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长津湖中的迟浩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53:22


解放上海之后,中央军委就指示三野,在经营华东、进军福建、配合二野西进的同时,准备担负解放台湾的任务。此后粟裕根据军委意图拟制了解放台湾的作战部署,并随着变化了的形势作了几次较大修改。在基本战役设想中,准备集合50万军队攻台,需要千吨以上船只近600艘,其中以三野第7、第9兵团20多万人担任攻台第一梯队,其余各军作为第二梯队。按照这一部署,第9兵团所辖的第20、26、27军各部奉命在太仓、上海、杭州湾等地进行休整,并展开渡海作战训练,秣马厉兵积极准备渡海解放台湾。然而,朝鲜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爆发,由此引发国际局势的连锁反应,新中国不得不暂时搁置了解放台湾的战略任务,并被迫卷入了朝鲜战争中。1950年9月,奉中央军委命令,第9兵团解除了攻台任务,陆续北调山东整训,准备作为东北边防军的二线部队,根据战局需要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但由于朝鲜战场局势变化太快,东北边防军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19日秘密入朝参战。因首批入朝部队与快速北进的联合国军遭遇,除在火力上比敌人相差悬殊外,在兵力对比上也处于了劣势,急需二线部队迅速跟进。因此,第9兵团又奉命停止在山东整训的计划,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归志愿军司令部指挥,于11月初开赴东北入朝参战。

“华东三级人民英雄”迟浩田时为第27军79师235团(即著名的“济南第一团”)3营副教导员。其所在的第27军为第9兵团先头军,乘闷罐火车离开山东直趋东北。在开进途中,奉上级命令,所有人员和单位都将帽徽、胸章等一切具有解放军标记的物品留在国内,印信、文件及私人物品一律上缴,生活用品如毛巾、口缸、水壶等上的汉字标记也都要去掉。迟浩田曾保留了一张登有解放上海时自己等3人智闯虎穴事绩的报纸作纪念,这时也只好忍痛烧掉了。按照兵团部署,第27军准备经沈阳、梅河口、通化一线开进,到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过鸭绿江入朝,投入朝鲜东线战场,接替第42军的防务,阻击北进的联合国军。然而当全军先头的79师乘车快到辑安时,突然接到军委紧急命令,要改从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直接入朝。于是79师只好掉头返回,后续部队也都更改了行军路线。走在中间的80师部队奉令直接从沈阳南下,率先经安东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他们正赶上第一次战役的尾声,准备配合志愿军第50军歼击沿西线北上的英军第27旅。在第27军陆续进入朝鲜集结时,西线联合国军第8集团军主力已撤至清川江以南,志愿军司令部下令各军停止追击,第一次战役宣告结束。由于西线联合国军已退,而东线美第10军仍在北上,对西线侧翼威胁甚大,因此志愿军司令部又令第27军已入朝部队撤回安东,准备改从临江入朝,投入东线战场救火。
这样一折腾,第9兵团的后卫第20军就变成了前卫,一路不停直接开到辑安入朝。而为了避免部队太多导致拥挤,第27军从安东返回沈阳后,奉命经通化开往临江方向入朝。第26军作为兵团预备队,开往抚顺待命,准备在第27军之后从临江入朝。这时发生了一件对第9兵团入朝作战影响非常重大的事情:原定在东北补充的寒带冬装护具落空,各军只能身着华东地区的薄棉衣,经过沿途车站有什么拿什么,悲壮地进入了严寒的朝鲜东线盖马高原。
关于第9兵团的冬装棉衣问题,头绪复杂,可以写一篇大论文。相关专门文章也有很多,在此就不多述了。反正结果便是:前卫第20军只领到了东北军区部分干部战士临时脱下来运到车站的皮帽、棉鞋、大衣,全军绝大多数人员则身穿薄棉衣,头戴无帽耳的布质大檐帽,脚穿回力黄胶鞋入朝。还有的人扔了大檐帽却没换到棉帽,只能光着脑袋过了鸭绿江;第27军情况要强一些,由于从安东返回第二次绕经沈阳、通化到临江,在沿途补充了不少东北军区紧急调运来的棉大衣、厚棉衣、棉帽、大头鞋等,一多半人好歹是套巴上了;兵团预备队第26军在抚顺停留了一个星期,还经过了雪地训练,按说时间上比较充裕。但由于执行环节上的问题,本来由东北负责的冬装没有及时赶制出来,赶制出来的又未能及时组织运输。结果第26军也没有发到多少厚棉衣,只是补充了部分棉大衣,多数人换上了棉帽子,干部增发了一件棉背心,几乎人人都发了点棉花——可以用手巾包起来缝上捂在耳朵上。就这样,打响了著名的抗美援朝长津湖之战。
按照第9兵团的作战部署,集中第20军、第27军所属8个师,歼击沿长津湖水库东、西、南侧之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古土里地区北上的美陆战1师、美7师一部,同时警戒牵制社仓里的美3师,战斗于11月27日夜发起。其中第27军担任正面主攻,以79师攻击长津湖西岸的柳潭里;80师和81师1个团攻击长津湖东岸的新兴里;81师主力2个团在赴战湖地区警戒美7师一部,掩护军主力的侧翼;94师为军预备队,正向长津湖地区开进,拟用于攻击柳潭里方向。此时,第27军军长已换成了华野4纵陶勇麾下的悍将彭德清。
由于天寒地冻,粮食缺乏,火力薄弱,第9兵团与具有极大空地火力优势的美军猝然碰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战局,这一仗打得是尸山火海,血红雪黑。
按照预先侦察获得的情报,柳潭里有美军2个营,79师用3个团去攻击,还有第20军59师在柳潭里以南的死鹰岭地区阻断柳潭里与下碣隅里之间的联系,这一仗看起来是十拿九稳。然而一经交手才知道,柳潭里地区的美军不是2个营,而是陆战1师2个团加2个多炮兵营!结果79师仅凭借步枪和手榴弹去攻击柳潭里美军以火炮、车辆及一辆坦克组成的环形防御,同时还要遭到空中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战斗打得是艰难极了。仅仅在战斗的第一个晚上,79师就与防守美军在柳潭里各外围阵地上进行了反复争夺,双方均伤亡惨重。打到11月28日白天,79师虽夺取了1403高地和1240高地,并控制着1384高地和1282高地部分地区,迫使柳潭里美军收缩了防御范围,但是79师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有5个营伤亡过重失去了战斗力。其中迟浩田所在的235团与美军反复争夺1282高地和1384高地,在付出600多人以上的伤亡后,同美军在阵地上形成了对峙,一时难以再扩展战果。“济南第一团”一晚上就打掉了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员,此前还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恶仗!迟浩田的3营作为团预备队还好一点,担任主攻的1营、2营都打得伤亡过半了。为了守住已夺取到的部分阵地,235团团长王歧秀不得不动用预备队3营中的“济南英雄连”7连上阵地进行支援。
28日79师转为对已攻占阵地的固守,并继续在对峙阵地上与美军进行争夺。从29日开始,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根据战况调整了作战部署:集中第27军80师、81师围歼兵力相对较少的新兴里之敌;第20军59师和第27军79师对柳潭里之敌、第20军58师对下碣隅里之敌分别进行钳制性攻击,以保证新兴里战斗的顺利进行;同时调第27军预备队94师和兵团预备队第26军兼程南下参战。此后,79师除在几个重要阵地上继续与敌人争夺外,在整体上形成了与柳潭里美军对峙的态势。
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战场,志愿军不仅要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浴血奋战,还要与严寒的天气和极度的缺粮艰难抗衡。就在与敌人对峙的几昼夜里,严寒与饥饿造成了79师大量减员,到后来全师仅剩下不到一个团的人员还能作战。迟浩田的3营也有大量人员冻伤饿倒,一个营剩下不到一个连。不过迟浩田很幸运,由于早年听闯过关东的父亲介绍过防寒经验,于是在战斗间隙和雪地潜伏时经常拿雪搓一搓脸及手脚,并注意身体重要部位的保暖,最后竟然成了全营唯一没有冻伤的人。到了晚年,迟浩田回忆起长津湖之战时仍然记忆犹新,唏嘘不已。
激战到12月1日,在新兴里被围的美7师31团支队基本被第27军歼灭。与此同时,柳潭里被围的美军也只好在飞机大炮掩护下拼命向下碣隅里方向突围。第27军军长彭德清决心在运动中追歼美军,命令79师组织部队向逃跑之敌全线出击。由于79师伤亡太大,仅剩下5、6个连兵力,彭德清又下令将军部的勤杂人员和警卫分队一部编成了2个连,紧急补充给79师。就这样,79师对南逃美军展开了艰难追击。235团也进行了重新组织,其中3营由副教导员迟浩田和7副连长辛殿良率领7连,副营长高云龙率领9连,连夜向据守柳潭里几个高地掩护主力南撤的美军发起攻击。迟浩田非常善于总结经验,他认真揣摩了前几天攻击美军阵地时的经验教训,因而在重新编组兵力时作了充分准备,有效组织了火力掩护,并再三告诫战士们要注意协同和战术动作。结果当攻击发起后,7连、9连借夜色掩护悄悄摸上高地,一个猛扑就击溃了还在烤火的美军,拿下了山头,打了一个漂亮仗。
紧接着团长王歧秀、政委胡明命令3营组织1个加强排,尽快打通和237团的联系。任务又落到了迟浩田头上,他从8连抽了1个班,从7连抽了2个班,组成1个加强排,与辛殿良共同指挥。为了确保战斗必胜,迟浩田从营里划拉来了18支冲锋枪、5支步枪、3挺轻机枪,装备给了全排,并保证人手有8-10枚手榴弹。同时还组织2挺重机枪、1门92式步兵炮和2门迫击炮编成火力队,作为火力支援。战斗发起前,迟浩田进行了激动人心的宣传鼓动工作,激励得全排战士们热血沸腾。为了出敌不意,战斗选择于白天打响。在火力队的有效掩护下,迟浩田和辛殿良带领这个排猛打猛冲,动作迅速,一口气连续攻克1340、1300、1200等4个高地,以伤亡2人的代价歼敌30多人,缴获20多支枪、1门无坐力炮,一个半小时向南推进两公里多,顺利地与237团接上了联系。战斗刚刚结束,王歧秀团长就打电话来,夸奖迟浩田及全排人员为白天进攻取得了经验,并表示要给他们立功。
彭德清知道迟浩田排的英勇战绩后,既高兴又担心。高兴就不用说了,担心也很自然,迟浩田是全军闻名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而辛殿良更是曾先后立功10余次,荣获过“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这两个战斗英雄都是部队基层干部中的精华骨干,现在放到一个排里打冲锋,伤亡一个都不好说,如果同时伤亡,那对士气的影响就太大了。因此,彭德清很快下令,叫迟浩田回营里指挥,叫辛殿良下阵地回连部。就这样,在第9兵团减员近半的这场大血战中,迟浩田和辛殿良毫毛未损,都被保留了下来。到后来第27军评功评奖时,迟浩田和辛殿良均被评为一等功臣。
长津湖之战最终以第9兵团逼退了美第10军的惨胜而告终。在这次战役中,第9兵团杀伤美军及仆从军约7000人左右(另有非战斗减员7300余人),而自己战斗伤亡和非战斗减员达5万多人。其中第27军统计歼敌5065人,自身阵亡2660余人,战伤4035人,冻饿减员1.13万人,共计减员1.8万人,减员率达36%(以上数据来自《抗美援朝战争卫生工作总结 卫生勤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1988年3月第1版 第327页)。打到战役最后阶段时,第27军4个师只能缩编为39个步兵连和4个机炮连,每连不过40-50人,战斗人员仅有2000余人。其中79师减员达4454人,只能缩编为5个步兵连和2个机炮连,是全军各师中损失最大的。而迟浩田所在的235团能战斗的只剩下1个多连,“济南第一团”的老底子几乎都打光了!这是何其惨烈的一仗!


解放上海之后,中央军委就指示三野,在经营华东、进军福建、配合二野西进的同时,准备担负解放台湾的任务。此后粟裕根据军委意图拟制了解放台湾的作战部署,并随着变化了的形势作了几次较大修改。在基本战役设想中,准备集合50万军队攻台,需要千吨以上船只近600艘,其中以三野第7、第9兵团20多万人担任攻台第一梯队,其余各军作为第二梯队。按照这一部署,第9兵团所辖的第20、26、27军各部奉命在太仓、上海、杭州湾等地进行休整,并展开渡海作战训练,秣马厉兵积极准备渡海解放台湾。然而,朝鲜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爆发,由此引发国际局势的连锁反应,新中国不得不暂时搁置了解放台湾的战略任务,并被迫卷入了朝鲜战争中。1950年9月,奉中央军委命令,第9兵团解除了攻台任务,陆续北调山东整训,准备作为东北边防军的二线部队,根据战局需要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但由于朝鲜战场局势变化太快,东北边防军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19日秘密入朝参战。因首批入朝部队与快速北进的联合国军遭遇,除在火力上比敌人相差悬殊外,在兵力对比上也处于了劣势,急需二线部队迅速跟进。因此,第9兵团又奉命停止在山东整训的计划,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归志愿军司令部指挥,于11月初开赴东北入朝参战。

