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技术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2:10:33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数控机床专项")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和战略性的特征,是16个科技重大专项中与先进制造业关系最为紧密的专项,其目标是通过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技术水平提升,使我国制造业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建立起完整的功能部件研发和配套能力,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立足国内。
  "十二五"期间,专项实施紧紧围绕中央的决策部署,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将任务部署与支撑制造业"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上水平"密切结合,聚焦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重点领域所需关键装备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
  一、专项进展与实施成效
  2015年,随着持续深入实施,数控机床专项在单机研制和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一些重要成果,目前正进入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的攻坚阶段。截止2015年底,数控机床专项共申请发明专利3849项,立项国家及行业标准407项,研发各类新产品、新技术2920项,新增产值685亿元;在行业研究机构、重点企业建设了18项创新能力平台,在重点用户处建立了46个示范基地;共培养人才5368人,其中博士2147人。
  (一)科学部署阶段任务,促进专项取得突出成绩
  通过七年的实施,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行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目前已有37种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主机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及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均取得了突破,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四大服务领域的品种满足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先后为核电、大飞机、高超等科技重大专项和新型战机、运载火箭、高技术船舶等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一批关键制造装备,多项关键技术和装备打破国外垄断,有力支撑和保障了国家安全。通过专项实施,培养和集聚了一批专业人才,增强了行业创新能力。
  (二)中高档机床水平迅速提升,打破国外产品垄断
  针对中高档数控机床进口依赖度高的现状,专项重点对进口量大、市场需求面广的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的研发进行了部署。推动机床企业对高档机床的研发投入和可靠性研究,重点企业建立了综合检验验证平台,加强了实验室建设。新研发的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及数控系统MTBF(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平均超过1000小时,有的产品达到1600小时以上,较专项启动前提升一倍以上。
  数控机床专项产品的研发成功和批量应用,成功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迫使国外产品主动降价。如3.6万垂直挤压机无缝钢管产品,促使国外同类产品从20万元/吨降至4万元/吨,引起我国政府实施反垄断调查;国产RV减速器研发成功后,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由30万元降至10万元左右。
  (三)功能部件等配套能力提升,数控系统取得突破
  通过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和工具与数控机床主机的应用示范和批量配套,促进了机床产业结构的转型。
  多通道、多轴联动等先进数控系统关键技术指标已基本达到国际主流系统技术水平;部分品牌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可靠性已达1万小时以上,和国际先进产品水平相当。在国防军工企业中实现了国产高档数控系统零的突破,仅沈飞公司一家已有30余台国产数控系统投入实际生产使用,对于国防信息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中档数控系统累计销售3.5万余台,国内市场占有率从10%提高到25%,形成了2-3家产业化生产基地;高档数控系统累计销售700余套,国内市场占有率由专项启动前的不足1%提高到了3%以上。
  (四)聚焦重点用户领域,行业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航空制造装备领域关键制造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在成飞、沈飞等代表性企业,目前已有六类30余台国产五轴联动机床投入实际生产,龙门及卧式五轴加工中心等重点装备在新型战机制造中得到了应用验证,为军机跨代发展和大飞机研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航天制造装备领域初步满足重点型号产品的生产需求。五轴立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等大型、特种制造装备得到示范应用,摆脱国外技术封锁的束缚,保障了新一代航天产品制造的安全性。建立了首条采用国产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削中心的生产示范线,应用到新一代运载火箭、对接机构等100余种、10000余件关键复杂零部件的加工,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提供了装备能力与制造技术方面的保障。
  汽车制造装备领域核心加工设备国产化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汽车覆盖件冲压设备已经满足用户需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轿车曲轴等关键零部件加工设备80%可满足用户需求;轿车发动机缸体缸盖半精加工装备实现了组线应用。电控共轨柴油喷射系统制造关键工艺技术取得突破,12台套关键设备达到国际同类机床先进水平,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第X代战术军车制造中。
  (五)聚集高端人才,增强行业创新能力
