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尖端机床:助潜艇隐形 仍有不足 (1/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01:02

武器装备关系国家安危,其生产制造不可能完全依赖国外数控机床。虽然中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数控机床进口大国,但西方国家一直在“卡我们的脖子”,不仅采购渠道不畅、难以获得高端设备(注:欧洲就严禁5轴联动数控机床技术外泄,引进国必须保证不将之用于军事目的才能购买),而且必须接受外国厂商所谓“最终用户访问”(注:外方可借此获得数控机床的最终用途、使用情况等重要情报)的苛刻条件,极易造成失泄密。(来源:参考消息网)





http://www.chinanews.com/mil/hd2011/2016/03-21/620214.shtml




武器装备关系国家安危,其生产制造不可能完全依赖国外数控机床。虽然中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数控机床进口大国,但西方国家一直在“卡我们的脖子”,不仅采购渠道不畅、难以获得高端设备(注:欧洲就严禁5轴联动数控机床技术外泄,引进国必须保证不将之用于军事目的才能购买),而且必须接受外国厂商所谓“最终用户访问”(注:外方可借此获得数控机床的最终用途、使用情况等重要情报)的苛刻条件,极易造成失泄密。(来源:参考消息网)




http://www.chinanews.com/mil/hd2011/2016/03-21/620214.shtml


为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中国政府出台政策——国内数控机床厂商只要每年技术研发投入不低于产品销售额的5%,就能享受国家补贴。同时,数控机床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攻关项目之一。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将有70%至80%立足国内。


沈阳机床开发的A、C摆角高速加工中心,解决了航空领域的大型铝合金高速加工难题。济南第二机床厂开发的桥式5轴龙门加工中心,解决了航天领域的钛合金锻件加工难题。沈阳机床开发的大型车铣复合机床,整体提高了船舶大型曲轴加工的精度和加工效率,对于解决我国船舶动力落后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陕西秦川机床集团研发的5轴联动数控叶片磨床,已在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的发动机叶片磨削生产线上得到应用,保证了航空企业的批量生产需要。


武汉重型机床厂研制的CKX53160数控单柱移动立式车铣床,完成了对三峡水电站550吨巨型水轮机转轮的加工任务。


该厂还研制出重型7轴5联动车铣复合加工机床,可承重100吨,能一次装夹完成大型军用船舶螺旋桨的全部工序加工。武重DL210数控重型卧式机床则是在引进的德国技术基础上开发而成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连机床2006年研发成功的国产首台9轴5联动数控机床。想当年,苏联只从日本东芝搞到4台9轴数控机床,就让本国核潜艇静音性能大大提升,令西方苦心经营数十载、耗资数百亿美元建成的反潜探测网毁于一旦。


可想而知,国产9轴数控机床的问世,或将推动中国潜艇的静音性能“迈上新台阶”。


2010年调查表明,与10年前相比,国产数控机床占有率明显提升,其在军工、能源领域的应用数量增加了2倍,占整个机床使用量的三分之二,是进口数控机床数量的2倍。特别是1999年驻前南大使馆被炸后,痛定思痛的中国军工业得到大笔拨款,开始了规模空前的新一轮技改,并普遍采取“少量高端进口机床与大批国产普通机床相结合”的模式。据悉,各军工集团“十二五”中后期进口机床数量比“十一五”下降近6成,以往的进口大户中航工业也下降了近15%。中船重工2013年安排的总投资中,进口设备金额不到5%。


但在看到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仍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严肃的现实——目前,国内的中高端数控机床多系进口。即便能够组装制造,关键功能元部件——数控系统、数控刀架、主轴单元、刀库及滚珠丝杠副(注:一种传动装置)和滚动直线导轨副(注:起支撑和导向作用的部件)也严重依赖进口。尤其是被称为“机床大脑”的数控系统(由显示器、控制器伺服、伺服电机和各种开关、传感器组成),因国内起步不久,90%的数控系统还需要从日本发那科(FANUC)和三菱(MITSUBISHI)、德国西门子(SIMENES)和利勃海尔等公司进口。其中,日本发那科和德国西门子就占据了全球高端数控系统市场80%的份额。


需要说明的是,外国对华销售机床都是把软件和单机分开卖的,比如利勃海尔数控系统16个软件包的总价(人民币200万至300万元)就相当于一台5轴联动机床(进口价格30万至47万美元),如此暴利简直是“打劫”。另外,国产的数控刀具在使用寿命、可靠性等方面也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耐用度较低,比如5轴联动数控机床,国外产品连续能工作1500小时无故障,而国产这一指标约为1000小时,相差三分之一。据悉,国产数控机床的故障大多发生在功能部件上,这是影响前者使用和推广的主要根源。


虽然从2013年起中国大幅减少进口日本机床,但由于高端产品不能自给,只得转向购买德国、美国、英国和意大利机床,价格上比较吃亏。有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出口数控机床平均单价仅3万美元,而进口一台平均要花费16万美元。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国产机床附加值较低,缺乏高速、高精、复合、智能等方面的核心技术。


大连机床负责人就曾表示,该厂可以向国际先进水平追平95%,但剩下的5%绝非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就能做到,而是需要包括钢铁、冶金、标准件、数控、工艺、检测在内的全国工业战线一起努力,提升整体水平。