“华东三级人民英雄”迟浩田时为第27军79师235团(即著名的“济南第一团”)3营副教导员。其所在的第27军为第9兵团先头军,乘闷罐火车离开山东直趋东北。在开进途中,奉上级命令,所有人员和单位都将帽徽、胸章等一切具有解放军标记的物品留在国内,印信、文件及私人物品一律上缴,生活用品如毛巾、口缸、水壶等上的汉字标记也都要去掉。迟浩田曾保留了一张登有解放上海时自己等3人智闯虎穴事绩的报纸作纪念,这时也只好忍痛烧掉了。按照兵团部署,第27军准备经沈阳、梅河口、通化一线开进,到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过鸭绿江入朝,投入朝鲜东线战场,接替第42军的防务,阻击北进的联合国军。然而当全军先头的79师乘车快到辑安时,突然接到军委紧急命令,要改从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直接入朝。于是79师只好掉头返回,后续部队也都更改了行军路线。走在中间的80师部队奉令直接从沈阳南下,率先经安东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他们正赶上第一次战役的尾声,准备配合志愿军第50军歼击沿西线北上的英军第27旅。在第27军陆续进入朝鲜集结时,西线联合国军第8集团军主力已撤至清川江以南,志愿军司令部下令各军停止追击,第一次战役宣告结束。由于西线联合国军已退,而东线美第10军仍在北上,对西线侧翼威胁甚大,因此志愿军司令部又令第27军已入朝部队撤回安东,准备改从临江入朝,投入东线战场救火。
这样一折腾,第9兵团的后卫第20军就变成了前卫,一路不停直接开到辑安入朝。而为了避免部队太多导致拥挤,第27军从安东返回沈阳后,奉命经通化开往临江方向入朝。第26军作为兵团预备队,开往抚顺待命,准备在第27军之后从临江入朝。这时发生了一件对第9兵团入朝作战影响非常重大的事情:原定在东北补充的寒带冬装护具落空,各军只能身着华东地区的薄棉衣,经过沿途车站有什么拿什么,悲壮地进入了严寒的朝鲜东线盖马高原。
关于第9兵团的冬装棉衣问题,头绪复杂,可以写一篇大论文。相关专门文章也有很多,在此就不多述了。反正结果便是:前卫第20军只领到了东北军区部分干部战士临时脱下来运到车站的皮帽、棉鞋、大衣,全军绝大多数人员则身穿薄棉衣,头戴无帽耳的布质大檐帽,脚穿回力黄胶鞋入朝。还有的人扔了大檐帽却没换到棉帽,只能光着脑袋过了鸭绿江;第27军情况要强一些,由于从安东返回第二次绕经沈阳、通化到临江,在沿途补充了不少东北军区紧急调运来的棉大衣、厚棉衣、棉帽、大头鞋等,一多半人好歹是套巴上了;兵团预备队第26军在抚顺停留了一个星期,还经过了雪地训练,按说时间上比较充裕。但由于执行环节上的问题,本来由东北负责的冬装没有及时赶制出来,赶制出来的又未能及时组织运输。结果第26军也没有发到多少厚棉衣,只是补充了部分棉大衣,多数人换上了棉帽子,干部增发了一件棉背心,几乎人人都发了点棉花——可以用手巾包起来缝上捂在耳朵上。就这样,打响了著名的抗美援朝长津湖之战。
按照第9兵团的作战部署,集中第20军、第27军所属8个师,歼击沿长津湖水库东、西、南侧之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古土里地区北上的美陆战1师、美7师一部,同时警戒牵制社仓里的美3师,战斗于11月27日夜发起。其中第27军担任正面主攻,以79师攻击长津湖西岸的柳潭里;80师和81师1个团攻击长津湖东岸的新兴里;81师主力2个团在赴战湖地区警戒美7师一部,掩护军主力的侧翼;94师为军预备队,正向长津湖地区开进,拟用于攻击柳潭里方向。此时,第27军军长已换成了华野4纵陶勇麾下的悍将彭德清。
由于天寒地冻,粮食缺乏,火力薄弱,第9兵团与具有极大空地火力优势的美军猝然碰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战局,这一仗打得是尸山火海,血红雪黑。
按照预先侦察获得的情报,柳潭里有美军2个营,79师用3个团去攻击,还有第20军59师在柳潭里以南的死鹰岭地区阻断柳潭里与下碣隅里之间的联系,这一仗看起来是十拿九稳。然而一经交手才知道,柳潭里地区的美军不是2个营,而是陆战1师2个团加2个多炮兵营!结果79师仅凭借步枪和手榴弹去攻击柳潭里美军以火炮、车辆及一辆坦克组成的环形防御,同时还要遭到空中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战斗打得是艰难极了。仅仅在战斗的第一个晚上,79师就与防守美军在柳潭里各外围阵地上进行了反复争夺,双方均伤亡惨重。打到11月28日白天,79师虽夺取了1403高地和1240高地,并控制着1384高地和1282高地部分地区,迫使柳潭里美军收缩了防御范围,但是79师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有5个营伤亡过重失去了战斗力。其中迟浩田所在的235团与美军反复争夺1282高地和1384高地,在付出600多人以上的伤亡后,同美军在阵地上形成了对峙,一时难以再扩展战果。“济南第一团”一晚上就打掉了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员,此前还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恶仗!迟浩田的3营作为团预备队还好一点,担任主攻的1营、2营都打得伤亡过半了。为了守住已夺取到的部分阵地,235团团长王歧秀不得不动用预备队3营中的“济南英雄连”7连上阵地进行支援。
28日79师转为对已攻占阵地的固守,并继续在对峙阵地上与美军进行争夺。从29日开始,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根据战况调整了作战部署:集中第27军80师、81师围歼兵力相对较少的新兴里之敌;第20军59师和第27军79师对柳潭里之敌、第20军58师对下碣隅里之敌分别进行钳制性攻击,以保证新兴里战斗的顺利进行;同时调第27军预备队94师和兵团预备队第26军兼程南下参战。此后,79师除在几个重要阵地上继续与敌人争夺外,在整体上形成了与柳潭里美军对峙的态势。
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战场,志愿军不仅要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浴血奋战,还要与严寒的天气和极度的缺粮艰难抗衡。就在与敌人对峙的几昼夜里,严寒与饥饿造成了79师大量减员,到后来全师仅剩下不到一个团的人员还能作战。迟浩田的3营也有大量人员冻伤饿倒,一个营剩下不到一个连。不过迟浩田很幸运,由于早年听闯过关东的父亲介绍过防寒经验,于是在战斗间隙和雪地潜伏时经常拿雪搓一搓脸及手脚,并注意身体重要部位的保暖,最后竟然成了全营唯一没有冻伤的人。到了晚年,迟浩田回忆起长津湖之战时仍然记忆犹新,唏嘘不已。
激战到12月1日,在新兴里被围的美7师31团支队基本被第27军歼灭。与此同时,柳潭里被围的美军也只好在飞机大炮掩护下拼命向下碣隅里方向突围。第27军军长彭德清决心在运动中追歼美军,命令79师组织部队向逃跑之敌全线出击。由于79师伤亡太大,仅剩下5、6个连兵力,彭德清又下令将军部的勤杂人员和警卫分队一部编成了2个连,紧急补充给79师。就这样,79师对南逃美军展开了艰难追击。235团也进行了重新组织,其中3营由副教导员迟浩田和7副连长辛殿良率领7连,副营长高云龙率领9连,连夜向据守柳潭里几个高地掩护主力南撤的美军发起攻击。迟浩田非常善于总结经验,他认真揣摩了前几天攻击美军阵地时的经验教训,因而在重新编组兵力时作了充分准备,有效组织了火力掩护,并再三告诫战士们要注意协同和战术动作。结果当攻击发起后,7连、9连借夜色掩护悄悄摸上高地,一个猛扑就击溃了还在烤火的美军,拿下了山头,打了一个漂亮仗。
紧接着团长王歧秀、政委胡明命令3营组织1个加强排,尽快打通和237团的联系。任务又落到了迟浩田头上,他从8连抽了1个班,从7连抽了2个班,组成1个加强排,与辛殿良共同指挥。为了确保战斗必胜,迟浩田从营里划拉来了18支冲锋枪、5支步枪、3挺轻机枪,装备给了全排,并保证人手有8-10枚手榴弹。同时还组织2挺重机枪、1门92式步兵炮和2门迫击炮编成火力队,作为火力支援。战斗发起前,迟浩田进行了激动人心的宣传鼓动工作,激励得全排战士们热血沸腾。为了出敌不意,战斗选择于白天打响。在火力队的有效掩护下,迟浩田和辛殿良带领这个排猛打猛冲,动作迅速,一口气连续攻克1340、1300、1200等4个高地,以伤亡2人的代价歼敌30多人,缴获20多支枪、1门无坐力炮,一个半小时向南推进两公里多,顺利地与237团接上了联系。战斗刚刚结束,王歧秀团长就打电话来,夸奖迟浩田及全排人员为白天进攻取得了经验,并表示要给他们立功。
彭德清知道迟浩田排的英勇战绩后,既高兴又担心。高兴就不用说了,担心也很自然,迟浩田是全军闻名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而辛殿良更是曾先后立功10余次,荣获过“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这两个战斗英雄都是部队基层干部中的精华骨干,现在放到一个排里打冲锋,伤亡一个都不好说,如果同时伤亡,那对士气的影响就太大了。因此,彭德清很快下令,叫迟浩田回营里指挥,叫辛殿良下阵地回连部。就这样,在第9兵团减员近半的这场大血战中,迟浩田和辛殿良毫毛未损,都被保留了下来。到后来第27军评功评奖时,迟浩田和辛殿良均被评为一等功臣。
长津湖之战最终以第9兵团逼退了美第10军的惨胜而告终。在这次战役中,第9兵团杀伤美军及仆从军约7000人左右(另有非战斗减员7300余人),而自己战斗伤亡和非战斗减员达5万多人。其中第27军统计歼敌5065人,自身阵亡2660余人,战伤4035人,冻饿减员1.13万人,共计减员1.8万人,减员率达36%(以上数据来自《抗美援朝战争卫生工作总结 卫生勤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1988年3月第1版 第327页)。打到战役最后阶段时,第27军4个师只能缩编为39个步兵连和4个机炮连,每连不过40-50人,战斗人员仅有2000余人。其中79师减员达4454人,只能缩编为5个步兵连和2个机炮连,是全军各师中损失最大的。而迟浩田所在的235团能战斗的只剩下1个多连,“济南第一团”的老底子几乎都打光了!这是何其惨烈的一仗!
干部战士冬装不足,倒底是什么原因?

讨虏校尉 发表于 2016-2-5 23:27
干部战士冬装不足,倒底是什么原因?


这个已经有过很多讨论了。总的来说,原因有几大项。

一,首先是东北是否有充足棉衣供应的问题。总后勤部在1950年8月下旬就下发了任务,棉衣、棉皮鞋、棉手套、棉背心主要由东北和华北制作,华东和中南负责全部绒裤和部分棉皮鞋。结果到10月底发现库存棉衣全部供给第一批入朝部队后,加上第二批入朝的九兵团还有40万套的缺口。这时又紧急下达准备棉衣20万套的任务,由东北、华北、中南、华东各做5万套,并在12月份完成。然而九兵团很快就于11月初开赴东北入朝参战,自然这些棉衣是来不及做出来的。也就是说,由于计划和执行上的原因,东北没有现成而充足的库存棉衣。

二,九兵团进东北时是穿了温带棉衣的。九兵团从江南北上山东整训时,是换上了温带棉衣的。当时总后勤部给华东军区下指示时,建议“南方部队北调时,加发一棉背心及一绒裤,再发一件大衣即可”。结果华东军区首长(可能是陈毅)也没有认真研究东北冬季与华东冬季的重大区别,指示九兵团在山东换上温带棉衣,到东北再补充棉背心、绒裤、大衣即可。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宋时轮在事关全兵团棉衣的问题上无所作为的原因。很简单,上边都安排好了,他也是稀里糊涂等结果。

三,到了东北才发现误事,但来不及了。九兵团到东北后,经过与东北军区联系,才发现身上穿的温带棉衣根本抵御不了东北和朝鲜北部地区的严寒,必须加厚。可是由于前述原因,在东北无寒带棉衣可换。更重要的是,相比于棉衣,棉鞋、棉帽、棉手套、护耳这些寒带护具更为重要。身上冷些还罢了,一旦手脚冻坏即会失去战斗力。然而由于一系列执行环节上的问题,原定由东北补充的棉大衣、棉皮鞋、棉手套、棉背心竟然也没有及时足够地供应上,即使仓库里有的很多也未能及时运到车站。加上九兵团先是定于西线入朝,后又折向东线入朝,经沈阳来回往返,因战情紧急时间很紧,未能有较多时间停留在东北,造成没有足够的时间领取陆续调来的寒带装具。在这种情况下,总后勤部和东北军区只好组织力量赶紧调去多少算多少,九兵团拿走多少算多少。其中供应最多的是棉大衣,到11月底发给九兵团有22万6千6百多件。然而由于各部队到站停留的时间不一,有很多人没能及时领到棉大衣就开拔了。因为运力不足,大量后来运到的寒带装具又开不到前线去,也就装备不了部队。

就这样,九兵团穿着温带棉衣,一部分人穿上了棉大衣戴上了棉帽,干部们穿上了棉背心,大多数人没有棉鞋、棉手套、护耳,悲壮地走上了长津湖战场。
讨虏校尉 发表于 2016-2-5 23:27
干部战士冬装不足,倒底是什么原因?


这个已经有过很多讨论了。总的来说,原因有几大项。

一,首先是东北是否有充足棉衣供应的问题。总后勤部在1950年8月下旬就下发了任务,棉衣、棉皮鞋、棉手套、棉背心主要由东北和华北制作,华东和中南负责全部绒裤和部分棉皮鞋。结果到10月底发现库存棉衣全部供给第一批入朝部队后,加上第二批入朝的九兵团还有40万套的缺口。这时又紧急下达准备棉衣20万套的任务,由东北、华北、中南、华东各做5万套,并在12月份完成。然而九兵团很快就于11月初开赴东北入朝参战,自然这些棉衣是来不及做出来的。也就是说,由于计划和执行上的原因,东北没有现成而充足的库存棉衣。

二,九兵团进东北时是穿了温带棉衣的。九兵团从江南北上山东整训时,是换上了温带棉衣的。当时总后勤部给华东军区下指示时,建议“南方部队北调时,加发一棉背心及一绒裤,再发一件大衣即可”。结果华东军区首长(可能是陈毅)也没有认真研究东北冬季与华东冬季的重大区别,指示九兵团在山东换上温带棉衣,到东北再补充棉背心、绒裤、大衣即可。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宋时轮在事关全兵团棉衣的问题上无所作为的原因。很简单,上边都安排好了,他也是稀里糊涂等结果。

三,到了东北才发现误事,但来不及了。九兵团到东北后,经过与东北军区联系,才发现身上穿的温带棉衣根本抵御不了东北和朝鲜北部地区的严寒,必须加厚。可是由于前述原因,在东北无寒带棉衣可换。更重要的是,相比于棉衣,棉鞋、棉帽、棉手套、护耳这些寒带护具更为重要。身上冷些还罢了,一旦手脚冻坏即会失去战斗力。然而由于一系列执行环节上的问题,原定由东北补充的棉大衣、棉皮鞋、棉手套、棉背心竟然也没有及时足够地供应上,即使仓库里有的很多也未能及时运到车站。加上九兵团先是定于西线入朝,后又折向东线入朝,经沈阳来回往返,因战情紧急时间很紧,未能有较多时间停留在东北,造成没有足够的时间领取陆续调来的寒带装具。在这种情况下,总后勤部和东北军区只好组织力量赶紧调去多少算多少,九兵团拿走多少算多少。其中供应最多的是棉大衣,到11月底发给九兵团有22万6千6百多件。然而由于各部队到站停留的时间不一,有很多人没能及时领到棉大衣就开拔了。因为运力不足,大量后来运到的寒带装具又开不到前线去,也就装备不了部队。

就这样,九兵团穿着温带棉衣,一部分人穿上了棉大衣戴上了棉帽,干部们穿上了棉背心,大多数人没有棉鞋、棉手套、护耳,悲壮地走上了长津湖战场。
这个已经有过很多讨论了。总的来说,原因有几大项。

一,首先是东北是否有充足棉衣供应的问题。总后 ...

