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巨浪2和三叉戟D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10:32
巨浪2属于分导重入,即全导式多弹头,而三叉戟D5是重入分导,中段不能释放弹头,是一般的分导。

分导重入=各分弹头各具制导和机动性=可以从主火箭完成助推(一般占全飞行段的5%--30%)后的任何时间点分离各具制导和机动性的弹头。如果每枚弹头每5分钟变一次轨基本上现在的反导系统就无法在中段拦截它

全导式多弹头是母弹和子弹均有制导,机动变轨能力。全导式机动突防不仅具有分导能力,而且每个弹头带有控制系统,可以机动飞行。母弹释放子弹时可以采用时间间隔或空间间隔的释放手段,子弹间有较大的相互间隔,造成大时域和大空域散步,不规则机动俯冲,再加之弹间数据链技术,再入导引一体化技术等,导弹不仅能够成功突防,而且能够提高子弹的命中精度.
      从不分导,分导到全导是不断提高突防能力、不断提高命中精度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后有三个飞行阶段:1.推进加速阶段——从火箭发动机点火开始,飞行时间3~5分钟不等(固态燃料火箭的推进加速阶段短于液态燃料火箭),本阶段结束时导弹一般处于距地面150到400公里的高度(依选择的弹道不同而变化),燃料烧尽时的速度通常为7公里/秒。 2.中途阶段(亚轨道飞行阶段)——本阶段约25分钟,期间洲际弹道导弹主要在大气层外沿着椭圆轨道(Elliptic orbit)作亚轨道飞行(suborbital flight),轨道的远地点(apogee)距地面约1200公里,椭圆轨道的半长轴长度为0.5~1倍地球半径,飞行轨道在地球表面的投影接近大圆线(之所以是“接近”而非“重合”是由于飞行期间地球本身自转造成的偏移),在本阶段携带多弹头重返大气层载具或者是金属气球、铝箔干扰丝和全尺寸诱饵弹头等各种电子对抗装置,以欺骗敌方雷达。 3.重返大气层阶段(reentry),从距地面100公里开始计算,飞行时间约2分钟,撞击地面时的速度可高达4公里/秒(早期的洲际弹道导弹小于1公里/秒)。
      弹道式导弹如不加中段制导和末段制导,在被动段基本上按椭圆弹道飞行,容易被敌方反导弹系统拦击。如果采用中段制导和末段制导,即可对弹道的中段和末段实施控制,变椭圆弹道为机动弹道,这无疑有利于躲避敌方反导弹系统的攻击,达到突防的目的。
      巨浪2采用分导重入弹头,即在主火箭完成助推后(火箭一般在2--5分钟内完成燃烧)的任意时间点让多弹头分离并进行独立制导和机动变轨.三叉戟D5是重入分导,中段不能释放弹头,是一般的分导。海军潜艇学院教授指出,突防能力是潜射洲际导弹最核心的性能指标,它比当量和精度等更重要。巨浪2和布拉瓦都是分导重入弹头,三叉戟D5只是重入分导弹头,中段不能释放弹头。
巨浪2属于分导重入,即全导式多弹头,而三叉戟D5是重入分导,中段不能释放弹头,是一般的分导。

分导重入=各分弹头各具制导和机动性=可以从主火箭完成助推(一般占全飞行段的5%--30%)后的任何时间点分离各具制导和机动性的弹头。如果每枚弹头每5分钟变一次轨基本上现在的反导系统就无法在中段拦截它