  数控机床专项实施以来,通过共性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平台建设,深化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公共科技资源。一些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得到加强,为行业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数控机床专项实施吸引了装备制造行业科研人员广泛参与,研发人员达23594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约占50%。共引进人才208人,有43位"千人计划"参与了专项研发工作。专项已初步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了重点领域技术团队的建设,相关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能力大幅增强。
  (六)创新组织管理,确保专项成果落地
  "十二五"期间,数控机床专项坚持采用"需求导向、用户牵引"的方式,组织安排重点任务的落实。通过产学研用,形成了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和形成产业化能力相协调的发展模式。一是实施管理过程创新,坚持用户牵头、工艺引领、技术共享。二是合作模式创新,采用"产需联合规划"、"用户主机系统部件刀具全产业链联合攻关"等形式,推动重点领域成果的应用。三是坚持"军民融合"发展,针对国防军工领域重点用户的急迫需求,有力推进了装备制造企业与国防军工行业用户的深度融合。
  二、2016年主要工作设想
  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对科技重大专项实施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数控机床专项在"十三五"实施计划和2016年度计划中,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聚焦调整的有关要求,将专项实施重点落实在以下几方面工作上:
  (一)着眼行业瓶颈问题,强化专项顶层设计
  着力攻克高档数控机床主机、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的可靠性、精度保持性等关键瓶颈问题,持续推进航空航天、汽车两大领域关键装备的研发和示范应用,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急需。加强数控机床专项与"中国制造2025"有关重点任务的衔接,进一步加强战略研究,完善顶层设计,凝练重点任务,促进成果共享和已取得成果的应用,并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二)加强政策引导优化社会环境,推进专项成果应用
  根据专项成果的实际应用情况,适时提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免税目录的修改建议,将符合条件的专项成果纳入"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保险目录,为专项成果的应用推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持续推进国产数控机床与军工行业深入合作,编制国产高档数控机床成果目录和国防军工行业产品需求目录,引导国防军工领域重点用户了解并积极采购专项成果。
  在国际机床展览会、上海工业博览会等专业展上举办专项成果展,在航空航天、汽车、机床等典型用户企业召开专项成果应用推广会,积极推广、宣传专项成果。
  (三)与行业管理有机结合,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专项的引领作用,加强专项成果知识产权转化应用,有效推动检测机构与企业协作攻关,推进机床主机、关键功能部件的行业规范条件编制,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与行业管理有机结合,促进机床行业企业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引导机床行业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数控机床专项")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和战略性的特征,是16个科技重大专项中与先进制造业关系最为紧密的专项,其目标是通过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技术水平提升,使我国制造业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建立起完整的功能部件研发和配套能力,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立足国内。
  "十二五"期间,专项实施紧紧围绕中央的决策部署,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将任务部署与支撑制造业"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上水平"密切结合,聚焦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重点领域所需关键装备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
  一、专项进展与实施成效
  2015年,随着持续深入实施,数控机床专项在单机研制和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一些重要成果,目前正进入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的攻坚阶段。截止2015年底,数控机床专项共申请发明专利3849项,立项国家及行业标准407项,研发各类新产品、新技术2920项,新增产值685亿元;在行业研究机构、重点企业建设了18项创新能力平台,在重点用户处建立了46个示范基地;共培养人才5368人,其中博士2147人。
  (一)科学部署阶段任务,促进专项取得突出成绩
  通过七年的实施,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行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目前已有37种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主机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及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均取得了突破,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四大服务领域的品种满足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先后为核电、大飞机、高超等科技重大专项和新型战机、运载火箭、高技术船舶等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一批关键制造装备,多项关键技术和装备打破国外垄断,有力支撑和保障了国家安全。通过专项实施,培养和集聚了一批专业人才,增强了行业创新能力。
  (二)中高档机床水平迅速提升,打破国外产品垄断
  针对中高档数控机床进口依赖度高的现状,专项重点对进口量大、市场需求面广的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的研发进行了部署。推动机床企业对高档机床的研发投入和可靠性研究,重点企业建立了综合检验验证平台,加强了实验室建设。新研发的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及数控系统MTBF(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平均超过1000小时,有的产品达到1600小时以上,较专项启动前提升一倍以上。