能不能这样说:第一、对困难估计不足,规划和预案不充分,第二、执行层面缺乏过程跟踪管控,方案和执行细节落实监督不夠?
讨虏校尉 发表于 2016-2-6 11:24
能不能这样说:第一、对困难估计不足,规划和预案不充分,第二、执行层面缺乏过程跟踪管控,方案和执行 ...
你说到了要害上。不看细节不知道深浅,在九兵团棉衣问题上就是如此。
你说到了要害上。不看细节不知道深浅,在九兵团棉衣问题上就是如此。
这是一个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项目策划和过程追踪的课程正好用得上。
讨虏校尉 发表于 2016-2-6 13:21
这是一个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项目策划和过程追踪的课程正好用得上。

这里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总后勤部和华东军区的责任问题。总后指示的到东北只加棉大衣、棉背心时就有些漫不经心,没有向华东军区说清楚寒带和温带的差别。而华东军区则认为就此有了保证,只要部队换上华东棉衣后,到东北就全齐活了。不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回头总后又埋怨华东军区,说你们保证自己都准备好了,结果到东北这也缺,那也缺,怎么回事?

整个一乌龙。杨立三、张令彬和陈毅为此都负有重要责任。
这里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总后勤部和华东军区的责任问题。总后指示的到东北只加棉大衣、棉背心时就有些漫 ...
说到底是一个整体后勤保障能力的问题。建国初期,根本没有统一的后勤资料和保障标准,相关制度机制也都没有建立起来。
南方部队的大部分领导根本没有到过东北更不要说朝鲜,对朝鲜的冬天有多冷、什么时候开始冷完全没有概念。
建国初期工业能力很弱,临时下达的防寒衣物生产任务,很难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生产的也不能及时运上去。
后勤保障由各根据地自身保障首次发展到全军保障,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参战部队的棉衣究竟由谁补充、在哪里补充,事前都没有明确的说法。
在后勤保障能力发展完善之后,上述问题都不是问题。到什么地方打仗该穿什么衣服,查一下气象资料,自然有统一的保障标准。全军的被装生产和仓储数据都统一管理了,所有的事都是总后负责,部队只需要上报实力即可。即使没有库存,调动全国力量生产也不过几天的事。
总体而言,这是我军后勤正规化建设初期的一个时代悲剧,是根据地式保障方式不适应现代战争的结果。
历史就是历史!!!!
如果林彪任总司令,会不会好些?
如果林彪任总司令,会不会好些?
十三兵团是东野的,林海雪原里滚了多年。在西线表现有目共睹啊。
零零的朋友 发表于 2016-2-6 13:25
这里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总后勤部和华东军区的责任问题。总后指示的到东北只加棉大衣、棉背心时就有些漫 ...
宋时轮不够细致。
转述:

本章不打算阐述枯燥的理论,我发现这会让人昏昏欲睡,所以在这章的开篇只有两句话要写。包围可以说是作战的艺术表现,但包围敌人不代表胜利,我们至少要考虑两个方面:防敌突围;阻敌增援。
        那么首先来看第一个——突围。
        第一节 长津湖
        虽然韩信、曹操、诸葛亮、李世民、成吉思汗、拿破仑、马拉多纳、梅西等等更可能是英雄,但过了孩提时代后这些人再也无法成为我的偶像。唯有志愿军,一直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我崇拜的偶像。做为整支军队来说他们为国家的尊严而战,做为个人来说他们向整个世界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士兵。一百多年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可以摆脱笼罩国人心头百年的阴霾,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不用再被外人欺侮。正如彭大将军所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中国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以前从来没有过,以后也不会再出现——这样的军队了!写这节时是我断断续续最多的一次,因为老是心潮澎湃、老是热血沸腾、老是感慨万千、老是伤心落泪,思绪老是被自己的情绪打断,无法动笔去写下一段文字。生活在六十年后的我们在物质上肯定比他们更富有,但现在的我们永远也无法象他们一样为民族、为理想、为活着的尊严而英勇战斗。这些男人们,谨用本节纪念那些战死异乡的男人们。
       长津湖只是朝鲜北部盖马高原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湖泊,在我这个生长在太湖边的人眼里,只能算是个小小的水塘。不过那个叫做盖马高原的鬼地方据说冬天晚上最冷可至零下四、五十度。我这辈子也没经历过这样的严寒,所以我无法想象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中大部分和我一样的南方人是怎么在那生存的。我经历过的最冷的时刻还要追溯到大学时期,那年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我和我的上铺没有回家过年,而是留守在宿舍中,我们谁也没想到晚上最低气温是零下17度。所以我们躺在宿舍里时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牙床的敲击声,这样的经历让我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听着别人的牙齿在那颤抖至少会产生两个效果,一是自己的牙更抖了,人也更冷了,二是会突然感觉自己饿了。这时床沿出现了上铺那张猥琐而又充满谀笑的脸:“大哥,你是了解我的,我不喜欢男人。”我死死地盯着这个獐头鼠目的家伙,试图幻化出一个肉夹馍或一个西施,但残酷的现实马上告诉我这是徒劳的。我没好气地说:“我就算有断袖之癖,也不会找上你这个卡西莫多。”最终严寒战胜了生理的排斥,我们两个哆嗦在一张床上四床被子里渡过了这个自找的酷冬。上世纪五十年代后,长津湖这个千年来寂寂无名的小湖泊,用飘柔的广告词说:一传十,十传百,成了世人皆知的故事。全是因为在长津湖周围发生了一场可能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残酷的战事。
        一,双方战力对比
        在提前更新的第六章中曾经说过,在现代战争中,单纯地计算兵力火力并不能真实体现出军队的作战能力。武器装备不足,有再多的兵也没用;同理兵力不足,一样不能有效的发挥武器的火力。所以在这我用战力这个词来描述双方的作战能力。其计算方法是以单位兵力所能发挥的火力这个可以量化的数据加上单兵使用武器的精准度、单兵的战术素养、武器装备协同的能力、火力持续时间等不能量化只能估算的数据相加成。虽然还是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部队火力发挥的程度,总比盲目比较好一点。现在我们直接以志愿军第九兵团和美军交战前夕为起点,不计之前42军与陆战1师的交手,来看看这场生死较量。

          当前的态势是:
       (一)美军:
        新兴里:美国陆军第7步兵师31团3营(团长艾伦·麦克莱恩陆军上校,后阵亡)、32团第1营(营长卡洛斯·费斯陆军中校)、第57野战炮兵营(欠C连)、第15防空炮营D连;柳潭里:美国海军陆战队陆战5团(团长雷蒙德·默里中校)、陆战7团(团长霍默·利兹伯格上校,欠2营营部、F连及机炮连)、陆战炮兵第11团第1营、第3营G连和I连、第4营;  '
       德洞山口:陆战7团2营F连(连长威廉·巴伯上尉)和陆战7团1营C连(欠一个排);
  下碣隅里:陆战1团第3营(营长托马斯·里奇中校)、陆战7团2营营部及机炮连(营长罗克伍德中校)、炮兵第11团第2营D连和3营H连、陆战1师前指及师直属部队;
  古土里:陆战1团团部及2营(团长切斯特·普勒上校)、炮兵第11团第2营E连、陆军第7步兵师31团第31团2营(欠E连)、1营B连(暂归2营指挥)、英军第41特遣队(道格拉斯·德赖斯代尔海军中校);
  真兴里:陆战1团1营(营长施麦克中校)、炮兵第11团第2营F连。总兵力约为18000人。这些基本就是美军参加长津湖战役的部队。按照陆战一师的编制:陆战1师是以三个陆战团为骨干,加上若干师
直属部队组成的战役集团,全师编制人数约2.5万,其中该师在仁川登陆时为实力为24124人。
  师直属部队包括:  第11炮兵团:下辖4个炮兵营(第1、2、3营各装备18门105毫米榴弹炮,
第4营装备18门155毫米榴弹炮)和1个114毫米多联装火箭炮连(该连未参加长津湖之战)。
  第1坦克营编制:军官39、士兵638;装备M26坦克63辆,M45坦克6辆,M24坦克2辆。合计71辆。
  第1工兵营  
        第1海岸营(留在兴南港,未参加长津湖之战)
  第1水陆两栖车运输营(留在兴南港,未参加长津湖之战)
  每个陆战团下辖3个步兵营、重迫击炮连(装备12门107毫米迫击炮)、反坦克连(12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和5辆坦克)。
  每个步兵营下辖3个步兵连、机炮连(也称为火器连,装备4门81毫米迫击炮、4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12挺12.7毫米重机枪)。
  每个步兵连下辖3个步兵排和1个机炮排(装备89毫米火箭筒、2门81毫米迫击炮、6挺12.7毫米重机枪)。
  每个步兵排下辖3个步兵班和1个机枪班(装备89毫米火箭筒、3挺轻机枪和1挺重机枪)。
  每个步兵班配备10支M1加兰德自动步枪和2支BAR勃郎宁自动步枪,班、排长配备M1卡宾枪,连长以上军官配备柯尔特自动手枪。
  此外,陆战1师还能得到配属给它的第1航空联队的密切支援,该联队通常编制为3个中队(72架飞机),最多时达到7个中队(约150架飞机)。并由第1航空联队派出老资格的飞行军官作为前进航空火力控制人员随同地面部队行动,召唤及引导空中支援。我们先看下,以美军连级轻武器火力一个齐射为基准1来计算,美军81毫米迫击炮齐射火力为13.5,107毫米迫击炮齐射火力为7.2,75毫米无后坐力炮齐射火力为5.4,12.7毫米重机枪齐射火力为8.1,105毫米榴弹炮齐射火力为36,155毫米榴弹炮齐射火力为18,坦克齐射火力为35.6,其他如M-19四十毫米双联高炮以及M-16四联50机枪车等数目不详,暂时以齐射火力为9计算。我们可算出,美军总火力强度约为194.3,再加空军火力0.1的加成,总火力约为213.73,再加单兵训练80%的加成,为170.98。(以上数据均为经验值估算,不代表实际火力。毕竟这个东西得武器专家通过计算机才能稍微精确点计算。)
        (二)志愿军
        28日天亮时志愿军第九兵团形成的态势为:二十军89师在柳潭里西北,二十七军79师在柳潭里北,二十军59师在死鹰岭和新兴里(有两个新兴里,这个不是歼灭美军的那个)一带,这三个师是一伙的,美陆战一师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的联系已被割断。二十军60师占领了富盛里、小民泰里一线(有资料称89师也有部队在此一带,我军在朝鲜战场的资料实在太缺我没法彻底搞清楚,只能计算没有了),切断了位于下碣隅里的美陆战一师南逃的退路;二十军五58师已进至上坪里地区,三面包围了下碣隅里,二十七军81师占领了赴战湘西侧,美第七步兵师在后浦、新兴里、内洞峙的部队与陆战一师已经分别被分割,第二十七军的八十师包围着美第七步兵师将近一个团于新兴里一带,这两个师是一伙的。二十七军94师是预备队,我没得到该师的资料,估计位置应在79师和80师的后面一点;二十六军还在路上,没赶到。
        志愿军第九兵团大约的编制和装备:该兵团是44编制,其中20军50569人,27军50501人,26军48894人,全兵团总兵力约十五万人。除去机关和后勤人员,就算算上后来加入战斗实际没发挥什么作用的26军。参战人员约12万—13万人,以12万5千计算好了。拥有平射炮:20军50门,26军42门,27军68门,合计160门,基本都是老式三七、五七炮。迫击炮:20军392门,26军435门,27军494门,合计1321门,迫击炮比平射炮好点,但也大都是老式的。高射机枪全兵团合计3挺,忽略不计。重机枪:20军159挺,26军209挺,27军212挺,合计580挺,水冷式冬天威力不大。轻机枪:20军914挺,26军932挺,27军1210挺,合计3056挺,这个发挥了很大作用。冲锋枪:20军3516支,26军4353支,27军4413支,合计12282支,基本是斯登式冲锋枪,这个其实共军不怎么会正确玩。步枪:20军5150支,26军13504支,27军13448支,合计32102支,这个很杂,什么破枪都有反正也没多大用。至于野炮、山炮、榴炮都没带来,还在后方。坦克没有。飞机没有。按照志愿军一个连的轻武器齐射火力约等于美军基数0.5计算。第九兵团全兵团轻武器约等于384,乘以火力持续量20%(第九兵团发给战士每人80发子弹,后基本没补充,不好补充啊,枪太杂了)约等于76.8,加上兵力优势0.1的加成为84.48;平射炮火力约为24,乘以火力持续量20%(每门炮约30发炮弹)为4.8;迫击炮火力约为198.15,乘以火力持续量20%(每门炮约40发炮弹)为29.72,加上精准度0.1的加成为32.69(美军最赞叹的就是志愿军使用迫击炮和机枪火力的能力,而最鄙视的是使用冲锋枪的能力,而被我军看成有效法宝的手榴弹,美军也很鄙视,因为投掷姿势不正确,扔不远扔不准);重机枪火力为58,乘以使用困难和火力持续量50%为29。共计第九兵团总火力为150.97。可以看出,志愿军第九兵团和美军的兵力之比约7比1,火力之比约为0.883比1。这个只是个总的和大概的。下面分战场分日期来看看这场战役的简要进程和双方得失。
        附图:长津湖之战简要态势、作战示意图。长津湖地形、地名示意图。
       二,战役进程和双方得失在各个战场分开叙述前先讲开打前就出现的问题。
       现在一般资料都称第九兵团御寒被装不足是因为仓促和来不及,这方面因素肯定有,但不能就此掩盖第九兵团官老爷们的问题。据东北军区后勤部被装发放情况的资料可知,发给九兵团的棉衣棉被棉帽棉鞋等等物资还是有相当数量的。而九兵团后来出现大面积的冻伤冻死有一部分责任必须由干部来负责,很多部队为了轻装速行,对朝鲜的天气又认识不足,没有领取被装,有的领取后还留在后方没带,甚至还有涉水渡鸭绿江的,王树增在他的《远东朝鲜战争》里就有描述:“第一天行军,就有700多士兵被严重冻伤。 ”其实这700多人只是某团涉水渡江时冻伤的,其他的可想而知。为什么没开打前就出了问题?其实放在第三野战军身上是很好解释的。这个野战军成分太杂,内部山头太多、派系林立,主要领导之间就有矛盾,在下面的部队身上表现的就更严重了,内部不团结、争权的问题一直存在。人这种动物只要有了争权夺利的想法,整个人就会发成蜕变。所以这个野战军和其他野战军相比,干部的官僚思想要重的多,因此会出现那么多不负责任的干部。不光在这,在其他方面也有表现,比如二十六军88师师长吴大林。88师师部在战役过程中遇到空袭,师长吴大林竟然抛下师部其他人员爬入一辆美军丢弃坦克的炮塔里面躲命,战后被揭发出来,结果88师被扣上"右倾怯战"的罪名,为整个战役失利承担责任,彭甚至要将师长吴大林枪毙,后经各方说情,被解职送回国内。这个部队的官僚作风可见之一斑。这是战前就出现的问题。
        另一个呢,则是个杰作。从战场态势我们可以看到,开打时,第九兵团已经基本完成了对美军的分割包围。10多万人神不知鬼不觉就干了这么漂亮的活,我们只能说:“这是个奇迹,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这充分说明了志愿军隐蔽伪装的能力是超一流的,充分说明志愿军战士执行命令是坚决不打折扣的,这是志愿军在朝鲜最让美军害怕的地方。
        好了,不罗嗦不抒情了,下面分战场分日期来说说吧。
        11月27日,战斗首先在柳潭里打响,在开始战斗前,第九兵团又出了问题,把自己暴露了,这下使得本来准备向武坪里进军的美军走了2公里不到就停了下来,并迅速构筑了环形防御圈。这样一来原来计划的诱敌深入就变成了攻坚。我估计本来志愿军是计划用且战且退的方式诱敌深入,但这个主意不怎么聪明,加上美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本来就不想进攻,他的想法传染了整个部队,美军相当谨慎,这也表现出了美军陆战一师对危险敏锐的感知能力和指挥官优秀的素质。到了晚上,美军的环形防御圈已经布置好了:在西北山岭上,他们占据了最南端的一些高地,包括1403高地和离通向西面的那条路最近的高地;在西南山岭上,他们控制着1426高地和该高地与柳潭里之间的地带;在南面山岭上,他们掌握着离回到下碣隅里去的那条路最近的1276高地;在北面山岭上,他们占领了紧挨柳潭里东北和东面的两座山峰,即1282和1240高地
陆战队另有两个连驻守在防御圈之外,保卫着通回下碣隅里的那条主补给线。其中一个连是第7陆战团的C连,大概209人,部署在柳潭里以南靠近主补给线的1419高地下面的山坡上。另一个连是第7陆战团的F连,该连共有240名官兵,配备有重机枪和81毫米迫击炮,部署在C连前面约3英里处的一座孤立高地上——后因F连而得名为“福克斯高地”,位于主补给线以北的德洞岭。

