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催的增格林沁,最后的满清骑兵劲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59:15
1865年4月初,捻军进入山东,经曹县、定陶、城武、嘉祥、汶上、宁阳进抵曲阜。僧军仍在后紧追。山东巡抚阎敬铭派布政使丁宝桢率本省防军进入兖州,妄图夹击捻军。为了继续疲惫敌军,捻军北趋宁阳、东平,途中击败总兵范正坦部后,继续北上东阿、平阴、肥城,然后转头南下宁阳、兖州、邹县、滕县、峄县,经兰山、郯城进入江苏的赣榆、海州、沐阳。5月3日,又由邳州返回郯城,西走峄县,在临城(今枣庄市西薛城)附近击败丁宝桢部后,北上宁阳、汶上。

1865年5月10日过运河进至范县(今河南范县东)南面的罗家楼、濮州(今河南濮城)东南的箕山一带,最后进至黄河水套地区(黄河水套是1855年黄河在考城铜瓦厢决口后在濮州、范县以南和郓城西北一带形成的一个河汊众多的地区)。隐蔽在这里的各地起义失散人员纷纷参军,使捻军人数众达数万。然后,捻军驰抵菏泽西北高楼寨地区,等待僧军。而这时的僧军已被捻军拖得极度疲惫,僧格林沁本人也因几十天不离马鞍,疲劳得连马缰都拿不住,只得用布带拴在肩上驭马。
1865年5月17日,僧格林沁率军追至高楼寨之南的解元集地区,张宗禹派出少数部队迎战,命任柱、张琢并力冲击,诱使僧军向高楼寨地区深入。18日中午,僧军进至高楼寨,埋伏在高楼寨以北村庄、河堰、柳林中的捻军一齐出击。僧格林沁分兵三路:翼长诺林丕勒、副都统托伦布等率左翼马队,总兵陈国瑞、何建鳌各领本部步队为西路;副都统成保、乌尔图那逊等领右翼马队,总兵郭宝昌率本部步队为东路;副都统常星阿、温德勒克西等各领马队为中路。捻军也分三路迎战。西路鏖战二小时左右,捻军稍却。适中路捻军已将常星阿部击溃,便支援西路捻军向敌人发起反击,将西路清军歼灭。与此同时,东路捻军也已将敌军击溃。在后督队的僧格林沁只得率残部退入高楼寨南面的一个荒圩,捻军乘胜追击,将该圩团团包围,并在圩外挖掘长壕,防止敌人突围。当夜三更,僧格林沁率少数随从冒死突围,当逃至菏泽西北7.5公里的吴家店时,被一捻军战士砍死在麦田。这一仗,捻军全歼僧格林沁以下7000余人,取得重大胜利。1865年4月初,捻军进入山东,经曹县、定陶、城武、嘉祥、汶上、宁阳进抵曲阜。僧军仍在后紧追。山东巡抚阎敬铭派布政使丁宝桢率本省防军进入兖州,妄图夹击捻军。为了继续疲惫敌军,捻军北趋宁阳、东平,途中击败总兵范正坦部后,继续北上东阿、平阴、肥城,然后转头南下宁阳、兖州、邹县、滕县、峄县,经兰山、郯城进入江苏的赣榆、海州、沐阳。5月3日,又由邳州返回郯城,西走峄县,在临城(今枣庄市西薛城)附近击败丁宝桢部后,北上宁阳、汶上。

1865年5月10日过运河进至范县(今河南范县东)南面的罗家楼、濮州(今河南濮城)东南的箕山一带,最后进至黄河水套地区(黄河水套是1855年黄河在考城铜瓦厢决口后在濮州、范县以南和郓城西北一带形成的一个河汊众多的地区)。隐蔽在这里的各地起义失散人员纷纷参军,使捻军人数众达数万。然后,捻军驰抵菏泽西北高楼寨地区,等待僧军。而这时的僧军已被捻军拖得极度疲惫,僧格林沁本人也因几十天不离马鞍,疲劳得连马缰都拿不住,只得用布带拴在肩上驭马。
1865年5月17日,僧格林沁率军追至高楼寨之南的解元集地区,张宗禹派出少数部队迎战,命任柱、张琢并力冲击,诱使僧军向高楼寨地区深入。18日中午,僧军进至高楼寨,埋伏在高楼寨以北村庄、河堰、柳林中的捻军一齐出击。僧格林沁分兵三路:翼长诺林丕勒、副都统托伦布等率左翼马队,总兵陈国瑞、何建鳌各领本部步队为西路;副都统成保、乌尔图那逊等领右翼马队,总兵郭宝昌率本部步队为东路;副都统常星阿、温德勒克西等各领马队为中路。捻军也分三路迎战。西路鏖战二小时左右,捻军稍却。适中路捻军已将常星阿部击溃,便支援西路捻军向敌人发起反击,将西路清军歼灭。与此同时,东路捻军也已将敌军击溃。在后督队的僧格林沁只得率残部退入高楼寨南面的一个荒圩,捻军乘胜追击,将该圩团团包围,并在圩外挖掘长壕,防止敌人突围。当夜三更,僧格林沁率少数随从冒死突围,当逃至菏泽西北7.5公里的吴家店时,被一捻军战士砍死在麦田。这一仗,捻军全歼僧格林沁以下7000余人,取得重大胜利。

曾国藩都屡战屡败,何况僧军乎

别无脑吹蒙古骑兵了。
捻军貌似骑兵不少。
hw4849 发表于 2016-2-27 12:21
捻军貌似骑兵不少。
很会打仗的
很会打仗的
捻写的马那里来的?