  数控机床专项产品的研发成功和批量应用,成功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迫使国外产品主动降价。如3.6万垂直挤压机无缝钢管产品,促使国外同类产品从20万元/吨降至4万元/吨,引起我国政府实施反垄断调查;国产RV减速器研发成功后,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由30万元降至10万元左右。
  (三)功能部件等配套能力提升,数控系统取得突破
  通过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和工具与数控机床主机的应用示范和批量配套,促进了机床产业结构的转型。
  多通道、多轴联动等先进数控系统关键技术指标已基本达到国际主流系统技术水平;部分品牌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可靠性已达1万小时以上,和国际先进产品水平相当。在国防军工企业中实现了国产高档数控系统零的突破,仅沈飞公司一家已有30余台国产数控系统投入实际生产使用,对于国防信息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中档数控系统累计销售3.5万余台,国内市场占有率从10%提高到25%,形成了2-3家产业化生产基地;高档数控系统累计销售700余套,国内市场占有率由专项启动前的不足1%提高到了3%以上。
  (四)聚焦重点用户领域,行业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航空制造装备领域关键制造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在成飞、沈飞等代表性企业,目前已有六类30余台国产五轴联动机床投入实际生产,龙门及卧式五轴加工中心等重点装备在新型战机制造中得到了应用验证,为军机跨代发展和大飞机研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航天制造装备领域初步满足重点型号产品的生产需求。五轴立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等大型、特种制造装备得到示范应用,摆脱国外技术封锁的束缚,保障了新一代航天产品制造的安全性。建立了首条采用国产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削中心的生产示范线,应用到新一代运载火箭、对接机构等100余种、10000余件关键复杂零部件的加工,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提供了装备能力与制造技术方面的保障。
  汽车制造装备领域核心加工设备国产化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汽车覆盖件冲压设备已经满足用户需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轿车曲轴等关键零部件加工设备80%可满足用户需求;轿车发动机缸体缸盖半精加工装备实现了组线应用。电控共轨柴油喷射系统制造关键工艺技术取得突破,12台套关键设备达到国际同类机床先进水平,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第X代战术军车制造中。
  (五)聚集高端人才,增强行业创新能力
  数控机床专项实施以来,通过共性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平台建设,深化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公共科技资源。一些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得到加强,为行业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数控机床专项实施吸引了装备制造行业科研人员广泛参与,研发人员达23594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约占50%。共引进人才208人,有43位"千人计划"参与了专项研发工作。专项已初步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了重点领域技术团队的建设,相关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能力大幅增强。
  (六)创新组织管理,确保专项成果落地
  "十二五"期间,数控机床专项坚持采用"需求导向、用户牵引"的方式,组织安排重点任务的落实。通过产学研用,形成了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和形成产业化能力相协调的发展模式。一是实施管理过程创新,坚持用户牵头、工艺引领、技术共享。二是合作模式创新,采用"产需联合规划"、"用户主机系统部件刀具全产业链联合攻关"等形式,推动重点领域成果的应用。三是坚持"军民融合"发展,针对国防军工领域重点用户的急迫需求,有力推进了装备制造企业与国防军工行业用户的深度融合。
  二、2016年主要工作设想
  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对科技重大专项实施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数控机床专项在"十三五"实施计划和2016年度计划中,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聚焦调整的有关要求,将专项实施重点落实在以下几方面工作上:
  (一)着眼行业瓶颈问题,强化专项顶层设计
  着力攻克高档数控机床主机、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的可靠性、精度保持性等关键瓶颈问题,持续推进航空航天、汽车两大领域关键装备的研发和示范应用,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急需。加强数控机床专项与"中国制造2025"有关重点任务的衔接,进一步加强战略研究,完善顶层设计,凝练重点任务,促进成果共享和已取得成果的应用,并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二)加强政策引导优化社会环境,推进专项成果应用
  根据专项成果的实际应用情况,适时提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免税目录的修改建议,将符合条件的专项成果纳入"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保险目录,为专项成果的应用推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持续推进国产数控机床与军工行业深入合作,编制国产高档数控机床成果目录和国防军工行业产品需求目录,引导国防军工领域重点用户了解并积极采购专项成果。
  在国际机床展览会、上海工业博览会等专业展上举办专项成果展,在航空航天、汽车、机床等典型用户企业召开专项成果应用推广会,积极推广、宣传专项成果。
  (三)与行业管理有机结合,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专项的引领作用,加强专项成果知识产权转化应用,有效推动检测机构与企业协作攻关,推进机床主机、关键功能部件的行业规范条件编制,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与行业管理有机结合,促进机床行业企业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引导机床行业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
亮点:先后为核电、大飞机、高超等科技重大专项和新型战机、运载火箭、高技术船舶等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一批关键制造装备
不要告诉我高超是煤电,我不信
产业化怎么样,有没有大规模的与民企国企开展技术交流指导合作吖
版主如有问题可移版
隔行如隔山,只能看得一头雾水!