        1,11月27日夜,柳潭里西北部的战斗。
  晚上10点,二十军89师267团向柳潭里西北部山岭发起进攻,其中267团一个营向1403高地发动进攻,防守该高地的是陆战7团3营H连;向不知名高地进攻的是267团另一个营(具体番号不详),(我前文有错误,第九兵团每个军辖4个师,但每个师可能只有3个团。)防守不知名高地的是美陆战5团2营,防守1403高地的是美陆战7团3营H连。
  战斗经过就简略说说好了,先说进攻不知名高地的267团某营,这个实在没什么好讲,打了一晚上,美军阵地纹丝不动,美军共计战死7人,伤25人,还有60个自己冻伤的。进攻1403高地的267团另一个营要好得多,战斗开始几分钟内就击垮了美军右翼阵地,至深夜就控制了1403高地的一部分,虽然在美军组织了反击,但反击很快失利,连长被打死了。虽然美军在新的指挥官指挥下继续组织抵抗,但凌晨4点美军自己撤退了。为什么1403高地拿下,而不知名高地却打的那么差呢?原因很多,我们一个个说。
        (1),不知名高地美军是整整一个营——第5陆战团2营,而1403高地是一个连——第7陆战团H连。267团一头撞上的敌人实力比他们自己还强,战而胜之的可能太低太低了。
  (2),从战斗过程看,第5陆战团2营中的老兵很多,经验非常丰富,当志愿军第一次试探进攻时,美军没有用枪打,而是大量地投掷手榴弹。在整理重发前的帖子里我曾经讲过,试探进攻是一种侦查手段,为的是搞清敌人的火力点,便于在真正进攻前炮火能给予摧毁。这就造成了该团进攻时美军火力点一个都没能摧毁。
  (3),进攻不知名高地的志愿军主攻营的营长、连长们是笨蛋,他们拿不出应对的办法,只是死板地按照计划,在20分钟后开始进攻。既然敌军很有经验,敌军火力点根本就没探明,这么贸然进攻牺牲可想而知。他们完全可以再迅速再组织一次试探进攻,把散兵线拉大,制造投入更多人员加大规模的假象,制造主攻开始的假象,一旦美军射击就迅速回撤。如果美军不射击就将计就计,迅速占领手榴弹射程外的有利地形,以此为依托进行冲击,这样冲击距离可缩短100米以上。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虽然当时的指挥员富有战斗经验但缺乏教育和知识让大部分志愿军基层指挥官的头脑都比较简单而死板。但也比现在的强多了,现在的军官既没有战斗经验又没有知识又死板又不爱学习。
  (4),美军第7陆战团3营营长威廉.F.哈里斯中校是个软蛋。在H连新的指挥官到达稳住阵脚后没多久,这位哈里斯中校就开始担心起他的指挥所的安全问题来,指挥所离前沿只有一英里,要是被端了命就没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还想着当将军呢,于是哈里斯先生下令撤退,让H连可耻滴躲到了陆战5团D连背后去,有部分零散人员甚至跑去了右面的陆战5团3营医护所里。这个行为丢大脸了,要知道,各部队间除了战友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往别的部队阵后躲这简直就是军人的耻辱。这个哈里斯先生的老爷子是美国海军航空兵司令哈里斯将军,是个典型的“官二代”,8年时间里小哈里斯从中尉晋升为中校,你要是告诉我他家老爷子没有运用他在军中的影响力,我是绝对不信的,打死我也不信。不过这位“官二代”绝对比中国的“官二代”们强,至少他很勇敢滴上了战场,最后还战死了(战死原因也是因为他的指挥无能)。这点是中国现在所有“官二代”加在一起也比不了的。这也使得H连一直在陆战一师中蒙受着战败逃跑的批评和嘲讽。
  (5),陆战7团3营H连连长库克上尉在布置阵地时犯了错误,他把他阵地的倒三角后面这个排布置的太远了,1403高地比较高而陡,最后这个排布置在山脚使得战斗开始后不能有效地支援前面两个点。
      (6),不知名高地上的美军射击时打着了一间草屋,熊熊火光使得志愿军战士成了活靶子。             (7) ,打下1403高地的志愿军267团没有能够利用1403高地的突破扩大战果,进行纵深攻击,没能对其他地方的美军形成有效威胁施加压力,比如对不知名高地。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无力再战,二是担任预备队的267团第三个营跑到不知名高地方向去了,因为那边拿不下来需要增援,所以没在1403高地投入战斗。当然如果预备队没向不知名高地进攻的话,那267团团长指挥也出了问题。
  (8),89师战斗力本身就较弱,该部队1946年10月才成立,是新四军三师(黄克诚师)10旅留在苏北的部分人员为基础组建的。华野成立后该部为12纵35旅,12纵的司令是陈庆先(中将),政委是曹荻秋(这倒是个名人)。其实12纵就是个地方部队,没什么战功。三野成立时该旅改编为三十军89师,1950年4月师部被调往空军组建伞兵部队,在开封组建空军陆战第1旅。1950年7月因为朝鲜战争,在该师原有各团基础上重建了89师,归二十军建制,师长余光茂(少将)。
  最后,二十军89师267团面对陆战一师一个营又一个连发动进攻并拿下了1403高地;美军虽然失掉1403高地但只有少量的伤亡(150人左右伤亡),而89师267团损失还是比较惨重,但由于哈里斯先生的原因,缴获不小。(伤亡无数据,从战局看在700人以上,该团一段时间内基本无冻伤,大量的缴获是很大的一个原因。)第一仗,中美两军打成平手。
        89师毕竟只是三野中的小弟弟,不能代表第三野战军的真实水平,那么下面来看看三野的主力师们表现如何呢?
        2,11月27日夜和11月28日昼,柳潭里北部的战斗。
        对柳潭里北部山岭的进攻应该是志愿军第九兵团的主攻方向,担任攻击任务的是二十七军79师,这个师的前身是山东军区第5师的一部,在主力赴东北后于1945年10月重建,1947年编入华东野战军主力纵队九纵为第25师,1949年1月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二十七军79师,其235团就是著名的“济南第一团”,是三野的头等主力师之一,时任师长肖镜海(61年少将),此人以善于攻坚而闻名,从这战的表现看果然名不虚传。79师按惯例摆开三角进攻阵型,236团在左攻击1240高地,235团在右攻击1282高地,237团在后担任师预备队。
        先看在1384高地的情况,防守该高地的是美军陆战5团3营I连,后面有个韩国重机枪排。这个高地应该是陆战5团3营的前哨阵地。28日凌晨2点半攻击开始,I连阵地被一下子就突破了,韩国重机枪排象征性地放了几枪后就跑了,这个营很显然战备工作做的很差,营部连丢下了他们的长官们跑掉了。这时陆战5团3营营长塔普利特中校被困在指挥帐篷里,营主任参谋约翰·J·坎尼上校却离开指挥所,前去寻找营部连组织反击,于是这个勇敢的人被打死了,而胆小的或者说象现在的中国人一样聪明的塔普利特中校却活了下来。接着长津湖之战中最搞笑的一幕出现了。躲在指挥帐篷里的塔普利特中校一直没被发现,凌晨3点,他通过电话指挥他的G连向1384高地发动了反击,这里明显不是79师攻击的重点,在反击中美军只遭到了微弱的抵抗,眼看着G连就要拿下1384高地了,而塔普利特中校却莫名其妙的命令他们撤退,他把G连都撤到了柳潭里正上方的一个无名高地上。开始我百思不得其解,当我恍然大悟后我笑喷了,原来这位塔普利特中校指挥部队反击的目的只是把他从帐篷里救出来,一旦他脱困,他才不管要不要夺回阵地呢,保命要紧,于是撤了。这位仁兄可以和前面的哈里斯中校有一拼了,巧合的是,他们两个都是3营营长,一个5团3营,一个7团3营。附注,1384高地也有可能是被89师267团打的,89师的资料实在是太缺了,就先暂时算是79师的功劳好了。相比1384高地的轻松,1240高地和1282高地打的惨烈无比。27日深夜,235团首先向1282高地发动进攻,驻守该高地的是陆战7团E连。美军在这个高地上也有个战斗英雄杨西中尉,战后他的事迹被广为传播,不过美国佬的永雄我们就不说了。1282高地的战斗很激烈,双方都蒙受了巨大伤亡,28日1点陆战5团A连2个排就奉命向1282高地增援,这时战斗打响不过一个小时,可见战斗的激烈程度。3点钟235团组织了第二次进攻,战至5点美军7团E连被赶到了西边的山坡上,而5团A连两个排还在南面的一个山嘴顶上据守。79师235团损失约250人,而美军损失也高达150人。4点半,美军第二次增援出动,他们是A连剩下的那个排和C连的两个排。得到增援的美军再次反击,并重新夺回了1282高地。志愿军235团1营只剩余最后一个排的兵力,我们不得不提到,为了坚决执行命令,这最后一个排对美军进行了最后的攻击。当然,攻击失利,这也使得1282高地上的志愿军伤员一个都没能撤下来,结果全部死亡。最后美军以伤亡约240人左右的代价守住了1282高地,志愿军400人战死,比伤员多的多。在1240方面,驻守的是陆战7团D连,进攻的236团就顺利多了。28日凌晨1点开始总攻,2点半美军的左翼阵地就被攻破,3点钟占领了美军连指挥所。200多人的D连只剩下16人能战斗,而前来增援的5团C连一个排磨蹭到天亮才赶到——估计幸存的D连16人把他们的祖宗18代都****过了。虽然他们反击得手,但在28日上午11点又被236团赶了下去。下午5点第二支赶来增援的部队——5团B连也终于到了,但天马上黑了,天黑了是中国军队的天下,美国人没敢对1240高地发动进攻。在这个高地上美军又损失了200多人。
        至28日,柳潭里北部的1240和1384高地都被79师攻克,美军勉强守住了1282高地。在这一带79师面对的是美军步兵2个营又两个连和炮兵的绝大部分约2个营,美军伤亡将近500(不算冻伤),79师自己的损失估计在1000——3000左右(大半是冻伤),打的是相当不错,但没有利用1384高地对美军实施迂回包抄实在是可惜了。第二仗,在柳潭里北部山岭79师应该说和美军打成平手,甚至稍占上风,和89师比起来那是打的好太多了。79师能打成这样主要原因在于:每个团都是攻击美军一个连,而美军预备队又逐次添加兵力增援,使得79师始终能保持优势兵力;美陆战5团3营又表现极差,营长贪生怕死,大大缓解了79师正面和侧面的压力。79师干的不错,那三野头号主力二十军的主力师之一59师呢?
       3,11月27日夜和28日昼在德洞山和死鹰岭一带的战斗。
       战斗打响前必须得说点闲话,因为这些闲话对整个长津湖之战来说太重要了。在这一带的是志愿军第九兵团二十军的59师。二十军的前身就是新四军一师,师长就是大名鼎鼎的粟裕。不过59师却是新四军6师18旅转过来的,也就是号称“沙家浜部队”的是也。这新四军6师向来是新四军各师中最弱的,不过59师也有老六团的底子在,战斗力也不弱。后来59师和58、60师一起编为华野一纵,改称一纵2师。1949年改称第三野战军二十军59师。时任师长戴克林(64年少将)。这个时侯呢,二十军军长张翼翔肯定在军指挥所里骂娘,骂谁?宋时轮。这个宋上将资历是有的,功劳却一般,打仗论个人远比不上华野三虎“叶王陶”,论部队他的十纵在华野更不能和一四六九纵比。可是三野成立时宋时轮楞是干上了兵团司令。要说这个宋时轮怎么会当上第九兵团司令的,这就得去问陈毅了。宋时轮可是陈毅心腹嫡系,关系远可追溯到江西中央苏区时期,后来对宋时轮来说陈毅对他又有再造之恩,陈毅先是把已经闲置的宋时轮弄来山东当山东野战军参谋长,打败仗降职后又给他弄了个十纵司令,三野成立索性把原来一纵的叶飞和九纵的聂凤智都挤掉让他干九兵团司令,叶飞只能去十兵团。做为陈毅的嫡系,那二十军在他手下过什么日子可想而知。看看长津湖之战的部署就知道,二十军4个师被分拆的很远,60师去了古土里,58师去了上坪里,59师在死鹰岭一带,89师又是柳潭里又是社仓里的,一句话说,一个拳头分散了没了合力。宋时轮的理由很充分:你二十军向来是穿插的好手,不狠狠插进去怎么能行。话说的漂亮,实际意思就是二十七军是主角,你们二十军打配合。二十军号称三野第一主力,张翼翔看宋时轮这么偏心,不骂娘才怪。没办法,谁让你们二十军是粟裕的起家部队呢,就因为粟裕这两个字,宋时轮会给你们二十军吃肉才怪,现在上司变了,二十军只有打阻击,打佯攻的命,慢慢啃骨头去吧。前面就说了三野这个部队啊,内部矛盾不是一般的大。现在网上喜欢传中央军委曾经有让粟裕出任志愿军司令员的意思。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怎么可能?看看首批入朝的部队就知道,四野十三兵团,四野头号主力骄兵悍将不会理睬你粟裕,三野九兵团,虽然也可算是你粟裕的部队,但现在司令是宋时轮了,那那那那,简直就是......更不会服你粟裕。现在网上恨不得把粟大将传成军神,什么谣言都有。但宋时轮的这点私心却是导致长津湖失利的第一个重要原因,派系斗争、权力斗争害死人啊。为什么二十军的部署是长津湖失利的重要原因后面再一个个讲。先讲第一个59师。长津湖失利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59师了,要说宋时轮给你们二十军小鞋穿,那你们倒是争口气啊,娘的,不但不给自己争气,反而把脸都丢光了,特别是59师。
      