全导式多弹头是母弹和子弹均有制导,机动变轨能力。全导式机动突防不仅具有分导能力,而且每个弹头带有控制系统,可以机动飞行。母弹释放子弹时可以采用时间间隔或空间间隔的释放手段,子弹间有较大的相互间隔,造成大时域和大空域散步,不规则机动俯冲,再加之弹间数据链技术,再入导引一体化技术等,导弹不仅能够成功突防,而且能够提高子弹的命中精度.
      从不分导,分导到全导是不断提高突防能力、不断提高命中精度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后有三个飞行阶段:1.推进加速阶段——从火箭发动机点火开始,飞行时间3~5分钟不等(固态燃料火箭的推进加速阶段短于液态燃料火箭),本阶段结束时导弹一般处于距地面150到400公里的高度(依选择的弹道不同而变化),燃料烧尽时的速度通常为7公里/秒。 2.中途阶段(亚轨道飞行阶段)——本阶段约25分钟,期间洲际弹道导弹主要在大气层外沿着椭圆轨道(Elliptic orbit)作亚轨道飞行(suborbital flight),轨道的远地点(apogee)距地面约1200公里,椭圆轨道的半长轴长度为0.5~1倍地球半径,飞行轨道在地球表面的投影接近大圆线(之所以是“接近”而非“重合”是由于飞行期间地球本身自转造成的偏移),在本阶段携带多弹头重返大气层载具或者是金属气球、铝箔干扰丝和全尺寸诱饵弹头等各种电子对抗装置,以欺骗敌方雷达。 3.重返大气层阶段(reentry),从距地面100公里开始计算,飞行时间约2分钟,撞击地面时的速度可高达4公里/秒(早期的洲际弹道导弹小于1公里/秒)。
      弹道式导弹如不加中段制导和末段制导,在被动段基本上按椭圆弹道飞行,容易被敌方反导弹系统拦击。如果采用中段制导和末段制导,即可对弹道的中段和末段实施控制,变椭圆弹道为机动弹道,这无疑有利于躲避敌方反导弹系统的攻击,达到突防的目的。
      巨浪2采用分导重入弹头,即在主火箭完成助推后(火箭一般在2--5分钟内完成燃烧)的任意时间点让多弹头分离并进行独立制导和机动变轨.三叉戟D5是重入分导,中段不能释放弹头,是一般的分导。海军潜艇学院教授指出,突防能力是潜射洲际导弹最核心的性能指标,它比当量和精度等更重要。巨浪2和布拉瓦都是分导重入弹头,三叉戟D5只是重入分导弹头,中段不能释放弹头。
从中段反导来说,三叉戟D5是可以中段拦截的,而巨浪2飞行中段就释放分弹头。各分弹头具制导和机动性=可以从主火箭完成助推(一般占全飞行段的5%--30%)后的任何时间点分离各具制导和机动性的弹头。如果每枚弹头每5分钟变一次轨基本上现在的反导系统就无法在中段拦截它
哦。。。。。。
这两货都属于各自国家的绝密吧。外流的的数据要么靠编要么乱猜。
巨浪2和布拉瓦的分导重入弹头是要领先三叉戟D5一代的
D5己连续成功试射多少次了?
悲剧了.jpg
只发一张图,我什么都不知道
真的是后发优势?
D5己连续成功试射多少次了?
156次吧?字数补丁
失落的天堂 发表于 2016-1-25 23:10
只发一张图,我什么都不知道
看着有点像巨浪2。
看着有点像巨浪2。
很明显是D5呀,看看形状,涂装也知道呀
1771964382 发表于 2016-1-25 23:42
很明显是D5呀,看看形状,涂装也知道呀
你说的有道理,刚才找视频看了一下。
美帝这个弹头,是不是美帝在核方面投入度相对少有关。因为平时忙
感觉它不上心弹道导弹类的武器。反而喜欢搞拦截

血染黄沙 发表于 2016-1-25 23:56
美帝这个弹头,是不是美帝在核方面投入度相对少有关。因为平时忙
感觉它不上心弹道导弹类的武器。反而喜欢 ...


问题是美帝核打击还能怎么发展????

再发展就是炸外星人呢。 地球早就已经不是问题了啊。。。

你再怎么玩,人家多啊,近20来艘啊,好像接近1700发核弹,现在很多现役都闲的蛋疼发射战斧了。。。
血染黄沙 发表于 2016-1-25 23:56
美帝这个弹头,是不是美帝在核方面投入度相对少有关。因为平时忙
感觉它不上心弹道导弹类的武器。反而喜欢 ...


问题是美帝核打击还能怎么发展????

再发展就是炸外星人呢。 地球早就已经不是问题了啊。。。

你再怎么玩,人家多啊,近20来艘啊,好像接近1700发核弹,现在很多现役都闲的蛋疼发射战斧了。。。
cdcirio991 发表于 2016-1-26 00:03
问题是美帝核打击还能怎么发展????

再发展就是炸外星人呢。 地球早就已经不是问题了啊。。。
也是啊,还拿去改战斧了

琅琊小史 发表于 2016-1-25 23:06
D5己连续成功试射多少次了?