亮点很多,mark一下,有时间好好看一看
RV减速器成功是大大的HKC
汝儿乃我 发表于 2016-1-13 12:08
RV减速器成功是大大的HKC
这是干什么用的?
高档数控机床占有率从不到1%提升到3%~

道路依然漫长
不知道楼上3%的是怎么来的,我只知道学校里面工训中心的数控机床都是国产,当然应该是中档货,反正我用0.02的卡尺测不出公差,教学上够用了,其实我更关注刀具,学校里面清一水的进口刀具这才反映了我们短板所在……
小子很小 发表于 2016-1-13 12:47
不知道楼上3%的是怎么来的,我只知道学校里面工训中心的数控机床都是国产,当然应该是中档货,反正我用0.02 ...
说的是高档数控机床。
小子很小 发表于 2016-1-13 12:47
不知道楼上3%的是怎么来的,我只知道学校里面工训中心的数控机床都是国产,当然应该是中档货,反正我用0.02 ...
国内刀具行业这么弱?
国内刀具行业这么弱?
材料关还是没有过
anotherfish 发表于 2016-1-13 13:20
材料关还是没有过
貌似兄台对刀具这个行业很了解啊,主要是哪些材料还没过关呢
相对于材料,高端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问题比较严重,控制系统,伺服电机都是用国外的
貌似兄台对刀具这个行业很了解啊,主要是哪些材料还没过关呢
不了解,只是有同学做机床,反正是各种吐槽。
相对于材料,高端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问题比较严重,控制系统,伺服电机都是用国外的
丝杆也要进口
anotherfish 发表于 2016-1-13 14:14
不了解,只是有同学做机床,反正是各种吐槽。
吐槽也木有用啊,这东西又不是一天两天能赶上的
anotherfish 发表于 2016-1-13 13:20
材料关还是没有过
机械加工这一块,说实话,差距是全方位的,我在这一行呆了14年了,我们公司最好的加工中心是几台五轴的德码吉(德国),一台五轴的米克朗(瑞士),一台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好像也是瑞士的)这些都是上千万的机床,还有一台日本的马扎克,其他的中档加工中心有几台韩国斗山,一台现代威亚,几台台湾大立,一台永进,一台友嘉,国产加工中心就2台四川宁江机床,高档机床买来好几年了几乎没出过问题,韩国、台湾那些100多万的用不了多久,会出现些问题,我去过很多机械加工厂,卧式加工中心几乎没看到有国产的,立式加工中心有一些国产的,或者合资的,数控系统:高档的基本上是西门子的海德汉系统,其它的就是日本的法南克,国产的什么广数,华中数控,也就只能在学校教学用用。刀具刀片方面,我们高档机床用的是山特旗下的瓦尔特,肯纳,还有日本的BIG,低档的机床也用便宜的四川千木刀具,还有常州的一些硬质合金刀具,刀片国内做得稍好点的,就是株钻了。我们加工中心用的切削液和润滑油用的是德国的福斯,和美孚,三坐标测量仪这块,差距也非常大,我们有一台500多万的德国蔡司,一台美国的布朗夏普,几台瑞典海克斯康,对刀仪用的美国加洲机器什么公司的产品。
高档数控系统累计销售700余套,国内市场占有率由专项启动前的不足1%提高到了3%以上。。。大概意思是高档数控系统现在还没有打开市场。
ffhh 发表于 2016-1-13 14:31
吐槽也木有用啊,这东西又不是一天两天能赶上的
这些也不是不能做
但市场化条件下没有竞争力,也就没有人用
也就是做个备份,技术储备,不被卡脖子
不了解,只是有同学做机床,反正是各种吐槽。
刀具不是造不出……老套路工具钢淬火+高温回火一般就行了(新工艺不了解),重要的是刀具会磨损,哪怕进口的刀具都不可能长工时条件下不磨损,现在的零件除非是精度要求或者赶时间的,一般都是线切割轮廓,否则数铣个两小时一个200x200的料都要你200块……现在国内主要是大批量生产不稳定,等那天兔子把这个白菜了,呵呵,看小日本还怎么活
的确看不太懂
小子很小 发表于 2016-1-13 16:09
刀具不是造不出……老套路工具钢淬火+高温回火一般就行了(新工艺不了解),重要的是刀具会磨损,哪怕进 ...