       59师以175团攻击1419高地,以177团攻击福克斯高地,结果两处激战一夜均未得手,特别是福克斯高地,177团3营被打成了半残废数日内都退出了战斗,而美军F连仅20人阵亡,54人负伤,而且阵地全部没失守。王树增在《远东朝鲜战争》里说,“当时美陆战一师没有人知道,这仅仅是F连悲惨命运的开始。”其实应该说是59师悲惨命运的开始。不过我无意冒犯王先生,王先生虽是御用文人,但他的《远东朝鲜战争》还是很客观的,只是由于他的身份,他的客观很多都很隐晦,藏在书中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比如“其指挥机关的无能更在我之上”,呵呵,美军指挥机关无能只是比我们更无能,那我们什么指挥机关无能啊?第九兵团呗。
    28日白天美陆战7团1营营长戴维斯中校亲自带领A连和B连反攻1419、1520高地得手,把他的C连救了回去,这个营长一直在最前线指挥,表现的非常出色,围困C连的175团一下子就被逼退了,这次营救行动的成功大大鼓舞了柳潭里被围美军的士气。陆战7团1营撤了后,59师175团才控制了1419高地。可F连还牢牢占据着福克斯高地。
       我实在是非常郁闷,让我说59师什么好呢,从态势上看,59师占领了新兴里死鹰岭西兴里一线,好像是切断了柳潭里和下里美军之间联系,可还有个定时炸弹在59师阵地之中,随时会爆炸。其实59师就是没有完成的任务。按分给59师的任务:“该师主力应按时进入庆城以东抢占新兴里、西兴里二侧阵地,切断下碣隅里与柳潭里之联系,并以有力一部由东南向西北配合二十七军攻歼柳潭里之敌,另以一部逼近下碣隅里,协助五八师围歼下碣隅里之敌。”其中的“并以有力一部由东南向西北配合二十七军攻歼柳潭里之敌,”59师没有去干,要知道柳潭里那边美军在79师和89师267团的攻击下连预备队都拉上去顶了。要是59师能从东南方向再给美军一刀,说不定当天柳潭里的美军就会顶不住了。“另以一部逼近下碣隅里,协助五八师围歼下碣隅里之敌。”这个59师也没去干,使得后一天58师在下碣隅里孤军奋战。这两部分任务没能去做的原因就在于“该师主力应按时进入庆城以东抢占新兴里、西兴里二侧阵地,切断下碣隅里与柳潭里之联系,”这个任务的第一部分59师都没能完全完成,两个美军连一个都没能吃掉,不但没吃掉还给自己留了安全隐患。美军的情况C连糟了点,可第二天就被救了出去;F连还很是撑得住,直到最后福克斯高地的美军阵地都没能拿下来。这这这简直太丢脸了,不但丢了59师自己的脸,把二十军的脸也都丢尽了。这样一来,59师的全部精力都得用在攻击自己阵地范围内的美军上,连自己的下一步的防御阵地都没能彻底整干净弄利索,还谈什么支援79师和支援58师啊。59师这战是我认为的长津湖之战的最最最最关键点,只要它能拿下美军C连和F连,不求59师还能对柳潭里继续进攻。那么只要28日白天宋时轮能清醒过来,让81师迅速向下碣隅里靠拢,配合58师,及59师一部歼灭下碣隅里的美军。这样打,下碣隅里的美军很可能被歼灭。第九兵团就有极大的机会吃掉美陆战一师。就算宋时轮还是不愿意让二十军捞到功劳,不这么调整,那C连和F连的被歼也能大大巩固59师的阵地,柳潭里的美军就被彻底包围了,一方面还能缓解79师的压力,而89师267团也可以不用南下归建,战局对第九兵团也会非常有利,东边的新兴里美第七师一部也被彻底包围了。可是59师太让人失望了,他们什么也没做到,其实这导致了第九兵团失去了全歼美陆战一师的最好机会。要我说宋时轮要为战役失利负第一责任,59师就要负第二责任。第三战,59师完败。我只能这么说:五十九完败,后果很严重。
      4,11月28日夜后柳潭里一带的战斗。
      (第一部分)59师打了一晚上的窝囊仗,从师长到战士都很不爽,特别是师长戴克林,肯定被二十军军长张翼翔在电话里骂了个狗头喷血。可是目前还是他们继续倒霉的时候,28日夜59师177团继续进攻福克斯高地,可还不及27日晚,美军陆战7团F连仅亡5人,伤26人。29日夜再打,美军仅一人受伤就打退了177团进攻。唉,这种仗打的,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据说战后177团被批惨了,做了深刻检讨,不过该团也挺有意思,他们认为团里是有责任,但师里也有责任。呵呵,很明显59师的指挥很有问题,连打了败仗的团都有底气说师里有责任。11月28日美军成功救出陆战7团C连后,29日师长史密斯再次命令对F连实施第二次营救,这种营救是必须的,如果不打通补给线的话柳潭里的美军随时会完蛋。这次出场的是陆战7团3营为主的混编部队,由3营主任参谋沃伦·莫里斯少校指挥。我们都知道3营营长哈里斯先生是个软蛋,据说此时的他已有精神崩溃的先兆,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营长不咋地,该营的美军也不咋地,只前进了2.5英里就在重重阻击下走不下去了,只好撤回。30日美军柳潭里指挥官利兹伯格上校决定突围,其实让他们停止向西北进攻开始突围的命令直至30日晚19:20才到,但利兹伯格上校这个提前做好的突围计划为柳潭里的美军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现在利兹伯格先生还要再给陆战7团3营一次机会,他命令3营一个整营去攻占1542高地和1419高地。拿下这两个高地美军就有了前进的立脚点,然后陆战5团3营出发为前卫,负责打通主补给线。为啥是这两个营先干活呢?因为2位营长大人的原因,两个3营实力现在是最强的,那不好意思了以前你们没怎么出力,现在就得当苦工去。但利兹伯格上校对7团3营还是不怎么放心,在大部队突围计划中还是把该营放在了中间。同时,5团2营守柳潭里西南高地,5团1营柳潭里北部高地,这两个营是后卫。7团1营走弓弦路去救F连,同时也是另一个拳头。美军计划两个拳头在德洞山口会师。在这时59师已经有大面积的冻伤出现了,甚至冻死的都很多。不过到了最艰难的时候59师却开始为自己正名了,看来这个部队是属于不到最后关头不爆发的那种。我们先来看看12月1日这一带的态势,见图。
79师和59师对 美军形成包夹之势,态势是蛮好。可是我们别忘了这已经是战斗打响后的第5天了,由于补给跟不上,部队冻伤严重弹药也很缺

(第二部分)

        12月1日上午8时,柳潭里的美军开始突围。截止下午3时,负责攻占1542高地和1429高地的陆战7团3营还在1542高地山脚下磨磨蹭蹭。我敢打赌,此时陆战7团团长利兹伯格上校全身正被熊熊的火焰包裹着,据说他昨晚玩魔兽打出来一件火焰风衣,他肯定准备小宇宙爆发变身为超级赛亚人冲过去给他的3营营长哈里斯先生几个狠狠的大头巴掌。幸好此时陆战5团3营营长塔普利特中校又转变回了军人本色,他对哈里斯的磨洋工大为不满。他向副团长弗雷德里克·道塞特请示,要求不要管3营能不能完成任务了,他的营自己前进。在美军开始突围时,79师再次对1282高地发动猛攻,这时驻守的美军是陆战5团3营G连(此时还没归建充当前卫)。1282高地的阵地易手达7次之多,可79师在这个时候掉了链子,始终没能拿下1282高地,如果拿下对柳潭里准备撤退的美军主力来说将是个可怕的灾难。没办法,这时79师的冻伤人数已经很严重了,战斗力无法和27日夜晚相比。但必须承认这个G连打的非常好,他们一直坚持到5团1营来接替他们。随后美军主动放弃1282高地转入柳潭里村南的阵地阻击。必须得指出79师这时犯了个错误,在5团1营还没完全进入阻击阵地时,79师已经尾随进入了柳潭里,但该师没有利用美军陆战5团1营尚未完成防御的有利时机进行进攻而是在村里清理战利品。不过我不想指责这个错误,因为都是人,再不找点吃的喝的穿的,79师冻死饿死的人会更多。只是战机一瞬即逝,确实可惜了。戴维斯营到达福克斯高地后,美军主力突围成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虽然59师在这一线奋勇阻击了美军达三天之久,可是孤军奋战力不能支啊,特别是中间**了一刀后问题更大了。这里必须问一问二十七军军长彭德清同志了,你的二十七军在干什么?80、81师在东边还是没调过来,你倒是留一个师在下碣隅里调一个过来啊;94师呢就别提了,因为遭到空袭没赶到前两个团就失去了战斗力。这样虽然79师追击打的不错,但阻击阵地出了漏洞让59师怎么干活?从第一张图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59师的右侧翼没有保护,这是兵家大忌啊。接下来没什么好说的了,59师阻击了三天,在1419高地,1519高地(死鹰岭)、西兴里和美军反复争夺,但右翼的漏洞使59师无力再战。其实如果59师右翼有部队的话,那几天的形势非常好。我们看第二张图。
        这时另一个方向的陆战7团1营在营长戴维斯中校的带领下于12月1日9时已经出发了。因为指挥战斗的二十七军军长彭德清()的失误(柳潭里和东面的新兴里战斗都是27军指挥的),一路上戴维斯营只遇到微弱的阻击。志愿军普遍认为美军离开公路就无法战斗,在这一侧的山岭上没有部署多少兵力而且没有防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军路上遇到的志愿军很多都冻死在阵地上了(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向他们致敬)。这样美军的这个越野勾拳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在12月2日上午11点就抵达了F连的阵地,行动非常顺利。美军很成功,这就意味着第九兵团很失败,我们看图就知道,北边是79师,西边是59师176团,南边沿着公路是59师175团和177团,而东边没有。东边的二十七军80师和81师没有参与到这次的作战部署中(因为这两个师接替了58师去了下碣隅里正面,58师绕到下碣隅里南边去准备阻击了)。就是因为彭德清轻敌大意,导致篱笆没有扎紧,让美军钻了空子。不过彭德清毕竟在东边打了大胜仗,过不能掩功,他不是战役失利的第三责任。戴维斯营到达福克斯高地意味着美军在突围的路上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立足点,这是突围成功的关键,是美军干得非常漂亮的一步棋。现在福克斯高地有5个连的陆战队了,实力很强大。3日清晨戴维斯营主动出击,一举拿下德洞山口1652高地,导致驻守此处的59师一个营在撤退中被随后赶到美空军杀伤大半。有个事还得提一下,1419高地本来是7团3营H连负责攻占的,只能说幸好路过的戴维斯营帮了他们一把,快黄昏时拿下了1419高地,团长利兹伯格上校为了惩罚3营这帮熊包命令戴维斯营带上H连一起走,呵呵,可悲的7团3营。2月1日夜79师发动猛烈的攻击,在西边虽然一夜的战斗没有完全吃掉美军最差的陆战7团3营(欠H连),这个3营是美军撤退时负责保障右翼的,再次不得不提下该营,他们一直没能拿下1542高地,还在79师攻击下被赶到了公路边,靠着公路上的美军支援才勉强撑到了天亮(天一亮志愿军就没法攻了);在北边79师没能拿下1276高地,不过美守军陆战5团2营可是在晚上呼叫了夜间战斗机助阵才守住的(美战机夜间出动在朝鲜战场是很少见的);东边美陆战5团1营没受到什么压力。看图可以看到美军被围在1542高地东侧、1276高地南侧、长津湖西南侧,以及1419高地、1520高地北侧沿着公路的一个狭小区域内,而且其右翼7团3营随时会崩溃,后卫5团2营的情况也不好(如果第九并团有飞机和重炮美军就全完蛋了)。第一个晚上虽然79师没能突破美军防御(只要一点突破美军也全完蛋),但这个时候59师的右翼有部队保护不让陆战7团1营插进来的话,那59师就还能再坚持守个3、5天的(要知道59师可是战后整个二十军伤亡最小的部队),这样美军右翼7团3营还能顶得住第二个、第三个晚上吗?可是,59师右翼没保护导致被美军来了个中心开花,59师再不撤出战斗就会被美军反过来全歼,这还阻击个屁啊。可惜,太可惜了,一步之差,满盘皆输。59师在这是拼了命的,有的连队甚至是全连冻死在高地上,可是,唉,这样拼命的阻击失去了意义。自1949年第九兵团成立后二十军和二十七军的配合一直是个问题,总是二十七军风光,二十军打酱油。现在59师用行动为自己27日的耻辱正了名,可二十七军指挥层却打了酱油。彭德清可以功过相抵而且他是按兵团部署打的,宋时轮难逃其咎。12月3日下午14时,西兴里的59师177团2营阵地被下碣隅里方向美军突破,黄昏59师撤出战斗。12月4日,柳潭里的美陆战5团、7团全部进至下碣隅里,突围成功。总的来说,柳潭里美军突围成功除了他们自身的勇气外,最主要的是抓住了二十七军的失误,从东路山岭硬是违反他们作战常规越野攻击了志愿军包围圈最薄弱的环节,在59师整个阻击线中心插了一刀;而第九兵团司令部和二十七军军长彭德清始终没有补上这个漏洞。
        5,11月27日后,后浦、内洞峙、新兴里一带的战斗
        在这边执行作战任务的是第九兵团的二十七军80师和81师,其中80师主攻,81师分割该地区美军与下碣隅里的联系。80师前身是胶东军区警备第4旅,1947年2月编为华东野战军9纵26师,1949年编为第三野战军二十七军80师,时任师长詹大南(55年少将);81师前身是1946年9月组建的胶东军区警备第3旅,1947年2月编入华东野战军9纵为27师,1949年编为第三野战军二十七军81师,时任师长孙端夫(55年少将)。这两个师都算不上三野的主力师,不过美第7步兵师也不算强硬,倒也是棋逢敌手。也许来这一带的美军第7师是来旅游野营烧烤的,27日晚老美们简单弄了点防御工事就匆匆睡觉了,天气这么冷还是钻被窝里比较舒服。看来美国人不看《三国演义》是他们一个很大的失误,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时,这个中国小孩都知道的话他们居然不知道,没文化真可怕。看来神马哈佛神马斯坦佛都是浮云,只有阿弥陀佛才是正宗。可惜80师只是来打劫的,打劫嘛我们都得理解,人不宜太多,不然不好分赃。天亮后没被80师送去奈何桥的美军们仔细检查了自己的脑袋、胳膊,身体、腿腿,还好都在——说明我们还活着。现在的老美心情很矛盾,一边是逃生后的欣喜,我们活过了昨天;一边是对未来的恐惧,明天杰克逊还能活着吗?他还欠我25美元。从昨天晚上的情况看,上帝好像出差了,看来在东方的土地得拜东方的菩萨,于是一个个念起了阿弥陀佛、真主保佑、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可见士兵终究是士兵,他们的思想境界永远无法和将军相提并论。28日早晨在后浦一觉醒来的美军指挥官第7步兵师副师长豪斯准将惬意地伸了个懒腰,一边听着部下向他报告昨晚新兴里和后洞峙的美军和中国军队发生了激战,一边不无遗憾的想:为什么不把新近包养的小美人郭美美带在身边,不然昨晚我也可以大战个三百回合。做为一名将军,他始终把士兵的安危放在首位,想士兵之所想、急士兵之所急。中午,在坦克连出击试图打通联络失败后,豪斯将军当机立断:我要亲自回下碣隅里,我要亲自去带援兵来救我的战士。于是美军第7师先遣队最高长官就此离开了战场,用美国人自己的话来说:“他再也没有回来。”
       我们不得不承认豪斯将军是个睿智的人,他深深地明白,他这样一个老头能包养起郭美美这样20岁的小女孩,并随手就送出一辆玛萨拉蒂全是因为他的地位和权力。一旦失去生命,地位也没了、权力也没了、一切都没了,郭美美也会滚到另一个老头的床上。我必须得活着,豪斯准将告诉自己:活着,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字眼啊。生活很美好,明天更美好。再见了,中国人;再见了,麦克莱恩团长;再见了,勇敢的士兵们。
    我们得承认,豪斯将军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就在当天晚上11点,80师对新兴里和后洞峙的美军再次发动猛攻。虽然不是主力师,但80师显然比79师更懂得迂回包抄的妙用,一个个连队利用小巧的战术迂回不断渗透进美军防御圈,很快在后洞峙的美军就顶不住了。凌晨1点,在后洞峙和第32团第1营在一起的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就决定向新兴里撤退。仅仅两个晚上,80师拿下了第一块美军阵地后洞峙,并曾成功突入第二块阵地新兴里,美军第57野战炮兵营的大部分火炮都**掉了。这对美军来说可是个要命的损失,这样一来他们在火力上也占不了多少优势了。
       可能来朝鲜的部分美国人在百老汇待过,继陆战7团3营营长哈里斯中校和陆战5团3营营长塔普利特中校之后,美军搞笑第三幕出现了。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在通过江口时发现南边来了一支部队,他居然认为这是他的2营(其实还在咸兴),当32团1营向这支部队开火时,他愤怒地大喊:“停止射击!这是我的手下!”并迅速向那支部队跑去,看来两天来和愚蠢的32团待在一起的经历让他受够了。不幸的是,他被子弹击中数次都倒在冰面上,但顽强的麦克莱恩上校每次都站起来向对岸跑,美军32团真得好好反思了,兄弟部队的团长这么无法容忍他们宁愿在弹雨中跑回自己的团。可是......那不是美军31团2营,而是一支志愿军部队,随后32团看着志愿军中跑出几个士兵把麦克莱恩给拖走了,这一幕实在太震惊了以至于32团1营的官兵们没有做出任何反应。4天后麦克莱恩因伤死于去战俘营的路上。我只能说这些友好的美国人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搞笑的,麦克莱恩显然不愿意哈里斯和塔普利特专美于前。
战斗打响两天后,美军第7师先遣队失去了他们第一任指挥官豪斯准将和第二任指挥官麦克莱恩上校。‘
按照战斗的预先命令,现在唐•费斯中校成了这支被围困的美军第三任指挥官。当官都是让人兴奋的事,但对费斯而言决不是现在。费斯在想:按照常规,被包围的部队临死前都会官升一级,那我的墓志铭上写的应该是“美国陆军上校唐•费斯长眠于此。”
    我们必须承认,先前离去的豪斯将军是个负责任的指挥官,29日下午豪斯准将派来了一架陆战队直升机,撤出了受伤的军官。在午夜之前一架陆战队L-5联络机——也是豪斯派出——运送了一次**补给。这两个行动就是这名师指挥官能够为费斯和他被包围的士兵所能提供的全部帮助了。
    不过,据说被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将军批评最多的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当然也很荒谬。他把第七师先遣队三个营的指挥权交给了史密斯,同时命令史密斯从柳潭里派一个团去解救这三个营,可能阿尔蒙德将军只是看着地图在指挥,连我们都知道从柳潭里派部队去是不可能的,他们正在自求多福。但把指挥权交给史密斯却是个关键,此时第31团的空中联络组已经**掉了,失去引导的空军无法组织起有效的空地协同,而陆战队的加入使得31团能够得到海军的海盗式飞机的支援。29日和30日的夜晚月色明亮,海盗式飞机的支援使得这支先遣队没有在29日的夜晚就完蛋,当时美军已经被压缩在江的南岸一个狭小的地域内了,而且是一片开阔地。
   
