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门战斗“三不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2:57:22


       最近,萧锋后人又开始折腾“三不打”了。前些年在一片质疑和否定声中,萧家毫无还手之力。不过这次有好事者重整旗鼓,请来一位大人物,把未参与漳夏金战役的九兵团司令宋时轮搬出来当救兵了。

       最近,萧锋后人又开始折腾“三不打”了。前些年在一片质疑和否定声中,萧家毫无还手之力。不过这次有好事者重整旗鼓,请来一位大人物,把未参与漳夏金战役的九兵团司令宋时轮搬出来当救兵了。
       质疑萧峰所谓“粟裕三不打”指示的有:

       学者洪小夏《对金门战斗“三不打”的质疑与考证——兼论回忆录的史料价值及其考辨》。
       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洪光《对金门战役“三不打”的考证》。
       丛乐天主编的《回顾金门登陆战》收入萧峰《回顾金门之战》一文,萧文中未有粟裕“三不打”指示,我感到意外。后得知,萧锋原文有“三不打”,丛乐天也质疑“三不打”,没有采信萧峰的说法。丛乐天在编撰《回顾金门登陆战》期间,曾到二十八军淄博干休所住过一段时间,其间他和原二四四团老战士马树祥讲过编书过程中的一些情况,他对马老说:“萧峰的日记没法用,修改得太多!”金门战斗时,丛乐天为二十八军二四四团政治处干事。
        《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3期:洪小夏《对金门战斗“三不打”的质疑与考证——兼论回忆录的史料价值及其考辨》

       链接:http://www.docin.com/p-462932045.html

       其基本观点:
       一、“三不打”属于孤证,其文献依据,萧峰自己都说找不到了;
       二、考证批准和收文单位三野司令部,没有线索,只有反证;
       三、收文和发文的中转单位十兵团部,同样未提“三不打”;
       四、二十八军文献认为萧峰没有重视和反映下级提出的正确意见;
       五、当时有必要、有可能、有条件提出“三不打”吗;
       六、《萧峰日记》做过较大修改;
       七、回忆录的史料价值及与日记的比较研究;
       八、研究者应如何利用回忆录及各种史料。
准确说,那是在现实和政治条件下,一种特殊的默契交流
       准确地说,当时野司已经放权,漳厦金战役由十兵团“自行决定之”,不存在所谓的特殊的默契交流。请看粟裕给十兵团的电文:


       1949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三野司令陈毅和副司令粟裕都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等重要会议,粟裕在给十兵团电文中的指示是:“究如何,请你们依具体情况自行决定之。”未对战役部署做过具体的指示。所以洪小夏说:考证批准和收文单位三野司令部,没有线索,只有反证。

       1949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三野司令陈毅和副司令粟裕都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等重要会议,粟裕在给十兵团电文中的指示是:“究如何,请你们依具体情况自行决定之。”未对战役部署做过具体的指示。所以洪小夏说:考证批准和收文单位三野司令部,没有线索,只有反证。
       萧峰此人造假多了去了,在他的回忆录(包括她女儿萧南溪给他整理的回忆文章)中比比皆是,俯首可拾。


       萧锋扯蛋之一:从“飞行炸药包”到“人头炮”

       萧锋回忆:粟裕的华东野战军首创“飞行炸药包”

       1948年春,华东野战军10纵29师在菏泽、巨野间休整时开展新式整军运动,许多指战员对上级提出了批评,认为战术技术上“不能多谋善断,有些蛮干”。萧锋都表示虚心接受。如何减少伤亡,落实粟裕司令员“我们的战术技术要不断适应攻城战、阵地战的特点,指挥员要多动脑子,多出点子,多搞一些发明创造”的指示精神,成了萧锋一段时间里冥思苦想的问题。

       春节后的一天,萧锋受迫击炮发射炮弹原理的启发,找来战斗英雄、有名的爆破大王、八十六团一营营长赵明奎,叫他设法研制“飞行炸药包”,赵明奎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经过一个月的实验,用抛射筒(以汽油桶卷制而成)打炸药包研制成功,并在3月10日河南兰封城战斗中取得了成功的验证。

       不久,粟裕代司令员来到29师观看“飞行炸药包”的实验表演。赵明奎命人在野地里做了3个100米,3个500米的碉堡,随后用迫击炮和抛射筒将15公斤的炸药包向目标射去。只听“轰,轰,轰”三声巨响,6个碉堡眨眼间荡然无存。粟司令兴奋地跑到碉堡的位置仔细察看,十分满意。接着,赵明奎又实验了25公斤的炸药包,百米的三发全部命中,五百米的两发命中。实验完毕,粟裕紧握赵明奎的手,高兴地说:“这个办法好,是一项很好的兵器创新!特别是我军目前重型大炮缺乏的情况下,攻城打坦克尤为适用!”说着,他来到实验用的八二迫击炮前,仔细端详着说:“要在迫击炮尾部搞个螺栓,这样曲射时不妨碍打炮弹,平射打炸药时可把螺栓拔下,一炮两用。”一旁的萧锋不住点头,一一认真记下。粟裕又兴致勃勃地说:“‘飞行炸药包’制造简单,威力大,准确度高,可在华野推广!”说着,又对萧锋说:“你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它,提高命中率。”