157

......
The world’s most reliable large ballistic missile, the D5 missile has achieved a total of 157 successful test flights since design completion in 1989.
......
http://www.lockheedmartin.com/us ... -space-trident.html



琅琊小史 发表于 2016-1-25 23:06
D5己连续成功试射多少次了?


157

......
The world’s most reliable large ballistic missile, the D5 missile has achieved a total of 157 successful test flights since design completion in 1989.
......
http://www.lockheedmartin.com/us ... -space-trident.html


D5自定型装备后没有失手;
但研制阶段有过失败记录。
说的再花哨,D5还是给人更大的信心
“分导重入弹头”我的理解是不是走一路拉一路?
分导重入弹头,像助推滑翔弹头就是典型的分导重入弹头 ,助推段完成后,弹头就和母舱分离
血染黄沙 发表于 2016-1-25 23:56
美帝这个弹头,是不是美帝在核方面投入度相对少有关。因为平时忙
感觉它不上心弹道导弹类的武器。反而喜欢 ...
MD拦截中、俄两大潜在对手的导弹方便吧,基本都要经过阿拉斯加那一块地方,而且是在飞行中段,所以中、俄也必须搞中段就分导的弹道导弹,反过来MD的民兵或三叉戟攻击中俄时,飞行中段都大洋上或是MD自己控制的国家上空,而中俄目前又没有搞海上中段反导,所以MD也没有动力去改进三叉戟D5,等TG的055A的拥有中段反导能力后MD肯定也会改进三叉戟D5或是重新研制新导弹~~
血染黄沙 发表于 2016-1-25 23:56
美帝这个弹头,是不是美帝在核方面投入度相对少有关。因为平时忙
感觉它不上心弹道导弹类的武器。反而喜欢 ...
黄老邪整天折腾奇门五行,和瑛姑整天踅摸奇门五行,那能一样么?

美帝的弹道导弹很厉害,而且他的对手也没人能拦截了,所以他现在才整天琢磨拦截
如何对抗分导式多弹头?
  