这时,志愿军九兵团决定首先调集绝对优势兵力歼灭新兴里的美军部队,然后转移兵力逐个歼灭柳潭里、下碣隅里的美军。29日,80师调整建制,整理战斗组织继续战斗,同时81师主力会同第八十师围歼新兴里地区的美军。前面讲过如果开始先全力使用20军打下碣隅里效果会更好,但现在战场局势变化了,在柳潭里、下碣隅里的战斗都陷入僵局79师、58师伤亡巨大的情况,第九兵团已无力去拿下下碣隅里,先打美军第7师显然是正确的。但我们得看到指挥上的问题,见图,后浦是该地区美军撤退的必经之地,而80师在早先的战斗中一直没对后浦动真格的,要想全歼美军,不拿下后浦这一切都不可能。二十七军军长彭德清显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准备亡羊补牢,81师241团奉命直扑后浦。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81师兵不血刃就拿下了美军阵地。原来后浦的美军撤了,30日下午16点,该地指挥官巴瑞•K•安德森中校奉命撤退,18时美军剩余的324人全部撤出。差不多在美军撤出同时,81师接管了美军阵地,应该说这是一次友好的交接。后浦美军的撤出标志着美军认为新兴里的部队已经没有救援希望了,他们被抛弃了,这可是朝鲜战场上极为罕见的一幕。到底是不是美军真的无力救援呢?我看未必,30日下碣隅里的美军还在进攻西兴里的志愿军59师,试图打通与柳潭里的联系。只能说史密斯将军不打算牺牲陆战队士兵的生命去救陆军。这可以说是喜从天降,新兴里的费斯中校后路被断,二十七军完成了对新兴里美军的包围。
    12月1日,新兴里美军指挥官费斯中校下令突围。12月2日凌晨,670人到达了下碣隅里。同日,另有319人被搜索营救部队救出,加上从后浦撤回的324人加豪斯将军为325人,美军共计逃出1316人,其中伤员931人,1972人被击毙和俘虏,总损失为2901人。志愿军也损失惨重,两个师伤亡(包括冻伤)达2/3。必须得说的是,81师又有一个连全连冻死在阻击阵地上,好像是241团8连,向他们致敬。
    80、81师能歼灭美军第7师先遣队的原因:
      1,成功分割美军三角阵的互相联络,先破内洞峙,再锁后浦,最后吞下新兴里。这个也是破三角的典型战例了。
      2,灵活运用了战术迂回。
      3,一开始就重创了美军炮兵和摧毁了美军空中联络组。
      4,美军自己放弃救援,使得81师成功占领后浦,完成了包围。
  
     6,11月28日后下碣隅里的战斗
     话说二十军军长张翼翔给自己四个师长布置完任务后发现自己没什么事可干了,每个师都有自己的独立任务,并不需要他这个军长。张翼翔恨恨地骂了句娘,可这无济于事,自从九兵团成立后他只剩下给二十七军打下手的份。好吧,我们撇开这个无所事事的军长,去看看他手下的第一主力师的58师,同时也号称为华野第一主力。
   28日,58师已进逼下碣隅里,准备再现当年的辉煌。想当初,在粟裕、叶飞手下他们一直是王牌中的王牌。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有,自从叶飞闹情绪称病被粟裕趁机撇开后,张翼翔扶正当了军长,从渡江战役后二十军再也没有吃到过肉,58师这个昔日的王牌师嘴里都淡出鸟来了。这次58师虽然是穿插,但也是独当一面围攻下碣隅里,这可是是个重振雄风的机会,全师上下都想靠这仗翻个身。
    然而,对58师来说,出师不利,战前一系列的问题都预示着这战也许并不吉利。首先,27日晚柳潭里和内洞峙方向的79师和80师都和美军干上了。虽然58师神不知鬼不觉到了下碣隅里周围,但晚到一天的他们已经失去了进攻的突然性。如果有假设,58师也是27日晚到达发起进攻,那下碣隅里没有防备的美军完全可能当晚就被吃掉,只是历史没有假设。其次,我们必须承认美陆战一师的军官素质相当优良,柳潭里一打上,他们就判断志愿军必将攻击下碣隅里。他们对战场的嗅觉是相当敏锐的,这在柳潭里也表现了出来(稍一和79师接触立即布置环形防御圈),并没有认为自己处于后方,前面东西方都有部队保护着自己就放松了警惕。这和新兴里的美陆军第7师先遣队形成鲜明对比。下碣隅里美军非但在28日白天就部署防御,还积极展开侦察,从空中侦察和伪装成朝鲜人的韩军嘴里判明58师的主攻方向将是西南方。最后,58师的轻敌思想非常严重,在伪装的韩国人面前他们甚至放言29日天明前就能拿下下碣隅里。
      现在我们来看看28日夜晚前双方的情况:
   在下碣隅里的美军共3913人,分别来自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南朝鲜军等58个单位,很多是10人以下分属不同系统的先遣队或者联络队。这些士兵中很多人并不是战斗兵,而是工程技术员和通讯人员,其中主力是陆战1团3营的I连和H连、陆战7团2营重武器连(营长罗克伍德中校)、炮兵11团2营D连和3营H连,指挥官为陆战1团3营营长托马斯.里奇中校。里奇根据下碣隅里的地形将他的防御阵地设为两块,因为想要隐蔽地接近下碣隅里只有这两处:西南边靠着正在修建的机场的浅沟附近里奇派上了他的主力I连和H连,在北边的东山上派去了第十工兵营的D连一部和一些混编人员;其余部队守卫环形防御圈的其他地方,M-26坦克和M-19四十毫米双联高炮以及M-16四联50机枪车是环形防御圈的主体。
    58师方面,师长黄朝天(55年少将)命令172团在西,173团在东,174团为预备队向下碣隅里西南美军阵地发起进攻;另有一个营左右的部队对东山发动进攻,估计为172团1营。
    战斗经过和79师一样,不准备详细写,没什么好多讲的。打了一晚上173团没啃动陆战1团I连的阵地(图有错误,把I连和H连倒一倒),所以不必说他们了;172团好的多,突破了陆战1团H连的中央阵地,一度威胁到后方的指挥连和机场,但到天亮美国人又恢复了阵地。首先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79师和58师都采取这种正面强攻的方式?我不是当事人,所以只能猜。可能这两个师主力当惯了,觉得自己有能力和美军面对面的干一下。
    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二个:172团突破了美军阵地为什么没能进一步扩大战果?
    下面重点讲这个问题。
       第一,先把第八章阵地和攻坚的内容先在这简单讲下。之前在第二章突破主要是重点讲了如何去形成敌军可以被突破的态势,第八章要讲的是如何去突破和利用突破去干点什么。看图,如图所示172团所形成的突破是图示的第五个,这就是没能扩大战果的原因。不多解释,因为我感觉看到现在的读者都应该能明白,如果不清楚第八章再详细说。
第二个,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态势,也就是图示第五个?
    原因很多,最主要的一个:志愿军中下级军官和士兵们的战术素养和美军相差太大了,这是在朝鲜战场上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国内说朝鲜战争往往只讲客观原因,什么装备水平差距大,后勤补给没法比等等;主观原因基本上一个不提。本文讲战术,其他主观原因不管它们,战术原因就得说出来。打个比方说,志愿军装备水平和美军平齐能肯定打赢吗?我说不能。
    道理很简单,给你好装备,但你用不好,无法发挥出战斗力,无法最大限度的利用装备性能,给你好装备有什么用?很多军事小说,包括写的很好的比如《我的团长我的团》之类的,书中经常会出现一个情节,美军顾问发现中国士兵枪法虽然很好,但枪从来不擦。这就是在讲故事了,枪的性能如此之差,枪法居然会好,怎么可能。这和告诉我们一辆锈迹斑斑机油两年没换的法拉利照样能跑出300码一样难以置信。例子非常多,比如志愿军空军后来大量装备了米格-15,但还是被数量上居劣势的美机打的落花流水;比如就算现在那个歼-20有小部分愤愤吹的那么厉害能和F-35抗衡,可真打起来肯定输,因为飞行员没法和人家比;再比如,当时志愿军中有很多苏制冲锋枪,那玩意火力相当好,美军也知道,经常出现美军丢了自己的枪去用这些苏式武器的,可美军根本不怕志愿军使用,因为人家一看你开枪那样就知道你玩不来,子弹不是往天上飞就是往地里钻,怕个鸟啊。对武器的使用是一支军队战术素养的一部分,这是为什么战术素养不及人家中的第一个。
    二呢说起来就话长了,中国军队历史上向来有个通病,就是“愚兵好驭”。志愿军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也不必去知道了,反正大部分军官和士兵都没文化,都是在战场上学会打仗的。好是好,经验丰富的军队当然好啦,可也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因为文化程度低(我说文化程度不是说大学有没有读过,读不读没关系,我们从小到大读那么多书根本目的不是要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在培养分析能力,知识的积累只是让分析的起点更高而已。这是现在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这是闲话,不说了。),对于作战的模式脑子里没概念,原来在国内打仗碰到的国军除了少数几个精锐部队外都是只要形成突破国军就溃败了。现在形成突破美军不溃败,问题就出现了,原来的经验不好使了。除掉少部分脑子活的能够随机应变,大部分都不知道如何面对。这就是没有基本理论学习纯粹靠战斗中学习的原因,可原来的战斗层次低啊,经验不管用了怎么办。
    美军对志愿军这点看的很清楚,人家就直说:“(志愿军)很懂得如何去突破,可怎么利用他们所形成的突破茫然不知所措。”在志愿军中只有部分高级军官和少数中下级军官脑子形成了作战的概念,知道怎么打仗,这些人就是我前文说的“砖家”和美军的水平平齐了。朝鲜战争能打成平手,是因为志愿军中还有极少数知道怎么打仗并且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战术的名将,下面的人不怎么样没关系,按头头脑脑指示的去打就行。什么叫名将?灵活多变就是。但是因为大部分的中下级军官不怎么明白,所以在局部的战斗中志愿军经常会吃亏。58师吃亏就吃在这,在陆战1团H连的阵地突破后该去干的活什么也没干,用生命打出来的路,没了。正面攻坚要的就是突破后把突破点变成突破口再变成席卷敌军防御面,光突破而做不到后面的,就会使突破失去意义。要知道正面攻坚进攻方总是吃亏的,要靠无数的命去填,而收获成果要靠突破后对突破口的利用,利用好了才能让敌人受到致命的打击。(防御方的伤亡基本上都是在这时产生的)第一次突破成功,没有能够利用好,那在遭受了巨大损失的情况下,第二次还能打开一个点吗?
    现在的PLA和美军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原来好歹还有毛、林、彭、刘、粟这样的军事天才,现在没有;美军也没什么名将,这就罢了。但人家都是“砖家”啊,这是构成军队的中坚力量,比“砖家”那就没法比,人家从将军到军士都懂打仗是怎么回事,现在的PLA只有少部分“业务型”军官懂,其他“政治型”“管理型”“世袭型”都是草包。最简单一个,美军现在搞的“数字型士兵”,PLA现在连美军为什么要搞“数字型士兵”都没整明白。人家搞这个是因为人家的兵都明白作战是怎么回事,所以才可以在得到大量的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出战场的局势,有军官的头脑有士兵的战力,这种单兵的作战能力是很可怕的。而PLA我可以断言,就算能山寨出同样的技术水平,山寨出同样的装备型号,可还是搞不出“数字化士兵”,道理太简单了,军官都不懂战术,士兵能懂啥,给你们一大堆信息有什么用?只能看着海量的信息干瞪眼,就是个徒有外囊的空架子。道理就是这样,所以别看现在的军队装备水平和美军的差距越来越小,可战争最重要的因素--人的能力和美军越来越大,这就是盲目地以为现代战争就是拼装备拼国力拼后勤的苦果。