        “飞行炸药包”在济南战役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济南战役是我军解放战争中首次夺取并永久占领的大城市。粟裕派10纵参加攻济西路兵团,先拿下长清,扫清外围,接着抢占机场,并和地下党联系后逼迫国民党69军起义,由10纵八十五团他们约1.5万人撤离大饮马庄机场;而后,充分利用“飞行炸药包”的威力攻下火车站,又从永镇门和小北门攻进内城,突破“玉府河防线”,仅8天8夜就解放了济南,完成了粟裕代司令员批示的“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任务。战后,粟裕代表华野前委授予八十五团五连为“济南连”。10纵授予八十五团四连为“永镇门爆破队”。

       这年10月5日,萧锋参加了粟裕主持的华野第二次师以上高级干部会议。10日晚上,粟裕到萧锋驻地和他谈心,首先称赞了萧锋这几年的工作,肯定地说:“你首先想到发明的‘飞行炸药包’很管用,在攻城打坦克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减少了战士的伤亡,你为我野战军争得了荣誉。”

       接着,粟裕又指出了萧锋的不足,诸如“脾气不好,喜欢骂人”,“有时处理问题不够冷静”等缺点,而后说:“华野前委早已决定调你到10纵任副司令员,只是29师师长人选还没选好,你还是要先兼一段师长,等师长人选培养确定后,马上到10纵上任。”

       萧锋听后,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深感粟司令员不愧为全军统帅,是难得的帅才,工作深入,待人诚恳,知人善任,即使批评也叫人心服口服。

       资料来源:《粟裕大将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宏愿付青山》。

       事实如何,我们看史实——

       华东十纵开展新式整军运动时间是在1947年底到1948年1月,而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只到过十纵一次:1948年9月上旬,济南战役发起前,十纵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粟裕到会做形势报告和战役动员。

       萧锋扯蛋之一:从“飞行炸药包”到“人头炮”

       萧锋回忆:粟裕的华东野战军首创“飞行炸药包”

       1948年春,华东野战军10纵29师在菏泽、巨野间休整时开展新式整军运动,许多指战员对上级提出了批评,认为战术技术上“不能多谋善断,有些蛮干”。萧锋都表示虚心接受。如何减少伤亡,落实粟裕司令员“我们的战术技术要不断适应攻城战、阵地战的特点,指挥员要多动脑子,多出点子,多搞一些发明创造”的指示精神,成了萧锋一段时间里冥思苦想的问题。

       春节后的一天,萧锋受迫击炮发射炮弹原理的启发,找来战斗英雄、有名的爆破大王、八十六团一营营长赵明奎,叫他设法研制“飞行炸药包”,赵明奎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经过一个月的实验,用抛射筒(以汽油桶卷制而成)打炸药包研制成功,并在3月10日河南兰封城战斗中取得了成功的验证。

       不久,粟裕代司令员来到29师观看“飞行炸药包”的实验表演。赵明奎命人在野地里做了3个100米,3个500米的碉堡,随后用迫击炮和抛射筒将15公斤的炸药包向目标射去。只听“轰,轰,轰”三声巨响,6个碉堡眨眼间荡然无存。粟司令兴奋地跑到碉堡的位置仔细察看,十分满意。接着,赵明奎又实验了25公斤的炸药包,百米的三发全部命中,五百米的两发命中。实验完毕,粟裕紧握赵明奎的手,高兴地说:“这个办法好,是一项很好的兵器创新!特别是我军目前重型大炮缺乏的情况下,攻城打坦克尤为适用!”说着,他来到实验用的八二迫击炮前,仔细端详着说:“要在迫击炮尾部搞个螺栓,这样曲射时不妨碍打炮弹,平射打炸药时可把螺栓拔下,一炮两用。”一旁的萧锋不住点头,一一认真记下。粟裕又兴致勃勃地说:“‘飞行炸药包’制造简单,威力大,准确度高,可在华野推广!”说着,又对萧锋说:“你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它,提高命中率。”

        “飞行炸药包”在济南战役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济南战役是我军解放战争中首次夺取并永久占领的大城市。粟裕派10纵参加攻济西路兵团,先拿下长清,扫清外围,接着抢占机场,并和地下党联系后逼迫国民党69军起义,由10纵八十五团他们约1.5万人撤离大饮马庄机场;而后,充分利用“飞行炸药包”的威力攻下火车站,又从永镇门和小北门攻进内城,突破“玉府河防线”,仅8天8夜就解放了济南,完成了粟裕代司令员批示的“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任务。战后,粟裕代表华野前委授予八十五团五连为“济南连”。10纵授予八十五团四连为“永镇门爆破队”。

       这年10月5日,萧锋参加了粟裕主持的华野第二次师以上高级干部会议。10日晚上,粟裕到萧锋驻地和他谈心,首先称赞了萧锋这几年的工作,肯定地说:“你首先想到发明的‘飞行炸药包’很管用,在攻城打坦克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减少了战士的伤亡,你为我野战军争得了荣誉。”

