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原创』半夜梦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52:34
  其实我已经很久没有认真的写过东西了。

  最激情的……那要是高一的时候吧。愤世青年一个,乱七八糟想法一堆,写了很多批判性的东西。很多都是过激的没理性的,不过有些东西还是不错的,经过完善以后现在依然是我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可惜在母亲的压力下,那一批手稿已经遗失殆尽。现在往往有一种冲动,想把那些东西翻出来读一读自己的年少轻狂,或许能够让自己的心重新年轻起来,那样的话,活的或许会更积极一点。但这是做不到的了。

  高二的时候开始尝试着写小说。写了一些短的以后,开始写一个长篇。不过由于初次创作,半途就放下了。手稿还在,不过没有拣起来再写的冲动。很幼稚,不值得写了。高二写的更多的,是在校刊上的文学评论。关于红楼梦的,写了很多,引出了很多的很好的争论。其次是关于中日关系。那个时期我刚刚开始尝试着跳出政治课本,从外面的角度来看政治;也是我接触地缘政治学说的开始(感谢宋宜昌老师!)。中日关系的那篇文,写的很不理智,我现在不喜欢那篇文章。它对现在的我的唯一价值,是让我学会了辩论的道理——要驳倒人,就要拿出证据来说话。

  高三的时候,本来应该是学习的冲刺阶段了。但是高三却是我创作的高峰。写了很多至今仍然非常喜欢的东西,比如《指纹》,比如《地铁》,比如《木阁楼》,还有那30万字的长篇。《指纹》等几篇,讲的都是我所喜欢的那种爱情,淡淡的,很纯洁的爱。但是,这三篇都是悲剧。长篇写了两次,第一次写到一半的时候被母亲发现,毁了。第二次更加小心的写,终于写完。现在看,写的还是幼稚的,毕竟我还缺少把握长篇的能力。但是这个长篇,是我高中时代最喜欢的作品。因为,它的结局是好的,虽然不是大团圆,但是是个充满希望的结局。它记载的,是我的梦,一个很美的,但是永远触及不到的梦。现在,梦已醒,我却不拒绝再重温一下。

  复读的时候,心静的很。但是更多的花在学习上,没有写什么东西。唯一所做的是把《指纹》和《木阁楼》多次润色。还曾经尝试过投稿,在《那一年》中,已经说过这件事情。这里就不多说了。

  整个高中时期,母亲一直是我写作所面对的最大阻力。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地下状态完成的,除了那几篇上校刊的,可以为她争光东西——我这么想或许不对,但是我只能给自己这样的解释。我最有价值的作品,却偏偏不是那几篇。长篇的中途夭折是对我最大的打击,虽然后来鼓起勇气重新写过,但是在感觉上始终再找不到原始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母亲一心想让我上个好大学,怕过多的写作分我的心,为此不惜使用暴力——她说,如果她现在的行为会埋没未来的一位作家的话,她也愿意。母亲啊,您的好意我能理解,但是你有没有体验过创作的快感和乐趣……看一个一个的文字如你的孩子一样听话的排列出来。你把我写的东西毁去,确实是希望我不要再在写作上“分心”,希望我死了这条心;但是你又何尝知道,如果没有这“分心”,哪里能有我复读后第二次高考作文的57分……在这一点上,母亲,我真的无法让自己原谅您。

  高中写的东西总是会拿给朋友们看。慧。小V。Jenny。还有其他几个人。慧总是认真的看。小V总是带着感动的看。Jenny却总是不屑的批评我——这些反应,我都是很喜欢。因为他们是我的朋友,我高中不多的几个交心的朋友。他们的意见或许带点恶作剧,但是总是有价值的。和他们分享自己写的东西,总是让我觉得愉快。写作原本就应该简单,而现在却总有人要给它披上所谓神圣的、高高在上的外衣。我手写我心,何来神圣之理?人人都能写,为何要高高在上?如余秋雨般为了名利金钱而故做深沉雕琢文字的,恰恰是不懂写作的表现——而这样的人居然还会被誉为“中国文坛领军人物”,真的很让人感叹呢。写到这里又要感叹巴老的离去。中国文坛的阳光何时才能再次出现?扯远了,不说了。

  到了大学,新的城市新的环境。我却渐渐淡却了写作。日常冗杂的事务让我想写也没有什么时间,《木阁楼》的第四次修改也仅仅进行了一半就放下了,我怕改的不好反而不如原来。写的成系统的东西不到10篇,其中自己真正比较满意的,也就《行走》和《那一年》,以及不多的几个时评。真的很奇怪呢,原本以为大学后会有更充分的时间来写,事实却恰恰相反。2年多了,我的创作数量和以前比起来简直不成比例。

  喜欢写作,不愿意放下。希望能够重新拾起笔,写更多喜欢的东西。其实我已经很久没有认真的写过东西了。

  最激情的……那要是高一的时候吧。愤世青年一个,乱七八糟想法一堆,写了很多批判性的东西。很多都是过激的没理性的,不过有些东西还是不错的,经过完善以后现在依然是我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可惜在母亲的压力下,那一批手稿已经遗失殆尽。现在往往有一种冲动,想把那些东西翻出来读一读自己的年少轻狂,或许能够让自己的心重新年轻起来,那样的话,活的或许会更积极一点。但这是做不到的了。