      58师师长黄朝天绝对不能算是个真正的大将,也许28日对美军陆战1团H连中央阵地的突破给了他战胜美军的信心,昨天就差一点点,今天加把劲把敌人拿下。战争史上很多失败就是这样来的,也许是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可志愿军当时很多指挥员都缺乏正确分析战局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分析自然就无法灵活作战,李奇微上任后这点在整个志愿军身上就表现的很明显了。黄朝天就是这样,我相信他肯定认为H连是美军阵地的薄弱环节,于是29日夜,黄朝天还是老一套,对美军陆战1团I连、H连阵地再次发起进攻,这次主攻的是H连阵地,他认为这薄弱嘛。结果都不用猜,昨天晚上好歹还突破了,今天表皮都没啃动,黄师长肯定没想过美军还是昨天的美军,可58师已经不是昨天的58师,你的力量已经变弱了。现在58师没有力气打第三次了,就算黄朝天突然开窍也来不及了。
      和79师一样,58师的小部队反而比主力打的更好。28日夜1时30分,攻击东山的172团1营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美军阵地。只是由于他们的炮兵在和美军的较量中完败(这种纯战术的对抗志愿军没法和美军比,他们的火炮是被美军的精准射击一个齐射就打爆的),1营被美军11炮兵团H连的火炮压制的无法动弹,这样使得该营无法利用他们的突破扩大战果,这对美军来说是救命的,如果在他们组织起反击前不能压制住172团1营被该营冲下来,整个下碣隅里将陷入混乱。但该营还是数次击退了美军的反击,一直占领者阵地。要知道,美军战后称I连和H连的伤亡仅百余人,而美军医护所里的伤员就达500人,要么是美军谎报,要么就是400人的受伤是172团1营造成的,我更倾向于相信后者。
       29日,让我们先看看张翼翔,他现在肯定知道了172团1营已经占领了东山,做为一个军长他当然知道美军的环形防御圈已被58师打破,如果有后续部队从这点插入就能全歼下碣隅里的美军。可是,这个军长是个光杆司令,58师是无法把部队绕一圈运动过来的;59师在和柳潭里的美军激战;60师在阻击古土里的美军;89师更远了在社仓里已转为防御;军直部队都配属到各师去了。他这个军长居然拿不出一兵一卒,窝囊啊。也许他对向他要援兵的黄朝天说:我在道义上支持你。二十七军倒是有81师就在附近,我查不到当时的电报不知道张翼翔有没有向宋时轮请求81师给他个团去支援东山,那边快打赢了。
       反正在柳潭里美军突围到达下碣隅里前,这个高地没增加一个人一条枪。张翼翔和黄朝天除了用拳头狠狠地捶打他们的电话机外,别无办法。反而美军在不停地组织兵力向这个高地反击,关系到下碣隅里全军生命啊,不拼命不行,什么后勤营啊、师直第一工兵营啊,包括那支从古土里来的德赖斯代尔特遣队到达下碣隅里的所有人员(这可是支精兵),统统都用上了。不得不向美军遗憾地说:你们尽力了,没完全拿下高地不是你们的错,是共军太狡猾。可惜的是这里的浴血奋战对美军来说意义重大,对志愿军来说毫无意义。至此,58师彻底失去了围歼下碣隅里美军的全部希望,他们曾经有,但他们没援兵,可惜了,172团1营。这里张翼翔反正有理由,我这个军长没兵派,算他过关;可黄朝天没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把预备队174团放在一个两头都能呼应的位置多好,合理使用兵力可是一个将军的基本功


       7,古土里和社仓里的战斗
       到目前为止,二十军的60师还是很清闲的,只是他们肯定不会喜欢在这种冰天雪地里啃冻土豆的清闲,踏雪赏梅是有钱有闲人干的事,俺们不需要。交给他们的任务是切断古土里和下碣隅里之间以及古土里和真兴里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干阻击的活,这种活最苦最累,又拿不到什么战利品,而且战后算总账又不显功劳。但是PLA能一直打胜仗,有这种坚决执行命令、甘于啃骨头、干脏活累活苦活的部队是个重要原因。就在60师师长陈挺(61年少将)和他手下的士兵们就快冻死的时候,终于有活干了,陆战1团G连在前往下碣隅里和他们全营会合的路上遭到了60师的阻击,退回了古土里。这只是开胃小菜,大餐马上上来。29日,古土里的美军指挥官陆战1团团长刘易斯.普勒上校组织起一支特遣队,包括陆战1团3营G连,31团1营B连和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1特遣队以及陆战一师司令部和通信营的一些人员,大约900人,由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1特遣队队长德赖斯代尔中校指挥。要知道当时整个古土里也只有2100人,这就意味着美军为了增援下碣隅里一下子拿出了40%的兵力,其实占到古土里所有战斗人员的55%,看来美军救援下碣隅里的决心非常坚定——很舍得下本钱啊,宁可削弱古土里的防御也要上路。象德赖斯代尔中校这种老兵行动是相当谨慎的,他采取交替掩护的战术,把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和陆战1团G连放在前面,两个作战单位交替占领前进中的山头掩护后面的部队前进,这样顺利占领两个山头后60师的阻击正式开始了。有重装备就是好,德赖斯代尔中校迅速呼叫你古土里的陆战1团团长刘易斯.普勒上校,得到了17辆M-26坦克的增援。有了坦克后美军特遣队的战力大大加强,可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坦克连长克拉克上尉不肯听德赖斯代尔中校指挥,他认为他的坦克应该集中起来打头阵。可是问题是现在他的坦克不是在执行破袭任务,他得保护行军队列中那141辆薄弱的车辆。而且这位连长显然不知道二战时苏德军坦克用生命换来的经验,不要停下来对抗近距离的敌军。对于60师来说美军坦克全部集中在前面最好,对于这种铁家伙志愿军实在是缺乏反坦克火力,既然你们美军坦克喜欢冲锋在前,那就专打你们后面老是因为坦克的反击行动而被迫停车的车辆,可怜的特遣队因为坦克连奋勇杀敌的行为反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很多车辆被打着起火,这又进一步阻挡了后续的车队。后来克拉克上尉终于明白过来了,他向德赖斯代尔中校报告:只有坦克连和前面的部队能冲出去了。最终坦克连和紧跟着的陆战1团大部英军大部大约300人冲出了包围圈,可剩下的人再也没有逃生的希望了。60师179团在这一战中打得很是聪明,专打司机,专打一头一尾,制造美军混乱后再开始分割:再从中间盯着一辆车打,分割出一块后再换一辆再分割出一块,成功把坦克后的美军分成了4块。这样一来一块块吃起来就很轻松了,这也是得益于美军坦克全在前面,如果坦克连按英国人德赖斯代尔中校指挥的那样--几辆打头,其他的两辆一组分在车队中保护,60师就会头疼起来。把坦克象车子那样打停下很难,把车子打熄火了又会有坦克上来把熄火车辆推下路,想分割美军就难了。所以,谢谢美军坦克连,谢谢连长克拉克,谢谢娘子磨豆腐。
       后来美国人把这段路称为“地狱之火谷地”,德赖斯代尔特遣队在此的损失为321人阵亡,240人投降(请注意是投降而不是受伤被俘),150多人受伤,车辆75台。60师在这干得相当不错,要是有足够的反坦克火力,特遣队肯定被全歼。这是整个长津湖战役志愿军伤亡最小,战果最大的一战。
    但是,正是因为缺反坦克火力,使得该特遣队到达下碣隅里有一个连坦克加300名步兵。一是大大振奋了下碣隅里美军的士气,二是坦克的增多使得下一步美军从下碣隅里突围时突击力量大大增强。有美国文章说该特遣队到达下碣隅里增强了防御力量使得志愿军不能攻取下碣隅里,这是不怎么对的,前面我们就知道了特遣队到了没多久就被派去反击东山的58师172团1营,结果始终没完全占领该高地。(说到这就好笑,下碣隅里的战局实际是58师172团1营牵制了大部分美军,而美军陆战1团I连、H连牵制了58师主力。)实际上最大的意义就是加强了美军下一步的突围力量。
     在社仓里和89师对阵的是美军第三师7团,因为是次要方向,89师担负的是保护整个战役侧面的任务,而且美军第三师7团也不准备积极进取,所以这边的战斗就简要说说,毕竟也是长津湖战役的一部分。在267团还在柳潭里尚未归建时,89师就对美军发动了一次进攻,只是正面对抗89师没机会赢,吃了亏后89师很聪明,就地转入防御,我不攻了总行吧,只要社仓里的美军不能北上支援陆战一师,89师就是完成任务了。也正是因为这样,89师没什么压力--美军也没进攻的打算,虽然离后方很远,但该师冻伤就400多人,整个第九兵团他们最少,甚至比陆战一师的冻伤还少,其中267团从柳潭里带回来的3000多美军毛毯立了大功。
    12月2日,美军组织撤退,结果由于过分低估了志愿军的奔袭能力,不相信人的腿能追上车轮子,其后卫2营在当日晚于剑山岭被89师265团追上。要是拉开架势89师追击的265团和267团很难拿下美军一个营,可现在正是偷袭的大好时机。89师265团以3营从正面攻击,2营攀登峭壁从侧后攻击,团警卫连迅速插人敌阵;而后277团也迅速赶到投入战斗。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是偷袭,但265团也是很动脑子,3营打正面不用解释,必须的、从正面施加压力嘛;2营绕到侧后也不用解释,这是切断退路嘛,和3营一起给美军来个馍夹肉;而警卫连直接插进去这步棋就很妙了,这叫黑虎偷心,来个中心开花,这招代替了空降部队的作用,可以说在没有空军的情况下打出了空降作战的效果,而且这样迅速和美军缠斗在一起能大大降低美军的火力优势,也让美军的空中支援无法有效实施;最后267团两边一关门,美军被彻底合围。虽然美海军陆战队的航空兵迅速出动夜间战斗机支援,可也无计可施,而且还被打掉一架。
    经过半个晚上的战斗,美军第三师7团2营大半被歼,营长被打死,副营长被俘虏,俘虏多达80余名,这样89师也算报了前期吃亏的一箭之仇。胜利的关键就在于插入中心的265团警卫连,首功。
到目前为止,60师和89师都不吃亏,还小赚了点。89师是没有出场机会了,可对60师来说,苦难的日子还没有开始。
(二)陆战一师突围

1,宋时轮是赌徒吗?
       12月5日前,59师在西,58师在东北,60在南包围下碣隅里,26军由东北向下碣隅里扑去,27军转道社仓里去打咸兴试图彻底切断美军全部逃生希望。这是美军突围前的态势图。看起来第九兵团把下碣隅里紧紧包围了,陆战一师插翅难飞。可真的是这样吗?这时的志愿军58、59、60师基本都残废了,就凭这3个残缺不全的师能吃掉陆战一师吗?显然是不能的。而且宋时轮胃口大的很,他不管实际情况居然派27军去打咸兴。
    20军是无力吃掉陆战一师的,宋时轮也很清楚,但到口的猎物让他跑掉,宋时轮实在是不甘心,他还有牌。第九兵团还有一个军--26军到此时还没登场,宋时轮认为当他把这张牌打出去时美军肯定完蛋,这将是压垮陆战一师的最后根稻草。还是那句话,真的是这样吗那么我们来看看宋时轮手上的黑桃同花顺--姗姗来迟的26军。对于26军,我只有一句话要说:你们还来干什么?这是长津湖战役失利的第三责任者,26军要是早点到随便放到哪个战场去都将是决定性力量,不管是柳潭里还是下碣隅里都能使得那处的美军被歼灭。现在再来,晚了,其他师都打残了,帮不上多大忙了,就凭26军去和陆战一师几乎一个整师对抗,难度系数大于跳水难度3.8。再看26军到后的12月6日的战场态势图。