       接着,粟裕又指出了萧锋的不足,诸如“脾气不好,喜欢骂人”,“有时处理问题不够冷静”等缺点,而后说:“华野前委早已决定调你到10纵任副司令员,只是29师师长人选还没选好,你还是要先兼一段师长,等师长人选培养确定后,马上到10纵上任。”

       萧锋听后,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深感粟司令员不愧为全军统帅,是难得的帅才,工作深入,待人诚恳,知人善任,即使批评也叫人心服口服。

       资料来源:《粟裕大将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宏愿付青山》。

       事实如何,我们看史实——

       华东十纵开展新式整军运动时间是在1947年底到1948年1月,而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只到过十纵一次:1948年9月上旬,济南战役发起前,十纵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粟裕到会做形势报告和战役动员。
       在粟裕头上造完假,又到邓小平头上造去了!

        中红网:这个智摆“火牛阵”冲破电网打下吉安城的故事很精彩,能不能再讲一个?

      萧南溪:可以。下面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新式整军兵器革新出硕果”,具体说来也叫“飞行炸药包大显神威”。

      列宁曾指出:“如果没有充分的装备,没有足够的给养和充分的训练,即使是最好的军队,最忠实于革命事业的军队,也会马上被敌人消灭掉。”在当今,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仍是正义战争和革命化的人,但精良的武器装备是必不可少的,历史的多次战斗、战役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抗日战争中的“麻雀战”,解放战争中的“猫耳洞”(在朝鲜战场上,在上甘岭等战役、战斗中都得到应用),就是由我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共同开创的。这里仅介绍华东野战军29师研制发明的“飞行炸药包”的故事。

      1948年春,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转折。蒋介石的国民党军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而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则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在“三查两忆”(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忆旧社会被剥削、被压迫的苦难史,忆解放区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的幸福)的新式整军运动中,我父亲仔细回想,到胶东上任一年多来,打商河,克禹城,攻德州、泰安,围汶上等战役中,每道城门的突破,每个地堡的摧毁,每寸土地的解放,都是我们可爱的战士抱着炸药包,争先恐后、前赴后继地去爆破,用血肉之躯,用自己的牺牲和鲜血谱写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凯歌。

      怎样才能不用或少用人去送炸药,减少战士的流血牺牲,这个问题迫在眉捷,我父亲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那天,夜已经深了,可他受迫击炮发射炮弹的原理所启发,突然冒出出研制“飞行炸药包”,兴奋地叫醒警卫员孙二旦。熟睡中的小孙一骨碌跳起来,大叫:“萧师长,有情况?”“快把刘天祥团长、陈景三团长、刘竹溪副团长和雷英夫参谋长给我请到这里来!”

      不一会儿,几个人来到师部。我父亲开门见山地说:“今晚把各位从床上请来,主要是研究能不能用迫击炮发射炸药包这个问题。”

      战斗英雄赵明奎接受了这个光荣而又危险的任务。这位全师有名的爆破大王、我父亲的老战友曾亲自体会过炸地堡、破城门的艰险,日本鬼子夺走了他的右眼,身负重伤12次,二等甲级残废。这位英雄营长向师部立下军令状:“师长放心,搞不出飞行炸药包,我赵明奎不来见你。”

      很快,绰号“人头炮”研制成功了。一个晴朗的中午,赵明奎赶着骡子,驮了一门迫击炮和几个大炸药包,来到师部——智楼。正在开师党委会的同志们听说“飞行炸药包”搞成了,一下子都跑了出来,请赵营长当场试验。

      “轰隆!”一声,设在250米远的大土坎上的目标被摧毁了。赵营长又喊:“第二发——瞄准放!”500米处的一座建筑物在爆炸声中荡然无存。

      大家欢呼雀跃:“成功了,这一下送炸药可以不用人了!”

      我父亲激动地拥抱着老战友赵明奎,鼓励说:“实践证明,用迫击炮抛射炸药包是完全可行的。但还要改进,要增大抛射重量和距离。”

      赵明奎又带领战士用汽油筒卷成200毫米、400毫米的大口径抛射筒,解决了八二迫击炮抛射炸药重量轻、距离近的缺陷。

      中红网:笔者也早就听说过这个“飞行炸药包”的故事,没想到是萧锋将军他们搞的创造发明!

      萧南溪:当时,这一创造发明还引起了高层领导的关注。粟裕副司令员来到29师检查工作时,称赞“飞行炸药包”制造简单,威力大,准确度高,是个攻坚的好办法,可以在三野尽快推广。不久,“飞行炸药包”这一新武器就在“华野”乃至“中野”两大野战军中得到广泛使用,在打坦克和攻坚战役中,如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战役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大减少了我军的伤亡,加快了战斗的胜利进程。

      当时,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中原野战军总政委的邓小平,还肯定了这项兵器创新。那是1948年的3、4月份,中央军委下达了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5个整编旅的任务。三野陈、栗首长电令10纵和冀鲁11纵队统归刘伯承、邓小平首长亲自指挥。我父亲带领29师打下河南太和县后,10纵宋、刘电令29师特务营掩护13000多名新战士送交给刘、邓首长。3月21日,两个华野主力纵队在临泉县南的新蔡县与刘、邓大军胜利会师。

      第二天,在中原战场上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斗打响了。我父亲又率领29师奉命向新蔡县集结,准备围歼守敌20师133旅。

      在行军路上,邓政委骑马路过化皮镇休息时,看到29师的86团第一营后勤骡马班拉着东一包、西一捆的东西,好奇地问战士这是什么。

      排长陈维林神秘地说:“这是我们萧师长的新式武器。”几个战士七嘴八舌地赞叹:“这就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人头炮’!”

