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帅在留田突围时的精彩表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8:53:27
最近温习军史,发现了罗荣桓元帅在1941年留田突围时的精彩故事。

1941年11月初,日本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亲自在临沂坐镇指挥,调集了驻临沂、费县、平邑、蒙阴、沂水、莒县各地的日伪军5万余人,首先合围袭击了八路军山东纵队机关驻地马牧池。山东纵队政治委员黎玉指挥机关人员分散突围,在危急中砸毁电台,烧掉密码,因而与友邻部队失去了联系。接着日军又分多路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向山东分局领导机关、第115师师部和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的驻地沂南县留田村、牛家沟一带包抄过来。当时在留田地区的各机关共有2000多人,而战斗部队只有第115师师部特务营和山东分局特务连,总共3000人左右,情况非常危急。

敌人越逼越近,离留田地区最近的只有7、8里了。11月5日下午,罗荣桓主持在留田村东南的牛家沟召开紧急会议,山东分局书记朱瑞、第115师师长陈光、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萧华等人参加了会议,共同研究突围方案。会上朱瑞提出向东突围到滨海根据地最方便,但根据侦察显示,北、南、西面的敌人动静都很大,唯独东面比较寂静。敌人肯定知道我军向东突围最便捷,会不会是故意张网?朱瑞又认为向北就是原山东纵队机关驻地,刚刚遭到日伪军袭击,而且那边还有国民党顽军的防区,明显是一条险路。眼下最好向西突围,可以到抱犊崮山区与敌人周旋,那儿是第115师的老根据地,人熟地熟,活动余地大。陈士榘表示赞同朱瑞的分析,萧华则提出敌人肯定也知道西面是八路军的老根据地,因此出动了费县、平邑的驻军,万一也在那里张网待捕怎么办?大家议论了半天,提出向东、向西、向北,还有分散几路的都有,一时没有比较肯定的突围方向。罗荣桓则一直没有表态,实际上他已经想好了。看看大家说的差不多了,罗荣桓才发言,提出了一个令众人惊诧的方向:向南突围。从留田向南约40公里就是重镇临沂,那里是日军在鲁南的大本营,如何去得?

罗荣桓开始摆道理:根据侦察得到的最新情报,东面的敌人已经封锁了沂河、沭河,在两河之间的平原布置了骑兵,台潍公路上还发现了日军的坦克,显然已设下了重兵埋伏;北面的日伪军正疯狂南压,沂蒙山区还有刚刚同八路军发生过摩擦的国民党顽军,从这个方向突围恐怕会遭到日伪顽的夹击,不能走;西面敌人已在临沂至蒙阴公路上设下了封锁线,并调集兵力展开合击,也很难突出去;南面情况不同,临沂之敌已倾巢而出压向留田,反而造成了后方空虚。我们就向南走,奔敌人的大本营而去,可以起到出敌不意的效果,变被动为主动;至于分散突围,现在还不到最紧急的关头,不宜采取这种恢复起来比较困难的突围方法。

大家听了罗荣桓的意见后,先是很惊讶,接着仔细琢磨了一下,方才悟出其中的妙味。都是久经沙场的人,不需要再做过多点拨。时间紧迫,这个突围方案就此通过。随后罗荣桓和陈士榘等人迅速确定了突围路线,尔后下达命令,分配任务,宣布纪律,并详细交代了经过每个地方的注意事项。天黑后,罗荣桓指挥部队乘夜雾开始向南突围。3000人马衔枚疾走,行动隐蔽迅捷,巧妙闯过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不费一枪一弹,胜利跳出了5万敌人的重围,粉碎了敌人的围歼企图。当时在突围队伍中有一个在根据地采访的名叫汉斯•希伯的德国进步记者,于战后写了一篇文章《无声的战斗》,登在了第115师油印的《战士报》上,盛赞了罗荣桓等人在留田突围中的“神奇”指挥。

话说这位汉斯•希伯也挺有故事。他原来是德国共产党党员,曾多次来华,写过介绍中国的书,在西方有不少读者。埃德加•斯诺那本著名的《西行漫记》出版后,受到了美国共产党的批判,认为此书是“把托洛茨基的观点强加于毛泽东的评论之中”。希伯也写了文章,指责斯诺在书中对中共主张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进行了歪曲,希伯认为实际上中共已经放弃了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而是真正承认了国民党是革命的领导。1938年希伯访问延安,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当希伯重复了一遍他对《西行漫记》的批评后,毛泽东一言未发,只是将希伯安排住下,其后便再不过问。希伯想深入采访毛泽东,就几次提出了请求。毛泽东终于又见了他一面,上来就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希伯,指出他攻击《西行漫记》这本书是犯了严重的错误,是“一个反革命行动”,“假如你再这样做,我们就下令让我们的全体人民同你断绝关系……!”希伯本想取代斯诺而成为对全世界阐述中共政策的权威和代言人,不料却遭到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当时就目瞪口呆。后来希伯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史沫特莱,仍然心有余悸,称毛泽东对他的批评真是“太严厉了,太狠了”。

留田突围后,罗荣桓写了篇名为《敌进我进》的文章,要登在《鲁西日报》上。当时《鲁西日报》社社长陈沂(开国少将)一看就对罗荣桓说:政委你写错了,毛主席说的是“敌进我退”。罗荣桓则回答:“咱们现在的根据地南北一颗子弹就能打穿,东西就一条线,敌进我退,往哪儿退啊?这时就要敌进我进,敌人打过来,我们就翻过去打他老巢。”这个“敌进我进”的战术后来罗帅作了进一步发展,就推出了山东抗日期间的著名的“翻边战术”。
最近温习军史,发现了罗荣桓元帅在1941年留田突围时的精彩故事。