核心是热处理的工艺水平有差距,同样的汽车齿轮德国的强于日本,而日本的远强于国产的。老毛病,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按说理论上都已解决的热处理工艺,可是我国的热处理的工艺水平差距始终无法解决。
机床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刀具
制造国之重器的保障,赞!
核心是热处理的工艺水平有差距,同样的汽车齿轮德国的强于日本,而日本的远强于国产的。老毛病,不知道这 ...
我也不知道为啥,理论就是那样,铁碳相图都在手上,炉子也有,就是不行,我觉得单件小批的热处理是没问题的,大批量生产就不行了……希望搞材料的快点解决这个问题
这些也不是不能做
但市场化条件下没有竞争力,也就没有人用
也就是做个备份,技术储备,不被卡脖子
根本做不了人家的性能,还有可靠性,耐用性也不行。
小子很小 发表于 2016-1-13 12:47
不知道楼上3%的是怎么来的,我只知道学校里面工训中心的数控机床都是国产,当然应该是中档货,反正我用0.02 ...
国产机床分“工业用机”和“教学用机”。教学用的很明显是鸡肋,教教学生已经足够,干活功率达不到。刀具这方面看用的材料,国产货用的材料孬了,当然不堪使用。
狂奔的小強 发表于 2016-1-13 13:34
相对于材料,高端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问题比较严重,控制系统,伺服电机都是用国外的
国产的控制系统还是不太稳定,但干活还是能干的。
anotherfish 发表于 2016-1-13 14:15
丝杆也要进口
主要还是台湾的
主要还是台湾的
连台巴子都比不过,汗颜啊。
我也不知道为啥,理论就是那样,铁碳相图都在手上,炉子也有,就是不行,我觉得单件小批的热处理是没问题 ...
可以请那些日本刀具厂家的退休人员来干活啊。
国产机床分“工业用机”和“教学用机”。教学用的很明显是鸡肋,教教学生已经足够,干活功率达不到。刀具 ...
……教学用机,你去问问北京第一机床,沈阳机床生产过教学用机吗?不要以为现代大学里面的工训中心是教学玩玩的,国家给每个重点大学砸下了不少钱建设工程中心不单是教学用,在教学低潮期是要接收外来的生产任务的-_-#
国产机床分“工业用机”和“教学用机”。教学用的很明显是鸡肋,教教学生已经足够,干活功率达不到。刀具 ...
虽然不能生产大型,批量的零件,你要是说小型机床我认,但可不是那种淘宝都能买到的佛珠机……
小子很小 发表于 2016-1-13 17:31
……教学用机,你去问问北京第一机床,沈阳机床生产过教学用机吗?不要以为现代大学里面的工训中心是教学 ...
教学用的他机床厂肯定不会在铭牌上打上标志“教学用”,那不是傻子吗。同型号的教学用功率赶不上工业用,干同样的活不敢狠吃刀。
小子很小 发表于 2016-1-13 17:35
虽然不能生产大型,批量的零件,你要是说小型机床我认,但可不是那种淘宝都能买到的佛珠机……
其实教学用机干中小批量甚至批量再大些的还是可以的,但是精度、功率都是打了折扣的。
小子很小 发表于 2016-1-13 16:09
刀具不是造不出……老套路工具钢淬火+高温回火一般就行了(新工艺不了解),重要的是刀具会磨损,哪怕进 ...
看来是行内人士啊
连台巴子都比不过,汗颜啊。
呵呵,这么说吧,那些刀具和丝杆等等我国都能生产,精度也和日本没差,问题是价格比他们高,除了国防领域,和日德美他们限制的领域可以不计成本的使用,民用那块基本就是输,这些东西急不得,也只有投钱试错才行