      晚上,部队住进新蔡县的东关,邓政委召集了10纵师以上干部作战会议。会间,邓政委对我父亲说:“好啊!老萧,(当时我父亲才32岁,比邓政委小12岁),你发明了什么新式武器,要对我保密呀!”

      我父亲摸着自己的头,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是一种武器小革新,人称‘人头炮’,就是用迫击炮或者抛射筒打炸药包,一般可以抛15公斤至50公斤炸药,平射最大距离为500米,最佳射程为150米至250米。粟裕副司令亲临现场指导,已在三野推广开来,但有的单位会使用,有的单位不善使用,还需进一步完善它。使用了它,可以大大减少攻坚战中人员的伤亡。”

      邓政委听后很高兴,拍着我父亲的肩膀说:“你这个鬼精灵!这个发明很好嘛!在大别山区,在敌后,有大炮也驮不上来,这个‘人头炮’运输起来方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替平射炮。”

      邓小平同志肯定了这项兵器创新,随后便指示在二野推广。

      6月8、9日,在叶县、舞阳一带休整时,我父亲所在的29师为二野74名师、团参谋长,营、连长办了一期“迫击炮抛射炸药包”的使用方法,为二野兄弟部队制成了几十个抛射筒,送给他们并教会他们使用。这样,他们的“飞行炸药包”不仅在三野,也在二野得到普及和推广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提高了安全性和命中率,为以后的攻城和打坦克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我父亲他们发明的“飞行炸药包”,在解放战争后期的战略反攻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减少了干部战士的伤亡。

      毛主席在总结解放战争经验时,作为五大攻坚战术之一载入《毛选》中。

      敌人则惊恐地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共军的‘人头炮’。”

      我父亲一生共打了1365次战役、战斗,六次负重伤,除了金门战役是失利的战役外,都是胜仗。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他虽然职务不高,但从以上介绍中可以看出,他无愧于共和国的名将,他是一个勇将、猛将,又是一个肯动脑子的儒将!

      资料来源:访《萧锋征战记》整理者、萧锋将军独生女萧南溪,“中红网”,江西井冈山,2010年11月15日


       粟裕到十纵二十九师观看“飞行炸药包”实验表演为假,那么这个“飞行炸药包”(发射筒送炸药)是否属实呢?十纵二十九师在兰封战斗中是否使用了“飞行炸药包”呢?

       一、二十八军军史、八十三师师史中的记述

       《陆军第二十八军军史》(1985年版): “此役(指兰封战斗),我共歼敌68师355团约千余人,85团3连战斗中动作果敢迅速,首先攻入兰封城内。战斗中,在肖锋师长倡导下,部队创造了用八二炮、发射筒送炸药包歼灭敌人的办法。这在当时我军缺少火炮的情况下,对杀伤敌人,摧毁敌目标发挥了作用,显示了威力,受到前委、纵委的表扬并推广。毛主席在总结解放战争经验时,作为五大攻坚战技术之一载入‘毛选’。”

       《步兵第八十三师师史》(1996年版): “战斗中,在我师师长肖锋的倡导下,部队采用了八二迫击炮、发射筒发送炸药包歼灭敌人的办法。这在当时我军火炮缺乏的情况下,充分显示了威力,受到华野前委、纵委的表扬并推广,作为五大攻坚战技术之一载入了‘毛泽东选集’。”  
     
        二、当年的战斗总结和老战士对兰封战斗的回顾

       华东十纵二十九师八十五团《兰封战斗概述》(写于一九四七年底一九四八年初)节选:
       “② 火力、爆破、突击的三者密切结合。当火力准备开始之际,纵队山炮营的神炮手们连发六炮皆中,将城楼打毁,紧接着轻重机枪火力、曲射火力一齐展开,机智的爆破手窦廷栓同志趁机进行了飞行爆破,一连两包,将城门打开。突击队在火力与爆破烟雾的掩护下突入城内,将城楼占领,并与溃散之敌展开了纵深战斗。三者结合的特点表现在:山炮的威力超过了任何火力,连发六炮皆中,并与爆破员密切结合,待发炮前,首先告诉爆破员,发炮便成了爆破的信号,这样动作是一致的。同时爆破员又真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当城门打开,城门楼打毁之际,爆破员窦廷栓同志率领突击队冲锋,这样爆破与突击的动作自然密切结合起来。所以从爆破到突击成功,仅七分钟的时间,主要的优点是三者密切结合,动作迅速一致。”