  应对分导式多弹头的攻击一直是导弹防御难以克服的难题,至今仍是美国导弹防御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
  核爆拦截技术核爆拦截是最原始的导弹防御技术途径,美国和苏联都曾发展过,其特点是拦截效率高,但对环境和地面的附带伤害大而持久。在高空或大气层外核爆拦截不像在地面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其对子弹头的破坏主要是x射线、中子射线、核爆电磁脉冲等效应。其中,核爆炸在真空中有大约85%的核当量以X光形式释放,其辐射的瞬间能量非常大,会加热子弹头很薄的材料层,使外壳变形脱离弹头,从而使子弹头失去再入保护。而中子射线能穿透子弹头外壳,引起子弹头的铀或钚部件裂变,释放出的能量不足以引爆核弹,但可使铀或钚加热变软,而高速旋转或运动的弹头内部离心力可能使材料变形,导致其无法爆炸。核爆产生的电磁脉冲将使子弹头金属部件瞬间耦合巨大能量,从而击穿电子器件。
  冷战时期,美苏科研人员通过计算发现,拦截导弹弹头在100千米高空爆炸时,破坏半径为9~11千米,在80千米高空爆炸时,破坏半径为 6.6~8.5千米。破坏半径大于6千米时,单发摧毁概率可达到100%,随着对爆心距离的增大,破坏概率逐渐降低。可见,利用核爆拦截方式可以轻易将一定通道内的子弹头一网打尽,但其附带伤害不得不考虑,这也是美俄逐渐放弃这种效率较高的拦截方式的主要原因。
  多杀伤器拦截(MKV)技术多杀伤器拦截技术是随着美国现代导弹防御计划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对多弹头目标的新兴拦截技术。它是在一枚拦截弹上携带多个轻小型杀伤器,拦截多个弹头或诱饵的防御方案。美国导弹防御局在2002年首次公布该方案。多杀伤器拦截弹由助推火箭、多杀伤拦截器组成,其中拦截器母舱带一个运载器和两排杀伤器,每排均包含8枚杀伤器,前排杀伤器头部向后倒置,在分离后需转1800。母舱主要用于评估威胁目标、调度和派发杀伤器,并指挥作战:微型杀伤器主要用于目标威胁分析及实施拦截。
  多杀伤器拦截弹对弹道导弹的拦截过程如下。预警系统探测到敌方弹道导弹的发射,对目标进行跟踪并引导拦截弹发射。拦截弹发射后,利用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海基x波段雷达、空间跟踪与监视系统以及杀伤拦截器的寻的器进行目标识别。在大气层外,助推火箭与携带多个微型杀伤器的运载器分离后,借助火箭抛撒出多杀伤器,抛撒出的每个杀伤器都将与母舱保持联系,借助母舱的远程红外探测器探测、跟踪及识别弹头和诱饵。每一个杀伤器都会从母舱收到瞄准信息,对于每一个已经识别出来的目标可能需要分配一枚或几枚杀伤器进行拦截,最后各个杀伤器以数倍音速与目标碰撞将目标摧毁。
  美国导弹防御局目前计划在几乎所有的中段拦截系统上装备多杀伤器拦截弹,包括海基“标准”-3 Block2B、动能拦截弹(KEI)及地基中段拦截弹(GBI)。导弹防御局要求每枚GBI上装10~20个拦截器,动能拦截弹上的拦截器数量大致为 GBI的1/2~2/3,“标准”-3 Bloek2B拦截弹最多安装5个拦截器。
  可以看出,多杀伤拦截器技术可实现对每个子弹头的多次拦截,即用多个微型杀伤器同时或者先后拦截一枚弹头,从而提高拦截概率;其次,多杀伤拦截器携带的杀伤器数量多,不仅可拦截真弹头,而且有足够的数量拦截或对抗诱饵、仿真弹头和包裹弹头等突防措施。
     一旦该系统研究成功,首先应用于中段反导拦截,对弹道导弹尤其是多弹头的突防构成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全导式多弹头即分导重入弹头是应对该系统的有效手段。
血染黄沙 发表于 2016-1-25 23:56
美帝这个弹头,是不是美帝在核方面投入度相对少有关。因为平时忙
感觉它不上心弹道导弹类的武器。反而喜欢 ...
老毛子那个偏心弹头 老美早就试验过了,得不偿失。
MD拦截中、俄两大潜在对手的导弹方便吧,基本都要经过阿拉斯加那一块地方,而且是在飞行中段,所以中、 ...
055后续型号也不太可能上反导,这个得等再下一代驱巡舰了,058?

海基,能整合进通用垂发,中段反导,拦截洲际弹道导弹,在可见的未来人类技术还达不到。
tangyang1126 发表于 2016-1-26 08:19
MD拦截中、俄两大潜在对手的导弹方便吧,基本都要经过阿拉斯加那一块地方,而且是在飞行中段,所以中、 ...
有道理啊
如何对抗分导式多弹头?
  