我的格力机床呢?不是要吊打外国品牌吗?希望能做到。
我好奇的是,缺了进口机床,我们还能大批量生产歼20、运20、直20、涡扇20吗?
还要追赶。。。。。。。。。。。。。。。。。。。
我好奇的是,缺了进口机床,我们还能大批量生产歼20、运20、直20、涡扇20吗?
眼瞎啊,都说了,进口的高级机床不能用于军事。
国产数控机床的伺服电机,全是西方产品
如果几十万元级别的铣床, 珠三角满大街都是
已经很普通的东西了
超大尺寸就少一些
就不知道军用的需要什么级别
我的格力机床呢?不是要吊打外国品牌吗?希望能做到。
传统的机械加工领域,差距不是十年二十年能追上的,格力刚买了300台德国的罗德斯公司的机床,单价500多万,军工企业关键工序的加工中心大多是德玛吉,米克朗这些牌子,我在机械行业十多年,军工企业里没看到有沈阳机床厂,大连机床厂的加工中心,小一点私企也多是台韩日产。
超大上曾有人发过一个视频,内容是大连光洋的数控机床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
还是不行啊?
ydwd 发表于 2016-3-21 13:48
还是不行啊?
行是基本上行了 不过跟最高端水平的100分相比 还差了些火候
只要上心,用不了多久就能赶上个八九不离十,相信我们的军工有这个能力.
天哭魔主 发表于 2016-3-21 13:52
行是基本上行了 不过跟最高端水平的100分相比 还差了些火候
你看看19楼说的
ydwd 发表于 2016-3-21 15:38
你看看19楼说的
你看看16楼说的
加快追赶的步伐,加油!
尼克曼克尼 发表于 2016-3-21 15:43
你看看16楼说的
我又不是行内 该信哪个呢?
传统的机械加工领域,差距不是十年二十年能追上的,格力刚买了300台德国的罗德斯公司的机床,单价500多万 ...
连台韩日都比不了,让人汗颜啊!
你的名字2011 发表于 2016-3-21 13:40
传统的机械加工领域,差距不是十年二十年能追上的,格力刚买了300台德国的罗德斯公司的机床,单价500多万 ...
差距不是十年二十年能追上的,


----------------------


这是你说的
\\\

哈\\\\\\


十年时间很长的哈


我90年代,,,,时候想的和你一样哈









这篇报道完全是要钱换装备的
大刀斩RB 发表于 2016-3-21 12:07
为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中国政府出台政策——国内数控机床厂商只要每年技术研发投入不低于产品销售额的5% ...
这个规划好啊!希望材料领域也能得到重视!再加上好好培养技工,提高待遇和地位,大有可为!
大刀斩RB 发表于 2016-3-21 12:09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连机床2006年研发成功的国产首台9轴5联动数控机床。想当年,苏联只从日本东芝搞到4台9 ...
2006年才问世啊!东芝那个事情是80年代的吧,差距还是不小,加油!
这种叫自虐。。也叫无病呻吟。
确实不错啊
兔子进步好大
传统的机械加工领域,差距不是十年二十年能追上的,格力刚买了300台德国的罗德斯公司的机床,单价500多万 ...
这20多年,有人才有市场的国企管理混乱技术人员待遇低,伴随而来的是人才流失,资金不足,市场占有率萎缩进入恶性循环。因此倒闭的倒闭,改制的改制,分分合合的分分合合。资金充裕个人也不会投资机床行业这种技术起点高、投入大、见效慢的行业,导致新兴的民营机床企业资金、技术储备还需要个积累国过程。目前在中高端领域和汽车行业境遇相同。
你的名字2011 发表于 2016-3-21 13:40
传统的机械加工领域,差距不是十年二十年能追上的,格力刚买了300台德国的罗德斯公司的机床,单价500多万 ...
那是十年前的情况,那时买的装备还没到淘汰期,所以最近几年刚突破的国产机还没太多空间,但已越来越好,格力现在也做机床了。
那是十年前的情况,那时买的装备还没到淘汰期,所以最近几年刚突破的国产机还没太多空间,但已越来越好, ...
中国最开始做加工中心应该是八九十年代,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中高端加工中心依然是依赖进口的局面,我不觉得国内的加工中心厂家能在20年内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国内的加工中心厂家基本上是国企,国企的毛病很多人都是知道,效率低下,人才流失严重,七八十年代国企还能留住人才,现在有能力的年轻人基本上都会往外跑,我们公司招聘10个人,能留住2-3个就算多的了,国内的加工中心厂家要全面发展,首先得把台湾的友嘉、永进、大立,韩国的斗山、现代威亚干掉吧,这些中端水平的企业在国内买的都不错,国内还有德国日本在国内的合资企业,这些合资企业比国内的还是要强的,干掉这些后,还有一些欧洲国家,比如奥地利的WCF、EMCO,意大利的百得,捷克的飞马特的技术水平都是很厉害的,这些国家后面就是大POSS了,还不止一个大POSS,德国的德玛吉,罗德斯等,瑞士的米克朗,美国的哈斯,赫克,日本高端加工中心很多,马扎克,牧野、大隈,深精机、三菱等等,像德国的罗德斯都200多年历史了,瑞士的米克朗也有100多年历史了,德国搞得工业4.0就是为了保持对别的国家的技术优势而提的概念,国内的厂家要走的路还非常漫长。
这20多年,有人才有市场的国企管理混乱技术人员待遇低,伴随而来的是人才流失,资金不足,市场占有率萎缩 ...
国企领导才不会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呢!没政绩啊!
中国最开始做加工中心应该是八九十年代,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中高端加工中心依然是依赖进口的局面,我不 ...
国家应该支持企业收购一些国外的机床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