       华东十纵二十九师八十六团政委翁默清回忆录《磨练》摘录:
       “(1947年)12月14日晚,我二十九师加强炮兵营,攻击兰封城及兰封车站。我团奉命从南面攻击,八十五团从东面攻击夺取兰封城。守敌是六十八师一个团。我团当晚在占领兰封车站后,以车站为依托,向城南近迫作业筑沟挖壕。师把纵队的炮兵营火炮拨出一门,加强我团的攻击力量。我带炮兵营副营长一起察看和安置炮兵的位置。敌虽有坚固的城墙和外壕等工事,但从兵力与火力上,我们两个团占着绝对的优势。是日阴霾,时有狂风,天空迷蒙。师决定下午二时总攻,我团担负总攻任务的是二连。团长和我及营连干部都在前沿阵地,亲眼目睹在炮击和爆破组连续地爆破之下,轰开了城墙的缺口,城墙倾斜成坡。轻重机枪的火力封锁与压制城墙上的火力点,突击队勇猛地攻上,敌人的反扑也被二连击退。”

       在采访八十五团副团长刘竹溪时,我特别问到此事(兰封战斗发射筒送炸药包),刘老明确地否认:“没有!”

       2010年8月8日下午,我拜访原二十八军政治部副主任陈绍昆,请教:“十纵有没有用发射筒送炸药?”陈老反问我:“发射筒送炸药是什么?”我把中野发射筒送炸药包技术(飞雷)向陈老做了介绍,陈老说:“没有,我们是用迫击炮送炸药。”并向我讲解迫击炮送炸药的技术特点。1948年7月,十纵在汶上休整时,陈老任二十八师师直炮兵营教导员(无营长),对炮兵比较熟悉。

       三、发射筒送炸药包这一攻坚战技术,“毛主席在总结解放战争经验时,作为五大攻坚战技术之一载入‘毛选’”是否属实?

       不属实,完全是编造的。

       粟裕到十纵二十九师观看“飞行炸药包”实验表演为假,那么这个“飞行炸药包”(发射筒送炸药)是否属实呢?十纵二十九师在兰封战斗中是否使用了“飞行炸药包”呢?

       一、二十八军军史、八十三师师史中的记述

       《陆军第二十八军军史》(1985年版): “此役(指兰封战斗),我共歼敌68师355团约千余人,85团3连战斗中动作果敢迅速,首先攻入兰封城内。战斗中,在肖锋师长倡导下,部队创造了用八二炮、发射筒送炸药包歼灭敌人的办法。这在当时我军缺少火炮的情况下,对杀伤敌人,摧毁敌目标发挥了作用,显示了威力,受到前委、纵委的表扬并推广。毛主席在总结解放战争经验时,作为五大攻坚战技术之一载入‘毛选’。”

       《步兵第八十三师师史》(1996年版): “战斗中,在我师师长肖锋的倡导下,部队采用了八二迫击炮、发射筒发送炸药包歼灭敌人的办法。这在当时我军火炮缺乏的情况下,充分显示了威力,受到华野前委、纵委的表扬并推广,作为五大攻坚战技术之一载入了‘毛泽东选集’。”  
     
        二、当年的战斗总结和老战士对兰封战斗的回顾

       华东十纵二十九师八十五团《兰封战斗概述》(写于一九四七年底一九四八年初)节选:
       “② 火力、爆破、突击的三者密切结合。当火力准备开始之际,纵队山炮营的神炮手们连发六炮皆中,将城楼打毁,紧接着轻重机枪火力、曲射火力一齐展开,机智的爆破手窦廷栓同志趁机进行了飞行爆破,一连两包,将城门打开。突击队在火力与爆破烟雾的掩护下突入城内,将城楼占领,并与溃散之敌展开了纵深战斗。三者结合的特点表现在:山炮的威力超过了任何火力,连发六炮皆中,并与爆破员密切结合,待发炮前,首先告诉爆破员,发炮便成了爆破的信号,这样动作是一致的。同时爆破员又真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当城门打开,城门楼打毁之际,爆破员窦廷栓同志率领突击队冲锋,这样爆破与突击的动作自然密切结合起来。所以从爆破到突击成功,仅七分钟的时间,主要的优点是三者密切结合,动作迅速一致。”

       华东十纵二十九师八十六团政委翁默清回忆录《磨练》摘录:
       “(1947年)12月14日晚,我二十九师加强炮兵营,攻击兰封城及兰封车站。我团奉命从南面攻击,八十五团从东面攻击夺取兰封城。守敌是六十八师一个团。我团当晚在占领兰封车站后,以车站为依托,向城南近迫作业筑沟挖壕。师把纵队的炮兵营火炮拨出一门,加强我团的攻击力量。我带炮兵营副营长一起察看和安置炮兵的位置。敌虽有坚固的城墙和外壕等工事,但从兵力与火力上,我们两个团占着绝对的优势。是日阴霾,时有狂风,天空迷蒙。师决定下午二时总攻,我团担负总攻任务的是二连。团长和我及营连干部都在前沿阵地,亲眼目睹在炮击和爆破组连续地爆破之下,轰开了城墙的缺口,城墙倾斜成坡。轻重机枪的火力封锁与压制城墙上的火力点,突击队勇猛地攻上,敌人的反扑也被二连击退。”

       在采访八十五团副团长刘竹溪时,我特别问到此事(兰封战斗发射筒送炸药包),刘老明确地否认:“没有!”