1941年11月初,日本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亲自在临沂坐镇指挥,调集了驻临沂、费县、平邑、蒙阴、沂水、莒县各地的日伪军5万余人,首先合围袭击了八路军山东纵队机关驻地马牧池。山东纵队政治委员黎玉指挥机关人员分散突围,在危急中砸毁电台,烧掉密码,因而与友邻部队失去了联系。接着日军又分多路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向山东分局领导机关、第115师师部和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的驻地沂南县留田村、牛家沟一带包抄过来。当时在留田地区的各机关共有2000多人,而战斗部队只有第115师师部特务营和山东分局特务连,总共3000人左右,情况非常危急。

敌人越逼越近,离留田地区最近的只有7、8里了。11月5日下午,罗荣桓主持在留田村东南的牛家沟召开紧急会议,山东分局书记朱瑞、第115师师长陈光、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萧华等人参加了会议,共同研究突围方案。会上朱瑞提出向东突围到滨海根据地最方便,但根据侦察显示,北、南、西面的敌人动静都很大,唯独东面比较寂静。敌人肯定知道我军向东突围最便捷,会不会是故意张网?朱瑞又认为向北就是原山东纵队机关驻地,刚刚遭到日伪军袭击,而且那边还有国民党顽军的防区,明显是一条险路。眼下最好向西突围,可以到抱犊崮山区与敌人周旋,那儿是第115师的老根据地,人熟地熟,活动余地大。陈士榘表示赞同朱瑞的分析,萧华则提出敌人肯定也知道西面是八路军的老根据地,因此出动了费县、平邑的驻军,万一也在那里张网待捕怎么办?大家议论了半天,提出向东、向西、向北,还有分散几路的都有,一时没有比较肯定的突围方向。罗荣桓则一直没有表态,实际上他已经想好了。看看大家说的差不多了,罗荣桓才发言,提出了一个令众人惊诧的方向:向南突围。从留田向南约40公里就是重镇临沂,那里是日军在鲁南的大本营,如何去得?

罗荣桓开始摆道理:根据侦察得到的最新情报,东面的敌人已经封锁了沂河、沭河,在两河之间的平原布置了骑兵,台潍公路上还发现了日军的坦克,显然已设下了重兵埋伏;北面的日伪军正疯狂南压,沂蒙山区还有刚刚同八路军发生过摩擦的国民党顽军,从这个方向突围恐怕会遭到日伪顽的夹击,不能走;西面敌人已在临沂至蒙阴公路上设下了封锁线,并调集兵力展开合击,也很难突出去;南面情况不同,临沂之敌已倾巢而出压向留田,反而造成了后方空虚。我们就向南走,奔敌人的大本营而去,可以起到出敌不意的效果,变被动为主动;至于分散突围,现在还不到最紧急的关头,不宜采取这种恢复起来比较困难的突围方法。

大家听了罗荣桓的意见后,先是很惊讶,接着仔细琢磨了一下,方才悟出其中的妙味。都是久经沙场的人,不需要再做过多点拨。时间紧迫,这个突围方案就此通过。随后罗荣桓和陈士榘等人迅速确定了突围路线,尔后下达命令,分配任务,宣布纪律,并详细交代了经过每个地方的注意事项。天黑后,罗荣桓指挥部队乘夜雾开始向南突围。3000人马衔枚疾走,行动隐蔽迅捷,巧妙闯过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不费一枪一弹,胜利跳出了5万敌人的重围,粉碎了敌人的围歼企图。当时在突围队伍中有一个在根据地采访的名叫汉斯•希伯的德国进步记者,于战后写了一篇文章《无声的战斗》,登在了第115师油印的《战士报》上,盛赞了罗荣桓等人在留田突围中的“神奇”指挥。

话说这位汉斯•希伯也挺有故事。他原来是德国共产党党员,曾多次来华,写过介绍中国的书,在西方有不少读者。埃德加•斯诺那本著名的《西行漫记》出版后,受到了美国共产党的批判,认为此书是“把托洛茨基的观点强加于毛泽东的评论之中”。希伯也写了文章,指责斯诺在书中对中共主张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进行了歪曲,希伯认为实际上中共已经放弃了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而是真正承认了国民党是革命的领导。1938年希伯访问延安,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当希伯重复了一遍他对《西行漫记》的批评后,毛泽东一言未发,只是将希伯安排住下,其后便再不过问。希伯想深入采访毛泽东,就几次提出了请求。毛泽东终于又见了他一面,上来就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希伯,指出他攻击《西行漫记》这本书是犯了严重的错误,是“一个反革命行动”,“假如你再这样做,我们就下令让我们的全体人民同你断绝关系……!”希伯本想取代斯诺而成为对全世界阐述中共政策的权威和代言人,不料却遭到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当时就目瞪口呆。后来希伯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史沫特莱,仍然心有余悸,称毛泽东对他的批评真是“太严厉了,太狠了”。

留田突围后,罗荣桓写了篇名为《敌进我进》的文章,要登在《鲁西日报》上。当时《鲁西日报》社社长陈沂(开国少将)一看就对罗荣桓说:政委你写错了,毛主席说的是“敌进我退”。罗荣桓则回答:“咱们现在的根据地南北一颗子弹就能打穿,东西就一条线,敌进我退,往哪儿退啊?这时就要敌进我进,敌人打过来,我们就翻过去打他老巢。”这个“敌进我进”的战术后来罗帅作了进一步发展,就推出了山东抗日期间的著名的“翻边战术”。
吕端大事不糊涂
元帅那都是人物
这就是翻边战术的典型战例。那时的政委指挥作战也都是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