捻写的马那里来的?
清朝不知道,明朝马政大概就是在山东一带养马!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liuau 发表于 2016-2-27 13:06
清朝不知道,明朝马政大概就是在山东一带养马!
估计是买的,从蒙古
儿时看过一个电影宋景诗,就是指太平天国捻军歼灭僧克林庆这个满清奴才
把文中的蒙古名字换成日本名字读起来就有意思了。
捻军头目相当一部分是当地豪强
chen-yuan123 发表于 2016-2-27 13:01
捻写的马那里来的?
30年前,过了黄河,一路上耕田的都是马和骡子,参见中学课本“分马”章节
感叹下,如今很多人居然不知道在北方,马是耕田的家畜,捻军起于黄河下游,那里马是常见的家畜,所以一开始捻军就是马队。
捻写的马那里来的?

蒙古买的和本地养的,晋商从蒙古贩来的居多。清朝是马匹大规模参与经济活动的朝代,华北数省马匹保有量百万以上,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清朝北方经济相对于明朝有了极大的发展。也为镇压太平天国打下了人力物力的基础。太平天国时期清朝通过加强对华北的压榨,居然弥补了江南的亏空。这要放到明朝早造反了。
儿时看过一个电影宋景诗,就是指太平天国捻军歼灭僧克林庆这个满清奴才

宋景诗貌似是黑旗军,最后入了太平天国了。
捻写的马那里来的?
还有不少骡子和驴,总之比徒步快
还有不少骡子和驴,总之比徒步快
战术得当,溜兵战术
pardor 发表于 2016-2-27 14:19
宋景诗貌似是黑旗军,最后入了太平天国了。
没错,太平军灭亡以后捻军打的还是太平天国的旗号
hw4849 发表于 2016-2-27 12:21
捻军貌似骑兵不少。
捻军很多就是山东响马,骑术不差。
当初捻军还是调了杆军和淮军才剿灭的,那个满清的蒙古骑兵早就不会打仗了。
很多年前看过一本小说,叫星星草还是什么的,讲的捻军~
僧格林沁之死构成了晚清历史的军事转折点

http://lt.cjdby.net/thread-1955828-1-22.html
战术得当,溜兵战术
机动性好,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走。
苏乞儿同事
可惜不会建立根据地,没有根据地,迟早要完蛋
最早知道他是小时候看电影《火烧圆明园》,僧格林沁跟洋鬼子比摔跤:“给他一副褡裢,别说咱爷们儿欺负他......”
在热兵器时代,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就是个靶子,如果有英国骠骑兵、法国胸甲骑兵和俄罗斯哥萨克骑兵那两下子还能撑一会,可惜满蒙八旗早就勇气不在了!
江淮一带本来就是民风彪悍,草莽丛生,捻子时聚时散,本来就不好对付,一直到清末新政时还打算设立江淮省加强统治
胜保的骑兵被太平军步兵杀得屁滾尿流,还劲旅呢~~~
几K的蒙古骑兵被英国几百骑兵一冲就散了,时代不同鸟,与当时的世界骑兵水平差着几条马路
如果僧格林沁死在八里桥,现代他的历史地位不会低于林则徐。真是时也命也,一声叹息。
捻军在北方采取流动作战的方式,没建立政权。而且靠近北京,很难立足。
一帮蒙古马奴,渣一样的战斗力,吓唬自己人都不管用,还指望去跟英法打
唯物 发表于 2016-2-27 14:14
30年前,过了黄河,一路上耕田的都是马和骡子,参见中学课本“分马”章节
分马应该写的东北的事情吧?
30年前,过了黄河,一路上耕田的都是马和骡子,参见中学课本“分马”章节
《分马》讲的是东北土改的事,节选自小说《暴风骤雨》。
捻军很多就是山东响马,骑术不差。
山东临沂这里以前一直管土匪叫马子。
成王败寇,古今亦然。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6-2-28 16:39
在热兵器时代,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就是个靶子,如果有英国骠骑兵、法国胸甲骑兵和俄罗斯哥萨克骑兵那两下子 ...
英国骠骑兵、法国胸甲骑兵和俄罗斯哥萨克骑兵,不怕排枪?
HhJjKcScS 发表于 2016-6-14 10:17
英国骠骑兵、法国胸甲骑兵和俄罗斯哥萨克骑兵,不怕排枪?

怕不怕排枪先不说,最起码这三个兵种伴随了19世纪整个欧洲战争,而蒙古八旗在19世纪战争环境下一没有欧洲骑兵那种过硬的心理素质;二没有欧洲骑兵那种战术素养,指挥更是被摔了几条街,在面对优势火力打击下崩溃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6-6-14 10:27
怕不怕排枪先不说,最起码这三个兵种伴随了19世纪整个欧洲战争,而蒙古八旗在19世纪战争环境下一没有欧 ...
目前有据可查的,工业化先进国家在殖民时代(1600-1900)对落后国家的战争中,伤亡比例悬殊最大的,是那一场战斗?

不是在中国吧?
(我看八里桥战斗资料,英法联军才死了5个、清军成千上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