       2010年8月8日下午,我拜访原二十八军政治部副主任陈绍昆,请教:“十纵有没有用发射筒送炸药?”陈老反问我:“发射筒送炸药是什么?”我把中野发射筒送炸药包技术(飞雷)向陈老做了介绍,陈老说:“没有,我们是用迫击炮送炸药。”并向我讲解迫击炮送炸药的技术特点。1948年7月,十纵在汶上休整时,陈老任二十八师师直炮兵营教导员(无营长),对炮兵比较熟悉。

       三、发射筒送炸药包这一攻坚战技术,“毛主席在总结解放战争经验时,作为五大攻坚战技术之一载入‘毛选’”是否属实?

       不属实,完全是编造的。
从金门战役前后相关的电报上看,“三不打”更倾向后来写出来的。
金门之战怎么说都是指挥失误,看看登步岛之战就知道了,都是三天,金门全军覆灭,登步岛一看情形不对抽身而走。这不就是说明问题吗?为什么你打三天全军覆灭,人家打三天败走全军。
金门之战怎么说都是指挥失误,看看登步岛之战就知道了,都是三天,金门全军覆灭,登步岛一看情形不对抽身而 ...
发现胡琏增援时己经情形不对,但想走走不了,想增兵却力不从心;船只己经全毁了,那种毫无办法坐等失败的感觉……

chen-yuan123 发表于 2016-2-1 09:29
发现胡琏增援时己经情形不对,但想走走不了,想增兵却力不从心;船只己经全毁了,那种毫无办法坐等失败的感 ...


       战斗发起前,兵团部已获知胡琏兵团乘船抵达金门料罗湾,此前部队在大小嶝岛作战时已发现胡部番号。得知胡兵团已抵料罗湾,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李曼村给兵团部打电话提出是否改变决心,兵团领导回答:“按原计划进行,没有问题。”二十九军八十五师师长兼政委朱云谦亲自去厦门兵团部找叶飞,结果无功而返。 李曼村在回忆录中写道:“这样第一梯队就如箭离弦,急驶金门,再也无法追回。”
chen-yuan123 发表于 2016-2-1 09:29
发现胡琏增援时己经情形不对,但想走走不了,想增兵却力不从心;船只己经全毁了,那种毫无办法坐等失败的感 ...


       战斗发起前,兵团部已获知胡琏兵团乘船抵达金门料罗湾,此前部队在大小嶝岛作战时已发现胡部番号。得知胡兵团已抵料罗湾,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李曼村给兵团部打电话提出是否改变决心,兵团领导回答:“按原计划进行,没有问题。”二十九军八十五师师长兼政委朱云谦亲自去厦门兵团部找叶飞,结果无功而返。 李曼村在回忆录中写道:“这样第一梯队就如箭离弦,急驶金门,再也无法追回。”
不管当事人描述的真与假,说到底为了面子也好,为了推卸责任也好,或者真的冤枉也好,历史也无法改变了。那个年月能活着就好,想想死在金门的那些
萧锋日记作为史料是比较差的。
老赵新年好



       小蔡老师好,拜早年!
       最近又重新拜读小蔡老师大作《解放战争中的东北装甲兵》,金戈铁马,沙场点兵,后生可畏。
cpcliusi 发表于 2016-2-3 10:02
老赵新年好


       小蔡老师好,拜早年!
       最近又重新拜读小蔡老师大作《解放战争中的东北装甲兵》,金戈铁马,沙场点兵,后生可畏。

chen-yuan123 发表于 2016-2-1 09:29
发现胡琏增援时己经情形不对,但想走走不了,想增兵却力不从心;船只己经全毁了,那种毫无办法坐等失败的感 ...


1949年10月26日凌晨,解放军由二四六团团长孙云秀率该团的两个连和第八十五师的两个连增援。二四六团在湖尾登陆;另两连在古宁头登陆。
二四六团的两连,天亮时突破包围,在古宁头和据守该地解放军汇合,清晨六时三十分,国民党军第十八军军长高魁元指挥反击,一一八师从浦头以北海岸线向林厝攻击。林厝战况激烈是因为人民解放
金门战役解放军指挥所
金门战役解放军指挥所
军据永久工事还击。九时多,国民革命军空军轮番炸射。人民解放军采取巷战,双方战况惨烈,十二时国民党军攻下林厝,十五时拿下南山。十一时,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罗卓英偕第十二兵团司令官胡琏到达金门战场,胡琏接手指挥。
国民党军已三五二团于十五时攻入北山,一一八师师长李树兰以三五三团接替三五二团,偕同战车继续攻击任务。



此时已经知道战事不利为什么不是撤兵而是添油战术?