  高二的时候开始尝试着写小说。写了一些短的以后,开始写一个长篇。不过由于初次创作,半途就放下了。手稿还在,不过没有拣起来再写的冲动。很幼稚,不值得写了。高二写的更多的,是在校刊上的文学评论。关于红楼梦的,写了很多,引出了很多的很好的争论。其次是关于中日关系。那个时期我刚刚开始尝试着跳出政治课本,从外面的角度来看政治;也是我接触地缘政治学说的开始(感谢宋宜昌老师!)。中日关系的那篇文,写的很不理智,我现在不喜欢那篇文章。它对现在的我的唯一价值,是让我学会了辩论的道理——要驳倒人,就要拿出证据来说话。

  高三的时候,本来应该是学习的冲刺阶段了。但是高三却是我创作的高峰。写了很多至今仍然非常喜欢的东西,比如《指纹》,比如《地铁》,比如《木阁楼》,还有那30万字的长篇。《指纹》等几篇,讲的都是我所喜欢的那种爱情,淡淡的,很纯洁的爱。但是,这三篇都是悲剧。长篇写了两次,第一次写到一半的时候被母亲发现,毁了。第二次更加小心的写,终于写完。现在看,写的还是幼稚的,毕竟我还缺少把握长篇的能力。但是这个长篇,是我高中时代最喜欢的作品。因为,它的结局是好的,虽然不是大团圆,但是是个充满希望的结局。它记载的,是我的梦,一个很美的,但是永远触及不到的梦。现在,梦已醒,我却不拒绝再重温一下。

  复读的时候,心静的很。但是更多的花在学习上,没有写什么东西。唯一所做的是把《指纹》和《木阁楼》多次润色。还曾经尝试过投稿,在《那一年》中,已经说过这件事情。这里就不多说了。

  整个高中时期,母亲一直是我写作所面对的最大阻力。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地下状态完成的,除了那几篇上校刊的,可以为她争光东西——我这么想或许不对,但是我只能给自己这样的解释。我最有价值的作品,却偏偏不是那几篇。长篇的中途夭折是对我最大的打击,虽然后来鼓起勇气重新写过,但是在感觉上始终再找不到原始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母亲一心想让我上个好大学,怕过多的写作分我的心,为此不惜使用暴力——她说,如果她现在的行为会埋没未来的一位作家的话,她也愿意。母亲啊,您的好意我能理解,但是你有没有体验过创作的快感和乐趣……看一个一个的文字如你的孩子一样听话的排列出来。你把我写的东西毁去,确实是希望我不要再在写作上“分心”,希望我死了这条心;但是你又何尝知道,如果没有这“分心”,哪里能有我复读后第二次高考作文的57分……在这一点上,母亲,我真的无法让自己原谅您。

  高中写的东西总是会拿给朋友们看。慧。小V。Jenny。还有其他几个人。慧总是认真的看。小V总是带着感动的看。Jenny却总是不屑的批评我——这些反应,我都是很喜欢。因为他们是我的朋友,我高中不多的几个交心的朋友。他们的意见或许带点恶作剧,但是总是有价值的。和他们分享自己写的东西,总是让我觉得愉快。写作原本就应该简单,而现在却总有人要给它披上所谓神圣的、高高在上的外衣。我手写我心,何来神圣之理?人人都能写,为何要高高在上?如余秋雨般为了名利金钱而故做深沉雕琢文字的,恰恰是不懂写作的表现——而这样的人居然还会被誉为“中国文坛领军人物”,真的很让人感叹呢。写到这里又要感叹巴老的离去。中国文坛的阳光何时才能再次出现?扯远了,不说了。

  到了大学,新的城市新的环境。我却渐渐淡却了写作。日常冗杂的事务让我想写也没有什么时间,《木阁楼》的第四次修改也仅仅进行了一半就放下了,我怕改的不好反而不如原来。写的成系统的东西不到10篇,其中自己真正比较满意的,也就《行走》和《那一年》,以及不多的几个时评。真的很奇怪呢,原本以为大学后会有更充分的时间来写,事实却恰恰相反。2年多了,我的创作数量和以前比起来简直不成比例。

  喜欢写作,不愿意放下。希望能够重新拾起笔,写更多喜欢的东西。
楼主,其实我和你的经历也有相似之处,也许来这里的人都有一些共性吧。忧郁,独特。
其实写作是一种心情和思想的表达.
  引用一段乔在博客上给我的留言:

其实很久没有看见你犀利的文字了,还是挺想念的。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都变成了这样痴缠的人了呢。絮絮叨叨,生活就变成了笔下琐碎而又带着自己制造的浪漫和忧伤的东西,细节变成了那么重要的东西。不停的梦呓,生活貌似是自己不断制造的一个又一个的繁华场景,我已经无力判断,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啊~真的很无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