将相同质量的物体举到相同的高度消耗能量相同,重心高的物体因为重心移动更长的距离所以消耗能量更多
因为质心的高度不一样,并没有被举到相同高度。


微风起浪 发表于 2016-4-9 10:12
我好歹是大学工科毕业,请指出我关于动能定理论述不准确的地方


如果物体是单一质点,那动能公式中的速度自然就是质点速度,问题是楼主讨论的武器都是长条形的,在挥动中武器不同位置的位移和速度是不一样的,动能公式中的速度该以哪个为准?显然应该以重心(质心)位置的速度(线速度)为准,则重心靠外侧的钝器显然要比重心在中间的利器击中目标时动能更大。
微风起浪 发表于 2016-4-9 10:12
我好歹是大学工科毕业,请指出我关于动能定理论述不准确的地方


如果物体是单一质点,那动能公式中的速度自然就是质点速度,问题是楼主讨论的武器都是长条形的,在挥动中武器不同位置的位移和速度是不一样的,动能公式中的速度该以哪个为准?显然应该以重心(质心)位置的速度(线速度)为准,则重心靠外侧的钝器显然要比重心在中间的利器击中目标时动能更大。
单手兵器,一斤多点的铁片片能破啥个甲。
要说钝器破甲,木头棰就足够把人打得屁滚尿流。
抡起来不破甲,直刺就破了。
钝器其实并不比锐器重多少,主要是重心靠前
狐较瘦 发表于 2016-4-8 23:56
在钝器面前,穿不穿甲没有区别,穿甲的因为甲胄的震荡传递甚至还要更严重一些。
谁说的?重甲片可以横向分担一定冲击力,而且重甲里面一般还有一层内衬缓冲,有些直接穿一件织物武装衣的

钝器比锐器适合打击重甲这没错,但要说钝器面前什么甲都没用,那真的是想多了
largezoo 发表于 2016-4-9 03:18
在博物馆见过明清兵器,几乎都是单手,长度很短,手柄尤其短。
刀的形制不好看,反倒锏、锤的样子好看,式 ...
冶炼技术退步,长了强度不够


破重甲最好的其实还不是钝器,而且长矛,钉头锤,鹤嘴锄,狼牙棒,短锥匕首之类的锐器,刺杀破甲效率最高,把能量集中在一点,效率最高

钝器在战场上使用的很多,但效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破重甲最好的其实还不是钝器,而且长矛,钉头锤,鹤嘴锄,狼牙棒,短锥匕首之类的锐器,刺杀破甲效率最高,把能量集中在一点,效率最高

钝器在战场上使用的很多,但效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木马夺舰涅尔爪 发表于 2016-4-9 10:40
抡起来不破甲,直刺就破了。
但是刀身会弹性形变,消耗能量,刀身越长,直刺破甲效率越低,短匕首破甲反而效果好
2016-4-9 11:10 上传


thomas1987 发表于 2016-4-9 11:09
但是刀身会弹性形变,消耗能量,刀身越长,直刺破甲效率越低,短匕首破甲反而效果好
短匕首那玩意掀面罩戳脸,直接刺破甲需要的力量太大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没那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