解放军61师于1950年11月3日晚八时开始攻击登步岛,首批登陆部队为7个连队,趁夜色顺利占领流水岩、炮台山等制高点,但未能在天亮前按预定计划占领鸡冠礁码头,导致后续援军无法顺利上岸。而国军则迅速利用码头于4日凌晨6时30分增援了一个团,扭转战局。
  4日晚九时,61师除181团外的其余部队终于登陆登步岛成功,解放军兵力达到两个团,但是同时国军的又一批援军也抵达登步岛,使得岛上的军力达到了六个团。5日傍晚,解放军决定撤退,至当日午夜,成功撤回桃花岛。
4日夜,我军六十一师师长胡炜(后为副总参谋长兼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率步炮兵十三个半连队,冲破敌舰拦击封锁增援登步,加入会战。也是胡炜这哥们决定撤兵的。


请注意都是三天,金门是第三日溃败,登步岛是第三日全身而退,你觉得第二日关键关键吗?
chen-yuan123 发表于 2016-2-1 09:29
发现胡琏增援时己经情形不对,但想走走不了,想增兵却力不从心;船只己经全毁了,那种毫无办法坐等失败的感 ...


1949年10月26日凌晨,解放军由二四六团团长孙云秀率该团的两个连和第八十五师的两个连增援。二四六团在湖尾登陆;另两连在古宁头登陆。
二四六团的两连,天亮时突破包围,在古宁头和据守该地解放军汇合,清晨六时三十分,国民党军第十八军军长高魁元指挥反击,一一八师从浦头以北海岸线向林厝攻击。林厝战况激烈是因为人民解放
金门战役解放军指挥所
金门战役解放军指挥所
军据永久工事还击。九时多,国民革命军空军轮番炸射。人民解放军采取巷战,双方战况惨烈,十二时国民党军攻下林厝,十五时拿下南山。十一时,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罗卓英偕第十二兵团司令官胡琏到达金门战场,胡琏接手指挥。
国民党军已三五二团于十五时攻入北山,一一八师师长李树兰以三五三团接替三五二团,偕同战车继续攻击任务。



此时已经知道战事不利为什么不是撤兵而是添油战术?



解放军61师于1950年11月3日晚八时开始攻击登步岛,首批登陆部队为7个连队,趁夜色顺利占领流水岩、炮台山等制高点,但未能在天亮前按预定计划占领鸡冠礁码头,导致后续援军无法顺利上岸。而国军则迅速利用码头于4日凌晨6时30分增援了一个团,扭转战局。
  4日晚九时,61师除181团外的其余部队终于登陆登步岛成功,解放军兵力达到两个团,但是同时国军的又一批援军也抵达登步岛,使得岛上的军力达到了六个团。5日傍晚,解放军决定撤退,至当日午夜,成功撤回桃花岛。
4日夜,我军六十一师师长胡炜(后为副总参谋长兼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率步炮兵十三个半连队,冲破敌舰拦击封锁增援登步,加入会战。也是胡炜这哥们决定撤兵的。


请注意都是三天,金门是第三日溃败,登步岛是第三日全身而退,你觉得第二日关键关键吗?
1949年10月26日凌晨,解放军由二四六团团长孙云秀率该团的两个连和第八十五师的两个连增援。二四六团在 ...
说句没良心的话吧,解放军增援几百人,改变不了局面,在国民党大举增兵下,即使船只大部返回,第二梯队3个团得以全上的情况下能否攻占金门呢?推想不出……
chen-yuan123 发表于 2016-2-9 18:08
说句没良心的话吧,解放军增援几百人,改变不了局面,在国民党大举增兵下,即使船只大部返回,第二梯队3 ...
人家五万人,就是解放军六个团也是两万人无胜算。
chen-yuan123 发表于 2016-2-9 18:08
说句没良心的话吧,解放军增援几百人,改变不了局面,在国民党大举增兵下,即使船只大部返回,第二梯队3 ...
您这话说得很有良心!

当时八十二师师长钟贤文认为,少量部队过去,除增加损失外毫无意义。他打电话给萧锋,明确表示不赞成增援,但萧峰没有采纳钟贤文的建议!


       萧锋扯蛋之二:粟裕视察桃林岗

       资料来源: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编《宏愿付青山》2007年5月版

      猫耳洞是一种战地掩蔽工事,通常情况下,构筑在堑壕或者交通壕的两侧,拱形的半圆门,高约一米余,宽则几十公分,纵深长度不等,小则仅供一人容身,大则可纳三五人,其功能主要用来防炮、藏身、储存弹药等,为坚守阵地的战士提供生存的空间。

      20世纪八十年代,“猫耳洞”因中越边境的冲突而广为人知,它以其独特的阵地结构,减少了我军伤亡,保存了许多有生力量。然而,人们至今多半不知猫耳洞的最早起源,原来也跟华东野战军实际统帅粟裕有关。

      1948年6—7月间,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决定发起豫东战役,这是一场大规模攻城打援战役。6月16日,时任十纵副司令员兼二十九师师长的萧锋,率部在上蔡县阻击胡链兵团的东援,保证华野主力攻打开封。完成任务后,又开往睢县西的王娄、桃林岗一线,阻击十纵的老对手新五军的东援,掩护一、四纵队围歼区寿年兵团的七十五师。

      6月28日这一天里,二十九师击毙新五军约2500多人,阵地前死尸一大片。这天深夜,天空明月高悬,战场悄无人声,粟司令员来到二十九师师部以外的阵地前,见极度疲劳的指战员们和衣相靠而睡,便悄悄地将自己的大衣盖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并示意陪来的萧锋师长,不要叫醒他们。