  应对分导式多弹头的攻击一直是导弹防御难以克服的难题,至今仍是美国导弹防御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
  核爆拦截技术核爆拦截是最原始的导弹防御技术途径,美国和苏联都曾发展过,其特点是拦截效率高,但对环境和地面的附带伤害大而持久。在高空或大气层外核爆拦截不像在地面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其对子弹头的破坏主要是x射线、中子射线、核爆电磁脉冲等效应。其中,核爆炸在真空中有大约85%的核当量以X光形式释放,其辐射的瞬间能量非常大,会加热子弹头很薄的材料层,使外壳变形脱离弹头,从而使子弹头失去再入保护。而中子射线能穿透子弹头外壳,引起子弹头的铀或钚部件裂变,释放出的能量不足以引爆核弹,但可使铀或钚加热变软,而高速旋转或运动的弹头内部离心力可能使材料变形,导致其无法爆炸。核爆产生的电磁脉冲将使子弹头金属部件瞬间耦合巨大能量,从而击穿电子器件。
  冷战时期,美苏科研人员通过计算发现,拦截导弹弹头在100千米高空爆炸时,破坏半径为9~11千米,在80千米高空爆炸时,破坏半径为 6.6~8.5千米。破坏半径大于6千米时,单发摧毁概率可达到100%,随着对爆心距离的增大,破坏概率逐渐降低。可见,利用核爆拦截方式可以轻易将一定通道内的子弹头一网打尽,但其附带伤害不得不考虑,这也是美俄逐渐放弃这种效率较高的拦截方式的主要原因。
  多杀伤器拦截(MKV)技术多杀伤器拦截技术是随着美国现代导弹防御计划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对多弹头目标的新兴拦截技术。它是在一枚拦截弹上携带多个轻小型杀伤器,拦截多个弹头或诱饵的防御方案。美国导弹防御局在2002年首次公布该方案。多杀伤器拦截弹由助推火箭、多杀伤拦截器组成,其中拦截器母舱带一个运载器和两排杀伤器,每排均包含8枚杀伤器,前排杀伤器头部向后倒置,在分离后需转1800。母舱主要用于评估威胁目标、调度和派发杀伤器,并指挥作战:微型杀伤器主要用于目标威胁分析及实施拦截。
  多杀伤器拦截弹对弹道导弹的拦截过程如下。预警系统探测到敌方弹道导弹的发射,对目标进行跟踪并引导拦截弹发射。拦截弹发射后,利用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海基x波段雷达、空间跟踪与监视系统以及杀伤拦截器的寻的器进行目标识别。在大气层外,助推火箭与携带多个微型杀伤器的运载器分离后,借助火箭抛撒出多杀伤器,抛撒出的每个杀伤器都将与母舱保持联系,借助母舱的远程红外探测器探测、跟踪及识别弹头和诱饵。每一个杀伤器都会从母舱收到瞄准信息,对于每一个已经识别出来的目标可能需要分配一枚或几枚杀伤器进行拦截,最后各个杀伤器以数倍音速与目标碰撞将目标摧毁。
  美国导弹防御局目前计划在几乎所有的中段拦截系统上装备多杀伤器拦截弹,包括海基“标准”-3 Block2B、动能拦截弹(KEI)及地基中段拦截弹(GBI)。导弹防御局要求每枚GBI上装10~20个拦截器,动能拦截弹上的拦截器数量大致为 GBI的1/2~2/3,“标准”-3 Bloek2B拦截弹最多安装5个拦截器。
  可以看出,多杀伤拦截器技术可实现对每个子弹头的多次拦截,即用多个微型杀伤器同时或者先后拦截一枚弹头,从而提高拦截概率;其次,多杀伤拦截器携带的杀伤器数量多,不仅可拦截真弹头,而且有足够的数量拦截或对抗诱饵、仿真弹头和包裹弹头等突防措施。
性能不谈,三叉戟那个可靠性实在是没话说。
失落的天堂 发表于 2016-1-25 23:10
只发一张图,我什么都不知道
这是巨浪还是三叉戟 应该是巨浪吧 什么时候的图啊
tangyang1126 发表于 2016-1-26 08:19
MD拦截中、俄两大潜在对手的导弹方便吧,基本都要经过阿拉斯加那一块地方,而且是在飞行中段,所以中、 ...
有道理啊!
看啦 阿拉斯加 那块地方 老妹 真的拿的太对了............
失落的天堂 发表于 2016-1-25 23:10
只发一张图,我什么都不知道
这不是浪二吧,应该是D5。
成功率是导弹弹体和控制系统成熟度的标志,不过本帖讨论的貌似不是这个吧?当然唯结果论对于它也不是不可以。
MD不需要担心被中段拦截吧,而且三叉戟也不是第一波打击的武器

让每一个弹头头具备变轨能力,不是会导致弹头变得更重?如果运载能力一定的话,那么携带的弹头或者突防装置就会变少



失落的天堂 发表于 2016-1-25 23:10
只发一张图,我什么都不知道

大家来看看,这更像“三叉戟”I C4还是II D5?
《现代舰船》有作者不赞成解决基本生存能力(静音)前大力发展弹道导弹核潜艇
别的我不讨论, 我只问楼主,关于巨浪2 ,你是怎么知道技术细节的,呵呵, 上的什么学,在哪里打工, 不要告诉我你就是在某所当总师。
另外,对于三叉戟,你才看了几份资料,就可以下结论了?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6-1-26 13:09
大家来看看,这更像“三叉戟”I C4还是II D5?
QQ截图20160126133151.jpg
  还是35楼有料!
三无消息。。。
现在更多的说法是JL2是单弹头
回帖表示对楼主的辛勤劳动给予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