      26军接替58师从东北进攻下碣隅里,59师还是在西,58师和60师在下碣隅里和古土里之间以及古土里和真兴里之间设置层层阻击阵地。27军不去咸兴了,改道向咸兴以西前进去阻击。
      至于为什么26军来那么晚?官方解释是,一路狂风暴雪,道路崎岖难行,空中还有美机轰炸,所以来晚了。这让我不由想起刚写的89师,人家也是在狂风暴雪中行军、道路崎岖难行,可楞是跑过车轮子赶上了美军第三师的后卫部队。因为实在找不到26军军史中对这段历史的叙述,我只好猜。我猜啊:26军一开始行军走得不紧不慢的,因为自己是预备队嘛,感觉也捞不到什么仗打。后来前方打起来了,兵团部严令电报一个接一个的来,这下军长张仁初(55年中将)着急了,再命令部队强行军。这种强行军造成的部队非战斗损失最大了(第七章行军和奔袭详细讲这方面内容),而且零下2、30度,部队冻死冻伤数字直线上升;又因为急着赶路,晚上走了白天还要赶,被美国飞机“哒哒哒”掉无数人,等到开打时26军已是半残废了。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己而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现在的宋时轮他的决心还是要吃掉陆战一师,他所依据的就是上面的战场态势图,态势貌似太有利了,他的眼睛就此被蒙蔽;另一个就是实在不甘心在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下还是让他眼里煮熟的鸭子给飞走了,这是种输红了眼的赌徒心理,26军就是他的最后一注,希望通过这注能够翻盘,如果能翻盘他还有说的过去的理由。这,是纯粹的赌博。
     战争,不是赌博。宋时轮没有分析完全自己的情况:战力不强,弹药不足,冻死冻伤翻翻的增加;并且在战力不强的情况下还让27军取道社仓里去咸兴,可以说是片面的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更没有完全分析美军的情况:部队集结,战力提高;伤员后送,没有累赘;背水一战,视死如归;战斗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第九兵团,可以说是大大低估了美军的实力。要不是美军忌惮志愿军战士们英勇奋战的精神和现在的战场态势,使得史密斯没发现宋时轮已是强弩之末;要是东线美军敢于主动出击,宋时轮马上会大踏步后退,整个第二次战役的局势都会因为宋时轮而逆转。这个就是“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宋时轮没机会赢了。从天时地利人和来说,宋时轮只占有地利,却失了天时和人和,也只有三分之一的机会。
     要是就此结束战役,只摆出围攻的架势逼美军后撤(美军实际也要后撤),以小部队阻击骚扰美军,主力部队再也不用冒着零下近40度的气温去作战,后面这至少1-2万多人以上的作战伤亡和冻死冻伤就完全可以避免,要知道陆战一师突围付出的代价仅为死亡75人,失踪16人,负伤256人。 双方伤亡比例高达惊人的30(甚至更高):1,远高于整个朝鲜战争的大约5:1。做为一个将军,一个错误的决定将导致成千上万的士兵失去生命,也许宋时轮曾内疚过自责过,可失去的生命无法挽回。
    2,史密斯师长的教科书式突围
    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将军绝对不是一个天才,做为一个非天才,我们很难看到他向我们呈现出他指挥的艺术。但他却实实在在是个优秀的军人,他未必能给我们看个妙笔生花、出奇制胜,但中规中矩的指挥你很难找到破绽。这种人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里都会是中坚力量,对敌对方来说他绝不讨人喜欢。在他的指挥下陆战一师的突围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战例往往会有很多的研究价值。
       那么我们来看看,陆战一师要突围,他们要保证做到哪些要点?其实在柳潭里突围时陆战一师已经显示了他们对突围组织的严密性,只是当时美军有个奇招,所以对大部队突围没细说,现在讲陆战一师突围时补上。陆战一师要做的第一个就是要保证环形防御圈的完整。先看图




       做为一支突围的部队,保持环形防御圈是最起码的,而且我们从图可知:这个环形防御圈随着突围行动由一个圆慢慢拉伸为一个细长的椭圆,然后再慢慢恢复为一个圆。那么在保持防御圈的基础上,第二个要做到的就是要占领一处前进阵地,这是圆向椭圆变化的第一步。第三个呢,就是一定要保证后方安全,这就是说要在圆的后部占领一个牢固的阻击阵地;这就是东山,现在在志愿军58师手上。最后一个,就是要尽可能的缩短防御圈拉伸为细长形椭圆的时间,这个是整个防御圈最薄弱的时刻,一旦长时间陷入这样的形状会有很大的被分割的风险。
    基于对整个突围行动的考虑,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对下碣隅里的部队进行了整编,编成两个团战斗群:
    陆战5团战斗群,陆战5团,配属陆战1团第3营、英军第41特遣队、第1工兵营A连、第1通信营分遣队、陆战1师第2辎重队(下辖卫生营、勤务营、第1汽车运输营分遣队、陆军第10战斗工兵营D连、陆军第513、第515汽车连和宪兵连交通排,由陆战1师第1坦克营营长亨利.米伦中校为队长)、陆军第31步兵团坦克连、第11炮兵团第1营和第2营D连(共4个105毫米榴弹炮连)。这个战斗群负责保障环形防御圈的上半部圆的安全。
    陆战7团战斗群,陆战7团,配属陆军暂编营(由陆军第7步兵师残部编成)、第1工兵营D连、第1通信营分遣队、陆战1师第1辎重队(下辖师部营、第10军司令部分遣队、第1汽车运输营主力和宪兵连主力,由陆战1师第1勤务营营长切尔斯.班克斯中校为队长)、第1坦克营D连、第11炮兵团第3营和第4营L连(共3个105毫米榴弹炮连和1个155毫米榴弹炮连)。这个战斗群负责保障环形防御圈的下半部圆的安全。
      12月6日凌晨4时30分,史密斯命令陆战7团战斗群利用浓雾掩护,以偷袭的方式夺取了下碣隅里西南方的一处高地,做为全师突围的前进阵地。守卫高地的志愿军全无防备,没人想到美军也会来夜袭,一个排全部阵亡。
    同日7时,美军向下碣隅里的东山发动猛烈进攻,这场进攻并不是美军要开始反击,而是为了保障突围行动的顺利进行,必须拔掉整个下碣隅里防御圈中插进来的那颗钉子--东山(1071高地)。不控制这座高地,突围只是个梦想,志愿军随时可利用这个突出部对准备突围的美军实施打击,而准备撤退的部队是最脆弱的。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命令陆战5团战斗群务必夺取东山。守卫东山的还是58师,这时师长黄朝天已经把他的主力都调到了这个方向,这是现在的美军实力早不是11月28日29日时了,今非昔比。58师仅剩2000人不到,在优势兵力和火力的美军面前根本无力抵挡,美军在长达2个小时的空地火力准备后于9时发起进攻,下午14时30分就完全控制东山。黄朝天深知,此时26军还在路上,东山的丢失将使志愿军失去最有利的地形和最有力的钉子;黄朝天迅速组织反击,可悲剧发生,反击部队刚集结完就被美军海盗式飞机发现(大白天嘛),遭到空中火力毁灭性打击,陆战5团2营也在空中火力指引下迅速占领制高点实施攻击,志愿军被俘高达220人(整个战役最多一次),不得不说美军的空地协同非常漂亮。58师遭此毁灭性打击后反击尚未开始就告瓦解,这也不能怪黄朝天不知道白天美军战机的威胁,这是没办法的,58师为了26军赶到后能占据有利位置拼了命,只是此时实力悬殊太大,再拼也没用了。要知道美军为保障此次突围动用了500架战机,集中了所能集中到该地区的所有空中力量——在兴南附近海面上有4艘大型航母:“莱特”号、“普林斯顿”号、“福吉谷”号和“菲律宾海”号;1艘轻型航母“巴丹”号;2艘护航航母:“培登海峡”号和“西西里”号;在连浦机场集中了陆战队航空兵的4个F4U海盗攻击机中队:VMF212中队、VMF214中队、VMF321中队和VMF323中队。
    6日傍晚,26军终于到达,和58师交接了阵地,此时的58师只能缩编为35个排约800人,172团、173团和174团分别缩编为8个排、11个排和17个排。但晚了,一切都晚了,美军防御圈已完整,在这么小的区域内美军有如此强大的火力,26军想要再形成突破是很难很难的了。这样陆战一师实现了他们的目标,牢牢把握住一头一尾两个要点,剩下的就是保障防御圈向椭圆变化时的安全。
       晚上,志愿军最有力的时机终于到了,虽然到现在为止26军对东山进攻都没有成果。凌晨2点,26军全线展开,对陆战一师两个战斗群同时发动猛攻。现在正是陆战一师最薄弱的时候,一方面,是夜晚--志愿军最活跃的时候;另一方面,美军的环形防御圈已拉伸开,相对白天薄弱了很多;现在再不打就再也没机会了。见图
       陆战7团战斗群的情况:7团2营沿公路,7团1营为右翼,陆军暂编营为左翼,三个营齐头并进向古土里推进,曾坚守德洞山口的2营F连担任了先锋,最前面开道的是坦克连,团部和第1辎重队在中间。
       在下碣隅里陆战5团战斗群的情况:5团1营在北,其南面为右翼5团3营阵地,东边则是其左翼与志愿军争夺的重点5团2营守卫的东山,团部和第2辎重队跟着第1辎重队。
    两个战斗群在26军和60师的合围之中。是这种貌似乐观的态势只是假象,前面就讲过了这次战斗美军没有被分割,是一个整体,而且是美军火力最密集的一次,其密度远远超过长津湖其他战斗。在这样的火力面前,只有一种战术:就是用更强大的火力去破其一点,没有强大的火力保证不管是迂回渗透也好、两翼包抄也好,什么战术变化都是空的,想突破分割只能拿人命去填,可人命去填在这样的火力面前只是个无力洞。这是志愿军最不利的一点,区别于以往所有的战斗。而且还有第二点,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的公里两边相当平坦开阔,两侧的高地离公路都偏远,这样使得缺乏重型、远程火力的志愿军无法利用有利地形,只能向公路冲击以求与美军缠斗在一起。而这样的地形更是有利于美军火力的发挥,冲上来的志愿军都会成为活靶子。
    这是不该打的战斗,可是宋时轮认为他有本钱赌一把。那好吧,他是指挥官,他说了算。战斗的经过没有任何必要去描述,完全是美军对志愿军将士的屠杀,26军和阻击的60师奋战一夜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殿后的陆战5团战斗群牢牢占据着阵地,其重点--东山纹丝不动;开路的陆战7团战斗群一个接一个地拔除60师的阻击阵地。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战斗中,志愿军利用7团战斗群左翼陆军暂编营和7团3营换防的时机冲进第1辎重队,打死了7团副团长福迪瑞克.陶塞特和7团3营营长哈里斯,呵呵,这个怕死的官二代还是逃不了宿命啊。
    美军先头部队于7日清晨5时45分进入古土里。7日上午10时,也就是在离开下碣隅里约18小时后,陆战1师第1辎重车队进入古土里,与此同时,7日上午10时,留在下碣隅里村里的美军就只剩下最后的殿后部队陆战5团2营和执行破坏任务的工兵小队了。17时,陆战5团先头部队3营到达古土里;22时,最后的殿后部队工兵小队也到达古土里。陆战5团战斗群为什么比先头的陆战7团战斗群走的快?是因为志愿军阻击部队一方面战斗减员大增,冻饿减员更多;另一方面由于是白天行军得到了比陆战7团战斗群多得多的空中支援,志愿军的阻击很微弱。相对于志愿军的惨重伤亡,美军仅付出了阵亡83人,伤重死亡20人,失踪7人,伤506人,合计616人的伤亡。
      仗打到这个份上,宋时轮也该醒醒了,他梦想的压垮陆战一师的最后根稻草二十六军没起到他要的效果。第九兵团根本就没力量再去进攻了,可这位宋上将不干,赌徒输红眼是没有任何理智的。此时他也意识到早先让27军途径社仓里去打咸兴是步臭棋,急令二十七军折向咸兴以西去堵住陆战一师,同时二十六军继续追击,二十军继续在古土里和真兴里之间占据黄草岭一线阻击。这就是彻彻底底地蛮干,不顾部队伤亡严重,不顾部队弹药奇缺,不顾天气严寒彻骨,他要翻本--我怀疑他脑子里当时就那么一个想法了。这是对战士生命的极度不负责任。
      可结果如何呢?12月9日,在占领古土里和真兴里之间最重要的要点--1281高地,二十军60师180团1营2连全部冻死,这个重要的点被真兴里北上接应的陆战1团1营轻易夺取。看图就知为什么这个高地那么重要,美军非要从真兴里派部队去夺取了。同日,在俯瞰水门桥的高地上,二十军58师172团的一个营几乎全部被冻死,只剩几个人勉强能开枪,阵地也被美军轻易夺取。现在老是说水门桥被修好是陆战一师逃脱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不可否认。可这种只讲客观原因,主观错误一字不提的事不能再发生了。就算水门桥晚一天修好,第九兵团又能把美军怎么样?在旁边高地阻击的部队都冻死了!!!!!        这种事现在还在不停发生,领导永远是不会错的,出了事是因为临时工,出了事是因为躲猫猫,出了事是因为这是个奇迹......
    而第九兵团各军坚决执行这个盲目疯狂的命令,12月10日,58师和60师能战斗的人员加起来不超过200人,可军长张翼翔不甘心啊,仗打成这样、人死了这么多还是让美军跑了,他还是命令这一百多人继续追;那边呢?二十七军一路急行军还是没能赶到(他们14日才到达预定位置),可因为冻饿掉队等原因整个军只剩下战斗人员2000余人,其中79师缩编为5个步兵连和2个机炮连,80师缩编为8个步兵连和2个机炮连,81师缩编为17个步兵连,94师缩编为9个步兵连,缩编之后每连战斗人员也不过四五十人。这段时间陆战一师伤亡仅为死亡75人,失踪16人,伤256人,共计伤亡347人。其实这个时候志愿军的战斗伤亡和冻伤比起来都不算什么了,大部分人都是冻和饿的原因而减员,数以千计的人的生命就此逝去,数以千计的人就此残废截肢,谁来为他们负责?一将功成万骨枯,可一个将军犯错又是如何?
        当时彭要休战,不要进汉城,让部队休整,猫非的让他进,说政治意义远大于战略意义,结果吃了大亏,大太阳还要追击,彭不干,让太阳自己去追,太阳不敢。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战后彭跑到XX海,连夜把猫给喊起来,要物资,后期的物资才得以保证。
      但这次战争打出了上百年的恶气,美国也因此取消了华人是低等民族的法案,前苏联也因此把中国因为是最坚实的盟友,旅顺也得以回归,大批物资,科技加速了当时发展进程。
      这次战争利大于弊。可惜,可恨。本来可以把米帝最强的陆战1师的师旗收藏在博物馆的。。            哎。。都是面子工程坑的,当年第九兵团远在福建,解放军名副其实的战斗力第一。老板一声令下,在弹药、**、物资都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单衣入朝。。加上轻敌。。战术等错误指挥。。一战丧失战斗力。。回国休整。
    可惜啊。。这第九兵团当年事留给。湾湾蒋公
arcwwpp1 发表于 2016-2-10 11:38
这时,志愿军九兵团决定首先调集绝对优势兵力歼灭新兴里的美军部队,然后转移兵力逐个歼灭柳潭里、下碣隅 ...
天涯上的文章。主观评价太多,特别是轻视了26军的作用,对其在长津湖战役中的巨大牺牲予以无视。最后又来个了九兵团“一战丧失战斗力,回国休整”。九兵团二次战役后就在朝鲜北部休整,四次战役26军参战,五次战役全部参战,何来的“回国休整”?
其实那场战役我们也打得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