      当得知十纵各师兵力均不足5000人时,粟裕眼眶湿润了,说:“这是我们的责任,作为一名指挥员,计划不周,指挥不当,将会给战士们带来较大的流血。”萧锋是个敢打硬仗、恶仗的人,生怕粟裕将他们师从阻击岗位撤下来,性急地说:“粟司令,我师这五六千人,可是以一当十!还能顶个十天半个月的!您尽管放心!”十纵司令员宋时轮接茬说:“萧锋首先发明的‘猫耳洞’,在抗击炮火、坦克、飞机的轰炸中很管用,我十纵的部队都采用了。”粟裕笑着对萧锋说:“是啊,‘猫耳洞’,这个发明好!你们打的报告我已批了,要在全野推广实施。”又说:“我们已到了战略大反攻阶段,我们的战术技术,要不断适应攻城战、阵地战的特点,指挥员要多动脑子,多出点子,多搞一些发明创造啊!‘猫耳洞’还要不断完善。”

      此后,‘猫耳洞’在华东野战军发起的历次大战役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直至打下南京、上海。20世纪80年代,又被运用到中越边境战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事实:

      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只到过十纵一次:1948年9月上旬,济南战役发起前,十纵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粟裕到会做形势报告和战役动员。

      睢杞战役桃林岗阻击战,发生于1948年6月29日至7月6日。

      豫东战役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封战役,第二阶段睢杞战役。


       萧锋扯蛋之二:粟裕视察桃林岗

       资料来源: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编《宏愿付青山》2007年5月版

      猫耳洞是一种战地掩蔽工事,通常情况下,构筑在堑壕或者交通壕的两侧,拱形的半圆门,高约一米余,宽则几十公分,纵深长度不等,小则仅供一人容身,大则可纳三五人,其功能主要用来防炮、藏身、储存弹药等,为坚守阵地的战士提供生存的空间。

      20世纪八十年代,“猫耳洞”因中越边境的冲突而广为人知,它以其独特的阵地结构,减少了我军伤亡,保存了许多有生力量。然而,人们至今多半不知猫耳洞的最早起源,原来也跟华东野战军实际统帅粟裕有关。

      1948年6—7月间,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决定发起豫东战役,这是一场大规模攻城打援战役。6月16日,时任十纵副司令员兼二十九师师长的萧锋,率部在上蔡县阻击胡链兵团的东援,保证华野主力攻打开封。完成任务后,又开往睢县西的王娄、桃林岗一线,阻击十纵的老对手新五军的东援,掩护一、四纵队围歼区寿年兵团的七十五师。

      6月28日这一天里,二十九师击毙新五军约2500多人,阵地前死尸一大片。这天深夜,天空明月高悬,战场悄无人声,粟司令员来到二十九师师部以外的阵地前,见极度疲劳的指战员们和衣相靠而睡,便悄悄地将自己的大衣盖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并示意陪来的萧锋师长,不要叫醒他们。

      当得知十纵各师兵力均不足5000人时,粟裕眼眶湿润了,说:“这是我们的责任,作为一名指挥员,计划不周,指挥不当,将会给战士们带来较大的流血。”萧锋是个敢打硬仗、恶仗的人,生怕粟裕将他们师从阻击岗位撤下来,性急地说:“粟司令,我师这五六千人,可是以一当十!还能顶个十天半个月的!您尽管放心!”十纵司令员宋时轮接茬说:“萧锋首先发明的‘猫耳洞’,在抗击炮火、坦克、飞机的轰炸中很管用,我十纵的部队都采用了。”粟裕笑着对萧锋说:“是啊,‘猫耳洞’,这个发明好!你们打的报告我已批了,要在全野推广实施。”又说:“我们已到了战略大反攻阶段,我们的战术技术,要不断适应攻城战、阵地战的特点,指挥员要多动脑子,多出点子,多搞一些发明创造啊!‘猫耳洞’还要不断完善。”

      此后,‘猫耳洞’在华东野战军发起的历次大战役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直至打下南京、上海。20世纪80年代,又被运用到中越边境战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事实:

      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只到过十纵一次:1948年9月上旬,济南战役发起前,十纵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粟裕到会做形势报告和战役动员。

      睢杞战役桃林岗阻击战,发生于1948年6月29日至7月6日。

      豫东战役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封战役,第二阶段睢杞战役。
        “粟裕观看十纵二十九师‘飞行炸药包’实验表演”、“粟裕视察桃林岗”这两篇文字均转自张雄文博客。张雄文,《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一书作者。

       张雄文不太地道,这两篇文字明明是他收集的资料,不是他的原创,他却要在文章开头署上自己名字(转贴到这里时我已删除)。网上许多人质疑这两篇文字内容的真实性,矛头指向张雄文,他只好辩解,说这些文章是萧锋的儿子萧南溪根据他父亲的回忆撰写的。

       这都是2007年的事了,张雄文连萧南溪是男是女都没搞清楚!
当时岛上国军主要是新兵,而且缺员大,不满编,装备差。国军主要是仗着人多。如果华野能源源不断登陆,胜负可能会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